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临床护理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导致患者的死亡。

而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生率和致死率。

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观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往往与心肌梗塞引起的电生理改变、交感神经系统失衡、电解质紊乱以及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临床上根据心电图的表现和患者的症状可以将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心律失常和非室性心律失常两大类。

室性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中以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最为常见。

室性早搏指的是在心脏窦房结发放的冲动之外,心室发放一个早期冲动,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

而室性心动过速则指的是室性心律大于100次/分。

这些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威胁,因为它们往往导致心室扑动、颤动甚至停搏,从而引发心跳骤停。

非室性心律失常是指除了室性心律失常之外的其他各种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不全等。

其中,最常见的非室性心律失常是房性心律失常,表现为窦房结功能异常,出现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等。

这些心律失常虽然较室性心律失常的致命性较低,但对患者的心脏功能会有一定的影响,严重时也可能导致心衰等并发症。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

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常常导致心动过速或者心动过缓,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和记录这些变化,并与医生及时沟通,以便进行相应的治疗。

另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

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心电图的解读方法,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的心电图表现,以便医生对患者进行适当的治疗。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其护理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及其护理研究
2 0 1 3年 1 月第 1 1 卷 第3 期
表2 剖 宫产 产妇 术后 护理 的心理 需求 情 况 [ 例 ( %)】

临床护理 ・ 6 7 3
表 1剖 宫产产 妇术后 的护理 需 求情 况 [ 例 ( %)】
需求。产妇去医院进行检查,加强各种安全措施 ,满足患者的安全需
求。产妇在 护理服务 过程 中的需求还包 括 :告知新生儿的健康状况 ,
的1 2 0例 急性 心肌梗 死 患者 的 临床 资料 ,对 本组 患者 的 临床 特征 进 行 了分析 ,然后对 其提 供 了护 理 ,对护 理 前后 本组 患者 的生存质 量 方 面
的差异性进行 了对比与分析。结果 ①本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有 7 4例合并心律失常 ( 占6 1 . 7 %) ,且剩下的4 6 例未合并心律失常的患 者血清中的 c T n I 、MY O以及 MMB均要显著地低于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组 ( P<O . 0 1 ) ;②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一定的护 理, 能够有效地提 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结论 急性心肌梗 死合并心律 失常患者具有的临床特征 并不够典型, 应该对其进行深入地分析与探 究,
8 6 8. 86 9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 . 2剖宫术后产妇护理的心理需求情况见
表2 结果显示,产妇护理过程中了解术后身体会出现反应的人数 最多,其次是了解护理操纵的内容及流程、了解护理的原因、了解使 用药品的基本信息、了解主观感受 。
3讨 论
剖官术在临床上很常见,剖宫术的方法有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子宫
体剖宫产术及腹膜外剖宫产术3 种,适用于多种原因导致的不能顺利进
行 自然生产的产妇[ 2 1 。产妇术后的心理状况及身体情况都不太稳定,在 这段期间对产妇的护理很重要,可能影响产妇的正常泌乳情况。对剖 官术后产妇的护理方法应根据产妇的个人情况选取不同的护理方法。 在对产妇进行护理之前应先了解产妇的护理需求,如心理需求、生理 需求、安全需求、信息需求、自尊需求、爱及归属需求 。在临床护理 过程 中医护人员应多与产妇沟通交流,疏导产妇的心理障碍,鼓励产 妇多加运动,利于恶露排出。加强家属与护理人员的沟通 ,满足产妇 和家属的信息需求。对产妇的隐私保密,满足其 自尊的需求。医护人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评价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评价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评价【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血管事件,采用循证护理对患者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通过对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具体措施、对患者的影响及临床效果评价进行探讨,总结循证护理在这类患者中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

研究认为,循证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也存在某些限制,如依从性差和操作复杂等问题。

建议在临床实践中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结合循证护理的理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未来的研究还需进一步探讨循证护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循证护理、患者、效果评价、临床效果、局限性、建议、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急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患者可能发生心律失常,加重病情,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情况及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评价,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效果。

通过对循证护理在这一患者群体中的应用、具体措施、影响以及临床效果评价进行综合分析,旨在揭示循证护理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预后方面的作用和价值。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更加可靠的护理方案,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通过对循证护理的局限性进行剖析,能够深入认识目前护理水平的不足之处,从而为今后进一步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未来研究展望,可以揭示目前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更深入、更具体的研究方向,从而推动该领域的科研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5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急救与护理

5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急救与护理

生 活方 式是一 个 内容 相 当广 泛 的概 念 , 它包 括
人们 的衣 、 、 、 、 食 住 行 劳动工作 、 休息娱乐 、 社会交
往、 待人 接 物等物 质生 活和 精神 生活 的价值 观 、 道德 观、 审美 观 以及 与这 些 方 式 相关 的 方 面 。而 随着 现 代 医学模 式 的转 变 , 理干 预 的作用 日益 受到 重视 , 心 心理 干 预 已得到普 遍认 可并 广 泛应用 于 临床护 理实 践 。部 分高 血压 患者 缺 乏 自我保 健 意识 , 高血 对 压病 的危 害 和服药 的长 期 性 等认 识不 足 , 时 因无 有 自觉 症状 或症 状好 转 而不 能 坚 持 长期 服药 , 当 出 而
室性 心 动过速 或 心室 颤 动 等 致 命 心 律 失 常 时 , 即 作 场 面 , 立 各种 抢 救仪器 就 在 自己身 边 , 上还 携 带监 身 静脉 注射 利 多卡 因或 除颤 , 给予 止 疼 、 并 抗凝 、 扩冠 , 护 导联 , 一般 都会 有不 同程度 的 紧张恐 怖 心 理 , 尤其
压 的影 响 。
学意 义 。
12 6 出院指 导 的 心 理 干预 出 院患 者 在 出 院前 2 结果 ..
1 2天 给予 预 防保 健 知 识 , 定 复 诊 时 问 , 患 者 2 1 两 组 患 者 生 活 方 式 转 变 情 况 的 比较 见 表 1 ~ 确 嘱 . 。 及 家属 学会 家庭 自测 血压 , 做好 记 录 , 医生调 整 与对 照组 相 比 , 并 为 研究 组 吸烟 、 酒 、 盐 高脂 饮食 、 饮 高 缺 用 药提 供准 确 的 资料 , 士采 取 定 期 电话 回访 形 式 乏运 动等 不健 康 的 生 活方 式 均 明显 改 善 , 异 均有 护 差 对 患者 提醒 、 进行 督促 指 导 。 统计学 意 义 , 00 。 P< .5 13 观 察指 标 . 两组 患者 分别 于 护理 干 预 3月 后 ,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一、定义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表现为持久的胸前区疼痛、发热、血白细胞增高、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增高和心电图进行变化,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3大并发症,亦属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类型。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诱因如下:①过劳(30%):过重的体力劳动,尤其是负重登楼,过度体育活动,连续紧张劳累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心肌需氧量突然增加,而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已发生硬化、狭窄,不能充分扩张而造成心肌缺血。

剧烈体力负荷也可诱发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②暴饮暴食(15%):不少心肌梗死病例发生于暴饮暴食之后。

进食大量含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后,血脂浓度突然升高,导致血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

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③便秘(13%):便秘在老年人当中十分常见。

临床上,因便秘时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并不少见。

必须引起老年人足够的重视,要保持大便通畅。

④吸烟、大量饮酒(10%):吸烟和大量饮酒可通过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及心肌耗氧量增加而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⑤激动(6%):由于激动、紧张、愤怒等激烈的情绪变化诱发。

⑥寒冷刺激(5%):突然的寒冷刺激可能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因此,冠心病患者要十分注意防寒保暖,是冬春寒冷季节急性心肌梗死发病较高的原因之一。

三、临床表现(1)先兆表现约半数以上患者发病数日或数周前有胸闷、心悸、乏力、恶心、大汗、烦躁、血压波动、心律失常、心绞痛等前驱症状。

以新发生的心绞痛,或原有心绞痛发作频繁且程度加重、持续时间长、服用硝酸甘油效果不好为常见。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预防方法
• 有了冠心病心绞痛或者有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 要尽力预防心肌梗塞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 意以下几点: • 1.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自觉 戒烟、避免肥胖及缺乏运动不良因素。
• 2.绝对不搬抬过重的物品。搬抬重物时必然弯腰 屏气,这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与用力屏气大 便类似,是老年冠心病人诱发心梗的常见原因。 • 3.放松精神,平衡心态,愉快生活,对任何事情 要能泰然处之。
临床表现
• 1 . 先兆:多数病人在发病前数日致数周有乏力、胸部不 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心绞痛等前驱症状。其中 以新发生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或原有的心绞痛加重 (恶型心绞痛)为最突出。
• 2. 症状:
• 2.1 疼痛 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疼痛部位和性质与心
绞痛相同,多无明显诱因,常发生于安静时,程度较重, 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 片多不能缓解。病人常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 感。少数病人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
治疗
• 治疗原则:及早发现,及早住院,并加 强入院前就地处理。治疗原则为挽救濒 死的心肌,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脏功 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 1. 监护和一般治疗。
• 2. 镇静止痛。
• 3.心肌再灌注治疗:30min内溶栓治疗或90min内介入 。 • 4. 抗心律失常。 • 5. 急性心肌梗死后合并心源性休克和泵衰竭的治疗。 • 6. 其他用药 • • 7. 生活与工作安排。
• 7. 进行心电监护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预防三大并 发症的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急性左心 衰),做好心电监护,注意心电监护的变化、胸 痛的变化。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 也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常发生于24h之内, 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ICU护士要对心律失常有 充分的认识,护士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正 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护理

21213 术后抗感染的护理 术后常规用抗生素3d防止伤口感染,术后小便难解给下腹部热毛巾湿敷,必要时给本院的经验方速尿针20mg口服以协助排小便,无效者留置导尿。

大便后给中药坐浴、换药。

本组6例经口服速尿针20mg后效果不佳,给予留置导尿。

本组术后均未发生感染。

21214 肛瘘术后伤口的护理 伤口换药的好坏,是手术成败与伤口愈合的关键。

若忽略了伤口的术后护理,手术也常易失败,所以换药时应详细观察切口肉芽组织生长情况,切口引流是否通畅及分泌物的颜色、气味等;换药时应沿伤口基底部消毒,防止伤口粘连性生长。

便后给疏通气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中药坐浴。

最好中药加热至38~40℃,其作用就是药物借助于温度的热力刺激局部皮肤,使皮下血管扩张,促进血液淋巴循环,以改善新陈代谢及局部组织的营养,加速伤口愈合。

本组患者经过精心换药、护理,伤口生长良好。

3 小 结本病经上述护理措施的实施,伤口愈合较快,缩短了病程,减轻了疼痛,又使患者了解了本病的知识。

然而有为数不少的患者因种种思想顾虑,往往不愿上医院就诊,加之缺乏本病的预防知识、饮食不节等,致肛周脓肿反复发作,使病情复杂化,这样不仅给治疗护理带来困难,还增加了患者自身的痛苦,加重了经济上的负担,所以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要加大宣教力度,通过对住院患者的耐心细致的护理,使其早日康复,让患者以自身说法,让那些患有难言之隐的患者早日解除痛苦。

[参考文献][1]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6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6[2] 倪士昌,吴光汉,叶成龙,等.切开加缝合法治疗肛瘘58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3):32-33[3] 傅清芳.吻合器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广西医学,2002,24(11):1910-1911[收稿日期] 2006-08-30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护理张迎伟,叶锦玉(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浙江三门317100)[关键词] 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7)23-3410-02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 oca rdial inf arction,AMI)的病死率也逐年增加,而心律失常是AM I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在开始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和护理内容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就是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或者急剧减少,甚至中断后,使相应心肌发生的持久性且严重的缺血情况,最终导致心肌坏死的形成。

而对于这一急性病症来讲,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并且以中老年群体增多,其主要表现在:阵发性的心绞痛,或者是原有心绞痛频繁发作的人群呈现出程度加重的情况,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使用硝酸甘油效果差,同时伴有恶心、大汗、心律失常、心悸、胸闷以及乏力等情况。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除了疼痛外,还会诱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情况。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讲,我们临床干预的原则主要是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和缩小缺血范围,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预防猝死为主,对患者实施临床干预。

就治疗干预手段来讲,主要以达到医院内的30分钟实施溶栓或者90分钟实施PCI为主,并辅以吸氧、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补液、抗心律失常等方式,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而在此期间,护理的流程包括:到达急诊科(0-30分钟)(1)询问患者的病史,尽快完成患者的心电图(2)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置心电监护,测量其生命体征(4)对患者进行体格以及辅助检查(3)评估患者溶栓治疗和PCI治疗的适宜证和禁忌症(5)明确诊断后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常规和急救处理(6)确定再灌注治疗方案(7)对直接进行PCI的患者,需要尽早的实施治疗前的准备,并告知患者家属,做好家属同意书,再做安全转送工作,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待治疗完成后,则需要转送患者,实施重症监护和常规的治疗。

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做到的工作包括:保证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停止活动,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吸氧处理,包含智能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并实施心电监护等,同时做好除颤的准备,此外,还需要遵照医嘱配合相关的急救药物治疗,完善相关的检查工作。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其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其处理

精品课件
2
急性心机梗死并发症之心律失常
1.慢性心律失常包括:(1)、窦性心动过缓(2)、房室传导阻 滞(3)、 束支传导阻滞
2.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1)、室上性心动过速(2)、室性快 速性心律失常(3)、 束支传导阻滞
精品课件
3
一、缓慢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梗时,心脏传导系统受到缺血损伤或者/(合并)迷走 神经反射影响而产生异常。急性心梗患者心率缓慢性心律失常多 表现为心脏传导异常,如房室传导阻滞或室内传导阻滞。一般讲, 下(后)壁心梗时,传导异常大多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且 多数为一过性,对阿托品治疗效果良好,预后较佳。相反,前壁 心梗时出现传导异常则提示心肌坏死已累及室间隔大部,通常伴 有左室功能的显著下降。
15%急性心梗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率常为140-200次/分
之间,并可发展成室颤。利多卡因效果良好,如无效可试用胺碘酮、
电复律、心室超速起搏。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无益,以往许多研究提
示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可减少室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但使心脏停搏等
致命性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对生存率并无益处。
心梗早期或后期院内发生的持续性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较为少 见,但其发生往往提示患者心肌电生理异常和出院后易复发室性心律 失常,对于这些患者出院前可行电生理检查。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与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及平均信号心电图上出现晚电位一样,是心梗后 死亡率和猝死的独立预测因素。
精品课件
8
二、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梗患者更易发生各种室性或室上性心律失常。引起心梗患者快 速性心律失常的原因较多,无氧代谢增强(血供障碍)和代谢产物积 聚(静脉回流减少)引起细胞酸中毒,使细胞外钾离子、细胞内钙离 子浓度增高,同时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的改变、血循环中儿茶酚 胺浓度的增加。这些均可产生细胞电生理性质的改变,如传导减慢、 不应期延长。同时梗死区心肌和其周围心肌的电生理不均一性为折返 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损伤电流的出现可直接促进浦肯野细胞4相 的自动除极,导致其自律性增高。心房、心室舒张压增高使产生心肌 纤维受牵拉,也是产生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此外,在心肌再灌注时 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及氧自由基损伤可导致再灌注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观察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急性持续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造成的心肌坏死。

临床以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以及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坏死的全身反应与一系列心电图的动态改变为特征。

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因此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要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病人的生活及护理。

1 一般护理1.1 卧床休息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保持环境安静,禁止翻身,减少亲友探视,防止情绪激动,降低组织代谢及耗氧量,护理操作尽量一次完成,少搬动患者,减轻心脏负担。

每日睡眠时间以10—14小时为宜。

如患者过度焦虑,可给予镇静药。

第二周可在床上翻身及肢体自由活动,但动作要缓慢。

第三周病情趋向稳定,坏死部分心肌逐渐瘢痕化,可在床上做轻微活动,如洗脸、进食等。

第四周床边及室内活动,活动后如有心悸及不适,应减少活动量,无不适感觉,尚应逐渐增加活动量。

1.2 心理护理心肌梗死突然发病,患者毫无思想准备而产生焦虑的心理变化。

对这种患者应热情接待,态度要亲切和蔼,耐心做好患者及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使之自觉配合治疗和护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防止因情绪因素影响而导致一些不该出现的并发症的发生。

观察病情细致,技术操作娴熟,护理要周到,不怕麻烦。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1.3 饮食护理及大小便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的饮食应少食多餐,给予清淡易消化的膳食。

避免有刺激性的辛辣饮食,禁止用咖啡和茶。

喂食时不要过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进食适量的蛋白、水果、高纤维素饮食。

24h尿量,<400ml或<50ml则为少尿或无尿,应及时查明原因。

1.4 避免肢体血栓形成及便秘对于卧床时间较长的患者应定期作肢体被动活动,避免肢体血栓形成。

由于卧床及环境、排便方式的改变,容易引起便秘。

要提醒病人排便忌用力过度,因排便用力可增加心脏负荷,加重心肌缺氧而危及生命,可给些轻泻剂或开塞露通便,便前可给予口含硝酸甘油片或消心痛等。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急救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7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

并对两组患者满意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

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数据满意率明显低于研究组,数据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该疾病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方案过程中,可以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减少后期不良反应,不仅能提高效果,还能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标签:并发心律失常;急救护理;满意度;效果患者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主要因为机体内部冠脉血流系统出现障碍,导致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缺氧、缺血引发心肌急性坏死症状;该疾病症状主要功能出现损坏、胸痛、胸闷等,如患者在患病期间出现此症状,救治不及时、护理不当等均会导致死亡、猝死[1]。

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给予患者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严密检测积极治疗。

因此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7月进行急性心肌梗死病发心律失常疾病治疗的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

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方式,最后对患者护理的满意数据进行记录对比,研究报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组选取该疾病患者7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作为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方案,其中男19例,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43.6岁,女20例,年龄29~78岁,平均年龄45.2岁;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急救护理措施,其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28~81岁,平均年龄45.5岁;两组患者经医院诊断均属于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症状,存在房室传导阻滞21例,室性期伴收缩11例,属于室性心动过速20例,存在窦性心动过缓症状26例,对所有参与此次研究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病患运用常规护理方案,其中包含有心电图检测、血压、血压检测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急救护理,包含有用药护理、并发症监护、肾功能衰竭护理等。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将2 0 1 0 年1 2 月至2 0 1 1 年1 2 月在我院住院的符合WT O 急性心肌梗死
后心率 失常标 准的 1 0 0 例患者 作为研究对 象 ,其 中男6 1 例 ,女3 9 例,
年龄 3 8 - 7 7 岁 ,平 均 ( 6 2 . 4 士3 . 7 5 )岁 。将 1 0 0 例患者 随机 均分 为两 组 ,常规 护理组和循证 护理组 ,使两组 患者的性别 、年龄、病变程度 等方面均无 明显差异 ( P >O . 0 5 ),具有可 比性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陈敏 雄
( 湘潭市湘钢 医院 ,湖南 湘潭 4 1 1 1 0 1 ) 【 摘要】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 中的应 用效果,以寻求更好的护理方法 方法 随机抽取 2 0 1 0年 1 2月至 2 0 1 1
年1 2月在 本 院住 院 的 与 WT O规 定一致 的急性 心肌梗 死后 心律 失常 的 惠者 1 0 0例 ,随机 平 均 分 为 两组 ,每 组 5 0例 ,常 规护 理 组和 循 证
诊学杂志, 2 0 1 l , 1 1 ( 4 ) : 1 0 0 8 .
[ 2 ] 谢 慧红 , 栾 秀坤 . 手术 室护 理 安 全管 理 及差 错 防 范[ J ] . 白求 恩军
医学 院学 报, 2 0 0 8 , 6 ( 1 ) : 4 8 .
[ 3 ] 吴 明慧 . 手术 室护 理 中潜 在 的不安 全 因素 与管 理对 策 [ J ] . 护 理学 杂志 , 2 0 1 0 , 2 5 ( 4 ) : 6 5 .
护 理 组 。常规 护理 组给 予规 范 的 日常护 理 ,循证 护 理 组给 予规 范的 日常护 理 外再 给 予一 定 的循 证护 理 ,将 两 组患 者 的心功 能分 级 ,心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
护静脉 , 免受反复穿刺的痛苦。急诊抽 血急查心肌酶 、 电解质 、 血常规等 , 并及 时给予扩冠 、 抗凝 、 心律失常 、 抗 镇静止痛 、 营养 心肌、 改善循环等用 药治疗 。
4 心 电监 护
效死亡 , 死率 8 结论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 死患者死 亡 病 %。 的主要原 因, 续的心 电监 护能够及早发 现心律 失常 , 时给 持 及 予有效的救治 , 能够提 高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 患者的抢
急性 心肌 梗 死 合 并心 律 失 常 的急救 护理
郭 淑珍
( 阳城县人 民医院, 山西 阳城 0 8 0 ) 4 1 0
【 摘要 】目的 探 讨急性心肌梗 死合 并心律 失常的急救 护
理 。方法 对我 院 2 0 0 9年 1 月一 2 1 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 O2年
人工呼 吸机 、 除颤器 、 负压吸引装置 、 电图机等 )并 处于备用 心 , 状态 , 以便 随时配合医生进行抢救 , 提高抢 救成 功率 。 3 快 速建 立静 脉通路 . 2 选择合适 的静脉 ,可采用静脉 留置针 , 穿刺 困难者 , 可锁 骨下 静脉穿刺 或经外周 中心静脉插
( 稿 日期 :02 0 — 8 收 21-60 )
舒适护理在肺气肿 患者 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高 岚
( 湖北 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 湖北 恩施 4 5 0 ) 4 00
【 摘要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肺 气肿 治疗中的效果。方
各类肺气肿患者 1 3 , 15例 , l 5例 男 3 女 8例 ; 年龄 4 岁 ~ 7岁 , 1 8 平均年龄 5 . 。所有患者均有慢性咳嗽、 2 6岁 咳痰、 排痰困难 、 胸
梗死 1 2例 , 后壁梗死 3 。 例 合并室性心动过速 1 例 , 8 窦性心动 过缓 7例 , 心室纤颤 4例 , 室上性心律 失常 l , 6例 Ⅱ度 以上 房 室传导 阻滞 5 。 例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的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诊疗(一)心律失常1.心动过缓窦缓或交界区心律,多见于下壁梗死,系迷走神经亢进所致。

如心率慢于50次/min,伴低血压或频发室早或短阵室速,应早期用阿托品0.5mg静注。

如疗效不好,可考虑静点少量异丙肾上腺素,约1μg/min。

2.心脏传导阻滞对房室传导阻滞,需识别阻滞部位在房室结区或束支系统。

结区多见于下壁梗死,心电图上QRS不宽,心室率不低于50次/min,且较稳定,持续时间不长,1~3天内自行恢复,一般不需安装起搏器。

如出现心衰或低血压,对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可考虑安装临时起搏器。

发生在束支系统的传导阻滞多见于前壁梗死,梗死面积大,且多为永久性。

表现为QRS增宽,心室率很慢,在30~40次/min,且不稳定,易出现停搏,应及时安装起搏器。

药物治疗可用阿托品和激素。

但由于梗死面积大,常伴泵衰竭,故预后不良。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无论是单纯右束支阻滞,或双束支阻滞(如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或右束支阻滞+左后分支阻滞,或右束支阻滞与左束支阻滞交替出现),病死率均高。

可无先兆,突然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搏,故有人主张安装预防性起搏器。

3.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如合并心衰,首选西地兰。

如非心衰所引起,可试用维拉帕米,以5mg溶于20ml葡萄糖液静脉缓慢注射,4~5min注完。

如心率减慢,恢复窦律,立即终止给药。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对房颤常用西地兰转复,或用洋地黄制剂控制心室率。

房扑对药物治疗的效果常不满意,而同步直流电转复疗效较高,且所需电量较小(50~100Ws)。

4.室性心律失常(1)室早:在急性心肌梗死中检出率很高,在发病的头2~3天内常可出现室早、短阵室速,可为致命性的室速或室颤的先兆。

常用药物为利多卡因,也可用安搏律定或普鲁卡因酰胺。

是否常规用利多卡因预防室速或室颤的发生,意见不一致。

有认为严密监测,如偶有室早,一般不需治疗。

如出现室早成二联、频发(>5次/min)、多源或室早落于T波上,则应用利多卡因。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1. 引言1.1 概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造成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起血供不足,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严重心脏病变。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发血栓形成,使血管腔部分或全部阻塞,导致心肌的血液供应中断。

临床上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缺乏运动等。

急性心肌梗死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至关重要。

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护理工作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

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1.2 病因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给患者的生命带来严重的威胁。

了解其病因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坏死。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

其他引起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食不良、缺乏运动等。

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主要的病因之一。

它是由于动脉壁上脂肪、胆固醇等物质沉积造成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最终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动脉粥样硬化可以逐渐形成,多年累积,最终引发心肌梗死。

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患病风险以及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希望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病因的深入了解,能够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保护患者的心脏健康。

1.3 流行病学流行病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分布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疾病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群中的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异。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监护及护理分析【摘要】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是一种危急情况,需要及时的心电监护和护理。

本文介绍了心电监护在这类患者中的重要性,包括监测心电图的常见异常表现、临床意义、护理措施、注意事项和随访管理。

心电监护可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患者的风险。

结论部分强调了心电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重要性,以及在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和临床实践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者在面对这类患者时的护理工作,提高对患者的救治效果和生存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电监护、护理分析、异常表现、临床意义、护理措施、注意事项、随访管理、应用价值、临床实践意义1. 引言1.1 介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坏死所致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

合并心律失常则是指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过程中,患者可能出现心率、节律异常的情况。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是一类治疗上具有一定难度和风险的患者群体,因为心肌梗死本身已经给心脏带来了严重的损伤,再加上心律失常的出现,患者心脏功能受到了更大的影响。

这类患者的病情往往较为严重,需要及时、有效的监护和护理。

合理的心电监护在这类患者中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电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一般都会接受心电监护,以确保他们得到最佳的护理和治疗。

在后续的内容中,我们将更详细地讨论心电监护在这类患者中的重要性及应用。

1.2 心电监护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重要性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症,患者出现此类情况时往往病情危急,需要及时有效的监护和护理。

心电监护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心电监护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的情况,帮助医护人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恶化。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与护理

心源性休克 : 可发生 在起病后 的数小 时至 l 内 , 周 主要 表现 为面 色苍 白 、 肤 皮 湿冷 、 呼吸加 快 , 脉搏 细而 快 、 汗淋 漓 、 大
烦 躁 不 安 、 量 减 少 , 峻 者 可 出现 昏迷 。 尿 严 心 力 衰 竭 : 发 生 在 起 病 的最 初几 天 多
高治愈率 , 少并发症 , 减 降低死亡率 。
关键词
06. 49 】
急性心肌梗死
护 理
分钟 内。因此 , 采取 加 强腹部 按摩 , 要 保
持 1 2天解 大便 1次 , 便 秘者可 作低 ~ 对
d i 1 . 9 9 j i n 1 0 —6 4 . 0 0 o:0 36 /.s . 07 s 1x 2 1.
梗死面积继续扩大 , 诱发心 律失常及 其他
严重并发症。 心理护理 : 急性 心肌 梗死 发病 突然 , 疼 痛剧烈 , 有濒死感 , 极度恐惧和焦虑 , 尤
其 是 老 年 人 , 死 亡 的恐 惧 更 为 明 显 。 因 对
病 6小 时 以上 3 9例 , 心源性 休 克 1 , 3例 合并上消化道 出血 6例 , 心律失常 2 l例 ,
察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般 护理 : 人 置 心脏 重 症 监 护 病 病
室, 专人护理 , 监测 生命 体征 , 绝对 卧床休
资料与方法

心肌梗 死 临床 观察. 国现 代 医生 ,09: 中 20
1 0.
息 1 以上 , 免搬 动 , 供一 切 生活 护 周 避 提 理, 保持环境安静 , 减少探视 , 无并发症者 第 2周允许在床上活动 , 然后逐渐加大 活 动量 , 离床站 立 、 内步行 等。给予 持续 室

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

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

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析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患者开展预见性护理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47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总满意度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预见性护理的有效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患者生活质量,并发症明显减少,且具有较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急性心梗;心律失常;预见性护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价值急性心梗的致死率相对较高,病情危重,且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对较高,心律失常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效果[1]。

有因此,有必要在护理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干预模式,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临床效果。

预见性护理模式具有前瞻性,可对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干预,从而保证治疗效果。

故此,本研究对本院收治的94例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预见性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急性心梗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后,对照组47例,男25例,女22例,年龄40~78岁,平均(62.40±6.71)岁。

观察组47例,男24例,女23例,年龄38~77岁,平均(62.37±6.82)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治疗、生活护理、常规健康宣教等,在该基础上观察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状态:首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在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态度保持温和、耐心,每次20min左右。

若患者出现失眠或者情绪起伏偏大,则进行音乐疗法、放松疗法,为其播放舒缓、轻松的音乐,每次20min,延长家属的陪伴时间,陪伴患者日常放松活动,时间控制在15 min左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措施与效果。

方法对68例我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记录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采取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等措施,促进病人病情早日康复。

结果68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病人,治愈47例,明显好转16例,死亡5例。

结论及时、科学的治疗配合细致的病情观察与精心的整体护理,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存活率十分重要,可显著提升病人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指冠状动脉突发供血中断,使局部心肌持久、严重的缺血,引起心肌坏死。

该病发病突然,病情重,合并症多,尤其是心律失常较为常见,病亡率高[1]。

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科给予6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全方位的措施,获得理想的效果。

1临床资料
本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病人共68例,全部病人经心电图、心肌酶等检测确诊。

其中25例女性,43例男性,年龄最小37岁,最大75岁,平均(52.5±8.1)岁。

临床表现主要有:胸闷、呼吸不畅、大汗淋漓、心前压榨性疼痛,伴有恐惧、焦虑、紧张等情绪变化。

梗死部位:21例于前间壁心肌,17例于下壁心肌,10例于高侧壁心肌,8例于前壁心肌,5例于右室,7例于广泛前壁心肌。

伴发心律失常的时间:42例为心肌梗死起病1天内,18例为
发病1至3天内,8例为发病4至7天内。

2结果
本组病人68例,47例病人治愈出院,16例病人明显好转,5例患者病亡。

其中3例死于心律失常,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

3护理措施
3.1基础护理
3.1.1监测血压严密观察病人血压状况,特别是急性期应每30分钟进行测量1次。

若有异常应及时告知医师,给予相应处理。

3.1.2心电监护全部病人入院后给予心电监护1周左右,视情况可适当延长监护时间,心电图常规描记连续6天,出现心律失常及胸痛应随时进行描记。

监护室的护士应具备熟练使用心电图的技能,能够正确识别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实施心电监护时应对电极片进行检查,协助病人翻身时防止其脱落。

3.1.3建立静脉通道密切配合医师展开工作,及时配置静脉通道,严格执行医嘱给予扩冠、溶栓镇静与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经静脉滴注给药。

3.1.4吸氧护理由于在急性期心肌梗死病人心脏排血量降低,导致心肌缺氧缺血状况加重,给予吸氧措施显得尤为重要,氧疗可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减轻心绞痛,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早期给予足量吸氧能够控制梗死范围扩大。

因此,需要及时给予病人吸入足量氧气,同时落实吸氧护理措施,每天更换湿化水与鼻导管,湿化瓶每隔2天更换1次。

3.1.5监测疼痛由于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胸闷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致心肌缺氧状况加重,扩大梗死面积,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休克。

因此,需密切监测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及持续时间,严格遵照医嘱及时给予呱替啶或吗啡镇痛。

给药期间应对病人的面色、呼吸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避免止痛药物造成呼吸障碍。

3.2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病情重,入院后大部分病人需送进重症监护室,其活动受限制,监护室环境陌生,病人极易产生紧张、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使心率加快,易导致心律失常。

同时不良情绪可加重病人心脏的负荷,使病情加重,严重影响疾病治疗与预后。

护士应根据病人病性格特点、情病程、文化程度等具体情况进行良好的沟通,详细介绍治疗方案与相应护理措施,需病人配合的项目与内容,疾病治疗后转归及预后。

同时也可病人介绍同类成功病例,增加病人对抗疾病的信心,使其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3.3饮食护理急性期主要给予流质饮食,如无并发症,通常入院7天后可食用半流质食物,低脂、低盐、不滋腻的清淡饮食。

给予富含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及糖食物,以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并利于消化及通便;禁食豆浆、牛奶等可产气的食物,以防止腹胀。

应少食多餐,避免饮食过量。

3.4排便护理应及早给予缓泻药物来保证病人顺利排便,避免大便不通才进行通便处理。

大部分病人不习惯床上大、小便,又受恐惧、焦虑等影响,排便规律出现紊乱;同时使用止痛药可使肠道蠕
动减弱,患者常出现便秘[2]。

故护士应认真指导病人练习在床上进行排便。

为预防大便不通,入院后及时应用缓泻剂,如番泻叶、大黄等,用开水泡后服用。

2周后若病情平稳,可应用开塞露。

嘱咐病人勿用力排便,防止增加腹压,使心脏负荷加重。

4讨论
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作为一种多发的急危重症,具有发病急促,病情发展快,并发症多等特点,在抢救时,护理工作者的能力,如监护能力、应变能力等均会影响疾病治疗与预后,故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病人而言,专业、综合的护理具有与及时抢救治疗同等重要的作用。

细致、周密的制定与实施预定的护理方案是完成护理任务的前提条件,而密切监测病人病情,及时发现病情异常,寻求最优的解决措施是保障护理工作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因此,护士应在工作中给予病人周到、细致的护理服务,以促进疾病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秀琴.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40例急救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8):8.
[2]闫红.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3):1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