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精品范文)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精品范文)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精品范文)

对园区发展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建议的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一)在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上存在一定的机制体制制约

1.经开区缺乏经济管理赋权。经开区作为区政府派出机关,承担着大量的属地管理与服务责任,自成立以来,一直都是事业单位,并且没有任何执法权,现行体制未赋予相应的处罚与管理权力,有责无权,难以提高工作效率。

2.目前我单位采取区直单位的薪酬制度,工资结构无法调整,调资空间有限,按劳分配、奖勤罚懒在实施上存在“身份”制约,在以岗定薪、绩效考核的人事薪酬管理模式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等岗位管理办法上较为滞后,该薪酬制度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工作要求。

3.园区开发建设与管理市场机制不足。经开区的工程建设项目除财政拨款项目外大多采用城发工投公司代建;因工投公司代建设开发模式从项目初定到最终签订需要三方确认,手续繁杂、周期长,缺乏效率。随着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功能的建设开发需求日益突出,建设力度和规模进一步加大,由经开区负责的项目日益增多,管理难度逐渐加大,急需通过建立科学的现代管理制度,规范管理园区建设、开发与运营管理工作。

(二)在更加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全局视野和系统性思维上较为欠缺

一是开发区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一流先进开发区水平,这是制约南康经开区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历年的经开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虽然当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及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数两项指标在全省排名将保持全省第一梯队,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额比重等指标一直排名靠后。在2020年上半年的全省开发区争先创优综合考评中,南康经开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7.7%,全省排名96;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0.58%,全省排名79;当年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以上创新平台及载体数为0;存在较大的短板。

二是经开区产业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一是突出表现为家具产业的发展一枝独秀,但同时家具产业的发展得益于“草根经济”,也受制于“草根经济”,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临着产业大而不强、多而不精,家具企业数量多、体量小的“草根经济”瓶颈:整个产业在龙头企业扶优扶强,全国知名企业、知名品牌的培育方面的较为欠缺,缺乏优质上市及潜在上市企业的示范、带动

和引领,家具产业亟需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家具产业迈向中高端,面临转型升级再出发的新要求;

同时,南康的工业高质量发展以首位家具产业的集聚集群发展为主要力量,与家具产业相比:电子信息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矿产品加工产业受制于政策导向及稀土产业布局影响,主要以锡产品的深加工为主,比较单一,导致家具产业集群发展之外,缺乏与其相呼应的新的工业增长极。在集中攻坚促进首位产业发展的情况下,家具产业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要跑得快,但跑过一定路程后,就要注意调整关系,注重开发区产业协调发展的整体效能,否则“木桶”效应就会愈加显现。

(三)在更深层次全面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比风景更吸引人的是营商环境”。营商环境是一个开发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换句话说,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南康经开区与省内排名前列的开发区相比,在全面深入优化开发区营商环境上整体上还有差距,存在短板。

1.配套齐全的要素环境有欠缺。一是产业链配套不完善,与我区工业快速发展相匹配的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现代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比较缺失;与家具产业相比,电子信息产业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急需加快引进完善提

升。二是园区一定程度上存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不完善、不健全问题,如未规划相应的商业服务体,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公交等通行线路较少,部分老园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员工住宿等后勤保障、生活娱乐设施不足等导致企业员工生活不便,需要进一步改改善。

2.企业生产、物流综合成本还偏高。当前企业生产、物流等综合成本偏高。一是各家具企业普遍生产、仓储一体,运输靠外包且单价高,致使第一公里成本增加,二次装卸、运输成本增加,导致物流成本增加;二是专业物流仓储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山和龙岭,但龙回、镜坝、唐江等乡镇家具集聚区企业众多,周边没有配套专门的物流仓储区域,致物流成本增加,造成交通拥堵;三是我区备料及拼板类企业较为分散,目前除龙回共享备料中心外,尚未规划建设其他专业备料及拼板中心,企业均自行拼板和备料,造成木材资源一定的浪费,增加企业成本。

3.涉企行政审批等政务环境不够优。一是涉企政务服务事项没有做到“应进必进”,“体外循环”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一些部门没有把所有涉及的职能整合到服务中心,中心窗口仅仅是“收发室”,企业反映还需“两头跑”甚至“多头跑”“重复跑”。二是“互联网+政务服务”水平不高、事项不全不广。如“赣服通”目前业务以个人事项办理居多,为企业服务的较少;不少部门有自行

的业务系统,相互之间做不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造成群众企业办事需要反复提交材料。

二、工作建议

1.推动开发区放权赋能工作,激发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活力。一是推动明确经开区管委会的法律地位,加快开展实施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二是根据省市倍增行动计划要求,围绕理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开展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运行机制最顺、办事效率最高的地方,推进改革创新的各项工作;三是深化园区运营管理体制改革,以赣粤产业合作区南康片区和深赣港产城特别合作区为样本,创新“开发区+主题产业园”“管委会+公司+基金”等运营模式,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推进园区社会化、市场化建设运营。

2.深入推进延链补链强链,做大做强电子信息、矿产品等特色优势产业。依托南康工业(电子)设计中心和国际高密度集成器件研发中心等平台,瞄准5G战略制高点,围绕磁电功能材料及器件、新型光电显示、智能终端制造三大细分市场,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促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扩规模、有特色、上水平。支持矿产品企业发展锡材等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话语权”,全力支持培育开源矿业打造全市首家百亿元企业。

3.以实施家具产业链长制为抓手,加快推进家具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把南康家具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打造家具产业“七大中心”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月星集团南康智能制造基地、上市企业美克家居“美克数创智造园”、中意投互联网家装产业园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加快推动汇有美、博品等智能共享喷涂中心达产达标,加快龙回智能备料中心建成达产,加快培育知名品牌、壮大龙头企业,着力补短板、锻长板,优化家具产业链各环节融合发展,推动现代家具“全链条”发展,全面提升家具企业生产制造水平。

4.加快对接融入粤港澳,培育打造新的工业增长极。充分利用赣州毗邻大湾区的独特优势和良好态势,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赣粤产业合作区(南康),加快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以格力电器的落户为契机和突破,全力支持服务好格力电器项目建设,力争格力智能制造基地一期工程明年全国“两会”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试产。加快格力电器(赣州)再生资源项目、格力小镇等项目建设,加快引进布局塑料件、包装材料和仓储配送等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着力打造家电千亿产业集群,加速南康工业由家具由“单核”迈向“家具+家电+家装”融合发展的“三核时代”。

5.全链条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活力。一是聚焦强化全产业链招商,加快引进上下游配套和生产性服务业,大力招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项目。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搭建关键环节共享平台,把企业干不了、干不好的政府牵头干,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不断激发企业发展生命力和竞争力。

二是聚焦整合企业需求,整合园区资源,加快产城融合建设,进一步完善园区及周边生活、文化、娱乐等配套,推动完善园区的三产服务功能,解决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全面提升园区的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园区形象。

三是聚焦破解物流运输两个“一公里”问题,在龙回、镜坝、唐江分片规划专门区域用于物流仓储布局,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缓解东山、龙岭物流企业较多造成的中心城区的交通堵塞;引进大型物流公司,整合资源运营仓储物流,分别入驻仓储布局,推动物流资源共享,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规化布局,引进专业运营机构在龙回、龙华等园区内建设共享智能化备料、喷涂及拼板中心。

四是加快推动实施并联审批制度,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代办制”改革,推进项目审批“一窗办”;搭建各职能部门业务系统应用、公共数据资源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共享一体化,畅通问题解决通道;建立企业反馈问题协调调度联席会议机制,畅通企业诉求申请

和收集渠道,动态企业问题台账管理,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在最短时间尽快办理,需要多个部门协调解决的综合性问题,通过联席会议帮助解决,建立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强化政策“面对面”宣传指导,让企业不仅知晓政策,更懂得应用政策。

江西省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关于江西省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看到江西省工业园区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应看到工业园区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1、园区建设规模偏小。 目前全省规划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园区仅有15个,实际开发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只有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运行良好、建设较快、品位较高的不多。吉安河东经济开发区核准工业用地面积仅4平方公里,瑞昌工业园区、新干工业园区、永丰工业园区、玉山工业园区的实际开发面积均在2平方公里以下。大量园区没有形成适度的规模,不仅分散了土地、资金,加大管理难度,也降低其应有的集聚和规模效益以及资源的集约利用度。同时,处理废水、废气、废物的设施建设不足,容易使园区成为新的污染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招商引资、项目实施的进度。 2、园区产业结构趋同。 部分工业园区只注重即期开发,忽视远期建设,只注重企业数量,忽视产业连接,甚至为了争项目,不计成本、压价招商、无序竞争,致使引进的企业大同小异,同一产业分散在各个园区,难以形成有效的工业发展产业链。以纺织业为例,无论是萍乡高新园、南昌民营科技园,还是上高、德安、奉新、彭泽等县级工业园区,都有一定数量的纺织企业。产业结构雷同既制约了产业聚集,也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使园区优势产业难以形成。此外,大多数园区只是综合型园区,专业型、特色型园区相对较少。 3、园区产业层次较低。 至2006年底,在全省工业园区企业中,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家具制造和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简单加工业或低端产业类企业占40%以上。其中企业数量最多的是非金属矿物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农副

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教学包括讲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两大内容。一般的语文教学方法是将讲读课与作文课完全分开来进行教学,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于是在讲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不搞作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上去教授、解决。其结果,无形中留给学生一个错觉,似乎讲读课文与写作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有的学生甚至更错误地认为不上语文课照样能写好作文。根据这些情况,多年来,我在讲读课上努力探索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大胆实践,除结合讲读课进行改写、缩写、扩写、补写(想象片段)、写作读后感等多种作文的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之外,还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首先,提供材料,积累资料。 目前,无论统编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材,还是我们的省编初中语文教材,其入选范文,总体上说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古今文章的水平。这就为在讲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运用范文向学生提供写作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写作资料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学生在写作文,特别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往往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这除了缺乏生活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根据这种情况,在讲读课中,我特别注意将范文中的内容教给学生作为写作材料,作为学生写作的“流”。譬如,我把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吴晗的《谈骨气》、鲁迅的《〈呐喊〉自序》、陶铸的《崇高的理想》,以及江泽民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等课文中关于爱国主义方面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英雄事迹、理论阐述及名言佳句等介绍给学生;对《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中廉颇、蔺相如、荆轲等历史人物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精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颂扬或批判。这样就为学生写作以爱国主义和革命理想为内容的作文提供了材料。同时,我在讲课时,非常注意启发学生对范文中提供的写作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加以灵活运用。例如《崇高的理想》中提到的许多历史人物,既可以从爱国主义、民族气节等方面去运用,又可以从谈理想、谈抱负等方面加以借鉴运用。学生占有了那些资料,在后来的《心中时刻装着祖国》、《祖国在我心中重千斤》、《为振兴中华而拼搏》、《崇高的理想是力量的源泉》等作文中,都较好地活用了从范文中获得的资料,并又加以创造性地发挥,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作文的内容,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也提高了写作技巧。又如省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勤”》(作者林家箴)列举了大量事实:马克思用了40年时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1500种以上,终于写成了《资本论》;司马迁从青年时代起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才完成了被誉为“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课文中的大量材料,使学生们无论从感性上,还是从理性上,都深刻地懂得了“勤”能出成果,“勤”能出智慧和“勤”能补拙的事实和道理。这不但激发学生去勤奋学习,而且使他们掌握了大量的写作有关“勤”与成就、智慧及补拙的事实材料

作文教学指导意见

关于规范小学作文教学的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降低小学生习作起始阶段的难度,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在习作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习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夯实习作基础。 二、学段要求 第一学段(1~2年级):说话与写话训练 训练要求:说、写想象中的事物,通顺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一年级侧重说话训练,以看图说话、情境说话为主,要求学生能说一段内容完整,语句通顺的话。 二年级侧重写话训练,以看图写话为主,要求学生能写出一段内容较完整、语句通顺连贯的话。二年级学生,要求一学期写话训练10次左右,字数不限。 第二学段(3~4年级):片段习作与课堂练笔 训练要求:大作文以片断训练为主,要求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小作文结合课文句段,进行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等课堂练笔,力求一练一得。 三年级要求能在40分钟内写出250字左右(上学期)和300字左右(下学期)的片断或简短的记叙文。能写简短的日记、便条和书信。三年级每学期大作文8篇,课堂小练笔根据教学需要安排,数量在7篇左右。 四年级习作训练以观察想象为主。要求学生能在40分钟内写出350字左右内容具体、条理清楚的简单记叙文,能在老师指导下自主修改作文中明显错误的词句。四年级每学期大作文8篇;课堂小练笔根据教学需要安排,数量在7篇左右。 第三学段(5~6年级):成篇习作与片段训练 训练要求:大作文以整篇的综合训练为主,学生要逐渐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要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从而积累习作的素材。小作文结合课文的典型写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做到重点突出,学用有致,充分体现“小”的特点,不超过150字。 五年级以命题作文为主的篇章训练,学生能根据要求选择材料,在40分钟内写出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思考5页

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思考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部分老师对写作教学感到茫然,也无法进行有效的指导;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写作水平好的同学往往认为作文课的收获、启迪不多,因此改变这种现状就显得尤为重要。细读课标就会发现它已经给了我们具体的引导。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因此,必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写好作文最有效果的“药引子”。有了写作兴趣就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变“被动写”为“主动写”,变“害怕写”为“喜欢写”。从教师的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学生的写作欲望诱发起来并保持住写作的激情。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创作:或在写作前用各种方式激发写作冲动,或在评讲课堂上让学生读自己的佳作或精彩句段,或者选出佳作编写作文集或汇编精彩句段,或在班级园地开辟专栏发表;经常向报社、向有关杂志推荐学生作品。如此种种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写作文的乐趣,大大提高并保持写作的激情。从学生的角度讲就是让学生在学写作文的过程中形成长久的兴趣,就会充满热情,激活思路,挥洒自如。所以从兴趣的角度来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写,就能够写出好文章。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写自己的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 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写作个性就是这些特质表现于书面的言语方式。世界没有相同的叶子,也没有相同的人,同一个题目作文也没有相同的写作。学生写作个性就是在写作教学中,要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想自己所想,说自己的心里话,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个性感受、体验和思考。 这样,作文就放射出写作个性的光芒。我们常说的“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不仅培养了学习做真人,而且这一要求促进了写作的个性表达。从教师角度来说,选材、立意、结构、时间、取材范围等,不管哪一方面,教师减少了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尤其立意应当允许多样性,立意的指向要多元并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写作个性,有利于学生自由表达。改变旧的评价标准和批改模式,批改要宽容。批改作文时应该善于发现亮点,以尊重学生劳动,尊重学生个性为前提。 要培养学生写作个性,还要让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身独有的见闻、感受、想法。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特性、变化,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感受;启发学生

作文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与困惑

作文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与困惑 我比较重视作文教学,觉得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其它问题就不算是什么大问题了。所以,从初一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将近四年来,我的学生写作水平大大提高。一部分学生对写作很感兴趣,自己有意识地写些小诗、小文、小说之类的文章了;那些一开始惧怕写作文或者对写作文有畏难情绪的同学也开始喜欢写作文了;一些写作水平很差,尤其是刚开始只写几行字而写不成篇的同学,现在也能写出语句较流畅,符合要求,600字以上的作文了。总体来说,我感觉我的学生整体写作水平都在大幅度提高,没有一个掉队的学生或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了。 我是如何做的呢?我感觉以下这几个方面我做得比较好,正是这方面的练习与重视,学生的写作水平才提高了不少。 一、一周一次的作文课必定用来写作文。这个问题看起来不是问题,作文课就是用来写作文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不少教师并没有用在作文上,而是把作文课改成了赶课,采用两周一次作文。我比较重视作文教学,我想,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如果学生作文写好了,那理解力也就会更强,做阅读题也更容易,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也就更强,所以,我宁愿不赶课,也不占用这两节课。即使到了初四,我仍坚持每周写作文,我的学生现在都已养成了习惯。有时不写,有些学生还会有意见呢。 二、作文练习系统化。代初一时,我对四年学生的写作就有了系统的计划。初一重点练命题作文,接触话题作文;初二练半命题作文;初三练新材料作文;初四综合练习。在这个大框架下,每学年或每学期再制定一些不同的小目标和具体措施,做成小系统。比如,针对初一学生写不够字数的情况,我先让他们练习写够600字。针对观察力不强,无事可写的情况,又让他们练习写身边的人和事。初一上学期,我就让他们练习了一系列的写人文章,比如,写同桌,写同班同学,写校友,写各个任课教师,写父母,写其它亲人等等。到第二学期,才让他们练习到写陌生人。这些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感悟力,写小事却能以小见大,也是一种不小的能力了。再比如,初二重点练半命题作文时,我又教学生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设置题目,语言如何生动,如何打动人等等方面的方法。而且除了记叙文外,还让他们学写了说明文。又比如,初三练习材料作文时,我更多的是让学生学写议论文,这样就把写作的类型和文体结合起来了。现在初四阶段,我让学生综合练习,每次作文出的都是选题作文,让学生写自己最拿用的文体,写出较高水平的作文。这些系统化的训练,就避免了作文教学的随意性,或者只跟着教材后面的写作实践走却没有系统化训练的弊病。我感觉,如果只是上作文课,却没有目的的上,去随便上,或者只给学生布置完作文题目写就行了,这样的作文课就不是真正的作文课,因为它没有效率,反而浪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 三、充分利用作文课。每周的作文课坚持要上,但也不是随便上,要有具体的目标、方法和步骤。虽然每次练习的内容不同,但我一般是这样上的:第一节课是学习,后一节课是实践。第一节课一般要评讲上次的作文情况,指出优点和不足,然后选两到三篇优秀作文给学生读,以便让学生借鉴。然后围绕本节作文课练习的重点,教一些写作方法上的指导(比如,如何让文章生动起来,就先介绍如何做,有哪些方法等)。然后读一些示范作文。一般到这时,学生的印象就比较深刻了。再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回答审题的结果。审到了什么,写作时注意哪些方面等等。如果有意见,学生还可以再讨论,互相交流。这时就完成了作文的审题和构思阶段。第二节学生就开始动笔写,必须在下课之前交,目的是训练他们的快速作文能力。到现在为止,学生都能完成,个别学生半小时左右就能完成,而且按要求完成,质量还比较高。 三、常动笔,每天一篇日记。写作的人都知道,要想水平提高,必须常动笔。为了让学生常练笔,我就让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初一时写得比较少也比较短,随着年级的递增,字数也递增。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写日记,不给学生增加负担,我不再给学生布置作业。课后练习,我都尽量在课堂上完成。通过写日记,学生不仅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每次写作文时做到有事可写,有话可写。有新颖独特的事写,就避免了作文中出现的空话大话等问题。我的学生作文,都能做到以真取胜,以真打动人,我非常喜欢读,改作文实际上也成了我的一大乐趣了。升入初四,课程比较紧张,但我宁愿放弃其它作业,也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不过略作了些调整,如果实在当天无事可写,学生也可改为摘抄一篇优秀文章。 四、重视积累,每周读一本书。语文能力的提高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写作是厚积薄发的结果。所以,不进行大量的阅读,去谈提高语文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只也只能空谈,即便有时出了成绩,也只会是暂时的。学生头脑中空空,能写出什么文章来呢?没有厚重的积淀,没有一定程度上的积累,何来语文能力呢?所以,我比较重视让学生多阅读。初一至初三,我每周都挤出一节课时间专门让学生阅读,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读名著,读报刊杂志等等。如果有好句子,也让学生背下来。这些积累,让学生的语言水平大大提高,几乎每个同学的每篇作文都能找到一些精彩的句子,有些学生的作文中还有好多可圈可点的精彩地方。初四后,由于复习任务比较重,这节阅读课就取消了,但我让他们阅读,只是换到了双休日,我双休日的语文作业就是让他们读课外书。 五、把课文当例文学习写作方法。对于一些文学味很浓的文章,学完每篇课文后,我都让学生总结在写作上对他们的启发,或可借鉴的地方。因为我感觉既然文章能打动人,能吸引人,写作上定会有吸取的地方。哪些地方打动读者了,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除了读优美的句子外,我还经常让学生找出动人点,找出动人的原因,然后让他们在写作上加以运用。这样,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和作文写作加以联系,学生又多了一条练习写作的途径。 以上是我的一点做法,四年来,一直坚持使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总结出来,看看对同行有没有什么启发,另外,对我自己也是一种督促和激励。 在作文教学中,我也存在着困惑。这个困惑就是:作文虽然也强调个性,但不同于文学创作,如果学生写得太个性化,怕有些比较传统的老师改卷时会判低分,所以在作文写作的指导上,我一方面要求学生创新,另一方面又有些顾虑。自己不敢大胆放开让学生写,学生也不敢太大胆地放开写,总感觉束缚了手脚。所以怎样做到既创新,让学生发挥个性,又能写出符合考试作文要求,符合改卷老师的阅读习惯,是一个大难题。有时我就困惑,到底让学生写应试作文,还是发挥学生特长,让他们写个性化的作文呢?不知道该如何解决。我是省作协会员,发表过不少文章,还出过书,可以说,我指导的学生作文水平不低,但我却不敢说,中考时他们就能得到高分,即便正常发挥,我也不敢打包票。这是一个回避不了的实际问题,我真的有些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了。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计划情况,存在问答及其对策建议

全市工业园区发展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 (2015年5月) 一、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概况。我市工业园区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十一五”期间开始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进入发展黄金期。截止2014年底,全市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近90平方公里,入园企业超过800家,规上企业454户,实现销售收入1500亿元以上,利税总额20亿元,工业集中度已达到75%,基本形成以南充经济开发区、市区共建的南充清洁能源汽车产业园和9县(市、区)工业集中区为重点的“2+9”工业园区发展格局。南充经济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区被纳入全省“51025”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其中:南充经济开发区被纳入全省千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并正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充航空港工业集中区、南部县工业集中区、四川蓬安工业园被纳入全省500亿产业园区发展计划。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与嘉陵工业集中区正在联合申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西充县工业集中区被列为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阆中市工业集中区成功创建为全省知识产权保护试点园区。 表一全市“2+9”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注:数据截止期为2014年。 (二)产业发展概况。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轻工食品四大传统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不断优化园区功能分区和产业布局,推行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产业发展格局。顺庆集中发展机械汽配、新材料产业,高坪重点发展丝纺服装、电子信息产业,嘉陵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和轻工食品产业,南部大力发展板材建材、机械机电、食品饮料产业,阆中围绕旅游休闲产业,加快发展食品药品、清洁能源产业,仪陇、营山、蓬安、西充作为农产品主产区,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产业兼顾发展1—2个特色产业,其中西充的有机食品、仪陇的制鞋产业已初具规模。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及分析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及分析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听说读写这四大语文能力中一个最重要的综合性能力。但现今很多的语文教师和学生对作文都有一种畏惧和茫然之感,老师不知如何教,学生一提作文便头疼,这在很大程度困扰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因此,我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和工作实践,对现在的作文现状和解决方法做了一点粗浅的探讨。 一、作文现状分析 (一)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1.学生怕作文,厌作文 新课程改革以来,小学作文教学研究成果颇丰,教学流派纷呈,但“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师生,通过我平时和学生的交流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写作文是一件很烦心的事情,不好写,写不好,提到作文便头皮发麻,可见畏难情绪之甚。 2.外延阻塞,泉源短缺 部分学生平时没有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周遭事物熟视无睹,也不愿参加课内课外的各种活动,生活单调,孤陋寡闻,头脑空空,言之无物,作文成为无源之水,在写作时,总有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生硬感,为了应付检查,只好胡 编乱造,或者空喊几句口号敷衍了事;也有部分学生反映很多时候觉得心里有话说,但往往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即使勉强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倒出来往往也是硬挤强凑平淡干瘪毫无新意可言的。 3.擅走捷径,惰性严重 有的学生作文动机不纯,懒得动脑,一味贪易,于是乎走上了不劳而获的“捷径”,从“作文选”上抄袭一篇冒充自己的作文或是东挪一段,西移一句拼凑而成。而由于当今作文书种类繁多,老师识不了“庐山真面目”而给予好评,从而使学生自以为找到了作文制胜法宝而沾沾自喜,惰性愈演愈烈,真正提高写作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4.阅读不广,知识面窄 有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没有图书室,即使有,图书库存量也少或是根本就没有对学生开放,加之报刊杂志又少,学生除了课本就很少有其他课外书籍可供阅读,造成学生知识面窄,积累甚微。这样写作时,也就只能昏昏而不能昭昭了。 (二)教师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方法单调陈旧,灌多导少 在小学作文教学特别是农村学校中,那种“教师讲作文理论--学生写--教师改”的教学模式比较普遍,鲜有新的花样,且习惯孤立作文教学,缺乏必要的系统性,不善于把每个单元的课文分析与单元作文训练重点联系起来,教学过程支离破碎,从而导致学生对枯燥的作文理论产生厌烦情绪,使之起不了应有的指导作用。还有些老师甚至将文章头怎么开、中间写什么、尾怎么结都和盘灌输给学生,他们用自己僵化的思想固定的模式约束了学生天真烂漫的想象,学生只得机械式地按老师煞费苦心的构想写下来,结果可想而知,大都“依葫芦画瓢”,

作文教学思考

作文教学思考 一、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作文有别于口头表达,它要求使用的是比较规范的书面语言,语言的组织要比口头表达更严密,逻辑性更强。如何组词、构段、成篇?这些词汇、句式、段式、篇章结构从何而来,如何“植入”学生头脑?答案就是——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把第二、三学段的作文训练称为“习作”,“习”即学习模仿的意思。学习模仿的是别人所写的好文章,那就离不开阅读。阅读包括课堂上教师指导下的阅读和课外自由广泛的阅读。 课堂上的阅读是有意识的从课文中习得作文的营养:词汇、句式、段式、篇章结构范式等,这种习得有时需要有教师的分析点拨引导,但更多的是学生自己去习得,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反复地用心地去朗读课文,甚至熟读成诵。在这个过程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就会印在学生脑中,日积月累就丰富起来了。在表达(口语表达、书面表达)时,学生就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当然,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们如能从一年级就开始改革自己的阅读教学,教师的分析讲解尽可能少一些,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朗读课文,背诵优美段篇,在小学阶段学生可以从400篇左右的课文中汲取丰富的作文营养! 课外的阅读对学生写作的影响更多的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更多地是学会对生活、自然、社会的观察、品味和思考,这一点对学生的作文极其重要,这种观察、品味和思考是否敏锐、高尚、全面、深刻直接决定学生作文内容的质量。一个学生如果能博览群书,他就会比别人更注意观察生活、自然、社会,就会更喜欢思考,也会有更多独特的发现、感悟和见解,表达的欲望比别人更强烈,作文内容更丰富多彩。 二、写作方法的指导应放在阅读教学时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沿袭这样的模式:教师布置作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教师批改——教师讲评。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多是放在学生动笔作文前这个时间段。很多教师主要是是从审题、选材、表达技巧等方面去说,由于时间不多,教师能做到的也就是泛泛地说说而已,对学生写好作文帮助不大,有效性不高。小学生的感性思维强于理性思维,要想让学生明白“内容具体”“语句生动准确”等等,就要在阅读教学时注意“读写结合”,抓住课文里一个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这就叫“内容具体”,那就叫“语句生动准确”“过渡自然巧妙”。如果按这样的思路去做,因为阅读课的课时是最多的,所以就可以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学生就会从许许多多的例子中学会怎样写作文。 三、作文前的指导应重在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动笔写作文前教师应做什么?多数教师是从写作方法、技巧等方面去指导学生,但实际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我市金秀县潘海珍老师的“情境再现,自主作文”课题研究给我很大的启发。在学生动笔作文前,她会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创设生活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过程、体验生活、有所感悟,然后顺势让学生动笔写作文。我有机会观摩了她执教的几节作文课,都是借班上课,学生表达的欲望很强烈,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写作冲动,所写的作文内容都比较具体,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作文写出了自己想说的话,表达的情感特别真实。不少教师也许都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六一”儿童节到了,班里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动笔写作,写出来的作文都比较好。 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文章不是无情物”“情动而辞发”,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是源于作者强烈的情感驱动。作文前教师最应该做的是让学生“情动”起来,让他们想说、想写。教师干巴巴的有关作文方法技巧的指导无法激起学生写作的愿望。试想,在作文课前学生上的也许是数学课、体育课,学生此时也许还沉浸在上一节课的情境中,这时却叫他们动笔写一篇作文,除非是特别优秀的学生,不然多数学生这时是心不甘情

作文教学的困惑和感受

作文教学的困惑和感受 作文,长久以来都是困挠师生的一个难题。学生苦于无话可写,写不好作文;老师苦于教不好作文或不知道该如何教作文。以下是“”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在从事了两年多语文教师这个职业后,对于作文教学,脑海里一直存在着许多困惑,学生写作水平也不甚理想。 批改学生的作文,深感现在的孩子言之无物,小题大做,无病乱呻吟现象非常普遍。并且文章单薄,语言缺少美感;例如一个学生在《美丽的公鸡》作文中写道“公鸡非常的可爱。它身上毛的颜色很多,很亮。它的眼睛黑黑的,我轻轻一碰,它的眼珠会动。”作文时,尽管学生抓住公鸡身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但是,描写时,没有一些优美的词语或修辞进行描写,使原本富有生命力的“活鸡”,沦落为呆头呆脑的“死鸡”,自然,这样的公鸡也就谈不上可爱。如此的描写既没有生活美,也缺乏语言美,导致了作文的了无情趣。学生作文内容上千篇一律,对于“题材新颖”的要求差之甚远。比如有一次布置写“妈妈的爱”这个主题的作文,多数学生写的都是“生病时妈妈背着我去医院,晚上又在我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我,我醒来了妈妈却累的倒下了。”……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除此之外,学生作文缺乏想象力,假话多、空话多,没有真情实感等等诸多问题让老师们在对待作文教学上倍感棘手。尽管如此,作文教学依然是语文学科的重点,还要我们认真研究学习,寻找作文教学的新出路。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对作文教学非常感兴趣,同时也在进行探索,就我个人认为提高以下几点做法是小学作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途径: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是作文教学的突破口,要让学生有乐于表达的愿望与冲动。因此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在兴趣的指导下进行写作训练会事半功倍,所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途径。根据学生的爱好,精心设计一些既具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运动会、拔河比赛、“六一”汇演,我们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讲故事比赛”,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参观访问活动,春游、秋游活动,等等,使他们接受教育,扩大眼界,增长知识,为作文积累素材。在有活动进行之前,提示观察要点,提出写作要求。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亲身体验。例如有一次写家乡景色的作文,我就带领学生一起参观了家乡几个有代表性的地方。和阳广场、北关公园、六和塔,一边讲解一边 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这样同学们写出来的文章就比较真实,思路清晰。总之,在活动中进行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有内容

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是不喜欢文言文的,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们说:“语文我最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鲁迅文。”文言文被列为“最怕”之首,学生对文言文的畏惧和文言文学习的无助可见一斑。 在我们设计的问卷调查中发现,学生对文言文存在以下看法:“我想学,可用不上。” “文言文,是应该学习的,那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传承,不能丢,假如连这都丢了,我们还剩下些什么,可是我曾努力去学过,但最终我放弃了。” “不是我不想学文言文,一是有点难,二是没用”,“我其实很喜欢文言文,也知道对自己有好处,可是我不会花时间去专门研究,老师教一点就学一点,碰到就学,碰不到就算了。”“学了没用,我不想学,但是考试要考。” 从许多的学生回答中我们可以看出,现在的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文言文的作用,可是社会发展趋势让这些都变得无用,最多也就是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对于今后走入社会,这并不是一种能力,可学生仍然在学,试想,假如在中考、高考中去掉文言文这一块,还有学生会自愿、自觉的去学习文言文吗? 加上多少年来,我们的教学方法呆板,始终是一种基本模式:先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再读课文读准字音,然后开始逐词逐句的串讲,讲完后再作点所谓的“内容分析”,或者来个“中心归纳”。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忙着记笔记,课后再死记硬背,应对考试。连教师都对文言文教学提不起精神,感觉乏趣、乏味、乏力,缺失了现代文教学时的自信和洒脱,学生对文言文又怎能提得起兴趣呢?

白话文无法完全取代文言文,学生能够理性的看待文言文的地位和社会作用,学生害怕或没有兴趣学习文言文,教师教学文言文的积极性不高。这,就是当今文言文教与学的现状。 那么,应该如何改变这种不利的局面呢?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我们自身要有所作为: 1、教师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言修养,不断的积累有利于教学的材料。由于现在的中学教师工作较繁重,很少有时间重新学习,尤其在文言文这个离生活相对较遥远的科目上,教师在资料的积累上显得相对不足,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连续几年在教案上是只字未改,完全是以前的积累,这样是不利于教学的发展的。 2、教师要把文言文带进生活去感悟,将作品的思想感情尽量的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因为在中学语文文言作品所选篇目中所表现的更多是赞颂“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的,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也应该可以找到与作品中相似的融合点的,这需要老师做一个有心人,在生活中找到了类似的融合点,就可以运用到教学中。在文言文教学中,学生不喜欢文言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与现代不合拍无法引起感情的共鸣。假如教师能很好的把握这一点,可能学生会做得更好。 3、教师应当重视语言研究和语言积累(针对古汉语)。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要完成教学的任务,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在语言文字方面下功夫,抓紧时间多积累、多学习、多研究。首先要在学习研究中加深自己对语言的热爱,提高对语言的鉴赏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 4、在教学方法上,要真正剖析自我,走出误区,其实,在教学方法上,没有任何一种方法是可以普遍运用的,唯一正确的就是要坚持“因材施教”,努力的找到

对当前作文教学的思考

对当前作文教学的思考 德阳市旌阳区通江学校米君 【摘要】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人”与“文”更是严重分离。我们的作文教学应提倡“本色作文”,强调“本色”二字。同时本色作文教学强调打好基础,逐步提高,课堂为经,生活为纬,多读古典文学,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作文教学只有回归本质,才能教活学生,让学生说真话,抒真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本色生活 当前的作文教学中有以下几种倾向:一是模式化,学生按照老师教的固定格式进行作文,压制了个性;二是成人化倾向,世故之气压倒了纯真的童心,三是知识化,作文教学成了作文知识的累积,忽视了能力培养,这是语文教学中“本”与“色”的分离。也使学生想象匮乏、情感压抑,直接导致了“苦于作文”的教学现状,于是众多有识之士才提出了“本色作文”教学理论。 本色作文强调“本色”二字,是一种作文教学方法和作文评价标准,以引导学生“观察真生活,抒写真性情,表达真自我”为原则,标志着作文的本质回归。《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句话强调作文教学要生活化,本色化,学生一旦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热爱,才能提起写作的兴趣,把感情投射进去,才会乐于表达。那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的本色化,使学生真正做到本色作文呢?个人认为可以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打好基础,逐步提高 作文,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关系日益密切。我们可以就生活写作文,平时学会留心观察生活,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作为以后作文的素材。而如今的作文教学要求一味拔高,那是揠苗助长,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还得从基础抓起。基础是什么?就是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 我们认为,现在的学生对于写记叙文是没有的多大问题的。可还是有一些学生到现在记叙文仍然是连基本的六要素都没有齐全,甚至到了初三,本应产生质的飞跃的学生作文却没有产生飞跃,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更不要说话题作文,话题作文本是为学生作文松绑,让学生在自由王国里充分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写出有文采、有个性、有思想、有深度的作文来,然而事与愿违,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成了四不象,教师苦无对策。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生作文的基础不牢,东拼西凑,合成这样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急于对学生进行话题作文训练,而要扎扎实实地练基本功。记叙文是基础的基础,教师要以记叙文的训练为主,让学生能熟练的运用记叙文所适用的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文最能锻炼、也最能体现学生的写作基本功。所以,记叙文练好了,作文便成功了一半。议论文是中学作文的另一个

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小学作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作文普遍有一种惧怕的心理。主要表现在: 1、缺少写作的素材,内容空洞。 2、语言贫乏,且组织语言的能力较差。 3、缺乏想象力。 4、假话、空话多。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诸多问题,可以说是学生惧怕,老师也倍感棘手。即便如此,作文教学也要“知难而上”,通过不断思考探索、实践,我认为以下几点作法是小学作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读写结合,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新编教材更注重于单元整合,从单元前的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中的作文训练紧紧围绕着单元的专题而安排,可以说是“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落实。”这样,对学生的习作训练就提供了很有利的条件,每学习一篇课文,引导学生对作者是如何进行布局谋篇的及写作的特点和方法进行剖析。理解作者是如何巧妙选材把所描写的对象写具体而生动的。如:学习《燕子》时,引导学生分析这篇课文围绕“燕子”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景图。全文共分四个自然段来写,首先作者用白描的手法为我们勾勒出燕子可爱机灵的外形特点,接着写燕子融入春光为春天增添了无限生机,最后描写了燕子的各种飞行的姿势展示其动态之美与燕子停歇在电线上时的静态之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小燕子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光的赞美之情!这样持之以恒地引导学习,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汲取写作的技巧,提高写作的能力。 二、在习作训练中可让学生适当摹仿,并在摹仿中寻求创新 绘画可从临摹开始,学生习作也一样可从摹仿开始。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写文章就是在自觉不自觉的学习和借鉴别人的写作技巧及方法,再加上不断的创新而独具风格的。指导学生习作时,让学生摹仿写,就好比给学生一根拐杖,他们在慢慢的摸索中学到如何布局谋篇、以及如何去组织写作素材。如指导学生写“介绍我自己”时。让学生学习别人是怎样介绍自己的,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的,从而启发学生思路,学生就会明白:介绍自己可以从外貌、衣着、性格、爱好、优缺点等方面来考虑去写。引导学生向大家介绍一个真实的自己,不要胡编乱造。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介绍自己,如:突出个人的某一方面的特点或是多角度地介绍自己。 三、加强朗读背诵的训练,注重让写生积累语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语言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的重要。只要语言积累到一定的量了,才有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千头万绪,

《应用文写作》课程思考与练习(一)讲解

《应用文写作》课程思考与练习(一) 第一章绪论 一、下面的一段话是从某工业局干部所写的工作总结中摘录的,句子不仅通顺,而且可以说还颇为生动,但是,该局的局长看过后说这样写不对。请你说出理由。 我局所属××工厂去年借助外部东风,生产一度像穿云燕子,飞向百尺竿头。曾几何时,今春以来,却又像冰山开花似的,一泻千里。 二、请阅读下面这封信。有的说此信写得好,也有人说此信写得不好。请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 1、任何文章均有作者的写作目的,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呢?是总结经验,或是做检讨,抑或是请假? 2、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语体。请代这位作者改写成请假条,然后对照本文,你发现了什么,对语体有什么认识,请试试。 ××老师: 我惭愧地提起笔,写信给您。 昨天,当我放学回家的时候,本来烈日当空,不料走到中途,突然下了一场大雨,我不能及时避雨,雨水把我淋得浑身湿透。回家以后,就觉得有点儿冷,妈说我着了凉,吃过晚饭,我开始咳嗽了,医生说我患了流行性感冒,要好好休息。 我知道这一次的病是由于抵抗力太弱引来的,我后悔平时没有听从老师教导,好好锻炼身体,今天我暂时不能到学校上课了。希望过两天之后我能够痊愈,就回校补课。而且,我今后要更认真地做早操了。 现在妈妈叫我向学校请假两天,希望你能够批准。 学生××谨上 ×月×日 三、请结合应用文的性质和特点,比较下面几段文字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1、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一点风也没有。祥子在院子里看了看那灰红的天,喝了瓢凉水就走出去。 2、我不觉对着茶花沉吟起来。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

基于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思考

基于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及思考 发表时间:2010-01-05T09:35:40.560Z 来源:《中国当代教育科研杂志》2009年10月第5期供稿作者:刘艳[导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但长期以来,传统语文教学往往是重阅读,轻写作;重理解,轻运用;重应试,轻积累刘艳湖北省竹山县张振武小学(442200)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但长期以来,传统语文教学往往是重阅读,轻写作;重理解,轻运用;重应试,轻积累。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讲作文,有的甚至到了“谈文色变”的地步。通观现有的语文教材,作文知识要么散见于各单元中,要么立题太高,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差距很大。再观实际的作文教学,教师们用的课时不多,每学期按大纲规定的完成8篇,训练的机会较少,对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又能有多大的帮助呢?鉴于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我们的整体作文教学水平。 1大刀阔斧的进行作文教学改革 提高语文教学成绩,其关键在于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大家既然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理应大刀阔斧的进行作文教学改革。 (1)各校应成立作文教学课改小组,由作文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担任组长,制定长期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案,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2)调整语文课时,每周安排至少1-2节课进行作文教学辅导,形成一个稳定的作文教学的训练机制。 (3)走出去,请进来,强强联手,搞好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为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提供丰厚的后勤保障。 2打造个性张扬的作文教学风格 俗话说:“教无定法”,作文教学更是如此,邓小平曾说过:“不管黄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作文教学同出一辙,无论你采取哪一种教学模式,只要能够彰显出学生的个性,达到了应有的训练要求,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你就是超级赢家。特级教师武琼独创的“15分钟快速作文”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是作文教学训练的一种极致,一种完美。我想,作为新一代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信心比她想得更远,做得更好。 3构建以点带面的作文教学模式 作文教学毕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各校师资力量的配备并不是尽善尽美,但这并不会影响我们普及作文教学知识,推动作文教学改革,构建一个作文教学示范点,带动广大语文教师积极主动地学习,点面结合,这样既可达到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也可避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可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水平。这应是我们广大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探索的。 4作文教学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4.1多角度选择作文题材。小学生由于阅历尚浅,视野未够开阔,他们的写作,较多取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经历;但这些题材他们经常在写,难免有“炒冷饭”之嫌,教师宜引导他们学会搜集、记录自已生活中有意义的题材,挖掘、开发这些题材的内蕴和表现价值,力求写出新意。随着学生阅读面的扩大,学生还会自发地从书刊杂志中获取写作灵感,借鉴写作题材,甚至凭自已的生活积累和想象力虚构题材。这些无可厚非,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基于生活进行创作,不要流于假、大、空,不要陷于荒诞怪异,更不可抄袭盗用他人作文。他们的笔触,容易穿越最贴近的校园和家庭,直探向纷繁多彩的社会生活,这与影视、网络等信息传播手段的飞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件可喜的事。不过,很多同学的作文选材无新意,无个性,雷同现象颇多,教师在指点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取材的同时,还应强化学生对各生活领域的参与热情,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广开生活之源,并铸炼生花妙笔,用以记录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片段。 4.2灵活的命题方式。大多数教师都注重了命题方式的科学性,既不放任自流,同时又能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和个性化发挥。教师应在命题方面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更开放、灵活一点,追求趣味性和创意,以激发和维持学生参与写作的热情。 4.3开放写作文体。最近几年,考试作文不断淡化文体,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已的写作特长。此外,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方式也有一定关系。小学学生的写作更倾向于追求新奇有趣,生动形象,更偏重于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相对不足。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先放后收,引导他们从自己喜欢的文体入手,不断获取成功的写作体验,并利用学生对各种新鲜知识的好奇心,逐渐过渡到掌握其他各种文体。 4.4精心的作文指导课。现在作文指导课上,还是以教师的“讲”为主,有时这种“讲”会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让他们无所适从;而写作前过多的宣读范文,又容易造成写作的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生的写作积累不够深厚,很多学生的问题主要出在选择和运用材料上,具体表现为题材匮乏、用错材料、剪材不当等方面,应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学生欢迎教师传授写作知识和技巧,但要求点到化即止,点拨为主。他们对指导课呼声最高的是“激发兴趣,引起写作欲望”,较多学生反映现有的写作指导课太少,要么是利用零碎时间走过场,要么是枯燥乏味,单调沉闷,对写作帮助不大。 4.5细化作文批改和讲评。精批细改仍为师生习惯接受和使用的批改方式,只是这种方式常常是高耗低效,不利于将教师从沉重的工作负担中解放出来,也不利于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反馈和交流。不赞成同学间互改的原因大多是认为有的同学不太负责,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作文。这种信息反馈量大的批改方式其实很有利于同学间的互相学习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正确地引导,耐心指点评改的标准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评改他人作文的责任心和能力。教师不妨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尝试各种批改方式。必要的时候,老师还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使学生的思想一直沉浸在一种具有连续性的写作环境中,由此逐步掌握写作技巧。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如能以读促写,双管齐抓,加强对写作教学的投入,在这块荒芜的土地上勤于耕耘,播种聪慧而有灵性的种子,必定能收获累累硕果。愿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探索中发现,在失败中进取,在积淀中提高,超越自我,挑战考场满分作文,创造作文教学的又一个奇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