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类简目(2017年12月所见)

合集下载

2017年度上古汉语研究学科发展报告(上古音部分)

2017年度上古汉语研究学科发展报告(上古音部分)

2017年度上古汉语研究学科发展报告(上古音部分)2017年,上古汉语语音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体现出“三结合”的特点:(1)出土文献材料与传世文献材料相结合。

(2)上古汉语语音现象与上古音系理论相结合;(3)上古音研究与亲属语言以及汉语方言比较相结合。

其中也涌现出不少学术热点,尤其是上古音与汉语古文字研究的密切结合,使上古音研究更加深入。

同样,各家上古音构拟理论体系的优劣评述也是今年的争鸣热点之一。

此外,对于上古音研究的文献发掘和学术史回顾也占有较大比重。

下面我们择要叙述有关进展。

一. 上古音与古文字研究为了增进古文字和上古音研究者之间的了解,朴慧莉、程少轩主编了论文集《古文字与汉语历史比较音韵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论文集共收录论文21篇,来自不同学科或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就文字学和音韵学各自的研究方法以及两个学科的良性互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其中不少文章涉及到上古音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如赵彤《谐声、假借和通假的语音性质》、郑伟《上古音研究中的分等依据、谐声及通假问题》、朴慧莉(Haeree Park)《古文字学与汉语历史比较音韵学的交叉点上的几个问题》等文分别就如何界定上古谐声、假借和通假的语音性质等问题提出了各自独到的看法。

陈忠敏《汉字与汉语语音层次研究》一文则介绍了用历史层次法观察汉字和语音的研究方法并对相关问题做了阐述。

王弘治《方言历史比较与古音研究——从闽方言看上古音流音声母演化的例证》一文则从方言历史比较的角度,论述了闽方言与上古音的关系。

龚勋《嘉绒语组语言与上古汉语的形态学》一文则通过对汉藏语系中嘉绒语的研究,展示了利用亲属语言研究上古汉语形态学的具体方法。

另外一些论文则探讨了上古的音类区分和音值构拟。

如许思莱(Axel Schuessler)《上古汉语中的送气清音》一文讨论了上古汉语送气清音中的非送气起源。

野原将挥《再论上古音T类声母与L类声母》一文利用楚简中的异构字论证了上古塞音T类与流音L类声母的合理区分。

出土文献与古汉语语法研究(2)

出土文献与古汉语语法研究(2)

同时资料和后时资料

太田辰夫提出“同时资料”和“后时资料” 两个概念,同时资料就是资料的外形与内 容是同一时代产生的,例如甲骨、金石, 后时资料既资料的外形产生的时代晚于内 容,即经过转写转刊的资料。汉语史研究 中该以同时资料为主,以后时资料为辅。
张家山汉简 奏谳书

异时狱□曰:为君、夫人治食不谨,罪死。今宰人 大夫说进炙君,炙中有发长三寸;夫人养婢媚进食 夫人,饭中有蔡长半寸,君及夫人皆怒,劾,史猷 治,曰:说无罪,媚当赐衣。君曰:问史猷治狱非 是。史猷曰:臣谨案说所以切肉刀新磨甚利,其置 庖〔俎〕。夫以利刀切牛肉庖俎上,筋 尽斩,炙 膞(zhuan3)大不过寸,而发长三寸独不斩,不类切 肉者罪。臣又诊炙肉具,桑炭甚美,铁炉甚 。夫 以桑炭之 铗 □而肉颇焦,发长三寸独不焦,又 不类炙者之罪。臣又诊夫人食室,徐 甚谨,张帷 幕甚具,食室中无蔡,而□无道入。臣又诊视媚卧, 莞席敝而经绝,其莞碎,媚衣衰有敝而絮出,碎莞 席丽其絮,长半寸者六枚。
出土文献与古汉语语法研究
1.导言

王国维在《最近二三十年中中国新发见之学问》 中说:“古来新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见。”20 世纪初斯坦因发现汉简,以后不断有新的战国秦 汉简牍帛书出土。近三四十年来,尤其是上世纪 80年代以后,简帛文献出土量非常大,经过学者 们考释,多数已经可以通读。在此基础上,学者 们开始利用这些材料研究语法问题。
清华简 皇门
异文例示:同义替换


男女群乐者,周觞五献,过之者诛。(今本《晏子春 秋〃内篇谏上第三》) 故男不群乐以【□】事,女不群乐□……觞五献 ,过者死。(银雀山汉墓竹简《晏子》)
异文例示:词语增减


诵诗三百,受之政。(定州汉简《论语· 子路》)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今本《论语》)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 高下之相盈也 ,意声之相和也 ,先后之相隋 ,恒也。( 帛书《老子》甲本) 故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较 ,高下相倾,音声相 和,前后相随。 (《老子》王弼注本)

中国出土文献与上古史研究

中国出土文献与上古史研究

及相关氏族的精神力量谱系的信念。 期 在这次研讨会上 , 还有学者对甲骨文研究现状 、

家博物馆李 维明的论文《 “ 商” 辨》 通过对 甲骨文 中 “ 商” 字形 、 字义、 商辞 、 商地及商名的考辨 , 认为“ 商” 字形可能与商文化器类中具有性质代表意义的器类 鬲、 觑部分造型有关 ; 作为地名 , 以安 阳殷墟 为中心
利用 甲骨 卜 辞研究殷商历史离不开对 甲骨 卜 辞
的“ 异” 信仰》 以甲骨文字资料和艺术性 的表示约定 的根据 , 认为殷商时代的信仰体系不是从一个来源 , 鳘
厶 Biblioteka 而是从几个包括变质 ( “ 异” ) 的信仰和后来死的王室
的辨识 ,辨识的正确与否对研究的结论会产生直接 影响。在 甲骨文疑难字义 、 辞例 的考释方面 , 中国国
中国 出土文献 与上古 史研究
吕庙 口/ I 习 军 午
( 邯郸学院文史学院, 邯郸 0 5 6 0 0 5 ) 的商声地域在商文化 内涵 、 出土文字证据等方面 , 较
由 中国先 秦 史学 会 主办 、天津 师 范大 学 出土文
献与上古史研究 中心承办的中国出土文献与上古史
国 际学 术研 讨 会 于 2 0 1 3年 9月 2 6 — 2 7日在 天 津市
词汇、语音 的历时 眭双向研究方法来阐明甲骨文词 汇、 语音的嬗变过程 , 以之探讨商周时代 的社会文化 的嬗变过程。 美国纽约大学江伊莉 的论文《 殷商时代
1 甲骨文与殷商史研 究
自1 9 世纪末 , 殷墟发掘 甲骨文 , 至2 O 世纪初确
定为商人遗留文字 , 这被 国内外文化界称为“ 惊世 的 发现” 。甲骨文作为传统的出土文献 , 对 中国上古史 尤其殷商时期历史与文明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推动 作用。

浅谈出土文献与文字研究

浅谈出土文献与文字研究

浅谈出土文献与文字研究出土文献对文字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从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使用、古文字的释读等方面,阐述出土文献对文字研究的作用。

标签:出土文献文字研究出土文献是相对于传世文献而言的,通常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上讲,凡是发掘出土的文字材料诸如:甲骨文、金文、战国盟书、玺印、简牍、帛书、石刻等等都可以称作“出土文献”。

狭义上讲,出土文献即出土的书籍,主要指上个世纪出土的简牍、帛书和纸质文书等。

本文所做讨论采用广义的出土文献概念。

至于文字研究,这里专指汉字研究,包括汉字的起源与发展、汉字的使用以及古文字的释读等等。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汉字研究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汉字研究的基础,对后代文字研究影响深远。

不过,《说文》收录文字以篆书为主,古文和籀文并不是很多,这对汉字的深入研究远远不够,还必须依靠大量的出土文献。

一、出土文献与汉字的起源与发展研究从目前来看,汉字起源与发展的研究关键在于出土先秦文字资料的发现和研究方面。

每一次出土文献的重大发现,都能极大推动汉字起源与发展的研究。

近代出土的甲骨文,是目前已知的最早文字系统,单字总数接近5千,这些文字仅是占卜纪实的文字,全部的数量应该远远超过5千。

甲骨文结构从独体趋向合体,基本具备了“六书”的构造法则。

个别字形极为简省,高度抽象。

这些情况足以说明甲骨文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文字了。

从文字萌芽到成为成熟的文字,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由此可以推断汉字的起源时间会早出殷商时代很多。

甲骨文的形体图画性较强,尤其与人或动物相关名词的文字,描绘得既形象又逼真。

分析和研究甲骨文字形,既可找到与周代文字以及篆书的联系和演变规律,又可以向前推测更早时期文字可能的形态。

可以肯定地说,早期的文字图画性更强。

汉字起源于图画应该没有什么疑问。

对汉字起源与发展研究有价值的出土文献还有陶文。

原始陶器上的刻画符号出土的不少,比较重要的有半坡陶文、姜寨陶文、良渚陶文、城子崖陶文和二里头陶文等。

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等地发现的属于仰韶文化的陶器刻符距今约六七千年。

新書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十輯)》

新書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十輯)》

新書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編:《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十輯)》《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十輯編者: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時間:2022年7月裝幀:16開,平裝頁數:356頁定價:98元ISBN:978-7-5732-0229-1內容簡介《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第十輯,收録論文21篇,涉及甲骨學理論、甲骨文考釋,金文、楚簡、秦簡、漢簡、帛書等方面的文獻梳理、字詞考釋,以及傳世古書校讀、名物新證等研究,是出土文獻與古文字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便於研究者接觸學術界的研究前沿,促使研究的進一步深入。

目録趙鵬:論同貞卜辭徐寶貴:甲骨文“衰”(蓑)字補釋謝明文:釋甲骨文中的“”及相關諸字——兼論丏、亥係一形分化謝明文:桋伯盤銘文考釋李琦:之乘晨鐘命名及自名研究董珊:鄧州出土二十一年穰戈考釋陳劍:戰國竹書字義零札兩則張富海:説“井”鄔可晶:出土《詩經》文獻所見異文選釋蔡偉:讀簡叢札陶安:“盜未有取吏貲灋戍律令”重考——兼論嶽麓秦簡《爲獄等狀四種》案例一對立法的影響陶安:“非吏所興”補考——兼論《爲獄等狀四種》案例二購金款額廣瀨薰雄:讀秦漢簡帛醫書札記(三則)魏宜輝:秦漢璽印姓名考析(續十一)周波:從胡家草場漢律看“中二千石”的涵義並論其演化爲秩級的時代周波:胡家草場西漢簡牘研讀任攀:尹灣漢簡《神烏傅(賦)》校釋任攀:漢晋錢樹正名及相關問題研究聶菲:司馬金龍墓漆板“娙娥”小考劉嬌:《古文獻中讀爲“設”的“埶”及其與“執”互訛之例》續補聞人軍:《指南新證》商榷感謝上海古籍出版社惠賜書訊並授權發佈!微刊小编:懋懋。

出土文献与中古文学研究

出土文献与中古文学研究

第42卷第4期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lV01.42,No.4 2012年7月Journal o f Zhe jiang Univ erslzy(Humanities a n d S o c i a l Sden%l July2012IX)I:10.3785/j.issn.1008-942X.2011.08.081出土文献与中古文学研究胡可先(浙江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浙江杭州310028)[摘要]文学史上的中古时期指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利用新tP,土文献研究中古文学。

有助于重新审视各个时段的文学背景、文学演变、文学主体以及文体形态,纠正长期以来文学史研究偏重线性梳理的缺失。

首先,出土文献对于扭转区域文学史研究的薄弱局面具有重要作用I其次,通过出土文献可以发掘被历史掩埋的一些文学史现象;再次.出土文献对于文章学研究意义重大,尤其能够促进应用文为主的文体形态研究的深入。

但因出土文献的发现具有偶然性和零星散乱的特点,故研究过程中应该与传世文献比照参证,在对出土文献文本复原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的社会文化学观照,以揭示文学生成与发展的原生状态。

[关键词]出土文献I北朝文学}中古文学;唐代文学;文学主体;文体形态}文学背景Unea rth ed Documents and MedievaI Chinese Lit er atu reHu Ke x i an(De pa rt men t oj Ch in e s e Language a nd Literature,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310028,China)Abstract:Wei,Jin,Southern and No rthe rn。

S ui。

Tang a n d Five D yna sti esa r e kn ow n a s t h e m idd le a n c i e n t a g e s in the h i s t o r y o f C hi ne se l i t e ra t u r e.T he n e wl y un ea rt he d d o c u m en t s wi ll C OE I tr ib u tet o a reexam ina ti on o f li te ra ry ba ckgro und,li tera ry e vo l ut i o n,l it er a ry ont ol og y and styl isti c fo r mof these dynasties to correct th e tradhional he a vy r el ia n ce in l ite ra ry h i st o r yo n lo n g it u d i n a l combing.First,uneart hed d o c u m e n ts play a n import ant r ol e fo r t h e research o n re g i on a l l it er ar y h i s t or y t o re g a i n t he i n it i at i ve.S e co n d,th e research o n unear the d d o c um e n t s is h e l p f u l t o prob ein t o t h e li ter ar y ph enomen a buried b y history.Third,unearthed d oc u m e n t sa r e si g ni fi c an t fo r t h e research o f e s s ay,e s p e c i a l ly fo r t h e f u r t h e r s tudy o n stylisti c f o rm s do mi n at edb y p rac ti ca l writing.Because un ear thed d oc u m en t s a re exc ava ted in od d s an d ends by ac c i d en t,t h e y sh oul d b e compared with h is to ri ca l recor dation in st ud y.A c o mp re h en s iv e perspect ive of so cia l—cu lt ura l s ci e n c e,b a s e d o n the r e s t or a t i o n o f une ar th ed te xt s。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类简目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类简目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类简目以下是部分关于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的简目:
1. 虞万里:《王念孙〈广雅〉“丽,施也”疏证今析》
2. 饶益波:《〈论语〉“射不主皮”章辨正》
3. 廖名春、李佳喜:《〈荀子〉所引〈诗〉本义四考》
4. 李守奎:汉字阐释的传承与创新
5. 洪波:《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二)》献苴及其他
6. 于梦欣:《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合集》图版札记二则
7. 陈波先:“皋”“睪(澤)”再辨
8. 马晓玥:《左传》“天诱其衷”新释
9. 田天:在县道与郡国:论秦及西汉宗庙制度的演进
10. 李兴:出土文献所见秦迁陵县“库”生产职能考
11. 魏军刚:北魏《沮渠树舄墓志》考释
12. 刘自稳:秦代地方行政文书的形态——以里耶秦简为中心
13. 侯乃峰:清华简《赤鸠之集汤之屋》篇笺释衍说
14. 石小力:清华简《参不韦》概述
15. 马楠:清华简《参不韦》所见早期官制初探
16. 贾连翔:清华简《参不韦》的祷祀及有关思想问题
如需获取更全面、具体的信息,建议查阅各大图书馆网站、古籍文献整理网站、专业期刊杂志以及在线学术搜索引擎。

《古文字研究》目录(1-24)

《古文字研究》目录(1-24)

1、《古文字研究》第一輯,[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於省吾:《壽縣蔡侯墓銅器銘文考釋》唐蘭:《殷虛文字二記》張政烺:《釋它示——論卜辭中沒有蠶神》胡厚宣:《說》張頷:《侯馬盟書叢考續》高明:《侯馬載書盟主考》朱德熙:《戰國匋文和璽印文字中的“者”字》裘錫圭:《說“弜”》馬國權:《兩周銅器銘文數詞量詞初探》陳世輝:《略論〈說文解字〉中的省聲》李學勤:《岐山董家村訓匜考釋》張振林:《中山靖王鳥篆壺銘之韻讀》姚孝遂:《契文考釋辨證舉例》徐錫臺:《周原出土的甲骨文所見人名、官名、方國、地名淺釋》徐錫臺:《探討周原甲骨文中有關周初的曆法問題》張政烺:《中山王壺及鼎銘考釋》(與姚文合於一處)張政烺:《中山國胤嗣壺釋文》趙誠:《〈中山壺〉〈中山鼎〉銘文試釋》孫稚雛:《中山王鼎、壺的年代史實及其意義》於豪亮:《為什麼隨縣出土曾侯墓?》林沄:《從武丁時代的幾種“子卜辭”試論商代的家族形態》姚孝遂:《商代的俘虜》李家浩:《釋“弁”》[日]島邦男:《禘祀》[日]前川捷三:《介紹著錄明義士舊藏甲骨的新刊二書》肖楠:《甲骨學論著目錄(1949—1979)》2、《古文字研究》第二輯,[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唐蘭:《論周昭王時代的青銅器銘刻》,上編:《昭王時代青銅器銘五十三篇的考釋》下編:《昭王時代青銅器銘五十三篇的綜合研究》附:圖版3、《古文字研究》第三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於省吾:《釋盾》裘錫圭:《釋柲》李學勤:《關於組卜辭的一些問題》蕭楠:《論武乙、文丁卜辭》張永山、羅琨:《論曆組卜辭的年代》張政烺:《周厲王胡簋釋文》林沄:《琱生簋新釋》商承胙:《秦權使用及辨偽》馬國權:《戰國楚竹簡文字略說》李家浩:《戰國布考》孫稚雛:《天亡簋銘文匯釋》姚孝遂:《〈殷虛卜辭綜類〉簡評》賈平:《讀〈殷虛文字甲編考釋〉》[日]松丸道雄:《散見於日本各地的甲骨文字》4、《古文字研究》第四輯,[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出土文献研究目录(1~9辑)

出土文献研究目录(1~9辑)

《出土文献研究》第一辑文化部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文物出版社1985年出版一陈炜湛:“历组卜辞”的讨论与甲骨文断代研究胡厚宣:卜辞“日月又食”说裘锡圭:甲骨卜辞中所见的逆祀宋镇豪:甲骨文“出日”、“入日”考周永珍:殷代“韦”字铭文铜器二徐锡台:周原出土卜辞选释刘启益:西周康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张亚初:解放后出土的若干西周铜器铭文补释唐兰遗稿:关于大克钟张政烺:庚壶释文李学勤:晋公奠(下从皿)的几个问题俞伟超李家浩:论“兵闢太岁”戈三唐长孺:吐鲁番文书中所见丝织手工业技术在西域各地的传播陈国灿李征:吐鲁番出土的东晋(?)写本《晋阳秋》残卷程喜霖:吐鲁番文书中所见的麹氏高昌的计田输租与计田承役周绍良:敦煌文学“儿郎伟”并跋季羡林:说“出家”蒋忠新:记旅顺博物馆收藏的梵文《法华经》写本残片四马雍:新疆巴里坤、哈密汉唐石刻丛考朱雷:出土石刻及文书中北凉沮渠氏不见于史籍的年号五徐中舒:怎样考释古文字陈汉平:古文字释丛连劭名:甲骨文“玉”及相关问题朱德熙:战国文字资料里所见的厩吴九龙:简牍帛书中的“夭”字《出土文献研究》第二辑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文物出版社1989年出版裘锡圭:释殷墟卜辞中与建筑有关的两个词——“门塾”与“自” 林小安:殷墟卜辞考辨(一)胡厚宣宋镇豪:苏联国立爱米塔什博物馆所藏甲骨文字考释林沄:甲骨断代商榷刘启益:西周昭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黄盛璋:新发现的“羕陵”金版及其相关的羕器、曾器铭文中诸问题的考索李零:释“利津囗”和战国人名中的囗与囗字连劭名:卜辞中的月与星张培瑜:出土汉简帛书上的历注王素:麹氏高昌历法初探李均明:秦文书刍议——从出土简牍谈起胡平生:《阜阳汉简•诗经》简册形制及书写格式之蠡测吴九龙:银雀山汉简中的古文、假借、俗省字赵超:论汉唐间的异体字及《干禄字书》刘燕文:从敦煌写本《字宝》的注音看晚唐五代西北方音林梅村:犍陀罗语《法句经》残卷初步研究邓文宽:北魏末年修改地、赋、户令内容的复原与研究——以西魏大统十三年计帐为线索姜伯勤:敦煌新疆文书所记的唐代“行客”王永兴: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西州括田括户中官府勘田文书考释——读吐鲁番文书札记陈仲安:李贤墓志申论李方:隋唐史地丛考——隋唐墓志研究孙贯文遗稿:明拓孤本大相国寺碑丛考任昉:《明伊藩方城恭惠王妃冯氏合葬墓志铭》跋《出土文献研究》第三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胡厚宣:契斋所藏一块甲片风波的平息林小安:殷契六书研究(一)陈炜湛:关于甲骨文“印”、“执”二字的词义问题张永山:卜辞诸亳考辨齐文心:庆阳玉戈铭“作册吾”浅释张政烺:《弋(右从阝)其卣》的真伪问题刘启益:西周孝王时期铜器的初步清理汤余惠:读金文琐记(八篇)何琳仪:九里墩鼓座铭文新释吴振武:古玺姓氏考(复姓十五篇)李学勤:帛书《要》篇的《损》《益》说于豪亮遗稿: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系辞》校注李均明:汉简“会计”考(上)谢桂华:居延汉简所见邸与阁王素:《吐鲁番出土文书》[壹]附录残片考释王欣:麹氏高昌王国的祭祀制度陈国灿:略论高昌国负麦、粟帐的年代与性质[日]关尾史郎黄正建译:有关高昌国“远行马价钱”的一件史料——大谷1464、2401号文书及其意义[日]荒川正晴李德范、孙晓林译:关于吐鲁番出土汉文文书中的ular季羡林:新博本吐火罗文A(焉耆文)《弥勒会见记剧本》第二十一张(两页)译释李方:唐写本《论语集解》校读零拾邓文宽:敦煌本《六祖坛经》书写形式和符号发微荣新江:归义军大事纪年初稿王昕:裴识生平略证——唐墓志札记(一)任昉:毕昇与湖北英山出土的《毕昇碑》张忱石:《隋唐五代墓志汇编》举正李慧:浅谈咸阳地区近年出土的唐代墓志《出土文献研究》第四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98年出版(一)饶宗颐:由悬泉置汉代纸帛法书名迹谈早期敦煌书家[日]大庭脩著徐世虹译:木简在世界各国的使用与中国木简向纸的变化胡平生:阜阳双古堆汉简数术书简论李均明:汉简“会计”考(下)刘军:尹湾木牍长吏除迁考——汉简人事研究之二徐世虹:居延汉简中的“毋状”与“状辞”(二)王素:《吐鲁番出土文书》〔贰〕附录残片考释[日]池田温:东京书道博物馆所藏唐代西州地亩文书残片简介李方:唐西州市令、市丞编年考证——唐西州官吏考证(九)邓文宽:三篇敦煌邈真赞研究——兼论吐蕃统治末期的敦煌僧官(三)王昕:元憙墓志证伪刘健明:李密死事考析——兼释《李密墓志铭》及《李密墓铭》有关记载任昉:陕西新出明温纯墓志考释任昉:清杜名扬墓志所见杨秉胤受招安事迹(四)陈尚君:石刻所见唐人著述辑考曹之:毕昇考证———兼谈湖北英山出土的毕昇碑景爱:辽碑偶记张羽新:清朝对其保护神关羽的崇奉《出土文献研究》第五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科学出版社1999年出版林小安:甲骨百年忆思泊夫子林小安:殷契本义论稿张玉金:释甲骨文中的“囗”成家彻郎:甲骨文“囗”是文献上的“禋”字黄天树:非王卜辞中“圆体类”卜辞的研究宋镇豪:甲骨文中所见商代的墨刑及有关方面的考察王宇信:甲骨文“马”、“射”的再考察——兼驳马、射与战车相配置说沈建华:由卜辞看古代社祭之范围及起源刘启益:西周宣王时期铜器的再清理——[附]共和及幽王时期铜器曹定云:西周夨国考刘桓:德鼎札记吕静:关于秦《诅楚文》的再探讨李零:读《楚系简帛文字编》于成龙:包山二号楚墓卜筮简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任昉王昕:《新中国出土墓志》河南[壹]别字选编《出土文献研究》第六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出版李学勤:论战国简的卦画裘锡圭: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郭店楚墓竹简研究项目介绍李家浩:战国官印考释三篇廖名春:楚简《周易•豫》卦再释陈伟:葛陵楚简所见的卜筮与祷祠刘少刚:释郭店楚简中的“达”陈松长:帛书《天文气象杂占》释文订补彭浩:谈《二年律令》中几种律的分类与编连李均明:简牍所反映的汉代文书犯罪徐世虹:“三环之”、“刑复城旦舂”、“击城旦舂某岁”解——读《二年律令》札记蔡万进:《奏谳书》与汉代奏谳制度李力:关于《二年律令》简93—98之归属问题的补充意见曹旅宁:张家山247号墓汉律制作时代新考张小锋:释张家山汉简中的“御婢”张家山汉简法律文书研讨综述:李均明:关于八月案比徐世虹:“主亲所知”识小蒋非非:《史记》中“隐宫徒刑”应为“隐官、徒刑”及“隐官”原义辨蔡万进:《奏谳书》编订成书年代蠡测王昕:张家山汉简军制释名三则张小锋:释《二年律令•告律》第126—131简及汉初的“迁”与“赎迁” 张艶萍:从《二年律令》中的“赀”看秦汉经济处罚形式的转变邬文玲:汉初“禁物”略考张忠炜:《汉官休假杂考》补遗支强:《二年律令•具律》中所见“刑尽”试解初世宾:悬泉汉简羌人资料补述张德芳:悬泉汉简中若干“时称”问题的考察胡平生:未央宫前殿遗址出土王莽简牍校释刘少刚:汉律伪写玺印罪与西汉的政治斗争胡平生汪力工:走马楼吴简“嘉禾吏民田家莂”合同符号研究邓文宽:两篇敦煌具注历日补释与新校刘乐贤:敦煌卷子与《乙巳占》对读一例王素:西晋鲁铨墓表跋任昉:略谈元张弘範墓志的价值——兼说对张弘範的评价问题陈文豪:2000—2003年简帛论著目录刘祖信:在发现郭店楚简的日子里[日]谷中信一著胡平生陈青译:新出土资料的发现与疑古主义的走向《出土文献研究》第七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李学勤:论清华所藏的一版历组岁祭卜辞连劭名:楚竹书《孔子诗论》疏证陈伟:《昭王毁室》等三篇竹书的几个问题李天虹:战国文字“ (宀立月刂)”、“ (立月刂)”续议刘绍刚:古玺补释三则刘乐贤:从周家台秦简看古代的“孤虚”术长沙简牍博物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发掘组:2003年长沙走马楼西汉简牍重大考古发现张德芳:悬泉汉简中的“传信简”考述陈松长:帛书《出行占》中的几个时称概念略考彭浩:马王堆汉墓帛书《却穀食气》篇校读黎石生:马王堆汉墓杂议王子今:汉代“客田”及相关问题王昕: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织物名词试析胡平生:《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第二卷释文校证李均明:走马楼吴简会计用语丛考杨小亮:走马楼户籍简“刑(创)”字性质与成因简析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郴州市文物处:湖南郴州苏仙桥J4三国吴简出土文献抢救、保护、整理培训班学员论文选萧圣中:关于曾侯乙墓竹简编连的调整(二则)黄家祥:青川木牍隶书墨迹探源龙永芳:周家台秦简《日书》之“戎历日”图符说守彬:秦苍梧郡考特日格乐:《额济纳汉简》所见王莽简略考巴戈那李国庆:元西湖书院刻本《文献通考》散叶跋[法]华澜(Alain Arrault)著李国强译:敦煌历日探研许建平:唐写本《周易经典释文》校议李方:唐西州天山县官员编年考证吴丽娱杨宝玉:P.3730v张氏归义军时期书状考释冯培红:敦煌本《国忌行香文》及相关问题邓文宽:敦煌邈真讚中的唐五代河西方音通假字例释孙继民张春兰:俄藏黑水城出土宋代“御前会合军马入援所”相关文书考释王其祎周晓薇:西安新出土隋代上开府乐安县开国伯赵世摸墓志疏证陈忠凯:唐韦承庆及继母王婉两方墓志铭文释读徐雍初王京阳:西安西郊枣园出土的唐罗炅墓志略考赵振华:洛阳新出土宋代墓志研究三题景爱:京西皇姑寺明代石刻丛考《出土文献研究》第八辑中国文物研究所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出版楚简《弟子问》与器字《季康子问孔子》零识上博藏楚竹书《竞建内之》第9至10号简考辨读上博楚竹书(五)札记读里耶“祠先农”简“参食”考辨论“徒隶”的身份——从新出土里耶秦简入手帛书《天文气象杂占》释文再补关於额济纳汉简所见“居延盐”说“正律”与“旁章”“学大夫奉圣里附城满昌”考悬泉汉简拾遣悬泉汉简“失亡传信册”补考汉代河西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初探论简牍整理国家标准的制定《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壹]》释文校记(一)《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竹简[四]内容解析八则走马楼吴简中的“欧”与“欧背”敦煌本《太上妙法本相经》所见南北道教传统之异同新发现的敦煌吐鲁番唐律、唐格残片研究敦煌本《刘庆力邈真赞并序》校注并跋《宋人佚简。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教程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教程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教程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教程包括以下内容:
1. 理论基础:介绍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古文字学、古代历史、考古学等相关知识。

2. 出土文献鉴定与分类:介绍如何对出土文献进行鉴定和分类,包括文献的材料、形式、内容等方面的分析。

3. 古文字解读:介绍古文字的基本知识和解读方法,包括注音解字、字义研究、句读研究等。

4.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的关系:介绍出土文献与古文字之间的关系,包括出土文献对古文字研究的意义,以及古文字对出土文献研究的指导作用。

5. 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的研究方法:介绍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的常用方法和技巧,包括文献整理、文字分析、比较研究等。

6. 研究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出土文献与古文字案例,深入了解研究过程和方法,并掌握实际应用能力。

7. 学术交流与发表:介绍学术交流与发表的方法与技巧,包括学术会议参与、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等。

通过学习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教程,可以培养学生对古代文
化的研究兴趣,提高古文字解读的能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相结合的经典之作——孟宪实著《出土文献与中古史研究》介评

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相结合的经典之作——孟宪实著《出土文献与中古史研究》介评

出土文献与传世典籍相结合的经典之作*——孟宪实著《出土文献与中古史研究》介评殷盼盼2017年3月孟宪实先生所著《出土文献与中古史研究》(以下简称“孟著”)由中华书局出版,此书是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丛刊》推出的第十二部著作。

《丛刊》“出版弁言”称将选择“位于前沿、专业质量一流的科研成果”,可见《丛刊》在内容选择上的极高标准。

孟著收录其多年来在敦煌吐鲁番学与十六国北朝及唐史研究方面的二十七篇论文,利用敦煌吐鲁番文书、近年出土墓志,并结合传世典籍,提出了一些颇具创见的观点,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多有推进。

笔者此文在介绍孟著内容的同时,主要从学术视野和史料解读两方面阐释其典范意义,并在文章结尾部分略述笔者对部分论文的思考。

限于学力,谬误之处在所难免,祈请孟先生及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收入此书的论文涉及领域十分广阔,包括政治、制度、经济、民族、宗教,以及文献学等诸多方面。

关注问题的时间跨度和地理空间均较大,既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研究,又有唐史的研究,既有敦煌、吐鲁番的区域史研究。

又有唐朝全国性的祥瑞制度等问题的研究,充分体现了孟先生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广阔的学术视野。

二十七篇论文虽均以出土文献为出发点,但其关注的出土文献并不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域或某一特定类型。

其中对唐代祥瑞制度、武则天时期的祥瑞书写、沙州祥瑞及其地方政治、唐朝寺院手实和僧籍制度、唐朝的佛教管理、北凉承平七年(449)计赀献丝帐文书、吐鲁番十六国北朝隋唐时期的丝织业、唐西州的土贡、宇文融括户与唐代财政使职、唐代的民族管理政策和入华胡人的国家认同、敦煌吐鲁番文书所见唐代国法与乡法等问题,以及附录所收对《吐鲁番出土文书》(图文本)的介评性文章均是在大量运用敦煌、吐鲁番文献的基础上成文的;而其对唐高士廉家族的兴衰历程、玄武门事变后唐太宗对李建成东宫僚属的任用情况、吴王李恪之死的政治背景、高士廉与高宗时期的“废武风波”,以及唐隆政变等问题的探讨则主要是利用唐人墓志撰写的。

出土文献与汉字研究

出土文献与汉字研究
三是关于汉字发展演变的研究。出土文献作为“同时资料”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了历代汉字形体、结构和使用的实际,这为开展汉字发展演变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汉字在先秦时期的历史形态,前人并不是十分清楚,到东汉时尚流行着“秦之隶书即仓颉时书”、“古文”乃“诡更正文,乡(向)壁虚造不可知之书”等观点。出土文献则全面再现了先秦汉字的历史原貌及其演变轨迹,弥补了文献记载不详的缺憾,长期流传的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因这些资料的比如:对殷商到春秋汉字形体的发展、六国文字异形的实际情况、小篆的形成、隶书的发生和发展等重要问题的研究,依据出土文献提供的大量“同时资料”都获得了重要突破,当代学者对汉字发展演变历史的认知程度远远超越了历代学者。近年来,汉字发展演变研究进一步突破长期以来偏重于描述形体发展的局限,开始从不同层面致力于揭示汉字内在的发展变化。比如,依据出土的文字资料,给单个汉字和汉字系统建立历史发展档案、描述其发展演化轨迹并揭示其发展规律;揭示汉字构形方式系统随着汉字体系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历史层面各个构形方式的构形功能所发生的重要调整,等等。当前,依据出土文献进一步开展汉字发展演变的全面综合研究还需要加强。这既要研究汉字体系的整体发展演进,进而从宏观上揭示汉字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又要研究汉字个体在形体、结构、使用等不同方面发生的历史变化,以便从不同层面对汉字的微观变化作出全面的描述;既要将数千年来汉字从产生、发展到变革作出全景式的研究,又要对不同历史时期汉字不同发展阶段进行深入细致的断代描写研究。我们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全面综合研究,才会对汉字的发展演变获得更为全面科学的认识,才能真正把握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规律。
此外,依据出土文献所提供的原始的和不同历史时期的汉字样本,还可以拓展汉字学相关研究领域,如汉字的文化阐释和比较文字学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必将进一步开拓汉字学的理论视野,丰富汉字学的理论内涵。

谈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谈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談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2013-11-29 09:30:00 《光明日報》吳振武談這個題目之前,先要說說什麽是“古文字”,什麽是“出土文獻”。

“古文字”是一個約定俗成的說法,主要指秦始皇統一文字以前的古代漢字,時間範圍大體就是先秦時期。

這一時期的漢字,因無字書記載,每個字相當於今天的什麽字,是需要古文字學家作出考釋的。

而秦統一以後,漢字進入了易識的隸書階段,加之東漢許慎寫了一部收有一萬多字的著名字書《說文解字》,所以秦以後,絕大多數漢字無需特別考釋便可認得了。

因此,雖然秦漢時代也還在“古”的範圍內,但其文字原則上已不在“古文字”範疇內了。

不過因為出土的先秦、秦漢文字資料往往互有聯系,古文字學所研究的對象有時也很自然地包括了秦漢文字。

學術界所說的“出土文獻”,一般包括甲骨文、銅器銘文(也稱金文)、簡牘、帛書、石刻(或寫)資料等。

那些單件字數較少的資料,如陶文、貨幣、璽印、封泥等,有時也被包括在內。

這當然是比較寬泛的概念。

嚴格一點的話,似特指簡帛類文獻。

《墨子》屢言“書於竹帛”,這裏所說的竹帛,就相當於今天的紙張。

已出土的簡帛類文獻大致有傳抄經典、個人著述、公牘文書、蔔禱記錄、葬品清單等等。

如就狹義的古文字研究來說,它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所有出土先秦文字資料中不認識的字辨認出來,進而把那些資料中讀不懂的話變成能讀懂的話。

只有在此基礎上,方能將這些珍貴的第一手資料運用到諸如社會歷史、思想文化、典章制度等其他層面的研究中去。

要完成這樣一個“前提性”任務,學者都用了哪些方法呢?總結起來,約有四種。

一是據後世字形反推。

跟世界上其他古老文字不同,漢字是唯一的“活”文字。

從古到今,漢字雖有字體、結構等變化,但一脈相傳,從未消亡。

而其他古文字,如楔形文字、古埃及文字等,則絕無“後代”,早已成死文字。

故釋讀古漢字的優越條件就是可以從後往前推。

《說文解字》已給出的小篆、古文等字形,便是反推的起點。

此外,宋人留下的那些專門收集傳抄古文的書籍,如《汗簡》、《古文四聲韻》之類,也是學者辨認古文字的利器。

出土文献与古书形成研究_札记

出土文献与古书形成研究_札记

《出土文献与古书形成研究》读书记录目录一、内容简述...............................................21.1 背景介绍...............................................21.2 读书目的和意义.........................................3二、关于出土文献...........................................42.1 出土文献概述...........................................5 2.2 出土文献的种类与特点...................................72.3 出土文献的价值.........................................8三、古书形成研究...........................................93.1 古书形成概述..........................................10 3.2 古书形成的时代背景....................................113.3 古书形成的过程与方式..................................12四、出土文献与古书形成的关系..............................134.1 出土文献对古书形成的影响..............................14 4.2 古书形成中出土文献的运用..............................154.3 出土文献与古书形成的研究方法..........................16五、具体案例分析..........................................185.1 案例一................................................19 5.2 案例二................................................205.3 案例分析总结..........................................21六、出土文献研究与古书整理的现代意义......................226.1 对古籍整理的影响......................................236.2 对历史文化研究的意义..................................256.3 对现代学术研究的影响和启示............................26七、结论..................................................277.1 读书总结..............................................277.2 展望与建议............................................28一、内容简述《出土文献与古书形成研究》是一本专注于探讨古代文献的学术著作,它深入分析了古代文献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期刊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类简目(2021年4月所见)

期刊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类简目(2021年4月所见)

期刊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类简目(2021年4月所见)《北方文物》2021年第2期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蔚县博物馆:河北蔚县大德庄墓地M2发掘简报李鹏珍、曹建恩:先秦时期内蒙古地区陶甗初探朱超龙、徐国栋:战国至汉晋时期的金珰《辞书研究》2021年第2期毕谦琦:中古时期的音义材料杨建忠、王月婷:说“敎”“学”胡以存、陈玉容:“袴”字失收义项考《敦煌研究》2021年第2期才让:延续寿命法:《尊胜陀罗尼》吐蕃译本与流传张铁山、皮特·茨默(Peter Zieme):敦煌研究院旧藏一叶回鹘文《阿毗达磨顺正理论》残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杨富学、叶凯歌:敦煌回鹘语头韵诗及其格律特征祁晓庆:“纪念藏经洞发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综述王瑞蕾:龙门石窟所见北海王元详石刻题记再研究管俊玮:俄藏Дx02160Va考释:兼对唐代长行坊减料制度的一点补充鲍宗伟:敦煌文献同人异称研究佟建荣:黑水城汉文文献补考《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何益鑫:从“故而已矣”到“乃若其情”——《孟子》“天下之言性也”章的诠释及其衍生问题阎步克:“三命而不齿”与“三命逾父兄”——先秦乡饮酒礼上的命数与席次张万民:20世纪西方汉学界的《诗经》文化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年第4期陈絜:“伯或征邵”与晚商沚族——兼论卜辞地名地理研究在古文字考释中的辅助作用王旭东:殷墟“戎”族铜器与安阳“族墓地”辨析《华夏考古》2021年第2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义马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义马上石河墓地M93、M94发掘简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17年新郑郑韩故城南城墙发掘简报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管理办公室:河南淅川沟湾遗址简营南地点汉代遗存发掘简报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新乡县博物馆:河南新乡焦田庄黄河大堤遗址发掘简报赵丛苍、梁硕:从战场到边疆:西周中期战争的军事考古学观察贾鸿源:敦煌本《刺史书仪》“俵钱去处”所涉后唐宫城诸门位置商榷《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1年第3期张彦杰、胡海波: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康学伟:《周易》“统率群经说”的历史考察朱锋刚:试论朱熹理学思想建构中的荀子思想形象张树铮:从语气词看上古汉语的调类和调值《江汉考古》2021年第1期李新伟:中国史前昆虫“蜕变”和“羽化”信仰新探孙启灿:文峰塔M4曾侯钟铭文补正冯西西: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所见移徙问题探析《考古》2021年第3期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晋宁区文物管理所、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云南民族大学:昆明市晋宁区金砂山墓地2015年发掘简报长沙简牍博物馆、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市走马楼西汉古井及简牍发掘简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洛阳市东花坛西晋墓葬发掘简报胡子尧、井中伟:周代申国考辨及其相关问题陈松长:长沙走马楼西汉古井出土简牍概述冶思:《元氏南白楼墓地》简介励悟:《襄阳沈岗东周墓(西区)》(全二册)简介《历史研究》2021年第1期朱凤瀚:关于中国特色考古学的几点思考陈胜前:建设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高星:探索华夏民族与中华文明的远古根系沈长云:中华文明起源的历史学、考古学与人类学考察霍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考古学贡献楼劲:从“以官存司”到“以司存官”——《百官志》体例与汉唐行政体制变迁研究高源:儒家典籍在欧洲首次译介考辨《史学集刊》2021年第3期晏绍祥、陈胜前、国洪更、史海波、王坤鹏:国家与文明起源研究笔谈奂平清:论顾颉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以民族史编撰为中心《社会科学》2021年第4期金渡镒:荀子是否容忍霸道?东方朔:“利足以生民”——荀子分配原则的一个面向赵永春:中国古代的“天下”“中国”观刘东升:自居“中国”与重定华夷:五胡王朝的“中国”观《四川文物》2021年第2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民和县博物馆:青海民和县寺沟峡岩画调查简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武隆隆区文物管理所:重庆市武隆区土坎遗址东汉墓葬发掘简报孙明:商周时期圈足铜器的三角形加强筋技术浅析李宏飞:论商周之际的乳钉夔纹盆形簋——关中地区先周时期铜器群探索之三尉侯凯:“匀蜀金”玺印考王宏:青铜瓶考识——以包山楚墓出土的“直颈平肩器”为中心胡蔚:四川博物院藏清道光拓西汉扬量买山记拓片探微韩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铜香炉——兼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熏香习俗刘祥辉:唐长孙楚璧墓志考释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年代学联合实验室: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四号祭祀坑的碳十四年代研究《文史》2021年第1期真大成:“屈孑”名义小考杜泽逊:《周易注疏》校议蔡一峰:豆器自名“”新考魏栋:清华简《系年》鸡父之战战地探赜郜同麟:从单疏残抄本看《礼记正义》的演变李林芳:《毛诗》较安大简《诗经》文本的存古之处——句式整齐性的视角小林文治:从劳动看秦的律令与基层社会的关係蒋晓亮:汉代郡县官吏的关系网络与政务运作——从成阳三碑谈起吴丽娱:《礼论》的兴起与经学变异——关于中古前期经学发展的思考《文物》2021年第3期蒋文:据胡家草场汉简《诘咎》“鬼取人为妻”条首句谈睡虎地秦简《诘》对应简文《文物》2021年第4期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安阳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2016年发掘简报河南省文物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南阳市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河南邓州王营墓地战国楚墓(M316)发掘简报李怡然、李长周:河南邓州王营墓地出土二十一年戈铭文考释沈浩注、马孟龙:甘肃环县发现的东汉纪年记事瓦当铭文考释朱华东、唐更生:安徽凤阳花园湖出土商代铜器《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3期杨柳岸、杨逢彬:“言可复也”究竟谓何《中国典籍与文化》2021年第2期陈兵兵: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日抄八行本《毛诗注疏》残本考略董晨: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文公先生小学大全》版本考吕东超:《春秋左传诂》成书考——以其所辑《左传》汉儒旧注为考察中心杨新勋:武英殿本《论语注疏》考论叶先闯:周代二密史事探论许璐:江永孔子研究考——以《乡党图考》为中心赵四方:惠栋的史学思想及经史研究关系论析刘兆轩:“舆说辐”小议邱海文:《考工记·匠人营国》著作年代考方韬:韦昭《国语解》文献考释《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1年第3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义马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灵宝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河南义马上石河春秋墓地M43、M48、M66发掘简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师范学院考古与文博系:河南三门峡后川村西汉围沟墓发掘简报翟胜利:齐国“六字刀”铭文及相关问题再论周卫荣、孟祥伟:中国古代早期黄金与黄金货币问题研究《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1年第4期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黎城县文物博物馆:山西黎城西关墓地M1与M10发掘报告杨斌:孙诒让致谭献手札四通考释《中国史研究》2021年第1期潘明娟:地中、土中、天下之中概念的演变与认同:基于西周洛邑都城选址实践的考察柴芃:“中州名汉”考——中古时期的地域问题王青:试论先秦时期的“游民”及其社会影响——清华简《越公其事》补释齐继伟:秦《发征律》蠡测——兼论秦汉“律篇二级分类说”陈昆、李禹阶: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及其历史意义陈絜:“宗子维城”与善鼎“宗子”解诂王祁:邢侯簋“州人、重人、庸人”新释特木勒:释“肚皮”《中国史研究动态》2021年第1期许子潇:近70年西周甲骨研究的回顾与思考侯卫东、江昊然:学者聚焦夏文化研究的方法与路径徐卫民:《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首发式暨学术研讨会在韩城举行王璞:第二届玉门·玉门关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2021年第2期谷更有:中国古代乡村社会的权力体系论略徐畅:出土简牍与汉代乡吏性质再思——兼谈汉代乡级治理的两种模式王进锋:“先秦时期的制度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述要单印飞:秦史青年学者论坛述要刘大月:《晋系玺印汇编》评介邱文杰:基础与综合:《史记研究集成·十二本纪》评介《中华文史论丛》2021年第1期裘锡圭:卣铭文补释鲁西奇:秦统治下人民的身分与社会结构魏斌:东汉地方神祠的信仰形态——重读六通元氏碑刻徐炜君:汉魏《周易》经本的多元与流变——以《周易·讼卦》“窒”字为中心胡琦:解经与著文:清代学术史上的“疏证”体《中原文化研究》2021年第3期郑开、曹峰、丁四新:《老子》新知——从文本到思想涂可国:老庄道家治理之道新解石云涛:汉代文学中的外来文明书写李立:西汉时期乐人公职服务问题考论——以走马楼西汉简《都乡七年垦田租簿》为中心朱蔚彰:荀子人性论与名学的交互研究《周易研究》2021年第1期胡海忠:论《周易正义》上下篇之差异吴辛丑、曹小燕:论李富孙《易经异文释》的训诂价值与当代意义张亦辰:明夷卦六五爻“箕子”异说平议蔡杰:豫卦《大象传》中祭天配祖的观念发微王化平:汉魏六朝碑刻引《周易》资料浅析杜以恒:《永乐大典》引《周易》经注疏释文底本初探微刊小编:懋懋。

谈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谈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

谈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来源:光明日报作者:吴振武谈这个题目之前,先要说说什么是“古文字”,什么是“出土文献”。

“古文字”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主要指秦始皇统一文字以前的古代汉字,时间范围大体就是先秦时期。

这一时期的汉字,因无字书记载,每个字相当于今天的什么字,是需要古文字学家作出考释的。

而秦统一以后,汉字进入了易识的隶书阶段,加之东汉许慎写了一部收有一万多字的著名字书《说文解字》,所以秦以后,绝大多数汉字无需特别考释便可认得了。

因此,虽然秦汉时代也还在“古”的范围内,但其文字原则上已不在“古文字”范畴内了。

不过因为出土的先秦、秦汉文字资料往往互有联系,古文字学所研究的对象有时也很自然地包括了秦汉文字。

学术界所说的“出土文献”,一般包括甲骨文、铜器铭文(也称金文)、简牍、帛书、石刻(或写)资料等。

那些单件字数较少的资料,如陶文、货币、玺印、封泥等,有时也被包括在内。

这当然是比较宽泛的概念。

严格一点的话,似特指简帛类文献。

《墨子》屡言“书于竹帛”,这里所说的竹帛,就相当于今天的纸张。

已出土的简帛类文献大致有传抄经典、个人著述、公牍文书、卜祷记录、葬品清单等等。

如就狭义的古文字研究来说,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把所有出土先秦文字资料中不认识的字辨认出来,进而把那些资料中读不懂的话变成能读懂的话。

只有在此基础上,方能将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运用到诸如社会历史、思想文化、典章制度等其他层面的研究中去。

要完成这样一个“前提性”任务,学者都用了哪些方法呢?总结起来,约有四种。

一是据后世字形反推。

跟世界上其他古老文字不同,汉字是唯一的“活”文字。

从古到今,汉字虽有字体、结构等变化,但一脉相传,从未消亡。

而其他古文字,如楔形文字、古埃及文字等,则绝无“后代”,早已成死文字。

故释读古汉字的优越条件就是可以从后往前推。

《说文解字》已给出的小篆、古文等字形,便是反推的起点。

此外,宋人留下的那些专门收集传抄古文的书籍,如《汗简》、《古文四声韵》之类,也是学者辨认古文字的利器。

出土文献之于古汉语研究十年回眸

出土文献之于古汉语研究十年回眸

出土文献之于古汉语研究十年回眸
陈伟武
【期刊名称】《古汉语研究》
【年(卷),期】1998()4
【总页数】9页(P28-36)
【关键词】《古汉语研究》;出土文献;甲骨文;睡虎地秦简;通假字;马王堆帛书;上古汉语;语气词;《中国语文》;两周金文
【作者】陈伟武
【作者单位】广州中山大学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
【相关文献】
1.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六十年文献研究回眸 [J], 季伟苹;卓鹏伟;陈沛沛
2.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虚词研究 [J], 张玉金
3.出土文献研究与高校古汉语教学改革 [J], 马克冬
4.国内第三届出土文献与上古汉语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J], ;
5.从“二重证据法”到“三重证据法”——闻一多古代文学研究之于出土文献研究的启示 [J], 陈良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刊丨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类简目(2017年12月所见)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以刊名首字拼音为序:
《安徽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李刚:《太一生水》新探——论《太一生水》在老子和黄老之学之间的承前启后作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罗新慧:周代威仪辨析《草原文物》2017年第2期田小红:楼兰地区新发现“斗量封”小考《敦煌研究》2017年第6期孙幼莉:说“屈戌”孙其斌、何双全、张德红:敦煌、居延简牍中的丝路汉代戍边医学代国玺:从悬泉置壁书看新莽羲和、纳言的职掌及相关问题黄艳萍:《肩水金关汉简(肆)》中的纪年问题姚磊:《肩水金关汉简(肆)》缀合与释文补正《古代文明》2018年第1期邓国军:殷周时期“中”观
念的生成演变——兼论殷周制度文化的沿革《故宫博物院
院刊》2017年第6期郭军涛:商周青铜扁足鼎特点简析《考古》2017年第12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永昌县水泉子汉墓群2012年发掘简报连劭名:殷墟卜辞与阴阳学说《考古与文物》2017年第6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安北
郊枣园南岭西汉墓发掘简报陈送文:汉代简帛零札(八则)谢翠萍、王保成:说三国吴简中的“茠粻”与“葌米”程燕:“集醢”考《汉字文化》2017年第6期杨蕾:“夭”字小考徐佳文:《肩水金关汉简(伍)》札记二则高卓:《苏秦
献书赵王章》对读研究《华夏考古》2017年第4期韦心滢:郑州地区商后期商人聚落研究牛清波:百年来刻画符号研究述评苏影:单叔鬲丁“器”字补说《民俗研究》2018年第1期高晋南:商周族氏铭文中鼗鼓形态与鼗族李一鸣:试论汉代的民间借贷习俗与官方秩序——兼论汉代民间借贷中的“契约精神” 《史学集刊》2018年第1期程浩:从出土文献看《尚书》的篇名与序次《史学月刊》2017年第12期杨振红、王安宇:秦汉诉讼制度中的“覆”及相关问题《文博》2017年第6期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咸阳市渭城区聂家沟西汉墓发掘简报韩金秋:试析台西铜匕及其相关问题雍际春:毕原与京考《文史》2017年第4期萧旭:《韩诗外传》解诂凌文超:走马楼吴简三乡户品出钱人名簿整理与研究——兼论八亿钱与波田的兴建连先用:试论吴简所见的“黄簿民”与“新占民”王振芬、孟彦弘:新发现旅顺博物馆藏吐鲁番经录——以《大唐内典录·入藏录》及其比定为中心何亦凡、朱月仁:武周大足元年西州高昌县籍拾遗复原研究段真子:旅顺博物馆藏吐鲁番出土“律吕书”考释《文物》2017年第12期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等:四川成都天回汉墓医简整理简报柳长华等:四川成都天回汉墓医简的命名与学术源流考徐畅:长沙出土简牍中的“丞掾” 《文献》2018年第1期方广锠:从敦煌遗书谈中国纸质写本的装帧樊波成:唐代佛教徒的《老子》讲说——国图藏敦
煌遗书BD.14677研究武绍卫:一首新破解的敦煌回文诗——S.3046性质新考《文学遗产》2018年第1期张树国:《鄂君启节》与屈原研究相关问题韦春喜:秦代文书行政制度与公文关系刍议《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第11期黄一:“其金孔吉”展补札四则陈小三:“其金孔吉”展出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青铜器札记胡嘉麟:关于商晚期筒形卣的几个问题——从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马永盉谈起《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7年第12期李超:秦阴阳御弄封泥与苑囿略论周长明等:河南武陟出土西汉铜镶玉璧苏
奎:错金银抱鱼铜带钩的年代与内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朱腾:秦县中的史类吏员研究《中国语文》2018年第1期刘钊:“集”字的形音义《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黄德宽:释新出战国楚简中的“湛”字王辉:古文字所见人物名号四考石小力:据清华简考证侯马盟书的“赵尼”——兼说侯马盟书的时代《中原文化研究》2018年第1期黄景春:许阿瞿画像石题记性质再认识李健胜:“子思之儒”著述辨正《周易研究》2017年第6期赵涵:帛书《二三子问》“精白”思想与儒家工夫论刘永昆:从“禅让”思想看帛书《衷》篇的成书时间附: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先秦、秦汉史》2017年第6期刘亦方、张东:郑州地区晚商文化研究梁云:嬴秦西迁三说平议何丹:从海昏侯墓出土“孔子衣镜”看汉
代儒家思想与信仰黄国辉:重论上博简《昭王毁室》的文本与思想邹水杰:秦简“有秩”新证薛洪波:从“同居”论战国秦代家庭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17年第6期王贵元:语言文字研究的问题与前景李无未:从德国甲柏连孜《汉文经纬》(1881)到清末中日《汉文典》——近代东西方汉语语法学史“映射”之镜像黄天树:说文部首与甲骨部首比较研究黄德宽:新出战国楚简《诗经》异文二题夏大兆:《诗经》“言”字说——基于安大简《诗经》的考察微刊小编:侯莫陈婆罗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