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道德经》1-81章的简要注解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创作的一部重要著作。
以下是对《道德经》1-81章的简要注解:第一章:道德经开篇,强调道的存在和无形无物的特性,提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指出万物的生成与发展是由阴阳相互作用所产生的。
第二章:强调道德经的核心理念“无为而治”,意味着要顺应自然、不强求、不干涉,以无为的态度来引导事物的发展,达到真正的和谐。
第三章:强调道的隐秘性和深远无穷的作用,将其比喻为虚空、无为无形的存在,强调通过减少欲望、返璞归真,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第四章:指出道的特性是柔弱而无敌的,用“柔弱胜刚强”来形容,强调逆其自然、与道相违背的行为必然会导致自身的失败。
第五章:探讨天地万物的起源,指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是永恒而无形的存在,通过修身养性来靠近道,达到心灵与自然的和谐。
第六章:强调谦虚和隐退的重要性,认为真正的智慧是懂得保持谦逊低调,退让于人与事物,以达到长久地生存和改变的目的。
第七章:探讨因果循环的原理,指出自然界存在秩序和平衡,通过减少欲望和修养性情,可以逃离自身的束缚和痛苦,回归到自然之道。
第八章:强调善于自省和保持谦逊的重要性,认为处于高位的人应该保持低调,而处于低位的人应该保持谦虚,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
第九章:指出道的深邃和无穷的效用,认为真正的智慧在于了解和遵循道,而非追求权力和名利,实现心灵的真正安宁。
第十章:强调依靠自然的原则,通过顺应自然、遵循道的方式来达到成功,提出“守约以守其守,无欲以观其妙”的观点,强调不执着和适应变化的重要性。
以下是《道德经》11-30章的简要注解:第十一章:强调利用空间和负空间的原则,通过利用容器的空洞来使用它,强调某物体的价值取决于它的空白处。
第十二章:提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观点,指出过度追求物质和感官享受会使人们变得盲目和耳聋,倡导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自省。
第十三章:指出至柔者能胜刚强,提倡以柔和温和的方式应对问题和冲突,以取得最好的结果。
道德经全81章原文及译文(思维导图)
道德经1~30【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1【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3【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4【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5【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6【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7【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8【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9【第十章】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生字拼音及通假字版
《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 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 ī)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hé),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读书笔记5篇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读书笔记5篇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读书笔记【篇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道生成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万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物生长起来。
因此,万物没有不尊敬道而重视德的。
道之所以受到尊敬,德之所以受到重视,就在于它不加干涉而顺其自然。
所以,道生成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使万物生长发育,使万物成熟结果,使万物得到抚养和保护。
(它)产生了万物却不据为已有,养育了万物却不自恃其功,导引了万物而不做万物的主宰。
这才是极大极深远的“德”啊。
老子(本名李耳),字聃,或字谥伯阳,出生于周朝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老子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物极必反之理。
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是谓玄德。
”大道生成了万物,但是不把万物据为已有;抚育了万物,但是不自恃有功;引导了万物,但是不强加干涉,不以万物的主宰自居。
大道深厚无私,是人类行事的楷模。
人们追求礼尚往来,并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这其实是不合乎大道的,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
大道遵循自然,无欲无求,即便在付出的时候也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
大道没有分别之心,所以也就没有付出和回报的分别了。
当大道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回报的时候,它也不会感到烦恼和怨恨。
人类却不同,一旦我们的付出多于回报,或是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我们就会感到烦恼和怨恨,有的人甚至还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来,这样不但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无法躲避别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译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
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
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
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
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
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
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
玄秘而又玄秘啊!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1、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
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是恶了。
2、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
3、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语之外的教化。
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
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
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偷窃。
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
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
人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
遵从无为之道,则没有不太平之理。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翻译与解读《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翻译与解读《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翻译与解读企者不立01,跨者不行02。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03。
其在道也04,曰“馀食赘行。
”05物或恶之06,故有道者不处07。
今译举踵而立者,不可以久立;跨步而行者,不可以长行。
自炫者不高明,自以为是者不能彰显于世,自我夸耀者不会有功,自满自大者不会长久。
这在有道的人看来,叫做剩饭赘瘤。
世人皆厌恶此等行为,所以得道之人不做这种蠢事。
评议老子此章,是讲人生的道德修养问题,分三个层次来阐述。
其一,开头“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两句,采用诗歌的比兴手法,说明违背自然规律,妄想达到更高更快的境界,将会欲速则不达,走向反面。
其二,开头两句的生动比喻,暗合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只能适得其反,造成“不明”、“不彰”、“无功”、“不长”的后果。
其三,说明此等“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行为,在有道者看来,犹如剩饭赘瘤,令人厌恶。
有道之人是不会做此等蠢事的。
简而言之,老子意在劝告世人,做人做事,要谦虚谨慎,不要自以为是,不要骄傲自满,不要好大喜功,否则就会遭到世人的厌恶和吐弃。
解释01企:奚侗《老子集解》曰:“《说文》:‘企,举踵也。
’各本或误作‘跂’。
‘跂’,训多足指,于此谊不合。
”句意谓:举踵而立者,不可以久立。
02跨:跨大步。
句谓:跨而行者,不可以长行。
按以上两句意谓:“盖任智尚力,违乎自然者,必至求得反失。
”(奚侗《老子集解》)03“自见者不明”以下四句,与二十二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文反义同,意谓自炫者不高明,自以为是者不能彰显,自我夸耀者不会有功,骄傲自大者不会长久。
04在:河上公本作“于”,各本皆作“在”。
“于”犹“在”也。
《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第二十四章:不处
【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原文注音】qǐzhě bùlì kuà zhěbùxíng zìxiàn zhěbùmíng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zìshì zhěbùzhāng zìfázhěwúgōng zìjīn zhěbù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cháng长。
qízài dào yě yuē yú shí zhuì xíng wù huòwùzhī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gù yǒu dào zhě bù chù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
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
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
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白话译文】凡翘起脚尖想要出人头地的,反站立不稳;凡跨着大步想要走得快的,反走不了多远;自己好表现的,反不能显达;自以为是的,反不能昭著;自我炫耀的,反而不能见功;自我表现矜持的,反不能长久。
从道的观点来看,这些急躁的行为,简直是多余无用的东西,连物类都讨厌,何况万物之灵?所以有道的人,决不如此炫夸争胜。
[逐句译文]跂者不立(脚不粘地不晓立者感受),跨者不行(骑人肩膀不知行者甘苦)。
自见者不明(自我成见不能明白事理),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不能彰显智慧),自伐者无功(自我蛮干只能无功而返),自矜者不长(自恃圣贤不能成为首领)。
《道德经》全文+拼音+注释(免费)
道德经《老子》第一章dào 道kě可dào道,fēi非c hánɡ常dào道。
mínɡ名kě可mínɡ名,fēi非c hánɡ常mínɡ名。
wú无mínɡ名t iān天dì地z hī之s hǐ始;yǒu有mínɡ名wàn万wù物z hī之mǔ母。
ɡù故c hánɡ常wú无,yù欲yǐ以ɡuān观qí其m iào妙;c hánɡ常yǒu有,yù欲yǐ以ɡuān观qí其j iǎo 徼。
cǐ此l iǎnɡ两z hě者,tónɡ同c hū出ér而yì异mínɡ名,tónɡ同wèi谓z hī之x uán玄。
x uán玄z hī之yòu又x uán 玄,z hònɡ众m iào妙z hī之mén门。
【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无,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生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无”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行。
这两者是同一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一切奥妙的总门。
《老子》第二章t iān 天x ià下j iē皆z hī知měi美z hī之wéi为měi美,sī斯è恶yǐ已。
j iē皆z hī知s hàn善z hī之wéi 为s hàn善,sī斯bú不s hàn善yǐ已。
yǒu 有wú无x iānɡ相s hēnɡ生,nán难yì易x iānɡ相c hénɡ成,c hánɡ长d uǎn短x iānɡ相xínɡ形,ɡāo高x ià下x iānɡ相yínɡ盈,yīn音s hēnɡ声x iānɡ相hé和,q ián前hòu后x iānɡ相s uí随。
《道德经》(昆仑仙本)
《道德经》(昆仑仙本)总章:道可恒道,非常恒道;名可恒名,非常恒名。
德可恒德,非常恒德;衡可恒衡,非常恒衡。
无名而名,天地之始;有名而名,万物之母。
无衡而衡,尊德之初;有衡而衡,万道之父。
第一章:无欲观妙,有欲观徼;徼妙同出,异名同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衡之又衡,万灵之缘。
奥奥为玄,玄玄为道;道道为德,德德为衡。
精精为徼,徼徼为微;微微为妙,妙妙为灵。
第二章:美之为美,善之为善;丑之为丑,恶之为恶。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底相倒,上下相倾。
前后相随,左右相称;音声相和,韵律相乐。
无为之事,不言而教;作而不辞,生而不有。
为而不恃,功成不居;是以不去,无名而归。
圣人之美,在于华德;万民之善,在于普道。
第三章:若不尚贤,使民不争;若不贵货,使民不盗。
若不见欲,使心不乱;纵欲必狂,狂凶必亡。
虚心实腹,弱志强骨;美愿健身,善意壮体。
民无知无,为无知为;为而无为,无不而为。
第四章:道冲而用,或似不盈;道净而为,或明而通。
渊兮湛兮,万物之淙;湛兮渊兮,万物之源。
挫锐解纷,去杂除乱;采精夺华,和光同尘。
第五章:天地不仁,万物为刍;圣人不仁,百姓为刍。
天地之间,犹如龠乎?虚而不出,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优言佳语,道者尊也。
第六章:道丹不亡,是谓德健;德健之庭,玄妙之源。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天地之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锦锦若循,使之不损。
万事含道,适返而生;万情含道,滋怀而育。
万民含德,待机而发;万物含德,应时而放。
天地有仁,万物为圣;圣人有仁,万民为神。
第七章:大道甚远,其存甚古;生天育地,莫可有始。
天长地久,不以自生;天乘地载,生而无终。
后身而先,外身而存;以其无私,故能成私。
善为道者,顶天立地;照耀万物,故能成道。
第八章:有为有法,无为无法;不为不法,所为所法。
真为真法,全为全法;道为道法,德为德法。
居善地利,心善胸渊;与善诚仁,言善语信。
政善统治,事善明智;静善良辰,动善吉时。
上善若水,利而不争;惟所不争,故而无忧。
道德经《道动以反-老子》原文及鉴赏
道德经《道动以反-老子》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道德经《道动以反-老子》原文及鉴赏【导语】:[二章]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道德经》全文
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wàng),王(wàng)乃天,天
乃道,道乃久,没(mò)身不殆。 〖译文〗
【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
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译文〗
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
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
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
治。 〖译文〗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
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
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译文〗
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
yí)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 〖译文〗
【第十章】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
【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yǎo)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经典收藏版】
《道德经》全⽂及译⽂【经典收藏版】第⼀章 道可道,⾮常道。
名可名,⾮常名。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之⽞。
⽞之⼜⽞,众妙之门。
【解释】 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
这两者是同⼀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切奥妙的总门。
第⼆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相⽣,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下相倾,⾳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是以圣⼈处⽆为之事,⾏不⾔之教;万物作⽽弗始,⽣⽽弗有,为⽽弗恃,功成⽽不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释】 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就是因为有丑的了。
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为有恶的了。
所以,有和⽆互助产⽣,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包容,⾼和下互相包容,⾳和声互助谐和,前和后互助跟从。
因此,圣⼈以⽆为处理事务,实⾏⽆⾔的教导,万物⾃⼰发⽣变化⽽不为它开头⼉。
⽣长了万物,⽽不据为⼰有,抚育了万物⽽不⾃恃⼰能,成功了⽽不居功。
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
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之治,虚其⼼,实其腹,弱其志,强其⾻。
常使民⽆知⽆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为,则⽆不治。
【解释】 不推崇有才能的⼈,免得⼈民竞争,不诊视难得的货物,不让看到⼈民去当盗贼。
不让看到可以引起贪欲的事物,使民⼼不被扰乱。
因此圣⼈治理天下,使天下⼈⼼⾥空空的,吃得饱饱的,没有争强逞能的志向,⾝体棒棒的,经常使⼈民没有⼼智和欲望使那些有⼼智的⼈也不敢妄为。
⽤⽆为的原则办事,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第四章 道冲⽽⽤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象帝之先。
【解释】 道是空虚的,⽽作⽤却是没有穷尽的。
道德经二十四章感悟心得精选
道德经二十四章感悟心得1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此章历代的释意无数,而我以为皆难着边际,无以更深刻的对老子思想与道德经进行阐释。
我从道家修身根本出发,得出新论如下:此章重点为“致虚极,守静笃〞,全文以此而展开,不理解“致虚极,守静笃〞,后面的文字解释也只是牵强。
老子是从道家修炼“返观内照〞而得之境界来引申对世间常道的解释。
首先“虚〞与“静〞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是一种状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虚〞为空灵,体会为散发状;“静〞为沉静,呈收敛状。
“致〞往之意,可从“虚其心〞来体会,道家修习养身的过程,以虚其心开始,虚至四肢百骸,而四肢百骸皆空灵,无时空地域限制,无往而不至,真空无象,能够满屋、满天地、满宇宙,而今日而远古。
过程或潜移或发散,以至无我无身无世界。
此“极〞为无极,或为八极,或为宇宙洪荒。
而“静〞的过程从守开始,“守〞者,抱元守一,让思想沉静,从时空与外界空间收敛至自身至一点,而到达某种衡定、稳定、笃定的境界。
此“笃〞为笃定,为极细小,或如针尖,无缝隙如无物般恒定。
于是,老子方有“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的感慨。
“复〞与“归其根〞才是此篇的点题。
“虚〞与“静〞是道家修身中必习的两手,如“阴阳、有无〞既对立又统一。
虚至极为无,静到笃是有。
虚为展开,至极为空灵为“作〞;静是回归,回到此刻,是“复〞,静到笃定属回归本原为“归根〞。
从养性功夫来说,“虚静〞的过程如佛家心的起灭过程,虚为心起,静为心灭,有无相生,互有你我之佛道原旨。
此章之后节皆为老子从修身之虚静感悟展开对天道、人道常理的延伸分析,万变不离其踪,这才是“道〞的至理呵!由此,我独推崇清之宋常星说:“造其极曰致,真空无象曰虚,虚而至虚曰极。
〞:“专一不二曰守,寂然不动曰静,虚一浑厚,静而至静曰笃。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无我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无我
展开全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踮起脚跟,不能长时间站立;跨步太大,不能远行。
自持已见,看不到事情全部;自以为是,得不到突出;自我夸耀,没有功劳;自以为高明,得不到长进。
从道的角度看,这些行为是剩饭赘瘤。
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解释:以道治国所不能做的几种行为:自持己见、自以为是、自我夸耀、自以为高明。
以道治国,无私、客观、公正,不能仅仅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
《论语.字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杜绝了四种弊病:没有主观猜疑,没有定要实现的期望,没有固执己见,没有自私之心。
人是生物进化到最高阶段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自我意识”,将自己和外界区分开来,这是人作为智慧生物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的重要缺陷。
人们总是倾向于强调自己的才华、品德、对社会的贡献,从而获得更好的地位,而不能从无我、客观的角度看待自己。
自持己见、自以为是、自我夸耀、自以为高明是自私的重要表现,是令人厌恶的行为和错误的根源。
中国文明并不反对智慧、才华、优秀及贡献,而是反对以智慧、优秀、贡献谋取私利、傲慢他人。
如果,将智慧、才华无私使用于人类整体利益,也必然会得到社会的承认,自己也必然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大私无私。
道德经从辩证、无我的角度看待世界,提倡无私、无为、无功,反对自持己见、自以为是、自我夸耀、自以为高明。
不能辩证的对待人和事,自以为是,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
道德经5000字全文
道德经5000字全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hé),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高中老子四章原文
高中老子四章原文老子四章翻译及原文如下:1、第十一章:原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车的作用。
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
所以,“有”给人便利,“无”发挥了它的作用。
2、第二十四章:原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
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
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
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3、第三十三章:原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
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
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
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
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
4、第六十四章: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自是不彰》原文及鉴赏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自是不彰》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道德经《第二十四章-自是不彰》原文及鉴赏【导语】:自是不彰【原文】企者不立[1]。
道德经全文
《道德经》全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shuò)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pìn),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yé)?故能成其私。
【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jī)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揣(chuǎi)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yí)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第十章】载(zài)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zhì)乎?天门开阖(hé),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生之、畜(xù)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zhǎng)而不宰,是谓玄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者不行】句意是迈起大步想要前 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迈大步的人 想要快走,但是反而因迈步大走的就 不远了。这句话告诫我们不要有这种 妄念,不要急功近利,这样反而达不 到效果。要摒弃自己内心的虚荣造作, 稳步前行。
【自荐者不明】句意是自逞已见的 反而得不到彰明。在一个人一旦自 负自以为是的时候,就看不清事物 的本质,也看不清自己的内心,被 心中的妄念所左右去斗争。我们要 经常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 优点,这样才会越来越有智慧,心 越来越光明。
所以我们要抛弃以上的行为,我们要自尊 自爱,自我反省,不炫耀不自夸,做一个有道之 人。 我今天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荐者不 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其道也,曰:余食赘 形。物或恶之,固有道者不处。
【企者不立】企:踮起脚尖来看。句 意是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 不住。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好高 骛远,要脚踏实地。只有用两个脚掌 撑在地面上,才可以站的牢固。想要 出风头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超过了 自己的实际能力就会给自己带来挫折。
【自是者不彰】句意是自以为 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当我们并 不夸耀自己不彰显自己的时候, 心性反而非常清静,非常豁达, 偏差非常少,自己的德行就自然 显现出来了。
【自伐者无功】句意是自我 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真正 有功劳的人是不会夸耀自己 的,本来你就有功劳,又没 有夸耀自己,这个时候你的 功劳才最大。我们要学会谦 虚不自夸。
【自矜者不长】句意是自高 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大 家都不会和一个自高自大的 人交朋友,而且自高自大的 人不会长久,只有我们爱惜 自己,爱惜别人的时候,自 己的性德才会长久。
【道也,曰:余食赘形】句意是从 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 的行为,只能说是残羹剩饭无用 的东西,是人心的垃圾。 【物或恶之,固有道者不处】 句意是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 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