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留守儿童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留守儿童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外出打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这些孩子被称为农村“留守儿童”。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常年在外地工作,留下孩子给年长辈抚养。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学校;社会家庭

一、留守儿童的状况

学校所在的乡镇,主要是以劳动力外出打工为经济来源,学校有近100人为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孩子中有不乏优秀的,但更多的是有很多毛病的问题儿童。教育留守儿童不仅仅是学校管理层的事,更是每一位老师的责任。政治老师因为学科的因素,与这些孩子接近的机会更多,教育好留守儿童我们义不容辞。

二、问题形成的成因分析

1、由于广西山大,土地贫瘠,农民在土地上的收入远远低于外出务工的收入,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纷纷外出务工。一方面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区域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使得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并解决子女受教育等问题。所以农民工不得不将自己的子女留在农村由他人照看,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也就随之产生。当外出务工与子女受教育之间发生冲突时,由于家庭生活的压力、教育意识的淡薄等原因,迫使他们会选择前者。而留守儿童的年龄阶段正处于一个需求父母为其做出各方面的行为榜样的阶段,比如性别角色化、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和形成。而当这种教育父母不教的话,就会给孩子留下不良的心理阴影。再加上农村父母本身可能就没有对儿童进行早期教育必要性的认识,更是造成儿童的家庭教育严重不足。

2、在与父母进行访谈时,我们隐隐约约地发现了农民关于外出务工与照顾子女的关系逻辑。一般而言,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而且父母对于他们上大学有期望时,父母双方一般不会同时外出打工,因为父母知道,双方同时外出不可避免地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影响,除非由于家庭经济的巨大压力或其他原因使父母不得不同时外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孩子的学习因为父母同时外出而出现急剧下滑,父母可能会立即调整自己的打工策略,让一方回到家中照顾孩子。而当孩子学习成绩不是很好、父母对孩子考大学又没有较高预期时,父母同时外出的可能性就要大得多,而且即使孩子成绩出现下滑也可能引不起父母的足够关注。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统计上留守儿童的平均学习成绩不如非留守儿童。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无论孩子学习成绩下降与否,留守儿童的父母都承受着巨大感情创伤,他们承受着感情的内疚。

3、道德教育和督导不力,存在道德养成困难.绝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祖辈隔代监护,而且祖孙间的思想观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加之祖辈的过分溺爱,往往只能在物质上给予一些支持,而精神上却关注的很少,孩子在道德教育上的缺失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是由亲戚照管,由于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地管教或盘问,这样久而久之,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行为就会处于严重滑坡的状态,形成恶性循环;同时,学校是培养教育人的重要场所,但由于我市农村教育体系普遍薄弱,不可能对留守儿童进行跟踪管理,自然对他们的关

注就十分有限。由于以上原因,留守儿童极易受到不良的影响,如交往不良朋友,拉帮结派,聚众闹事,抽烟酗酒,偷盗抢劫,迷恋网络游戏,看不良录像等等,调查显示;45%的留守孩子抽烟酗酒,59%的孩子迷恋网游,38%的孩子结交不良朋友,聚众闹过事。

4、学校原因。农村学校由于教学设施,教育条件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等方面的原因,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是有限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村中很多学校的办学思想仍停留在应试教育上,他们更关心、重视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而大多数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的留守儿童却往往被忽视;第二、农村学校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安全、道德等的教育力度不足,进而影响他们的成长;第三、一些农村教师把文化教育和升学率作为自己的“指挥棒”,而缺乏与这些孩子的交流沟通,使大部分留守儿童感到孤独、无助,产生自卑心理。

二、对策

在对待留守儿童时,要像对待其他普通孩子一样,不要让他觉得他很特殊,这样他就更加接受老师的教诲,不排斥老师。帮助留守儿童要不露声色,既帮助了他,又维护了他们本来脆弱的自尊。留守儿童当中的学习困难生要个别辅导。要防止社会中不良文化思想对他们的侵蚀。充分发挥政治课堂的优势,借题发挥,加强教育。

1、强化对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两个层面的推动:一个是政策层面的支持、政策立法的源头推进;另一方面就是利用社会力量推动关爱。积极推动家庭教育的立法,尤其要强化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增强家长作为第一监护人的责任意识。要发展各类家长学校,加强对监护人特别是祖父母的培训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监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学校教育,提高教师素质.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及时发现、诊治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充分发挥学校的少先队、共青团的力量,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积极鼓动“留守儿童”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改善“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障碍;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公平、公正地对待“留守儿童”,使“留守儿童”享有与其他儿童同等的待遇。营造氛围、鼓励引导我们不公要关心他们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课余时间,让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利用班队活动、少先队活动等,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培养他们的爱好,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认识自我,感受集体的温暖,忘却远离父母的孤单,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2、应该把幼儿教育纳入国家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中。幼儿教育是最薄弱的阶段,一般人都觉得孩子在这个阶段是养的问题,而养只要有人,有米汤、有奶粉就能养,不牵扯到教育、社会情感、基础情感等东西。把留守儿童,尤其是幼儿阶段孩子的教育问题、养育问题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部分纳入现有体系,可以说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推进相关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一方面要加大对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法律保护力度,建立以家庭监护为主,以社区、学校或其他人员监护为保障,以国家监护为补充的监护制度。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推进户籍管理、就业、住房、教育、卫生等相关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探索农民工社会保障、探亲休假等制度,保障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在流入地和流出地都能平等分享公共服务资源。

3社会参与。社会各界应强化职能,积极参与并承担起保护留守儿童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一是扩大媒体宣传力度,加强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调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管理;二是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重要作用,教育、财政、卫生、民政、工商、劳动等部门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形成完善的留守儿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