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综述
中国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中国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近年来,犯罪心理测试技术逐渐获颁获得了人们的认可,被广泛运用于司法侦查中。
它的用途主要就有六个方面:一是有助于认定罪犯嫌疑人或知情人;二是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排除无辜人,澄清事实;三是有助于帮助侦查人员分析、解决口供与证据之间,口供与口供之间的矛盾,辨别真伪;四是有助于量身定制侦查方向,增加办案人员的市场信心;五是有助于增大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压力,为跨越案件奠定基础;六是有助于在法定时限内省却、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侦查案件的效率。
本文从内涵、原理、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一、索耶测试技术的内涵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又称“心理测试技术”)源于侦查人员对嫌疑人进行谎言识别的案犯实践,因此也曾被称作“测谎技术”。
现代教育学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电子叙尔热雷县科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
对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概念,国内已有多位学者研究者进行了阐释,本文不再或进行一一罗列,结合多位专家的观点,将犯罪心理测试关键技术的概念概念阐述如下:主试人员经了解和分析案情,描绘出犯罪嫌疑人(或知情者)的心理痕迹、选择适当的减缓心理刺激并编制相关测题,通利用专门的心理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记录被测人对施测过程中所呈现刺激的心理生理反映,进而评判被测人员与犯罪活动的关系的一种侦查技术。
犯罪心理测试方法技术的鉴定对象是被测人员的心理痕迹,这种实现伤痕的侦查是通过被测人员生理指标的变化来心理,这些生理主要指标包括:皮肤电、脉搏、呼吸、血压、动作等;被测人员的范围包括区域经济犯罪嫌疑人、知情人和相关者等,应根据具体案件来确定,范围不宜过大;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包含“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硬件”包括多通道心理测试仪和智能计算机,“软件”包括电子测试程序和合理编制而成的测题。
心理测试技术的实施制订过程包括六个阶段:犯罪心理痕迹的动态描绘;犯罪心理不合理测试题的合理编制;心理测试前的访谈;利用焦虑测试系统、智能计算机进行施测;对同步声像图谱进行综合型综合评判;测试后的心理讯问。
心理测试技术在狱内侦查中的应用①
心理测试技术在狱内侦查中的应用①Application of Polygraph in Prison InvestigationZENG Demei摘要:心理测试技术在公安、国安、军队及检察院等侦查部门中的应用发展迅速,实效显著,却在同样拥有侦查权的狱内侦查部门中鲜有提及。
心理测试技术的鉴定意见虽然在证据价值上一直备受争议,但作为一种侦查辅助手段,不能否认其在实践侦查过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当前狱侦工作也面临复杂的形式,亟需挖掘心理测试技术在再犯罪嫌疑人排查、口供与证词真伪核查、确定讯问方向、狱内耳目审查及深挖余罪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以提高狱侦工作效率。
关键词:心理测试技术;狱内再犯罪;侦查心理测试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的发展虽然只有短短二、三十年时间,但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刑事侦查中,促进了公安机关侦查工作的发展,帮助侦破了一系列疑难案件。
随后心理测试技术又在检察机关侦破职务犯罪的过程中展露拳脚,其应用价值得到检察机关的高度认可。
实践证实心理测试技术的确能够在鉴别嫌疑与无辜,鉴别证人口供真伪以及对于把握侦查讯问方向等方面提供很大的帮助,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前提下,大大地提高了办案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而同样履行侦查职能的狱内侦查部门却在实务中对心理测试技术鲜有应用,如何使用心理测试技术为狱侦部门服务,是监狱部门亟需关注的一个问题。
一、心理测试技术概述心理测试技术是由专业的测试人员依据心理痕迹动态分析,编制一定的题目,对测试对象进行提问,唤起其心理活动,并用心理测试仪同步记录被测对象的生理指标(心跳、皮电、指脉、血压等指标)变化,依据测试图谱来评判被测人与事件相关度、甄别心理事实的心理实验技术。
[1]心理测试技术以认知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心理生理学等知识为基础,其理论核心在于人的心理痕迹活动与心理生理反应之间的关联性,即言语问题唤起被测人的自我认知、理解、联想、思维对策等活动,这些活动伴随着心理生理反应。
犯罪心理学(心理学分支学科)(二)2024
犯罪心理学(心理学分支学科)(二)引言概述:犯罪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犯罪行为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机制。
通过深入探索犯罪者的心理特征、犯罪动机、犯罪心理变化以及犯罪预防等方面的内容,犯罪心理学为犯罪预防、犯罪侦破和犯罪心理矫治提供了基础理论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犯罪心理学的五个大点出发,分别介绍其中的小点内容,并最后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进行总结。
正文:一、犯罪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 犯罪心理学概念与历史渊源2.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 犯罪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动态4. 个体差异与犯罪心理学研究5. 预防与矫治犯罪的犯罪心理学方法二、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机制1. 犯罪者的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2. 青少年犯罪者的发展心理3. 社会心理对犯罪行为的影响4. 犯罪中的动机与冲动行为5. 犯罪者的认知特点与决策过程三、犯罪心理学在犯罪侦破中的应用1. 犯罪心理学与犯罪侦破的基本原理2. 犯罪心理学在嫌疑人心理分析中的应用3. 犯罪心理学在证据分析中的作用4. 量刑决策与犯罪心理学分析5. 心理学预测在犯罪侦破中的应用四、犯罪心理学与犯罪预防1. 犯罪预防的心理学理论与实践2. 儿童早期干预与预防犯罪3. 社会福利政策与犯罪预防4. 犯罪心理学在学校暴力预防中的应用5. 犯罪心理学在社区犯罪预防中的应用五、犯罪心理学的未来发展方向1. 法医心理学与犯罪心理学的结合2. 犯罪心理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3. 犯罪心理学在互联网犯罪中的应用4. 犯罪心理学在恐怖主义研究中的作用5. 犯罪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总结:犯罪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犯罪预防、犯罪侦破和犯罪心理矫治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犯罪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机制,犯罪心理学为了解和预测犯罪行为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未来,犯罪心理学还将与其他学科融合,开展更多的跨学科研究,以应对不断变化的犯罪形式和需求。
2. 心理测量历史
4.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用于心理发展和
心理治疗效果诊断的临床医学量表日渐增多。
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祥 即提出某些问题来考察其理解的程度; 二曰穷之辞以观其变 即详尽追问而考察其反应; 三曰与之以间以观其诚 即间接打探以考察其是否真诚; 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 即坦率交谈以考察其德行; 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 即让他管理财务以考察其是否正直廉洁; 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 即以女色相试以考察其操守; 七曰告知以难以观其勇 即告知以危难形势以考察其勇气; 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即使其醉酒来考察其神态。
孔子的个性差异思想
性相近,习相远。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孔子《论语》
返回
孟子的心理测评思想
权,然后知轻重;度, 然后可以知长短;物皆 然,心为甚。
返回
周朝的“试射”选拔
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 者,男人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 天子之制,诸侯岁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以 射宫。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 得与于祭;其容体不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 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
明清的科举考试制度:内容与方法
考试内容:四书五经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 考试方法 隋唐:口试、贴经、墨义、策问、诗赋 宋朝:策论(经义论策) 明清:八股文、经义、策论
返回
什么是“八股文”?
朝廷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 题,应考的人也不能有个人见解。 答卷按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 股、后股、束股的格式写,后四段必须各有 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称“八 股文”。
第二讲 心理测验的历史回顾
犯罪心理及其测试技术概述
犯罪心理及其测试技术概述作者:魏子龙来源:《法制博览》2015年第03期摘要:犯罪心理学作为一门即是交叉学科,又是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在犯罪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一项侦查技术。
本文主要从犯罪心理及其测试技术在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做简要概述,以求大体展现现阶段我国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方面的状况。
关键词: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当前状况中图分类号:D9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5)08-0131-02作者简介:魏子龙(1986-),男,汉族,新疆昌吉人,甘肃政法学院公安技术学院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诉讼法学。
一、犯罪心理学的国内外发展情况犯罪心理学最早可以追溯到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提出的“天生犯罪人”理论以及我国古代哲学家董仲舒提出的“性三品”说等等。
其实我国古代对犯罪心理研究比较早,只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作为古代法制思想代表的“明德慎罚”、“原心定罪”等,都是有关犯罪心理分析的精辟思想。
只是近代西方的学者能把犯罪心理学的研究系统化了,所以我们现在说的犯罪心理学,都是指西方19世纪以来由犯罪学和心理学发展而来的一门学科。
我国的犯罪心理学研究是从20世纪初,随着犯罪学和心理学从西方的传入才开始的。
在1939年由世界书局出版的孙雄编著的《变态行为》一书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犯罪与司法心理学研究领域的一本杰作。
[1]新中国成立直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犯罪心理学研究才开始起步,但是经过3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较好的一些成绩,特别要提到的是我国是在八十年代将其逐步引进和发展的,1982年以法大的罗大华为主的国内政法院校的教师编写了第一本较为系统的《犯罪心理学》教材。
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后,由当时在公安部任职的刘文同志在日本考察期间引进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后,[2]我国国内才开始接触犯罪心理测试这门技术,以前都是把它打入唯心主义的范畴加以否定的。
【推荐下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原理及其实践_6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原理及其实践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内涵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又称心理测试技术)源于侦查人员对嫌疑人进行谎言识别的实践,因此也曾被称作测谎技术。
现代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电子科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
对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概念,国内已有多位学者进行了阐释,本文不再进行一一罗列,结合多位专家的观点,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概念阐述如下:主试人员经了解和分析案情,描绘出犯罪嫌疑人(或知情者)的心理痕迹、选择适当的心理刺激并编制相关测题,通利用专门的心理测试仪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记录被测人对施测过程中所呈现刺激的心理生理反映,进而评判被测人员与犯罪活动的关系的一种侦查技术。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鉴定对象是被测人员的心理痕迹,这种心理痕迹的侦查是通过被测人员生理指标的变化来实现,这些生理指标包括:皮肤电、脉搏、呼吸、血压、动作等;被测人员的范围包括犯罪嫌疑人、知情人和相关者等, 应根据具体案件来确定, 范围不宜过大;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包含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 硬件包括多通道心理测试仪和智能计算机, 软件包括电子测试程序和合理编制而成的测题。
心理测试技术的实施过程包括六个阶段:犯罪心理痕迹的动态描绘;犯罪心理测试题的合理编制;心理测试前的访谈;利用心理测试系统、智能计算机进行施测;对同步声像图谱进行综合评判;测试后的心理讯问。
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内涵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又称心理测试技术)源于侦查人员对嫌疑人进行谎言识别的实践,因此也曾被称作测谎技术。
现代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电子科学等多门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一项综合性的技术。
对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概念,国内已有多位学者进行了阐释,本文不再进行一一罗列,结合多位专家的观点,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概念阐述如下:主试人员经了解和分析案情,描绘出犯罪嫌疑人(或知情者)的心理痕迹、选择适当的心理刺激并编制相关测题,通利用专门的心理测试仪和计算机软件操作系统,记录被测人对施测过程中所呈现刺激的心理生理反映,进而评判被测人员与犯罪活动的关系的一种侦查技术。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旋转 的烟纸鼓上 , 显示人 的身体变化 ; 套
古代社会 的犯罪心 理测试技 术较为
绷 国内学者杨 晓华指 出 ,古代测谎术 在脚上 的胶 管管头 系在 一个绷 圈上 ,
简单 ,采用 比较原始 的手段来判 定犯罪 经过 漫长的演变 ,到封建 社会时期取 得 圈 的一 端 会 在纸 烟 鼓 上形 成 另 一个 记 显示 血压的变化 , 成为第一个 血压记 嫌疑人是否具 有说谎 的行为 ,具 体的技 两 大进 步 : 一是 出现 了 “ 智力 型 ” 的测谎 录 ,
术。
为犯 罪 心 理测 试 准 备 了必 要 的测 量 工 展 为犯罪 心理 测试 奠定 了理论 基础 ; 第
( ) 二 运用 简单的生理 学心理 学原理 具 ; 第二 , 联想心理 学和情绪心理 学的发
随着生产 力 的发展 和人们认识 能力 三 , 实验心理学的创 立和发展为犯罪心理
过察 言观色和情 理推断 的方 法来判定谎 之 中。国内学者曹 晓宝指 出, 心理学原理 进入犯罪学研究 领域 开辟 了道路。因此 , 言; 第二个 阶段是 1 9 意大利犯罪 心 等知识 的介入 标志着谎 言识别 开始走上 科学犯 罪心理测试技术 的问世 已成为历 8 5年 理学家龙 勃罗索 ( . m— rs) cL boo 开创 的多 了科 学化 的道路 。 o
史 的必 然 。
( ) 代 犯 罪 心理 测 试 技 术 的发 展 一 近
道仪 (o g p ) P l r h 测谎 , ya 即用仪器进行犯 罪
这一时期 的主要做法 有 :嚼米 审判
心 理 测 试 , 要 是 通 过 记 录 心 跳 、 压 、 法 、 吞咽蛋 糕 ” 、 猴法 、 察言 观色 ” 主 血 “ 法 圣 “
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综述
2004N o.1V oI.14Ser i aI56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综述常青山1,苏剑君2(1.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北京100074;2.济南铁路公安局刑侦处,山东济南250001)摘要:从1991年公安部审定我国自行研制的PG—I型心理襁4试仪至今,现已完善成PG一12、PG A一2000等型测试仪的智能计算机系统。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已实测数千起疑难重大案件,直接测试逾万人,仅PG A系列实测千起测评结果区分无辜和相关的准确率达90%以上,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已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显示了其独特的位置和实用的价值。
作为以多元学科综合一体的新兴的边缘学科,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经过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的不断研究和完善,将从实践中得到积累。
从积累中得以生存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学科应用范围将全方位拓展,其生存与发展必将走向光明的前景。
关键词:犯罪心理测试;应用;理论体系;发展中图分类号:I)91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3192(2004)01—0093—04犯罪心理测试的技术起源于欧美国家。
早在18世纪,国外就有人开始通过人体血压、皮电、呼吸和心律研究人的情绪变化。
1791年生物心理学家伽伐尼和1888年生物学家费利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血压、皮电、呼吸和心率等单道测试仪综合起来,初步研制出用于案件的专用测试仪。
1895年犯罪学家龙布罗梭将测试仪用于监狱,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机警方在办案中使用了拉尔森多道心理生物测试仪。
当今,心理生物测试仪在美国、以色列、前苏联、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土耳其、韩国、波兰、罗马尼亚、马来西亚等国家警察机关为常用设备,是刑事侦查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尤其是美国多数州法院承认心理测试结果的问接证据作用,已有36个州承认心理测试结论。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新中国的崛起1963年,毛泽东曾指示胡乔木同志具体组织落实心理测试研究会工作,由中科院心理所和航天工业部507所等单位负责研究。
测谎仪与心理测试教学大纲[教材]
测谎仪与心理测试教学大纲[教材] 《测谎与心理测评》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测谎与心理测评二、学时与学分:34学时;2学分三、考核方式:考核四、先修课程:无五、课程性质:公共选修课七、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1、使学生理解多道生理心理记录仪的工作原理;2、使学生了解清华同方TH 型心理测试仪的基本构造;3、使学生掌握犯罪心理测试的应用领域及基本操作步骤;4、使学生了解POT、CQT等多种编题方法各自的优劣及适用条件;5、使学生初步学会测试图谱分析。
八、基本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一、有关犯罪心理测试的不同称谓(一)犯罪记忆检测技术(二)心理生理测试(三)测谎(四)心理测试技术(五)信息测试(六)欺骗测试二、犯罪心理测试的科学涵义(一)概念(二)特点(三)功能第二节犯罪心理测试的历史沿革一、犯罪的仪器讯问时期(一)仪器讯问的起始(二)仪器讯问的发展(三)仪器讯问的完善二、犯罪的仪器测试时期(一)仪器测试的形成(二)仪器测试的发展第三节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现状与发展一、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现状二、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第二章犯罪心理测试的基本原理第一节谎言概述一、谎言的基本类型(一)玩笑式谎言(二)善意谎言(三)进攻性谎言(四)防卫性谎言二、能被心理测试探测的谎言类型及特点 (一)进攻性谎言的特点 (二)防卫性谎言的特点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一、认知、情绪和意志二、自主神经系统三、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第三节生理指标一、皮肤电(一)SSR起源(二)记录技术(三)SSR波型、波幅和潜伏期 (四)应用二、呼吸(一)胸呼与腹呼(二)呼吸与情绪(三)呼吸测量的基本数据三、血压(一)血压(二)血压测量四、脉搏(一)指脉(二)应用五、动作等其他参数第四节心理测试的统计学基础一、确定性现象与非确定性现象客观现象可以分为确定性现象和非确定性现象。
对于确定性现象,其因果关系可以归纳为“若有A,则必有B”,A和B之间,存在确定的函数关系: B=f(A)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在100?下,必然沸腾。
浅析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犯罪心理的测试技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即过去长时间被某些人错译、错传、错用为“测谎” 的科学的正确称谓。
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应首先重视鉴别其概念的科学性。
根据中国多年犯罪心理学理论研究成果,中国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运用现代心理学和实验心理技术以及神经心理学、生物电子学等研究成果,通过国产心理测试仪和智能计算机,同时同步记录人的多项心理生理反映指标,进而评判心理痕迹对映相关度的实验心理技术。
作为一门新型的科学技术,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并在侦查破案与审判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尽管如此,目前我国对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及其结论的运用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已有的司法解释也没有解决实质问题,这与此项技术在司法实践中日益广泛的应用趋势不相符合。
中国的司法实践与学术领域仅将犯罪心理测试视为一种侦查辅助手段,对于其测试结论的定性争议颇多。
然而,明确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价值并对其加以法律规制,已成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理论亟需研究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科研成果的应用,人们越来越需要高科技的成果去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发挥其最大社会和经济效益。
中国正处于渐进式转轨的阶段,从经济法学和犯罪学的观点上分析:近年来,我国各种不同类型的刑事犯罪不断升级,已经影响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和正常的社会秩序。
担负打击刑事犯罪的司法机关正面临着社会治安形势的考验,司法机关非常迫切需要高科技的成果,在实践中辅助侦破重大疑难案件和公正审理错综复杂的案件。
因此在刑事侦察中,需依附高科技的成果作为刑事侦察技术的补充。
(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概况与测试原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俗称“测谎”),是由专门测试人员对侦查技术人员通过现场勘查分析犯罪活动的特点、过程并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痕迹进行描绘后,运用综合编题技术进行心理学实验,并通过多道心理测试仪,对被测人在测试过程中对主试所施加的心理刺激的心理和生理反映进行描绘记录,进而评判被测人员与犯罪活动的关系的一项实验心理技术。
略论心理测试技术在自侦案件中的应用
题
( ) 选 准心 理测 试 介入 侦 查的 时机 二 要
( ) 犯 罪嫌疑 , 除无 辜 , 高 办案效 率 二 甄别 排 提
一
笔者 以为 , 理测 试介 入侦 查的最 佳 时机 是在 当事人 第 一次 心
认定 和排 除是 心理 测试 的基 本功 能 。 在初 查阶 段 , 时 由于 陈述 或 是陈述 出现 首次 变化 ,而 侦 查人 员无 法 查证陈述 的 真伪 有 些 意想 不到 的原 因 , 致某 些证据 材 料难 以取 到位 , 导 尽管 发现 时 。 因为 当事 人 刚刚 对侦 查人 员 说 谎, 心 理触动 痕迹 必然 很清 其 案件 事实 存在 , 但却 无法 准确 认定 犯罪 嫌疑 人 , 能划 定一个 嫌 晰 , 时借 助心 理 测试 , 可 以准确 地探 查事 实 的真 相 。 只 此 就 反之 , 在
反应 记录 下来 , 并形 成 生理 反应 图谱 , 后结 合所提 问的 问题 评 在 证据 不足 的情况 下 , 以借助 心理 测试 技术 , 查 当事人 作案 然 可 探
( 用 于辅助 讯 问, 利 于突破 犯 罪嫌疑人 心 理 一) 有
使用测 谎 仪本 身就会 给犯罪嫌 疑人造 成一 定的心 理压 力 , 在 案件 侦 查中 , 结合 政策 教育 和使 用证 据等 方法 , 以促 使 犯罪 再 可 嫌疑 人动摇 瓦解 , 代 问题或 者说 明真 相 。测 谎过程 中 , 谎 员 交 测
从心理学的历史沿革看心理测试技术理论的演变
稿 13 9 1年 发 表 在 由 华 生 担 任 编 辑 的 《 理 学 评 论 》 上 , 心 通 常 被 作 为 行 为 主义 正式 创 立 的 标 志 华 生 把 大 脑 称 为 一 个 “ 秘的箱子 ” 神 .只 有 当不 知 道 行 为 的 真 正 原 因 的 时 候 . 才 用 它 来 解 释 行 为 华 生 在 他 的 主 要 著 作 《 为 主 义 心 理 行 学 》 (9 9 中 ,详 尽 地 阐述 了 刺 激 一 应 (— 笔 者 注 ) 11 ) 反 SR 的 心 理 学 在 对 情 绪 的解 释 上 .华 生 认 为 情 绪 有 三 个 重 要
的 方 面 .即 引 发 情 绪 的刺 激 、内 部 反 应 和 外 部 反 应 。他 认 为 每 一 种 基 本 的情 绪 有 一 种 适 当 的 刺 激 引 起 的 内脏 和 内分
21 0 1年 3月
河北 公 安警察 职业 学 院学 报
Ju a o b i c to a l g fPu i S c rt oie o r l f He e Vo ain lCol e o bl e u i P l n e c y c
Ma . r 201 1
第 1卷 第 1 1 期
心 理 测 试 技 术 (oyr h T c nl y P lga eh o g )俗 称 “ p o 测谎 ” , 诞生 于 2 0世 纪 2 O年 代 初 .其 经 过 近 一 百 年 的 发 展 . 已成 为 一 项 新 型 的 鉴 定 技 术 ,广 泛 应 用 于 司法 、人 员 筛 查 、 国 家 保 卫 等 工 作 中 心 理 学 是 心 理 测 试 技 术 的 理 论 基 础 学
刑事侦查中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
刑事侦查中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作者:王一鸣来源:《法制博览》2018年第10期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多元化,犯罪行为触及的领域和手段日益增多,作为对犯罪克敌制胜手段的侦查方法也随之发展和丰富,出现了更先进的侦查设备与监测工具。
除了传统的方法得到发展之外,犯罪心理学在刑事案件侦查中的运用也受到了重视,运用犯罪心理学能够帮助警察更好的把握犯罪嫌疑人心理特点,正确分析和确定案件突破方向。
本文介绍了犯罪心理学的重要性,然后探讨其在刑事侦查案件中的运用与不足,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刑事侦查;犯罪心理学;心理学中图分类号:D9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8)29-0213-01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发展的时间还不长,至今有十几年。
但是由于犯罪心理学能够研究和利用犯罪者的心理,有效帮助侦破案件,再加上如今犯罪分子的手段也越来越隐密,心理素质也比以前有了提高,更需要犯罪心理学来协同辅助,在现场调查和分析、侦查讯问等过程中锁定突破点,提高刑事侦查的质量和效率。
一、刑事侦查中犯罪心理学的重要性(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概念及发展犯罪心理学的定义可分为两类,即广义与狭义。
前者主要是针对心理学原理对犯罪主体的心理与行为进行分析;而后者指的是通过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不仅研究了犯罪主体心理及行为,还有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
后者相较于前者还增加了关于应对犯罪的心理学分析。
犯罪心理学又被称为罪犯侧写,优秀的侧写师能够根据犯罪现场分析出罪犯的职业、年龄、性格、人格等特征。
犯罪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40年代,当时美国要求国内优秀的侧写师对于阿道夫希特勒进行侧写,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也逐渐加大了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大力开展刑侦专业教学、心理学教学等。
但总的来说犯罪心理学在我国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属于一门有待开发的交叉型学科。
(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刑事案件中重要性通过犯罪心理学我们可以锁定犯罪嫌疑人。
绪论3犯罪心理学发展简史
我国古代犯罪心理学思想
犯罪心理形成原因
犯罪心理的防治
审判心理
4
犯罪心理形成原因 • ①社会经济与犯罪心理
• 先秦诸子十分重视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产生犯罪心理的原因。 • 春秋前中期的杰出政治家管仲提出了“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 荣辱”(《管子· 牧民》),认为贫穷是产生犯罪心理和导致犯罪行为 的原因。 • 而老子则认为犯罪是由法令完善、经济发展、物资丰富引起的,只要 “常使民无知无欲”,就会天下安宁。 • 汉代的董仲舒则提出,过度的贫穷和富裕都会引起犯罪心理和导致犯 罪行为。他指出:“大富则骄,大贪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 众人之情也。”(《制度》)
5
②人性与犯罪心理
• 在中国思想史上,有关“人性”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其 中的“性善论” “性恶论”、“形三品论”等重要的理论概念与探讨 犯罪心理的成因关系密切。 • 孟子主张人皆有“恻隐”、“羞恶”、“恭尊”、“是非”之心,只 要扩而充之,就会形成仁、义、礼、智的道德品质。“若夫为不善, 非才之罪也”(《孟子· 告子》)。 • 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 性 恶》)。人生而就有“好利”、“疾恶”、“好声色”等本性,如果 任其发展,就会“争夺生而辞让亡”、“残贼生而忠信亡”、“淫乱 生而礼义文理亡”(《荀子· 性恶》)。因此,人们得到“师法”的教 化,才能走上正道。 • 董仲舒提出了“性三品”说,他认为阴阳二气的运转搭配形成了三品 的人性,即“圣人之性”、“斗筲shāo之徒”和“中民之性”。圣人 天生性善,不可能犯罪;斗筲之徒天生性恶,必然犯罪;中间阶层的 人既可为善,也可为恶,但需要通过教化和刑罚作用,才可为善,不 萌生犯罪意念。
9
• ②强调严格按照犯罪者的主观心理状况定罪量刑 • 强调不要就罪论罪,决定刑罚时应按照犯罪者的主观动机 灵活掌握。“人有小罪,非眚shěng,乃惟终,自作不典, 或尔,有厥罪小,乃不可不杀。乃有大罪,非终,乃惟眚 灾,适尔,既道极厥辜,时乃不可杀。”(《尚书· 康 诰》)意思是说,有人罪过虽小,但并非过失而是故意, 且一犯再犯,不知悔过,此人不可不杀;反之,有人罪过 虽大,但属于过失偶犯,而且知错认罪,愿意悔过,乃不 可杀。 • 董仲舒提出“原心论罪”,主张将心之善恶作为定罪量刑 的主要依据。他说:“春秋之听狱也,必本其事而原其志” (《春秋繁露· 精华》)。就是说,对待犯罪问题,不仅 要以犯罪事实为依据,还要追查犯罪动机,把两者结合起 来。
中国犯罪心理学研究综述
结论
结论
三大心理学流派对犯罪心理学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精神分析流派、 行为主义流派和认知心理学流派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将这些理论应用于犯罪预防和矫正工作中。例如,通过心理 治疗和干预来调整个体的心理结构,
结论
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改变环境来减少犯罪行为的产生;通过培养个体 的认知能力来提高其决策水平,从而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这些理论也可以帮助 我们更好地理解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为制定更加有效的犯罪矫正方案提供依据。
三、中国犯罪心理学研究总结与展望
4、强化理论创新:鼓励研究者们提出更具创新性和实践意义的研究问题,深 入挖掘和探讨犯罪心理的各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机制。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科学,其目的是为了预防犯罪、揭 示犯罪原因和为犯罪矫正提供理论支持。在犯罪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三 大心理学流派的思想发挥了重要的影响。本次演示将分别介绍精神分析流派、行 为主义流派和认知心理学流派对犯罪心理学的影响。
内容摘要
2、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也是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 方面的变化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从而增加犯罪的风险。此外,一些研究表明, 犯罪者往往来自贫困、失业、教育水平低等的重要原因之一。环境的不利因素可能导致 犯罪者缺乏必要的资源和支持,从而增加犯罪的风险。例如,一些研究表明,贫 困地区和城市边缘地区的犯罪率往往较高。
犯罪心理的形成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个人因素主要 包括遗传、生理特征、人格特质等。环境因素则包括家庭背景、社会环境、教育 程度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犯罪心理的形成和发展。
三、犯罪心理的表现形式
浅谈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司法领域中的应用
213 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8 NO.29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学 术 论 坛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即测谎(ComputerizedPolygraph System,CPS),是综合运用心理学、生物学、物理学、讯问学等专业知识,采取对被测人提问的方法,并通过计算机等电子技术记录人的脉搏、呼吸、皮肤电阻、脑电波、身体动作等多项生理心理反应指标,进而评判被测人心理痕迹的实验心理技术[1]。
犯罪心理测试常用的仪器叫多道生理记录仪(Polygraph),也有人叫它测谎仪(Lie Detector),它是一种生理参数综合测试设备,在医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等领域有着极广泛的用途,除了可以进行心电、脑电、肌电、眼震电和神经生物电的直接测量之外,还可进行诸如血压、血流、心输出量、心率、心音、血管容积、脉搏、心肌位移、心肌张力、呼吸流速、呼吸曲线等生理指标的测量。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犯罪侦查技术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侦查科学化程度的途径之一,目前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其作用早已超越简单的“测谎”的范畴。
这项技术在我国司法领域中也发挥了比较大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作为审查犯罪嫌疑人的有效手段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基本功能是识别谎言,因此,审查犯罪嫌疑人自然是在犯罪侦查中运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主要领域。
目前在我国的犯罪侦查实践中,言词证据的使用是非常广泛的,犯罪嫌疑人的陈述和证人证言是查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
由于心理测试技术是审查言词证据的有效手段,所以它在犯罪侦查中确有十分广阔的应用空间。
特别是在贪污、受贿等“从人到事”的犯罪侦察中,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更是大有用武之地。
如2004年10月,河北省某市检察机关接到群众举报,郊区乡前刘村前任村民委员会主任陆明诤涉嫌侵吞广东饮料集团划拨给村里的120万元耕地征用补偿款一案,该市检察院从北京请来了武伯欣(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对嫌疑人李云鹏和陆明诤进行犯罪心理测试。
浅析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公安工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公安工作运用中存在的问题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俗称测谎技术,是由专门测试人员和侦査技术人员通过现场勘査,分析犯罪活动的特点、过程,并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痕迹进行描绘后,运用综合编埋技术进行心理学实验,并通过多道心理测试仪,对被测人在测试过程中所接受的各种刺潋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映进行描述记录,进而评判被测人员与犯罪活动的关系的一项实验心理技术。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结合了心理学、生理学和现代电子学、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种应用科学技术设计而成,它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原理之上,在实践中大量的刑事案件侦查活动中显示出高度的准确性,对案件事实的侦査和证明发挥出明显作用。
虽然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已经取得较大的发展,但其在侦查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性质以及效力尚未得到法律的明确认可。
由于我国法律尚无针对犯罪心理测试的定性或定位,未对测试结果的适用以及效力问题予以明确规定。
在实践中,有的侦查机关把犯罪心理测试的结论作为侦查线索,以增强办案人员的信心,作为攻破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的“证据”使用,或者根据犯罪心理测试的结论来判明赃款赃物、作案工具的去向,为侦查指明方向;有的侦查机关将犯罪心理测试的结论作为审查判断证据和识别犯罪嫌疑人口供真实性的一种手段,起到某种意义上的“证据补强”作用;有的办案单位甚至把犯罪心理测试的结论作为犯罪嫌疑人是否作案的鉴定结论使用。
总之,犯罪心理测试的结论在不同的案件以及侦破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缺乏必要的法律规定和规范。
(二)测试操作规则和程序混乱,实施条件不统一。
目前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相关的业务操作规程,对于犯罪心理测试人员应当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执业资格,以及测试人员的权利、义务以及对测试结果的责任问题并无统一的规定。
在案件侦查中,实际测试部门在把握犯罪心理测试的实施条件上也并不一致,对于进行测试的最佳时机,理论可行时间,以及被测试对象的年龄、智力、体能、健康和精神状况等缺乏科学一致的理论研究支撑,对测试程序具体步骤、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
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
【公安科技】2013年3月第2期Ma rch 2013No.2北京警察学院学报Journa l of Beijing Polic e Colle ge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陈闻高(四川警察学院,四川泸州646000)摘要:心理测试技术是通过编题提问,形成心理刺激,触发被测人的生理反应,以提取其心理痕迹的技术。
将之用于犯罪心理测试,可以评判嫌疑人与案件的相关性。
在表述犯罪心理测试原理的基础上,简要介绍声析型、脑电型、多道仪三大类心理测试仪的使用情况,重点说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中的应用。
犯罪心理测试要在案件侦查中发挥其作用,主要通过恰当的编题方法和具体的测试操作去实现。
常用的犯罪心理测试编题法有:准绳问题测试、紧张峰测试、犯罪情节测试等。
它们都体现了心理现场的原理。
测试原理研究的进展,是测试科技含量提升的节点。
犯罪心理测试成败的关键,在于测试仪的准确率、编题技术是否切合实际、具体的测试操作技能等,它们都要依赖于科技进步去实现。
关键词:侦查活动;犯罪心理;生理反应;测试原理;技术突破中图分类号:D91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58(2013)02-0099-07心理测试是运用仪器检测被试者的生理反应,收集其经历了特殊事件的心理信息,并进行评价的方法。
一个人经历了犯罪过程在法律追究面前就会面临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是觉察到威胁时本能反映中的心理状态,它伴随着特定内隐的生理反应和外显的情绪体验。
它们会激活犯罪行为所留下的心理痕迹,唤醒记忆。
心理测试就是测量心理刺激触发的生理反应。
心理测试技术就是通过编题提问,形成心理刺激,触发被测人的生理反应,以提取其心理痕迹的技术。
将之用于犯罪心理测试,就可以评判嫌疑人与案件的相关性。
犯罪心理测试,有人叫做“犯罪生理心理测试”或“犯罪心理生物反应”等。
笔者认为,表述概念应突出重点、简单明了,不必刻意强调中介因素,其内涵的精确性留待下定义时去说明。
说明其直接测量的是“生理反应”,而“犯罪心理”是间接分析到的。
犯罪心理分析及测试技术在侦查中应用论文
犯罪心理分析及测试技术在侦查中的应用摘要:心理支配行为,犯罪行为的发生反应着犯罪人的心理。
犯罪心理分析则是通过运用心理学相关原理分析犯罪行为遗留的心理痕迹,从而了解犯罪分子的心理活动。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借助仪器记录犯罪嫌疑人在测试时的脉压、呼吸以及皮肤电阻,通过形成的图谱判断其内心活动。
在侦查中正确的运用犯罪心理分析及测试技术不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抓住嫌疑人的心理弱点帮助审讯顺利进行,更能够起到预防犯罪甚至预测犯罪的作用。
关键词: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测试侦查犯罪心理学就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研究犯罪。
它的定义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广义的定义更为全面:研究与犯罪和司法有关的心理活动,以及揭露、打击、矫治和预防犯罪的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科学。
与定义相对应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亦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犯罪心理学以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为研究对象,广义的犯罪心理学认为,与犯罪有关的心理现象均为其研究的对象。
[1]从犯罪心理学为侦查提供相关线索与证据的作用来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及其研究对象更为全面、能够最大发挥犯罪心理学研究作用。
除研究犯罪行为人的心理外,我们应当将被害人的心理、证人的心理、侦查审判的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与犯罪行为人的心理同等对待。
因为犯罪行为不是孤立的行为,它作为一种社会行为。
而社会又是由一个个的个体组成。
犯罪行为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不仅影响的是犯罪行为人,更是对受害人、证人有着非常之大的影响。
一、犯罪心理分析(一)何为犯罪心理分析犯罪心理分析是指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分析犯罪行为,根据其行为判断犯罪分子的心理痕迹、个性特征、案件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条件的心理学侦查技术。
(二)犯罪心理分析技术的原理1、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心理是指客观事物及其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的主观的能动的反映。
心理是脑的机能,同时也是客观现实的能动的、主观的反映,客观现实是人心理活动的源泉。
而心理指导着人的行为,人的行为是心理的外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N o.1V oI.14Ser i aI56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综述常青山1,苏剑君2(1.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北京100074;2.济南铁路公安局刑侦处,山东济南250001)摘要:从1991年公安部审定我国自行研制的PG—I型心理襁4试仪至今,现已完善成PG一12、PG A一2000等型测试仪的智能计算机系统。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已实测数千起疑难重大案件,直接测试逾万人,仅PG A系列实测千起测评结果区分无辜和相关的准确率达90%以上,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已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显示了其独特的位置和实用的价值。
作为以多元学科综合一体的新兴的边缘学科,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经过专家、学者、技术人员的不断研究和完善,将从实践中得到积累。
从积累中得以生存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此学科应用范围将全方位拓展,其生存与发展必将走向光明的前景。
关键词:犯罪心理测试;应用;理论体系;发展中图分类号:I)918.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3192(2004)01—0093—04犯罪心理测试的技术起源于欧美国家。
早在18世纪,国外就有人开始通过人体血压、皮电、呼吸和心律研究人的情绪变化。
1791年生物心理学家伽伐尼和1888年生物学家费利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血压、皮电、呼吸和心率等单道测试仪综合起来,初步研制出用于案件的专用测试仪。
1895年犯罪学家龙布罗梭将测试仪用于监狱,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机警方在办案中使用了拉尔森多道心理生物测试仪。
当今,心理生物测试仪在美国、以色列、前苏联、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土耳其、韩国、波兰、罗马尼亚、马来西亚等国家警察机关为常用设备,是刑事侦查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
尤其是美国多数州法院承认心理测试结果的问接证据作用,已有36个州承认心理测试结论。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新中国的崛起1963年,毛泽东曾指示胡乔木同志具体组织落实心理测试研究会工作,由中科院心理所和航天工业部507所等单位负责研究。
研究一年后样机基本成型,文革期间课题组解散,研究中断。
1980年公安部时任公安部刑侦局长的刘文同志带领刑侦技术考察组赴日本考察,其间考察了这一技术后,认为:“测谎仪是有科学依据的,过去持全盘否定态度是错误的”。
1982年,公安部引进了一台美国1972年生产的M A K E—I I型语音分析仪。
放在北京市公安局试验研究,王朴等人率先使用。
使用后认为,由于中西方的语言文化差异,此单道测试仪准确率较低,不宜推广应用。
1989年中国科学院有感于我国运动员心理训练缺乏必要的手段,同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合作,由张祖丰主研,研制出L厂’一l型心理测试仪。
随后,由北京体育师范学院的刘淑慧教授在亚运会前为国家射击队的主要参赛运动员进行了测试和心理U i l练,效果良好。
这一喜讯传到了公安部,有关部门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实验,结果证明,我国完全有可能研制出自己的测谎仪。
在此基础上,又经过一年的努力,1991年初公安部正式立项,由公安部科技情报所、中科院自动化所等单位的技术人员组成了课题组。
同年5月,由张祖丰、王朴、杨成勋等人为主研制的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台测谎仪——P(>一I型多道心理测试仪诞生;6月通过了公安部科技司主持的专家审定,审定认为,“填补了国内空白,接近和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1992年5月,应山东省公安厅的请求,张祖丰、徐文海使用国产PG—I型测谎仪,参加了调查某乡党委书记被杀案件。
经测试,排除一号嫌疑人,认定了孙鹏程的作案嫌疑。
经突审孙鹏程,孙供述了犯罪过程。
这是中国“测谎”第一起成功的实战案例,这一案例当时曾轰动全国,标志着中国心理测试技术运用于实战真正开端。
收稿日期:2003—06一10作者简介:1.常青山(1961),男,北京人,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大队长;2.苏剑君(1963一),男,河北泊头人,济南铁路公安局刑侦处情报大队大队长,铁道部公安局特邀刑侦专家。
90常青山等: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综述在这之后,张祖丰等一批年轻专家学者,在P G—I型心司法领域里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和效益。
特别是1995年美国理测试仪的基础上,运用了现代一6,N学、实验心理技术、神经“测试”学会主席F r a nkhor va t h先生一行来华与中国人民公学及生物电子学等研究成果,通过在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政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进行技术交流,经双方介绍实验及应用法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等单位的大量基础实验,经过中和实测图谱分析比较,FR A N K H()R vA T H先生认为中国犯国人民公安大学心理测试中心、济南铁路公安局犯罪心理测罪心理测试技术已达到了国际水平,特别是在实际应用测评试分中心及设在全国的150余个心理测试技术点的反复实各类刑事案件上确实达到f『领先水平。
战检验,经过卜余年不懈的努力,逐步升级完善成PG A中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推广应用,使高新技术的成果(91—99)、PG A2000型智能化多媒体心理测试系统,并在在司法实际工作中取得良好的效益,特别是各级公安机关侦2000年通过了公安部刑事技术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的检查案件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各类案件中,已经日益测。
这是一项同时同步记录被测人多项心理生物反映指标,普及和广泛使用,它不仅在侦破案件、审理案件中起到良好从而评断心理痕迹对映相关度的实验心理技术。
效果,而且打破了人们在思想意识方面的禁锢。
最初这项技1997年济南铁路公安局犯罪心理测试中心根据实战需术由西方国家使用,使人们对心理科学和实验心理技术产生要与张祖丰一道开发研制了“心理测试四分割画面语音同步了认知七的差异,有人甚至将心理测试仪器贬斥为唯心主义记录装置”。
,1998年首次用于实战,从以往的测试单纯打印图的东西,使之无人敢研究推动此项技术的发展。
经过较长时谱分析与结论的文字化,发展过渡到了视频动态图像化、语音间的实践,人们逐步认识了犯罪心理测试的原理、功能及其同步化,是心理测试技术的一次飞跃。
此项目使心理测试技在实战中的作用,进而使从事这项技术研究的专家信心大术更加正规化、法制化,为心理测试结果之视听可示性提供了增,也使该技术的生存与发展有了较宽松的研究空间,因此技术保障,在心理测试技术发展史上有着f分重要的意义。
这门新兴的学科也就从最的萌芽状态逐步发展了起来。
在1991年中国科学院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测谎仪的基础上,以杨成勋、董松樵为代表的技术专家经过十余年不懈的努力,在心理测试技术和心理测试理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发展研制出了P G一7、10、12型多道心理测试仪。
该测试仪具有皮电、指脉、.}:呼吸、下呼吸、血压、动作等6个检测通道,各通道检测信号实时、准确,客观地描述了被测人的心理变化过程。
,P G型多参蹙心理测试仪综合心理学、犯罪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及其他应用科学,通过分析被测试对象的m压、脉搏、呼吸及皮电等生理参量变化的测试图谱,判断其心理状况。
2000年1月5日PG系列的多参量心理测试仪通过公安部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并且2002年荣获公安部、科技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联合颁发的“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优秀科技成果奖,认为该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95年始,以黄兰友博士为代表的一批国内外专家,致力于以[.j f fayet t e、St ol t i ng等美国原装测谎仪和美国测试方法在中国的推广应用,后期并与清华同方合作研究开发了L Y型测谎仪。
早在1993年一1994年沈阳市法院等部门就进口美国原装测谎仪并派人到美国学习测试方法,此后,开始了实战应用,亦取得r较好的效果。
再者清华同方殷涛等人研发的SPS系列测谎仪亦在公检法部门得到了广泛使用。
同时,在全国如北京、上海等地的心理测试技术专家,也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研究开发工作,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着中国的“法庭心理生理测试技术”。
中困之犯罪心理测试系统的问僦及其在司法领域推广使用,尤其是近f|年来在各类刑事案件中大量的实际应用,充分证明在中国刑事案件的侦查破案、调查取证及审讯审判过程中,对案件巾的原告(事主、报案人等)、被告(犯罪嫌疑人)及相爻证人的证言、证词情节等各环节中出现的矛盾之处或不符合事实真相情况进行测试评判,有助于案件的侦破和案件公正的审判。
犯罪心理测试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已在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独立学科的特性众所周知,任何新生事物或新兴学科的问世,都需通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应用的检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也是如此。
这门新兴学科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曲规律特点,更重要的是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在中国以武伯欣为代表的犯罪心理学家在老一代心理、生理、生物学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心理实验、实战探索并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方法,总结创立了中国心理测试学科研究方向。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设立“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硕士点,武伯欣、付有志为导师。
从科学角度看,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与生存,要看其有没有特殊的、独立研究对象。
在此,笔者试用痕迹学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作以分析比较,从而对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特殊对象和基本概念、规律特点、基本原理和功能、具体操作程序与过程、科学理论的基础指导及其遵循的基本原理进行必要的论证。
笔者在此试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论述:第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
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犯罪心理行为痕迹,另一方面是测试仅器。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全部过程中,形成的需要、动机、感知、认知、情绪、意志、行为能力、记忆等诸多心理特征,能客观地反映出来的动态轨迹和图像。
心理测试仪器是指同时同步记录被测人心理图像的专门仪器和软件系统。
笔者认为,从痕迹学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对象的分析比较上看,前者是运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对特定的犯罪现场遗留下来各种印象和形象(指纹、足迹、年龄、枪弹、整体与分离等痕迹)与作案人犯罪活动进行同一性认定;后者则是运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对特定的个体心理生物痕迹与作案人或相关人进行同一性认定。
很明显,两者本质相同,都是运用科学技术的手段对个体人身特征进行同一性认定,9】——堂青山等:我国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历史沿革与发展综述■—————■——■——■————————————————————————————————二—————二——二—_二—=z二二—二二——~一一但是,两者形象上存有差异,一个是对个体人身及活动的物的关系。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这门学科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质形象痕迹的鉴定,另一个是对个体心弹痕迹的鉴定。
,观点——物质和意识、实践和认识的原理为指导思想,以现第二,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研究的特殊性表现在两个方代心理学、生物电子学、实验心理技术、犯罪学、刑事侦查学、面:一个方面是测试主体通过犯罪心理行为动态分析描绘犯罪行为,这一阶段最重要的技术是通过测试题编制技术,分别将犯罪的环境与状态、犯罪出入路线、作案一[具和赃物及犯罪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由案发前到案件结束,编题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