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混合指示剂
混合指示剂是利用颜色的互补作用使指示剂变色,其配制 方法百度文库两种:
(1) 向一种指示剂中加入惰性染料(有机物)
溶液的pH ≤3.1 4.1 ≥4.4
靛蓝 蓝 蓝 蓝
甲基橙 红 橙 黄
混合色 紫 浅灰 绿
2、酸碱指示剂
(2) 两种或两种以上接近的指示剂混合。
溶液的pH 溴甲酚绿
甲基红
混合色
c(
HA)
KW
1)当酸不太弱,可忽略水的解离,且弱酸解离度很小
cKa 20KW且c / Ka 500 且c(HA)=c-c(H+)=c
c(H )
K
a
c
2)当酸不太弱,可忽略水的解离,但弱酸解离度不很小
cKa
20KW且c
/
K
a
500
c(H )
K
a
(
c(OH ) c(H2CO3 )
c(HCO
3
)
2.4 108
K
a1
(
H
2CO3
)
K
b2
(CO32 )
KW
K
a2
( H 2CO3
)
K
b1
(CO32
)
KW
2. 酸碱的解离
PO
3 4
(aq)
H
2
O(l)
HPO
2 4
(aq)
OH
(aq)
K
b,1
K
w
K
a,3
1.0 1014 4.5 1013
3.1.3 酸碱的相对强弱
平衡常数越大,酸碱的强度也越大。
250 C ,
pKa
pK
b
14
Ka(HA)
目录
➢3.1 酸碱理论 ➢3.2 酸碱平衡 ➢3.3 缓冲溶液 ➢3.4 弱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 ➢3.5 酸碱滴定法 ➢3.6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3.2 酸碱平衡
➢3.2.1 溶液pH值与指示剂 ➢3.2.2 溶液pH值的计算
3.1.1 酸碱的电离理论
阿仑尼乌斯“电离说”: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解离
★ 酸指在水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H+
H2SO4 = HSO4 + H+ ★ 碱指在水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为OH-
NaOH = Na+ + OH-
★ 中和反应的实质 H+ + OH- = H2O
★ 水溶液中弱电解质部分电离
Svante August Arrhenius 瑞典化学家
Cl-(碱1) + H+ 酸半反应
NH3(碱2) + H+
N H4+(酸2) 碱半反应
酸碱反应其实是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转移反应, 反应总是由相对较强的酸和碱向生成相对较弱的酸和碱的 方向进行。
3.1.3 酸碱的相对强弱
酸碱强弱不仅决定于酸碱本身释放质子和接受质子的能力。 同时也决定以于溶剂接受和释放质子能力。因此,要比较各 种酸碱的强度,必须选定同一种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无色—红色明显,反之不宜观察
3.2.2 酸碱溶液pH的计算
➢1、质子条件式 ➢2、一元弱酸(碱)溶液酸度的计算 ➢3、多元弱酸(碱)溶液酸度的计算 ➢4、两性物质溶液(拓展)
1、质子条件式
酸碱反应实质是质子的转移,当反应达到平衡时, 酸失去质子的量与碱得到的质子的量必然相等,这种 数量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称为质子条件式(PBE)
3.2.1 溶液pH值与指示剂
➢1、溶液的酸(碱)度 ➢ 是指溶液中H3O+(或OH-)离子的平衡浓度
pH lg{c(H3O ) / c} pH lg c(H ) pOH lg c(OH )
常温下,水溶液中
c(H ) c(OH ) KW 1014 pH pOH pKW 14
2)酸(碱)的浓度与酸度(碱度)
酸的浓度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某种酸的物质的量, 包括未解离的和已解离的酸的浓度。 酸度是 指溶液中H+的浓度或活度,常用pH表示。
2、一元弱酸(碱)溶液酸度的计算
HA H2O H3O A H2O H2O H3O OH
c(H+)=c(A-)+c(OH-)
HAc水溶液的质子表达式为: c(H3O+)=c(Ac-)+c(OH-)
或 c(H+)=c(Ac-)+c(OH-)
2、一元弱酸(碱)溶液酸度的计算
1)分析浓度与平衡浓度
分析浓度:一定体积溶液中含某种物质的量,包括 已离解和未离解两部分, 也称总浓度。 平衡浓度:溶解到平衡时溶液中存在的各组分的物 质的量浓度。
3.1.1 酸碱的电离理论
➢解离度:电解质在溶液中达到解离平衡时,已解 离的分子数占原来分子总数的百分率
按照电离理论,NH3 、Na2CO3都不是碱,但两 者 的 水 溶 液 都 呈 碱 性 , 而 且 Na 2 CO 3 俗 称 纯 碱 。 NH4Cl也不是酸,但水溶液呈酸性 。
3.1.2 酸碱质子理论
➢1. 水的解离平衡(质子自递)
H2O (l) + H2O(l) H3O+ (aq) + OH-(aq) 或 H2O (l) H+ (aq) + OH-(aq)
KW — 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25℃纯水:c(H+)= c(OH-)=1.0×10-7mol·L-1
KW =1.0×10-14
2. 酸碱的解离
碱的平衡常数用Kθb表示,通常称为碱的离解常数, 又叫碱度常数
K θa 值越大,酸性越强。K θa 值大于1的酸叫强酸,K θa值小 于1的酸叫弱酸。
2.酸碱的解离
2. 酸碱的解离
(1)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及共轭关系
+ H2O H3O+ + NH3
2. 酸碱的解离
一对共轭酸碱之间解离常数之间的定量关系
3.2.1 溶液的酸(碱)度
➢pH和pOH使用范围一般在0--14之间。
酸性溶液 c(H ) c(OH ), pH 7 pOH 中性溶液 c(H ) c(OH ), pH 7 pOH 碱性溶液 c(H ) c(OH ), pH 7 pOH
2、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是一种有机弱酸或弱碱,其酸式或碱式具 有不同颜色,在滴定过程中,由于pH值的变化,导致指示 剂结构的变化(失去质子或结合质子),从而使颜色变化。
c2
2 2
2
c112
c2
0.2000.009462 0.100
1.34%
酸碱理论小结
3.1.1 酸碱的电离理论 3.1.2 酸碱质子理论
酸:凡能给出出质子(H+);碱:凡能接受质子(H+) 酸碱反应是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转移反应,反应总是 由相对较强的酸和碱向生成相对较弱的酸和碱的方向进行。
K c(H )c( A )
a
c( HA)
c( A )
Kac( HA)
c(H )
KW c(H )c(OH )
c(OH
)
KW c(H )
c(H )
KW
Kac( HA)
c(H )
c(H )
c(H )
K
a
c(
HA)
KW
2、一元弱酸(碱)溶液酸度的计算
c(H )
K
a
K
a1
(H
2CO3
)
c(H3O ) c(HCO-3 )
c(H 2CO3 )
4.2 107
2. 酸碱的解离
CO32 H2O HCO3 OH
K
b1
(CO32-
)
c(OH ) c(HCO-3 ) c(CO32 )
1.8104
HCO3 H2O H2CO3 OH
K b2(CO32- )
1.51012
对于 PO34
K b,1
K b,2
K b,3
3. 解离度与稀释定律
(1)解离度与解离常数:
解离常数仅受温度影响,但不大; 解离度不仅与温度有关,还有浓度有关。
HA(aq) H+(aq) + A-(aq)
初始浓度 c
0
0
平衡浓度 c– cα


3.解离度与稀释定律
Ka
c 2 1
➢1 ) 酸 碱 指 示 剂的变色原理
(CH3)2N—
甲基橙
+ (CH3)2N=
—N=N—
—SO3-
OH- H+ pKa=3.4
H =N—N—
—SO3-
2、酸碱指示剂
2)理论变色范围
以HIn表示弱酸型指示剂,它在水溶液中存在解离平衡:
HIn H In
K
HIn
c(H ) c(In c(HIn)
在水溶液中,酸、碱的解离就是酸、碱与水之间 的质子转移反应,即酸给出质子后成为共轭碱,碱接 受水的质子后变为酸。
酸的强度决定于它将质子给水的能力,碱的强度 决定它从水中夺取质子的能力,具体表现为质子转移 反应中平衡常数的大小。平衡常数越大,酸碱的强度 也越大。
2. 酸碱的解离
酸的平衡常数用Kθa表示,通常称为酸的离解常数, 又叫酸度常数
渡色,pH=pK
HIn

理论变色范围
当c
(HIn)/c
(In--)≥10时,pH=
pK HIn
-1
显酸色。
当c
(HIn)/c
(In--)≤0.1时,
pH=
pK
HIn
+1
显碱色。
虽然理论上推算得出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为2个pH单位,但
由于人眼对颜色的敏感程度不同,所以指示剂的实际变色范围
并非如此。
2、酸碱指示剂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三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
目录
➢3.1 酸碱理论 ➢3.2 酸碱平衡 ➢3.3 缓冲溶液 ➢3.4 弱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 ➢3.5 酸碱滴定法 ➢3.6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3.1 酸碱理论
➢3.1.1 酸碱的电离理论 ➢3.1.2 酸碱质子理论 ➢3.1.3 酸碱的相对强弱
pK pK p K
a
b
w
25 0 C , pKa pKb 14
酸的酸性越强,其共轭碱的碱性越弱; 碱的碱性越强,其共轭酸的酸性越弱;
2. 酸碱的解离
➢例 求浓度为0.1mol.L-1的HAc溶液pH值
➢解:HAc(aq)+H2O(l)
初始浓度 0.10 平衡浓度 0.10-x
H3O+(aq)+Ac-(aq)
零水准(参考水准):水溶液中大量存在并参与了 质子转移反应的物质,如溶剂和溶质本身通常被作 为参照物来考虑质子的得失,这个水准称为零水准 (参考水准) 。
HAc的水溶液,通常选定HAc和H2O作为零水准。
1、质子条件式
酸失去质子量==碱得到的质子量
HAc的水溶液
HAc+H2O H2O+H2O
H3O++Ac- H3O++OH-
)
c(H )
K
HIn
c(HIn) c(In )
从上式中可知,它们二者浓度的比值是两个因素决定: KΘ即指示剂常数,在一定的温度下是常数; c (H+)溶液 的酸度。所以指示剂颜色的转变仅由溶液的c(H+)决定。
2、酸碱指示剂
理论变色点:
c(H
)
K HIn
c(HIn) c(In )
c (HIn)=c (In-)时的pH值称为理论变色点,此时溶液颜色为过
<4.0


酒红
5.1
绿
橙红

>6.2


绿
⑶万用指示剂: 例:pH试纸。各种指示剂按一定的比例配成混合指示剂。
2、酸碱指示剂
使用指示剂注意事项:
➢ 指示剂用量: 滴定时指示剂并不是加入越多越好: 指示剂适当少用,变色会明显些; 指示剂本身是弱酸弱碱,加入过多会消耗标准溶液,
从而引入误差。
➢ 温度: ➢ 指示剂颜色变化方向:
2.2 102
HPO24 (aq) H2O(l) H2PO4 (aq) OH (aq)
K
b,2
K
w
K
a,2
1.0 1014 6.2 108
1.6 107
H2PO4 (aq) H2O(l) H3PO4 (aq) OH (aq)
K
b,3
K
w
K
a,1
1.0 1014 6.7 103
5%, 1 1
Ka(HA) c 2
Ka(HA)
c
(2) 稀释定律:
在一定温度下(KaӨ 为定值),某弱电解质的解离 度随着其溶液的稀释而增大。
3. 解离度与稀释定律
➢例:氨水浓度为0.200mol.L-1时,解离度为0.946%, 求浓度为0.100时的解离度。
➢解:根据稀释定律
Kb
c112
H 2 P O 4 H + + H P O 4 2 - 两既能性给物出质质:子,又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H P O 2 4 - H + + P O 4 3 N H + 4 H + + N H 3 [Fe(H2O)6]3+ H+ + [Fe(OH)(H2O)5]2+
酸中有碱,碱可变酸
2. 酸碱反应
HCl(酸1)
0
0
x
x
K( HAc)= {c(H3O}{c( Ac- )}
a
{c(HAc)}
K
(HAc)
x2 0.1
X
x=1.3×10-3
c(H3O+) = c(Ac-) = 1.3×10-3 mol·L-1
pH lg c(H3O ) 2.89
2. 酸碱的解离
➢(2)多元弱酸、弱碱的解离
第一步:H2CO3(aq) H2O(l) H3O (aq) HCO-3 (aq)
➢1. 酸碱的概念
➢酸: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
➢ (质子的给予体) ➢碱:凡能接受质子(H+)的物质
Bronsted J N 丹麦物理化学家
(质子的接受体)
➢ 质子理论中无盐的概念,电离理论中的盐, 在质子理论中都是离子酸或离子碱。
1. 酸碱的概念
共轭酸碱对
酸 质子 +碱
H A cH + + A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