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5 古诗二首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教学课件
唐朝著名的诗人。一生留下了一千四百多首诗, 被称为“诗圣”。曾经在四川成都居住过一段时间, 这首《绝句》就是在这段时间写的。
作者简介
绝 句[唐] 杜 甫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mínɡ
lí
hánɡ
hán
lǐnɡ
自己读课文, 把课后要求认识的生字圈出来, 把自己读不好的地方反复读几遍, 把要求会写的字也圈出来, 多读几遍。
初读课文
珠
摇
躺
晶
停
机
展
透
翅
膀
唱
朵
zhū
yáo
tǎnɡ
jīnɡ
zhǎn
tínɡ
jī
tòu
chì
bǎnɡ
chànɡ
duǒ
亮
机
台
放
鱼
朵
美
摇、停、唱
把手掌当作床, 摇动手掌, 感受“摇”的动作和手有关。
珠
摇
躺
晶
停
机
展
透
翅
膀
唱
朵
这些生字出现在课文的哪些词语中呢? 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把这些词语找出来。
小水珠 摇篮 亮晶晶 停机坪 展开 透明 翅膀 歌唱 一朵朵
课文精读
读课文, 连一连。
小水珠 小蜻蜓 小青蛙 小鱼儿停机坪 歌台 凉伞 摇篮
读第2自然段, 体会文中描写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的情趣。
早晨
杨万里的好友, 要去外地做官, 前来辞别杨万里。
林子方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早上, 走出净慈寺送别林子方。
如果你是杨万里,会对即将远行的好友说些什么呢?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说课稿
15 古诗二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二首》是统编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前两句议论,后两句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
整首诗口语成诗,景色醉人,韵味十足。
特别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句,意境广阔,给人无尽的喜悦和想象。
二、说学情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过大量的古诗,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他们能够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说教学目标1.会认“晓、慈”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生字。
2.学习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背诵古诗。
3.结合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重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理解诗歌内容,想象诗歌呈现的画面,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四、说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重点)2.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五、说教法和学法[说教法]1.创设情境《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图画再现,语言描述,带领学生进入真实的生活情境等教学策略,从多方面,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体验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而读是最行之有效的阅读手段,让学生喜欢读书,学会读书。
通过反复品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音韵美、意境美。
以上的教学方法都将渗透在各教学环节中。
[说学法]这节课主要采用学生以画助记、合作交流、朗读体验的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15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这两首古诗都是写景诗,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
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先发感叹,再写实景,手法独特,语言浅近明白,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有的美景,色彩明丽,已经开阔,有种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
本诗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
同时,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与写景之中。
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两首诗均以传统水墨画配图,可帮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果大量的故事,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他们能够也有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词,读准多音字“行”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①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上;教学难点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两首诗描写的大自然景象上。
四、说教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
如在教学过程中让二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说课稿
1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会认“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童”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重点)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并背诵。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难点)一、激趣导入,走进春天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景物,图中的人物都在做什么。
2.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清代诗人高鼎是怎样来描绘春天的景色的。
(板书课题:古诗二首村居,范写“村”字)3.齐读课题,读准字音。
4.教师解释“村居”。
(居住在乡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听配乐朗读,圈出文中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3.玩放风筝的识字游戏,掌握生字读音。
4.学生交流生字识记方法,教师重点指导。
(1)对比识记:拂——佛堤——提(2)重点指导:“柳”是边音;“醉”是平舌音;“纸鸢”的“鸢”要读准(出示风筝图)。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1.教师朗读,学生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1)借助书上的插图想象:孩子们在干什么?他们脸上的表情会是怎样的?(2)除了看到一群孩子正趁着春风开心地放风筝,你还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事物想象画面,如“草、莺、堤、杨柳”等。
2.出示第一、二句诗,早春二月的乡村有怎样的美景?(1)边读边想象:你发现了哪些美景?分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补充)(2)你能把你看到的事物,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学生互评)重点引导学生重读“长、飞、醉”字,用轻缓的语气读“草、莺、拂堤、春烟”,来感受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15课《古诗二首》部编版
2.培养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的意境美,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加强思维品质:通过分析古诗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理想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和条理性。
4.增强文化自信:让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
5.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古诗进行创作和表达,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古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春晓》和《静夜思》两首古诗的全文理解,包括诗句的意义、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例如,《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强调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难点解析方面,虽然我已经尽力用简单明了的方式解释,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某些难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因此,我打算在课后针对这些难点进行巩固复习,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
最后,关于课堂总结环节,我觉得可以进一步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尝试让学生来总结课堂所学,这样既能检验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也能锻炼他们的表达和归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并有效突破学习难点。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自然景色的变化?”比如,春天的早晨,鸟儿是怎样叫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描绘的自然之美。
最新人教部编语文二年级的下15.+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最新人教部编语文二年级下15 古诗两首教课目的【知识技术】1. 认识 9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培育读背古诗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理解诗意,领会表达的感情,感觉境界美。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坚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要点难点【教课要点】1.识字、写字。
2.理解要点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诗意,领会表达的感情,感觉境界美。
【教课难点】在创作诗与课文的比较中,品尝诗人用词的精妙,意会一些创作的技巧,遇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走近古诗1.指名背诵送别诗《别董大》。
2.读题,揭露诗题中包括的时间、地址、人物、事件。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诗人在清晨送别友人林子方,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再读古诗,想必也必定能读懂。
1.再仔细地读几遍,想一想诗中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沟通。
2.集体沟通:诗中写了什么?(1)出示一二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的话谈谈意思。
理解“毕竟” “四时”的意思。
学生怀疑。
(2)出示三四句:“接天莲叶无量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谈谈意思。
侧重领会“无量碧”和“别样红” ,并读出自己的感觉。
3.回归整体,谈谈整首诗的意思。
(四)读写联合,内化古诗1.出示荷花图片,看着此情此景,想说什么?2.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指引学生依据诗意,联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色写一段话。
3.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不由自主地赞美——﹙回归一二句﹚。
4.这首诗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的是西湖的风景,诗中有送其余意思吗?作者为何要这样写?5.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么?指名说,并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朗诵,老师配乐朗诵﹚。
6.背诵古诗。
(五)课外拓展,丰富累积介绍杨万里相关荷花的其余诗作。
15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15 古诗二首【学习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楼”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展开合理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壮美的河山。
【教学重难点】1.认识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展开合理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壮美的河山。
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3分钟)1.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又被称为钱塘湖。
人们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
西湖的美景令人心醉神往……2.出示图片:净慈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对面,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寺内钟声宏亮,所以“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3.出示图片:杨万里: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4.老师导入:美丽的西湖令人神往,六月的西湖令人心醉,看啊——西湖美景六月天……5.齐读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解诗题:请你读一读诗的题目,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交】同桌交流【导】晓:早晨净慈寺:西湖南岸的一座古寺。
送:送别林子方:诗人杨万里的好友了解诗的由来是:诗人早上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好友林子方。
二、字词闯关(10分钟)【学】(2分钟)自由读诗圈生字,自读生字。
【交】(1分钟)同桌对读生字,互相正音。
【导】(7分钟)1.带拼音,开火车抽读生字,全班跟读。
2.去拼音读生字,男女生开火车抽读。
3.抽生交流:我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些字的读音:整体认读音节:慈前鼻音:含后鼻音:竟、映、鸣、岭边音:鹂多音字:行hánɡ(银行)(行业)xínɡ(行走)(言行)三、学习第一首古诗(17分钟)(一)品韵律之美,读通读顺(5分钟)【学】自由读古诗(课件出示古诗)过渡语:这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请你赶快来读一读吧!【交】展示朗读引导语:请一位坐姿端正的同学展示朗读。
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15课《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够体会古诗的意境,培养朗读和欣赏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古诗《静夜思》和《夜宿山寺》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
3. 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4.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图片和背景音乐。
2. 学具:课本、笔、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故事引入古诗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
3. 理解:老师解释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
4. 感受: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分组读、个人读等,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 体会:老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古诗的意境。
6. 背诵:学生尝试背诵两首古诗,巩固记忆。
8.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将两首古诗背诵给家长听,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思。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第15课《古诗二首》2. 内容:两首古诗的和作者3. 重点词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4. 意境:描绘两首古诗的意境,如明月、山寺等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两首古诗,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的意思。
2. 画出两首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古诗的意境。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两首古诗,并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15 古诗二首【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言运用: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思维能力: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审美创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祖国的壮美河山。
【课前解析】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两位作者都着意于对色彩的描绘,并用对仗工整的诗句勾画出美好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
关注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诗人早晨出门送别友人时即景起兴而作。
作者以满湖的荷花荷叶为写作对象,先发感叹,再写实景,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在听闻平定“安史之乱”后,心情愉快所作。
诗人以朴实自然的语句,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无限生动的春景图。
关注生字:本课需要书写的生字五个上下结构,三个左右结构,可以根据字的结构进行归类学习,整体识记。
其中“莲”是上下结构,要重点强调,“含”和“岭”可比较识记,有点和无点,要提醒学生细心分辨清楚。
【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重点】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教学难点】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穷、荷”4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背诵下来。
3.能初步了解《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近作者1.教师导入新课。
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欣赏杭州西湖的美景吧!你们知道杭州这个著名的景点吗?教师打开西湖的知识窗,引导学生欣赏。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诗二首《诗篇》
最新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古
诗二首《诗篇》
教学目标
- 了解古诗的特点和韵律
-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 增强学生语文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教学重点
- 研究并理解《诗篇》这两首古诗的内涵
- 分析古诗的形式和感情表达
- 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和语音语调
教学内容
古诗一:《静夜思》
- 教学目标:研究并理解这首诗的意义和感情表达,掌握适当的语音语调
- 教学步骤:
1. 教师介绍这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情况
2. 学生跟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位置
3. 分析古诗的意义和情感表达,提问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4. 练朗读这首古诗,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和抑扬顿挫的表达
- 教学辅助材料:《静夜思》的诗歌原文、诗歌注释和练朗读材料
古诗二:《登鹳雀楼》
- 教学目标:研究并理解这首诗的意义和感情表达,掌握适当的语音语调
- 教学步骤:
1. 教师介绍这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和创作情况
2. 学生跟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位置
3. 分析古诗的意义和情感表达,提问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4. 练朗读这首古诗,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和抑扬顿挫的表达
- 教学辅助材料:《登鹳雀楼》的诗歌原文、诗歌注释和练朗读材料
教学评估
- 学生能准确理解并朗读这两首古诗
- 学生对古诗的意义和情感表达有一定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能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古诗
参考资料
-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材》。
部编版(五四制) 二年级 语文下册 15古诗二首 《绝句》教案
学生再次回顾“万里船”的含义。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一句古诗。
听黄鹂鸟的叫声,能让学生走进古诗,身临其境。
将文字变为色彩艳丽的图画,学生更容易理解诗意和想象诗的画面。
学习古诗最好的方法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诗句。
加深学生对“一行”的理解。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古时候的“青色”是“蓝色”。
老师边讲边播放雪山被窗框包含的幻灯片并提问:韩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学生:包含。
老师:千秋雪是指什么呢?
老师播放事先录制的微课《古诗中运用夸张手法的好处》让学生理解“千秋雪”和“万里船”的含义。
见到这么美的雪山,杜甫当即写下了:窗含西岭千秋雪。老师边讲边用粉笔画雪山,请孩子们美美的读一读吧。
过渡:当诗人的目光渐渐地收回到自家门前时,却发现有许多准备到东吴的船只停靠在江面上。于是杜甫有写到......
通过“热炒热卖”检测孩子对“绝句”这一概念的掌握情况。
老师在一旁能听出学生读诗时字音是否读准确,好及时纠正。
及时点评作业,能加深学生对生字书写的印象。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老师:生字会认也会写了,就让我们随着生字宝宝回到古诗中去,再有感情地读一读古诗,并思考——从诗句中,你了解到杜甫写了哪些景物,用〇圈出来,最后小组交流你找到的景物有哪些?
设计意图
一.游戏导 入新课
一.谈话
1.同学们,又到了做游戏的时间了,今天我们做一个新游戏,叫“对诗”。游戏规则是:我说上一句,你们说下一句。
2.对诗游戏。
老师:床前明月光,
学生:疑是地上霜。
老师:诗题是?
学生:《静夜思》
老师:我们通过诗题可以了解到——李白在什么时候思念自己的家乡啊?
学生:安静的夜晚。
(精品教案)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精品教案)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晓、慈”等11个生字,会写“湖、莲”等8个生字。
掌握多音字“行”。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3.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识记生字,背诵古诗。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诗赏句,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美景和诗人的心境。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揭题导入出示诗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1.指名读、齐读。
教师注意指导“净慈寺”的读音及诗题的停顿。
2.相机解释“净慈寺”和“林子方”。
3.从诗题当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想诗题是什么意思。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二、朗读古诗,识记生字1.朗读古诗。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2)同桌互读,检查指正。
(3)听朗读音频,指名读,指导古诗要读得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有节奏感。
(4)分组比赛读,读出诗的韵味。
2.学习生字。
(1)学生根据读诗的感受,指出不好读的字,教师指导。
(2)玩一玩“生字连连看”游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1.教师读古诗,学生仔细听,思考下列问题: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这首诗写了些什么呢?2.小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六月西湖风光:莲叶荷花)四、品析诗句,想象意境过渡:我们知道诗人在诗中写了六月西湖的莲叶和荷花。
那么诗中具体是怎样写的呢?1.出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自由读第一句“接天莲叶无穷碧”,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碧绿碧绿的莲叶无穷无尽的绿色)①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接天无穷碧)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看,体会这句诗。
③请学生来讲一讲自己看到的画面,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④让学生说说“接天”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领会。
(荷叶挨挨挤挤,向远处看,看不到尽头,仿佛与天相接了。
)⑤指名朗读。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古诗二首》优秀教案.docx
《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材分析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花荷叶作为写作对象, 抒发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叹热爱之情,这首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作品。
诗人在 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开篇即说六月的西湖风光与其它季节是不同的,是足可留恋的。
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优美秀丽的画面:翠 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粉红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 更显得格外艳丽。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2. 结合图画和注释,了解古诗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学过的方法诵读古诗。
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A下册 £1J【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走近古诗1. 出示荷花图,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自己看到的荷花时的感受。
2. 八百多年前,诗人杨万里用一首诗将这样的画面写了下来,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诵读。
揭示课题,指名读诗题。
3. 谁知道诗题的意思?解释诗题:晓,是早晨的意思。
净慈寺,是西湖边一座有名的佛寺。
林子方,是诗人的朋友。
4. 谁能连起來说说题忖的意思?5. 齐读诗题。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1. 自由读,读准字音,多读儿遍。
2. 指名读诗。
齐读。
3. 再读古诗,结合注释,和同桌说一说读懂了什么。
4. 学生反馈,简介古诗大意。
相机板书:西湖六月风光、莲叶、荷花。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1. 哪一句话描写了西湖的荷叶与荷花呢?2. 出示第二句。
3. 静静地欣赏荷叶荷花的美。
自由轻声读读,看看美在哪里?4. 品读赏析。
(1)体会“绿”。
从那个词读出了这种美?“无穷碧”会是怎样的?指名说。
指导朗读。
(2)体会“多”从这一行里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美?从哪里体会出来的?“接天”是怎样的一幅景象?能读出来吗?分组读,齐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二首》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有两首古诗,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七言绝句《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
这两首古诗都是写景诗,艺术特色上有共同点。
作者都着意对色彩进行描绘,给人强烈的画面感,并巧妙运用视线的游移来营造空间感,勾画出自然优美、开阔高远的意境,读来让人身临其境。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先发感叹,再写实景,手法独特,语言浅近明白,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有的美景,色彩明丽,已经开阔,有种地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
本诗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
同时,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与写景之中。
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近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两首诗均以传统水墨画配图,可帮助学生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二、学情分析
因为学生在课外阅读和积累中已经背诵果大量的故事,课文中出现的古诗学生早就能背诵了,对描写荷花的这句诗应该比较熟悉了,他们能够也有一定的学习力了,能够把诗句的意思大概地连起来表述。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读准多音字“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为了落实课堂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①识记本课生字,书写生字;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上;教学难点放在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两首诗描写的大自然景象上。
四、说教法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
它不仅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
如在教学过程中让二人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
通过小组的学习交流,学生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知识,体验了成功。
同时,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五、教学过程
本课分为两个课时,分别教授两首古诗。
采用教学模式:激趣导入——学习生字——古诗赏读——互动交流。
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激趣导入。
课件播放西湖美景、净慈寺风光,教师讲解西湖美景,引出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诸多墨宝,其中就有诗人杨万里。
展示杨万里的简介,直接导入要学的诗题,请同学齐读解读。
2.学习生字。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跟读,齐读,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教师逐小组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情况,努力把诗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文的韵律美、音韵美。
同桌之间互相正音,小组比赛认读生字词。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字拆解后编顺口溜或字谜来记忆。
开火车认读生字,根据动画演示,描红书写,教师巡视,相机纠正,请同桌之间互相评价。
3.古诗赏读。
逐句讲解,指名学生读,说出自己的感受,再给出生词解释,指名学生说出诗句的意思。
佐以西湖四时风光、荷花映日图片加深理解。
杨万里的诗语言浅显易懂,所以不必逐字深讲,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认知。
引导学生发现“碧”“红”突出的视觉感。
4.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曾读过的关于西湖风光的诗。
根据学习结合自己的理解讲述这首诗描绘的画面,相互评议,比赛背诵。
学习《绝句》
学习《绝句》的方式与上一首诗相似。
但是这首诗要比上一首较难以理解一些,需要在古诗赏读这一块加大力度。
下面我就来说一说这首诗的古诗赏读。
杜甫的诗是非常工整,非常有韵律美的,可以让学生反复读去感受这种美感节奏感。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理解的的画面,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与《晓出》不同之处在于《晓出》描写静景,而这首诗用动态画面。
引导学生寻找诗中相对应的词语,让学生初步了解“对仗”。
再结合具体图片,逐句解读、赏析。
对“鸣”“翠”的简练分析,让
学生体会诗句的画面。
了解了全诗的意思后,请同学来整体描述这首诗描写的画面,根据画面品析这首诗的阔大格局,体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层蕴意。
六、说板书设计
15 古诗两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无穷碧
以景寓情
别样红
绝句
动景
静景
“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予渔”方法比学习的内容更有效,因此最后这个环节似乎是课堂教学必要总结。
其实,这个环节也是古诗教学的一种延伸和拓展,能更充分体现本堂课教学的价值,我想“知作者”“解诗意”“入诗境”“品诗情”这样的学习方法一定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