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就业质量报告

合集下载

宁波工程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宁波工程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宁波工程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我校高度重视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按照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不断加强对学生的组织领导、创新就业工作机制、开拓就业市场、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人力和社会保障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关怀下,经过全校各部门、各学院和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截至2019年8月31日,我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7.63%,签约率为93.12%,圆满完成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

一、就业基本情况1.毕业生规模与结构2019年我校共有3502名毕业生,全部为本科生,涉及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5大学科门类,40个专业。

省内毕业生人数占总毕业生人数的72.46%,外省毕业生占27.54%,较2018届毕业生增加 3.55%。

省内生源以宁波、杭州、绍兴等附近城市为主。

分别占14.39%、9.88%和8.99%。

毕业生生源地区分布详见表一。

表一2019届毕业生生源地区分布情况地区杭杭杭杭杭杭杭杭杭杭杭杭杭杭杭杭杭杭杭杭杭杭杭杭人人3465042522181483152441274125290965人人人%9.8814.397.20 6.23 4.238.99 6.97 3.63 1.177.20 2.5727.542.毕业生就业情况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以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渴求,在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今年整体就业形势依旧呈良好态势,整体就业率达到97.63%,圆满完成95%的年度目标。

就业率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99.39%)、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99.28%)、经济与管理学院(99.22%),各学院的就业率排名情况见表二。

表二各学院就业率及排名学院毕业生人数就业人数就业率排名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329 327 99.39% 1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416 413 99.28% 2经济与管理学院639 634 99.22% 3机械工程学院502 491 97.81% 4外国语学院380 369 97.11% 5理学院206 199 96.60% 6国际交流学院94 90 95.74% 7电子信息工程学院610 584 95.74% 7人文与艺术学院326 312 95.71% 8签约率排名前三位分别是机械工程学院(97.81%)、经济与管理学院(97.50%)和国际交流学院(95.74%),各学院的签约率排名情况见表三。

西南科技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西南科技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西南科技大学201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西南科技大学编2019年12月目录第一部分重要发现 (1)第二部分总体分析 (4)一就业与培养达成 (4)(一)毕业生的就业流向与学校办学定位基本吻合 (4)(二)培养达成方面:专业培养达成效果、能力知识培养结果有提升空间 (10)(三)就业质量方面:毕业生的收入水平较高,就业现状满意度有提升空间 (12)二培养过程评价 (17)(一)近九成毕业生对教学表示满意,教学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 (17)(二)师生交流频率有继续提升的空间,部分学院需重点关注 (17)(三)核心课程整体培养水平取得一定成效,个别专业的核心课程效果有提升空间 (19)三校友评价 (22)(一)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和推荐度均较高,学生的在校体验较好 (22)第一部分重要发现1、毕业生的就业流向与学校办学定位基本吻合就业率达九成以上,本校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3.0%,从供求数量上反映出学校培养取得较好成效。

深造意愿较强,毕业一年后24.3%的人读研和留学,其中读研和留学毕业生的比例是全国非“211”本科2018届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水平(13.3%)的近2倍。

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对本校毕业生的吸纳水平较高,本校2018届就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较大的行业分别为现代服务业(48.2%)、制造业(24.1%)、建筑业(21.6%)。

对本省贡献度较高,本校2018届六成以上(63%)就业毕业生在本省就业,为本省贡献较多人力。

2、培养达成方面:专业培养达成效果、能力知识培养结果均有提升空间专业培养达成效果可进一步提升,本校2018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9%,专业培养达成效果可进一步提升。

能力知识培养水平仍有提升空间,本校2018届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满足度、核心知识满足度(均为82%)反映本校的能力知识水平可进一步提升。

3、就业质量方面:毕业生的收入水平较高,就业现状满意度有提升空间毕业生薪资水平为5613元,本校2018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月收入为5613元,从行职业月收入来看,在互联网、计算机等战略新兴产业就业的毕业生市场价值表现较好。

四川重点高校发布就业质量报告就业率超90%

四川重点高校发布就业质量报告就业率超90%

四川重点高校发布就业质量报告就业率超90%
四川重点高校发布就业质量报告就业率超90%
新华网成都1月6日电近日,四川省内多所重点高校公布了就业质量报告。

报告显示,包括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在内的四川省5所211、985高校,2014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0%。

同时,这些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川才川用”,不同学历、不同专业间收入差距扩大,就业专业相关度较高等特征。

记者看到,5所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涉及各校毕业生的规模、结构、就业率、就业流向、就业趋势等方面内容。

从就业地区来看,西南地区成为毕业生首选地,呈现出“川才川用”的特点。

如四川大学留川工作的毕业生占工作毕业生总人数近一半;西南财经大学2014届签约就业毕业生中,近一半本科生在西南地区就业;西南交通大学25.3%的毕业生在成都就业。

四川省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蒲杰分析道,近年来随着四川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特别是越来越多的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四川,为高校生提供了良好就业环境。

从全省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情况来看,留川工作比例呈逐年递增趋势。

同时,各高校公布的就业质量报告显示,不同学历、不同专业间收入差距扩大,同一学历层次学生因专业技能、创新能力等的差异,收入差距也很大,高低收入之间有十多倍的差距。

此外,毕业生就业专业相关度较高,体现了学校的专业设置特色与优势。

如西南交通大学交通特色明显,学校专业设置覆盖交通相关规划、设计、建设、交通工具设计及制造、交通运营管理等交通行业所涉及的一系列相关领域。

(记者:吴晓颖)。

《--20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

《--20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doc》

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目录第一部分就业基本情况 (1)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1)二、毕业生就业率 (3)三、毕业生就业质量特点 (6)四、就业流向 (8)五、未就业毕业生情况 (9)第二部分就业主要特点 (11)一、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11)二、就业指导服务 (12)第三部分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14)一、就业率变化趋势 (14)第四部分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16)一、对专业结构调整的反馈 (16)二、对人才培养的反馈 (16)第五部分人才培养调整措施 (18)一、教改深化 (18)二、岗位拓展 (18)三、就业指导能力提升 (18)四、就业服务水平提升 (18)五、品牌影响力铸造 (18)六、就业质量提升保障 (18)第一部分就业基本情况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1. 总毕业生数通辽职业学院2015届总毕业生总数为1922人。

其中普通专科1789人,五年制专科133人。

2. 毕业生性别结构我院毕业生按性别分是:男466人;女1456人。

男生是毕业生总数的24.25%;女生是毕业生总数的75.25%;男女比例为1:3.12。

性别结构比较特殊,主要是护理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女生较多,两类毕业女生930人,占毕业女生的63.87%。

表1 本校2015届毕业生性别分布3. 毕业生生源类型我院2015届毕业生生源分三类。

其中,普通高中生1391人;三校生398人;五年制高职133人。

表2 本校2015届毕业生生源类型4. 生源地分布表3 本校2015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5. 民族结构通辽市是全国主要蒙古族聚居地,因此,我院本届毕业生主要是汉族和蒙古族,占毕业生的93.76%。

其中,汉族1234人;蒙古族568人;其他少数民族120人。

表4 本校2015届毕业生民族结构6. 各专业毕业生数表5 本校2015各专业毕业生人数二、毕业生就业率1. 毕业生的就业率截止2014年8月31日,我院201届毕业生1922人,就业1590人,总体初次就业率为82.73%。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度就业质量报告

2016年12月目录一、学校概况 (2)二、毕业生总体情况 (5)1、毕业生规模 (5)2、就业率 (6)三、就业去向分析 (7)1、就业单位性质 (7)2、就业区域 (8)3、职业类别 (9)4、就业行业 (10)四、就业质量分析 (10)1、非失业率 (11)2、月收入 (11)3、就业现状满意度 (12)五、就业工作举措 (13)1、完善管理机制,健全就业管理制度体系 (13)2、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14)3、不断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14)4、建设更加完善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体系 (15)5、建立就业反馈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 (16)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根据《关于做好201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15〕44号)要求,我校通过全方位的追踪调查,经过认真细致分析,形成2016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报告涵盖学校概况、毕业生总体情况、就业分析、就业工作举措等内容。

一、学校概况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4年转为地方建制,更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1956年改建为三年制中专学校,更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学校,更名为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由直属中国气象局划转为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整体合并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0年成为四川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签约共建高校;2013年入选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学校现有航空港、龙泉、天府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100余亩,纸质图书178余万册。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0多人,高级职称426人,有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高水平人才50余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于大气,信达天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于大气,信达天下
{特别策划}
·招办面对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于大气,信达天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 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 授予单位建设高校。
求学:请简要介绍贵校的行业特色与优势。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我校创建于 1951 年,1956 年改制 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 年升格为本科院校—— 成都气象学院;2000 年学校由中国气象局划转四川省,更 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 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 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15 年学校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我校现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 特色,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形成了大 气科学、信息技、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软件工程、统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均位 列四川省省属高校前列。 求学: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贵校采取了哪些举措?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我校在全国最早介入工程教育改 革,引进国际公认的由 MIT 倡导的国际工程教育理念—— CDIO 国际工程认证教育。CDIO 工程教育模式以产品研 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 的、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简单拿工程师培养来说,就 是按照市场对工程师的能力素质要求,全面体现在培养的 环节,最直观的变化就是学习时间、学习环节和实践性的 课后作业都有所增加,而减少了理论考试的占比。 利用 CDIO 理念指导,我校搭建了三级创新创业教育平 台,即创新开放实验室(培育种子)、创新创业俱乐部(培 养芽子)、众创空间(孵化苗子)。 在此基础上,我校搭建实验、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了 由本科教学实验室(48 个),三级创新创业教育平台(17 个创新开发实验室、1 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1 个 国家级众创空间),校企联合共建实验室(29 个)、省级及 以上工程实践中心(11 个)和校外实习基地(200 余个) 所组成的校内、校外、校企联合的实践教学平台。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目 录一、学校概况 (1)二、毕业生总体情况 (2)1、毕业生规模 (2)2、就业率 (4)三、就业去向分析 (5)1、就业单位性质 (5)2、就业区域 (6)3、职业类别 (6)4、就业行业 (6)四、就业质量分析 (7)1、非失业率 (8)2、月收入 (8)3、就业现状满意度 (9)五、就业工作举措 (10)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10)2、积极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 (10)3、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 (11)4、构建完善的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体系 (11)5、建立就业反馈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培养 (12)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14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其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根据《关于做好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的通知》(教学司函〔2014〕29号)要求,通过认真的追踪调查、全面细致分析,形成我院2014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报告涵盖学校概况、毕业生总体情况、就业分析、就业工作举措等内容,全面呈现了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就业质量状况及相关工作情况。

一、学校概况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四川信息产业、中国气象事业、国家统计事业、国防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学院创建于1951年,1956年改制为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由直属中国气象局划转为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直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0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成为第一所为二炮部队培养国防生的一般普通本科院校;2007年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2010年成为四川省政府与中国气象局签约共建高校,国家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2011年成为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2013年入选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目录学校概况 (1)第一章就业概况 (3)一、生源情况 (3)二、就业基本情况 (5)第二章促进就业的主要举措 (10)第三章下阶段工作设想 (12)第四章第三方调查 (13)一、月收入 (13)二、专业相关度 (14)三、就业现状满意度 (14)四、对母校满意度 (15)五、硕士研究生质量指标 (15)学校概况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1954年转为地方建制,更名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干部学校;1956年,学校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学校由中国气象局划转四川省,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15年,学校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学校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航空港、龙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

学校拥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和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校园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现设有17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有20000余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2000余名研究生,有6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13名省级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有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9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近两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3项。

学校借鉴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中国西部高校唯一的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

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前 言 ...................................................................................................................................1 第一章 就业大数据 . (2)一、生源结构大数据 (2)(一)生源性别结构 .........................................................................................2 (二)生源区域结构 .........................................................................................3 二、毕业生就业大数据 .. (7)(一)各系就业数据 .........................................................................................7 (二)各专业就业数据 .....................................................................................8 (三)党员毕业生就业数据 .......................................................................... 10 (四)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数据 ................................................................. 10 (五)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数据 ................................................................. 11 (六)毕业生升学数据 .................................................................................. 12 三、就业单位及区域大数据 (12)(一)招聘单位数量 ...................................................................................... 12 (二)就业单位性质情况 .............................................................................. 12 (三)就业单位行业情况 .............................................................................. 14 (四)就业单位区域情况 (15)第二章 就业质量及第三方评价 (17)一、就业质量 (17)(一)就业率保持高位,九成毕业生就业于央企 .................................... 17 (二)就业紧紧依托行业,服务区域经济效果显著 ................................ 17 (三)助力国家脱贫攻坚,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17 二、第三方评价 (18)(一)麦可思第三方评价 .............................................................................. 18 (二)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评价 .. (19)第三章 就业工作措施 (21)一、构建上下联动工作机制,推进就业工作高效开展 (21)(一)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坚持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21)(二)完善建全就业工作制度,夯实就业工作保障 (21)二、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就业指导体系 (21)(一)依托职教集团,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21)(二)适应现代企业人才培训需求,打造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 (22)三、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搭建毕业生就业新市场 (22)(一)学院领导带队积极走访,扩宽就业渠道 (22)(二)搭建信息平台,多渠道推送就业信息 (22)(三)密切关注就业市场最新变化动态 (23)四、精准就业指导服务,夯实毕业生核心竞争力 (23)(一)全员参与,营造浓厚就业氛围 (23)(二)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指导系列活动 (23)(三)关注家庭困难学生,助力帮扶就业脱贫 (23)(四)热情服务用人单位,形成全方位服务流程 (24)第四章就业形势研判 (25)一、利好形势分析 (25)(一)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5)(二)基础设施投资回升势头明显 (25)(三)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需大量人才支撑 (26)二、不利形势分析 (27)(一)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7)(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发生变化 (27)(三)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慢 (28)第五章工作建议 (29)一、做好人才需求调研,加强轨道交通人才培养 (29)二、强化综合素质培养,提升毕业生核心竞争力 (29)三、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引导树立正确就业观念 (29)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73年,地处陕西渭南,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建设单位,是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学院、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教育部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教育部百千万交流计划中方院校单位、陕西省一流学院建设单位。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第一章研究概况 (1)一、调研背景 (1)二、调研目的 (1)三、调研样本 (2)第二章毕业生总体情况 (3)一、毕业生规模和结构 (3)(一)2020 届毕业生规模及就业人数 (3)(二)毕业生结构 (3)二、就业情况 (5)(一)毕业去向分布 (5)(二)就业率及就业分布 (6)三、升学及出国情况 (15)(一)升学院校分布 (15)(一)出国、出境流向 (15)四、创业情况 (16)(一)创业动机 (16)(二)创业项目与专业相关度 (16)五、2020 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17)第三章就业质量 (19)一、2020 届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情况 (19)二、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 (21)三、市场调研、企业反馈情况 (22)(一)市场调研 (22)(二)企业反馈 (22)第四章毕业生评价 (23)一、毕业生对学院就业创业工作的评价 (23)(一)就业 (23)(二)创业 (24)二、对教学的评价及反馈 (25)(一)对母校的满意度和推荐度 (25)(二)对母校教育教学的评价 (26)三、毕业生就业能力评价 (29)四、毕业生对学校评价 (30)五、毕业生对在校生的建议 (31)第一章研究概况一、调研背景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国家高度重视各个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调研工作,教育部多次发文要求各高校启动《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编制发布工作,并将其作为高校就业工作考核评估的重要参考依据,旨在通过建立追踪调查的反馈机制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使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不断加大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的能力。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以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积极拓展就业市场,提升就业服务工作水平,努力提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工作报告-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9届)001 精品 精品 精品

工作报告-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9届)001 精品 精品 精品

四川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9届) 篇一: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二0一五年十二月目录学院概况1报告说明2第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3一、毕业生规模31、毕业生性别分布32、毕业生分专业分布33、毕业生专业、性别分布4二、毕业去向及就业率41、毕业生毕业去向42、毕业生分专业毕业生去向53、毕业生整体就业类型分布54、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率统计6三、毕业生就业流向61、毕业生省外就业地域流向分布62、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73、毕业生签约就业分布74、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情况8第二部分:就业主要特点8一、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举措81、积极开辟毕业生就业新渠道,借助行业优势,抓住铁路就业主战场82、鼓励毕业生到各类企业就业93、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94、强化创业教育和指导服务95、深入开展就业形势教育,引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积极主动就业创业106、积极组织申请困难毕业生求职补贴,完善困难毕业生“一对一”就业帮扶机制107、持续为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提供全程就业服务108、加强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119、强化实践育人,积极推进“校企合作、校产合作、校地合作”11二、就业指导服务情况121、毕业生对学院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工作的评价122、用人单位对学校就业工作评价12第三部分:就业相关分析13一、月收入分析13二、专业相关度分析13三、毕业生工作所在地分析14四、毕业生就业现状满意度14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151、用人单位对本校应届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152、主要单位性质类别用人单位对本校应届毕业生的满意度15六、用人单位需求预测161、招聘毕业生的月起薪162、用人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渠道16第四部分: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17一、毕业生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满意度与反馈171、毕业生对学校教育工作的满意度172、学校教育教学改进举措17二、未就业毕业生对教育教学及教育工作反馈181、毕业生未就业的主要原因182、学校应加强的工作举措18三、专业预警及调控措施19学院概况: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北省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举办和管理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实施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毕业颁发国家统一认证的全日制大专毕业证书(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层次学历证书),面向全国招生。

信息工程专业调查报告

信息工程专业调查报告

信息工程专业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信息工程专业的调查研究,了解该专业的就业前景、专业课程设置、学生活动等方面的情况,以便为有意向就读该专业的学生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向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发放了100份问卷,并邀请了20名学生进行深入访谈,以获取更详细的信息。

三、调查结果1. 就业前景调查结果显示,信息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乐观。

约有70%的受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半年内找到满意的工作,约20%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而只有不到10%的学生表示就业困难。

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互联网、通信和软件开发等领域,且薪资待遇相对较高。

2. 专业课程设置针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显示,信息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以计算机基础、编程语言、数据库和网络等方面为主。

大多数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设置较为满意,认为这些课程能够为他们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

3. 学生活动学生活动在信息工程专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包括学术讲座、科技竞赛和社团活动等。

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学生提升专业能力,还有助于他们拓展人际关系和锻炼领导才能。

4. 学生满意度综合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信息工程专业表示满意。

他们认为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合理、就业前景好,并且学生活动丰富多样。

学生普遍对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辅导支持表示满意。

四、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信息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乐观;2.专业课程设置合理,能够为学生提供扎实的专业基础;3.学生活动丰富多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4.大部分学生对信息工程专业表示满意。

综上所述,对于有意向就读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该专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和综合素质培养,值得考虑。

但仍需注意,就业竞争激烈,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9年1-6期总目录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9年1-6期总目录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9年 1-6期总目录目次作者期(页)基于基音跟踪的语音增强研究....................基于Qt 的天气雷达数据处理软件系统设计及实现…•… 基于晶体三极管的放大电路分析.................一种高性能CMOS 温度传感器 ...................基于小波去噪的称重雨量数据分析...............一种宽带平板天线的设计与仿真.................基于MV 与Wishart 距离的极化SAR 图像分类.......不同功率微波辐射下牛晶状体非热效应定量研究…… 一种改进型卷积神经网络的图像分类方法.........基于Openstack Swift 的高可用存储方案研究与实现••… 基于多传感器的信息融合算法改进...............基于FY-3C/VIRR 卫星数据重庆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研究 基于湿位涡与螺旋度的一次西南低涡强降水分析…… 拉萨市近54年气温变化特征 .....................2013年7月21-22日陕西省大暴雨天气诊断分析••… 北京市监测站布局差异分析.....................川西地区空气污染特征及气象影响因素分析.......草莓种植区土壤中典型有机氮化合物的分布及来源-■ 一种基于系统稳定性和正确性的定位导航方法研究-• 基于二进制链表的粗糙集属性约简................图优化SLAM 的嵌入式处理技术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供应商选择问题................基于TRIZ 理论气温传感器检定辅助设备创新设计•… 基于业务逻辑思想的异常检测的研究..............基于人工触发闪电对击间过程近区磁场的测量与仿真• 东亚梅雨季低频波波包传播特征.............................................廖洪涛成都积雨云形成的层结条件分析...........................尹舒悦周筠璋高志博WRF 模式中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南海土台风“Ryan ”模拟的影响研究 一次西南涡过程的云-降水毫米波云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新疆雷暴气候特征及其与地闪密度关系分析.......基于L 波段秒级探空数据V-36图形的四川盆地暴雨预报模型研究 基于“3S ”技术的高炮人影作业安全射界图设计与实现.........一种与作业效率相关的人工防雹物理检验方法的探究.........C4T(0)空间混合非扩张映射修正临近点算法的收敛性.........基于Armijo 搜索步长的几种共觇梯度法的分析对比 ...........空位缺陷对铉铝石榴石在高压下光学性质的影响.............基于改进型共面波导UHF RFID 小型化抗金属标签设计 .......基于Kubemetes 的微服务业务拓扑发现及业务评价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Kubemetes 调度改进算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领域问答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车辆边缘网络中传输信息的QoS 保障机制 ...................一种基于BJT 工艺的无运放低温度系数的带隙基准源.........基于无噪图像块先验的MRI 低秩分解去噪算法研究...........WiFi 定位技术在地下停车场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基于天气雷达标准输出控制器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人工势场法与A *算法结合的机械臂避障路径规划研究.......基于区块链的药品溯源追踪方案研究设计...................一种针对不均衡数据集的SVM 决策树算法...................CMIP5多模式下的ENSO 模拟评估及非对称性特征分析 .......2017年7月吉林永吉两次极端强降水过程的对比分析................蔡良夏秀渝 魏玮高必通杜宇飞卢勇 代孝俊兰俊卿 杜国宏 代孝俊张晓莉杜宝隆杨世琦王永前 吴秋月华维申辉 ...............汤彬陆雄 倾鹏程 杜路泉 宋登明 卢会国 杜国宏 韩景红 曹小仁 张斌 文成玉 郎志宇 高阳华 李佩芝 肖国杰.......艾洁郑飞倪长健詹颖廖婷婷 .........................................常美玉 邓旭印红玲雷翔梁金凤叶芝祥吴迪 .......................王尧山朱毅卢军.....................宋剑蒋瑜李冬鲍杨婉莹2吴林峰 黄勇 张晶瑜 林宏刚 贾佳明孙文慧1(1) 龙桂才1 (7)(13)(17)(22)(27)(31)(35)(39)(44)(49)(54)(63)(72)(77)(83)(92)(100)(105)(112)(118)(123)(127)(130)(138)刘德春1 陈祝1 蒋娟萍111111111111邓伟 王海江 杨岚 王强 原子桢 卢 张 王干 孙向卫国罗怡1 谭云籍2军 强 星 亮 全 扬刘翔锋刘翔蒋梦丹王录涛2 曹亮2 黄小静2 曹鹤鸣2 刘昆2...............王雨歌郑佳锋 王延慧张建涛何清韩雪云........李恬静 邓伟杜国宏张禹涵徐颂捷范硕邢 王 符颖 陈晓玉 何建新 孙逶辉 宋波肖天贵 于濒 梁家豪 朱克云 于晓晶 青泉 王勤婷 银魏微柳晓庆2 (143)白舸胡丹2 (149)陈科艺李毓2 (162)张杰莫环瑞2 (172)焦阳钱勇2 (180)罗辉陈刚毅2 (186)傅郁婷祁红彦2 (194)郑博华李斌2 (198)翁生权吴定平2 ( 204)黄飞吴泽忠2 (209)王磊何林2 (216)周芹兰俊卿3 (219)高宇陶宏才3 (223)谭莉陶宏才3 (228)胡婕陶宏才3 (232)卢康谭佐艳3 (238)聂海毛焜3 (243)张凯锋 于佳含杨智鹏 张新有 黎志波 朱毅 董旭德 黄勇 曹宁 巩远发邹书蓉3 (246) 张紫嫣3 (251) 张福贵3 (257) 卢军3 (263) 韩天齐3 (267) 魏乐3 (274) 张敏3 (278) 毛文书3 ( 287)12016年1月中国东部一次极寒天气过程的诊断分析............近17 a 秦巴山区NDVI 季节变化差异及其海拔依赖性特征分析••… 成渝城市群热环境效应与植被覆盖度关系研究................基于图形处理器的涪江中段流域降雨汇流模拟方法研究........利用地面双偏振雷达检验GPM_DPR 降水测量华北地区适用性初探基于双偏振雷达参量的层状云零度层亮带识别研究............一种新的气象数据分析和误差诊断方法......................人影高炮弹丸高空爆炸点定位方法..........................基于MQHOA 优化算法的釆样粒子数量变化研究 ..............融合时空兴趣点和多元广义高斯混合模型的人体动作识别......基于Cortex-A7新型地面气象观测综合集成硬件设计 …基于MapReduce 的改进Eclat 算法 .................基于小型发电机的耐高温随钻测量系统设计.........面向随钻测量的泥浆压力信号脉冲识别研究.........一次东移型西南低涡引发的强降水诊断分析.........成都地区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 冬春季北极涛动与中国中西部地区降水的关系.......印度夏季风影响下的青藏高原降水及环流异常变化特征 夏季亚洲一太平洋涛动与东亚气候异常的关系.......近50年内蒙古夏季降水气候特征分析...............2016年14号台风“莫兰蒂”特征分析 ...............高原和盆地间山谷风对四川霾日变化的影响分析.....适用于侧信道分析的卷积神经网络结构的实验研究…… SM4算法前四轮约减轮故障注入分析...............基于CS-TWR 的动态阈值贪婪算法成像研究 .........对于高阶补偿Banba 结构带隙基准源的改进分析 .....弧形宽带印刷偶极子5G 天线的设计 ...............多普勒天气雷达组网联合观测与数据融合...........肇庆X 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资料质量分析 ...........基于DSP 的语音啸叫处理系统.....................民航空管气象视频会商系统应用研究...............基于改进BP-Adaboost 和HMM 混合模型的方言情感识别结合关联规则的情感分析模型研究.................地面气象观测站远程保障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次冷涡减弱阶段产生的飕线过程分析.............太阳总辐照度对热带中太平洋海表温度年代际变化的可能影响•… 一次四川盆地雷暴天气的数值模拟分析...............................钱鑫铭 周筠璋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中局地与非局地混合在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中的作用和影响.....代昕鹭台风“威马逊”和“海鸥”与大尺度环流相互作用对云南暴雨落区的影响.............杨素雨基于3种函数的县级城市暴雨强度公式比较研究...........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均匀线阵频率不变波束优化方法......用于LTE 移动回传PTN 的L3功能方案 ...................基于改进Jacobi 算法的组网雷达目标定位方法研究 ........人影炮弹炸点声测定位研究.............................国产DRSP 信号处理器随机相位编码技术对比试验和效果验证基于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的软件测试数据自动生成算法-余嘉纯刘涛梅偌玮胡诗朋 改进的PM 模型的医学超声图像去噪算法 ...............基于神经网络的静态手势识别算法实现.................大型筒体自动化装配对接装备总体设计 .................同化卫星高度计观测对CAS-ESM-C 上层海洋温度模拟的改进川东北地区滑坡易发性区划及气象预警模型研究.........1979-2017年江淮梅雨降水变化及一次典型事件特征分析…创新科技城对局地气候舒适性影响的数值试验...........2012年7月21日重庆暴雨集合预报试验 ...............林芝市雷电风险区划..................................杭州市臭氧污染特征及其气象成因分析.................胺/层状钛酸盐复合材料对C02的吸附性能研究.........基于修正A 值法天府新区季节大气环境容量初步研究.....吕朝阳何冰倩宾昕程志刚王俊锋金凡琦程志刚靳立亚陈军刘意孙伟冯启祯肖辉冯4、真肖辉孙跃贺南文斌陈乐王勤刘文博文斌李俊杰周岩黄炭魏维宋岩贝高联欣徐意泊杨笔锋詹艳军张斌......蔺邹兴华维范广洲吴秋月 高志博周筠环尹舒悦于潮胡丹 ................................文仕豪庞波陈玉蓉宋美洋侯劭禹王恺吴震杜之波王敏.......................余 杰.......................何林峰王亦平其美旺珍3 (297) 靳立亚3 (302) 张百平3 (308)肖俊文3 (316)姚振东4 (323) 姚振东4 (333)李嘉乐4 (342) 贺南4 (346) 王鹏4 (352) 张斌4 (358)马尚昌4 ( 365) 陈超4 (369) 何正松4 (375) 张斌4 (380) 王星4 (384) 刘思畅4 (392) 胡森4 (403) 巩远发4 (411) 华维4 ( 420)张禄英4 (428) 王伟4 (435)刘海文4 ( 443) 王 习 杜 陈陈启兴5 王国强5 周义昌5 江青林5 叶雷5 李锋5 文成玉5 李俊5 朱克云5 陈权亮5 李思盟5 范广洲5 何饪5 周秀军5 徐自励6 杨欢6 辜建6 陆士金6 杨杰6 王国强6 文成玉6 郭春妮6 陈志华6 郑飞6肖天贵6 ( 625) 周可6 ( 632) 李雁宇6 (640) 侯劭禹6 (650) 杨乾鹏6 (659) 刘蕾蕾6 ( 664)唐念6 (671)王誉晓6 (676)孙敏王海江何姣阳李静......郭春辉袁微王旭王福增何山冀常鹏李俊潇何培宇蔡宏 段祥海 梁健 赵鹏国 陈葆德 张秀年 李长军 崔敖李怡呈 刘文博 张伟 李静包兆华高瑜翔................王向东 杨海鹏陈权亮林壬萍........任晓朋 张瑜曾胜兰 马芸萌刘海文潘文琪肖国杰孟林夕聂椿力......刘勇辉傅珏铭李饪向春梅 蔡鹏飞 蔡鹏飞 李佩芝 白舸 周筠环 孙亦 王星 毛文书 陈汶江 顾建峰 黄洁 王皴 夏朝禹 聂海 李蒙 徐自励 白爱娟 吴太武恒 旭 阳程琳 杨頓 张福贵 谨云 任宏利 刘 张 邹朱秀红 廖峰乙 孙捷 杜雨落 文斌 王本君 徐自励 晏满饪 夏朝禹 陈勇 杜梦蛟 郭小莹 王伟 李肇洁 石鹏翔 王华 谢滨 刘洁 王俊喜<5 伟5 江5 娇5(449)(457)(462)(466)(470)(475)(482)(487)(491)(495)(501)(506)(512)(525)(532)(543)(552)(560)(565)(573)(578)(582)(587)(595)(600)(606)(610)(615)2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INFORMATION TECHNOLOGYVol. 34 No. 1-6 (SUM NO. 156-161) 2019TOTAL CONTENTSCAI Liang XIA Xiuyu LU Xiong SUN Wenhui 1 (1)LONG Guicai 1 (刀1DE Chunliu CHEN Zhu Research on Speech Enhancement based on Pitch Tracking ........................Design and Implement Weather Radar Data Processing System based on Qt.................................................................................................WEI Wei GAO Bitong DU Yufei QING Pengcheng Amplification Circuit Analysis base on 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 LU Quandu A High-performance CMOS Temperature Sensor Source ......................................................................... SONG Dengming Analysis of Weighing Rainfall Data based on Wavelet Denoising ...................................... LU Yong LU Huiguo JIANG Juanping A Broadband Flat Antenna Design and Simulation ................................................................ DAI Xiaojun DU Guohong DENG Wei PolSAR Image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MV and Wishart Distance ................................................... HAN Jinghong WANG Haijiang 1Quantitative Study of Nonthermal Effects of Microwave on Bovine lens under different Radiation Power.......................................................................................... LAN Junqing DU Guohong DAI Xiaojun CAO Xiaoren YANG Lan An Improved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Image Classification Method ................................................... ZHANG Bin WANG Qiang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High Availability Storage Scheme based on Openstack Swift................................................................................................................................. ZHANG Xiaoli WEN Chengyu YUAN Zizhen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 Fusion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sensor ................................................................ LANG Zhiyu LU Jun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age in Chongqing based on FY-3C/VIRR Data......................................................................... DU Baolong YANG Shiqi WANG Yongqian GAO Yanghua ZHANG Qiang 1 Diagnostic Analysis of a Southwest Vortex Rainstorm based on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and Helicity..........................................................................................................WU Qiuyue HUA Wei SHEN Hui LI Peizhi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ir Temperature in Lhasa City in Recent 54 Years .................... TANG Bin XIAO Guojie The Heavy Rainfall Event over Shanxi during 21 -22th July 2013 ..........................................................................................Airquality Monitoring Sites Distribution Analysis in Beijing................................................................................Al Jie ZHENG Fei NI Changjian ZHAN Yin UAO Tingling Characteristics of Air Pollution in Western Sichuan and Analysi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 CHANG Meiyu XIANG Weiguo 1WANG Xin 1WU Liang 1GAN Quan 1SUN Yang 1(13)(17)(22)(27)(31)(35)(39)(44)(49)(54)(63)(72)(77)(83)(92)111111Distribution and Source of Typical Organic Nitrogen Compounds in Soil of Strawberry Planting Area........................................................DENG Xu YIN Hongling LEI Xiang LIANG Jinfeng YE Zhixiang WU Di LUO Yi 1 (100) A Navigation Method based on System Stability and Correctness ......................... WANG Yaoshan ZHU Yi LU Jun TAN Yunji 2 ( 105 )Attribute Reduction with Rough Set based on Binary Linked List ....... SONG Jian JIANG Yu LI Dong BAOYANG Wanying 2 (112)Graph-based SLAM Embedded Processing Technology ............................................................................. WU Linfeng WANG Lutao 2 (118)Supplier Selection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 LIU Xiangfeng LIU Xiang HUANG Yong CAO Liang 2 (123)Design of the Temperature Sensor Calibration Auxiliary Equipment based on TRIZ Theory …ZHANG Jingyu HUANG Xiaojing 2 ( 127 ) Research on Abnormal Detection based on Business Logic ...................................... JIANG Mengdan LIN Honggang CAO Heming 2 ( 131 )Colse Magnetic Field Driven by Continuous Charge Transfer in Rocket-triggered Lightning : Measurement and Simulation...............................................................................................................................................................................JIA Jiaming LIU Kun 2 (138)Low Frequency Wave Packet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East Asian Meiyu Season..................................................................................................................LIAO Hongtao XIAO Tiangui WEI Wei LIU Xiaoqing 2 (143)3Analysis of Stratification Conditions for Formation of Cumulonimbus Clouds in Chengdu.................................................................................YIN Shuyue ZHOU Yunjun GAO Zhibo YU Hao BAI Ge HU Dan2(149)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of the WRF Model on the Typhoon"Ryan"Simulation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LIANG Jiahao CHEN Keyi LI Yu2(162) Analysis of Cloud-Precipitation Echo Characteristics of a Southwest Vortex........................................................................................WANG Yuge ZHENG Jiafeng ZHU Keyun ZHANG Jie MO Huanrui2(172) Analysis on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understorm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oud-Ground Lightning Density in Xinjiang ....................................WANG Yanhui ZHANG Jiantao HE Qing HAN Xueyun YU Xiaojing JIAO Yang QIAN Yong2(180) Forecasting Model of Torrential Rain in Sichuan Basin based on V-30Structural Graphs of L-BandSecond Level Sounding Data..............................................................................................QING Quan LUO Hui Chen Gangyi2(186)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afe Shooting Map for the Artillery Operational Points of theArtificial Weather Modification based on"3S"Technology..........................................WANG Qin FU Yuting QI Hongyan2(194) A Study on the Method of Artificial Anti-hail Physical Testing Related to Operating Efficiency................ZHENG Bohua LI Bin2(198) Convergence of Modified Proximal Point Algorithms for Hybrid Pair of Nonexpansive Mappings in CAT(O)Spaces .......................................................................................................................................................WENG Shengquan WU Dingping2(204)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Several Conjugate Gradient Methods based on Armijo Search Step Length........................................................................................................................................................................HUANG Fei WU Zezhong2(209) Influence of Vacancies on Optical Properties of Yttrium Aluminum Garnet under High Pressure...........................................................................................................................................................LI Tianjing WANG Lei HE Lin2(216) Design of Improved Coplanar Waveguide for UHF RFID Miniaturized Maaetal Skin TagDENG Wei DU Guohong DAI Xiaojun LAN Junqing3(219)Topology Discovery and Service Evaluation of Microservice Service based on Kubemetes An Improved Kubemetes Priority Algorithm based on Load Balancing.................................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omain Question Answering System based on Deep Learning GAO Yu TAO Hongcai3(223) Tan Li TAO Hongcai3(228) HU Jie TAO Hongcai3(232)QoS Guarantee Mechanism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in Vehicle Edge Network XING Ting LU Kang TAN Zuoyan3(238) A Band-gap Reference with no Operational Amplifier and Low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based on BJT TechnologyWANG Yin NIE Hai MAO Kun3(243) Low Rank Decomposition for MRI Denoising based on Noise-free Image Patch Prior...........................................................................................................ZHANG Yuhan FU Ying YANG Zhipeng ZOU Shurong3(246) The Application of WiFi Location Technology in Underground Parking Management System...............................................................................................................................CHEN Xiaoyu ZHANG Xinyou ZHANG Ziyan3(251) Research on Fault Diagnosis Method based on Weather Radar Standard Output Controller........................................................................................................................XU Songjie HE Jianxin LI Zhibo ZHANG Fugui3(257) Research on Obstacle Avoidance Path Planning of Manipulator based on 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 Methodand A*Algorithm........................................................................................................................SUN Jinghui ZHU Yi LU Jun3(263) Research on Tracing Scheme of Medicine based on Block Chain Technology…FAN Shuo SONG Bo DONG Xude HAN Tianqi3(267) An SVM Decision Tree Algorithm for Unbalanced Data Sets.........................................................................HUANG Yong WEI Le3(274) Evaluation and Asymmetry Feature Analysis of ENSO Events in CMIP5Multi-models....................................................................................................................................ZHANG KaiFeng CAO Ning ZHANG Min3(278)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wo Extreme Severe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Yongji County,Jilin Province in July2017.........................................................................................................................................YU Jiahan GONG Yuanfa MAO Wenshu3(287) Diagnostic Analysis of an Extremely Cold Weather Process over East China in January2016............WANG Yiping QI Meiwangzhen3(297) Seasonal Variation of NDVI and Altitude Dependent Characteristics in Qinling-Daba Mountains in Recent17Years..................................................................................................BIN Xin CHENG Zhigang WANG Junfeng JIN Liya3(302)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rmal Environment Effect and Vegetation Coverage in ChengyuUrban Agglomeration........................................................................JIN Fanqi CHENG Zhigang JIN Liya ZHANG Baiping3(308) 4Simulation of Rainfall Runoff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Fujiang River based on GPU.........................................................................................................LV Zhaoyang CHEN Jun LIU Yi SUN Wei XIAO Junwen3(316) Preliminary Study on Applicability of GPM_DPR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s in Northern China by UsingGround Dual Polarization Radar.............................................................................FENG Qizhen XIAO Hui YAO Zhendong4(323) Identification of the Melting Layer based on the X-band Polarimetric Radar Scans..................................................................................................................FENG Xiaozhen XIAO Hui SUN Yue YAO Zhendong4(333) The Fundamental Analysis Method of the Singnal of Difference of Daily Minimun Temperature..........................................................................................................................................HE Nan WEN Bin CHEN Le LI Jiale4(342) Location Method of High-altitude Explosion Point of Silhouette Projectile............WANG Qin LIU Wenbo WEN Bin HE Nan4(346) Research on Particle Number Change based on MQHOA Optimization Algorithm...........................................................................................................................LI Junjie ZHOU Yan HUANG Yan WANG Peng4(352) Human Motion Recognition based on Spatiotemporal Interest Points and Multivariate Generalized GaussianMixture Models............................................................HE Bingqian WEI Wei SONG Yanbei GAO Lianxin ZHANG Bin4(358) Base Cortex・A7New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Integrated Hardware Design...........................................................................................................XU Yibo YANG Bifeng ZHAN Yanjun MA Shangchang4(365) Improved Eclat Algorithm based on MapReduce.................................................................................XIANG Chunmei CHEN Chao4(369) Design of a Measurement-while-drilling System Powered by Small-sized Electrical Generator for HighTemperature Applications..........................................................................................ZHANG Bin CAI Pengfei HE Zhengsong4(375) 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oriented Identification of Mud Pressure Signal Pulse..........................................CAI Pengfei ZHANG Bin4(380) A Diagnostic Analysis of the Heavy Precipitation Caused by Eastward Shift of Southwest Vortex................................................................LIN Zouxing HUA Wei FAN Guangzhou WU Qiuyue LI Peizhi WANG Xing4(384) A Mesoscal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a Supercell Storm in Chengdu Area..............................................................GAO Zhibo ZHOU Yunjun YIN Shuyue YU Hao HU Dan BAI Ge Liu Sichang4(392) The Linkage between Winter-spring Arctic Oscillation and Precipitation over Western and Central China.................................................................................................................................................WEN Shihao ZHOU Yunjun HU Miao4(403) Characteristics of Abnormal Changes of Precipitation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dian Summer Monsoon.....................................................................................SUN Yi GONG Yuanfa4(41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ia-Pacific Oscillation in Summer and East Asian Summer Climate Abnormality........................................................................................................................................................................WANG Xing HUA Wei4(420)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are Studied in Inner Mongolia in Recent50YearsPANG Bo MAO Wenshu ZHANG Luying4(428) Analysi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teenth Typhoon"Morandi"in2016.............................CHEN Wenjiang WANG Wei4(435)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Mountain-basin Wind between Plateau and Basin on the Diurnal Variations of Haze in Sichuan Province..........................................CHEN Yurong SONG Meiyang HOU Shaoyu GU Jianfeng LIU Haiwen4(443)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Structure of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Suitable for Side Channel Analysis........................................................................................................................................................................HUANG Jie WANG Yi5(449) Analysis of the First Four Rounds of Reduction Wheel Fault Injection in SM4Algorithm......................................................................................WANG Kai WU Zheng DU Zhibo WANG Min WANG Yi XI Wei5(457) Imaging Research of Dynamic Threshold Greedy Algorithm based on CS-TWR.............................YU Jie XIA Chaoyu DU Jiang5(462) Improvement Analysis of Banba Band-gap Reference Source with High-order Compensation.......HE Linfeng NIE Hai CHEN Jiao5(466) Design of Arc-broadband Printed Dipole5G Antenna.................LI Meng CHEN Qixing5(470) Joint Detection Doppler Weather Radar Network and Data Fusion.......................................................................SUN Min WANG Haijiang HE Jiaoyang LI Jing XU Zili WANG Guoqiang5(475) Quality Analysis of Zhaoqing X-band Dual-polarization Weather Radar Data........................................................................................GUO Chunhui YUAN Wei WANG Xu BAI Aijuan ZHOU Yichang5(482) Voice Howling Processing System based on DSP......................................HE Shan WANG Fuzeng WU Taiwu JIANG Qinglin5(487)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Meteorological Video Conference System in Air Traffic Management Bureau of CAAC.......YE Lei5(491)5Dialect Emotion Recognition based on Improved BP-Adaboost and HMM Hybrid Model.......JI Changpeng CHENG Lin LI Feng5(495) Research on Emotional Analysis Model based on Association Rules.......................................................YANG Di WEN Chengyu5(501)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Remote Support System for Ground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CAI Hong ZHANG Fugui LI Jun5(506) Analysis of a Squall Line Occurred with a Subdued Cold Vortex.................................DUAN Xianghai CHEN Yun ZHU Keyun5(512) Diagnosing Effect of Total Solar Irradiance on the Decadal Variability of SST over the Tropical Central Pacific....................................................................................................................................LIANG Jian REN Hongli CHEN Quanliang5(525) Numerical Simulation Study of Thunderstorms in Sichuan based on WRF Model.................................................................................QIAN Xinming ZHOU Yunjun ZHAO Pengguo LIU Heng LI Simeng5(532) Effects of the Local and Nonlocal Mixing of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in a HighResolution Numerical Forecast Model..........................................DAI Xinlu CHEN Baode ZHANG Xu FAN Guangzhou5(543) Impact of the Interaction of Typhoon Rammasun and Typhoon Kalmaegi and Large-scale Circulation onRainstorm Area in Yunnan........................................................................YANG Suyu ZHANG Xiunian ZOU Yang HE Yu5(552)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Formula of Torrential Rain Intensity in County-level Cities based Three Kindsof Distribution Function..........................................................................................LI Changjun ZHU Xiuhong ZHOU Xiujun5(560) A Uniform Linear Array Frequency Invariant Beam Optimization Method based on Compressed Sensing..............................................................................................................LI Junxiao HE Peiyu CUI Ao LIAO Fengyi XU Zili6(565) L3Function Scheme for PTN of LTE Mobile Backhaul.....................................................................................SUN Jie YANG Huan6(573) Research on radar target location method based on improved Jacobi algorithm.........................LI Yicheng DU Yuming GU Jian6(578) Research 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ound of the Shadow of the Projectile.............................LIU Wenbo WEN Bin LU Shijin6(582) Random Phase Coding Technology for Domestic DRSP Signal Processor Contrast Test and Validation..........................................................................................................................................ZHANG Wei WANG Benjun YANG Jie6(587) Test Data Automatic Generation based on Modified Artificial Fish Swarm Algorithm...................................................SHE Jiachun LIU Tao MEI Ruowei HU Shipeng LI Jing XU Zili WANG Guoqiang6(595) Medical Ultrasound Image Denoising Algorithm based on Improved PM Model......................................YAN Manyu WEN Chengyu6(600) Implementation of Static Gesture Recognition Algorithm Based on Neural Network...........................................................................................................BAO Zhaohua GAO Yuxaing XIA Chaoyu GUO Chunni6(606) Overall Design of Large-scale Cylinder Automation Assembly Docking Equipment...............................................................................................................................WANG Xiangdong CHEN Yong CHEN Zhihua6(610) Satellite Altimetry Data Assimilation in CAS-ESM-C:Benefits for Improving the Simulations of Upper OceanTemperature...................................................YANG Haipeng CHEN Quanliang LIN Renping DU Mengjiao ZHENG Fei6(615) Study on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Zoning and Meteorological Early Warning Model in Northeastern Sichuan...............................................................................................................................................................GUO Xiaoying XIAO Tiangui6(625) Precipitation Changes of Jianghuai Meiyu from1979to2017and a Typical Event Feature Analysis..............................................................................................................................................REN Xiaoyue WANG Wei ZHOU Ke6(632) Numerical Experiments on the Impact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City on Regional Climate Comfort....................................................................................................................ZHANG Yu ZENG Shenglan LI Zhaojie LI Yanyu6(640) Rainstorm Ensemble Forecast Experiment in Chongqing on July21,2012...........................................................................................................MA Yunmeng LIU Haiwen SHI Pengxiang HOU Shaoyu6(650) Lightning Risk Division for Nyingchi City..............................................................................................WANG Hua YANG Qianpeng6(659) Characteristics of Ozone Pollution and Analysis of Meteorological Causes in Hangzhou City.........................................................................PAN Wenqi XIAO Guojie MENG Linxi NIE Chunli XIE Bin LIU Leilei6(664) Alkylamine/Layered Titanates Composite Adsorbents and its CO2Adsorption Performance....................................................................................................-......LIU Yonghui FU Jueming LI Yu LIU Jie TANG Nian6(671) Preliminary Study on Seasonal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Capacity of Tianfu New District based on ModifiedA Value Method.................................................................................................................................WANG Junxi WANG Yuxiao6(676) 6。

信息工程系 就业质量报告

信息工程系 就业质量报告

信息工程系就业质量报告
信息工程系就业质量报告是评估该系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就业质
量的重要参考依据。

该报告通常包括毕业生就业率、就业岗位与专
业对口度、薪资水平、就业稳定性等内容。

首先,就业率是评估毕业生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反映
了毕业生在一定时间内就业的比例。

高就业率通常意味着该系的毕
业生就业竞争力较强,反之则需引起重视。

其次,就业岗位与专业对口度是评估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

即毕业生就业岗位是否与所学专业相关,对口度较高意味着毕
业生能够充分发挥专业所学知识和技能,从而实现职业发展。

另外,薪资水平也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高薪就业
不仅是对毕业生个人能力的认可,也是对该系教育质量和就业指导
的一种肯定。

此外,就业稳定性也是评估就业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

毕业生
是否能够在职场上实现稳定就业,是否能够有较好的职业发展空间,这些都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信息工程系就业质量报告是评估该系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的重要依据,通过就业率、就业岗位与专业对口度、薪资水平、就业稳定性等多个方面的数据和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该系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学校和学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013-2017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大数据报告

2013-2017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大数据报告
独家大数据分析(数据来源于简历样本,并非全部毕业人数)
数据解读:
就业分布:近五年,每年学习该专业的人从事的职业(前五名)。 平均起薪:近五年,每年该专业毕业生平均起薪,及四年后平均起薪预测。 对口率:指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与专业对口工作的所占比例。 就业地区分布: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哪些地区就业(只显示分布前十地区)
广东
11.5%
湖北
5.8%
江苏
5.8%
北京
3.8%
湖南 1.9%
重庆 1.9%
上海 1.9%
浙江 1.9%
0%
20%
40%
60%
80% 100%
https:///report/MajorReportInSchool?schoolId=3041&majorIdPublic=32621&type=2&year=2018
2/2
2013-2017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 生就业大数据报告
2018/4/18
志愿360 - 个性专业报告
专业介绍
专业课程
开设课程: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微 机原理及应用、软件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系统仿真、计算机 网络、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原理、计算机辅助设计、专业英语、智能控制等
就业分布
平均起薪
https:///report/MajorReportInSchool?schoolId=3041&majorIdPublic=32621&type=2&year=2018
1/2
2018/4/18Βιβλιοθήκη 志愿360 - 个性专业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校概况 (I)第一篇: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1)(一)总体规模及学历结构 (1)(二)院系结构 (1)(三)性别结构 (2)(四)生源地结构 (3)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5)(一)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5)(二)分学历层次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6)(三)各院系就业率 (7)(四)未就业情况分析 (8)三、就业流向 (9)(一)就业地区分布 (9)(二)就业行业分布 (12)(三)就业职业分布 (13)(四)就业单位分布 (14)(五)主要流向单位分布 (16)四、国内升学 (16)五、出国(境) (17)六、自主创业 (18)第二篇:学校就业创业工作举措 (19)一、健全工作体系 (19)二、提升就业创业教育水平 (19)三、强化校园招聘活动 (19)四、多形式开展合作 (20)五、推动基层就业 (20)六、关爱困难学生 (20)七、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20)八、推动学院就业工作出特色 (21)九、完善反馈调查体系 (21)第三篇:就业相关分析 (22)一、本科毕业生就业相关分析 (22)(一)求职过程 (22)(二)薪酬水平 (23)(三)专业相关度 (25)(四)工作适应度 (26)(五)工作满意度 (27)(六)职业能力满足度 (27)二、毕业研究生就业相关分析 (28)(一)求职过程 (28)(二)薪酬水平 (28)(三)专业相关度 (29)(四)工作适应度 (29)(五)工作满意度 (30)(六)职业能力满足度 (31)三、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 (31)第四篇: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33)一、毕业生单位流向发展趋势 (33)二、毕业生就业地区及行业布局发展趋势 (33)三、毕业生就业质量发展趋势 (35)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是四川省和中国气象局共建、四川省重点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创建于1951年,1956年改制为中央气象局成都气象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成都气象学院;2000年学校由中国气象局划转四川省,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原隶属国家统计局的四川统计学校整体并入;2015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学校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国家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院校、四川省首批“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四川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航空港、龙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

学校拥有馆藏丰富的图书馆和设施齐备的现代化体育场馆,环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致力于为国家培养具有健康心智体魄、良好人文素质、系统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现设有16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有20000余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2300余名研究生,有6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团队、1名全国模范教师、9名省级优秀教师和教学名师,有8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9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近两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29项。

学校借鉴国际CDIO工程教育理念,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中国西部高校唯一的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

学校全面加强学科建设,学科特色与优势日益凸显。

学校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工、理、管、经、文、法、艺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

现有2个省级一流建设学科、5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形成了大气科学、信息技术、管理经济三大学科群。

学校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持续攀升。

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2个(含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哲社重点研究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1个。

近五年学校承担了国家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近200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7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学校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不断壮大。

现有专任教师12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近600余人,有天府万人计划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100余人次,聘有100余名院士、长江、杰青等高层次专家为我校兼职教授。

本校教师担任校外兼职博士生导师20余人,比较有影响力的主要学术兼职46项。

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及“一带一路”对教育国际化的要求,坚持开放办学。

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的40余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在教学、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秉承“成于大气,信达天下”的大学精神,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努力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多更大贡献。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一)总体规模及学历结构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9届毕业生共5311人,其中本科毕业生4962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94.43%;毕业研究生349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57%。

图1- 12019届毕业生规模及学历结构数据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二)院系结构学校2019届本科毕业生覆盖15个学院,其中管理学院毕业生人数最多(17.88%),其次为控制工程学院(9.25%)、网络空间安全学院(8.99%)和电子工程学院(8.44%)。

毕业研究生分布在14个学院,其中大气科学学院(30.37%)毕业生人数占比相对较高。

表1- 1 2019届毕业生学院分布学历院系人数比例本科毕业生管理学院887 17.88% 控制工程学院459 9.25%学历院系人数比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446 8.99%电子工程学院419 8.44%物流学院383 7.72%大气科学学院378 7.62%统计学院322 6.49%资源环境学院265 5.34%光电工程学院252 5.08%通信工程学院242 4.88%计算机学院236 4.76%软件工程学院227 4.57%文化艺术学院201 4.05%应用数学学院148 2.98%外国语学院97 1.95%毕业研究生大气科学学院106 30.37% 电子工程学院57 16.33% 通信工程学院38 10.89% 资源环境学院27 7.74%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23 6.59% 软件工程学院21 6.02% 计算机学院19 5.44% 文化艺术学院13 3.72% 统计学院12 3.44% 应用数学学院8 2.29% 管理学院8 2.29% 控制工程学院 6 1.72% 光电工程学院 6 1.72% 物流学院 5 1.43%数据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三)性别结构学校2019届毕业生中,男生3037人(57.18%),女生2274人(42.82%),男生人数较多,男女性别比为1.34:1。

表1- 2 2019届毕业生不同性别分布 性别 人数 比例 男生 3037 57.18% 女生 227442.82% 总体5311100.00%数据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从各学历层来看,男生人数均多于女生。

其中本科毕业生男女性别比为 1.36:1,毕业研究生男女性别比为1.03:1。

图1- 2 2019届毕业生不同学历层次性别分布数据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四)生源地结构2019届毕业生以省内生源为主,省内生源3605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67.88%;省外生源1706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32.12%。

1.34:1图1- 3 2019届毕业生省内外生源分布数据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表1- 3 2019届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生源地分布生源地 本科毕业生 毕业研究生人数比例 人数 比例 省内生源(四川省)3447 69.47% 158 45.27% 省外生源 1515 30.53% 191 54.73% 重庆市 191 3.85% 18 5.16% 河南省 79 1.59% 22 6.30% 安徽省 77 1.55% 11 3.15% 江西省 81 1.63% 3 0.86% 河北省 73 1.47% 11 3.15% 山东省 69 1.39% 14 4.01% 湖南省 69 1.39% 8 2.29% 山西省 59 1.19% 14 4.01% 浙江省 65 1.31% 1 0.29% 广东省 54 1.09% 6 1.72% 湖北省 50 1.01% 9 2.58% 陕西省 51 1.03% 7 2.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0 1.01% 7 2.01% 云南省 52 1.05% 3 0.86% 广西壮族自治区52 1.05% 2 0.57% 贵州省 48 0.97% 5 1.43% 福建省511.03%0.00%, 1.90%, 1.66%, 1.58%, 1.58%, 1.56%省内:省外2.11:1生源地 本科毕业生 毕业研究生人数比例 人数 比例 江苏省 43 0.87% 5 1.43% 甘肃省 40 0.81% 8 2.29% 黑龙江省 36 0.73% 9 2.58% 辽宁省 31 0.62% 7 2.01% 吉林省 34 0.69% 4 1.15% 内蒙古自治区 32 0.64% 6 1.72% 青海省 23 0.46% 3 0.86% 宁夏回族自治区21 0.42% 4 1.15% 海南省 23 0.46% 0 0.00% 上海市 22 0.44% 1 0.29% 天津市 15 0.30% 1 0.29% 北京市 12 0.24% 2 0.57% 西藏自治区120.24%0.00%数据来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管理系统。

二、就业率及毕业去向(一)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截止到2019年8月31日,学校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2.15%,基本实现充分就业。

从具体毕业去向来看,以“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为主,占比为56.86%;“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和“升学”次之,占比分别为16.14%、13.22%。

表1- 4 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及毕业去向分布毕业去向 人数 比例 就业率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3020 56.86% 92.15%其他录用形式就业857 16.14% 升学702 13.22%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119 2.24% 出国(境) 95 1.79% 国家/地方基层项目56 1.05% 自主创业210.40%毕业去向人数比例就业率应征义务兵100.19%自由职业100.19%科研助理40.08%未就业4177.85%-注:就业率=(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升学+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出国(境)+国家/地方基层项目+自主创业+应征义务兵+自由职业+科研助理)÷毕业生总人数×1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