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银行间债券市场年度统计分析报告
201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
2011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据人民银行初步统计,2011年12月末,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54.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8%,全年累计增加7.47万亿元。
全年贷款投向有以下特点:一、企业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多增,中长期贷款少增;中小企业贷款稳步增长12月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余额43.48万亿元,同比增长14.0%,比上年末高0.9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增加5.44万亿元,同比多增2125亿元。
全年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企业及其他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 2.19万亿元,同比少增2.1万亿元;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增加3.11万亿元,同比多增2.30万亿元。
12月末,主要金融机构①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②、城市信用社和外资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含票据贴现)余额21.77万亿元,同比增长18.6%,比上年末下降3.9个百分点;全年增加3.27万亿元,占全部企业新增贷款的68.0%,比上年末提高0.1个百分点。
年末小企业贷款(含票据贴现)余额10.76万亿元,同比增长25.8%,比上年末下降3.9个百分点。
二、工业和服务业中长期贷款增速放缓12月末,主要金融机构本外币工业中长期贷款余额6.09万亿元,①主要金融机构指中资银行(不含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全文同。
②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
同比增长9.3%,比上年末回落7.1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增加5171亿元,同比少增2819亿元。
其中,轻工业中长期贷款累计增加147亿元,同比少增1939亿元,月末余额同比增长1.7%,比上年末回落25.8个百分点;重工业中长期贷款累计增加5024亿元,月末余额同比增长10.7%,比上年末回落3.8个百分点。
12月末,服务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4.92万亿元,同比增长9.0%,比上年末回落16.8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速分别为2.7%和18.3%,比上年末分别回落15.9个和11.1个百分点。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利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国债利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根据2005年至2011年银行间国债利率的月度数据,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物价水平三个角度分别选取m2、国债发行量和cpi指数作为指标构建向量误差修订的ve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得出结论:银行间国债利率与三因素关系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cpi指数是影响国债利率的决定因素。
关键词:国债银行间债券市场 vec模型动态模型一、引言利率意味着资金的成本,是资本市场中的核心变量。
国债利率不仅对金融机构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也起着至关重要的指示和预测作用。
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经济变量的相互影响度加强,宏观经济中各种因素都对国债利率的变动产生影响。
因此,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宏观经济变量与国债利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未来国债市场的走势做出清晰的判断。
二、文献综述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中国债券市场不同期限的国债利率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诸多研究。
刘金全等(2007)通过构建var模型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对不同期限利率的影响;何运信(2008)运用动态的局部均衡模型央行的货币政策与债券利率变动之间的互动关系;王俊霞(2010)运用无拘束性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宏观经济变量对债券市场利率冲击的传递效应。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以我国银行间不同期限的国债利率作为研究经济变量的中介目标,考虑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价格因素三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通过构建vec模型分析拟合不同期限结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变化趋势,并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探究这种效果的持续性。
三、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一)模型变量的选择本文涉及的经济因素包括货币政策行为、财政政策行为、价格变化行为三方面:货币政策行为。
本文使用狭义货币发行量m2表示货币政策行为,指标经过标准对数化处理并进行差分。
数据来源于证券之星网站宏观经济数据库。
财政政策行为。
201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201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 2012年2月24日)去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7.28亿吨,连续七年居世界第一;去年本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6230元,比上年增长13.8%……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月24日上午公布201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晒”一“晒”上海的“家底”。
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高于平均水平公报中称,据抽样调查,去年本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36230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5644元,增长13.8%。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5102元,比上年增长8.2%。
市统计局分析,居民收入增长呈现“两个快于、一个同步”的特点:一是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全市经济增长,是2000年以来(除2009年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物价下跌外)首次出现的格局;二是低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最低收入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7%,高于全市城市居民平均增幅0.9个百分点;三是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与城市居民保持同步。
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轿车18辆统计公报显示,至去年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轿车18辆,家用空调207台,移动电话236部,家用电脑138台。
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汽车10辆,彩电188台,洗衣机88台,移动电话189部,家用空调130台,家用电脑50台。
至去年年末,全市储蓄存款余额17958.22亿元,当年新增1521.36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4平方米,折合人均住房居住面积17平方米。
居民住宅成套率达到96%。
至去年年末,全市共有1290.88万人(包括离退休人员)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有604.2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全年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21.9万人。
人均生产总值继续保持领先去年本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9195.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2%。
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
2011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分析金融三班一.国际背景2011年是多变的一年,在这一年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
在国际上,欧美债务危机愈演愈烈,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实体经济萎靡不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从国内看,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经济增速温和回落,物价涨幅得到初步控制,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进一步增强,以内需拉动经济成长的效果逐渐显出成效。
根据2011年的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在这一年我国对外经济交往活跃,较2010年相比,全年国际收支交易总规模增长22%。
国际收支继续保持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双顺差”,其中,经常项目顺差2017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2211亿美元。
二.国际收支主要状况(一)经常账户分析货物贸易余额在贷方,余额为1883亿美元,表明中国的出口实物商品总金额大于中国进口的实物商品的总金额。
服务贸易余额位于借方,余额为-552亿美元说明中国无形商品包扩各类服务处于逆差的位置,中国为出口的服务费用小于中国进口服务的开销。
其中运输和旅游项目逆差扩大是服务贸易逆差扩大的主要原因。
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量增加,境内企业对国际货物运输的需求上升,带动运输服务支出较快增长。
在旅游方面,随着国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继续改善,带动境外观光、购物、留学等旅游支出大幅增加。
另外保险服务,专利权使用费逆差也较大,分别为-167亿美元、-140亿美元,说明我国居民保险企业向非居民提供的保险服务和专利使用权少于非居民保险企业向我国提供的保险服务和专利使用权。
收益项目下,总体呈现逆差,借方余额-119亿美元。
但职工报酬处于贷方,余额为150亿美元,说明中国属于劳务输出国,而投资收益借方余额-268亿美元,表明中国是资本输入国,或者说外资在中国企业的投资带来的收益比中国国内资本投资国外所带来的收益大。
(二)资本金融账户中国的金融账户余额在贷方,表明2011年资本净流入我国2211亿美元。
直接投资处于贷方余额,净流入1704亿美元,表明外国在华投资大于本国在外投资,并且金额较大,大约为本国对外投资的2.7倍,所以直接投资净流入是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
哈尔滨银行2011年年度报告
5,207,961
2,100,333 4,094
1,199,343
1,932,648 -446
1,228,657 0
228,657 1,000,000
13,920 0 0
0
0 13,920 6,422,697 5,201,001 55,525,592 51,350,365 4,175,227
3,896,186
持有股数(股) 占比 2,085,172,206 33.70% 617,770,840 9.98% 617,387,846 9.98% 548,762,046 8.87% 490,822,748 7.93% 448,104,081 7.24% 307,452,723 4.97% 258,314,280 4.17% 219,073,106 3.54% 76,598,988 1.24%
是
董 事 覃红夫 男
34 哈尔滨科创兴业投资有限公司 否
董 事 崔鸾懿 男
31 黑龙江天地源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否
董 事 马淑伟 男
38 黑龙江鑫永胜商贸有限公司
否
(二)监事
职务
姓名 性别 年龄
任职单位
是否 领薪
监事会主席 田行斌 女 59 哈尔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是
外部监事 王吉恒 男 监 事 张川 男
192,109,029 145,962,426
2,340 65,438,614
161,291 3,624,827
673,564 399,721
1,076
120,581,136 112,891,627
2,340 54,024,583
213,214 6,935,618
705,021 470,673
建设银行2011年年报
21.10 31.55 (5.69) 22.75 16.21 22.16 25.31 25.09 25.48 25.52 25.64 (51.80)
211,885 48,059 7,240 267,184 (87,900) (25,460) 137,602 138,725 106,836 106,756 105,547 423,579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2012 年 3 月 23 日
本行法定代表人王洪章、首席财务官曾俭华、财务会计部总经理应承康保证本年度 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本报告包含若干对本集团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业务发展的展望性陈述。本集团使 用诸如“将”、“可能”、“有望”、“力争”、“努力”及类似字眼以表达展望性陈 述。这些陈述乃基于现行计划、估计及预测而作出,虽然本集团相信这些展望性陈述中 所反映的期望是合理的,但本集团不能保证这些期望将会证实为正确,故不应对其过分 依赖。务请注意,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实际结果偏离任何展望性陈述所预期或暗示的状 况,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出现重大偏差。这些因素包括:本集团经营业务所在市场整体 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政府出台的调控政策及法规有变、有关本集团的特定状况等。
4
2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法定中文名称及简称 法定英文名称及简称 法定代表人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设银行”)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oration(简称“CCB”) 王洪章 张建国 陈美嫦 陈彩虹 联系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 25 号 董事会秘书 电话:86-10-66215533 传真:86-10-66218888 电子信箱:ir@ 证券事务代表 公司秘书 合资格会计师 注册地址及邮政编码 100033 国际互联网网址 电子信箱 香港主要营业地址 信息披露报纸 ir@ 香港中环干诺道中 1 号友邦金融中心 12 楼 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 徐漫霞 陈美嫦 袁耀良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 25 号
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业务报告
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业务报告引言1.1研究背景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中国国内市场最大最活跃、影响力最广的债券市场之一,其市场规模和交易量不断扩大,并得到了国内外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其中,做市业务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市场参与者和监管机构的重视和关注,成为市场流动性和稳定性的重要支撑。
因此,研究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业务的情况和发展趋势,对于了解市场的运作机制,提高市场的效率和稳定性,保障投资者和做市商的合法权益,促进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指中央银行提供综合性结算服务,全国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外资银行、金融公司和保险公司等机构在此交易、结算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券以及企业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的市场。
银行间债券市场是一个区别于证券交易所的债券市场,其惯常进行的债券交易称为大宗交易。
目前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已达到60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球债券市场的比重在不断增加。
银行间债券市场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建立以来,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成长为中国最重要也是最活跃的债券市场之一。
其对于推进金融市场中“价格发现”、“市场化定价”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此外,银行间债券市场对于提供长期资金支持、建立金融市场多层次体系、促进国际化、防范系统性风险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形势下,银行间债券市场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其中,银行间市场存在市场准入门槛高、投资者交易成本高、市场流动性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市场的发展。
此外,市场内部风险和监管风险也不容忽视。
针对这些问题,当前正在积极推进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包括降低投资者门槛、推出更多市场创新试点等措施,以推进市场成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公众。
1.2问题阐述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业务中,做市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但是,目前该领域对于做市商的定义、职责、义务和权利认识不够统一,且发展方式和策略也存在一定分歧。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1年第3号――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1年第3号――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管理有关事宜的公告
【法规类别】同业拆借
【发文字号】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11年第3号
【发布部门】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日期】2011.04.09
【实施日期】2011.04.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中国人民银行公告
(2011年第3号)
为规范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行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者合法权益,促进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健康发展,根据《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0〕第2号发布)等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完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管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同业拆借中心)、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和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清算所)应当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对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交易、清算及结算进行日常监测与管理,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处理,并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同时抄送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
同业拆借中心、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应当切实做好日常监测与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监测方案和实施细则,开发专门的技术系统,配备专职人员,实现。
我国2011年的国际收支状况
我国2011年的国际收支状况一、我国国际收支慨况2012年4月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修订数据。
2011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继续呈现“双顺差”,国际储备资产继续增长。
经常项目顺差2017亿美元,较2010年下降的34%。
其中按照国际收支统计口径计算,货物贸易顺差2435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是552。
经常转移顺差是253.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到2211亿美元。
证劵净流入196亿美元。
国际储备资产增加3878亿美元。
较2010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是18%。
注:1. 本表计数采用四舍五入原则。
2. 本表2011年数据由各季度数据累加而成。
二、我国国际收支慨况分析1.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持续改善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我国经济也呈现反弹回升态势,涉外经济活动趋于活跃。
虽然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继续延续顺差格局,但经常项目顺差下降较为明显,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自2008年以来连续第3年下降,表明我国国际收支状况持续改善。
2011年我国经常项目顺差2017亿美元同比下降34%。
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初见成效,经济增长正在从外需拉动更多转向内外需均衡拉动。
2.资本净流入压力增大我国2011年含净误差与遗漏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达1806亿美元。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预估数是当期国际储备变动和经常项目差额相减的结果,包含了净误差与遗漏的影响,与2010年剔除了净误差和遗漏的579亿美元逆差在统计上不完全可比,但资本净流入较大的态势是基本确定的。
资本净流入主要由四方面因素引起:一是直接投资顺差大幅增长。
2011年我国直接投资净流入1704亿美元,同比增长36%。
这主要由于外国来华直接投资大幅增长,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是下降的。
二是商业银行境内外外汇资产摆布发生变动。
2011年商业银行从境外净调回外汇153亿美元,主要用于发放国内外汇贷款,而上年同期是净调出外汇10亿美元,这一反一正的差额达163亿美元。
上海银行2011年年度报告摘要
-
2.71
2.80
2.68
年
[注] 1、各项监管指标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管部门的相关规定计算;
年
2、不良贷款比例=不良贷款余额/贷款总额,其中,不良贷款余额=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
度 报
3、拨备覆盖率=贷款减值准备金余额/不良贷款余额;
告
4、贷款拨备比例=贷款减值准备金余额/贷款余额。
摘
要
16.84%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8.02%
18.85%
-4.40%
18.01%
2011年 12月31日
2010年 本报告期末 12月31日 较上年末增减
2009年 12月31日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 每股净资产(元)
8.30
6.96
19.25%
8.27
[注] 1、有关指标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7年修 订)》、《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10年修订)》 的规定计算;
本期减少
-
-
-
- -3,186,528
期末数 4,234,000 4,003,062 8,227,657 5,930,000 12,734,295
29,487,090
- 29,487,090
8,828,452 147,405 8,975,857
-3,186,528
- -3,186,528
35,129,014 147,405 35,276,419
8,000,000
57.63%
-
其他存款
46,347,481
《2011年陕西省金融运行报告》
2011年陕西省金融运行报告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内容摘要]2011年,陕西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着力稳物价、调结构和惠民生,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协调性和持续性显著增强,全年经济呈现“运行稳健、结构优化、效益提升”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金融业紧扣国家宏观金融调控政策,金融规模、效益和质量同步提升。
银行业存贷款平稳增长,证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高,保险业政策保障功能充分发挥,债券融资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力度持续增强。
2012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陕西省将以科学发展、富民强省为主题,紧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有利机遇,全面推进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和陕南生态循环经济圈建设,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金融机构将继续贯彻落实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融资总量的合理增长,支持地方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目录一、金融运行情况 (4)(一)银行业健康发展,信贷投放平稳均衡 (4)(二)证券市场功能显现,上市公司培育提速 (7)(三)保险市场平稳运行,保障能力稳步提高 (8)(四)金融市场日趋活跃,融资结构持续优化 (8)(五)金融生态环境改善,征信系统建设深化 (9)二、经济运行情况 (10)(一)内需增长动力更强,对外贸易更趋平衡 (10)(二)三次产业平稳增长,工业转型步伐加快 (12)(三)物价涨幅触顶回落,通胀压力仍未解除 (12)(四)财政收入快速增长,民生支出保障有力 (13)(五)节能减排扎实推进,环境治理成效明显 (13)(六)房地产调控效应显现,能源化工转型发展 (13)三、预测与展望 (14)附录: (16)(一)2011年陕西省经济金融大事记 (16)(二)2011年陕西省主要经济金融指标 (17)专栏专栏 1 陕西省民生金融政策收效显著 (5)专栏 2 深入实施“双推双增”融资工程保持全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 (6)专栏 3 金融消费者保护在陕西的实践 (9)表表 1 2011年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情况 (4)表 2 2011年陕西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各利率区间占比表 (6)表 3 2011年陕西省证券业基本情况表 (8)表 4 2011年陕西省保险业基本情况表 (8)表 5 2001~2011年陕西省非金融机构部门贷款、债券和股票融资情况表 (8)表 6 2011年陕西省金融机构票据业务量统计表 (9)表 7 2011年陕西省金融机构票据贴现、转贴现利率表 (9)图图 1 2011年陕西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增长变化 (4)图 2 2011年陕西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变化 (5)图 3 2010~2011年陕西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增速变化 (5)图 4 2010~2011年陕西省金融机构外币存款余额及外币存款利率 (6)图 5 1978~2011年陕西省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10)图 6 1980~2011年陕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 (11)图 7 1978~2011年陕西省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其增长率 (11)图 8 1978~2011年陕西省外贸进出口变动情况 (11)图 9 1984~2011年陕西省外商直接投资情况 (11)图 10 1978~2011年陕西省工业增长变动情况 (12)图 11 2003~2011年陕西省居民消费价格和生产者价格变动趋势 (12)图 12 1978~2011年陕西省财政收支状况 (13)图 13 2003~2011年陕西省商品房施工和销售变动趋势 (14)图 14 2011年西安市新建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14)一、金融运行情况2011年,陕西省金融业认真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合理把握信贷投放的总量与节奏,积极调整信贷结构,稳步推进机构改革和金融创新,资产质量和盈利水平不断提升,金融体系建设日臻完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效突出,继续保持了平稳健康的运行态势。
五大商业银行2011年年报点评
五大商业银行2011年年报点评摘要本文试图从分析五大商业银行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入手,探讨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和盈利组成,并结合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2011年年报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一、五家商业银行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分析(一)资产规模继续扩张,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五家大型商业银行2011年总资产达到55.88万亿元,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63%。
略低于2010年的比重66%。
这五家大型商业银行的资产已经超过了我国商业银行总资产的一半,除去资产规模最小的交通银行,其余四家银行的资产规模均已超过10万亿元,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规模高达58%,足见这四家商业银行在中国银行业的霸主地位。
在五家大型商业银行资本构成中,银行的传统贷款业务是最重要的资金用途和利润来源。
2011年五家商业银行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平均为51%,略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50.3%,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相对较高,占比54%。
其次占比较高的是证券投资,再次是现金及存放央行的款项。
前者五家商业银行的平均比重是18%,高于行业比重17.2%。
相对于我国其它商业银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更侧重在贷款和证券投资。
(二)不良资产贷款率有所下降,抵抗风险能力增强。
2011年,我国五家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08%,略高于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水平0.96%,比2010年下降了0.21%。
五大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84%和9.97%,都比去年有所上升,前者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后者低于平均水平。
在信贷规模偏紧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一方面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坚持谨慎性原则,适当提高贷款的拨备覆盖率。
近年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一直呈现“双降”的趋势,同时拨备覆盖率也不断提升。
(三)经营业绩大幅增长,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五个大型商业银行2011全年累计实现净利润6809亿元,约占商业银行全年累计净利润的65%,比2010年增加1362亿元,同比增长25%。
2011年中国IPO市场统计分析报告(最终的版本)
【导语】2011年中国IPO资本市场可谓是在动荡中实现调整,并且欣欣向荣的一年。
在2011年中国IPO市场当中,成功上市的IPO企业为265家(其中有3家之前取消审核,二次审核之后再次过会),上市未过会被取消审核及被否企业为80家(其中有8家取消审核,有3家企业二次审核之后再次过会,最终有5家为取消审核状态,实际确定未过会企业为72家)。
2011年,中国IPO、再融资、增发、可转债、并购重组等总计有424家企业上会,其中累计被取消审核及被否企业总数为85家。
根据汉鼎咨询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11年中国IPO企业被否原因当中,可以看出大多数的上市未过会被否企业还是因为核心竞争能力不足,企业经营收入不稳定,没有可持续的发展优势产业支撑,受外界的金融经济政策或者行业政策调控影响较大。
[报告全文摘要] 总之,中国的金融资本市场一直朝着一个健康合理、成熟完善在进步。
当前,证监会逐渐加大对上市企业的各种规范,提高IPO门槛,让一批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为了更好的总结过去和开拓未来,新浪财经特举办首届中国投行竞争力评选。
《备选投行、地区金融办、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名单一览》2011年中国IPO市场统计分析报告2011年中国IPO资本市场蓬勃发展,整体市场状况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在2011年中国IPO市场当中,成功上市的IPO企业为263家(其中有3家之前取消审核,二次审核之后再次过会),上市未过会被取消审核及被否企业为80家(其中有8家取消审核,有3家企业二次审核之后再次过会,最终有5家为取消审核状态,实际确定未过会企业为72家)。
第一部分:2011年中国IPO市场综述一:2011年中国IPO企业地区分布统计分析根据汉鼎咨询的数据统计显示:2011年中国IPO企业地区的分布图来看,其上市企业还是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其中,广东省(过会47家企业)、江苏省(过会41家企业)、浙江省(过会36家企业)分别以17.74%、15.47%、13.58%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位列前三甲。
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业务报告
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业务报告1. 概述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指中央银行以及国内外金融机构在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之间买卖固定期限和固定利率的债券的市场。
做市业务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中的一项重要业务,旨在提供债券买卖双方所需的流动性和交易服务,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
2.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意义银行间债券市场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 促进企业融资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提供了可靠且高效的融资渠道,使企业能够获得所需的资金支持,推动经济的发展。
- 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银行间债券市场提供了多样化的投资选择,帮助金融机构分散风险,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 促进利率市场化进程: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提高利率的决定效果,实现利率的市场化定价。
3. 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业务的基本原理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业务是指债券交易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通过报价买卖债券,为投资者提供流动性。
其基本原理如下: 1. 做市商报价:做市商根据市场情况和自身风险承担能力,主动报出双向报价,即同时提供买入和卖出的价格。
2. 投资者交易:投资者根据自身需求和市场行情,选择报价最有利的做市商进行买卖操作。
3. 做市商交易:当投资者和做市商达成交易意向后,做市商即可实施交易,并将买卖双方的交易成交报告送往交易所进行清算。
4. 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业务的特点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业务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 高度专业化:做市商需要具备丰富的市场经验和专业知识,了解债券市场的相关规则和法律法规。
2. 风险敞口较大:做市商通过报价和交易来获取收益,但同时承担债券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需具备较强的风控能力。
3. 市场机制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交易所等中介机构提供的交易规则和系统,确保交易的透明、公开和有序进行。
4. 信息传递高效:做市商作为市场的参与者,能够及时获取并传递市场信息,提供给投资者参考。
5. 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业务的发展现状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业务已成为国内债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1. 做市商数量不断增加:随着市场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获得了做市业务的资格,提供了更多的做市选择。
2011年债券市场回顾:资金紧张与信用分化
2011年债券市场回顾年债券市场回顾::资金紧张与信用分化财富证券固定收益部陈鹏报告日期2012-1-6资金阶段性紧张常态化成为2011年债券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
伴随着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上调,回购利率全年均值创历史新高,隔夜回购利率年均值达到2.46%,而7天回购达到3.14%。
全年债券走势表现为:前三季度下跌,四季度上涨。
分品种看,下半年行情中,信用等级越高收益率下行幅度越大。
10年国债收益率大幅低于年初,AAA品种回归到年初水平,AA+品种略高于年初水平,AA-以下品种收益率处于全年最高水平。
资金面回顾:资金阶段性紧张常态化1月20日正处春节前,央行意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给市场较大的冲击,7天回购利率跳升至7.5%的高位,尽管之后有短暂的回落,但受春节市场取现规模大增的影响,7天回购利率再次大幅走高,最高达到8.63%。
跨过春节之后,回购利率明显回落。
2月9日央行加息,回购利率略有上行,随后由于春节结束,现金回流银行,银行间市场资金面得到有效缓解,隔夜和7天回购利率迅速回落到3.0%以下。
2月18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投资者对春节前资金紧张的局面依然记忆犹新,在恐惧情绪的带动下,7天回购利率迅速走高到6.3%,但是隔夜回购利率却没有太大变化。
这说明回购利率的走高是恐慌的结果。
随后回购利率持续在低位徘徊,隔夜和7天回购维持在3%以下,事后证明这段时间是2011年资金面最宽松的时期。
直到4月21日央行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隔夜和7天回购利率上升到4%附近,并很快回落。
每月一次的上调准备金使得其累计效应逐步增大。
5月18日央行再次上调准备金率,同时5月底财政存款规模较大,市场资金再度紧张,隔夜和7天回购利率上行到5%附近。
经历6月初资金面短暂宽松之后,6月20日央行在资金面紧张的情况下,再次意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回购利率大幅走高,7天回购利率甚至突破9%。
随后,资金面略有缓解。
直到7月份停止上调准备金率,资金面才有一定的缓解。
中国五大上市银行2011年半度报告分析
© 2011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1.5 成本控制-资产减值损失
贷款减值损失为资产减值损失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各银行两期占比均超过98%。2011年上半年,五大国 有上市银行贷款减值损失合计769.81亿元,同比增幅为36.7%,其中,工行增幅最高,达72.4%;从绝对 额看,农行仍以276.52亿元居首。
2011年6月末,五大国有上市银行资产结构较年初并无重大变动。除中行外,各银行贷款及垫款占比均 有小幅下降,交行占比最高达54.8%;此外,因存款准备金率的逐步提高,各银行存放央行占比均小幅 上升;而证券投资占比均有超过1.8个百分点的下降。
中国五大国有上市银行2011年半年度报告分析 中国上市银行2010年度报告分析
1.3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2011年上半年,五大国有上市银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836.16亿元,同比增幅为43.0%。除中行外, 各银行同比增幅均超过40%,其中,农行增幅最高,达65.4%,主要得益于顾问和咨询业务收入高达 134.8%的增长。
中国五大国有上市银行2011年半年度报告分析 中国上市银行2010年度报告分析
12
© 2011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1.2 利息净收入-付息负债付息率
2011年上半年(%) 工行 建行 中行 农行 交行 吸收存款 1.51 1.46 1.54 1.41 1.62 吸收存款 1.35 1.29 1.28 1.28 1.32 同业往来负债 1.31 1.72 1.37 1.70 2.50 同业往来负债 1.96 2.04 1.91 2.24 3.56 应付债券及其他 3.44 3.66 4.25 3.26 3.42 应付债券及其他 3.34 3.51 4.15 3.40 3.24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关于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人2012年年度报告披露情况的通报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关于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人2012年年度报告披露情况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公布日期】2013.05.21
•【文号】中债字[2013]41号
•【施行日期】2013.05.21
•【效力等级】行业规定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金融债券
正文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关于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人2012年年度报告披露情况的通报
(中债字〔2013〕41号)
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人:
根据《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05〕第1号)、《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发行管理操作规程》(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6号)、《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金融债券信息披露操作细则》(中汇交发〔2009〕第254号)及其他相关政策规定,经批准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并交易的金融债券发行人应于4月30日前披露上一年度年度报告。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于2013年4月30日完成了金融债券发行人2012年年报在中国债券信息网()上的披露工作。
现将具体披露情况通报如下:
一、2012年度审计报告、年度报告披露情况
(一)金融债发行人审计报告、年度报告披露情况
二、2012年度经审计财务报告(EXCEL格式)提交情况
二○一三年五月二十一日。
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1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现状银行间债券市场是指依托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简称同业中心)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简称中央登记公司)的,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进行债券买卖和回购的市场。
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目前已成为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部分。
记账式国债的大部分、政策性金融债券都在该市场发行并上市交易。
(一)债券市场主板地位基本确立我国债券市场分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随着银行间债券市场规模的急剧扩张,其在我国债券市场的份额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1997年底,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托管量仅725亿元, 2011年底银行间债券托管量已达到69625.13亿元,已占全部债券托管量的94%;从二级市场交易量来看,2011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677585.53亿元,占我国债券交易总量的 95.6%;银行间回购交易量达到156784亿元,占回购交易总量的87.1%。
银行间债券市场已经逐步确立了其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主板地位。
(二)市场功能逐步显现,兼具投资和流动性管理功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快速扩容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资金运作的平台,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金运作效率。
从1997年至 2005年,商业银行的债券资产总额从0.35万亿元上升到5.1万亿元,形成商业银行庞大的二级储备,商业银行相应逐步减少超额准备金的水平,在提高资金运作收益的同时,显著增强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
此外,银行间债券市场也已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平台。
1998年人民银行开始通过银行间市场进行现券买卖和回购,对基础货币进行调控,随着近年来我国外汇占款的快速增长,2003年开始人民银行又开始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央行票据,截至2005年底,央行票据发行余额20662亿元,有效对冲了外汇占款。
(三)与国际市场相比较,市场流动性仍然较低虽然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量大幅增长,但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债券存量增长,因此总体来讲流动性仍然较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结算笔数
笔数同比增幅(%)
结算面额(万亿元) 结算面额同比增幅(%)
2002
76,3962003Fra bibliotek97,514
2004
93,034
2005
110,604
2006
161,388
-25.84 -11.73 5.86 10.43
交易结算笔数(万笔)
52
69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32.69
(一) 债券发行量较上年有所减少,发行次数增加。 2011 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规模较上年有一定规模的减少, 全年发行总量达到 7.06 万亿元,同比减少 25.76% ,而从发行 次数来看,2011 年累计发行债券 1354 次,同比增长 16.02%。
11
图:2011 年 12 月末债券托管面额及只数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表:各年托管量和托管只数的增长情况
年末
托管只数同比 托管面额(亿 托管面额同比增
托管只数
增速(%)
元)
速(%)
2002
194
40.58
28332.57
43.62
2003
255
31.44
37476.09
32.27
2004
327
图:中国、英国、德国、葡萄牙、希腊、意大利 & 西班牙国债 10 年期收益率曲线走势图
注:葡萄牙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曲线为黄色走势线;意大利为绿色走势线;希腊为粉色走势 线;西班牙为白色走势线;英国为蓝色走势线;德国为红色走势线;中国为橙色走势线。 数据来源: Bloomberg
从国内环境来看,2011 年我国各项经济指标运行基本实现 “软着陆”,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呈现 9.7%、9.6%、9.4% 的逐季温和回落,鉴于第四季度以来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11 月份 PMI 为 49.0%,已经降到荣枯分界线以下,本年的最后一个季 度 GDP 增速还将会进一步回落,但预计全年增速仍在 9%以上。 从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来看,全球经济复苏形势严峻,欧债危机不 断蔓延,使得外需减弱,出口增速尤其是环比增速不断降低,热钱不 断流出, 10 月份和 11 月份新增外汇占款连续两个月呈现负增长, 为 2007 年 12 月份以来的首次。此外,投资增速小幅回落,消费变化 不大,实体经济尚处在稳健可控的区间内。
二、2011 年债券市场情况分析与回顾
在经济增速和物价前高后低的大背景下,2011 年中国债券 市场走出了先抑后扬的走势。
(一)全年债券指数先抑后扬,收益率曲线先平坦上升、后 陡峭下行。
全年来看,2011 年中债综合指数(净价)上涨了 1.48%,中 债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各关键期限平均下行 42BP。 分阶段来看,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平稳,物价不断上行,并在 7 月 份达到了全年高位,3 次加息和 6 次提高准备金使债券市场资金 面不断收紧,资金成本不断提高,市场通胀预期浓厚,债券指数
5
近万亿财政存款的集中投放才对资金面形成一定的支持,但R07D仍然 在3.5%-5.6%的区域内震荡,远高于上半年2%的常态水平,整体来看 2011年资金面整体处于偏紧状态。
(三)国债长短期利差一度急剧走低 2011 年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极度平坦化。根据 CPI 与国债长短期利差走势大体反向的关系,在物价高企的阶段往往 伴随着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导致利率整体上行,短期利率较长期利率 上行速度快,其结果表现为 CPI 走高时往往是国债长短期利差较小的 时候,今年的情况就验证了这一点。年初以来,随着 CPI 的上涨,国 债长短期利差不断下降,9 月底国债 10 年期和 2 年期利差一度跌破 历史低点,达到 8.19BP,较历史上 2008 年的最低水平还要低 12BP 左右,曲线已经非常平坦,直到 10 月以来情况才有所缓解。
CPI 与国债长短期利差的走势关系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债券信息网
(四)信用利差不断放大 由于流动性紧张、经济增速不确定性增大、债券供给等因素,使
6
信用债市场一度低迷。加之部分企业债发行主体重大事项未及时披露 等现象的存在,市场对与信用债回避心理不断加剧,使得信用债市场 表现出三个特点。第一,曲线大幅平坦化上行。前 9 个月 AAA 企业债 和 AAA 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各关键期限平均上行 100BP,10 年期与 2 年期利差由年初的 110BP 缩小为 30BP。AAA 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 各关键期限平均上行 100BP,8 年期与 1 年期利差由年初的 110BP 缩 小为 30BP。第二,企业债和中短期票据与政策性金融债之间的信用 点差持续扩大,一度超过 2008 年底全球经济危机时的水平,5 年期 债券与政策性金融债收益率点差最高达到 150BP。第三,低信用等级 和高信用等级之间的信用点差也在扩大。一方面在物价高涨时期债券 收益率普遍上涨,往往出现低等级上涨速度快于高等级债券,同时如 果经济下行则企业基本面预期下降,低信用等级的债券信用风险也更 大,两方面因素的叠加使这种现象在滞涨时期十分典型。四季度利率 产品和 AA 以上的高等级信用债收益率曲线出现明显陡峭化下行的情 况下,AA-以下级别的债券收益率基本维持原来水平,个别低等级债 券收益率不降反升,使得 AA-和 AAA 中短期票据之间的信用点差扩大 了 100BP,达到 273BP 的历史最高点。
笔,较 2010 年增加 169561 笔,增幅为 32.72%。其中包括现券
67.76 万亿元,质押式回购 109.24 万亿元,买断式回购 2.9 万
亿元,远期 1081.40 亿元,双边借贷交易 0.3 亿元。
12
图:2011 年各类交易结算量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表:2002 年以来交易结算增长情况
9
图:2011 年各券种累计发行量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从发行期限的角度来看,1 年以下短期债券发行规模依然较 大,占比约为 33%,较 2010 年降低了 17 个百分点,其次为 3-5 年期的中期品种,占比为 20%,,10 年期以上长期品种约占 8%, 较去年提高了 2 个百分点。
图:2011 年各期限债券发行量占比
7
图:中短期票据 AA-与 AAA 的信用点差走势
三、2011 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规模与特点
表:2011 年银行间债券市场相关业务总览
2010 年 2011 年
增幅(%)
发行量(万亿元) 兑付量 (万亿元) 托管量(万亿元) 交易结算量(万亿元)
9.52 7.33 20.17 163
7.06 6.47 21.36 180
与经济指标的变化相呼应,年内货币政策也进行了适时适度 的调整,在上半年物价上涨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央行 3 次上调存 贷款利率,总幅度达 75BP;6 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总幅度达 3 个百分点,调整后大型银行的准备金率达到 21.5%的历史高位, 而下半年随着通胀得到控制,经济整体降温的情况下,货币政策 出现了一些松绑的迹象,12 月存款准备金率降低 0.5 个百分点, 这也是自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
图:2011 年中债综合指数(净价)走势
准备金率
+0.5% 准 备 金 率+0.5%
准备金率 +0.5%
准备金率 +0.5%
准备金率
+0.5% 准备金率
+0.5%
1Y+0.25%
1Y+0.25%
1Y+0.25%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图:2011 年银行间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时点图
准备金率 -0.5%
28.24
51625.16
37.75
2005
514
57.19
72592.07
40.61
2006
774
50.58
92452.08
27.36
2007
997
28.81
123338.6
33.41
2008
1211
21.46
151102.3
22.51
2009
1691
39.64
175294.7
16.01
2010
2340
物价方面,受翘尾因素的影响,上半年通胀形势十分严峻,
2
CPI 攀升至 7 月份 6.5%的高位,而后随着政策效果的显现以及翘 尾因素的消退,下半年 CPI 增速开始明显下降,11 月达到 4.2% 的温和水平并有进一步回落的趋势,基本实现了年初“控通胀, 稳物价”的政策目标,全年 CPI 预计为 5.2%-5.4%。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二)债券兑付和付息金额小幅减少,次数明显增多。 2011 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到期兑付和付息金额为 6.47
10
万亿元,同比减少 11.73%。到期兑付和付息 11854 次,同比增 加 49.16%。
图:2011 年各券种付息兑付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三)债券存量继续扩大,增速逐渐放缓。 截至 2011 年 12 月 31 日 ,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的债券只数 达到 2941 只,较去年同期增加 601 只,增幅达 25.68%。债券托 管面额达到 21.36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1.18 万亿元,涨 幅为 5.9%。其中,信用债的存量占到总托管量的 24%。
8
图:97 年以来的债券发行面额及增幅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图:97 年以来的债券发行次数及增幅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从发行券种结构来看,央行票据、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三个 券种仍在发行规模中占据主要地位,三者发行量合计约占发行总 量的 65.97%,较 2010 年的 80%减少 14.03%。
数据来源:中国债券信息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