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时间:7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21湖北十堰4月模拟)在生物和土壤的相互作用下,冰川退缩之后形成的地表上植被原生群落不断发生演变。
粗木质残体是指所有地上和地下小头直径大于2.5厘米的枯死木质物,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要素。
右图示意横断山区某冰川退缩区8个样地粗木质残体的碳贮量变化,下表示意这8个样地的冰川退缩年份和优势物种组成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1.不同阶段粗木质残体碳贮量的变化直接取决于( )A.土壤肥力B.植被密度C.水热条件D.种间竞争2.随着演替过程的持续,碳贮量最大的是( )A.乔木B.灌木C.草本D.凋落物(2021湖南卷)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
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
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 )A.落叶林火B.针叶林火C.草原火D.荒漠草原火4.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 )A.东方省B.中央省C.南戈壁省D.色楞格省5.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
其最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气温变化B.降水变化C.植被生物量D.游牧活动(2021江苏七市二模)阿勒泰地区不同季节牧场位置不同。
下图为阿勒泰地区主要牧场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6~7题。
6.从冬季到夏季,牧民转场途经的主要植被类型依次为( )A.荒漠草原、山地草原、山地针叶林、高山草甸B.山地草原、荒漠草原、落叶阔叶林、高山草甸C.高山草甸、山地草原、山地针叶林、荒漠草原D.山地草原、高山草甸、落叶阔叶林、荒漠草原7.冬季牧场位于准噶尔盆地腹地,主要因其( )A.水源充足B.积雪深厚C.产草量大D.相对温暖(2021河北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某科研小组对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土地覆被的垂直分布进行了调查。
2023版二轮总复习地理-专题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D.岩性
(2)图 b 中②示意的土壤剖面位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审答流程] 第一步,获取解读信息 ①图 a 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中甲、乙、丙、丁四处的 植被类型、海拔及地表的各类景观的分布状况。 ②图 b 示意该小组在甲、乙、丙、丁四处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 后绘制的四个采样点 0~60 cm 土壤剖面。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3)德干高原的热带黑土:是在火山熔岩上形成的,矿物养分含 量丰富,故肥力较高。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2.典型土壤肥力 (1)东北黑土:是在森林、草甸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冷湿的气 候条件使得有机质分解速度慢,积累多,故有机质含量多,土壤肥 沃。 (2)四川盆地紫色土:是在紫色页岩成土母质上形成的,矿物养 分含量丰富。
的“水没地”景观
1
2
3
4
专题五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关键能力·系统提升 学科素养·探究培优 专题通关演练
命题趋向
1.常选择自然环境组成要素的变化研究,从分析要素间的关系入手, 综合考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及特征。
2.结合某区域植被、土壤的发育与分布状况,进行比较分析,考查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01 必备知识·整体构联
近年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021年整理)
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全部内容。
专题强化训练(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2017·湘潭模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
左图示意研究区范围,右图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 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
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A.洞庭湖平原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D.华北平原2.2001~2010年间,研究地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
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A.植被类型的变化B.土壤肥力的变化C.雾霾天数的变化D.水热状况的变化3.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B.城市化进程加快C.退耕还湖D.围湖造田解析:东南丘陵与洞庭湖平原气候类型、地带性植被类型相同,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洞庭湖平原区以种植业为主,是农田植被。
所以年NPP最大的地区是东南丘陵.气候决定着植被类型及生产量大小,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主要是水热条件变化影响。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43张)
考点一
考点二
2.水生动物(鱼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生存空间:①湖面(海域)广阔,生存空间大;②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洄游产卵。(2)气候: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②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③水域浅(纬度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3)水文:①盐度高(低),适宜咸水(淡水)鱼类生存;②纬度(海拔)高,盐度低、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生长;③结冰期长,存活率低;水质好。(4)食物:①多条河流入海(湖)/寒暖流交汇(上升流/水温变化明显),底层海水上泛,营养盐类丰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②水草丰美/其他鱼类为×××提供充足饵料。(5)天敌:缺少天敌制约,繁殖速度快,种群密度大。(6)人类活动:水质下降,污染加重;过度捕捞。
考点一
考点二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2)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考点一
考点二
分析解答 第(1)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域分异规律)及逻辑思维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提供的时间“3月25日”和关键词语“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推理出3月25日当地自然生长的杂树萌生新叶而呈现一丝绿色,说明当地自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故选B项。常绿阔叶林冬季不落叶,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常绿硬叶林为地中海气候区植被,我国东部地区为季风气候,排除C项;观察景观图中杂树枯叶的特征,可排除D项。第(2)题,较温暖的气候才能满足灌木四季常绿,冬季气温过低则难以生存,因此气温是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答案 (1)B (2)A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A.乔木群落的林分密度大于灌木群落 B.灌木群落的冠幅直径大于乔木群落 C.乔木群落的树高对林分密度的影响小于灌木群落 D.灌木群落的树高对林分密度的影响小于冠幅直径
(2)该自然区内,乔木、灌木的树高和冠幅直径引起林分密度出现变化的主导因素
是( A )
A.太阳辐射
B.大气降水
提示:由于林木茂密,空气湿度极大,暖湿气流从地势较低的山谷上升到高处的山脉遇 冷形成云雾。
(2)(综合思维)说明热带云雾林是世界上多种生物的避难所和聚集地的原因。
提示:独特的气候条件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适宜的环境;热带云雾林多分布于山区,区域相 对封闭,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小;云雾林植被茂密,生物量大,生物的食物充足且受人类活动 的影响较小。
分析区域环境的变 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
化过程及特点
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分析区域间的环境 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
联系
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
(2021·河北选择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
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 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 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 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据图1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2)(人地协调观)与定居放牧相比,转场放牧的优缺点有哪些? 优点:在不同季节均可获得较充足的牧草;有利于减轻草场资源的压力(或有利于生态环 境的保护)。 缺点:牧道崎岖;易受暴风雪等自然灾害影响;羊群与牧民生活用品转移量大,转场不便。
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5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核心考点练3地方性分异规律
核心考点练3地方性分异规律(2022·山东潍坊期末)泰加林即寒温带针叶林,冷湿是其生长的必要条件。
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永久冻土层(埋藏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0.3~0.7米)上生长着大片泰加林,主要树种是高大的兴安落叶松。
下图示意大兴安岭北部泰加林的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1~2题。
1.影响大兴安岭东西两侧泰加林分布纬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①太阳辐射②冬季风③地形④河流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2.调查发现,在大兴安岭北部有些地方的泰加林树木出现自然倒伏现象,这些地方很可能()A.永久冻土层埋藏深B.气温升高趋势明显C.降雪过多使树冠积雪多D.雨水或河水浸泡时间长(2022·河北唐山检测)菲律宾薄荷岛上有大量石灰岩圆锥状山丘,高度约40~120米,山上长草、山下长树,山体形似草堆,每年有一两个月“草堆”干枯,转为咖啡色,酷似一大堆巧克力,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
甲图为“巧克力山”景观图,乙图为薄荷岛气候资料统计图。
据此完成3~4题。
3.薄荷岛“草堆”干枯,咖啡色最鲜明的月份是()A.12月至次年1月B.4~5月C.6~7月D.9~10月4.石灰岩圆锥状山丘上树木少的原因是()A.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B.岩溶地貌,土壤过湿C.流水侵蚀,土壤瘠薄D.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2022·皖豫名校联盟联考)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主要受南亚季风控制,是我国热带地区保存有较典型和最大面积热带森林的区域。
在自然状态下,该地区一些地方的植被出现了倒置垂直地带性分布的现象(垂直地带性植被的常见更替顺序是乔木—灌木—草甸,但在个别山区却存在植被分布呈逆向更替的情况,这就是倒置的垂直地带性)。
下图为西双版纳山地植被的垂直分布图。
据此完成5~7题。
5.该地区未发育山地落叶阔叶林的根本原因是()A.海拔低B.相对高度小C.纬度低D.坡度陡6.热带山地雨林的凋落物产量在4月达到峰值,且以凋落叶片为主。
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找关系——辨析整体性和差异性 微专题 生物多样性
(1)描述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 (2)分析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 (3)高强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 物种及原因。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在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在短期 内迅速增加;并分别在火后15-25年达到顶点;其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 度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第(2)题,林火消耗了林冠层、林下植被层和枯枝落叶, 降低森林郁闭度,使得林下部分获得充足的光照;燃烧后产生的碱性草木灰可降 低土壤的酸性,提高土壤养分;导致土壤温度上升,改变温湿环境;森林凋落物降解 加快,促进了养分的循环,林下植被快速生长造成生产力迅速增加。第(3)题,高强 度大面积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推测高强度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及 原因。北方针叶林区纬度高,树木大面积焚毁后,短时间内难以复原,气温较低,热 量不足,大树难以生成,草本植物根系欠发达,受伤害大,灌木的根较深,不易受到火 的烧伤,且生长的养分需求量小,火后快速生长成为优势物种。
存 跨度大(流程长),水域环境多样,种 境多样,适宜生存空间大;②环境空间
空 类繁多;③河湖(海)相连,有利于 差别大,适宜生存空间小;③长期与大
间 ×××洄游产卵
陆分离,环境封闭,物种独特
①纬度低,水温高,生长速度快;② 环 水温适宜,利于产卵、繁殖;③结 境 冰期长,存活率低;④水域浅(纬度
低),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
林 木 采 伐 区 ,20 世 纪 70 年 代 开始 先 后 有 多 家 森 工 企 业 在 该 区 内 进 行 采 伐 作 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 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 化的人为原因。 (2)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 保护的主要途径。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好题练习(附答案)
2023届高考地理专题(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好题练习冻土退化过程中,地下冰的消融会导致地表发生沉降。
在高含冰量冻土区,这种地表沉降伴随着大量冰体的融化往往会形成热喀斯特湖。
热喀斯特湖通常是一些外部营力导致高含冰量多年冻土融化形成的。
热喀斯特湖形成后,由于积水区域的反射率低,蓄热能力较强,侧向热流也使得周围多年冻土环境发生变化。
湖水的热对流过程将会导致其下部多年冻土持续融化甚至融穿。
读青藏高原某草甸区热喀斯特湖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关于冻土环境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冻土温度升高,上限上移B.冻土温度升高,下限下移C.越靠近热喀斯特湖,上限越深D.越远离热喀斯特湖,下限越浅2.冻土融穿后,可能对该草甸区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冻土厚度自上而下逐渐变薄,地下水水位上升B.地下水将不可避免地向地表水转换和流失C.湖岸坍塌后退,沼泽、湿地面积扩大D.高寒草甸、沼泽草甸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历年ꞏ湖南卷)野火是在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火。
近年来,世界各地野火频发,给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蒙古东部地区(见下图)野火发生频率高且区域差异大。
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区主要野火类型是()A.落叶林火B.针叶林火C.草原火D.荒漠草原火4.从可燃物及管理角度,推测下列区域野火发生频率最高的是()A.东方省B.中央省C.南戈壁省D.色楞格省5.该地区野火发生最活跃的年份以3—4年为周期,其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A.气温B.降水C.植被生物量D.游牧活动(历年ꞏ广东卷)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
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
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
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①水下地貌体出露 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 ③湖盆区构造沉降 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A.湖岸线长度变短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C.湖泊的面积稳定D.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历年ꞏ山东德州二模)某高校地理小组在重庆酉阳龙潭槽谷进行地下水采样和动态监测,探究石漠化岩溶槽谷不同坡向的水文特征。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含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云雾林是热带雨林的一种,泛指海拔较高的山地生长的原始热带雨林,林木茂密,空气湿度大,寄生、附生植物发达,其已成为很多动植物的避难所和聚集地。
下图示意热带云雾林区云雾成因。
据此完成1~3题。
1. 与低海拔热带雨林相比,云雾林A. 植株密度较大B. 林木相对矮小C. 易被开发利用D. 分布面积较广2. 热带云雾林有利于寄生、附生植物生长,是因为A. 树木茂密,土层深厚B. 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C. 海拔较高,气温较低D. 云雾缭绕,养分充足3. 推测云雾林成为很多动植物避难所的主要原因A. 气候湿润,位置偏远B. 人为进行开发保护C. 地处山区,风力较弱D. 自然环境独特单一米拉山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冈底斯山脉东端,海拔最高达5 300 m,为雅鲁藏布江的两大支流——尼洋曲和拉萨河的分水岭,多断层发育。
下图为米拉山东、西坡不同海拔植被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4~6题。
4. 影响米拉山东、西坡植被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为A.地形坡度B.降水C.光照D.土壤肥力5.米拉山植被种类最丰富的地段最可能集中在A.东坡4 800~5 000 m处B.西坡4 800~4 900 m处C.东坡4 600~4 800 m处D.西坡4 600~4 800 m处6. 若在米拉山修建隧道,面临的主要困难是A.岩体垮塌B.冻土广布C.岩性坚硬D.水土流失南迦巴瓦峰自然带语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在我国境内绝无仅有,从山能到山顶,可以领略热带到寒带截不同的自然景观,“雨林”和“冰川”在一座山峰中同现,被称为“中国自然带最完整的山峰”。
南迦瓦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海找7782米,鲁藏布江在此的一个“Ω”形转身,造就了这里军见的高峡谷地貌和自然带。
下图示意南迦巴瓦峰垂直自然带分布。
据此完成7~9题。
7. 南迦巴瓦峰南坡与北坡均缺少高寒荒漠带,推测南迦巴瓦峰A. 位于雅鲁藏布江拐弯的峡谷之中B. 北坡受季风影响,降水多于南坡C. 南坡云雨反射太阳辐射,气温低D. 南坡与北坡受人类活动影响均小8. “雨林”和“冰川”共同存在于南迦巴瓦峰,其主要原因是南迦巴瓦峰A. 位于北归回线以南,挺拔高耸B. 位于水汽大通道,山地降水多C. 地质演化进程慢保留原生态D. 受热带季风影响,相对高度大9. 南迦巴瓦峰南、北坡雪线高度不同,其主导因素是A. 气温B. 坡度C. 降水D. 海拔读安第斯山脉中段30°S~35°S(阿根廷)哺乳动物丰度与环境关系图,回答10~12题。
2022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限时集训5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1)
技法五 内在关系巧梳理
[典例示做] 1.飞机颠簸指飞机在飞行中遇到乱流而突然出现的忽上忽 下、左右摇晃及机身震颤现象。飞行颠簸层高度一般不超过1 000 米,强颠簸层高度只有几百米,颠簸层水平范围多数在100千米以 内。下图为2006年我国某航空公司西南高原航线的飞行颠簸次数年 内变化图。据此完成(1)~(3)题。
技法五 内在关系巧梳理
[典例示做] 2.(2021·聊城三模)河床的冲淤与河流含沙量和输沙能力有密切关 系,当河流的含沙量小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就会被冲刷,当河流的含 沙量大于其输沙能力时,河床就会淤积。三峡大坝蓄水后对其下游荆江 河段的径流量和含沙量产生了明显影响,也影响到河床的冲淤过程。宜 昌站和螺山站是荆江河段上游和下游的两个水文监测站,下图为两站在 三峡大坝蓄水前后的含沙量变化过程图。据此完成(1)~(2)题。
技法五 内在关系巧梳理
梳理因果关系——由“因”推“果” 此类试题多为影响类试题,通常表现为题干为“因”,选项为 “果”;“因”为已知,“果”为未知。利用因果关系采用“由因 推果法”进行解题。例如,“我国西北地区过度樵采、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导致”——其中“不合理的人类活 动”是“因”,采用“由因推果法”分析可知,“植被破坏”是直 接后果,“荒漠化加剧”是间接后果。 不论采用“由果溯因法”还是“由因推果法”,解答地理问题 时,一定要注意综合思维的严谨性和推理过程的逻辑性。
技法五 内在关系巧梳理
逐渐增强,飞机颠簸概率较大。因此,由青藏高原飞往云贵高原的 飞机发生颠簸的概率会逐渐增大。第(3)题,若飞行中前方出现强颠 簸区,飞行员可通过迅速爬升几百米高度或暂时偏离航线几十千米 来脱离颠簸区。在低空飞行发现或发生颠簸时,应向上迅速爬升脱 离,切不可向下俯冲脱离(因为低空对流或湍流更强烈,更易发生飞 机颠簸,低空高度较低,向下俯冲危险性高)。]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强化练时间:45分钟分数:90分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湖南衡阳八中一模]驼梁位于冀晋两省交界处,主峰海拔2 281米,系河北省五大高峰之一。
以山脊线为界,北坡森林郁郁葱葱,南坡草地幽幽如茵(如图所示)。
据此回答1~2题。
1.北坡植被明显好于南坡,其优势条件是()A.气温较高B.水分条件好C.坡度和缓D.土壤肥沃2.南坡M地为带状分布的森林,该地最有可能是()A.山脊B.山谷C.鞍部D.台地[2019·北京海淀区一模]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山基带气象要素及雪线高度资料。
读表回答3~4题。
3.据表中资料推断()A.甲山北坡相对高度大于南坡B.甲山南坡的垂直带谱最丰富C.乙山南坡的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D.乙山的森林蓄积量大于甲山4.与乙山相比,甲山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①纬度位置②山体海拔高度③水汽来源方向④人类活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019·河南安阳二模]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不同坡向垂直带谱分布。
读图完成5~6题。
5.该山地可能位于()A.横断山区B.太行山C.喜马拉雅山D.天山山脉6.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A.a坡、b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主要是山麓气候所致B.生态群落丰富程度①带小于②带C.③带可能是草甸草原带D.b坡④带下限海拔较低主要是因为地处阴坡[2019·河北唐山一中强化提升]在四周山坡环绕的山谷或盆地中,四周山坡上的冷空气向谷底注泻,并在谷底沉积接着辐射冷却,形成所谓“冷湖”。
而在坡地上,气温相对较高,形成所谓“暖带”。
右图是我国某山地1月份不同坡向极端最低气温柔平均最低气温随高度改变示意图(图中Ⅰ、Ⅱ为极端和平均最低气温)。
回答7~9题。
7.该山可能是()A.长白山B.太行山C.贺兰山D.武夷山8.属于该山地西北坡向1月平均最低气温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9.关于该山地“冷湖”和“暖带”叙述正确的是()A.该山地西北坡近地面旁边地区全年会出现“冷湖”现象B.该山地在“冷湖”现象出现地区向上气温是递增的C.该山地“暖带”中农作物生长周期变长,霜害较轻D.该山地西北坡,1月在300 m旁边高度出现“暖带”[2019·天津卷]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0~11题。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
第5题,上游开垦荒地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促进三角洲的 发育,①错。上游修建水库会拦截泥沙,不利于三角洲的发育,②对。沿海 修建大堤会导致河道泥沙不再进入周边湿地,而是向更远的海洋输送,不利 于三角洲的发育,③对。沿岸种植湿地植物有利于保护三角洲,④错。C符 合题意。
点睛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需要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合理的人类 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是有利的,如三角洲沿岸种植湿地植物,有利于保护 三角洲;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会对自然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如河流上游开垦荒 地会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下游泥沙沉积加重,洪涝灾害多发。这体现了综合 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
[归纳提升•学技法]
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答题思路 该类型试题多以自然地理环境中某要素的变化为切入点,运用整体性原理 分析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该类型试题答题思路一般为:
2.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的三大思路
分析思路
突破方法
判断自然地理环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
(2021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由密西西比河注入墨西哥 湾的泥沙沉积而成,其位置经过多次变迁。下图为密西西比河古三角洲叶 瓣分布(①~⑦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及目前海岸线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3~5题。
3.密西西比河发育多个三角洲叶瓣的原因是( )
A.河口地势低洼
B.河流含沙量大
C.河流频繁改道
境的主要特征 生物、土壤等环境要素的主要特征
“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
“一果多因”的推 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
理
推断“因”。例如,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的大陆西海岸地区沙漠
的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作用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专项复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4·湖南)美国西南部某河源的小型谷地,气候较干旱。
该地品尼松生长缓慢,分枝点低,雨水下渗为其生长提供水源,外力作用会影响其生长状态。
1905年后该地降水增多。
如图示意谷底的品尼松生长演变过程,以及相应的年轮增长距平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要素的相互影响)在谷底冲沟附近,有部分品尼松树干下半部原有枝条消失,最可能是因为()A.常受干热风影响B.土壤养分流失C.曾被沉积物掩埋D.遭受低温冻害2.(要素的相互影响)在乙时期,谷坡的品尼松年轮增长距平值与谷底的相反,可能原因是谷坡()A.降水增加改善了水分条件B.坡面有利于阳光照射C.地下水位上升加剧盐碱化D.被侵蚀导致根系裸露(2024·甘肃)班克斯半岛位于新西兰南岛东侧,整体轮廓浑圆,海岸线曲折,地形崎岖。
半岛以西的坎特伯雷平原草原广袤,平原东部城市克赖斯特彻奇多年平均降水量约650毫米,7月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9℃。
图4示意该区域地形。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坎特伯雷平原典型土壤剖面下部有明显的()A.灰化层B.钙积层C.铁铝层D.黏化层(2024·湖南)某大都市城市用地紧缺,道路与居民区距离较近,交通排放颗粒物对居民区有一定的影响,绿化植被可减轻此影响。
在该都市采样监测发现,不同植被类型对颗粒物的拦截效果不同。
如左图示意采样监测区基本情况。
右图显示道路中心、自行车道、人行道与道路中心的颗粒物浓度的比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环境对植被的影响)与自行车道相比,关于人行道上积累最明显的颗粒物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判断正确的是()A.细颗粒茂密植被B.粗颗粒茂密植被C.细颗粒稀疏植被D.粗颗粒稀疏植被5.(植被的生态功能)在优先考虑降低颗粒物对居民区影响的同时,为尽量减少其对行人的影响,该都市从人行道到居民区绿化植被配置合理的是()A.从稀疏到茂密B.从茂密到稀疏C.均用稀疏植被D.均用茂密植被(2024·全国甲)阿拉斯加某冰川前端(61.5°N,142.9°W附近)的冰面上,呈斑块状分布着少量的矿物质,并生长着一种苔藓球。
二轮复习 整体性与差异性
五
1
高考考纲展示
1.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 中的作用 2.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 境的整体性
3.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作为整体的一部
分都发展变化着 2.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
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3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演变过程
(2)从温哥华到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由
森林到草原的变化,这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 的地域分异规律,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水分 。
【题眼】自然带丰富
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 图。读图回答问题。
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A )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低
垂直地带性的判读
4、关于雪线的那些事儿 夏季气温小于00C的地方有永 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0C等 温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 雪带的下限,其高度与纬度、 坡向和坡度有关。一般来说 ①低纬雪线高,高纬雪线低 ②阳坡雪线高,阴坡雪线低 ③迎风坡雪线低,背风坡雪线 高 ④陡坡雪线高,缓坡雪线低
17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地球表面不是所有的地理事物都有地 带性的分布规律。某些地区因受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洋流、水分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往往表现出与地带性规律不相吻合的现象,
这就叫做 非地带性
18
1 2
为什么南半球缺失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
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的东西 两侧的自然景观有何差异?
热带雨林带的非地带性分布
垂直地带性 以 水热 为基础 非地带性 受 海陆分布 、地形 、洋流 、水分
等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强化训练(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2017·湘潭模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
左图示意研究区范围,右图示意研究区2001~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
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 A.洞庭湖平原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D.华北平原2.2001~2010年间,研究地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
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 A.植被类型的变化B.土壤肥力的变化C.雾霾天数的变化D.水热状况的变化3.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B.城市化进程加快C.退耕还湖D.围湖造田解析:东南丘陵与洞庭湖平原气候类型、地带性植被类型相同,都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洞庭湖平原区以种植业为主,是农田植被。
所以年NPP最大的地区是东南丘陵。
气候决定着植被类型及生产量大小,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主要是水热条件变化影响。
第1题,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
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东南丘陵,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正确。
洞庭湖平原植被类型以农田植被为主,A错。
山东丘陵、华北平原属于落叶阔叶林带,C、D错。
第2题,2001~2010年间,研究地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
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水热状况的变化,气温、降水条件的变化,导致植物生产力的差异,D正确。
区域植被类型没有变化,A错。
土壤肥力不会出现明显年际变化,B错。
雾霾天数的变化对植物生产力影响小,C错。
第3题,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植被覆盖率提高,A正确。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植被减少,B错。
退耕还湖是水域面积增大,不是生产力提高的原因,C错。
主要是退耕还湖,D错。
答案:1.B 2.D 3.A(2017·南昌模拟)林线是高纬度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和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
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分布图。
读图完成4~5题。
4.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度大B.纬度低,气温高C.来自印度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D.高原地形阻挡来自北部的寒冷气流5.多条林线的走向在图示东部区域发生折向变化,其首要影响因素是( )A.河流与盛行风向B.降水与土壤类型C.地势与山脉走向D.气温与纬度位置解析:第4题,林线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
地处青藏高原的F 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说明F地的水热条件适合树木生长,主要是受南部的印度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大,故本题选C。
第5题,图示东部区域为横断山区,山川南北纵列,山脉的走向发生变化;同时这里也是地势第一、二阶梯的分界线,地势落差大,所以林线的走向发生折向变化,故本题选C。
答案:4.C 5.C(2017·韶关模拟)某游客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现,园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左图),而背海一侧的植被则高大而茂密(右图)。
据此回答6~8题。
6.该公园所处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高山草甸带D.热带季雨林带7.山丘东南沿海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过低B.降水稀少C.光照不足D.土层瘠薄8.该公园每年都会因受某自然灾害影响而闭园几天,此灾害最可能是( )A.火山地震B.台风暴雨C.滑坡泥石流D.洪涝与干旱解析:第6题,福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第7题,山丘东南沿海地区,地下水盐度大,土壤贫瘠,因而植被低矮稀疏,热量、降水和背海一侧没有区别,光照条件比背海一侧好,所以山丘东南沿海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土层瘠薄。
第8题,公园每年都会因受某自然灾害影响而闭园几天,说明该自然灾害每年都会发生,并且会导致闭园,火山地震不是每年都会发生,该公园地势低,不易出现滑坡泥石流,干旱现象不会导致闭园,台风暴雨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每年都会有几次台风登陆福建,所以选B。
答案:6.A 7.D 8.B(2017·山西质量检测)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全球能量平衡、气候、水文及生态影响显著,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有着重要作用。
下表示意我国新疆北部地表覆盖对积雪变量的影响统计情况。
据此完成9~11题。
以上日积雪深度大于5厘米为标准;积雪结束时间以连续5天日积雪深度小于5厘米确定。
9.上表中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 )A.稀疏灌木B.草地C.农田D.建设用地10.造成积雪结束时间不同的原因是( )A.稀疏灌木接受太阳辐射较强,消融速度较快B.草地植被萎缩,积雪紧实度小,消融速度较快C.农田地表裸露,反射率大,消融速度慢D.建设用地有高大建筑物,加快雪的消融11.积雪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积雪的保温效应,改变了土壤温度B.积雪反射率高,使大气温度增高C.增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D.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解析:第9题,积雪厚度越深,表明形成积雪的条件越好。
所以最有利于积雪形成的地表是积雪最厚的农田,选C。
第10题,由表中数据可知,稀疏灌木积雪结束时间268日较晚,消融速度不快,所以A错;地表的紧实度越小,越有利于积雪消融,草地积雪结束266日较早,所以B正确;农田积雪结束264日较早,说明消融速度最快,所以C错;高大建筑物的遮阳作用,减缓积雪的消融速度,则D错。
故选B。
第11题,积雪覆盖地表,具有保温作用,改变土壤温度,所以A正确;积雪的反射率高,可以减弱地面辐射,降低大气温度,所以B、C错;地面积雪融化可以增加土壤水分,形成地表径流,所以D错。
答案:9.C 10.B 11.A二、综合题(共56分)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30分)材料一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属于大陆性气候,该国中东部地区形成了许多沙漠和盐沼。
盐沼是指含有大量盐分的湿地,位于中北部的卡维尔盐沼,多泥沼洼地,荒无人烟,面积达77 000平方千米。
据美国宇航局一颗人造卫星记录,地球上地表温度最高的地方是伊朗卢特荒漠,气温高达71℃,这是有记录的最高地球表面温度,这里的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覆盖。
材料二下图为伊朗区域图。
(1)简述该国的地形特点。
(6分)(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卡维尔盐沼的成因。
(10分)(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地球表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卢特荒漠的原因。
(8分)(4)伊朗的波斯湾沿岸缺少优良大型的港口,结合材料试从自然条件分析其原因。
(6分)解析:第(1)题,从图中等高线分布可以看出,该国西部和北部地区海拔达1 000米,等高线较密,说明地形起伏大,为山地,地势较高。
中东部海拔为500~1 000米,顶部平坦,为高原,面积广大,地势相对较低。
沿海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为平原地形,分布狭窄。
第(2)题,等高线分布特征显示,此处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地形阻挡海洋水汽进入,气候干旱;纬度较低,气温高,蒸发旺盛,地表多盐分析出;河流较少,且多为内流河,并在中东部低洼处汇集;盐分随河流源源不断汇入低洼地。
同时,泥沼洼地,地表水下渗弱。
第(3)题,可从纬度、气候、地形等方面思考。
纬度因素:该地地处亚热带,纬度较低,气温高。
气候因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影响,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下垫面因素:该地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覆盖,升温快。
地形:由于西面、北面为山脉,卢特荒漠位于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
卢特荒漠位于谷地,夜间谷地容易形成逆温,热量不易扩散。
第(4)题,水域条件:海岸线较平直,少优良避风港湾。
陆域条件:沿海地区等高线较密,坡度较大,200米以下滨海平原的面积小;气候干旱,人口少,从而导致沿海地区缺少大城市,经济腹地小。
答案:(1)以高原、山地为主,沿海有狭窄平原;中东部地势较低(地势南、西、北较高)。
(2)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山脉阻挡水汽深入,气候干旱;多内流河,在低洼处汇集;盐分随河流汇入低洼地,不断积累;泥沼洼地,地表水难下渗;蒸发量大,容易形成盐沼。
(3)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晴天多,降水稀少,太阳辐射强;地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显著);谷地容易形成逆温,热量不易扩散;地表被黑色的火山熔岩覆盖,容易吸收太阳辐射,升温快。
(4)海岸线较平直,缺少优良港湾;平原狭小,不利于港口建设;大部分地区为干旱气候,人口少,缺少大城市,经济腹地小。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6分)材料一林木线,简称为林线,亦有人称之为“森林界线”。
该线是指分隔森林因气候、环境等因素而能否生长的界线。
在该线以内,森林植被可正常生长;然而一旦逾越该线,大部分森林均会因水分、气温或其他气候原因而无法生长。
林木线有时也会受地形影响。
材料二高山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下图为我国高山林木线海拔等值线分布图及阴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单位:米)。
(1)描述图中90°经线以西林木线的分布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6分)(2)甲地为阴山,分析阴山南北坡林线高度差异及其原因。
(10分)(3)分析阴山对南侧河套平原种植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10分)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东经90°以西地区,林线基本与纬线平行,为东西走向,受纬度变化的影响,随着热量条件的变化,林线自南向北越来越低。
第(2)题,读图可知,阴山南坡为阳坡且为夏季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优于北坡,所以林线分布上南坡高于北坡。
第(3)题,阴山对南侧河套平原种植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从山地对气温、降水及土地荒漠化的影响。
阴山位于河套平原北侧,可以降低寒冷气流的影响,不易发生农作物冻害。
且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增加南麓的降水,通过地下水,补给河套平原。
阴山北侧为内蒙古高原,土地荒漠化严重,阴山对沙漠的南侵起到了一定的阻挡作用,有利于农业生产。
答案:(1)大致呈东西走向;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气温(或纬度或热量)。
(2)南坡高(或北坡低、或南坡高于北坡)。
南坡为向阳坡,获得热量多,气温偏高;南坡处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偏多。
(或:北坡为背阳坡,获得热量少,气温偏低;北坡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偏少。
)(3)阴山阻挡了南下的寒冷气流,削弱了河套平原农作物受冻害的威胁;阻挡了南下的沙漠入侵,保护了耕地;阴山阻挡北上的暖湿气流,增加南麓的降水补给;山脉内部及山前地带的森林(及湖泊)涵养水源,通过地下水对河套平原进行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