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原因及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

学号:************

专业:学科教学

方向:地理

课程名称:地理研究的前言、方法专题(选修)

任课教师:***

上课时间:2013.09—2014.01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课堂问题行为,一般指发生在课堂上的与课堂行为规范和教学要求不一致并影响正常课堂秩序及教学效果的课堂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影响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威信;原因

文献综述:

在中国知网搜索关键字“课堂问题行为”,发现相关文章数十篇,可见对于此问题,国内还是有一定研究基础的。众多学者就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现状,以及具体对策开展论述。这些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机制。孙路、叶珊等认为,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心理因素包括:认知能力发展失衡,情感缺失,对规则的“限度检测”,人格因素。其中,认知能力发展失衡是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首要原因[ 1 ]。

2: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综合性一般分析。李耀新认为,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主要是教师的教育失策,学生身心因素以及环境因素造成的。其中,教师的教育失策主要包括:教师教育教学指导思想的错误,管理的失范,以及教学偏差引起的教师威信低下。作者列举了六种容易引发教师威信低下的六种行为。同时指出,教师在学生中威信越高,学生越不容易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2 ]。

3: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实证分析。目前,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探讨存在着理论分析多于实证探讨的现状。一些学者也认识到这样一种情况,尝试从实证角度论证。如山东师范大学张凤丽,以泰安市某中学为例,研究高中阶段学生课堂问题行为。她选取了泰安市某中学260 名学生和62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了文献、问卷等方法,对高中阶段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表现、产生的原因及教师的应对方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得出有关高中生课堂问题以下结论:1.高中生外显性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2.高中生内隐性问题行为具有严重性;3.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具有年级差异性;4.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是由学生、教师、学校环境、家庭和社会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学生认为教师拙劣的教学行为是最重要的原因,教师认为学生自身因素是最主要的原因;5.教师处理方式既有积极应对又有消极应对,主要采取课后处理和停课说教两种应对方式[ 3 ]。

目前,有关课堂问题行为的原因,学术界有相对清晰的认识。普遍认为是学生自身、课程、教师、学校及家庭环境相互交织的产物。

学生自身因素跟学生心理的发展密切相关,心理缺失也是构成学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它主要反映在焦虑、挫折和个性等方面。学生个性方面的问题也会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

行为。如性格过于内向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抑制性退缩行为,而性格过于外向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攻击性逆反行为。相反,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很难与教师和同学建立良好关系,表现出高度焦虑和恐惧。由于无法正确评价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因此他们会尽力回避问题,避免引起他人的关注,因此这类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是内隐的。这是诱发课堂问题行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格因素。研究发现,一些自尊感较强但因为成绩较差或其他原因得不到集体和教师承认的学生,往往故意在课堂上制造一些麻烦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影响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这就是诱发课堂问题行为的所谓限度检测。

课程设置不合理也是造成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之一。如许多农村中学课程的编排只考虑教师的方便,不考虑课程编排的科学性,经常把某些老师的课程排在一起,这样的课程编排显然不能很好的照顾中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更容易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教师因素是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与教师的失策直接相关,甚至有些问题行为还可能是教师直接造成的,因而决不能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完全看成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教师的失策主要表现为:1.指导思想的错误教师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会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从而引发学生的问题行为。如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将升学率作为其指导方向,把分数作为唯一目标。教学上搞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超负荷灌输,无休止地上课、补课、考试,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学习成了无边的“苦海”。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厌倦情绪、逆反行为,甚至产生较严重的对抗性行为。2.管理的失范教师在课堂中缺乏适当的管理,也是引发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有些教师放任管教的职责,对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不闻不问,助长了学生问题行为。还有一种教师对学生问题行为作出过敏反应,常常滥用惩罚,这两种行为都不利于课堂管控。有些教师不能严于律己,教学态度马虎,不求上进,上课迟到早退,工作懒散,不能赢得学生尊重,缺乏威信,从而间接导致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3.教学的偏差。教师不认真备课或根本不备课;教学方法呆板,千篇一律,枯燥乏味,不善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缺乏了解,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讲课速度过快或过慢。教学的偏差使教师威信下降,研究表明,教师威信越低,学生就越容易产生课堂问题行为[ 4 ]。

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除了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因素外,还与环境影响有关。环境影响主要包括家庭、大众媒体、课堂内部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与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家庭民主气氛较浓、父母平时较注重与子女进行沟通、对话、关心子女学业、重视孩子行为习惯养成、具有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在这样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大多乐观向上,具有稳定的情绪特征。学生的问题行为与父母性格也有关。如:在父母亲过度焦虑,过度担心、盛气凌人且以自我为中心的家庭里,子女就较易发生问题行为。大众媒体在当今信息时代,备种信息通过多种媒体大量涌入学校。大众媒体传播的信息并非都是积极的,很多诸如暴力、色情、凶杀、追求感官刺激等庸俗的、商业性的、低级趣味的内容。学生受到这些内容的影响,耳濡目染、潜移默

化,会导致课堂中问题行为的发生。课堂内部环境如温度、色彩、课堂气氛、课堂座位的编排方式等课堂内部环境都会对学生的课堂行为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课堂中温度适宜、色彩明亮、气氛融洽,学生就可能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和积极因素的情绪,从而减少问题行为。相反,如果课堂环境恶劣、气氛紧张,学生就容易产生昏沉、懒散的消极情绪,从而增加问题行为产生的可能。

但是对于哪种因素是首要的尚有分歧。这其中,侯天阳在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及对策分析中指出,课程因素是造成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首要因素,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课程的不合理是他们不能安心学习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学者认为教师对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则更为明显。李耀新认为,教师教学的偏差,是教师失去其在学生心目中威信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学生问题行为产生或扩展的首要因素。侯天阳也认为,教师因素,诸如教师教育观念的错误业、务能力差、个人素质低管、理方式不民主、情绪方面的异化等,是造成学生课堂问题的重要原因。孙璐、叶珊在课堂问题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中指出,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总是和学生的学习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学生学习状况的优劣与其认知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认知能力的发展问题应成为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首要原因。

在应对课堂问题行为方面,很多学者都赞成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如即用最简短的干预纠正学生的行为。教师要尽量做到既有效又不需要打断上课,因为教师过多的干预会强化学生的不良行为。北京师范大学硕士马慧在课堂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管理一文中总结了几种遵循最小干预原则的方法,包括:忽略细小而且转瞬即逝的不良行为,运用目光接触、手势、身体靠近和触摸等非言语提示,表扬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等等。笔者认为这些简单易用的方法的确可以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而且不会过多影响正常教学,因为有研究表明,教师在维持秩序方面花费时间越长,教学质量越差。潘福勤在中学生课堂问题的分析与对策一文中指出,教师在面对课堂问题行为的时候,必需最大限度地减少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影响。即教师必须慎重对待和处理学生的问题行为, 要尽可能把其干扰作用降到最低限度, 对其中有些问题行为甚至可以待课后再处理,以便顺利完成课堂任务[ 5 ]。其本质也是赞成最小干预原则。

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提出必需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协调。因为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也可能是家庭原因造成的,所以家庭和学校必需协调起来。潘福勤指出,学校与家庭必需互相配合。学生在课堂上的问题行为, 有的主要是学校造成的, 但也有一些是属于家庭导致的。针以学生的问题, 教师应与学生家长加强联系, 相互配合, 共同努力, 以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马慧分析了家庭与学校的关系,提出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建立家庭学校辅导机制,提出建立家长委员会这样一种家庭和学校的沟通机制[ 6 ]。笔者认为这些想法都很有创造性,实际上,很多中小学已经在实践中摸索前行。

惩罚作为一种必须的手段也有一定作用,有时候惩罚是不得不为之的一种有效手段。当学生对教师合理要求置之不理,反复出现严重的问题行为,教师才不得以采用的管理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