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政治第二轮复习 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学案
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辩证法学案新人教
专题九辩证法(知识再现+考点扫描+考题训练)一、知识再现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有条件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联系观用联系的观点坚持整体与整体与部分关系:含义、地位、作用、功能不同看问题部分的统一联系(关系原理内容)(反对孤立观点)方法论要求:全局观念;重视局部的作用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矛盾(对立统一)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分歧是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全面观点和片面观点的对立,两者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是发展的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灭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发展观量变质变含义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做好量变准备,量变质变关系原理(反对静止观点看问题)促进事物的质变方法论要求: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
矛盾的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含义、关系、作用(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意义的源泉和动力矛盾特殊性含义、表现、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矛盾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意义坚持两点论与哲学依据: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关系重点论相统一两点论、重点论含义用对立统一观点两点论重点论关系及反对的错误倾向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意义: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发展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反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方法论要求: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怎样培养创新精神,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4、创新意识与辩证法的本质: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社会进步创新的内容:理论创新(先导)、制度创新(保障)科技创新(动力)文化创新(智力支持)创新是民族创新的作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和社进步的灵魂会制度的变革,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高中政治高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教学案人教版
【解析】从题干中看出“小岗村的改革”是矛盾的特殊性,“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普遍性,中的改革开放通过小岗村的改革展现出来,“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反映了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B项正确;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课题: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学习目标
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重点
难点
4、(09天津4)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B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A.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B.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7.(07·全国卷Ⅱ·30)人类在太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技术可以为人类造福,但太空活动留下的大量航空器残骸等太空垃圾却可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危害。这个事实印证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福兮,祸之所伏”。这个命题表明D
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分析发布“限塑令”的哲学依据。
矛盾的普遍性不仅是指矛盾的无处不在和无时不有,它还指事物所具有的共同本质和共同属性,即事物的共性或一般。
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范例
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范例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一、本课设计意图(一) 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识记○发展的实质。
○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
○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2) 理解○发展的普遍性。
○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
○事物发展的形式。
(3) 运用○列举实例,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原理,说明自然界是无限发展的,结合百年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说明人类社会是永恒发展的,人的认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列举实例,运用相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结合古人有关的名言警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2.能力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 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发展的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就决定了发展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在现实生活中,既应该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前景,同时又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性。
使学生既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心态,提高自己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案【专题11】唯物辩证法
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第1课时学生自主学习一、落实主干知识1.唯物辩证法的部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2.联系及其特征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普遍性。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事物的联系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当然是客观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一经形成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也是客观的。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具有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实际生活中,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了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因此,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因此,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把握各种各样的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3.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2020年高考政治考点必备手册(人教版)
必修4生活与哲学考点十一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含义和特点: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关系: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考纲导学思维导图知识清单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整合:对立统一原理(或矛盾的基本属性原理)(1)世界观: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观点看问题。
②既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反对的错误倾向: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片面性。
2、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共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世界观: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①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②坚持全面的观点、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3、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个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根据或原因)(1)世界观: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表现在: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两个方面有主次之分。
高三政治唯物辩证法二轮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唯物辩证法二轮复习教案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三政治唯物辩证法二轮复习教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唯物辩证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
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唯物辩证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唯物辩证法知识点一:1.唯物辩证法的部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也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2.联系及其特征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具有普遍性。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事物的联系可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
自在事物的联系在人类产生以前就已经存在,当然是客观的。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一经形成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也是客观的。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具有多样性。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实际生活中,人们容易看到的是那些直接的、表面的和眼前的联系,而往往忽视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忽视了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因此,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高考政治复习讲义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部分【单元特征】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它主要集中在哲学常识第二、三、四课,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两个总的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唯物辩证法在肯定世界物质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物质世界的状况是“怎么样”的,着重说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及其规律性。
它认为:物质以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状态存在着,世界的多样性使得物质的联系方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征。
多样性联系中的基本联系是矛盾的联系。
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可分为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它们在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量变和质变;事物变化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本专题考点涉及面比较广,且各知识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不仅辩证法与唯物论是统一的,而且辩证法与唯物论、认识论、人生观紧密结合,在近几年高考中一直是考查的重点,因而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近几年高考和今年社会热点的分析,在2010年高考复习中需注意如下知识和问题:1.运用联系观点、发展观点、规律的客观性知识分析新的发展观,这是特别重要的问题。
既有可能分析为什么要坚持新的发展观,也可能分析这种发展观的指导意义,又有可能回答按照新的发展观我们应该如何做,还有可能通过一些具体做法(包括中央或地方),让学生分析是如何坚持新的发展观的,它有什么哲学启示等。
2.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当前互联网扫黄专项斗争的社会意义;分析“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分析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整个国民经济和国民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3.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正确性及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的重大意义。
4.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打破“城乡二元体制”的正确性。
最新整理高三政治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三政治教案20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20 高考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考点解读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学科王(1)矛盾的含义: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又的两个方面。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
注1:①“两个方面”不是任意的两个方面,而是构成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②“两个方面”是具体的、多样的,不局限于“好”与“不好”两个方面。
注2:哲学上所讲的矛盾和生活中所讲的矛盾不同:第一种情形:生活中讲的矛盾,如人与人的矛盾、阶级矛盾,其实是矛盾双方斗争性的具体体现。
第二种情形:人们语言表述上的矛盾(如成语故事“自相矛盾”中所寓),这是逻辑矛盾。
逻辑矛盾是人们主观思维上的前后不一致。
矛盾基本属性的两大方法论: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我们应当促进有利转化,防止不利转化。
(如“谦受益,满招损”。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和同一性不可分割,我们应当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或中美关系。
)2、矛盾的普遍性表现:矛盾存在于中(事事有矛盾);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原理及方法论:①矛盾具有普遍性,。
要矛盾,矛盾,勇于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矛盾。
②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要地看问题(全面的观点,或两点论),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观点(一点论)。
注:①矛盾既是普遍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说任何两个事物都构成矛盾的双方。
②矛盾不仅是普遍的,也是客观的,是事物固有的,人们不能任意地制造和消灭矛盾,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矛盾,通过改变矛盾的条件来改变矛盾的状态甚至解决矛盾。
③两点论的“两点”不能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就”与“不足”。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④解决矛盾不是说消灭矛盾。
矛盾具有普遍性,具体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
浙江省2020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第二讲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与创新意识教案
第二讲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与创新意识考试内容考试要求备考指津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b以判断题、选择题、综合题形式考查发展的普遍性、事物发展道路与趋势、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以判断题、选择题形式考查创新的有关知识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事物发展的前途、道路及其要求(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要求bc3.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1)辩证否定观(2)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c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准确理解发展的实质(1)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发展代表着事物运动变化的一种趋势。
从方向上看,事物的运动、变化有前进的、上升的,也有后退的、向下的,而发展只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2)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日趋灭亡的事物。
发展的实质绝不是事物简单的数量增减和位置变动。
②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简单地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或以事物的名称、旗号来判断新旧事物,都是不科学的。
考向发展的普遍性及实质1.(2017·11月浙江选考)借助导航、移动支付、物联网等技术,自行车以共享单车的形式再度风靡城市,曾被视为夕阳产业的自行车行业重新焕发生机。
这表明( )①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都是新事物②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③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没有的新形式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
“曾被视为夕阳产业的自行车行业重新焕发生机”体现了②④;①说法过于绝对;③与题意不符。
【最新高中政治复习专题提高】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专题突破课件:专题11 唯物辩证法
指宇宙间一 表明事物由 区 别 含义 切事物、现 一种状态向 不同 象的变化和 另一种状态 过程 过渡
比较
运动 作为物质
变化 强调运动 中所发生 的状态乃 至性质的 改变
发展 是一种运动和变化, 但绝非任何变化都是 发展,只有上升的、 前进的变化才是发 展,发展则指出了运 动、变化的趋势
区 别
侧重 点不 同
(2)强调部分的地位与作用 原 理 方 法 论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 会影响整体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 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 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系统优化法 (1)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 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 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 素联系起来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
原理
方法论
①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 要从事物固 客 观 性 的意志为转移 有的联系中
②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 把握事物, 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都不以人的 切忌主观随 意志为转移 意性
原理
方法论
①联系的多样性的表现:世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 多 样 性 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 物存在和发展的各 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种条件;一切以时
(2)关于量变和质变: ①并非只要有量变就会有质变,或认为量变的总和就是质 变。量变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质变。②一次质变是上一 次量变的终结,又是下一次量变的开始,因为事物的发展是无 限的。因此不能笼统地认为质变是量变的终结。
2.正确理解运动、变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比较 运动 变化 发展 指新事物的产 生和旧事物的 灭亡,即新事 物代替旧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第二轮复习政治专题学案:专题十一唯物辩证法1.(2020·课标全国文综)我国每年生成的8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
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为()。
①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本质的联系②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③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④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2020·课标全国文综)民间俗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中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②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3.(2020·课标全国文综)在创建美好城市的过程中,人们以前对老旧基础设施一律拆除,今天却有了新的处理方式。
如上海江南造船厂的老厂房被改造成世博会展馆,英国的电话亭被改造成微型图书馆、美术馆,美国芝加哥的空中铁路被改造成空中花园,荷兰的旧水塔被改造成舒适方便的别墅。
人们这种处理方式变化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2020·课标全国文综)“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100-1=0”蕴含的哲理是()。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0·课标全国文综)农历丁亥年是60年一遇的“金猪年”,不少青年夫妇把孩子的出生时间锁定在该年,认为这一年出生的“金猪宝宝”有福气。
从哲学上讲,将个人命运同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是不足取的,其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6.(2020·课标全国文综)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
(1)选择方案的过程也就是权衡利弊的过程。
简述其中所体现的利与弊的辩证关系。
(2)假如让你制定方案,首先应抓什么环节?在这个环节你主要应做哪些工作?答案1.A 解析:观念自身不能改造世界,排除错项④。
该公司捕捉商机,是根据联系的客观性,建立了新的具体的联系。
尊重了联系的多样性,把握了事物内在本质的联系,但不是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排除③,故选A项。
2.C 解析:题中两句话说明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矛盾的前提和基础,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故选C项。
①③题中两句话未体现。
3.C 解析:材料中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是因为人们思维方式转变,①符合题意;材料中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人们根据事物属性的多样性而进行的,④符合题意。
②错在“根本途径”,③错在“取决于”。
故选C项。
4.C 解析:①不正确,因为事物的性质应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而不是由任一部分决定。
④也有问题,因为整体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而不能说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
③正确,因为这一事例最明显的题意就是表明关键部分对于整体的影响。
根据题中100-1=0,而不是100-1=99,可以得出如果形不成整体,部分的意义也不复存在了,故②也正确。
选C项。
5.A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知识,考查分析推理能力。
把命运与生肖属相联系在一起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是把主观想象的联系作为事物固有的联系,选A项;基于主观目的的实践行为也能产生客观联系,B项错误;材料中的联系不是非本质联系,而是主观臆造的联系,C项不选;人的活动与联系是有关的,D项错误。
6.答案:(1)利与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每个方案都既有利又有弊,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存;利与弊作为矛盾的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其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只有利大于弊的方案才是合理的。
不同的方案之间也存在利与弊的比较,我们在不同方案的选择中同样需要进行利弊矛盾分析,作出趋利避害的正确选择。
(2)调查研究。
查找和核实有关圆明园的原始资料,通过座谈会、互联网等渠道听取意见、征询建议,了解有关文化遗址保护的法律、法规,走访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等。
(要求至少写出两项。
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解析:如何保护文化遗产,是我国目前许多地方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题运用我国对圆明园保护和重建工作的争论,巧妙设置问题,符合能力立意的要求。
第(1)问,评述事物的利弊,最佳选择是运用对立统一理论。
首先具体分析某一方案利弊的表现,然后运用重点论和两点论的关系对材料中的方案进行评述。
第(2)问属于典型的开放性探究题。
围绕圆明园的保护工作,让考生提出自己的方案,是对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应该注意的是,本题并不是要求设计具体的保护方案,而是要求说明制定保护方案的主要环节,即说明制订方案的过程而不是方案的内容。
分析近几年课标全国高考试题,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从分值看,所占比重高。
辩证法是生活与哲学内容中的考查重点,每年都会有题目出现,在历年高考中所占分值比重很高。
从题型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并重。
从知识分布看,注重知识联系。
如唯物论与辩证的联系,辩证法内部知识之间的联系。
从呈现形式看,多以漫画图表、诗词名言、民间俗语、科技文化热点等形式出现。
根据对既往考情的分析,2020年高考备考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把握重点知识。
本专题的考点将一如既往地成为命题重点,其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物质互变规律、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两点论和重点论、创新理论等更需要重点把握。
其次,要关注“方法论”原则。
强调方法论是辩证法的一个特点,也是辩证法的现实意义所在。
再次,要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如,以联系的观点分析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哲学依据;用发展的眼光、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阐述“十二五”期间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措施;以创新理论分析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世界水平超级计算机的开发、高铁运行等方面的案例;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运用矛盾特殊性,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必要性。
考点一联系的观点【例1】 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
这是人类在保护这一濒危物种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从联系的观点看,人工繁殖中华鲟的成功说明( )。
①离开了人为事物的联系,自然事物的联系就不能实现②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③发挥主观能动性,人可以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④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就不能发挥作用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解析:我国某研究所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实现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这表明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的基础上,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发展,②符合题意。
同时,也说明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有利于实践的具体联系,③符合题意。
联系具有客观性,①表述错误。
离开了事物的真实联系,主观能动性能发挥作用,只不过是发挥不利的作用,④错误。
故选B 项。
考点二 发展的观点【例2】 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咖啡”“芭蕾”“沙发”等一些外来语已被汉语成功吸纳。
近些年来,“OK 拜拜”“雷人”“粉丝”“介素虾米东东”等用语渐趋流行。
对于外来语、网络语、中英文混用语,有人认为这是使用者个人的自由,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无须干涉;有人则认为这是语言使用的游戏化、粗鄙化,是对汉语规范性、纯洁性的侵蚀和亵渎,必须取缔;也有人认为需要具体分析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的内在规律,再决定取舍。
结合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答案:①发展具有普遍性。
汉语也是不断发展的。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新陈代谢是汉语发展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③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符合汉语自身发展规律的新的语言要素,具有强大生命力。
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汉语在其发展中总要经历一个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的争议也表明对新生事物也有一个认识过程。
⑤作好量变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要积极积累、吸收符合语言发展内在规律的新元素,为促进汉语的进一步发展作好准备。
解析:解答该题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回顾关于发展的观点有哪些,然后看这些原理中有哪些是材料所能体现的。
关于发展的观点总结如下:考点三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原理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例3】某班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主题,展开探究性学习。
丙组同学讨论时发生了争论:部分同学认为“经济建设更重要,国家应该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经济建设上来”;部分同学则提出“社会建设更重要,应该加大社会建设投入”。
你如何看待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对立统一关系?答案:(1)对立: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有区别的,它们的目标、内容和途径不同。
在财政用于经济建设支出和社会建设支出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建设支出和社会建设支出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2)统一: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相互依存的,前者为后者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后者是前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或片面强调社会建设的重要性都是错误的。
要全面地看待二者的关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解析:要注意准确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
准确解答本题要注意设问对所运用知识的限定范围,否则极易出现偏差。
解答本题,要用到与唯物辩证法有关的矛盾分析法的一个重要观点,下面是对矛盾分析法进行的归纳总结:考点四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2.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3.辨析比较: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4.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两点中包含着重点,两点离不开重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不是两点之外的一点,重点离不开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