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址区不稳定斜坡分析与治理论文
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治理
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治理1任务由来2012年6月8日凌晨2时5分,位于平陆县张村镇太阳渡村太阳渡口附近突然发生崩塌,致使沿黄旅游公路交通阻断,严重威胁过往行人的人身安全,同时,使不稳定斜坡体后缘关帝思乡庙、下阳城遗址及周边文物受到威胁。
2项目地理位置太阳渡不稳定斜坡位于平陆县张村镇太阳渡村,太阳渡村至平陆县城有S337省道,距县城有9.1km,项目区前缘为沿西沿黄扶贫旅游公路,不稳定斜坡体后缘为金鸡堡及关帝望乡庙遗址和下阳城遗址,不稳定斜坡体前缘为西沿黄扶贫旅游公路,交通条件较为便利。
项目区地理坐标:北纬34°47'11″~34°47'44″,东经111°07'12″~111°07'28″。
3工程概况太阳渡不稳定斜坡为一土质不稳定斜坡,不稳定斜坡体物质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粉土和第四系下更新统细砂,不稳定斜坡体总体呈南北长,东西短分布,该不稳定斜坡长约190m,宽约80m,厚度约70m,体积为53×104m3,其后缘有弧形裂缝,前缘仅有微小裂缝,前缘处于西沿黄扶贫旅游公路上坡拐弯陡坎处,并在前缘陡坎处有次生小型崩塌,崩塌体积约5m3~8m3。
该不稳定斜坡已造成200余米西沿黄扶贫旅游公路路基、黄河堤坝、上部关帝思乡庙、下阳城遗址及周边文物失稳,威胁人数80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50万元。
因此,对太阳渡不稳定斜坡进行初步治理十分必要而紧迫,这也成为保卫灾害危险区内民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4治理工程方案设计充分掌握不稳定斜坡分布范围、规模、性质及不稳定斜坡特征,分析其发展趋势,定性和定量评价其稳定性,计算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系数,综合评价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针对不稳定斜坡的发展变化趋势和危害性,有选择性对不稳定斜坡采取适量、适当的工程治理,使斜坡不再产生变形破坏,进而保护坡前人民生命财产和建筑物的安全。
其原则是针对不同变形破坏模式提出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实事求是、经济、合理、有效地布设防治方案。
斜坡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措施
斜坡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措施斜坡是指地表或者岩石夹层的倾角较大的地表地貌形式,其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周边环境和人们的生活。
因此,斜坡稳定性分析和加固措施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斜坡的稳定性分析入手,探讨斜坡加固措施的选择与实施。
斜坡稳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对斜坡的地质条件、坡体力学特性和外力因素等要素进行综合研究,评估斜坡的稳定性程度。
为了进行斜坡稳定性分析,我们需要收集坡体的地质资料,包括地质钻孔资料、地质构造等的观测资料,以了解斜坡构造和地质层位等情况。
其次,需要进行地壳运动及地震等加固稳定性分析的外力因素调研,弄清楚地震、降雨、地下水位等因素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最后,则是考虑到斜坡材料的力学特性,包括土壤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地下水压力等参数,以及斜坡周围的支撑结构等,从而建立数学模型对斜坡进行稳定性分析。
斜坡稳定性分析的结果,既能为斜坡的加固与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斜坡稳定性的潜在风险。
根据斜坡稳定性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评估斜坡的稳定性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以降低地质灾害的风险。
对于稳定性较差的斜坡,我们可以选择多种加固措施来提高其稳定性。
首先,可以采用削坡或者边坡增高的方法来改变斜坡的形态。
通过减少斜坡的高度或增加边坡倾角,可以降低坡体的重力,减少对斜坡的压力,从而改善斜坡的稳定性。
其次,我们还可以采取保护性措施,如设置梯田、种植植被等,来防止降雨引起的坡面侵蚀和土壤流失。
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置排水系统来减少斜坡内的地下水压力,提高斜坡的稳定性。
除了上述加固措施外,我们还可以采取更复杂的技术手段来加固斜坡。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钻孔注浆、爆破松散体整治、土体固结与加固等手段来提高斜坡的稳定性。
这些技术手段可以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斜坡稳定性问题进行定制化,从而有效地增强斜坡的稳定性。
尽管斜坡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措施在理论和实践中已有广泛应用,但是要实现一处斜坡的稳定,仍然需要综合考虑土地整治、工程结构和环境保护等多个因素。
桥梁路段古滑坡稳定性分析及综合处治措施
qiyekejiyufazhan广西壮族自治区某高速公路的地形复杂,地质成分多样,地势险峻,在建设过程中对技术指标要求非常高。
该高速公路建设设计路线中无法规避古滑坡地段,而且以桥梁的形式通过古滑坡地段。
该古滑坡所处的地段降水量充足,年降水量巨大,古滑坡体的前缘由于长时间受雨水影响,非常容易出现滑坡蠕动,对桥梁施工和后期通车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1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该工程所在的地段属于流水侵蚀所造成的地形地貌。
其地势西高东低,斜坡约为80°,坡度在10°~20°,地层产状为67°,滑坡表面比较平滑而且地势相对平稳。
结合相关的勘察资料及钻孔的信息揭露发现,滑坡附近的地层是第四系列新型土块堆积和白垩系地层。
(1)第四系列新型土块堆积主要组成部分是亚黏土,其处于灰紫色可塑形态,其中主要的组成是泥岩材质的石头,分布广泛,厚度为4~13m 。
(2)第四系列新型土块堆积主要组成部分是亚黏土,其处于灰紫色可塑形态,其中的组成材质是泥岩材质的砂石,颗粒大小在2~11cm ,含量充足,均匀分布在整个场地之中,厚度在12~28m 。
(3)白垩系的泥质粉砂的泥岩护层,其颜色呈紫红色,其风化程度比较严重,岩层厚度适中,受季节性地形条件影响,地表河流主要是从古滑坡周围流向地势低处,地下水主要是以降泉的方式排出滑体外。
由于滑坡地面比较平滑,滑体侧面有泉眼流出,流向主要沿着滑坡周围的小溪流进行流失,其中地下水埋藏比较深,水位在3~6m ,滑体侧面古沟主要是季节性的沟溪流。
2古滑坡体稳定性分析和评估2.1滑坡体的主要特征调查发现,山前的古滑坡堆积物主要是由泥岩组成,滑体由亚黏土及碎石组成,其厚度约为20m ,滑床的主要组成物质是褐色碎石和亚黏土。
当古滑坡发生滑动时,由于前方受到阻力,周围受到挤压及长期的流水雨水侵蚀作用,该古滑坡的周围接线已经比较明显。
该古滑坡发生滑动时,滑动方式为推移式。
某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建议
某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建议马波;冉建兵【摘要】以某不稳定斜坡为例,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及恢复地形地貌景观为目的,对该不稳定斜坡采用赤平投影的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并提出采用护坡与植被恢复相结合的方案进行治理,在消除地质灾害的同时进行地貌景观恢复.【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9(033)003【总页数】4页(P416-419)【关键词】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分析;治理工程;植被恢复【作者】马波;冉建兵【作者单位】湖北地矿建设工程承包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50;湖北地矿建设工程承包集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13.6+2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版块的神农架林区,林区交通部门对酒壶坪—九湖乡公路进行了改扩建,但该区段山体坡度较陡,岩层古老破碎、裂隙交叉切割,近坡顶部位危岩、危石发育,稳定性较差.在连续降雨或暴雨等不利因素诱发下,随时都可能发生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严重威胁通行路人和公众的财产及人身安全,破坏神农架国家公园生态环境,制约神农架旅游业发展。
需尽快加强对其进行防范和治理工作,及早消除隐患,确保当地人民生活生产秩序,同时更好助力国家公园建设。
1 研究区概况1.1 自然地形概况研究区位于209国道坪阡—大九湖区段,高程2 450~2 520 m,山体走势北西向东南,北西低东南高,坡向约245°,坡度约30°~65°,山顶植被茂盛,山脚临路边为平缓沟谷,由南向北走向,雨季有溪流,平常多干涸或少水。
1.2 地层岩性(1) 崩塌块石(Qcol):分布于坡脚前缘或坡面平缓带区域,多呈散布状,块石块径一般0.1~1.5 m左右,最大的直径可达2~3 m。
(2) 第四系残坡积物主要分布在斜坡区缓坡地带或坡顶后缘区,其厚度变化较大,厚0.5~10.0 m不等,有植被覆盖。
在陡坡地段厚度较薄,主要由碎石土、块石土构成,灰色,土石比6∶4~7∶3,碎石成分以泥岩为主,大小一般2~25 cm,大者30~70 cm,棱角—次棱角状,结构松散,透水性强。
斜坡不稳定性评价与防治措施研究
斜坡不稳定性评价与防治措施研究引言:斜坡不稳定性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因此,对斜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斜坡不稳定性评价与防治措施研究为主题,探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
斜坡不稳定性评价:斜坡不稳定性的评价是预测和判断斜坡滑坡的潜在风险和可能性的过程。
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数值模拟和实地调查等。
数值模拟方法能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斜坡的力学特性和地质结构,从而定量评估斜坡的稳定性。
然而,数值模拟需要大量的参数输入和计算资源,同时对地质条件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实地调查是另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通过实地观察斜坡的地形、地貌、岩性等信息来判断其稳定性。
实地调查所需的数据较为简单,但需要人工进入危险区域进行观察,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斜坡不稳定性防治措施:为了减少斜坡不稳定性造成的灾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的防治措施包括:1. 改善斜坡工程结构:通过提高斜坡的抗滑性能,如采用加固措施、设置护坡墙等,来增强斜坡的稳定性。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土质和岩石组成的斜坡。
2. 排水管理:通过排除斜坡内的积水,减少地下水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这种方法适用于水分较多的斜坡,如含水层较厚的黏土斜坡。
3. 植被恢复与保护:通过植被的根系绑扎土壤,增加土壤的固结力和抗剪强度,从而提高斜坡的稳定性。
该方法适用于植被条件较好的区域,如山地森林。
4. 监测与预警系统:建立斜坡的监测与预警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斜坡的位移、变形和地下水位等参数,及时预警斜坡滑坡的可能性,为采取应急措施提供依据。
5. 教育与宣传:通过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提高大众的地质灾害防护意识,减少不稳定斜坡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未来发展方向:未来,在斜坡不稳定性评价与防治措施研究中,还有一些重要的发展方向:1. 多学科交叉研究:将工程力学、地质学、水文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开展综合性研究,以便更好地评估斜坡的不稳定性。
边坡稳定及加固的分析与研究
边坡稳定及加固的分析与研究摘要:边坡的稳定及加固问题在现实公路、铁路施工、山体雨水侵蚀及人与自然的相处环境中极为重要,本文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了具体的预防和加固措施。
关键词:边坡稳定加固分析前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发,破坏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环境,为了不至于造成环境恶力,加强环境保护,使工程建设与环境配套施工,边坡问题己变成同雨水冲击、地震和火山相并列的全球性三大地质灾害(源)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场区工程地质条件的限制,因边坡失稳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
它涉及高层建筑基坑边坡、公路边坡、铁道边坡、水电工程边坡、矿山开采工程边坡。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边坡稳定与加固一直是影响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关键因素,我国公路、铁路等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滑坡的预测预报以及边坡的工程治理技术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的进展,边坡工程理论研究作为解决工程问题的基础,我们应该给以极大的重视。
1边坡稳定性概述1.1边坡稳定性1.1.1边坡稳定性边坡稳定性是指在各类工程结构实体中,边坡受到对工程可靠度,安全度以及经济效益能产生的影响因素下,其稳定性发生的相应变化。
工程结构实体由于表面倾斜,在自身重量及其它外力共同作用下,整个土体结构都有从上向下滑动的趋势,如果土体结构体内部某一表面的滑动力超过结构实体抵抗滑动的能力,就会发生滑坡。
1.1.2 内力变化边坡在形成的过程中,其内部原有的应力状态发生了变化,引起了应力集中和应力重分布等。
为适应这种应力状态的变化,边坡出现了不同形式和不同规模的变形与破坏,这是推动边坡演变的内在原因;各种自然条件和人类的工程活动等也使边坡的内部结构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这些条件是推动边坡演变的外部因素。
1.2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日常生活中,边坡随处可见,在道路桥梁工程、矿山建设工程、建筑工程、水利工程等众多工程领域中,均存在大量的边坡,其稳定性将对工程都有重大的影响。
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治理方案摘要:文章以__某不稳定斜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分析,该斜坡局部已出现裂缝和倒塌,属浅层覆盖层滑坡,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采取“钢管桩+抗滑桩+挡土墙+截排水沟”的工程治理方案进行地质灾难治理,以保障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不稳定斜坡;成因分析;治理方案工程区位于__省印江县,交通较便利。
据调查访问,该不稳定斜坡最初发生变形于20__年,斜坡上部为已建乡村公路,该公路局部出现沉降后于20__年进行整修,变形点位于斜坡中部公路坎下,多户村民房屋出现裂缝。
该不稳定斜坡区为中低山侵蚀剥蚀地貌,发育于斜坡中上部,坡足海拔约822.69m,坡顶海拔约890.42m,高差约67m,斜坡整体坡度约18°~35°,第四系覆盖层较薄,约0.3~1.3m,局部陡坎处可见基岩出露,工程区四周均为斜坡地形,斜坡地形较陡,第四系覆盖层较薄,植被发育多为林地。
工程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6.8℃,年平均降水量1100mm,工程区周边未见地表水体发育。
1不稳定斜坡地质特征及稳定性分析1.1斜坡区地质概况工程区出露地层由新至老为第四系(Q)、志留系中上统韩家店群(S2-3hn)泥岩。
第四系(Q)主要黄褐色粉质粘土夹碎石,呈可塑、稍湿状,其中碎石含量约10%~20%,粒径0.1~1.5cm,碎石主要为强风化泥岩。
韩家店群(S2-3hn)为灰绿色泥岩,节理裂隙发育,出露岩体风化较强烈,其中强风化岩体为软质岩,岩层产状290°∠28°。
发育2组优势裂隙,L1:108°∠68°,长度约为3~5m,节理缝宽0.5cm,密度为2~3条/m;L2:182°∠82°,长度约为2~3m,节理缝宽0.5~1cm,密度为2~3条/m。
工程区未见断裂构造发育,相应地震烈度为Ⅵ度,区域地壳稳定性较好。
工程区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及松散层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韩家店群泥岩风化带体中,含水性弱,微新岩体透水性弱,可视为隔水层。
不稳定边坡加固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不稳定边坡加固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一、工程及地质特征概况我标段起迄里程为K262十008~YK268+547.967全长6.54km,其中K262+510~K262+730段属于低山丘陵地貌,路床位于两山之间低洼处,右侧上体表面为薄层褐黄色粘土,夹少量卵、砾石(砾粘性土、卵砾石土),厚度约0.6~1.3m;下伏基岩主要为凝灰质砂岩、片理化凝灰质砂砾岩。
根据沿线调查及补充钻孔HZK001~HZK005揭示:第一层为硬塑或松散状低液限粘土,其承载力低,工程地质性质差,开挖或受水文作用影响后易产生浅层滑塌;第二层硬塑状低液限粉质粘土、粘土,其承载力较低,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局部具弱膨胀性。
二、滑坡原因分析在K262+510~K262+730段进行弃方开挖时,我部采取从两头往中间同时进行开挖,当开挖至一级、二级边坡交接平台处,右侧边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方,主要是由于此段路基坡深最大处约为15m,地质潜在滑动面,构成了山体滑坡的内因,边坡开挖同时,地表水沿节理裂隙入渗到软弱岩层,使软岩的抗剪强度下降,诱发了该路堑边坡滑动,导致纵向开裂长度达110m,山体持续向路基中心线滑移,对此情况我部及时上报上级单位。
在进行滑坡综合治理设计过程中,我单位已经对滑坡进行部分削坡卸载,但路基左侧扔有明显的挤压隆起现象,滑出口已明显延伸至公路路基上,滑体总体积约为2万方。
滑坡山体中存在低液限粘土和低液限粉质粘土及粘土,厚度约6~8.5m,遇水后出现软化或泥化,其走向大致平行于公路轴线,倾角约10°,构成了滑坡的滑动带。
滑动带上面岩层为节理发育的松散状的低液限粘土,岩体中的节理和裂缝形成雨水进入的通道,特别是近坡面一带的岩体因切方开挖出现应力松弛以及因削坡去掉表层耕植土和块石土后,雨水更容易进入到软弱的滑动带内,而使滑坡前缘的滑动带土体出现软化,降低了滑动带的抗剪强度,导致边坡出现蠕滑现象。
边坡蠕滑使坡脚处的劣质粉质粘土被明显挤出,使滑动带岩土强度逐渐衰减,并使山体沿其发育的节理出现一条30~50 cm 宽且贯通的滑坡拉裂缝。
例析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及应急治理措施
例析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及应急治理措施引言不稳定的斜坡有可能会损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在生产实际中需要对不稳定的斜坡采取治理措施[1-2]。
重庆市奉节县的某公司综合楼南侧斜坡出现变形,综合楼房屋开裂的险情,该综合楼使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该公司综合楼南侧不稳定斜坡属于构造剥蚀-侵蚀低山斜坡地貌,位于王家坪滑坡中部,地形总体坡度一般为15-20°,局部地形较陡;由于修建房屋,地形地貌多被改变,呈阶梯状。
该斜坡位于某公司综合楼南侧,总体呈长条带状分布,长约54m,高约1.2~13m,坡向约165°,主滑方向165°,滑体均厚16m,面积约1800m2,体积约28800m3。
该不稳定斜坡为中层、小型滑坡。
由于该不稳定斜坡处于新县城中心地带,为县城交通、房屋、人口密集区。
现处于强变形阶段,若失稳破坏,将对周边的交通、房屋、人口等造成巨大危害,并将阻断交通,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出行,因此,进行工程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一不稳定斜坡形成原因根据不稳定斜坡的特征,本次工作主要采用地形测量、地质测绘、井探、钻探、巖土试验等技术手段开展工作,并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进行了工作量布置。
本区属侵蚀、剥蚀成因的低山斜坡地貌,勘察区地处长江北岸的上王家坪,原始地形为北高南低的切向斜坡地形。
勘察区位于王家坪滑坡中部,地形总体坡度一般为15-20°,局部地形较陡;由于修建房屋,地形地貌多被改变,呈阶梯状。
勘察区及周边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及三叠系中统巴东组地层。
根据规范,结合场内岩石风化的野外特征,将勘察区内基岩划分为强风化、中风化两种类型。
强风化岩层:强风化岩层岩质较软,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较破碎,多呈碎块状,粒径为0.1~3cm,表面有孔隙分布。
据勘探揭露,强风化岩层厚度为0.5(ZK01)~1.00m(ZK02)。
桥址高陡岩质斜坡稳定性分析
t e e e t fu la i g d f r t n, le t k no a c u to a g rusr c se n S ra e a d c e p h f c so n o d n eo ma i a s a e i t c o n fd n e o o k ma s si u fc n r e o
[ 稿 1 】2 1 - 5 0 收 3期 0 1 0 - 6
厚 度小 于 lm 的覆盖层 。
③ 地质 构造 及地 震 。
场 地 内无 大 的地质 构造 。桥位 西侧 约 2 k m外 , 有安 宁 河 东 支 断 裂 呈 南 北 向 延 伸 。桥 位 西 侧 约
f 者 简 介 】王 跃 飞 (9 9 , , 南益 阳人 , 士 , 究 员 级 高工 , 要 从 事 公路 岩 土工 程 勘 察 设 计 工 作 。 作 16 一)男 湖 硕 研 主
渗 入强 卸荷 裂 隙带 岩体 中 , 结 构 面 软 化 而抗 剪 强 使 度 下降 , 此外 , 陡倾 角结构 面 中产生 较 大的静 水 压 在
力。 ⑤ 不 良地质 现象 。
在斜 坡 下部存 在两 个规模 较 大 的岩堆 。岩 堆形 状 皇 扇 形 , 底 高 差 约 1 0n。 岩 堆 I前 缘 宽 约 顶 0 l
研究论文:谈不同地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
地理地质论文谈不同地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引言在边坡稳定性的分析和研究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相关工作的性质和特征,还应当以安全性为基础对象,实现对内部各种复杂因素的分析。
总的来讲,在工程的开展过程中,出现各种相关的不良地质现象基本是由于前期对边坡稳定性的分析不到位所致,所以在实践中还应当通过各种技术方式,诸如极限平衡技术、随即搜索技术以及可靠性分析技术等方式,强化边坡稳定性分析。
一、边坡稳定性分析概述针对边坡稳定性的特征和概念加以分析,是加强治理的核心环节。
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边坡失稳是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导致不同地质地区的边坡内部结构和地质情况各不相同,所以,相对应的,边坡失稳的情况也相当常见,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当重点的对地质灾害加以分析,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式可以分为不明确分析方式和明确分析法等两种类型,通过对条件因素和各项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的研究和计算,才能够得出最为恰当、最为正确的治理措施,针对这一点应当在实践施工操作中加以明确。
当前研究者通过建立相对应的施工现场地质动力学模型,通过对现场进行实地的勘察与分析,使得研究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由于在地质分析的过程中条件因素较多,并且地质的特征可谓是丰富多样,所以,整个分析过程是一项相当复杂且系统化的工作,仅仅依靠单一的稳定性评级分析明显不够。
在今后对地质的边坡稳定性过程之中,还应当加入更多的新型技术手段,诸如现代化的电子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等,形成一个科学化的、一体化的、高度集成化的智能的评价系统,以此为基础,建立起相对应的工程模型,对其进行准确分析,综合性的结合多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使得整个分析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可以得到极大程度的改进。
二、边坡稳定性的分析方式1、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极限平衡法的应用极限平衡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假定岩土体的破坏是由于滑体的滑动面发生滑动造成的,而滑体的滑动面可以是规则的平面、圆弧面或者其它一些不规则的面。
某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研究
某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研究摘要:某边坡由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坡积层、第四系残积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全风化等组成。
边坡一旦失稳将直接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和各种设施的安全。
文章对该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治建议。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防治1引言该边坡为水厂建设时挖山形成。
人工边坡总长度约80 m,高约15 m,坡顶为经济果林,边坡坡角约70°。
边坡开挖后,未作防护处理。
坡顶角无排水沟,坡面裸露。
由于2005年7~8月两个月降雨强度大,延续时间长,该边坡在连日暴雨中发生滑坡。
边坡位于水厂后侧,长约80 m,高约15 m,地形为丘陵坡脊。
2区域地质概况根据钻孔揭露,边坡地层有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坡积层、第四系残积层,下伏基岩为侏罗系全风化、强风化、中风化泥质细砂岩,现分述如下:①人工填土层(Qml)。
人工填土:红黄色,湿,松散,由边坡塌方粘性土组成。
厚度1.5 m,仅ZK2可见。
②第四系坡积层(Qdl)。
含碎石粉质粘土:红褐色,灰褐色,稍湿,硬塑为主,岩芯呈松散土夹碎石状碎石约30%,遇水易散。
局部含碎石较多。
垂直视厚度4.00~8.00 m,平均厚度6.53 m。
垂直视厚度4.00~8.00 m,平均厚度6.53 m。
原位标准贯入试验6击,击数14~17击,平均15.2击。
③第四系残积层(Qel)。
粉质粘土:褐红色,黄褐色,湿,可塑为主,原岩结构可辨,为泥质细砂岩风化残积土。
垂直视厚度1.80~13.00 m,平均厚度10.1 m。
原位标准贯入试验13击,击数10~29击,平均19.6击。
④侏罗系泥质细砂岩(J2tn)全风化泥质细砂岩:黄褐色,湿,岩芯呈坚硬土状,遇水易散。
垂直视厚度3.00~8.40 m,平均厚度5.61 m。
原位标准贯入试验10击,击数34~48击,平均42.2击。
强风化泥质细砂岩:黄褐色,红褐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裂隙发育,岩石结构已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
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
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对策研究摘要:文章探讨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
由于该边坡临近居民区,如失稳有可能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需对其稳定性及其防治对策进行研究。
文章对该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治建议。
关键词:边坡;稳定性;防治某边坡总长度约600 m,高度6.3~18.8 m,边坡大致呈“乙”字形,边界线范围面积约9 640 m2,按边坡形态、高度、边坡地质条件及边坡现状防护情况将边坡分为东、南、西坡3段,其中南段再细分小段。
该边坡东段边坡高度小于15 m,破坏后果严重,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南段边坡高度12~15 m内,破坏后果严重,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西段边坡高度大于15 m,破坏后果严重,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
由于该边坡临近居民区,如失稳有可能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需对其稳定性及其防治对策进行研究。
1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区原始地貌属台地类型,自然山坡坡度25~35°。
经挖、填方改造形成现边坡,坡顶标高34.07~35.60 m,坡底标高19.30~29.20 m之间。
基底岩石为一套内陆湖泊相砂泥质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建造,岩性以深灰、黄褐色中-厚层状凝灰质砂岩为主。
边坡主要由人工填土组成,厚度0.5~10.0 m,呈松散-稍密状,基底为全-强风化岩组成。
其中南-Ⅰ坡、南-Ⅲ坡、西坡等地段填土层较厚,达6~10 m;南-Ⅱ坡则为全~强风化岩组成。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和野外综合调查结果,结合周边勘察资料,评估区内未见断裂通过。
根据野外实地调查和有关资料,研究区的岩土体可分为极软岩组、松散土类二种主要类型。
①极软岩,该岩组为强风化凝灰质砂岩。
分布于评估南-II边坡一带,岩石完整性极差,裂隙极发育,岩体呈碎裂-散体结构,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5 MPa,承载力特征值500 kPa。
②松散土类,研究区分布为第四系松散土类有人工填土层、坡残积层及全风化岩。
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及防治策略探究
不稳定斜坡稳定性及防治策略探究作者:***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5期[关键词]不稳定斜坡;稳定性;防治1. 善家铺社、赶羊口社不稳定性斜坡基本情况分析1.1 地理位置项目区位于定西市渭源县大安乡大涝子村善家铺社、赶羊口社所在地,附近有硬化乡道,与外界相通,交通便利,地理坐标:东经104°25′46″,北纬35°20′21″。
1.2 气象、水文条件1.2.1 气象项目区地处温带半干旱气候,雨量偏少;据渭源县气象站资料统计,年平均气温为6.1℃,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7.4℃,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6.9℃,无霜期166 天。
年平均降水量499 mm,年蒸发量1400mm,约为降水量的3倍,最大冻土深度91 cm。
区内具有降雨集中、雨强大的特点,大雨、暴雨爆发频率1.5~2.8次/年,大、暴雨集中在5~10月,而暴雨多出现在7月;一日最大降雨量96.5 mm(1983年),小时最大降雨量50.5 mm(1996年),10分钟最大降雨量22.0 mm(1996年)。
短历时、高强度的降雨,极易引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
1.2.2 水文渭河发源于县城西南部的鸟鼠山,大体由西向东径流,主要由清源河、锹峪河、莲峰河汇集而成,在三河口出境流入陇西,多年平均径流量约7310×104 m3/a。
项目区属于渭河流域,位于渭河支流咸河上游左岸。
项目区上游流域面积17.35 km2,沟道宽度最小15 m,根据调查,2018年“7.26”定西陇西大暴雨时,洪水位置高约2.0m,过流断面积约为35 m2。
1.3 区域地质环境概况渭源县地处陇西黄土高原西部和西秦岭西延部分的交汇地带,境内梁峁起伏,群山逶迤,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最高为南部的露骨山,海拔3941 m,最低為渭河河谷区的三河口,海拔1930 m。
因受第三纪地壳上升的影响,地貌分带明显。
见图1。
根据地貌的成因类型和形态特征,项目区属于构造剥蚀黄土梁峁地貌。
边坡工程论文(滑坡稳定性研究及防治措施综述)(2)
滑坡稳定性研究及防治措施综述摘要:计算滑坡稳定性的方法有很多,对滑坡进行稳定评价的时候,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可以得到更科学、更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数值模拟计算出的只是近似解,不能取代传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对滑坡进行防治时,要根据实地的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组合措施,从而充分发挥各种治理措施的作用。
前言滑坡是斜坡岩土体沿着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带),产生以水平运动为主的现象。
随着人类活动日益频繁,范围日益增大,边坡稳定性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滑坡是人类面临时间最长、活动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出现的频繁度和广度远大于地震。
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深受滑坡灾害之苦。
我国是地质灾害多发国家之一,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十分频繁、灾害损失极为严重。
其中尤以滑坡灾害最为频繁。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70多座城市和400多个县市受到滑坡灾害的威胁,年均经济损失达15~23亿元。
尤其是西部地区,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亿人民币。
很多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运营也受到滑坡灾害的威胁,如三峡水利工程、西南多山地区水利工程等。
因此,滑坡的研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从滑坡的稳定性研究和防治措施两方面进行综述。
1滑坡稳定性研究滑坡的稳定性分析是滑坡防治工作的基础。
其稳定性分析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方面要对与工程活动有关的天然斜坡、已发生的滑坡、已建成的人工边坡的稳定性作出评价;另一方面要对设计出合理的人工边坡和治理滑坡的措施提供设计依据。
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有很多,总得来说大的有这几个方向:定性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方法。
1.1 定性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是通过工程地质勘查,对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可能的变形破坏方式及失稳的力学机制等进行分析,对已变形的地质体的成因及眼花史进行分析,结合以往工程经验,从而给出被评价边坡的一个稳定性状况及其可能发展趋势的定性说明。
常用的方法有自然(成因)历史分析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图解法(诺模图法和赤平投影作图法)数据库和专家系统、SMR(边坡岩体质量的最终得分)法等。
浅析道路边坡稳定性及其水土流失治理
浅析道路边坡稳定性及其水土流失治理摘要:道路边坡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运营安全,因此需要足够重视。
本文主要论述道路边坡稳定性及其水土流失治理问题,然后从不同角度提出道路边坡水土流失治理方案,以便进一步提高道路边坡稳定性,并科学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关键词:道路边坡;稳定性;水土流失;治理1引言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边坡稳定性直接影响着道路的日后运营状况,因此,施工单位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道路边坡稳定性的问题。
此外,还需认真分析道路边坡稳定性问题,并根据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因素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制定可行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最终打造一个良好的道路通行环境,保证人们日常出行安全。
以下就是对道路边坡水土流失治理难点问题的详细阐述。
2道路边坡水土流失成因从当前的状况可以看出,引发道路边坡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如果原坡面受到挖方路基的影响产生变化,很容易形成陡峭型新坡面,同时由于开挖作业中的削坡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岩土结构变松。
所以,极易发生水土流失问题。
第二,虽然部分道路工程已经意识到了边坡失稳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出现出路基填料分层压实牢固,但表层结构松散的现象。
这样一来,若遇到强降雨天气,很容易发生片蚀问题,甚至引发严重的水土流失现象。
第三,因为一些道路边坡结构已经近乎呈直线状,所以,若它是由土质、石质、土石所构成,那么,很容易在暴雨天气作用下发生滑坡、滑塌、崩塌等现象,从而加大了水土流失。
第四,道路边坡常常被用来当做仓库、生活区、原料厂、弃土临时存放地。
因而,边坡上的植被很容易遭到临时用地的破坏,呈现出水土流失问题。
综上,道路工程建设中的道路边坡水土流失问题较为常见,而且易诱发次生灾害,对行车安全性形成直接威胁。
为此,为了打造一个良好的道路通行环境,做好道路边坡水土流失的治理工作,合理规划水土流失治理方案势在必行。
3道路边坡水土流失治理方案3.1土体加固治理土体结构较为松散就会增加水土流失的发生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土体加固的方式来提升道路边坡水土流失治理水平。
某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治理方案
某边坡稳定性分析及其治理方案摘要:路堑边坡发生滑坡将对公路施工及日后的营运安全造成非常大的灾害,在公路工程建设中,对有不稳定迹象边坡的当前和长期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和治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本文针对该滑坡体稳定性进行综合分析和治理方案研究。
关键词:公路边坡;边坡稳定性;边坡治理前言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对某公路的路边边坡进行了开挖,形成了约30m高的路堑边坡。
设计开挖坡率为1:1.0,台式放坡,每台阶高约10m,该边坡开挖施工后,自然边坡的稳定性被破坏,边坡中部的部分土体失衡形成滑坡,并在施工过程中滑坡规模逐渐扩大,对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
一、边坡工程概况1 地质条件根据地质调绘和钻孔揭露,主要存在4 个岩土工程单元层,岩土层的分布、结构及工程性状分述如下:①素填土:灰黑色,松散,梢湿;由粉质粘土、碎石组成。
厚度一般1.20~2.70m,最厚5.50~10.60m,为坡顶建筑弃渣填土,填土年限>10 年。
②-1 次生红粘土:灰黄色,硬塑~坚硬为主,局部可塑。
成分以粉粘粒为主,含少量砾石。
该土层孔隙度大,该土体为液限≥45%的高塑性、高孔隙比的特殊性岩土,具有干燥时易干裂,遇水易软化的特征。
厚度2.60~31.96m。
②-2 含碎石粉质粘土:灰黄色,硬塑~坚硬;成分以粘粉粒为主(次生红粘土),碎石占30~40%,粒径20~60mm,成分为强~弱风化泥岩、泥质粉砂岩。
该土层孔隙度较大,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同时遇水易软化。
场地绝大部分孔有分布,厚度2.30~29.50m。
③红粘土:棕红~褐黄色,可~硬塑。
成分为粉粘粒,为灰岩或碳酸岩系风化残积土;该土体为液限≥50%的高塑性特殊性岩土,具有干燥收缩干裂、饱和膨胀的特性。
厚度7.90~16.08m。
④微风化石灰岩、硅质灰岩:灰色,致密结构,块状构造。
裂隙不发育,岩体较完整,岩芯呈10~40cm 的柱状,属较硬岩- 坚硬岩。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ⅱ~ⅲ级。
试论大桥桥墩不稳定斜坡体的性质及危害
试 论 大 桥 桥 墩 不 稳 定 斜 坡 体 的 性 质 及 危 害
王 保 宏
( 山西省 交通规 划勘察设计 院 ,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6 )
摘
要: 通 过对某大桥桥墩不稳定 斜坡体进行测绘 、 勘探 , 明确 了不稳定斜 坡体 的分 布范 围、 规模及 影 响因素 , 并分析 了其形成 机
老黄土 ( Q ) : 以粉 质粘 土为主 , 棕黄 色 , 硬 塑 ~坚硬状 态 , 土
查 明不稳定斜坡 的类 型 、 分布 范 围及 其 影 响范 围 ; 查 明不稳 定斜坡 的变形破坏迹象 , 结构特征 , 空 间特 征及物 质组成 , 分析 不
质较均匀 , 含 菌丝及钙质结核 , 该 层未揭 穿 , 厚度 8 0 m左 右 , 夹数
参 考文献 : [ 1 ] 谭
光, 许
强, 杜 宇本. 高陡岩 质桥 隧工程 边坡稳 定性 评
价及 工程 支护措施 [ J ] . 成都理 工大 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 ,
2 0 1 1 ( 4 ) : 5 3 - 5 4 工程 中的 隧道 洞 门施 工技 [ 3 ] 张
析在暴 雨 、 地下水 、 地震等影 响下 , 不稳定斜坡 体的稳定性 。 4) 思路 。
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 全区年平均降水量为 5 2 9 . 5 m m,
雨季一般在每年 的 7 , 8 , 9月份 。该 不稳定 斜坡主要 由新 、 老黄 土
组成 , 且 以老 黄土为 主 , 结 构上 部疏 松 , 垂 直节 理发 育 , 具 有 肉眼
长6 0 9 m, 上部结 构为装配 式预应 力混凝 土组 合箱 梁。南侧 桥 台 2. 1 地 形 地貌 附近地质情况复 杂 , 落水洞成群 , 下部 相互贯通 , 沟 边卸荷 裂缝 发 不稳定斜 坡体位于峨嵋 台塬 区, 黄土受水 流侵蚀 切割形成 黄 育, 局部边坡 表层存在 0 . 5 m~3 m 厚 的蠕变 现象 。为彻底 查 明 土峁 、 梁、 陡壁 , 侵蚀冲沟发育 , 海 拔一般 6 1 5 . 4 m一 6 7 9 . 1 m, 相对 该 不稳定斜坡对南侧 桥墩的危害性 , 对该 不稳定斜坡 进行 了补 充 高差 6 4 . 3 m, 不稳定体 南北长约 8 0 m, 东 西宽约 3 0 m, 平面形 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址区不稳定斜坡分析与治理
摘要:随着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向山区发展,修建在山体斜坡上的路桥越来越多,这些路桥通常是一条线路的重点工程,有的还是决定线路方案的关键工程。
本文以双永高速公路a6合同段竹桂兰1号大桥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其形成机制;采用折线滑动法计算该斜坡的稳定性,该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并采用了削方减载、抗滑桩、挡墙、坡面防护及截排水等综合治理措施。
关键词:不稳定斜坡;成因机制;稳定性评价;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u412.3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随着高速公路建设不断向山区发展,修建在山体斜坡上的路桥越来越多,这些路桥通常是一条线路的重点工程,有的还是决定线路方案的关键工程。
双永高速公路a6合同段竹桂兰1号大桥位于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乡竹桂兰,地貌上处于低山坡脚地带,山体自然坡度20~33°。
2010年6月以来,在连续的降雨之后,竹桂兰1号大桥右幅第2、3号桥墩右侧10~65m地段出现裂缝,并逐渐扩大,裂缝宽度约10~30cm,长度约10~20m,后缘呈圈椅状整体下挫约0.50-1.00m,坡体中部也发育有2裂缝,贯穿整个不稳定体,裂缝宽度约10~30cm,长度约10~20m,具有牵引性质,若任其进一步发
展,则可能威胁到桥墩桩基础的安全。
本文以双永高速公路a6合同段竹桂兰1号大桥不稳定斜坡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其形成机制;在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其相应治理措施。
2 不稳定斜坡工程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
竹桂兰1号大桥处于低山坡脚地带,山坡自然坡度20~33°。
2010年6月在连续的降雨之后,大桥右幅第2、3号桥墩右侧10~65m地段出现裂缝,并逐渐扩大,出现后缘呈圈椅状整体下挫约
0.50-1.00m,坡体中部也发育有2裂缝,贯穿整个不稳定体,裂缝宽度约10~30cm,长度约10~20m。
坡脚鼓胀明显,已部分堆积在小溪谷中,影响了溪水的排泄。
工程地质平面图见图1。
(2)岩土体特征
坡地上覆坡残积土,以粘粉粒为主,粘韧性一般,局部夹有约20~40%、粒径3~9cm的碎石,局部可见粒径1~3m的滚石,结构较为松散,渗透性较好;下伏基岩为侏罗系梨山组长石砂岩(j11),局部见有少量的碳质粉砂岩呈薄层状分布,岩层产状为280°∠55°。
(3)水文地质条件
斜坡区地下水主要为风化带网状孔隙裂隙水,水量贫乏,水位埋深较深,赋存于基岩风化带(主要为中风化岩层中),但在雨季,在坡积含碎石粘土中赋存有孔隙水,水量较贫乏,水位埋深浅。
主
要接受大气降水及上游地下水的补给,水力坡度较陡,径流排泄途径短,地下水交替循环作用强烈,水位变化幅度大。
勘察期间地下水静止水位,埋深为7.50-10.60m。
图1滑坡工程地质平面图
3 斜坡稳定性分析
据斜坡现场调查和勘察资料分析,影响边坡失稳的因素主要有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水文地质条件等内在因素及降雨等外部因素,现分析如下:
①地形地貌:斜坡中上部的自然坡度陡,约为20~35ο,边坡的自稳能力较差。
②岩土体类型:据钻孔岩芯和现场人工边坡观察,边坡表层的土体为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部分夹有大量的碎石或滚石,其上部结构较为松散,粘聚力较差,此外,该土体颗粒大小混杂,透水性较好,其下伏基岩风化带透水性较差,致使土体间存在饱水软弱带,容易为斜坡的变形提供了基础条件;边坡中上部主要分布散体状-碎块状强风化长石砂岩,岩体破碎,风化不均,软硬相间。
受构造f1517的影响,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局部为顺坡向裂隙。
岩层产状与边坡坡向一致,且局部夹有碳质粉砂岩软弱夹层,较不利于边坡的整体稳定。
③水文地质条件:由于组成斜坡的地形较陡,地下水水力坡度较大,其循环交替作用强烈。
同时,斜坡区微地貌上处于凹地形,上
游有一定的汇水面积,暴雨时期,易汇集大量的地表水渗入该边坡体。
运移于斜坡中的地下水,一方面湿润饱和了斜坡土体,使土体自重增加;另一方面使土体间产生了软化带,加剧了土体间的潜蚀软化作用,抗剪强度显著降低,对边坡的整体性和抗剪强度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同时,暴雨形成的溪水对坡脚进行冲刷,使坡脚形成了高差约3~5m的高陡临空面。
暴雨或连续降雨时斜坡产生的诱发因素。
4 斜坡稳定性计算与防治
1、稳定性计算
(1)推测滑动面位置
根据边坡岩土体分布及坡体裂缝的发育特征综合分析,斜坡中主要的软弱结构面为坡积土及强风化长石砂岩的界线处,表层的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及散体状强风化长石砂岩、碳质粉砂岩为主要的可能不稳定体,属于土质边坡,判断斜坡可能的滑动面形状为折线状。
(2)计算方法
该斜坡的可能滑动面形状为折线状,其稳定性计算方法采用折线滑动法(条分法)计算。
(3)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采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5.2.5):ks=(∑riψiψi+1…ψn-1+rn)/∑tiψiψi+1…ψn-1+tn)
ψi=cos(θi-θi+1)-sin(θi-θi+1)tgфi
ni=(gi+gbi)cosθi+pwisin(ai-θi)
ti=(gi+gbi)sinθi+pwicos(ai-θi)
ri=nitgфi+cili
ks--边坡稳定性系数
ci--第i计算条块滑支动面上岩土体的粘结强度标准值(kpa)фi --第i计算条块滑支动面上岩土体的内摩擦角标准值(kpa)li---第i条块滑动面长度(m)
θi、ai--第i计算条块底面倾角和地下水位面倾角(度)
gi-- 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岩土体自重(kn/m)
gbi--第i计算条块滑体地表建筑物的单位宽度自重(kn/m)
pwi---第i计算条块单位宽度的动水压力(kn/m)
ni---第i计算条块滑体在滑动面法线上的反力(kn/m)
ti----第i计算条块滑体在滑动面切线上的反力(kn/m)
ri----第i计算条块滑动面上的抗滑力(kn/m)
ψi----第i计算条块剩余下滑力向第i+1计算条块的传递系数(4)计算参数、结果
由于坡积土中含有含量不均、粒径大小不等的碎石,仅取得3组原状土样,指标较少,故各岩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参考福建省地方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 13-84-2006)表5.3.8-2,结合当地工程经验确定。
斜坡体各岩土体抗滑参数详见表4。
各岩土体抗滑参数表表4
根据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及坡体裂缝的发育特征,综合分析,在
3--3\~4--4\剖面图共推测3个可能滑动面,详见图2-3、2-4,其稳定性计算结果详见表5。
边坡稳定性估算表表5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分析:
在自然工况下,推测滑动面1、2、3的稳定性系数分别为1.30、1.26、1.04、,说明该边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容易在外部因素—如降雨、工程活动等--的作用下发生失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