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双轨滑杆问题解题策略教学参考素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轨滑杆问题解题策略
纵观高考试卷,可以发现双轨滑杆问题几乎是历年高考必考压轴题之一,可见其份量之重,地位之显赫。一道好的综合题,必然力求其在学科主干知识上较强的覆盖面与综合度。双轨滑杆模型可以广泛地对力、电主干知识进行覆盖与综合,恰恰能体现这一特征。对双轨滑杆模型中的考点一一梳理、分解,我们可以整理出以下教与学策略。
(一)电路分析为本。对双轨滑杆模型,首先挖掘出回路中的等效电路:一找电源电动势,二找电阻,三求电流。其中等效电源电动势是电路的源头,有霸主地位,常见以下几种情形。
1.单杆切割。如图1所示,两平行金属导轨相距
为L,一端接定值电阻R,匀强磁场B与导轨
平面垂直。金属杆ab与导轨接触良好且与导
轨垂直,以速度V水平向右滑动,则回路等效
电动势为
E=BLV
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2.等长双杆切割。如图2所示,两平行金属导轨相
距为L,匀强磁场B垂直于导轨平面。两金属杆
与导轨垂直且与导轨接触良好,分别以速度V
1
、
V 2向右切割磁感线,且V
1
2 ,则回路等效电动 势为 E=BL(V 2- V 1 ) 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3.不等长双杆等速切割。如图3,相距分别为L 1、L 2 的两段平行导轨通过金属丝连接且在同一平面内,匀强磁场B与导轨平面垂直,两段金属杆垂直于导 L 图 轨分别在两段导轨上以速度V 运动,则回路等效电 动势为 E=BV(L 1-L 2) 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4. 感应型加单杆切割型。如图4,abcd 是一个固定的 U 形金属框架,bc 边长为L ,导体杆ef 与bc 平行 在框架上以速度V 向左滑动。有一随时间增强的匀 强磁场垂直于框架平面,磁感强度为B=kt(k>0),当 ef 与bc 相距S 时,回路等效电动势为动生电动势与 感生电动势之和 E=BLV+kSL 方向为逆时针方向。 思考题:若等长双杆相向切割、不等长双杆不等速 切割、不等长双杆相向切割、同一回路动生电动势方向与感生电动势方向相反等等情况,回路感应电动势大小方向如何?同学们应举一反三思考。 (二)受力分析为先。由电路分析判断出感应电流方向后,对金属杆受力分析。在 正确判断感应电流的基础上,要严格按照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F A ,切不可急躁冒进,尤其对双杆切割型,安培力的分析容易出错。上述几种情况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及杆受安培力的方向请同学们判断。 (三)方法切入为重。受力分析后,根据题设条件,寻找解题方法的切入点(力的 观点、动量观点、能量观点),这是正确解题的最后一个关键和重点。 例1、(2020理综)两根平行的金属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磁感强度B=0.50T 的匀强磁场与导轨平面垂直,导轨电阻不计。导轨间的距离L=0.20m 。两根质量均为m=0.10kg 的平行金属杆甲、乙可在导轨上无磨擦地滑动,滑动过程中与导轨保持垂直,每根金属杆的电阻为R=0.50Ω。如图3(1)所示。在t=0时刻,两杆处于静止状态。现有一与导轨平行、大小为0.20N 的恒力F 作用于金属杆甲上,使金属杆在导轨上滑动。经过t=5.0s ,金属杆甲的加速度为a=1.37m/s 2,问此时两金属杆的 图4 速度各为多少? 解析:在甲开始向右作加速运动的同时,在安培力作用下,乙也开始向右作加速运动。受力分析可知,二者加速度不同,因此有速度差异,为等长双杆切割型。 设任一时刻t两金属杆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1、v 2 , 且v 1>v 2 , , 闭合回路的感应电动势为E=BL(v 1 -v 2 ), 回路中的电流为 ① 对杆甲受力分析如图3(2)所示,其中F A =BLI。杆甲的运动方程 F-BLI = m a ②由于作用在杆甲和杆乙的安培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物体组的动量定理,两杆的动量增量等于外力F的冲量: Ft = mv 1+mv 2 ③ 联立①②③式求解得 例2:(2020理综)图中a 1b 1 c 1 d 1 和a 2 b 2 c 2 d 2 为在同一竖直平面内的金属导轨,处 在磁感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所在平面(纸面)向里。导轨的 a 1b 1 段与a 2 b 2 段是竖直的,距离为L 1 ;c 1 d 1 段与c 2 d 2 段也是竖直的,距离为L 2 。x 1 y 1 与x 2y 2 为两根用不可伸长的绝缘轻线相连的金属细杆,质量分别为m 1 和m 2 ,它们都 垂直于导轨并与导轨保持光滑接触。两杆与导轨构成的回路的总电阻为R。F为作用 于金属杆x 1y 1 上的竖直向上的恒力。已知两杆运动到图示位置时,已匀速向上运动, (1) (2) F A V1 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