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比较鉴赏PPT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古诗词鉴赏(ppt)PPT课件
![高考古诗词鉴赏(ppt)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9e4a3801eb91a37f0115c97.png)
完整编辑ppt
23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 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 反映离乱的痛苦 表达山河沦丧的痛苦 同情人民的疾苦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完整编辑ppt
24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2. 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保家卫国的决心 报国无门的悲伤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问:这首诗选用了哪些美好的意象?为我 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此事时认识 个什么样的形象?
完整编辑ppt
7
答题链接高考
• 【2016全国一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
金陵望汉江 李白
•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完整编辑ppt
8
答题链接高考
• 8.(6分) •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汉江江水回旋万里,分成
了很多支流。江水四溢,泛滥于中国,波涛汹涌 迅疾奔流。 • (2)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远望汉江水势浩瀚无边, 气势宏大的景象。 • (3)借景抒情,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
• “啼”字表面写黄莺鸣叫,深层写黄莺殷
殷挽留、凄凄惜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拟
人手法,赋予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
移位,曲笔手法,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
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完整编辑ppt
37
• 答题公式
公式: 释义+手法(修辞或表现)+表达 诗人的情感
模式: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的形 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 作者 的感情。
《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
![《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706855c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0.png)
《高考古诗词鉴赏》PPT 课件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本课件将带您一起领略古诗词的魅力,并探讨 其特点、鉴赏方法,以及与历史、文化的紧密关系。
什么是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人创作的诗歌形式,通过优美的韵律与意境传达情感、表达思想。它与汉字 文化的传统相互关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古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宋代风华绝代
宋词以独特的音韵美感、 豪放的创作风格,深刻 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文化传承
唐诗宋词的艺术魅力和 价值观念延续至今,影 响并丰富了中国传统文 化。
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区别和特点
1 五言诗
2 七言诗
3 共同特点
句子有五个字,韵律 音调优美,节奏感强, 适合表达简洁的意境。
句子有七个字,篇幅 较长,能够更详尽地 描绘景物、抒发情感。
1
音韵和谐
2
追求韵律的美感,通过平仄、押
韵等形式增强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3
意境丰富
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和比喻手法, 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警示人生
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抒发, 提供心灵指引和价值追求。
唐诗宋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影响
盛唐时期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词创 作的黄金时代,揭示了 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和文 化蓬勃发展的特点。
2 主题广泛
宋词的主题内容丰富多样,既包含了爱情、田园、山水等生活之美,也涉及了政治、社 会等方面的抒发和思考。
3 感情抒发
宋词以真情实感的描写方式,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生活体验,打动了世世代代的读者。
辞赋、律诗和绝句的鉴赏方法
辞赋
以文言文形式写作,注 重对人物、事情的描写 和议论。
律诗
以规定的字数和韵律进 行创作,形式固定,要 求精致华美。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本课件将带您一起领略古诗词的魅力,并探讨 其特点、鉴赏方法,以及与历史、文化的紧密关系。
什么是古诗词?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人创作的诗歌形式,通过优美的韵律与意境传达情感、表达思想。它与汉字 文化的传统相互关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古诗词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宋代风华绝代
宋词以独特的音韵美感、 豪放的创作风格,深刻 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文化传承
唐诗宋词的艺术魅力和 价值观念延续至今,影 响并丰富了中国传统文 化。
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区别和特点
1 五言诗
2 七言诗
3 共同特点
句子有五个字,韵律 音调优美,节奏感强, 适合表达简洁的意境。
句子有七个字,篇幅 较长,能够更详尽地 描绘景物、抒发情感。
1
音韵和谐
2
追求韵律的美感,通过平仄、押
韵等形式增强诗词的艺术感染力。
3
意境丰富
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和比喻手法, 引发读者的联想和共鸣。
警示人生
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抒发, 提供心灵指引和价值追求。
唐诗宋词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影响
盛唐时期
唐朝是中国古代诗词创 作的黄金时代,揭示了 当时社会经济繁荣和文 化蓬勃发展的特点。
2 主题广泛
宋词的主题内容丰富多样,既包含了爱情、田园、山水等生活之美,也涉及了政治、社 会等方面的抒发和思考。
3 感情抒发
宋词以真情实感的描写方式,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生活体验,打动了世世代代的读者。
辞赋、律诗和绝句的鉴赏方法
辞赋
以文言文形式写作,注 重对人物、事情的描写 和议论。
律诗
以规定的字数和韵律进 行创作,形式固定,要 求精致华美。
高考语文 古诗词比较鉴赏 课件25张PPT文档共27页
![高考语文 古诗词比较鉴赏 课件25张PPT文档共27页](https://img.taocdn.com/s3/m/2c8fb00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b.png)
高考语文 古诗词比较鉴赏 课件25张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7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比较阅读鉴赏-课件
![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比较阅读鉴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1f191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33.png)
看答卷 归纳问题
存在问题:
“苦笋”和“魏征”的特征概括错 误,情感概括错误
看答卷 归纳问题
存在问题:
没有分述“苦笋”和“魏征”的特 征,特征概括不全面,答题逻 辑不严密,没有使用专业术语。
小结:形象比较鉴赏题解题方法
1. 整体把握诗歌的内容 2. 审题,确定比较方式以及比较点
1. 方式:①同中求异,②异中求同,③辨析异同 2. 比较点:①形象的特征、内涵,②形象的作用 3. 分点标序、规范作答 1. 形象内涵:概括形象→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特征→形象的意义
手法、作用
考查要点
2024年新课标1 卷
本诗采用对比的手法,颈联写泉水的声音既响亮又微小,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情感、手法
2023年全国甲卷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写法(手法)、 妙处
2023年全国乙卷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 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2年浙江卷 分析《楼前》和《过勤政楼》这两首诗后两句在情感、 写法上的不同。
命题考点
1
诗歌形象比较(意象、
意境、人物、事物、
景物形象)
2
诗歌内容、情感基 调、思想感情比较
3
表达技巧比较(修辞 手法、表现手法、表 达方式、篇章结构)
4
诗歌语言比较(炼字、 炼句、语言风格)
比较角度一 形象比较鉴赏
魏征(魏徵)字玄成,唐 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 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 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 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 称为“一代名相”。
《苦笋》:咏物诗。苦笋是竹笋的一 种,色白、有节、味苦回甘。
参考答案:
—— ——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比较鉴赏+课件(共21张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比较鉴赏+课件(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675fd92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b7.png)
【参考答案】 相同:两首诗的尾句都营造出不见其人但闻其声、令人回味的深远意境(2 分)。 不同:①秦诗尾句紧承上句“疑无地”,通过“人家笑语声”突然展现出 一片新境界,构思新奇,妙趣横生(2分)。②方诗尾句用“人语画桥西” 与上句“蜂蝶已归弦管静”形成映衬,以动衬静,突出了整体意境的寂静, 也使诗境更加耐人寻味(2分)。
(考点:形象、情感)
9.2016全国III卷《内宴奉诏作》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 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考点:思想情感)
诗歌比较阅读题规律
命题特点
对应的考点
1.主观题、客观题 2.单首诗、组诗(同一诗
人同题诗,不同诗人同主 题诗) 3.与课内诗比较,与自身 其他联比较
三、例题精讲
千秋岁· 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辛弃疾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 汤生气
象,珠玉霏谈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 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帏
幄去,整顿乾坤了。 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词中“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与“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 《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①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 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 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②不同点: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 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 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考点:形象、情感)
9.2016全国III卷《内宴奉诏作》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 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考点:思想情感)
诗歌比较阅读题规律
命题特点
对应的考点
1.主观题、客观题 2.单首诗、组诗(同一诗
人同题诗,不同诗人同主 题诗) 3.与课内诗比较,与自身 其他联比较
三、例题精讲
千秋岁· 陵寿史帅致道,时有版筑役
辛弃疾
塞垣秋草,又报平安好。尊俎上,英雄表。 汤生气
象,珠玉霏谈笑。春近也,梅花得似人难老。
莫惜 尊倒,凤诏看看到。留不住,江东小。从容帏
幄去,整顿乾坤了。 千百岁,从今尽是中书考。
词中“从容帷幄去,整顿乾坤了”与“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 《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①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 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 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②不同点: 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心境。 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 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 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高考古诗词鉴赏精讲课件16张
![高考古诗词鉴赏精讲课件16张](https://img.taocdn.com/s3/m/e089bfc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e.png)
雄浑悲壮:屈原 雄健高峻:王安石
淡远闲静:陶渊明 恬淡优美:王维
类诗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值得注意的是,某一风格的诗人的特例又往往是命题点。如,李清照长于婉约词,也有“九万里
风鹏正举”的豪放词;苏轼以“大江东去”的豪放著称,却有“十年生死两茫茫”,“缺月挂疏
意象 1.什么是意象? 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叫做“意象”。它是“意”和“象”的结合体。 2.物象与意象有何区别? 物象是指客观事物所呈现出来的样子。如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风雨雷电等客观存在物都以各 自的形态存在着。 物象一旦进入诗歌,打上诗人的感情和思想的烙印,这种渗透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对客观事物的 印象,就是意象。 3、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联系 意象与意境都是主观与客观统一的产物,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 区别 (1)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⑨语言风格 生动形象(运用各类修辞)、平实质朴(贾平凹)、通俗易懂(明白如话_古诗 词)、有生活(乡土)气息(活泼生动 老舍,孙犁,贾平凹)、使用方言、口语化(老舍,贾 平凹,赵树理)、清新自然(王维,沈从文)、幽默风趣(钱钟书,梁实秋)、富有文采(形象 生动传神)(刘亮程)、华美、绮丽浓艳(香艳)(温庭筠,张爱玲,毕淑敏)、典雅庄重(丰 子恺)、闲适冲淡(丰子恺,周作人,林语堂)、简洁凝练、含蓄蕴藉(含蓄不显露,李商隐)、 豪放(奔放)不羁、沉郁顿挫、富有哲理(周国平)、犀利深刻、调侃戏谑 (10)古代诗歌语言风格、 包括清新、自然、平淡(质朴)、直白、明快(明丽)、洗练、通俗(口语化)、雄奇、绚丽 (华美)、含蓄、典雅、俊逸、庄重、风趣、沉郁、奔放(豪放)、沉郁顿挫、含蓄蕴藉、含蓄 隽永、琅琅上口、音韵和谐等。 一首诗的风格可能包含互相关联的多个方面。
高三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
![高三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9af35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4.png)
高考古诗词
重点古诗词分析
针对高考热门古诗词进行深 入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高考命题趋势
分析近年来高考语文古诗词 命题的特点和趋势,为学生 备考提供指导。
解析高考考题
通过对高考真题进行解析, 帮助学生了解出题思路和答 题技巧。
总结
课程回顾
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学习 进展,确保对古诗词鉴赏有全 面的认知和理解。
课程安排
本课程分为四个部分:古诗词鉴赏、高考古诗词、总结以及参考资料。
古诗词鉴赏
特点
古诗词的句式优美、意境深远, 常用修辞手法鲜明。
鉴赏方法
通过了解诗文背景、理解诗人 情感、品味诗句以及分析诗歌 结构,来全面鉴赏古代诗词作 品。
经典古诗词鉴赏
• 李白《将进酒》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高三语文《高考古诗词鉴 赏》ppt课件
本课件旨在帮助高三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诗词,提升其高考语文成 绩。课程内容包括《古诗词的特点》、《鉴赏方法》、经典作品欣赏,以及 高考古诗词分析与命题趋势等。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同学们将对古代文化有 更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引言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古诗词鉴赏,提高高三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素养,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知识点梳理
总结重点知识点和考点,帮助 学生做好知识梳理和复习。
学习建议
给予学生学习建议和备考指南, 鼓励他们在高考中展现出最好 的水平。
参考资料
书籍推荐
推荐一些经典的古诗词鉴赏相关书籍,供学生进一 步深入学习和阅读。
网站推荐
介绍一些
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
![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0fe87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33.png)
高考古诗词常见考点解析
字词解读
意境描绘
文化背景
通过分析生字和熟词,理解诗词
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并分析诗词
了解作者和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
的意义和形象。
中的具体描写手法。
化内涵。
高考古诗词鉴赏实例分析
1
《登鹳雀楼》
欣赏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感受其奇峰耸立的壮丽景色和对壮志豪情的表达。
2
《静夜思》
感受李白的《静夜思》,领略其清幽的夜晚景色和深沉的思考。
3
《小池》
品味杨万里的《小池》,感知其中的清新自然和禅意境界。总结和复习建议多读源自典刷题巩固勤加练习
多读、多理解古诗词经典作
通过刷题和解析,熟悉高考
通过写作和朗读,提升对古
品,培养对古诗词的理解和
古诗词的考点和解题技巧。
诗词的表达能力和口语表达
欣赏能力。
能力。
高考古诗词鉴赏PPT课件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鉴赏古诗词,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古代文人的
思想与情感,感受到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古诗词的意义和价值
传承文化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审美享受
古诗词的音韵、意境和修辞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提升审美境界。
人际交流️
通过分享和鉴赏古诗词,我们能够加深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和理解。
古诗词的分类和特点
1
唐诗宋词元曲
2
抒情咏史豪放
3
意境深远形象美
古诗词主要包括唐诗、宋
古诗词既有抒发情感的抒
古诗词通过意境的描绘和
词和元曲等不同的文学形
情作品,也有描绘历史的
形象的运用,给人带来深
式。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55页)
![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ppt课件(55页)](https://img.taocdn.com/s3/m/d6f996a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b.png)
• 答题示例:
•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的
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 此诗描述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
答:此诗描述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
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
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
• 3、答题要条理化
•
理解了全诗,审好题,找准答题的切入口,最后就是要
组织答案了。答案一定要扣紧诗句,适当摘录诗中词句作答,
才干条理清楚又全面周到。
三、古诗词常见题型分类及答题模板
•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象、意境型 •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 一、诗歌鉴赏必需具备的知识积存 • 1、常用的表述方式:这首诗写了〔意象或者事情〕,通过什么
方法〔某种表达方式、修辞方式、表现方法〕,写出了〔意象或 者事情〕的什么特征,关于表现〔特别〕什么思想〔感情〕起到 了什么作用。 • 2、常见的意象和意境 • 〔1〕意象指的是诗歌中寄予着作者情感的物象。意象可以是人 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如《邶风 静女》 中的小伙子〕和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声声慢》 中的“我〞〕,也包涵了物象〔如“一行白鹭上青天〞中的“白 鹭〞 “青天〞〕 • 在古典诗歌中,一些意象由于名家使用来表现某种情绪,后又被 其他诗人反复使用于这种情绪,从而有了特定的内涵。同一民族, 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往往一想表达某种情感,就想使用某种意 象。反过来,一提到某一个意象,就让人想到某种情感。因此, 了解这类意象通常寄予了作者哪种思想情志,常常成为诗歌鉴赏 的突破口。 • 3、常用的表达技巧
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共22张PPT)
![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3ca996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6.png)
“乌鹊”比喻尚在徘徊选择的贤才, “何枝可依”表现了贤才彷徨的处境与心情,也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2024年可用课件
4
活动一 链接教材,归纳设误类型(怎么考?)
艺术手法赏析有误
命题者故意在艺术手法上判断错误,张冠李戴,如把“虚写”说成“实写”, 把“设问”的说成“反问”,典故内容解释有误等。
2024年可用课件
6
选项设误类型:
1.词句内容理解有误(重要的字或词语的解释、诗句内容的理解) 2.情感主旨分析错误(思想情感、写作目的) 3.艺术手法赏析有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典故理解) 4.形象意境分析不当(形象特点或意境氛围概括不当) 5.语言特点判断错误 (语言特色分析、语言风格判断) 6.基础知识运用错误(体裁、题材、文化常识或背景等)
2024年可用课件
9
活动二 转换角色,命制试题
如果你是命题人,你会怎么设误?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A.
设误角度: 命题解析: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B.
题设误诗角岁度:晏 离 鸿 断 , 望 阙 天 遥 病 鹤 孤 。
命题解析: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C.
莫设误谩角拘度:牵 雨 花 社 , 青 云 依 旧 是 前 途 。
4.下列对《扬州慢》(选必下)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描写词人亲眼目睹扬州城的景象。“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渲染了扬州城的勃勃生机。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含蓄地写出了人民的苦难和胡人的罪恶。
B.上阕今昔对比,用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阅读鉴赏+课件18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阅读鉴赏+课件18张](https://img.taocdn.com/s3/m/9fbc5d33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fe.png)
阅读难度。
比较鉴赏题的特点:1.衔接教材,深化运用
。
2.课外比较,迁移运用。
2022年高考卷别
内容
题目
考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
点
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 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 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设
置
新高考II卷
《送别》(李白)
13.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与李商隐的《锦瑟》想比,本诗意象“锦瑟”的作用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 分析。(6分)
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试将本词中的渔夫 与柳宗元《江雪》中的“独钓寒江雪”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 处。(6分)
内容
题目
考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
点
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 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 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设
置
新高考II卷
《送别》(李白)
13.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全国甲卷 浙江卷
《画眉鸟》(欧阳修) 《画眉禽》(文同)
(2022全国甲卷)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 ① 欧诗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 由的感情。 ② 文诗通过“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 出尘、闲散淡泊的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学习答题思路,掌握比较鉴赏的方法。 • 3 学会规范答题。
一、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 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 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 技巧等方面设题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 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4、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5、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6、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
(三)表达技巧比较
• 答案: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 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 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 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 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的一面的描写 是凭听闻所得 。
•
8.只要我们用心去聆听,用情去触摸 ,你终 会感受 到生命 的鲜活 ,人性的朗 读诗歌 ,领会 丰富的 内涵, 体会诗 作蕴涵 的思想 感情。
点拨关键
首先,要熟悉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 其次,审清题干要求比较的方向(是求同还是求异)、 角度(是从哪个角度比较),比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术 语还是兼有效果的分析。 最后,鉴于表达技巧的复杂性,表达技巧的比较还是 定位于常见常用的表达技巧。因此,要立足于对原诗准确 的判断,尤其注意甄别那些易混淆的表达技巧,如表现手 法中的对比与衬托,修辞手法中的借代与借喻。
答案 相同点:都是动作描写(细节),都是借拍打栏杆 来抒发排遣胸中的抑郁苦闷之气。 不同点:①思想感情不同。辛词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蒋词抒发了词人故国难回,天 涯无归路的哀愁。②辛词愁更浓,蒋词愁略淡。
课堂小结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比较方法: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整体 把握,前提是读懂诗词
•
1. 中国人只要看到土地,就会想种点 什么。 而牛叉 的是, 这花花 草草庄 稼蔬菜 还就听 中国人 的话, 怎么种 怎么活 。
•
2. 中国人对蔬菜的热爱,本质上是对土地 和家乡 的热爱 。本诗 主人公 就是这 样一位 采摘野 菜的同 时,又 保卫祖 国、眷 恋家乡 的士兵 。
•
3.本题运 用说明 文限制 性词语 能否删 除四步 法。不 能。极 大的一 词表程 度,说 明绘画 的题材 范围较 过去有 了很大 的变化 ,删去 之后其 程度就 会减轻 ,不符 合实际 情况, 这体现 了说明 文语言 的准确 性和严 密性。
❖语言:金诗(口语化、活泼、率真、易懂通俗)
❖
刘诗(委婉、含蓄)
❖形象:金诗:塑造了一个天真活泼、心直口快思念远方爱 人的俏皮女子形象。刘诗:塑造了一位寂寞、惆怅、孤独 自怜的女主人公
2. 诗歌语言比较
• 阅读下面两首诗,简要分析李诗中“逐”字和 曾诗中“倚”字的不同表达效果。
•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①断肠天②。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达与手法运用两个方面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
蒋捷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 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 干,拍遍阑干。
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二者有何异同?请从情感表达与手 法运用两个方面加以赏析。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 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同点: 都借用春天之景来抒发感情。 不同点:首先,韦诗全部都是写景之句,融情于景;而柳词上片写 景,下片叙事抒怀,卒章显志。 其次,韦诗描绘的是美丽的春天之景(雨中春景),借此反衬眼前台 城的荒败,表达对六朝兴亡的感慨和对晚唐将亡的忧虑;而柳词中 的景带有衰败之感。
黛蛾①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②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结合这两首词,简要分析二者营造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答案 秦词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
意象,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表达了女主人公独处怀 人的孤寂苦闷情绪。黄词描写红旗高举、鼓声如雷、欢 声如潮、龙舟破浪飞出、衔标而归的壮阔场景,营造出 紧张热烈的氛围,表达了积极豪迈的情怀。
比较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比较鉴赏,即“求同辨异”。比较阅读与单 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 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 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步骤。
比较方法
求“同”关键词 寻“异”关键词
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键词来更好地分 析异同。关键词可能是描述意象的名词、形容词,可能 是直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动词等,当然也有的找不出具 体的词要结合诗词的整体内容去理解。
• 咏柳 曾巩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乱条犹未变初黄,
乐游春苑①断肠天②。 倚得东风势便狂。
如何肯到清秋日,
解把飞花蒙日月,
已带斜阳又带蝉!
不知天地有清霜。
❖李诗中的“逐”字运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 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 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
❖曾诗中的“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小人得 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课后练习
•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 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 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 疆乌鲁木齐。
(三)表达技巧比较
• 问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 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 要分析。
(三)表达技巧比较
• 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形象作用异同比较主要在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 方面展开。
2. 诗歌语言、形象比较
• 春怨
• 春怨
• 金昌绪
• 刘方平
• 打起黄莺儿, • 纱窗日落渐黄昏,
• 莫教枝上啼。 • 金屋无人见泪痕。
• 啼时惊妾梦, • 寂寞空庭春欲晚,
• 不得到辽西。 • 梨花满地不开门。
请鉴赏这两首诗的语言与主人公形象有什么不同?
点拨关键
形象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 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意象 (主要指景象和物象)内涵比较,一个是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 较。对于前者,先要看在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再看意象在自 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或者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 同。对于后者,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 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
注 ①台城: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 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 所。②韦庄:晚唐诗人。③此词创作于柳永漂泊异乡之际。
(三)表达技巧比较
请简要指出韦诗与柳词在写法上的异同。
台城①韦庄②
蝶恋花③柳 永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春 拍遍寒词阑。中干梨。“花敲月底遍两阑眉干攒,,拍敲遍遍阑阑干干”,栏临休季说杆意鹰鲈拍。归鱼遍未堪, ?脍无 求,人 田尽会 问西, 舍风登 ,,
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 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 意”二者有何异同?请从情感表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比较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
辛弃疾 (宋)
蒋捷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 去秋无际。遥岑远目,
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水又迷漫。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
6.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 ,要立 于善于 运用想 像来刻 画他们 各自的 动作、 语言和 神态; 还要补 充一些 事实上 已经发 生却被 诗人隐 去的故 事情节 。
•
7.文学本身就是将自己生命的感动凝 固成文 字,去 唤醒那 沉睡的 情感, 饥渴的 灵魂, 也许已 是跨越 千年, 但那人 间的真 情却亘 古不变 ,故事 仿佛就 在昨日 一般亲 切,光 芒没有 丝毫的 暗淡减 损。
•
4.开篇写湘君眺望洞庭,盼望湘夫人 飘然而 降,却 始终不 见,因 而心中 充满愁 思。续 写沅湘 秋景, 秋风扬 波拂叶 ,画面 壮阔而 凄清。
•
5.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心理 ,尤其 动人。 凄清、 冷落的 景色, 衬托出 人物的 惆怅、 幽怨之 情,并 为全诗 定下了 哀怨不 已的感 情基调 。
点拨关键
但既然是比较赏析,首先要选好比较点,如: 1.比较语言风格, 2.比较手法及作用,作用主要有: ①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造境) ②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 人当时的情感;(表情) ③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传神) ④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 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
一、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
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 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
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 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 技巧等方面设题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角度设置题目
1、同一诗歌不同版本用语的比较 2、不同诗歌相同用词的比较鉴赏 3、不同诗歌选取的同一意象的寓意比较 4、不同诗歌描写同一对象的表现手法比较 5、不同诗人对同一历史事件的观点比较 6、不同诗人描写同一情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比较
(三)表达技巧比较
• 答案: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 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 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 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 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 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的一面的描写 是凭听闻所得 。
•
8.只要我们用心去聆听,用情去触摸 ,你终 会感受 到生命 的鲜活 ,人性的朗 读诗歌 ,领会 丰富的 内涵, 体会诗 作蕴涵 的思想 感情。
点拨关键
首先,要熟悉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 其次,审清题干要求比较的方向(是求同还是求异)、 角度(是从哪个角度比较),比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术 语还是兼有效果的分析。 最后,鉴于表达技巧的复杂性,表达技巧的比较还是 定位于常见常用的表达技巧。因此,要立足于对原诗准确 的判断,尤其注意甄别那些易混淆的表达技巧,如表现手 法中的对比与衬托,修辞手法中的借代与借喻。
答案 相同点:都是动作描写(细节),都是借拍打栏杆 来抒发排遣胸中的抑郁苦闷之气。 不同点:①思想感情不同。辛词抒发了词人报国无门、 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蒋词抒发了词人故国难回,天 涯无归路的哀愁。②辛词愁更浓,蒋词愁略淡。
课堂小结
比较鉴赏基本原则: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比较方法:求“同”关键词;求“异”关键整体 把握,前提是读懂诗词
•
1. 中国人只要看到土地,就会想种点 什么。 而牛叉 的是, 这花花 草草庄 稼蔬菜 还就听 中国人 的话, 怎么种 怎么活 。
•
2. 中国人对蔬菜的热爱,本质上是对土地 和家乡 的热爱 。本诗 主人公 就是这 样一位 采摘野 菜的同 时,又 保卫祖 国、眷 恋家乡 的士兵 。
•
3.本题运 用说明 文限制 性词语 能否删 除四步 法。不 能。极 大的一 词表程 度,说 明绘画 的题材 范围较 过去有 了很大 的变化 ,删去 之后其 程度就 会减轻 ,不符 合实际 情况, 这体现 了说明 文语言 的准确 性和严 密性。
❖语言:金诗(口语化、活泼、率真、易懂通俗)
❖
刘诗(委婉、含蓄)
❖形象:金诗:塑造了一个天真活泼、心直口快思念远方爱 人的俏皮女子形象。刘诗:塑造了一位寂寞、惆怅、孤独 自怜的女主人公
2. 诗歌语言比较
• 阅读下面两首诗,简要分析李诗中“逐”字和 曾诗中“倚”字的不同表达效果。
•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①断肠天②。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达与手法运用两个方面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
蒋捷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 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阑 干,拍遍阑干。
词中“敲遍阑干,拍遍阑干”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二者有何异同?请从情感表达与手 法运用两个方面加以赏析。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 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 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同点: 都借用春天之景来抒发感情。 不同点:首先,韦诗全部都是写景之句,融情于景;而柳词上片写 景,下片叙事抒怀,卒章显志。 其次,韦诗描绘的是美丽的春天之景(雨中春景),借此反衬眼前台 城的荒败,表达对六朝兴亡的感慨和对晚唐将亡的忧虑;而柳词中 的景带有衰败之感。
黛蛾①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②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结合这两首词,简要分析二者营造的意境有什么不同。
答案 秦词用回肠、金炉、篆香、黛蛾、危楼、飞鸿等
意象,营造出冷落凄清的意境,表达了女主人公独处怀 人的孤寂苦闷情绪。黄词描写红旗高举、鼓声如雷、欢 声如潮、龙舟破浪飞出、衔标而归的壮阔场景,营造出 紧张热烈的氛围,表达了积极豪迈的情怀。
比较原则
整体把握,求同辨异
比较鉴赏,即“求同辨异”。比较阅读与单 篇诗歌的阅读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 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 别,二是比较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步骤。
比较方法
求“同”关键词 寻“异”关键词
大部分的比较类诗词都可以借助关键词来更好地分 析异同。关键词可能是描述意象的名词、形容词,可能 是直接或间接表明情感的动词等,当然也有的找不出具 体的词要结合诗词的整体内容去理解。
• 咏柳 曾巩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乱条犹未变初黄,
乐游春苑①断肠天②。 倚得东风势便狂。
如何肯到清秋日,
解把飞花蒙日月,
已带斜阳又带蝉!
不知天地有清霜。
❖李诗中的“逐”字运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 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 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
❖曾诗中的“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小人得 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课后练习
•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 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 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 疆乌鲁木齐。
(三)表达技巧比较
• 问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 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 要分析。
(三)表达技巧比较
• 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形象作用异同比较主要在写景、状物、造境、抒情、结构 方面展开。
2. 诗歌语言、形象比较
• 春怨
• 春怨
• 金昌绪
• 刘方平
• 打起黄莺儿, • 纱窗日落渐黄昏,
• 莫教枝上啼。 • 金屋无人见泪痕。
• 啼时惊妾梦, • 寂寞空庭春欲晚,
• 不得到辽西。 • 梨花满地不开门。
请鉴赏这两首诗的语言与主人公形象有什么不同?
点拨关键
形象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 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意象 (主要指景象和物象)内涵比较,一个是人物形象特点的分析比 较。对于前者,先要看在意象选取上有何不同,再看意象在自 身特点与表情达意两方面的异同,或者表层义与深层义有何异 同。对于后者,要注意从外在形象与内在性格品质两方面比较, 兼及人物身份的比较。
注 ①台城: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中央 政府)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 所。②韦庄:晚唐诗人。③此词创作于柳永漂泊异乡之际。
(三)表达技巧比较
请简要指出韦诗与柳词在写法上的异同。
台城①韦庄②
蝶恋花③柳 永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春 拍遍寒词阑。中干梨。“花敲月底遍两阑眉干攒,,拍敲遍遍阑阑干干”,栏临休季说杆意鹰鲈拍。归鱼遍未堪, ?脍无 求,人 田尽会 问西, 舍风登 ,,
和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 亭》“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 意”二者有何异同?请从情感表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
比较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一剪梅·宿龙游朱氏楼
辛弃疾 (宋)
蒋捷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 去秋无际。遥岑远目,
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水又迷漫。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
•
6.石壕吏和老妇人是诗中的主要人物 ,要立 于善于 运用想 像来刻 画他们 各自的 动作、 语言和 神态; 还要补 充一些 事实上 已经发 生却被 诗人隐 去的故 事情节 。
•
7.文学本身就是将自己生命的感动凝 固成文 字,去 唤醒那 沉睡的 情感, 饥渴的 灵魂, 也许已 是跨越 千年, 但那人 间的真 情却亘 古不变 ,故事 仿佛就 在昨日 一般亲 切,光 芒没有 丝毫的 暗淡减 损。
•
4.开篇写湘君眺望洞庭,盼望湘夫人 飘然而 降,却 始终不 见,因 而心中 充满愁 思。续 写沅湘 秋景, 秋风扬 波拂叶 ,画面 壮阔而 凄清。
•
5.以景物衬托情思,以幻境刻画心理 ,尤其 动人。 凄清、 冷落的 景色, 衬托出 人物的 惆怅、 幽怨之 情,并 为全诗 定下了 哀怨不 已的感 情基调 。
点拨关键
但既然是比较赏析,首先要选好比较点,如: 1.比较语言风格, 2.比较手法及作用,作用主要有: ①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境(造境) ②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 人当时的情感;(表情) ③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传神) ④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 更能起照应等作用。 其次,重点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