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句式解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基础知识全盘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基础知识全盘梳理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基础知识全盘梳理【通假字】1、合从缔交(“从”通“纵”)2、制其弊(“弊”通“敝”,困乏,疲惫)3、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6、百有余年(“有”通“又”)7、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8、始皇既没(“没”通“殁”,死)【词类活用】a。

名词作状语1、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2、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3、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像用席子)(像用包布)(像用口袋)4、内立法度(对内)5、外连衡而斗诸侯(对外)6、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南)(向西)(向东)(向北)b。

名词作动词1、过秦论(指出过失)2、瓮牖绳枢(用破瓮作,用草绳系)3、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用鞭子打,用竹杖打)4、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5、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6、序八州而朝同列(引,招致)c。

动词作名词1、追亡逐北(逃亡的敌兵,败北的敌兵)d。

形容词作动词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变小变弱)e。

形容词作名词1、自以为关中之固(险固的地方)2、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f。

使动用法1、却匈奴七百余里使。

退却2、约从离衡使动用法使。

离散3、序八州而朝同列使。

朝拜4、外连横而斗诸侯使。

争斗5、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

灭亡6、会盟而谋弱秦使。

弱7、以弱天下之民使。

弱8、以愚黔首使。

愚蠢【一词多义】①制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王寥、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②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失去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敌兵吞二周而亡诸侯使。

灭亡③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牢固的屏障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④利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锐利、锋利因利乘便有利的形势⑤遗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丢失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遗漏、忽略⑥度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试使山东诸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计算⑦因因遗策(沿袭,动词)因利乘便(趁着,介词)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⑧及非及向时之士(赶得上,追得上,动词)及至秦始皇(到,介词)⑨兵赵奢之伦制其兵(军队,名词)收天下之兵(兵器,名词。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语法知识点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语言,是汉语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阶段。

研究文言文语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作品。

下面将对文言文的语法知识进行总结。

一、句子结构古文句子通常由主谓宾构成,但有时会省略主语或宾语。

主谓宾的顺序比较固定,常为主语在前,谓语在中,宾语在后。

例如:夫子曰。

古文中的主谓宾还经常用“以”字结构来表示目的、手段、原因等关系。

例如:以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之志。

二、动词古文动词的变化较多,主要有体、STAT和动等形式。

其中体分为主动体和被动体,主动体表示主动的动作,被动体则表示被动的动作。

动词的时态变化主要有三种:完成时、进行时和未完成时。

完成时表示过去的动作已经完成,进行时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未完成时表示过去的动作尚未完成。

古文中还常用倒装来表示强调或修辞的目的。

例如:吾心与汝心同也。

三、名词古文名词词义丰富多样,常用来表示人、事、物等概念。

名词分为数词和量词两类,数词用来表示数量,量词用来表示度量单位。

名词还可以通过加词缀来表示一种关系。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杨万里)四、代词古文中的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和反身代词等。

它们的用法和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异。

古文中的人称代词分为一、二、三三种,分别对应现代汉语的“我/我们”、“你/你们”和“他/她/它/他们”。

指示代词有“此”、“彼”等,用来指示两个事物之间的位置关系或文中的事物。

疑问代词有“谁”、“何”等,用来表示疑问或不确定的事物。

反身代词用来指示行为的主体与受体是同一个人或物。

五、连词古文的连词用法比较丰富,主要有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和因果连词等。

这些连词可以连接句子、短语和词组,使文句更加流畅和连贯。

六、副词古文中的副词通常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增强句子的修辞和表达效果。

常见的副词有“大”、“极”、“甚”等。

七、虚词古文中的虚词主要包括助词、介词、连词、叹词等。

【高考语文】高中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高中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高中文言文:句式、断句和翻译知识点总结句式所谓“句式”,就是句子的结构方式。

句子中包含的词语顺序及相互配置关系不同,便构成了各种不同的句式。

由于古今汉语之间有继承性。

因此文言中的一般句式,如“主前宾后谓居中,定状补语辅其间”,与现代汉语是基本一致的。

但是,古今汉语之间又有发展性,即在文言中,有时主谓宾定状补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不尽相同,即文言特殊句式。

这种句式常见的有下列几种: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

”例如:①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

2.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形式为:“……,……也。

”例如:①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②梁,吾仇也。

3.有些判断句,“者、也”全不用。

例如:①晋鄙嚄唶宿将……②刘备天下枭雄……4.用“乃”“为”“即”等表示判断,也是常见形式。

例如: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臣乃市井鼓刀屠者……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5.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中也有,但起步较晚。

例如:①巨是凡人……②问今是何世……③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被动句其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于”表示被动。

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②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2.用“见”或“见……于……”或“受……于……”表示被动。

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柳毅传》)④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3.用“为”或“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

例如:①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②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被”表示被动。

例如: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文言文句式解析技巧

文言文句式解析技巧

文言文句式解析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

学习文言文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然而,由于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许多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常常感到困惑。

本文将介绍一些文言文句式解析的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句式。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相对固定,主要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补结构、主谓状结构等。

其中,主谓结构是最基本的句式,它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例如:“吾爱学习”、“汝行善事”。

在这种句式中,谓语往往是一个动词,而主语则可以是名词、代词或句子。

其次,我们需要注意文言文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运用一些特定的句式和词语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倒装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之一。

倒装句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例如:“知天命者不可奈何”、“人生自古谁无死”。

倒装句能够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给人一种独特的感受。

另外,文言文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式需要我们注意。

比如,文言文中常用的是“兼语句”和“借物句”。

兼语句是指一个句子中同时出现两个或多个谓语,例如:“吾闻强中强者,其人能持己则持人,能拔己则拔人”。

借物句则是通过借用某种事物的特性来进行比喻,例如:“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此外,文言文中的句式还常常使用一些特殊的词语来表达。

例如,“夫”、“然”、“乃”等词常常用来表示转折、强调或承接的关系。

另外,文言文中还有一些常用的修辞词语,如“良”、“善”、“贤”等,它们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或动词,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最后,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来提高文言文句式解析的能力。

阅读名家作品是提高文言文水平的最好方法之一。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学习到大量的句式和词语,培养自己的语感和理解能力。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模仿和仿写来提高自己的句式运用能力。

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句子,模仿其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句式解析技巧。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手册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手册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手册一、文言文的定义文言文,是指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书面语言。

它是古代汉语的一种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相比有着一定的差异。

文言文在古代贯穿了几千年的历史,目前已成为了一门研究对象,并且在高中阶段成为了学生必学的语言。

二、文言文的特点1.古代汉语基础: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它起源于上古汉语,并在不同的朝代逐渐发展完善。

因此,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代汉语。

2.规范和精确:文言文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口语化趋势,它更加规范和精确。

文言文中的词语用法、句法结构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因此,它要求学习者有较强的语法和词汇运用能力。

3.借古讽今:古人创作文言文时,常常以借古讽今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人民的思想和文化背景。

三、文言文的学习方法1.积累词汇:文言文有很多独特的词汇,有些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

学习文言文的第一步就是积累词汇,熟悉这些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为后续的阅读和理解打下基础。

2.阅读经典文言文文本: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言文文本进行阅读,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自主阅读等方式进行。

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解文章的上下文关系,把握整个文意。

3.翻译和理解:在阅读文言文文本时,可以进行逐句翻译和理解。

通过对每句话的翻译和理解,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词语用法。

4.写作练习:通过写作练习,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

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题目,以文言文的形式进行表达,并进行批改和改进。

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1.文言文词汇:文言文词汇丰富多样,既有汉字的本义,也有一些特定的用法和意义。

比如,“思考”在文言文中常用“思慕”、“思索”等词汇来代替。

2.文言文句式:文言文中的句式结构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和目的灵活运用。

常见的句式有: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系表结构等。

五、文言文的应用领域1.古代文学研究:文言文是古代文学的重要表达方式,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古代文学作品。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精髓。

本文将对文言文的语法、词汇、修辞等方面进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文言文。

一、语法知识点1.主谓宾定状补主谓宾定状补是文言文的基本句式,分别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和状语组成。

其中,定语可以放在谓语之前或之后,状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后。

例如:“太宗即位,乃以文景之治开基,广大王畿,去官租,巨惠安危,陵亿万之众。

”2.并列句并列句是由两个或多个并列的简单句组成的复句。

并列句的连接词有“而”、“则”、“乃”等。

例如:“君子能容之,则小人不怨;小人不能容之,则君子有怨。

”3.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在句子中颠倒主谓语序的句子,其中谓语动词通常放在主语之前。

倒装句包括全部倒装、部分倒装、否定倒装等。

例如:“不听君子言,无论如何行,必受其殃。

”二、词汇知识点1.词义辨析文言文中有许多同音异义词,需要根据上下文的含义进行理解。

例如:“乘”有“乘坐”、“乘势”等不同的意思。

2.常用词汇文言文中的常用词汇有很多,例如“而已”、“之”、“与”、“乃”等。

掌握这些常用词汇对于阅读和理解文言文非常重要。

三、修辞知识点1.比喻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对两种事物间类比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意义。

例如:“人之相识,贵在相知而不在相见。

”2.夹叙夹议夹叙夹议是将议论穿插在叙述中,使之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对偶对偶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指用相似或对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同一意义。

例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以上仅是文言文知识点的部分梳理,文言文的学习还需要不断深入和扩展。

希望各位读者能够通过学习,更好地领会文言文的精髓,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文言文句式的句型分类与表达方法

文言文句式的句型分类与表达方法

文言文句式的句型分类与表达方法文言文是古代汉语演变而来的文学语言,其特点是用词繁多、多音字多形,句法结构复杂。

在句式上,文言文有着丰富多样的句型,这些句型在文学作品中起到丰富表达、增强感染力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句式的常见分类,并探讨其表达方法。

一、陈述句陈述句是最基本的句式,用来陈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个状态。

文言文中陈述句常用的结构有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系表结构等。

例如:乃天地正,日月明。

吾闻之矣!在表达方法上,文言文陈述句常采用简练明确的句式,避免冗长和啰嗦,力求言之有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疑问句疑问句用于提出问题或询问对方的观点、意见等。

文言文中的疑问句常用的结构有反问句、选择疑问句、特殊疑问句等。

例如:尔独何能言?汝可知之乎?在表达方法上,文言文疑问句常使用反问、置疑等手法,既能凸显问题的重要性,又能引起读者的思考。

三、祈使句祈使句用于发出命令、请求、劝告等。

文言文中的祈使句常用的结构有主语+谓语、主语省略+谓语等。

例如:勉之哉!归而勿舍。

文言文祈使句通常采用古香古色的句式,既表达了命令的力度,又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

四、感叹句感叹句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或感叹之词,表示惊奇、赞叹、感慨等。

文言文中的感叹句常用的结构有主谓结构、主语省略+谓语等。

例如:尔竟奈何?叹尔何其愚也!在表达方法上,文言文感叹句通常采用短小精悍的句子,通过对比、渲染等手法,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情感的强烈。

五、比喻句比喻句用于通过比喻的手法,将事物与其他事物进行类比,以增加修辞效果,提升文章的表现力。

文言文中的比喻句常用的结构有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等。

例如:灯烛相传,处子不磷。

(喻人子孙相传家业)金城汤池,直如临观。

(喻城池堡垒坚固)在表达方法上,文言文比喻句常采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词和具体描述,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并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文言文句式的分类和表达方法是我们研究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基础。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句型,通过合理运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和比喻句等句式,来丰富文章的表达,增强其艺术效果,达到更好的传达与感染读者的目的。

高考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大全

高考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文言文知识大全

高考文言文知识梳理高中文言文知识大全高中文言文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许多同学来说,可能会感到有些头疼。

但只要我们系统地梳理和掌握相关知识,就能在高考中应对自如。

下面就为大家详细梳理一下高中文言文的知识要点。

一、实词实词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理解实词的含义对于读懂文言文至关重要。

1、古今异义有些实词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而在现代仅指男子的配偶。

“无论”在古代是“更不用说”的意思,现在则表示“不管、不论”。

2、一词多义一个实词往往有多个意思。

例如“兵”,可以指兵器(“非兵不利”),也可以指士兵(“赵兵果败”),还可以指战争(“兵者,国之大事”)。

3、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

常见的有名词用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军”本为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意为“驻军”)、名词作状语(“相如廷叱之”,“廷”意为“在朝堂上”)、动词用作名词(“追亡逐北”,“亡”“北”指逃亡的人、败北的人)、形容词用作动词(“春风又绿江南岸”,“绿”意为“使……变绿”)等。

4、通假字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时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现象。

比如“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说”通“悦”(“秦王不说”)。

二、虚词虚词在文言文中虽然数量不多,但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

1、而“而”的用法多样,可以表示并列(“黑质而白章”)、承接(“温故而知新”)、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修饰(“吾尝跂而望矣”)、假设(“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等关系。

2、以“以”常见的用法有:表示凭借(“以勇气闻于诸侯”)、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用(“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等。

3、之“之”的用法有:作代词(“君将哀而生之乎”)、助词(“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动词(“吾欲之南海”,去、到)等。

4、于“于”常表示在(“战于长勺”)、到(“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对、对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等。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解析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解析

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解析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句式结构是其魅力所在。

本文将对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进行解析,探讨其特点和应用。

一、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最基本的句式结构是主谓宾结构,即主语加谓语加宾语。

例如,“吾爱尔”、“人民忍辱负重”。

二、并列句和分句结构文言文善于使用并列句和分句结构,通过连接词或者标点符号将两个或多个句子连接在一起,以使句子表达更加丰富。

例如,“春秋之后,少有闻之者也”,“孔子曰:赐也何敢望回?”。

并列句和分句结构在文言文中经常被用于句子的修饰和补充。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句式结构,它的特点是将谓语动词或助动词放在主语之前,以突出句子的重点。

例如,“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四、假设句假设句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一种句式结构,用来表示假设、推理或疑问的语气。

例如,“若非公国之言,请命驾马。

”五、递进句和转折句递进句和转折句是用来表达递进和转折关系的句式结构,在文言文中运用广泛。

递进句用来表达两个句子之间的递进关系,例如,“前者有疾,后者有戚”。

转折句则用来表达两个句子之间的转折关系,例如,“虽有其位,不得其情”。

六、比喻句和排比句比喻句和排比句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也是一种常见的句式结构。

比喻句用来进行类比和比喻,以增强表达的力度,例如,“人谓太山深,可筑也;我独狂乎?”。

排比句则用来列举并对比一系列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以表达强烈的效果,例如,“仁者爱人,智者服人,勇者胜人”。

总之,文言文的句式结构丰富多样,运用恰当可以使文言文的表达更加准确、优美。

熟悉并理解这些句式结构,对于研读和写作文言文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帮助,使其对文言文句式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

《文言文基础知识》课件

《文言文基础知识》课件
《文言文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复习
一、常识积累 二、文言词语 三、文言句式
文学常识 文化常识 文体常识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特殊句式
固定结构
1.文学常识
一、常识积累
篇目 子路、曾皙、冉有
、公西华侍坐
节选自 《论语·先进》
齐桓晋文之事
庖丁解牛 烛之武退秦师
《孟子·梁惠王上》
《庄子·养生主》 《左传·僖公三十年》
3 .文言实词·词类活用
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 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工之 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 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 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规律小结] (1)形容词带宾语,即活用为动词。如“善”译为“与……交好”。 (2)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时,也表示某种动态,活用为动词。
如“白”译为“显出白色”。
形容词作名词
1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齐桓晋文之事》)
2 此其志不在小。
(《鸿门宴》)
[规律小结]
形容词作主语、宾语时,活用作名词。 如“明”作主语,译为“视力、眼力”;“小”作宾语,译为 “小的方面”。
3 . 文体常

篇目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文体
文体解释
疏 疏,是奏议文体的一种。奏议类文章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
的奏章的统称,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
书 书,是书信的意思。
阿房宫赋 六国论
赋 赋,诗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多用铺陈夸张,辞藻华丽, 富有文采。唐宋时呈现散文化倾向,称为“文赋”。

古代文言文中的句式特点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文言文中的句式特点知识点总结大全

古代文言文中的句式特点知识点总结大全在古代文言文中,句式特点是书写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句式特点与现代汉语不同,具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法规则。

下面将为你总结并介绍一些古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特点。

1. 主谓宾结构在古代文言文中,主谓宾的句式结构被广泛使用。

主语通常位于句子开头,接着是谓语动词,最后是宾语。

例如:“吾以身犯险”,其中的“吾”为主语,“以身犯险”为谓语动词,宾语则未明确说明。

2. 并列句并列句是一种古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特点。

通过使用逗号或者“而”、“乃”等连词来连接两个相对独立但意义相关的句子。

例如:“斧钺之利,斤斫之厉”,其中两个并列的句子分别使用逗号连接。

3. 现象反问现象反问在古代文言文中经常被用作修辞手法,用于表达反讽或者强调的语气。

可以通过让一个事实与相反的情况对比,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例如:“外有暴风雨,而内能能安如山川乎?”4. 修辞问句修辞问句在古代文言文中也常见,用于增加修辞效果。

一般是通过提问来表达陈述句的意义,进而引起读者的思考。

例如:“天地之气,见乎贞白;日月之处,见乎其光;人道之行,见乎相亲;于此可否乎?”5. 状语倒装状语倒装是古代文言文中常用的一种句式特点。

通过将状语移动到句首,以突出某种感情或情绪。

例如:“如斯人者何!”中的“如斯”作为状语被放到句首,起到强调的作用。

6. 排比句排比句是一种句式特点,通过多个相同或类似结构的短句排列在一起,以增强修辞效果。

例如:“凛冽寒风,淅淅沥沥冰雨,严寒刺骨,冰天雪地”。

7. 并列动词在古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特点之一是将两个或多个动词并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的力度。

例如:“生死考验,成败之判”。

8. 具体事例的描写古代文言文中,具体事例和描写被广泛运用。

通过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以突出文中的某个观点或意义。

这样的描写常常伴随着具体的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

总结起来,古代文言文中的句式特点丰富多样,具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法规则。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特殊句式

文言文基础知识之特殊句式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
用“非”、“未”、等表示或辅助表示否定 的判断的判断句,译成现代汉语时,要用
“不是”。
1、判断句
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 的没有任何标志,既不用判断词,也不 用语气词,通过语气直接表示判断或直 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例:
等格式,要将副词“唯(惟)”译成“只”、 “只要”“一定”等,而助词“之”、“是” 是提宾的标志,不译。如成语“唯利是图”、
“唯才是举”等,就是这种格式。
4.宾语前置
(二)介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常见的介词有“于、以、 为、从、自、向”等,它们往往与后面 的名词或名词短语结合,组成介词结构。 这些在介词后的名词或名词短语,叫介 词宾语。介词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后, 在以下情况放在介词之前:
(3)共喻省略,即根据上下文便会明白省略的是什么 例:及左公下厂狱,史公朝夕俟于狱门外。
后公改 任 两广,太监泣别,赠大珠四枚。
3、省略句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之与 斗卮酒。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之以事。
又试之 以 鸡,果如成言。
……及宾客辩士说王 以 万端。
省略句的翻译:
翻译文言省略句时,省略的词语,特别是在现代 汉语中不能省略的部分,要补充翻译出来。
例1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02年全国) 译文: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与不熟知(他)的人, 都为他竭尽哀悼。
例2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您看廉颇将军跟秦王相比那一个更(厉害)?
⑨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⑩亚父者,范增也。

高中文言文语法基础语法概念

高中文言文语法基础语法概念

高中文言文语法基础语法概念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

在高中的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必修内容之一。

为了正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的语法概念。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高中文言文语法的基础概念。

一、句法成分1. 主语:句子中表示动作的主体。

例如:吾师教我学文言。

2. 谓语:句子中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核心部分。

例如:学习文言文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3. 宾语:句子中动作的承受者或影响者。

例如:我读懂了这篇古文。

4. 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方式等。

例如:他努力地学习文言文。

5. 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表示身份、特点等。

例如:这本文言文辞典很有用。

二、句式结构1. 主谓结构:句子中只有主语和谓语。

例如:汝已废学。

2. 主谓宾结构:句子中有主语、谓语和宾语。

例如:吾买汝一本古文书。

3. 主谓宾定结构:句子中有主语、谓语、宾语和定语。

例如:吾买了一本古文辞典。

三、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比较的方法传达意义。

例如:他的话如醍醐灌顶,使我茅塞顿开。

2. 借代:用一个字或一个短语代指另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例如:我生我有命,我死亦有命。

3.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张的描写,以突出特点。

例如: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

4. 反问:用疑问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含义。

例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四、语法现象1. 重叠:相同或类似词语在一句话中重复出现。

例如: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2. 并列:将同类词语或短语并列在一起。

例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综上所述,高中文言文语法基础语法概念包括句法成分、句式结构、修辞手法和语法现象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

高中语文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语文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熟练掌握文言文知识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一知识。

一、文言文的基础语法1. 词类:文言文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其中名词和动词是最基本的两类词。

2. 句法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结构相对简单,通常由主谓宾构成。

句法还涉及到状语、补语、同位语等成分的使用。

3. 修辞手法:文言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反问、排比、对偶等,这些手法能够丰富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二、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理解句子: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理解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可以通过标点符号、修辞手法等来辅助理解。

2. 理解词语: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和短语,有些是与现代汉语相通的,有些则需要通过语境来推测含义。

积累词汇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3. 理解篇章:文言文作品通常由多个段落构成,要理解篇章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结构安排。

可以通过识别段落主题、关键词语等来帮助理解。

三、文言文的经典作品1. 《论语》:这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诲和人生哲理。

2. 《诗经》:这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主要由民间诗歌组成的305篇诗歌,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3. 《史记》:这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纪传体的形式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四、文言文的应用能力培养1. 题目分析:在解答文言文题目时,要仔细分析题目要求,确定所给文言文的体裁、作者以及内容要点。

2. 语言运用:写作文时,可以借鉴文言文的表达方式,使用文言文中的常见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和文学魅力。

3. 仿写练习:通过模仿文言文的风格,进行文言文的仿写练习,可以提高对文言文语法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文言文的基本句型

文言文的基本句型

文言文的基本句型古人所用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古典文学语言,其表达方式和句型结构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的基本句型,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

一、主谓结构文言文的主谓结构通常由主语和谓语组成,基本句型为“主语 + 谓语”。

例如:夫人者,主之也。

(主语:“夫人者” 谓语:“主之也”)二、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主谓宾结构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组成,基本句型为“主语 + 谓语 + 宾语”。

例如:吾爱汝。

(主语:“吾” 谓语:“爱” 宾语:“汝”)三、主谓宾补结构文言文中的主谓宾补结构由主语、谓语、宾语和补语组成,基本句型为“主语 + 谓语 + 宾语 + 补语”。

例如:望后生之兄弟,视作胄如也。

(主语:“望后生之兄弟” 谓语:“视” 宾语:“作胄” 补语:“如也”)四、主谓状结构文言文中的主谓状结构由主语、谓语和状语组成,基本句型为“主语 + 谓语 + 状语”。

例如:人皆有不足,而自行者允。

(主语:“人皆有不足” 谓语:“允” 状语:“而自行者”)五、主系表结构文言文中的主系表结构由主语、系动词和表语组成,基本句型为“主语 + 系动词 + 表语”。

例如:君臣之间,礼为纽也。

(主语:“君臣之间” 系动词:“为” 表语:“纽也”)六、倒装结构文言文中常见的倒装结构有主谓倒装和宾语前置倒装。

主谓倒装是将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宾语前置倒装是将宾语放在谓语动词之前。

例1:明月几时有?(倒装句式:“有几时明月?”)例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倒装句式:“鸿鹄之志燕雀安知?”)七、省略结构文言文中常见的省略结构有主语省略、宾语省略等。

在句子中,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逻辑关系,省略部分词语,使句子更为简洁。

例:出使无名,忍辱负重。

(省略结构:“(他)出使无名,(他)忍辱负重。

”)总结:以上所列举的是文言文的基本句型,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宾补结构、主谓状结构、主系表结构、倒装结构和省略结构。

《文言词语和句式》全课件

《文言词语和句式》全课件

双声通假(声母相同) 莫春者,春服既成
叠韵通假(韵母相同) 举酒属客
形近通假(韵母相同) 将军身被坚执锐
怎样辨别通假字
同声旁的形声字的替代。 例如:距关,毋内诸侯 “距”代替本字“拒”,“把守”的意思。
小结
又如:此小大之辩也,
一词多义
掌握什么是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 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比喻义是指用打比方而形成的新的意义。
四、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5) 刑人如恐不胜 籍吏民、封府库 吾师道也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两个名词连用,组成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则前 名词或后一名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作动词
亲贤臣,远小人
素善留侯张良
秋毫不敢有所近
01
02
03
04
形容词后带宾语。
四、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
词类活用(数词活用)
数词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数词在谓语的位置上或在它的前面有能愿动词时,
活用为动词。
词类活用(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主要是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名词使动。
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的这些引申义:
深奥、深刻,深入。如: 道理很深 关于词的引申义
二、一词多义
二、一词多义
关于词的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也是一种引申义。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把它独立出来和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形式。它使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如: 地下工作—— 点滴经验—— 冻结资金—— 乱扣帽子——

文言文常见句式及解析

文言文常见句式及解析

文言文句式大全一、倒装句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 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介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2.宾语前置①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②介宾倒装例: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③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④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⑤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呢⑥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例:是以谓之“文”也。

3.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①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③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4.介宾结构后置①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

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

二、判断句1、用“者……也”表判断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胜是阳城人)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的良将)2、句末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文言文入门基础知识

文言文入门基础知识

文言文入门基础知识关于文言文入门基础知识介绍如下:一、文言文语法基础1. 词类:文言文中主要有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2. 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与现代汉语相似,基本句型有主谓、主谓宾、主谓定状等。

3. 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某些词会因为语境的需要,临时改变其基本功能,如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等。

二、文言文字词解释1. 常用字词:如“之”、“其”、“何”等的常见含义和用法。

2. 通假字:文言文中,有些字音同或音近,可以互相通用,这些字称为通假字。

3. 一词多义: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有多种解释。

三、文言文句式结构1. 判断句:用判断词“是”、“为”等构成的句子。

2. 被动句:表达被动含义的句子。

3. 省略句:句子中省略了一些成分,需要读者根据上下文进行补充。

4. 倒装句:句子中的词语顺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

四、文言文修辞手法1. 对偶: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子。

2. 排比:使用结构相似的句子。

3. 夸张:通过夸大或缩小来强调事物的特征。

4. 借代: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

五、文言文阅读理解1. 文意概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2. 细节理解:注意文中的细节描述和人物言行。

3. 情感分析:分析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

六、文言文翻译技巧1.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尽量按照原文的词汇和结构进行翻译。

2. 保留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职名等。

3. 调整语序:针对倒装句,需将词语顺序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方式。

4. 补充省略成分:根据上下文,补充被省略的成分,使译文流畅通顺。

七、文言文写作练习1. 仿写:模仿经典文言文的句式和结构进行写作练习。

2. 摘要写作:阅读文言文篇章,提炼出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摘要写作。

3. 创作练习:尝试自己构思主题,用文言文的形式进行创作,锻炼文笔和表达能力。

文言文基本句式及用法

文言文基本句式及用法

文言文基本句式及用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要读懂和理解文言文,掌握其基本句式及用法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文言文的几种常见基本句式及其用法。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在文言文中,常见的判断句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式这是最常见的判断句形式,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2、“……,……也”式例如“夫战,勇气也”,直接用“也”来表示判断。

3、“……者,……”式“南冥者,天池也”,“者”起到提顿作用。

4、用“乃”“则”“即”“皆”“诚”“本”等词表示判断“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中“乃”表判断;“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里“则”表判断;“梁父即楚将项燕”中“即”表判断;“环滁皆山也”中“皆”表判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中“诚”表判断;“臣本布衣”中“本”表判断。

5、用“非”表示否定判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非”表示“不是”。

二、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常见的被动句形式有:1、“于”字式用“于”字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如“受制于人”。

2、“为”字式“为”表被动,如“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3、“为……所……”式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被动句式,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见”字式“见”表被动,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5、“见……于……”式“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见”和“于”配合使用表被动。

三、省略句省略句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是句子成分的省略。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1、省略主语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主语“渔人”省略。

2、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省略了谓语“鼓”。

3、省略宾语“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省略了宾语“之”。

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省略了介词“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文言句式一、判断句: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

1、用“者”或“也”表判断,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①“……者,……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②“……者,……”。

天下者,高祖天下。

粟者,民之所种。

③“……,……也”。

梁,吾仇也。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④“……者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直接表判断,不用判断词和语气词。

“……,……”。

刘备,天下枭雄。

3、用副词“乃”“则”“即”“皆” “非”等表判断。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意。

扣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山下皆石穴罅。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人非生而知之者4、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判断词“是”出现较晚)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同是天涯沦落人翩翩两骑来是谁二、被动句①用“于”表示:“……于……”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不拘于时,学于余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②用“为”表示:“为……”“为……所……” “为所……”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巡船所物色行将为人所并若属皆且为所虏③用“见(受)”表示:“见……”“见……于……”“受……于……”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④用“被”表示被动:“被……”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⑤无被动标志,意念上的被动:戍卒叫,函谷举余羁縻不得还三、倒装句1、宾语前置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未、弗、无、莫等+代词宾语+动词)古之人不余欺也。

时人莫之许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动词或介词)沛公安在?君何以知燕王?陈述句中,③代词“自”作宾语,常常前置(反身代词“自”+动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举贤以自佐④“以”的宾语,有时前置(宾语+介词“以”)余是以记之。

一言以蔽之⑤方位名词作宾语前置(方位名词+介词)沛公北向坐⑥为强调宾语而无条件前置。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⑦用“之”、“是”(助词)将宾语前置。

何陋之有?惟命是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2、定语后置1 用“之……者”或“者”表示(中心词+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

村中少年好事者(中心词+之、而+定语+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用“之”把形容词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数量词作定语常后置。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3、介宾短语后置,也叫做介词结构后置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常置于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中,则较多地置于动词之后,作补语①谓语动词+介词结构+“于……”。

以勇气闻于诸侯。

耻学于师②谓语动词+介词结构+“以……”。

皆不可拘以时月。

覆之以掌③谓语动词+介词结构+“如……” 焚拜如前人4、主谓倒置有时为了强调谓语,而把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甚矣,汝之不惠!四、省略句1、省略主语①承前省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②蒙后省(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③自称时省(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予)手自笔录,(予)计日以还④对话中省(刿)曰:“(公)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我)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刿)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 樊哙曰:“今日之事如何?”良曰:“(今日之事)甚急”2、省略谓语动词①承前省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②蒙后省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恐)不能举,邢人如恐不胜③对话中省曰:“学诗乎?”对曰:“未(学)也。

”3、省略宾语①省略动词宾语(承前)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尉。

(蒙后)哙侧其盾以撞(卫士),卫士仆地②省略介词宾语竖子不足与(之)谋折藏之,归以(之)示成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一击缶4、省略介词,省略介词“于”或“以” 以钟磬置(于)水中试之(以)鸡5、其他省略省略中心词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省略兼语郑穆公使(人)视客馆省略定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省略分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五、疑问句文言文中的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提出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掌握一些常见的疑问代词和疑问语气词。

1、疑问代词:谁、何、曷、胡、安、孰、焉等。

谁为哀者?独五人之徼徼,何也?蹈死不顾,以曷故哉?君安与项伯有故?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且焉置土石?2、疑问语气词:乎、欤、耶、哉等壮士,能复饮乎?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此独以钟名,何哉?方法指导对文言特殊句式,02年以后没有出现直接考查性质的客观题,而一般是放到翻译句子中考查,判断给出的句子是否为文言特殊句式,具体是哪一种,可以综合采用以下两种技巧:1、翻译判断法:推测句子的意义,不改变结构翻译句子,将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译文和原句对照,自然发现原句句式的特殊之处,由此判断其句式。

试题1 在各句后划线处,填入正确答案的序号。

(95上海卷)A 判断句 B被动句 C宾语前置 D定语后置 E介词结构后置(1)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送之(3)吾属今为之虏矣解题思路:采用翻译法。

(1)翻译的时候要把“于长淮间”提前,翻译成“每天和北人的骑兵在淮河一带出没”,所以是介词结构后置;(2)“宾客知其事者”要翻译成“知道这件事的宾客”,是定语后置;(3)意思是“我们这些人都将要被他俘虏了”,表示被动的意思,所以是被动句。

答案:(1) E (2)D (3) B2、语法分析法:具体分析句子的成分,可以进一步认识其句子结构,帮助判断出其为何种句式。

同时,要特别注意标志性的词语和句式,如“见”常常表示被动,“中心词+修辞语+者”一般是定语后置。

试题2 在下面的括号内,补出被省略的词。

(88上海卷)(1)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

扑之,()入石穴中(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4)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解题思路:四个句子均出自课文,考查省略句的几种类型,采用语法分析法。

(1)“入石穴中”,缺少主语,是承前省略,补上“虫”;(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前面“其”字的指代对象必须是人,所以,“生乎吾前”后要加“者”;(3)“置水中”,中间省略介词“于”;(4)“以”后面缺少宾语“我”,要补上去。

这道题目也可以同时结合翻译法,看看翻译成现代汉语必须补上什么成分,则很容易判断出原文省略了什么。

答案虫、者、于、我试题3 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97上海卷)A 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 C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解题思路: “未之识”,由“未”判断出是否定句,“之”作“识”的宾语,宾语前置。

A由“不”知是否定句,“余”是“欺”的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B 由“……者”猜测可能是定语后置,分析之下“铿然有声”是“石”的定语,确定猜测;C “奉”和“侵”前省略了主语,是省略句;D由“于”字可推测是介词结构后置,结合翻译法,意思是“比市人的语言多”,可以确定猜测。

答案 A试题4 与“后有老父遗剑于路”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01上海卷)A 死生,昼夜事也B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C石之铿然有声者 D 刑戮是甘解题思路: “遗剑于路”用翻译法判断,是“在路上丢失了剑”,是介词结构后置。

A “死生,昼夜事也”,从形式及意义可知是判断句;B“莫我肯顾”是否定句中代词“我”作“顾”的宾语,宾语前置;C 见试题3“解题思路”,为定语后置;D由“是”猜测是倒装句,再根据语法分析以及其意义,“刑戮”是“甘”的宾语。

所以BCD 都是倒装句。

答案 A例题精析1、与“卒见使于一鼠”句式不同的一项()(92上海卷)A 徒见欺 B府吏见叮咛 C百姓之不见保 D而自令见放为2、与“不敢与较”句式相同的一项是()(96上海卷)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古之人不余欺也C 吾属今且为之虏矣 D将以有为也3、与“未之识”句式相同的一项是()(97上海卷)A 古之人不余欺也 B石之铿然有声者C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D多于市人之言语4、与“不殴杀何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99上海卷)A 吾属今且为之虏矣 B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C 沛公安在 D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5、与“后有老父遗剑于路”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2001上海卷)A 死生,昼夜事也 B三岁贯汝,莫我肯顾C 石之铿然有声者 D刑戮是甘答案:1、B 2、D 3、A 4、C 5、A解析:1、题干和A 、C 、D 是被动句,B 项非被动句。

2、题干和D 是省略句,A 是判断句,B 是宾语前置,C 是被动句。

3、题干和A 项是宾语前置,B 是定语后置,C 是一般句式,D 是介宾短语后置。

4、题干和C 项都是倒装句,A 、B 、D 项依次为被动句、省略句和判断句。

5、A 是判断句,题干和另三项都是倒装句;题干是介宾短语后置,B 是宾语前置,C 是定语后置,D 是宾语前置。

6、在括号内填入省略的虚词(2000年上海卷)卜居()阳羡(原文是:建中靖国元年,东坡自儋北归,卜居阳羡……)答案:于解析:“卜居”意思为择地居住,“阳羡”是地名,作“卜居”的补语,依次省略一个介词“于”。

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96上海卷) (2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98上海卷)(3(于是阖庐知孙子能用兵)卒以为将。

(99上海卷) (4 金玉是贱,人民是宝。

(2000年上海卷)(5人或问之:“何为泣乎?”(01上海卷) (6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02上海卷)(7何谓得之于心。

(01上海卷) (8其不碎首折支也幸矣,何中之望哉!(01上海卷)(9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02上海卷)(10)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04上海卷)答案:(1)村子里一个喜欢多事得年轻人驯养了一只蟋蟀。

(2)始终不被愚弄的和尚及庸俗的士人的开凿所玷辱。

(3终于用孙武做将领。

(4)把金玉看得很低贱,把人民当作宝贝。

(5)有人问他:“你为什么哭呀?”(6)王烈派人寻找,就是那个原先偷牛的人。

(7)什么叫做在心里获得它(射箭之道)?(8)他不摔破头、摔断身肢就很幸运了,(还)期望什么射中呢!(9)(我)大概将要死于此地,虽然知道他的贤德,(但)我还能用什么方法来传扬他的事迹呢?(10)你赶快离开,不要停留!(否则)将要被楚国人抓获。

解析:(1)定语后置,“者”是其标志。

(2)被动句,用“于”表示。

(3)省略句,即“卒以(之)为将”。

(4)宾语前置,用“是”表示。

(5)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为”的宾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