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必考
小学升初中古文复习之“字词句篇”一、必考字词(一)之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
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例:宋何罪之有?——《公输》c.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译时可省去。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d.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3. 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二)其1.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她(们)”、“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
——《乐阳子妻》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
——《伤仲永》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真无马邪?——《马说》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
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核舟记》5.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为学》(三)以1.用作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
问:“何以战?”——《曹刿论战》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以”后省略介词宾语。
)——《为学》例:策之不以其道。
——《马说》2.用作连词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关于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关于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小升初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古诗文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虽然现代汉语是由古代汉语发展而来,在基本的语言特点及惯方面是一致的,但毕竟年代久远,出现了很多变化,产生了一些不一致的地方。
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就要抓住其与现代汉语不同之点,作为重要知识点来扎实掌握。
一、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
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称为“本字”。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是“智慧”的意思,“慧”便是本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孕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XXX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如“泪”和“涙”,“睹”和“覩”。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个人认为是古人的错别字。
二、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还有一些字原本是古今异义,但不一定都是:“臭”在古文中原指“香”,但“朱门酒肉臭”此诗句中还是臭的意思。
再如“指示”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古义:指出,给人看。
例如:壁有瑕、请指示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
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如,“水由地XXX,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对于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同学们来说,文言文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掌握好文言文的知识点,不仅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小升初文言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一、文言文常见字词1、实词实词是文言文词汇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比如“人、山、水、走、跑”等。
在小升初阶段,需要掌握一些常见实词的意思。
(1)“吾、余、予”都表示“我”。
(2)“汝、尔”表示“你”。
(3)“日、月、星”指的是自然界中的天体。
(4)“走”在古代是“跑”的意思,“行”则是“走”。
2、虚词虚词没有实际意义,但在句子中起到语法作用,比如“之、乎、者、也”。
(1)“之”的用法多样,可以作代词,指代人或事物;也可以作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或作宾语前置的标志等。
(2)“乎”通常用作语气助词,表疑问或感叹。
(3)“者”常用于句末,表示“……的人”“……的事物”等。
(4)“也”常表判断或陈述语气。
3、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那些在古代和现代意思不同的词。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则仅指“妻子”。
“无论”在古代是“不要说,更不必说”,现代是“不管,不论”。
二、文言文常见句式1、判断句常见的判断句标志有“……者,……也”“……,……也”“……者,……”等。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夫战,勇气也”“刘备,天下枭雄者”。
2、省略句文言文在表述时常常会省略某些成分,要根据上下文来补充完整。
比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省略了主语“渔人”。
3、倒装句(1)宾语前置:如“何陋之有”,正常语序应是“有何陋”。
(2)状语后置:“于……”“以……”常引导状语后置,如“战于长勺”,应是“于长勺战”。
4、被动句常见的被动句标志有“为……所……”“见……于……”等。
例如“为天下笑”“见笑于大方之家”。
三、文言文的翻译1、原则翻译文言文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
“信”就是要忠实原文,“达”是要通顺流畅,“雅”则是要有文采。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考试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文言文基础知识:如文言文的句式、语法、修辞等。
考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常用修辞手法,如对偶、押韵、比喻、借代等。
2. 古诗词鉴赏:考生需要掌握古诗词的基本鉴赏方法,如分析意境、抓住修辞手法、理解词句等,同时还需要了解古诗词的文学常识,如诗人的生平、代表作品等。
3. 古文阅读:考生需要掌握古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如断句、理解词义、抓住关键词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古文的常见句式和语法结构,如主谓宾、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4. 成语和名言警句:考生需要掌握常用的成语和名言警句,了解其含义和用法。
同时还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素养,如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等。
5. 文化常识: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文化常识,如传统节日、古代礼仪、器物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发展,如数学、医学、天文学等。
以上是小升初语文文言文考试的几个方面,考生需要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和准备。
同时,还需要多读、多练、多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和能力。
小升初古文必考知识点总结
小升初古文必考知识点总结古文知识点总结一、古文词汇1. 动词:多用古代用法,如不分主谓的“惟”,表猛然迸发的意思,如:“忽”, “忘”, “怀”, "念", “怜”, “为”等。
2. 形容词:多形式丰富,用反义关键词表示夸张,如“甚”,“极”,“殊”,“绝”,“悠”,“犹”等。
3. 副词:多为古代用法,如,“将”,“尚”,“尤”,“复”等表示时间、条件、程度等。
4. 量词:多以“有”作为表示量词的符号,如“何有”,“安有”,“敢有”等。
5. 连词:用于连接成分,如“则”,“而”,“乃”,“兮”等。
6. 古代文言助词:如“之”,“乎”,“于”,“于是”,“也”等。
二、古文句式1. 反复句:带有对比含义的句式,如“不闻不问,大庭多怨;一言一笑,处堂成圣”。
2. 并列句:并列分句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常表对比、转折、承接等意义。
3. 嵌套句:在句子中嵌入另一个句子,修辞手法丰富,如“太史公曰:……”。
4. 现象描写句:通过对事物的现象进行描写,表明作者的感悟。
5. 倒装句:倒装句在古文中出现频繁,用于加强语气和表示反问等。
6. 典故引用句:妙用典故、历史人物或史实来说明问题。
7. 结构紧凑句:如正反对照、因果关系、条件状语从句等。
三、古文修辞手法1. 比喻:用一个意象来描绘另一事物,增加形象感染力,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 借代:将词义扩大到其他事物,引起联想,增加意量,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 对仗:在句子中把相同或相对的内容对立来安排,形成对比关系,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 排比:相邻的短语对象对立,形成鲜明的对比,在结构上连贯统一。
5. 夸张:通过夸张手法,强调事物之大、之小、之重、之轻等。
6. 反复:特定的字句在一篇文章里多次出现,确立主题,突显重点。
四、文言文阅读技巧1. 通读全文:通读全文把握大意,了解文章脉络。
2. 段落核心:把握段落的中心思想,分清主次。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也是小升初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掌握文言文的知识点对于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些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的归纳整理:
1. 文言文基础知识:学生需要掌握文言文的基本字词、句式和常用的文言文表达方式。
例如,学生需要熟悉文言文中的常用词语和成语,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和修辞手法等。
2. 文言文阅读技巧:学生需要学会运用一些阅读技巧来理解和分析文言文的文章。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通过分析关键词和句子,找到文章的重点和主题等。
3. 文言文词语理解:学生需要学会理解和解释文言文中的生词和专有名词。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者上下文推测的方式来理解生词的意思;通过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来理解专有名词的含义等。
4. 文言文写作技巧:学生需要学会运用一些写作技巧来写文言文的作文。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古人的写作风格,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通过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表达力等。
5. 文言文阅读材料选择:学生需要选择适合自己阅读能力的文言文材料进行阅读和分析。
例如,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文言文课文或者文章进行练习和理解;通过阅读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素养等。
总之,掌握文言文知识点对于小升初考试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来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小升初语文备考之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杨氏之子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②聪惠③。
孔君平诣④其父,父不在,乃⑤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⑥儿曰⑦:“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⑧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注释】:①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②甚:很。
③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④诣:拜见。
⑤乃:就,于是。
⑥示:给……看。
⑦曰:说。
⑧未:没有。
【译文】:梁国有户姓杨人家的儿子九岁,非常聪明。
孔君平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就喊出杨氏子来。
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放果品,果品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子看,说:“这是你们杨家的果子。
”杨氏子接着他的声音回答说:“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孔家的禽鸟呀。
”二、伯牙绝琴①弦伯牙善鼓②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③,钟子期曰:“善哉④,峨峨⑤兮⑥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⑦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注释】:①绝:断绝。
②鼓:弹。
③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④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⑤峨峨:高。
⑥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⑦洋洋:广大。
【译文】: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于倾听。
俞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高峻巍峨啊,像泰山!”俞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浩淼广阔啊,像长江黄河!” 俞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说出他心里想的。
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道他琴音意思的人,于是,他摔碎自己心爱的琴,折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三、奕秋(yì)⑴弈秋⑵,通国⑶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⑷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⑸;一人虽听之⑹,一心以为有鸿鹄(hú)⑺将至,思援⑻弓缴(zhuó)⑼而射之。
虽与之⑽俱⑾学,弗(fú)⑿若之矣(yí)⒀。
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大全
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大全篇一:标题: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大全正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用于书写经典、文学作品和官方文件,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升初考试是古代文学考试的重要部分,以下是一些小升初必考的文言文大全:1.《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编撰。
其中有很多经典的语句和思想,在小升初考试中经常出现。
例如:“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成全别人的坏事。
小人则相反。
)2.《中庸》《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其中讲述了中庸之道,即恰到好处的处事方式,在小升初考试中也经常会出现。
例如:“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达到中和,天地便各安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
)3.《大学》《大学》是儒家经典之一,也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编撰。
其中讲述了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小升初考试中也经常出现。
例如:“君子笃于仁,而省于用事。
君子笃于仁,而达于礼。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君子坚定实行仁,而又能运用礼。
君子安于本位而行,不愿超过自己的地位。
)4.《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孟子及其弟子所作。
其中讲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在小升初考试中也经常会出现。
例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人民最重要,国家其次,君主最轻。
)拓展:除了上述的四部经典,小升初考试中还会涉及到其他文言文,例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此外,还有一些著名的成语和俗语,例如“画蛇添足”、“千军万马”、“纸上谈兵”等,也是小升初考试的考点。
篇二:标题: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大全正文:文言文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献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小升初的考试中,文言文阅读也是一种常见的题型。
以下是一些小升初必考的文言文大全:1.《岳阳楼记》- 范仲淹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小升初课本文言文知识点习题必看
小升初课本文言文知识点习题必看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语文要想成绩提高,多记多看多做题是错不了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况且勤能补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小升初课本文言文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升初必须掌握的文言文1、《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注释】舍:家。
嬉:游戏。
所以:用来。
处子:安顿儿子的地方。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一类的事。
贾人:商贩。
炫卖:沿街叫卖。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揖让进退:打拱作揖,进退庙堂等礼节。
2、《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
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
”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
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候:拜访,问候。
履行:实践,做。
绥:安,安抚。
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师:学习。
【方言证古】老父:对父亲的敬称。
老,表示敬称的词头。
家君:对他人父亲的尊称。
君:对他的尊称。
3、《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
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à):拔。
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其人:他家里的人。
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趋:快走。
往:去,到……去。
槁(gǎo):草木干枯。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
小升初 | 文言文知识梳理通假字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高兴。
《论语十则》2、汝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你知道怎样教导别人吗?)。
《论语十则》3、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知通“智”,智慧。
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两小儿辩日》4、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止通“只”。
《狼》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坐”通“座”,座位。
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郑人买履》6、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
《木兰诗》7、才美不外见“见”通“现”,出现。
《马说》8、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愚公移山》9、小惠未偏,民弗从也。
偏通“遍”,遍及,普遍。
《曹刿论战》10、一切乌有。
乌通“无”,没有。
《山市》古今异义1、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无出路的境地。
例句: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桃花源记》)2、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主要用于称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
例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3、穷古义:穷尽。
今义:经济贫困。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4、鲜美古义:鲜艳美丽。
今义:指(食物)味道好。
例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花源记》)5、布衣古义:平民。
今义:棉布衣服。
例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6、感激古义:感动振奋。
今义:感谢。
例句:由是感激。
(《出师表》)7、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对某事表赞同。
例句: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8、开张古义:扩大。
今义:开业(多指商业部门)。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出师表》)9、涕古义:泪。
今义:鼻涕。
例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10、兵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例句:兵甲已足(《出师表》)11、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禁犯人的地方(监狱)例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论战》)12、池古义:护城河。
小升初语文重要知识总结古代文学与文言文的解读与鉴赏
小升初语文重要知识总结古代文学与文言文的解读与鉴赏小升初语文重要知识总结:古代文学与文言文的解读与鉴赏语文学科是学生在小升初考试中必须重点复习的科目之一。
其中,对于古代文学与文言文的解读与鉴赏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总结古代文学与文言文的相关知识,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古代文学的特点古代文学作为我国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古代社会生活的真实描绘:古代文学作品通常通过描写人物、事件和风景等来展现古代社会的风貌,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古代生活的真实与丰富。
2. 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古代文学作品的创作通常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通过对人物形象、情节设置和语言运用的巧妙处理,使作品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3. 深刻的人生思考与情感表达:古代文学作品常常探讨人生的意义、道德的边界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深刻的问题,通过深入思考和情感表达,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性与人生。
二、文言文的解读与鉴赏方法文言文是古代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小升初语文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正确的解读与鉴赏文言文的方法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作品。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解读与鉴赏方法:1. 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文言文常常使用一些古代词汇和典故,所以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一步。
可以通过学习经典著作、阅读古代故事和熟悉古代历史,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 注重词语熟悉和运用:文言文的词语使用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因此,对文言词汇的熟悉和运用是解读文言文的基础。
同学们可以背诵常用的文言文词汇,通过大量阅读文言文作品来提高词语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3. 理解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文言文常常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来表达意思,如比喻、夸张、排比和对仗等。
掌握这些修辞手法和句式特点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4. 分析作者意图和思想主题:文言文作品通常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感情,要理解文言文的深层含义,就需要分析作者的意图和思想主题。
小升初语文知识归纳常见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小升初语文知识归纳常见的文言文阅读技巧文言文是小升初语文考试中的重要一部分,掌握好文言文阅读技巧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的文言文阅读技巧进行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小升初语文考试。
一、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在阅读文言文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结构和语法。
文言文中的句法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要仔细分析句子成分,掌握各种句型的特点。
常见的句型有主谓宾结构、状语从句、比拟结构等。
比如:“霜雪纷纷”的主谓结构,是指霜雪不断地落下。
二、熟悉常用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经常使用一些常用的词语,如“之”、“乃”、“其”等。
熟悉这些词语的用法和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此外,还需了解文言文中多用的成语、谚语等,以便准确理解文章的含义。
三、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比如比喻、夸张、排比等。
了解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意义,并能准确把握文章的脉络。
四、注意篇章结构文言文中常常有大段的描写或叙述,要注重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找出关键句、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可以通过划线、标记等方式,将文章中重要的信息突出显示,有助于整体把握文章的主旨。
五、虚心请教老师和同学在学习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过程中,要虚心请教老师和同学,共同讨论学习。
可以多做一些模拟题和阅读理解题,积累经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题的能力。
六、阅读相关文献和文章可以多读一些与文言文相关的文章、诗词等,加强对于古代人物、历史事件等背景知识的了解。
熟悉历史背景对于理解文章内容非常重要。
以上是小升初语文知识归纳常见的文言文阅读技巧,希望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善用这些技巧,轻松应对考试,取得好成绩。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相信大家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会有显著提高。
祝愿各位同学在小升初考试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
小升初语文总复习课内文言文汇总三年级上册《司马光》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进,儿得活。
【译文】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水从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金。
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田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田地中有一树桩。
跑得飞快的兔子撞在树桩上扭断脖子而死。
从此农民等在树桩旁希望再得只兔子。
兔子没等到,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四年级上册《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湮于东海。
【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数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
他们看见路边李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的确如此。
四年级下册《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
家贫,不常得油。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译文】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
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
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
《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磨针溪是在眉州的象耳山脚下。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
小升初常考文言文
小升初常考的文言文题材主要包括古诗词、古文阅读和古代文学常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考点:
1. 古诗词:
-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 古文阅读:
- 《背影》: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读书志》: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诗》云:“割席断缁,绝食丧饥。
”《书》曰:“蹈厉之义,简之至也。
”为人臣者,忠信,所以为立身也;为人父者,慈爱,所以为守节也。
《诗》云:“嗟尔君子,无恒安息。
”称父母之年,别乎君子。
君子无众势,今见于斯。
- 《论语》: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 《邹忌讽齐王纳谏》:齐景公吕扈之子也,谋诛高阳侯。
邹忌讽谏以为不可,曰:“天下莫敌期秦也。
”
3. 古代文学常识:
-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主要人物:孙悟空、唐僧、猪
八戒、沙僧等。
-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主要人物:宋江、吴用、李逵、林冲等。
通过对这些文言文题材的学习和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化和文学知识。
部编版语文1-6年级日积月累文言文小升初复习资料
学弈 《孟子·告子上》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 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 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列子·汤问》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 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 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自相矛盾 《韩非子·难一》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 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 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 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 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பைடு நூலகம்
杨氏之子 《世说新语·言语》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 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 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 是夫子家禽。”
五年级上册
【四字词语】
太平盛世 国泰民安 政通人和 人寿年丰 多事之秋 兵荒马乱 家破人亡 哀鸿遍野
丰衣足食 夜不闭户 流离失所 民不聊生
安居乐业 路不拾遗 生灵涂炭 内忧外患
五年级下册
【文化常识】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不惑:指人四十岁。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古稀:指人七十岁。 而立:指人三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四年级下册
【常用语】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关于小升初考试常考的文言文
关于小升初考试常考的文言文
小升初考试中常考的文言文包括:
1. 《学而篇》:这是《论语》中的一篇,是孔子的代表作之一。
经常出现的考点包括“猪鱼之虞”、“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
2. 《弟子规》:这是一篇关于儿童教育的经典文本,常被用来考察学生对于古代人类伦理道德观念的理解。
3. 《三字经》:这是一篇启蒙读物,其中包含了许多儿童必须掌握的基础常识和道德准则,如“人之初,性本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
4. 《孟子·离娄上》:孟子的代表作之一,主要围绕“养心”、“知人”、“修身”等主题展开,常常被用来考察学生对于古代道
德哲学的理解。
5. 《论语·为政篇》:这是《论语》中的一篇,是孔子关于政
治治理的思考和建议。
考生需要了解里面包含的很多国家治理的道理,例如“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等。
以上就是小升初考试中经常出现的文言文内容。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小升初文言文知识点(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
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
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
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
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
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1)妇抚儿乳。
小升初必考文言文及翻译
一、文言文:《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三、解析:1. 《论语》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2. 这句话出自《论语》的开篇,是孔子对学习、友情和道德修养的论述。
3.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4.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表达了友谊的可贵,友谊能给人带来快乐。
5.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有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的无知和不了解,要保持平和的心态。
四、扩展阅读:1. 《论语》中的其他名言,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等,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借鉴的智慧。
2. 孔子的思想对我国古代乃至现代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道德观念、教育理念等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五、练习题:1. 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学而时习之()(2)不亦说乎()(3)有朋自远方来()(4)不亦君子乎()2. 翻译下列句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 (1)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2)愉快(3)志同道合的人(4)有道德修养的人2. (1)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的知识,不是很愉快吗?(2)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3)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3. 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和巩固的过程,只有通过反复学习和实践,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与人相处,珍惜友情,对待别人的无知和不了解要有宽容的心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小升初语文学习必备文言文
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文言文是语文考试的一个重要部分。
对于小升初的孩子们来说,文言文也是必备的知识。
家长们赶紧的收藏下来给自己的孩子看看吧!小升初语文学习必备文言文: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对于要参加小升初考试的小学生来说,文言文是语文的难点重点,所以学生更加要做好知识点总结。
小编为大家力荐了小升初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小升初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补、删、留、变、换的方法。
补,就是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要补足。
如“帝感其诚”在动词“感”后面省略了介词“于”,相当于“被”,译时补出,全句可译成“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删,是指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等,翻译时要删去。
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久”后的“之”,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删去。
留,是指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国号、器具等,翻译时要保留,可照录不译。
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变,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变成现代汉语的句式。
如“何苦而不平”,此句可变为“苦何而不平”的形式。
换,是指把文言词语换成恰当的现代汉语的词语。
如“吾与汝毕力平险。
”句中“吾”、“汝”应分别换成“我”、“你们”。
理解内容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住了。
2. 注意文体特点,把握核心句和关键句。
核心句指对主旨做出概括、提示的句子。
把握了核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
关键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开、主旨的表现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
3. 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
4. 重视诵读。
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分析写法、品味语言。
(1)分析选材和剪材有什么特点。
分析作者为什么选这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详略安排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什么作用。
(2)分析写人、写景、记事的方法。
(3)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
(4)体会关键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
(5)深入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重点知识点(一)文言实词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
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
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
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
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ā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
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
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ì”。
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
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
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
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合成词。
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
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
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
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
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
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
4. 词类活用。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
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叫“词类活用”。
例(1)妇抚儿乳。
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
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
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译为“用土筐”。
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乱,“使……混乱”;劳,“使……劳累”。
例(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耻,以……为耻。
(二)文言虚词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准确掌握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十分重要。
而唯有熟读、精思才能摸到门道,掌握规律。
因此,课文要认真学,有些典型句子要背诵,常见虚词的用法可以整理成表,这样才便于记忆。
(三)文言文翻译1.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将古代汉语译成现代汉语,这是学习文言的综合性训练,多做这方面练习,对于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文言文翻译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有三点:首先要忠于原文。
其次语句要通顺。
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再其次是要文字优美,亦即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就是所谓的信、达、雅。
同学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要能做到前两点就可以了。
要做到准确、通顺,就要多学多练,平时除学好文言课文,还要多看些课外的文言文章,多积累些文言实词、虚词,熟悉文言句式的特点,还要掌握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
另外,也要讲求翻译技巧。
小升初语文文言文易错知识点一、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假借”,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
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称为“本字”。
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中的“惠”是“慧”的通假字,是“智慧”的意思,“慧”便是本字。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
新字成为长期工。
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写法不同的汉字。
如“泪”和“涙”,“睹”和“覩”。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
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
如“蚤”与“早”;如“当”与“倘”。
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个人认为是古人的错别字。
二、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
如:“太丘舍去”(《陈太丘与友期》)中的“去”,古义是“离开”,后来演变为“到某地去”。
还有一些字原本是古今异义,但不一定都是:“臭”在古文中原指“香”,但“朱门酒肉臭”此诗句中还是臭的意思。
再如“指示”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古义:指出,给人看。
例如:壁有瑕、请指示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
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
“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当今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
而当今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词义缩小词义缩小,指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被包括在古义之中。
词义的缩小也是词义演变、造成词义古今差异的常见的现象。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当今专指黄金。
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词义转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
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当今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感情色彩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当今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名称说法改变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
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
如成语“目不识丁”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已改用“少”字。
词义弱化如,“狠”,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当今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
“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当今表示埋怨、责备。
词义强化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古褒今贬如,“爪牙”古时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属于褒义,如韩愈《与凤翔邢尚书书》:“今阁下为王爪牙,为国藩垣。
”。
而现代汉语中的“爪牙”则是“比喻坏人的党羽和帮凶”,为贬义。
如,“明哲保身”古时指通达事理,洞见时势,善于避威就安,适应环境,是褒义词,如《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而现代汉语中的“明哲保身”指不坚持原则,只顾自己的处世态度,为贬义。
如,“浑浑噩噩”古时用来形容人浑厚严正,为褒义,如杨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周书噩噩尔。
”句中的“浑浑”是“浑厚”的意思,“噩噩”是“严肃”的意思。
现代汉语中则用来形容人浑浊无知,愚昧糊涂,为贬义。
如:“卑鄙”古义:地位低,见识浅。
今义:品德低,含贬。
例:《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
三、一词多义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
一词多义是语言的普遍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
一个词刚出现的时候只是用作一定的事物、现象、性质或行为的名称,但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它会逐渐获得一些新的意义,这样便形成了一词多义。
如【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作“专门技艺人”讲)(3)吾师道也:(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则耻师:(动词拜师)(7)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再如【意】(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意愿)(2)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料想) (3)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神情)【举】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举起) 杀人如不能举(全、尽)猜你喜欢:1.初一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小升初语文必考知识点总结3.2020小升初语文知识点归纳4.小升初语文必考知识点有哪些5.小升初英语考试必考知识点总结6.小升初英语知识点归纳考试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