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高校校园文化基本理论
06
总结与展望
高校校园文化研究的总结与评价
高校校园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概念界定、特点描述,到后来的多元化探索,以及跨学科交叉研究,高校校园文化研究经历了多个阶段,不 断丰富和深入。
高校校园文化研究的主要领域
涉及文化传承与创新、学生全面发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 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
将更加注重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收集 和分析,进一步揭示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在规律和作用机制 。
文化建设与治理研究
将更加注重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治理的研究,探索如何 通过有效的文化建设与治理,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 竞争力。
未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变革和思想观念多元化的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保持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如 何应对多元化思潮的冲击,如何提高文化建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外高校校园文化对比分析
文化差异
中外高校校园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育理念、学科 设置、教学方法和学术评价等方面。中国高校注重基 础理论教学,而国外高校更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的培养。此外,中外高校在学科交叉、国际化程度等 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共性分析
尽管中外高校校园文化存在诸多差异,但仍有许多共性 特征。例如,中外高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 新能力,都强调学术自由和独立思考。此外,中外高校 都致力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 课外活动和社交机会。
高校校园文化管理的制度与方法
建立健全校园文 化管理制度
高校应建立健全校园文化管 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管 理程序和考核标准等,确保 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红色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湘潭大学为例
红色文化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以湘潭大学为例一、红色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大学文化,也就是以大学校园为载体、以大学中的师生为主体所形成的一种亚文化。
广义的大学校园文化,可界定为校园一切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狭义的大学校园文化则主要指校园文化核心的精神文化,包括师生所持有的价值观念、信仰、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
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系统内的一支亚文化,是一种特殊但并非独立的存在。
大学校园文化既有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学府和研究机构所赋予其的特殊性,也自然带有其所存在其中的社会文化的特性,并在相当程度上引领社会文化的变迁、发展。
大学文化是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一部分,也必然应该从丰厚的社会文化中汲取有意的营养。
所谓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即构建一种继承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吻合时代发展潮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有利于实现现代大学功能的校园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积淀、创造、发展形成的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既包括革命遗址、纪念场所等物质文化,也包括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制度、革命精神与传统等精神成分。
红色文化是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发展形成的一种文化带有马克思主义的一切优秀品质,是一种科学的文化;红色文化不是脱离中国社会实际的空中楼阁,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的民族的文化;从更广泛的意义上看,红色文化不是僵死的、固步自封的文化,而是体现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发展的文化;红色文化不是局部的、某一阶层的,而是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文化。
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优秀品质决定了其在当代大学校园文化构成中的重要地位。
大学文化的亚文化特性,社会主义大学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任务,共同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紧紧依托红色文化,充分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传承、创新红色文化,始终将红色文化作为实现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依托。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是学校的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学校人才培养的内在条件,也是学校教育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品质的重要方面。
因此,本学校需要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 建立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丰富学校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学校的内涵建设。
2. 原则:- 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化发展;- 坚持包容性和多元化,充分尊重和借鉴其他文化;- 突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激励和引导,鼓励学生参与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三、实施方案1. 启动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
成立校园文化建设委员会,由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学生干部和家长代表组成,负责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明确各个阶段的目标和具体任务。
2. 创建文化艺术团队,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
建立学校文化艺术团队,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不同方向的团队,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文化艺术表演和比赛,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团队合作意识。
3. 设置文化活动周,开展主题活动。
每学期定期组织文化活动周,通过举办音乐会、书法展、戏剧表演等各种文化活动,向学生展示多元化的文化魅力,并开展主题活动,如中秋节、元旦等传统节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心。
4. 引入课程的多元化设置,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更新课程设置,引入艺术、体育、人文等多元化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并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通过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5. 建设学生社团,培养学生的领导与组织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建立多样化的学生社团,如志愿者服务社团、创新创业社团等。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完整资料)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对活跃师生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加强我院校园文化建设,使校园文化建设在我校今后几年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现制定本规划。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 号),以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为具体建设工作指导。
加强对校园文化发展的组织、建设和管理,积极有效地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在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充分挖掘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因素,创造性地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逐步形成符合现代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品格,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并具有较高人文和科学品味和较强育人功能的校园文化建设新格局,为改善教育教学和成才环境提供鲜活的文化发展资源。
真正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定位校园文化是在校园环境中,由校园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管理、生产和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全过程中相互作用创造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物。
其组成要素大体包括: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有校园环境、教学、科研、生产生活资料等硬件基础,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校园制度文化,指校园内部各种制度、教学科研生产生活模式,是文化活动的基本规范和准则;校园精神文化,指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多数校园人沿袭依循的共同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生活信条,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校园行为文化,包括有校园个体和群众发出的各种行为及由此形成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想方式,也即由此形成的教风、学风和工作作风,是校园文化的晴雨表。
四个要素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组织体,相互作用、相互支持。
优良的校园文化对校园内师生员工的生活学习成长成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导向、教育、陶冶作用,同时也能为创造良好学校形象,增强对社会发生较大的影响和辐射产生巨大功能。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外延:概念与实践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外延:概念与实践校园文化建设是指在一定校园文化氛围中,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文化传承、艺术表现、活动交流、氛围营造等方式,培育和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校园文化多元、包容、开放、创新的发展过程。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和外延如下:一、内涵1.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文化传承、艺术表现、活动交流、氛围营造等方式,培育和弘扬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促进校园文化多元、包容、开放、创新为方向,努力构建一种积极向上、和谐共存、生动活泼、创新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
2. 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延校园文化建设的外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化传承校园文化建设要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文化自觉和历史责任感。
(2)艺术表现校园文化建设要以推进高雅艺术、繁荣文化艺术、创新艺术形式为重点,鼓励学生参与和支持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培养艺术爱好和审美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活动交流校园文化建设要以鼓励学生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志愿服务等课外活动为途径,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天地,促进人际交往和沟通,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氛围营造校园文化建设要以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共存、生动活泼、创新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为重点,通过举办讲座、论坛、展览等各种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实践1. 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1)坚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坚持以先进文化为主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送审稿)校园文化是学校自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
华东政法大学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对形成良好的校风、提高师生凝聚力、陶冶情操、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推进学校科学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推进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健康、有序、和谐地发展,依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的有关要求,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原则,努力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内容丰富、形式活泼、贴近师生、格调健康、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华政文化,努力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和高尚的文化享受,使华政校园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精神家园,成为精英人才成长的摇篮,成为追求科学真理、崇尚学术自由、传承人类文明的圣殿。
二、方针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为内容,促进校园文化的全面发展;注重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协调发展,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发展共性与突出个性相结合、倡导独立性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兼收并蓄、海纳百川,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式、开放性高素质创新人才,创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的多科性特色大学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三、主要目标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围绕学校长远目标,服务于发展大局,构建大学文化的整体体系,不断丰富内涵、拓展形式、营造氛围、形成合力,使文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凝聚全体师生、培育优良校风、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在当今社会,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愈发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教育的灵魂和精神支柱。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旨在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意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思想支持。
首先,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文明的象征,是大学的软实力,蕴含了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和办学理念。
其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综合文化建设,它不仅包括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还包括学校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
最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的内在要求,是大学使命的体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面向未来的坚实基石。
二、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意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意义在于,它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的路径。
首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是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大学校园文化,才能提升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其次,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是大学深化教育改革的内在需求,只有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教育改革的方方面面,才能实现大学教育的内在转型。
最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是大学开拓创新的动力源泉,只有树立大学创新文化的理念,才能激发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的创新活力。
三、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包括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学生素质的培养、师生关系的构建、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等方面。
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打造出融洽和谐的校园氛围,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提升大学的社会声誉。
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只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塑造,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师生关系的构建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只有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实现师生共同成长和共同进步。
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所在,只有弘扬大学的精神文明和优良传统,才能传承和弘扬大学的优秀文化基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生为主体,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提升素质。
校园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触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把提升素质作为重中之重抓好抓实,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
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
二是塑造情操。
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诸如体育竞技比赛、登山、游泳对训练体能、增强体质的好处自不待言,其中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
三是营造氛围。
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军训、理论探讨,学术报告,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2校园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
这里主要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余文化、舆论文化、人际关系等问题。
1.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
2.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3.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4.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形成优良校风。
5.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 31、物质文化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精选11篇)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精选11篇)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篇1为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生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用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滋养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帮助学生不断地完善人格,使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摇篮,教师成就事业的舞台,更好地发挥校园的文明传承功能和文化创新功能,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以下总体规划和方案。
一、指导思想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以广大师生为主体,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文化创新为动力,以精品文化为目标,增强责任感、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创建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校园文化。
二、工作目标坚持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为中心,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形成学校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评比活动,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三、工作要点1、结合少年儿童的思想教育实际,突出师德、校风、学风、班级特色,按照学校要求,实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强化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达到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每一棵树木能育人”的目标。
2、坚持全员参与,突出主体性和实效性,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营造学习氛围浓厚、创新意识强烈、身心愉悦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3、强化校园文化管理。
全校师生齐抓共管、互相配合,共同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色。
(1)从净化、绿化、美化入手整治校容校貌。
(2)创设各种文化设施,开辟文化长廊、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等思想、文化教育阵地。
(3)搞好班级文化建设。
(4)悬挂“八字一旗”、名人画像,张贴《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程行为规范》,展示学校的校训、校风、教风和学风。
四、工作措施1、成立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领导小组,领导、管理、协调文化建设工作。
浅析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 词 : 大学校 园;刘 匕 建设
程中所形成 的一种风格,一种校园精神与环境及所创造的物质文化 板 说教 等方法 来 限制 、改变 、左右 大学 生的价值 观 、思想 、行 为及 情 绪等 ,是不 能取得 良好 的教育效 果 的。 和精神 文化 的总 和。 “ 高 校校 园文化 建 设” 的内涵 是异 常丰 富的 。其 主要 内容可 以 ( 3) 搞 好 校 园 文 化 建设 ,有 利 于 开 发 学 生 智 力 ,增强 自信
分为 以下几 个个 方面 : ( 1) 政 治文 化 。这 是我 国高 等学 校 的性 质所 决定 的。培 养社 会 主 义建设 者和 接班 人 ,是 中国高 校的根 本任 务 ,也是 社会 主义 国 家高 校与 资本 主义 国家 高校 的本质 区别 。它 的作 用在于 使广 大教 育 心 ,培养 学生 想象 力和创 造 力。马克 思 曾将人 类支 配时 间的类 型分 为这样几 种 : “ 个 人受教 育 的时 间、发展 智 力的时 间 、履 行社会 职
工作 者和 学生 ,坚定 马克 思主 义的 立场 、观点 和 方法 ,认识社 会 主 义 的发展前 景 ,树立 共产 主义 的理想信 念 。 ( 2 l 道德 文化 。 它是 指 高等 学校 在 师生 群体 之 间和 社会 群体 之 间的人 际关 系 、道 德修 养 、群体 意识 和法 制观念 等方 面所 形成 的 文化氛 围 。它对 于 高校 的师生 养成 一种 高 尚的情操 、完 善的人 格 、 良好 的修 养和优 化 的人 际关 系 ,形 成一 种 “ 先天下 之忧 而忧 ,后 天 下之 乐而 乐” 、 “ 我 为人 人 、助 人 为乐 、憎恶 扬善 、团结和谐 ”的 育人 环境 有着重 要作 用。 ( 3) 科 技文化 。它是指 高等学校在 教学 、科 研和知识技 能 的培 养方面所形 成的文化氛 围。它的作用在 于创造一种 治学 、治校 、学术 交往 、学术争 鸣 、发展科技 的特有环境 ,以激发校 园群 体 中的每一个 人在传授知识 、学 习知识 、培养能力 、从事科研方面 的积极性 。 ( 4 J 组织 文化 。 它是 指 高等 学校 在 法律 允许 的范 围内所 出现 的政 治的 、文化 的 、学术 的和 艺术 的等 方面 的群体 组织 以及各 群体 组织 之间所 形成 的文 化氛 围 。它对 于高等 学校 精神 环境 的确定 、风 气的形 成和 各种 类型 文化 的开展 具有十 分重 要 的作 用 。 ( 5) 艺术 文化 。它是指高等 学校通过 文化艺 术活动所 建立起来 的文化氛围,是通过各种艺术社 团、艺术活动 、艺术讲座等对校园 群 体给 予美的熏 陶 ,培养 与提 高 审美情趣 ,从 而实现对 美的追 求。 ( 6) 交往 文 化。 它是 指 高校 在市 场 经济 环境 下 ,为提高 办 学 水平 、扩 大办 学 领 域 ,通 过 产 学研 服 务 社会 ,通 过 组织 师生 到 工 厂 、企 业 、 医院实 习实训 和 与校 内外高校 的联 合办 学所 形成 的一种 新的 文化 氛 围。这对 高校 面 向世界 、面 向未来 、面 向市 场 ,锻炼 师 生适应 市场 竞争 需要 的能 力 ,走 开拓创 新之 路具 有重要 作 用。 大学 阶段是 大学 生 世界观 、价 值观 、信 仰 、信 念形 成 的关键 阶 段。 大学 生一般 都具 有 强烈 的求知 欲望 、感情 充沛 、思 想活 跃 、敢 于想 象 、勇于 闯荡 、富有 好奇心 ,有不 满足 于第 一课堂 教学 ,喜欢 参加各 种 文化活 动 的特征 。但也 具 有思 想单纯 ,容 易激 动 ,缺少 判 断力 和 自制力 。世界 观和 道德观 可 塑性 大的特 点 ,低年 级大 学生 尤 为突 出。 大学 生所具 有 的这些特 征 ,决定 了搞 好校 园文 化建设 具有 重要 的意义 。 ( 1) 搞好 校 园文 化 建设 ,是 培育 社会 主 义事 业 接班 人 ,防 止 “ 和平 演 变 ”的重要 途径 。我 国是 中国共 产党 领导 下的社 会 主义 国 家 。是 当今 世界 上最 大 的社会 主义 国家 ,也是 西 方资产 阶级 搞 “ 和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视点——以列斐伏尔审美人的思想为视角
培养新 世 纪人才 的精 神 指 导有 积极 作 用 ; 师 生精 神追 求则 是 师 生 双 方 在 长 期 的教 学过 程 中形 成 的相对 稳定 的理 想信 念 、 道 德情 操 、 目标 追求 , 贯 穿 于校 园文 化 建 设 始 终 。高 等 院 校 应 突 出精 神 文 明建设 的地位 , 但 是 目前 我 国高校 精 神 文化 教 育还 有很 多不足 , 特 别是 对 大学 生 审美 价 值 观 的 引 导上 出现 了空 白 , 导致 其 价值 观受 社会 亚 文化 的影 响 , 走 上与 主流 意识 形 态背 离 的 不健 康 发展
“ 被彻底 ” 殖 民化“ 了的 日常生活使人们无法再体 验 自由 自 在的感觉 , 不再能 自主地创造与享受 价 值, 更谈不上成为一个具有高雅情趣 的 ‘ 审美 的
作者简介 : 冯
是原来具 有丰 富 内涵 的主体 , 而是现 实社会 中 被组织化 的 ‘ 客体 ” ’ 。 [ 2 ] ( P 5 9 - 6 o ) 他倡导进行 审美
向标 ; 校训 、 校风 是 隐匿于 教 学相 长 的 过程 中 , 对
身永 恒 的 追 求 , 人 们 可 以通 过 艺 术 表 达 自 己无 限 的追 求 。他 还讲 到人 要 自 由 , 要 自主 地 、 积 极 地进 行 审美 , 这才 是 总 体 人 的本 真 表 现 , 才 是 资
“ 进入现代资本 主义之后 , 异化现象开始渗
透 到 日常生 活 的不 同领 域 之 中 , 人 们 在 工 具 理 性 的主宰 下失 去 了原 有 的 本性 : 文化 失 去 了实 际 意
生活通过 宣传 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提高人 的物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坚持“五个辩证统一”原则
护利 用 、 普及弘扬并重 , 加 强 对 优 秀 传 统 文 化思 想 价 值 的 挖 掘 和 阐发 , 维 护 民族 文 化 基 本 元 素 , 使优 秀传 统 文化 成 为新 时 代鼓 舞 大 学 人 的精 神力 量 。 同时 , 也使 大 学 人正 确 看待 不 同文化 的差 异 , 在 东 西方 文 化差 异 带 来 的观 念 交锋 面前 作 出正确 、 理性 的判 断 。 其次, 大 学 校 园文 化 建设 还 要 注重 发 掘 学校 的 传统 和
的、 不容忽视的教育资源 , 在 推 进 校 园文 化 建 设 的 过 程要
进 一步 传承 、 弘扬 和光 大 。
、
坚持 科 学 精 神 与 人 文 精 神 辩证 统 一 、 共 性 文化 与个 性
文 化辩 证 统 一 、 以人 为 本 与 促 进 发展 辩 证 统 一 、 整体 规 划
与分 步实 施辩 证统 一 。
园 文化 活 动风 格 、 师 生 的 行 为 方 式 及 其 背 后 的 价 值 观 念 等 为 主要 内容 的一 种 文化 形 式 , 都 有 自己独 特 鲜 明 的文 化积
则 , 坚持 “ 五个 辩 证 统 一 ” , 即继 承 传 统 与创 新 发展 辩 证 统
一
淀 与 人 文精 神 , 这 就是 各 个 学 校 生 生 不 息 、 取 之 不 尽 的传 统 血 脉 和 力量 源 泉 , 是 校 园文 化 的核 心 所 在 , 是 一 种 重要
堂堡塞堡墨垦塑墼!
总第4 5 8 期
大 学校 园文 化 建 设 应 坚 持 “ 五个 辩 证 统 一 ” 原 则
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原则
体 , 一 个 有 激 情 、 责 任 感 、 使 命 感 的 大 学 人 都 每 有 有
充 满 着 自 己 的 人 生 理 想 和 未 来 期 待 。他 们 希 望 在 大 学 这 样 一 个 特 殊 的 环 境 里 生 命 得 到 成 长 、 业 得 到 专 发 展 、 能 得 到 发 挥 、 就 得 以 实 现 。 因 此 , 们 校 潜 成 我 园 文 化 建 设 的 最 高 任 务 无 疑 是 为 了大 学 人 实 现 生 命 理 想 提 供 肥 沃 的 土 壤 , 沛 的 阳 光 雨 露 , 好 的 氛 围 充 良
园文 化 的 推 崇 , 折 射 出 良 好 校 园 文 化 对 这 些 学 校 、 也
学 子 以至 社 会 的 巨 大 激 励 作 用 。 本 文 将 对 大 学 校 园 文 建设 的原则 进行 粗浅 的探讨 。
一
、
合 目 的 性 原 则
文 化 力 是 大 学 的 核 心 竞 争 力 , 学 文 化 的 核 心 大
教 师 专 业 成 长 和 学 术 生 命 发 展 的 深 厚 土 壤 , 大 学 是
生 形 成 良好 的 心 理 品 格 与 正 确 的 价 值 观 的 基 础 , 是 学校凝 聚力 和 生命 力 的 源 泉 , 而 成 为 大 学 具有 特 从 殊 意 义 的 宝 贵 财 富 。正 是 因 为 大 学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在
中 图分 类 号 : 4 G6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6 1 7 9 2 0 ) 7 0 4 O 1 7 —9 1 ( 0 9 O —0 O 一 2
大 学 校 园 文 化 是 大 学 教 育 的 必 然 产 物 , 促 进 是
务 面 向也 不 同。校 园文 化 在 根 本 上 是 要 以文 “ ” 化 人 , 以 , 化 建 设 也 必 须 符 合 学 校 的 办 学 目标 。 三 所 文 是 要 合 乎 师 生 的 期 待 。在 大 学 里 聚 集 的 是 高 知 识 群
关于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对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对于精神文明的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按照《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强管理,注重积累,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不断满足师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为实现学院发展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定位校园文化建设要立足学院实际,与时俱进,面向未来,突出特色,争创一流。
通过大力开展文化建设,集中和依靠学校群体的智慧,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弘扬通农精神,形成具有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的文化生活的大学文化,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科学素养的文明高雅、勤奋笃实、健康和谐的合格人才,最终构建和谐校园和形成具有丰富内涵的农院精神。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围绕“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开展校园精神文化、学术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逐渐培育和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校园文化。
(一)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形成独具特色农院精神。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其包括办学理念、学院精神、校风、教风、学风、师德建设等内容。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的文化交流合作,举办学术研讨会和文化交流活动。
3.文化教育融合
-将文化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开设跨学科的文化课程。
-邀请知名文化人士和学者举办讲座,提升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
-推广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服务中体验文化、传播文化。
2.校园文化活动质量和数量明显增加,学生参与度和满意度提高。
3.学校文化品牌效应逐步显现,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力增强。
4.文化传承与创新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本方案立足于当前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结合学校实际,旨在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动态调整和持续优化,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效性和长效性。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书写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3.营造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实施策略
1.文化载体建设
-加强图书馆、艺术中心、校史馆等文化设施建设,确保其功能完善、服务优质。
-优化校园景观设计,融入学校历史文化元素,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推动校园新媒体平台建设,拓宽文化传播渠道。
2.文化活动策划
-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节、科技节、艺术展演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3.增强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提升学校整体实力。
三、具体措施
1.丰富文化活动
(1)定期举办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文化节、读书节、社团活动等。
(2)鼓励各学院、各部门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动。
(3)加强校际文化交流,组织师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的文化交流活动。
2.强化文化教育
(1)将文化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课程。
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 ) 园建 筑 规 划 和建 设 一 校
文化是孕 育建筑 的土壤 ,正是 由于文化土壤 的培 育 , 才 使建筑有 了“ 记忆 中的活力 ” 而不是那种 “ 间的活 力” 文 , 瞬 , 化的 自身积淀 和发展使建筑 的 内在精神 和外 在风格得 以延
栽 种 一 些 生 命 期 长 的 名 贵树 木 , 干 年 后 , 本 身 就 是 一 种 若 其
是一个学校文化品位的主要物质载体和历史传统 的象征 , 因 而应 当具有 比其他建筑类型更高的审美价值 、 人文含量 和教 育功能。校园主体 建筑尤其应当在“ 与“ 文” 雅”I 功夫 。 下 使 之具 有 良好的文化 品格 , 从而鲜 明地体现学校 的文化晶位与
20 0 9年第 3 2期 总第 7 O期
经 济研究导刊
EC 0N0MI S ARCH GUI C RE E DE
No.2. 0 3 2 09
S ra .0 e ilNo7
论 大 学 校 园 文 化 建 设
周 咏 梅
( 北 财 经 大 学 职 业 技 术学 院 , 宁 大 连 1 62 ) 东 辽 10 3
化。
生的实践活动能 力 、 会竞争能 力的提高 , 社 对于 开发学 生智 力 、 大学 生视野 、 扩 培养创新 型的人才也起 着不 可低 估 的作
用 。大 学 校 园文 化 可 以分 为 软 件 和 硬 件 两 个 大类 : 件 方 面 软
主要指 学校 的传统 等 ; 硬件 方面包括 校园 的建 筑设计 、 园 校
部分 。 古老名校的建筑 , 式样各别。 例如 , 剑桥 的校舍 , 按建筑 年代的不 同而风格各异 , 比如 , 于 l 建 5世纪 的国王学院是哥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校园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学校的文化,更是学校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
每个学校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以便更好地塑造校园的文化氛围,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一、大学校园文化形态的探究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形成和积累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大学校园文化包括了各个方面,如学校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学校的风俗和习惯、学校的建筑设计、学校的校歌、校训等等。
1.学校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学校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学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学校的历史、传统、名人及其作品、校训、校歌等方面。
通过对学校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了解,可以更好地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和特色文化,从而形成对于学校更深刻的认知和感情。
2.学校的风俗和习惯学校的风俗和习惯也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校风俗和习惯主要包括学校的求学仪式、毕业典礼、开学典礼等活动。
学校的风俗和习惯往往是跟随学校的发展历程而形成的,能够代表学校的特色文化,激励学生投身于学校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学校的建筑设计学校的建筑设计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又一个重要的方面。
校园建筑的风格和设计反映出学校文化的特点,比如国家大剧院以“润物细无声”的哲学思想贯穿于其设计之中,"莲花座"则以中国传统的莲花为基础,体现出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
学校的建筑设计往往能够用肉眼来感受学校的校园文化,更好地传递学校的特色文化。
4.学校的校歌、校训等学校的校歌、校训等也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歌和校训是学校文化的构成要素之一,它们体现了学校的价值观念,教育理念以及精神面貌。
学校的校歌、校训往往以简洁明了,易于记忆为原则,传达学校的特色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门综合的科学,考虑到众多因素,不同大学校园的文化也有所不同。
因此,为了更好地建设大学校园文化,需要分析各种类型的学校,确定适合该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2009-07-29 11:16:39)一、文化及校园文化的界定(一)语义学层面的“文化”涵义界定要界定校园文化,首先要探析一下文化的内涵。
我们认为,汉语中“文化”一词,在字面上就对文化概念作了高度的概括,“文”的内涵,包容着如下一些意思: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技术、学问、仪表、礼节、观念、思想等。
文化的“化”,有表层和深层两种意思,表层指事物的普及、流传、广为流行、蔚然成风等,深层指事物对人的感化、教育、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等。
《辞海》对广义文化的定义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和”。
这里“创造”一词,就意味着“文”的内涵,因为“创造”离不开对科学、艺术、思想等的运用;定义中的“财富”,就意味着“化”,因为只有对事物的进步性、发展性、先进性的性质有了感悟,以及由此生发出珍爱、自豪、激奋的情怀,这才会把事物称作财富。
“文化”,在英语里写作culture,原意为种植、耕作,含有通过劳作获得成果之意,到16世纪在逐渐演变为培育、有教养等意义。
首次给文化下完整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他在著名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得到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广义的文化概念,在认识、研究、促进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等方面有其“总和”意义。
然而,由于在人类千千万万的财富中,不同事物的文化含义有大有小,为了对那些文化成分多、作用大的事物有足够的认识,人们便把这些事物冠以“文化”名衔,这就有了狭义的文化概念,它具有相对的程度分辨意义。
广义的文化好比是大河,狭义的文化好比是沟渠,是万千涓涓细流汇成了浩淼的文化长河,这是两者的依存关系;广义的文化概念的作用好比是将流水区别于沙土,狭义文化概念的作用是将溪流区别于那些虽有水分却不成为“流”的事物。
这是两者各自所起的作用;两者都意味着“水”(犹如“文”),又都意味着“流”(犹如“化”),这是两者内涵的一脉相承之处。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高等教育法》的规定,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校全体师生员工,以及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各类活动。
第三条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目标第四条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第五条愿景目标:1. 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2. 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打造具有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
第三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六条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第七条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日常工作。
第八条各部门、各学院应积极配合,共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第四章文化活动第九条定期举办各类文化讲座、学术论坛、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等活动。
第十条鼓励师生参与文化创作,举办校园文化节、摄影展、书画展等展览活动。
第十一条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利用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第五章文化设施第十二条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图书馆、体育馆、艺术中心等文化场所。
第十三条优化校园环境,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校园景观。
第六章文化队伍建设第十四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第十五条加强学生队伍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第七章考核与评价第十六条定期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各部门、各学院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十七条建立校园文化建设评价体系,对优秀成果和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八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由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2009-07-29 11:16:39)一、文化及校园文化的界定(一)语义学层面的“文化”涵义界定要界定校园文化,首先要探析一下文化的内涵。
我们认为,汉语中“文化”一词,在字面上就对文化概念作了高度的概括,“文”的内涵,包容着如下一些意思: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技术、学问、仪表、礼节、观念、思想等。
文化的“化”,有表层和深层两种意思,表层指事物的普及、流传、广为流行、蔚然成风等,深层指事物对人的感化、教育、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等。
《辞海》对广义文化的定义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和”。
这里“创造”一词,就意味着“文”的内涵,因为“创造”离不开对科学、艺术、思想等的运用;定义中的“财富”,就意味着“化”,因为只有对事物的进步性、发展性、先进性的性质有了感悟,以及由此生发出珍爱、自豪、激奋的情怀,这才会把事物称作财富。
“文化”,在英语里写作culture,原意为种植、耕作,含有通过劳作获得成果之意,到16世纪在逐渐演变为培育、有教养等意义。
首次给文化下完整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他在著名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得到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广义的文化概念,在认识、研究、促进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等方面有其“总和”意义。
然而,由于在人类千千万万的财富中,不同事物的文化含义有大有小,为了对那些文化成分多、作用大的事物有足够的认识,人们便把这些事物冠以“文化”名衔,这就有了狭义的文化概念,它具有相对的程度分辨意义。
广义的文化好比是大河,狭义的文化好比是沟渠,是万千涓涓细流汇成了浩淼的文化长河,这是两者的依存关系;广义的文化概念的作用好比是将流水区别于沙土,狭义文化概念的作用是将溪流区别于那些虽有水分却不成为“流”的事物。
这是两者各自所起的作用;两者都意味着“水”(犹如“文”),又都意味着“流”(犹如“化”),这是两者内涵的一脉相承之处。
狭义文化以作用方式可分成三种类型:一是教化性文化事物,如思想教育、品德修养、政治宣传、文化学习等,本身就是文化的积淀物、凝结物,又直接以教化人为目的;二是熏陶性文化事物,如文学欣赏、艺术表演等,主要目的是对艺术魅力的领略,而往往伴随着对精神品格的熏陶;三是感悟性文化事物,如喝酒、品茗、种花、体育比赛等,这类事物被称作文化常让人困惑,其内涵有待于人的感悟。
文化底蕴深的人感悟就多,反之则少。
(二)语义学层面的“校园文化”涵义界定和“文化”概念一样,校园文化的概念也是比较复杂的,若顾名思义,凡是校园里的文化活动,无论是课外的还是课内的,无论是教师的还是学生的,无论是自发的还是学校组织的,都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
我们可以根据“文”和“化”的内涵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鉴别。
从“文”的角度讲,学校是传授文化知识的场所,以教育为本,中学生又是富有文化底蕴的人,这样,这里发生的事、他们所做的事则往往带有“文”的含义,然而典型的校园文化更应从“化”的角度来考察。
从“化”的角度讲,须有如下情形之一,校园中的活动方可界定为校园文化活动:一、以群众团体的面貌出现的。
中学里出现这样那样的社团,本身就是社团的普及,形成社团文化,在一个社团里面,众多社员有共同的爱好,并在活动中磨合出一种共同的理念,这就充分地具备了“化”的特性。
二、大学生的某些行为、观念普遍相似或届届相传。
即便没有组织性的活动,表现为个体的行为,由于能给人们以整体的印象、全局的风貌,它也带有了“化”的特性。
三、某些精神、思想凝聚或载乘于某种制度或物体上。
如校训,它的“化”首先表现在浓缩了业已存在多年的学风,又表现在用此去勉励、感化更多的学生,表层深层都有了“化”。
以上三种“化”的方式存在于校园中多个领域,构成了校园文化的一个个分支,具体如下:1.校园设施文化:如文化广场、漂亮建筑、洁净道路、优美雕像、美丽绿化、海报墙、宣传窗、告示牌、校史陈列室、奖品陈列室、设施先进的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体育馆,以及张贴在外的标语、图片、公开信等。
2.校园道德文化:如参加党校学习、听先进事迹报告、为民服务队、援助希望工程、庆贺香港回归、社会热点讨论、校庆、爱心接力棒工程、勤工助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活动等,像消费习惯等现象,由于较多地反映一个人的道德观念,所以也列此类。
3.校园制度文化:如综合测评制、学生守则、文明规范、组织章程以及各类活动、各类场合的规章制度等等。
4、校园文学文化:如文学社、演讲会、辩论赛、诗歌朗诵会、席慕容热、金庸热、电影包场、电视剧欣赏、热衷于美文、出黑板报、自印刊物、撰制春联、校报校广播发表文稿、毕业留言、寄赠贺卡等等。
5.校园艺术文化:如迎新晚会、毕业晚会、音乐会、卡拉OK赛、画展、书法展、摄影展、健美操、手工艺制作、公关礼仪、美化寝室布置、时装表演等等。
6.校园娱乐文化:如舞会、旅游、棋牌协会、钓鱼协会、登山、溜冰、划船、游艺等等。
7.校园体育文化:如篮球队、足球队、武术队、气功协会、拔河比赛、运动会、收看体育比赛、评点体育赛事、外出切磋技艺等等。
8.校园学术文化:如各类科研协会、未来企业家协会、听学术报告、作社会调查、外语热、计算机热、社交能力热、西方哲学热、某某兴趣小组、英语角等等。
(三)界定校园文化的原则界定校园文化,必须按照以下两个原则进行:其一,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因此,它的基本性质和功能与社会文化具有共性。
其二,校园文化是社会社区中的一个特区——学校所形成的文化现象。
因此,它同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基于这两个特征所构成的原则,让我们先考察一下目前比较流行的几中校园文化观。
(四)几种主要的校园文化观目前,有以下一些比较流行的校园文化观:文化氛围说、意识形态说、物质精神综合说、文化要素复合说、文化指令说、启蒙说、精英说、活动说、精神体系说、自创产物说、文化潮流说、艺术教育及艺术活动说、社会控制体系说等等。
以上种种校园文化观都从某一角度或某些方面揭示了校园文化的部分内涵,拓宽了对校园文化认识的视野。
总而言之,上述校园文化观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校园文化包含了校园生活的多种内容,既有物质的,也有制度和精神的;从事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在校学生,另外还有教师、干部、工人等;活动范围涉及教学、科研、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闲暇生活等;主要体现于一所学校对学生在德、智、体、劳等方面要求的综合校风。
其二,校园文化即指学校内的学生文化,主要以学生的闲暇生活为背景,其主要内容是学生组织社团活动。
(五)我们的校园文化观一个社会的文化类似于一个包含三个层次的同心圆。
最外层是器物质,包括人们创造的物质产品;中间层是制度层,包括人际关系及其规范化了的社会制度;最内层是价值观念和观念指导下的人们的行为规范,是文化之魂。
三个层次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价值观念是一个文化核心,集中体现了一个文化的特色。
人们是依据社会文化的结构分类,将校园文化纵向划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浅层面文化:校园物质文化;第二个层面是中层面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第三个层面是深层面文化:校园精神文化。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学校科学管理的一种方式。
它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发挥作用和影响。
具体说,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特定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校园特色的价值取向、群众意识信念体系、行为方式、道德情操、校园精神以及学校环境氛围、规章制度等诸多因素的总和。
它包括实体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四个层面。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校园文化赋予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包括育人为本的校风、敬业为乐的教风、成才为志的学风等,其核心是以爱党、爱国、爱校为主旋律的校园精神。
校园文化具有价值导向、精神陶冶、启迪促进、规范约束、心理构建、群体凝聚及社会辐射等功能。
校园文化应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
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的表层结构,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
校园文化反映着一个学校师生的精神理念、思想面貌。
它起着陶冶师生情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德育实效,激励师生努力学习和工作的重大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
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可以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德育模式。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
”为达“以化天下”之目的,学校必须大力提倡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兴校,人文培德,以文养性,在校园文化的摇篮里,丰厚历史的沉淀,唤醒纷繁的未来。
二、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一)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体现国家和广大师生利益的一致性。
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所构成的文化氛围,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
它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的环境力量,起着制约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
所以,一旦形成人们的意识,就会变成一股巨大的导向作力量。
特别是培养目标、校训、校风,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它引导着广大青年学生成才的道路和方向。
(二)示范作用。
校园文化的示范作用是指校园文化的主体中的优秀人物对其他人的示范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旨在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的环境,而在求学与做人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是学生主要的模仿对象。
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影响。
此外,散见于校园中的书画墨迹、雕塑、纪念碑亭、历史名人塑像等人文景观,也都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示范作用。
(三)规范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较强凝聚力的文化,它把师生员工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同意志。
所以,它又具有一定的约束规范的作用,使每个成员都受到必要的制约,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
一方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一方面,学校的独特节日(如校庆)、典礼、仪式等,以学校群体价值观和群体行为规范的方式熏染着学生。
(四)筛选作用。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以及在它影响下形成的集体心理定势,对一切外来信息、社会影响有筛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