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法根《我和祖父的园子》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3篇(实用)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篇1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说:“家园是人类诗意的栖居地”。
“祖父的园子”就是作家萧红精神的栖息地。
《我和祖父的园子》讲述的是作者童年的故事,那份在祖父的园子里随心所欲,想做什么便做什么的自由令人向往。
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中,我试图在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感觉她和祖父的一段亲情。
了解先辈的一段生活历史,初步感觉萧红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在对教材的多次研读后,我们发现整篇课文的第13自然段概括了主题。
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快乐。
教学时,我紧扣情感线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书,在朗朗的书声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整节课以自由、快乐为线索,“四读”13自然段,在一遍又一遍的诵读中学生的认知得以升华:一读13自然段,初步感受园子里的一切是自由、快乐的;二读13自然段,学生感知园子里的一切的快乐是因为我是快乐的,引导孩子们在字里行间中徜徉,感受“我”的快乐;三读13自然段,学生懂得了“我”的快乐是因为有祖父的疼爱,重点品读对话,感悟浓浓的祖孙情;四读13自然段,体悟写作技巧,掌握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了解作者生平,升华对作者的情感认识,感悟作者追寻精神家园的那份执著。
教学这堂课,我感觉思路是清晰的,教材的把握是准确的,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课堂上师生的思维激情碰撞,学生灵动、智慧的语言,声情并茂的朗读充分展示了我们东台实小孩子厚实的语文素养。
《我和祖父的园子》薛法根教学实录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薛法根)《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时间:2 0 0 6年江苏教海探航颁奖大会地点:吴淞舜湖学校执教:薛法根词语板块学生齐读课题后,薛老师问大家预习过没有,学生很踊跃地纷纷举手,说预习过。
薛老师对此表示肯定一一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终生受益。
”接着薛老师就对预习进行检查,方式是请三个同学上讲台在黑板上默写词语。
不过在这里有个小小的机关”,老师在说的时候只是说请三个同学上来,但没有明确上讲台做什么,学生迷惑的时候,老师再次邀请三个同学上来,有些孩子举手了,然后老师解释说,在不知道干什么的情况下举手愿意上来是一种勇气。
最后是两个女生和一个男生站在了讲台上,黑板上已经被薛老师事先标出了三组,他们的任务是将老师分组听写的词语默写在黑板上,下面的同学则默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不过老师又提醒大家,如果实在有不会写的词语,可以把课本打开看看,但尽量少看。
薛老师要求大家听写的时候一组一组竖写,并且在听写的时候老师每组只念一遍,因此一定要听仔细。
于是就有同学赶紧把听到的每组四个词里开头的第一个字先写下来,有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
下面为薛老师念的这三组词:蜜蜂倭瓜栽花蝴蝶黄瓜拔草蜻蜓玉米下种蚂蚱谷穗铲地(蚂蚁)(韭菜)浇菜括号里的词是老师让学生听写完后照样子自己再写一个同类的词最后老师又补充了一个词:草帽,让孩子们看看它属于哪一类,应该写在哪组词的下面台上和台下的孩子都写完了,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检查校对。
中间的男孩子把’倭瓜”的倭”写成’偻”了,老师只让他对照书改过来,又介绍了倭瓜”就是南瓜”。
但没有进行字形的具体指导。
另外一个女生把拔草” 写成了割草”。
老师也进行了更正。
在进行草帽”的校对的时候老师以象形的办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帽”字右上角不是日”字,有9个同学把这个字写对了。
老师又指导学生,今后我们预习课文,要把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画下来,看一看怎么写,再读一读,然后记住它。
如果有可能,可以把课文中的词语归一归类,这样可以记得更清楚,更明白。
在“自由”中享受亲情的温暖——薛法根、魏星同构《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谈
角落 里开始记忆的寻找 , 这种寻找是学生 内在生 “ 我” , 于是 引读 中“ 自然的 自由” 变成 了 “ 人的 自 活 的留影 , 不 是语 言的再现 。两位老师都 是在定 由” , 人称 的改变不就是告诉孩子们 “ 萧 红的童年 义搜 寻过 后 , 抓住文本的依托来唤起孩子 童年 的 在这 园子里是 自由的” 吗? 魏星老师并没有停止 ,
语 句式最能表现“ 自由” ?
师 :你 有没有发现 写它们 自由的 句子的 特
点。
… …
( 学生 自读 自悟 , 抓住“ 愿意……就……” “ 想
就……” “ 一会 儿……一会 儿……” “ 又 … …
生: 愿 意 怎 么样 , 就 怎么样 , 要 怎么样 , 就 怎 又……” 等词语 句式进行 交流 , 感受 园子 中的花、
她 当时的表 情是怎样的?
童年生活 自由有联 系吗?为什 么写这些话 呢?” ,
生: 写到 这里 , 萧红禁不住 笑了 , 她好像 又 回 这些 问题本身就是告诉孩 子 , 作 者写这些与她 的
到 了那个 园子 , 成 了园子 中的黄瓜 、 倭瓜 ……
反思:
一
童年生活是有联 系的。 我们 的孩子经历 了四年 的 语言 训练 ,这种语感 还是 有 的 , “ 写所 有东西 自
我们要学习 的是如何将情感 通 师: ( 引读) 一 到 了这个 园子 里 , 我 就玩 了起 类 型的经典文本 , 两位老师在教学 中都关 来, 闹 了起 来 , 不知 不 觉地 , 园子 中的 一切 都 活 过 文本的语言表达 出来 。
小学语文《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拓展学生的理解,丰富语言的积累和运用。
2.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体味“我” 的率情、率性、率真,感悟因为有了祖父的宽容和爱,才有了“我” 的自由与快乐,有了这个童年的乐园,有了这个无法淡忘的“精神家园”。
教学难点:学习揣摩作者鲜活的,独具个性的语言和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走进园子,感受园子里一切都活了。
1、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一一学生读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萧红在《呼兰河传》里用了大量的文字写这个园子,记录了和祖父在园子里的每一个细节,一个看似普通的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如此恋恋不忘呢?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直接描写这个园子,打开课本即将回来。
指名说(2和13自然段直接描写了园子的美景)2、让我们去园子里散步,读书就是欣赏,需要慢慢地读,静静地想,听老师读,看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教师范读第二小节)3、你们宛然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说。
4、指名学生读本小节。
这个同学给读活了,我们读书不仅需要边读边想象,还要边读边思量,读出疑问来。
你读这一自然段时有疑问吗?5、这里,萧红为什么把白胡蝶、黄胡蝶都写进来了,你是怎么想的?指名说。
小结:这是一个自然状态下的园子,好看的不好看的都有。
(板书:自然之园)6、让我们齐读这一小节,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学生读。
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跳出了哪些词来形容这个园子?同学们,你们的感受就和课文中的“我”相通了,读着读着,园子里的一切都活了。
(出示第13小节)教师领读红色部份。
7、同学们,这小节中哪些语句你最能感到自由,用笔划下来,指名说。
A、(倭瓜……也没有人管。
)这几个自由的句子还很特殊呢,咱们来看看。
你有什么发现?不要小看这个“就”字,一个小小的“就”,自由就全出来了,不相信我们就来配合配合,你读“愿意”部份,我读“就”的部份, 指名读,读后问有什么样的感觉?(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有谁愿意和老师配合一下?同桌配合读。
我和祖父的园子薛法根课堂实录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 《我和祖父的园子》课堂实录2010-09-162006教海探航颁奖活动中,薛法根与青年教师同题上课《我和祖父的园子》。
课后好评如潮:大道至简,行云流水,机智幽默,真实有味,扎实高效……置身课堂听课,如沐春风,我感觉当时的课堂就是一个快乐、自由、智慧生长的园子。
这一方面缘于薛特那练达的课堂驾驭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薛特对“语文是什么”课程性质的准确把握。
我就想到,现在许多语文课频遭诟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是目标不清、方法僵硬。
语文的“园子”里应该种上什么,薛特的这节课无疑给了我们启示:一、字词,从来都不应当是孤立的存在。
【情景】(热课后)师:课文预习吗?读了几遍?生答略。
师:能听写词语吗?(生急急翻书。
等学生抬起头来)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堂练习本来听写,我们写三组词语。
请三个同学到黑板上听写,一人写一组。
带书上去,不会的可以迅速地看看。
师:(有一定的速度,几乎是一连串报出来的):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请你再写一个同一类的词语。
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
每三组: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黑板上,“倭”写错了,“拔”写成了“拨”,教师指点)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个词,你看是写在哪一组里面去?——草帽。
(学生在思考,黑板上三位同学最终谁也没有落笔)师(问第一位同学):噢,你在下面写上…蚂蚁‟了,那“草帽”为什么不写上?生:因为它们都是昆虫。
“草帽”不是。
师:啊对,“草帽”没有翅膀。
(转对第二位同学)你为什么不写?生:我这一组都是吃的。
(笑嘻嘻)“草帽”不能吃。
师:你够馋的,是在饭桌上的?生:是在地里长的。
师:在地里长的,叫什么?生:庄稼。
师:“草帽”不是庄稼,不好写在第二组。
那这个词应该写在这三组罗。
——你也没写?生:我这一组都是干的农活,“草帽”不是农活吧?师:不错,老师的问题没有拦住你们,那写在哪儿呢?对,写在另一边。
我们写一写(详细指导右边的“冒”,上宽下窄,上面里面的两横不能与两边相连)。
《祖父的园子》的教案精选
《祖父的园子》的教案精选(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案资料、说课稿、教育笔记、教师寄语、家园共育、儿童歌谣、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lecture notes, educational notes, teacher messages, home education, children's song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activity plan,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祖父的园子》的教案精选祖父园子教案。
五年级下册部编版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
五年级下册部编版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五年级下册部编版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下册部编版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范文(精选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下册部编版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以作者自己的口吻叙述了自己的祖父菜园无拘无束的玩耍和自由自在的生活,使她感到了无比的自由和快乐,正是这样她才对祖父的园子是那样的喜爱,同时包含了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祖父园子的样貌和园中的景物,重点叙述我和祖父在园子的活动。
在讲述祖父园子样貌的时候,通过以读带讲的方法,文章思路清晰,有些内容显而易见,学生都能很快的掌握,并对详写部分和略写部分重点做了区分,让学生领悟到详写和略些可以使文章主次突出。
本课的重点是我和祖父在园子的活动,因为我们地处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比较熟悉,学生能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受萧红在园子中那种激动,欢快,天真烂漫,放肆玩闹的情景,所以采用入情入境的方法让学生去感悟,原来童年乐园的那么的美好。
尤其是课文第十三自然段中摘黄瓜吃黄瓜,黄瓜没吃完,又去捉蜻蜓,蜻蜓追不上又去采倭瓜花、捉蚂蚱,她放肆的玩闹,玩的是那样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而此时祖父看到眼前的这一切,没有任何责备,反倒宠爱有加,由着我放肆的瞎胡闹。
而这更体现了祖父对我的喜爱,他是那样的慈爱、宽容、有耐心。
祖父的园子是那样的特别,就连太阳在园子里都显得特别大,特别亮,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的蚯蚓不敢钻出地面,亮得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就连天空也显得特别高,光芒四射的太阳让祖父园子的一切都有了生命,抒发了作者不仅喜爱祖父的菜园,还对童年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怀念。
而祖父园中的景物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薛法根)
《祖父的园子》教学实录薛法根课前谈话:把手放下,放松。
和你们周老师比,有什么不同?一个眼镜,一个不戴。
一个男的,一个女的。
女的穿鲜的衣服,男的穿的暗。
你的头发短,一个头发长。
你的声音粗,女的细。
——会听。
年龄比周老师师——我多大——30多岁——你们老师年轻——31岁——我也30多岁,怎么看出我比她老——你的皱纹多。
通过这节课学习,还会发现和周老师许多不同。
一、初读课文T: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一起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T:这是园子,如果这个园种菜,是——生:菜园。
T:如果种花,是——生:花园;T:如果种果树,是——生:果园。
T:通过预习,你对祖父的园子有什么了解?S:有小白菜。
S:有许多昆虫,样子美。
S:有许多菜T:(请一位不举手的小女孩)你对园子有什么了解?——S:样样都有。
T:非常丰富。
S:在园子非常自由。
1时50分13秒二、体会我的自由1、T: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轻声读课文。
1时53分3秒T:同学们读书非常专心,非常投入,坚持下去,终身有益。
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S:一起浇菜。
——就浇菜,从早浇到晚——还有种小白菜。
铲地……——还有浇菜(笑),你再看一看,不要看我脸,看书,我和祖父一天在园子里,干什么?——我和祖父一起载花、(我和祖父拔草、我和祖父铲地、——你能连起来说吗?——(学生做了很多事,探讨,拾谷穗,和祖父一起玩,祖父还收拾残局——板: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水……(对种的字音的提示、还有可以用省略号)T:写了一天里,我和祖父在地里,祖父栽花——我也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就铲地;祖父浇水——我也浇水;祖父抽烟——我也(笑)我不能抽烟。
这样写说明什么?S:我和祖师父关系好。
T:不能用好。
S:用亲密S:祖父爱我,我也爱祖父。
S:说明有新鲜感。
S:我是祖父跟屁虫。
S:觉得很有趣。
S:我对祖父有一种亲切感。
2、T:祖父劳动,我也在劳动吗?快速默读,用了哪些词写我在劳动。
我和祖父的园子AMicrosoft Word 文档
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问题把握整体有一本书,读着读着,就让人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里,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作者萧红。
在书中,萧红通过一个四五岁女孩的视角,写下了她童年的生活,以及对故乡的记忆,读起来非常动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一起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二、细读品味,感知园子的形象1、那个普通的菜园子为什么让萧红念念不忘呢?让我们走进园子。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②学生听读:同学们的脸上笑微微的,看得出你们和萧红一起在夸奖这个园子,欣赏这个园子。
③说说:这是个怎样的园子?④美在哪儿?有趣在哪儿?(看似写蜂子的外形,却让你感觉感觉到园子有趣。
)⑤齐读。
读出美,读出趣。
2、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是直接写园子的,找找在哪儿?浏览一下课文。
(出示第13自然段)3、学生自读13小节,自己大声读,读着读着,脑子里会跳出一个词语来。
(一)学习第13节1、读着读着,文中的哪个词在你的眼前浮现出来了啊?[自由、和谐、快乐、无拘无束]师评:你的感觉和文中的我相通了。
2、你从哪儿感受到这份自由的呢?哪些词语、句子最能体现自由,用线划出来,大声读读,边读边想想有什么感受,然后我们用读一读、说一说的方法让大家分享。
3、学生随意读13节文段交流(1)明明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现在我的眼里,就像……[像睡醒了——活了;像上天了——活了;像……——活了](2)都活了,这三个句子结构相似,连在一起了,我们叫——[排比] 师:是啊,这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啊。
你愿不愿意请个同学一起来帮你再读读这段话,把这份美妙的感觉读出来?(3)指名读,评价:从你的朗读中老师感受到了这份自由!2、还有谁从哪儿感受到了自由?3、指导朗读。
(“倭瓜、黄瓜、玉米和蝴蝶”部分)①自由试读:这是一种从心底流淌出来的自由。
怎么能把这份随心随性的自由读出来呢,老师建议你们读好这几个句式。
②是的!它是爬上架还是爬上房,由自己决定。
倡简:语文课堂教学的“回家”之路——特级老师薛法根执教苏教版五年级(下)《我和祖父的园子》赏析
板 ,就 让 学 生 沉 浸 在 语 文 学 习 中 , 如 痴 如 醉 , 仅 读 懂 了 课 文 , 出 不 读 了 语 感 , 解 了作 者 遣 词 造 句 的 特 理 点 , 升 了听 说 读 写 的 能 力 , 且 提 而 培 养 了 一 种 良 好 的 思 维 和 学 习 习
里 糊 涂 地 在 某 组 词 后 写 上 “ 帽 ” 草 ,
只 好满 脸 狐 疑 地 望 着 薛 老 师 。在 等 待 中 , 师 开 始 点评 : 教
进 行 实 实 在 在 的 听 、 、 、 的练 写 学 思
习 , 学 生 在 不 知 不 觉 中 进 入 了 文 让 本语境。
生 声 音 响 亮 了。 :
生,比 平 时 读得 更 流 利 了。 :
生 错 误 少 了。 :
悟 到 的 自由 。
接 着 ,薛老 师又 这 样 引 导 : “我 ’ 园 子 里 干 的这 些 事 f 着 黑 ‘ 在 指 板 上的词 : 花 、 草 、 种 、 地 、 栽 拔 下 铲
在 了 某 一 组 词 的后 面 , 黑 板 上 听 在
写 的 三 位 学 生 经 过 一 番 激 烈 的 思 考 怎 么 也 不 敢 在 众 目睽 睽 之 下 糊
菜 、 穗 ; 三 组词 : 花 、 草 、 谷 第 栽 拔 下
种、 地、 铲 浇菜 。这 三 组 词 的 听 写 设 计 看 似 简 单 , 际上 是 在 引导 学生 宴
列一 行 的 ?
特级教师 薛法根执教苏教版 五 年级 ( ) 下
《 我和祖 父的园子》 赏析
江苏扬 州 市广陵 区教 育局教 研 室(2 0 1 吴成 慧 250 )
(实用模板)2023年《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
2023年《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5篇)《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走进童年。
通过引领学生朗读一篇篇充满童真童趣的__,感受童年的天真烂漫与童年时光的可贵,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
同时将学生领进课外阅读的乐园,让他们走进原著,走近作者,将课内与课外有效的衔接,激发他们的课外阅读兴趣。
《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讲述的是作者萧红童年的故事。
那份藏在祖父园子里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令人向往。
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儿童生活,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中,我试图通过__的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窗户,以此走近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走进她的作品――《呼兰河传》,更深层次的领悟她和祖父间的情。
初步感悟“萧红体”语言文字的魅力,体会著名作家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赞誉──“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面对这样的名篇,如何才能引导学生读懂作者的心,真正领悟字里行间的情,课后能静下心来读《呼兰河传》呢?在备课前我想了很多,尽管这只是一篇略读课文,可它却承载了满满的语文味儿,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典范。
因此在我对《呼兰河传》认识的基础上,又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作者写这本书的背景,以及找了许多名师上这一课的视频,借鉴他们的一些方法,最终才把本课的教学设计定稿。
教学中,我把这节课的内容划分为四大板块。
板块一:整体感知,鸟瞰园子;板块二:眼中园,样样都有;板块三:心中园,一切自由;板块四:梦中园,光芒四射。
这四大板块也是教学中的四大环节,整节课就以这四个环节推进,不难看出,这个设计是层层递进的。
由于有了课前的充分准备,在课上我带领孩子们尽情地在园子里走了个来回,用评委彭老师的话说,孩子与我都在园子里畅游了一节课,仿佛自己就是园中的一员。
上完本节课后,我们组织了评课、议课,所有观课老师都发表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评薛法根《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课例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评薛法根《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课例薛法根是语文教育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他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经典之作。
该文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呢?下面就从课例教学中的多个步骤来一一阐述。
第一步:课前导学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教师可以通过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首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相关图像,如田园景象、果树花草、老房子等,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兴趣爱好。
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先进行一次阅读,了解文章的主题和大意,从中感受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步:语言实践在语言实践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故事情节展开语言实践活动。
通过语言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多方面的实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的运用技巧。
例如,可以让学生仿写文章中的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语言表达方式,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注意语篇结构和文段分析,注重段落的连贯和通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三步:跨学科融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是非常必要的。
在本课例的教学中,可以结合自然科学、历史等学科知识,让学生增加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知。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园林景观的知识,同时让学生了解一些园林规划和设计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文学中的自然景观表达方式。
这种跨学科的融入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兴趣,更能够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出对其他学科的兴趣和拓展。
第四步:情感认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课例《我和祖父的园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更能让学生欣赏艺术,感受民族情怀。
通过对文章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的情感表现,让学生体验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认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情感的温暖和力量,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感情投入和学习热情。
基于组块的阅读教学策略(薛法根)
基于组块的阅读教学策略【一】在认知心理学中,有意识地将很多零散的信息单元整合成一个有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并贮存有大脑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组块”(Cnunking),而把贮存有大脑中的信息单位称为“相似块”,也称为“图式”。
人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单位、知识单元(相似块),这些“相似块”有各种不同的类别,如语言相似块、情感相似块、形象相似块等,而“组块”则是认知过程中的一种组织策略和整合行为,是一种学习方式,具有重组、整合的功能,它能够提升记忆的容量和效率。
人们对外界的理解常常要依赖“相似块”的存有和“组块”的心理活动。
人们大脑中的相似块不是静止的,它一方面和感觉器官输入的信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和其他相似块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新的相似块。
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类似联想支配发明。
”科学家贝弗里奇说:“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
”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理解的持续提升,“相似块”也持续地互相组合、深化,思维内容就持续丰富。
李海林先生把人类的实践活动划分为工具实践、精神实践和符号实践,中小学的课程也就相对应地被划分为工具实践课,主要是所谓的理科课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工具智慧;精神实践课,主要是所谓的人文课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情意智慧;符号实践课,主要就是语文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
于是,我们能够发现,语文教育,就其哲学实质来说,就是以言语为对象的人性智慧教育,简洁地说,语文教育就是言语智慧教育。
其心理学原理是个体言语组块在言语实践中持续丰富、重组、生成,获得一种言语的心智技能,即言语智慧。
从这个角度说,改进阅读教学策略,促动学生言语智慧的生成与发展,就有比较清晰的学理依据,逐步让语文阅读教学从模糊走向清晰,实现能够把握、能够借鉴、能够模仿的教学样式。
多年来,我基于组块及组块教学研究,探索了比较有效且清晰的阅读教学策略,供大家参考批评。
板块识记根源在于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
2024年《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_13
2024年《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2024年《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祖父的园子》语言幽默,富有诗意,真实地再现了作者多彩的童年生活,__是一篇略读课文。
在开始上课的时候,我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河兰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地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让他们交流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我让他们交流的同时,引导他们读相关的段落,要求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在精读课文的时候,我主要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发挥想象,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整个过程有两个地方感觉学生讲得很好:1、抓住词语感受喜欢文中许多ABB的词语如“胖乎乎、圆滚滚、蓝悠悠”都很优美,体现了作者别样的情感,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都体会到了,有学生说这样的蜜蜂抱在手里一定很有趣;有学生说用这样的表达显得特别亲切,小蜜蜂就像作者的小伙伴,胖乎乎的。
在讲到“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
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时学生讲到作者以童年的角度去看,在她眼里这树像在童话中一样,会叫,会冒烟,还会发光,在她看来一切是那么美好。
真的为学生的答案喝彩,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想法感悟作者,感悟文字。
2、在联想中感受自由文中的作者字里行间体现出生活是无拘无束的,是丰富多彩的,吃黄瓜,追蜻蜓,捉蚂蚱,浇菜……对于学生来讲,这些既是新鲜的,又是有趣的,他们一定只从书本中看到过,可能只听长辈讲过,现在作者的童年带他们走进一个全新的世界,特别新奇,让他们想象作者可能还在园子里做什么,学生一个个都举起了手,热烈地说着他们喜欢做的事情:爬树、挖坑、种豆,从树上摇果子,摘花,撒花……正因为学生对文字产生了共鸣,他们尽情地展开了思维的翅膀,尽情地说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2023年《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_1
2023年《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2023年《我和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节选自作家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念和对亲人的怀念。
__语言平实,质朴,自然,富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家园子的风景图,又勾勒了一个天真,活泼顽皮的农家小姑娘形象。
正如著名作家矛盾所说,萧红的作品是“一幅多彩的风图画”。
课前我已经要求孩子去读《呼兰河传》这本书。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呼兰河传》这本书导入,了解作者,让孩子用一句话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萧红。
意在让孩子学会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然后我出示我搜集的资料,要求学生默读,并提出新课标中的默读要求,每分钟300字,这里有197个字,用时四十秒。
这一要求一提,学生立即集中精神进入默读状态。
由此,我意识到,在布置孩子任务的时候,要有明确的要求。
字词教学中,注重字词的积累,比如“种”“溜‘”杆“,让孩子自己意识到利用意思来辨别读音,用不同的读音去组词。
”栽“的教学时,我采用了形近字辨析的方式,让孩子自主换偏旁,组词。
课文中长句子的检查,请一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学生一般会答读得很好,很有感情。
这时我追问,听出了什么感情?这一追问,让孩子明白在作评价时要有明确的指向。
另外给他们小提示,在评价朗读时,可以从字音,断句,是否通顺流利,情感等方面去评价。
走进课文,享受乐趣时,我以一个问题”你认为哪儿最有趣?读出这份乐趣来,做上批注。
在巡视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了我的问题指向不明确。
我的意图是让孩子找出“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的趣事,但我发现有好几个孩子找到了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通过生机勃勃的园子来体会趣味。
这个是我忽略的点。
一个孩子站起来将这一段读的有滋有味,而我却忽视了及时表扬这个环节。
这是课堂的生成,我没有抓住这个好机会,指导孩子朗读。
这段文字虽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很长,这里应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或细细品味,以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魅力,体会她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整合汇编】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1《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
第三章第一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
在教学课文时,我从介绍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激情导入:有人说作者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
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
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
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
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
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一、走进园子,初步感知园子的自由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用一个词语概括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学生通过初读很容易就能感知这是一个非常自由的园子。
学生的答案异彩纷呈,如: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二、深入园子,感知动植物的自由和我身心的自由我让学生先学习第一和第十七个段落,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读和想象画面中,在一次次的小练笔中孩子们感受到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受到园子的活泼、快乐和灵动。
在作者萧红心中,倭瓜、黄瓜……是有灵性的,自己为自己做主,是自由的快乐的,不受任何约束的,由着自己性子生长,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
这种感受与作者快乐的童年分不开。
通过交流讨论: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我们可以发现,我跟着祖父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时,也是自由的,种小白菜,我是在瞎闹;铲地,我是在乱勾;浇菜,我是在乱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2006年江苏教海探航颁奖大会地点:吴淞舜湖学校执教:薛法根词语板块学生齐读课题后,薛老师问大家预习过没有,学生很踊跃地纷纷举手,说预习过。
薛老师对此表示肯定――“有一个良好的预习习惯终生受益。
”接着薛老师就对预习进行检查,方式是请三个同学上讲台在黑板上默写词语。
不过在这里有个小小的“机关”,老师在说的时候只是说请三个同学上来,但没有明确上讲台做什么,学生迷惑的时候,老师再次邀请三个同学上来,有些孩子举手了,然后老师解释说,在不知道干什么的情况下举手愿意上来是一种勇气。
最后是两个女生和一个男生站在了讲台上,黑板上已经被薛老师事先标出了三组,他们的任务是将老师分组听写的词语默写在黑板上,下面的同学则默写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不过老师又提醒大家,如果实在有不会写的词语,可以把课本打开看看,但尽量少看。
薛老师要求大家听写的时候一组一组竖写,并且在听写的时候老师每组只念一遍,因此一定要听仔细。
于是就有同学赶紧把听到的每组四个词里开头的第一个字先写下来,有的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
下面为薛老师念的这三组词:蜜蜂倭瓜栽花蝴蝶黄瓜拔草蜻蜓玉米下种蚂蚱谷穗铲地(蚂蚁)(韭菜)浇菜括号里的词是老师让学生听写完后照样子自己再写一个同类的词。
最后老师又补充了一个词:草帽,让孩子们看看它属于哪一类,应该写在哪组词的下面。
台上和台下的孩子都写完了,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检查校对。
中间的男孩子把“倭瓜”的“倭”写成“偻”了,老师只让他对照书改过来,又介绍了“倭瓜”就是“南瓜”。
但没有进行字形的具体指导。
另外一个女生把“拔草”写成了“割草”。
老师也进行了更正。
在进行“草帽”的校对的时候老师以象形的办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帽”字右上角不是“日”字,有9个同学把这个字写对了。
老师又指导学生,今后我们预习课文,要把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画下来,看一看怎么写,再读一读,然后记住它。
如果有可能,可以把课文中的词语归一归类,这样可以记得更清楚,更明白。
在校对的时候老师引导同学们明白了这三组词分别是按“昆虫、庄稼、农活”分类的。
至此,时间过去了14分钟。
朗读指导预习检查完毕,薛老师开始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了。
他提出的问题是:我和祖父的园子里有这么多的――昆虫,(黑板上刚才学生默写的词语开始发挥作用了,以归类的词语揭示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是薛氏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这么多的――庄稼,在我童年的眼里,这些昆虫,这些庄稼又是什么样的呢?让我感觉到又是怎样的一个园子呢?请你读一读课文中集中描写园子、昆虫和庄稼的两个段落。
学生找到后大声地开始读书。
老师提醒大家各自读各自的。
学生自读完后老师又用了12分钟的时间来进行读书情况的反馈。
主要方式有:1请一个同学大声朗读,其他同学要用心地听,他是怎么读的?更要用心地感受,感受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你能不能用恰当的词语来概括一下这个园子的特点?可以把自己感受到概括出来的这个词写在这段课文的边上。
这个男生读的是课文第3自然段,读得很流畅。
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
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
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
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2请同学推荐另一个同学读。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推荐平时朗读出色的同学,一是推荐比较胆小,发言很少的同学来读。
在这堂课上,薛老师这两个都用了。
刚才读的这个男生推荐了一个女生,这个女生把第3自然段又读了一遍,读得非常投入,声情并茂。
薛老师又访问她为什么能读得这么好,得出两点经验:第一要把感情融进去;第二点很重要,要仿佛看到这个园子,要想象。
3老师指导后的再次朗读练习。
在这个女孩子介绍了她的经验后,老师请全体同学也这样投入地、想象地再读这个自然段,学生摇头晃脑,读得颇为用心。
4表情朗读。
老师又请了一个女同学来读描写园子、昆虫和庄稼的另一个自然段。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蝴蝶随意的飞,一会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
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
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这个女同学读得更加好了,绘声绘色,富有表情。
老师马上要求大家也这样练习读出表情变化,因为一个同学如果能把表情读出来,说明真的是读懂了。
全班同学又各自练习表情朗读本段。
5推荐同学读。
这次薛老师请这个读得很出色的女孩子也来推荐一个同学读,不过要求这次被推荐的同学是最需要锻炼的,平时胆子比较小,读得比较少的,今天就请他锻炼一下。
女孩子环视了一下四周,吐出一个名字,这是一个男孩子,他腼腆地站起来,老师走到他身边,亲切地说:“她说你的胆子比较小,一站起来脸就红。
”其他同学都笑了,这个男生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薛老师又亲切地问他:“你的声音小吗?”男孩子点点头,嗯了一声。
薛老师又问:“真的小吗?”男孩说:“有点。
”薛老师说:“但是我相信你今天能够经受住锻炼,好吗?”他请男孩子把课文拿起来,并提醒他注意两点,一是速度慢一点,二是声音响一点。
男孩子开始读了,被话筒扩大的声音听起来很清楚,他读得也很流利,读的中间薛老师纠正了几个字的读音,并且称赞他读得很好。
男孩读完后,薛老师又面向其他同学问道:“你们觉得他这次读和平时有哪些不同?”一个男孩子举手了,他说:“我觉得他比平时读得声音更响亮些了。
”又一个男孩子说:“他比平时读得更流利了。
”老师肯定这是这个孩子这次读的两个优点,又问大家还有吗?一个女孩子站起来说:“他比平时读的错误少了。
”老师总结说:“他这次读得更认真、更细致了。
我们给他掌声。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薛老师很欣慰的样子,又说:“每一个同学只要在课堂上勇于举手,积极锻炼,就能读得更好,相信吗?”“--相信。
”全班异口同声。
于是薛老师再次请全班同学认真、细致地把描写园子景物的这一段再读一遍。
至此,关于这两个重点段落的朗读指导结束。
体会写法,品味自由参照黑板上的词串,老师再次提出朗读前的问题:“在‘我’的童年时候,‘我’的眼里看到的这些昆虫,看到的这些庄稼,和我们看到的不一样。
这让我们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个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你能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它一下吗?”有同学举手了,老师并没有急于让他们回答,而是让他们拿起笔来,写在该段旁边的空白上。
在低头观察学生写的内容的时候,老师又提示到:“你认为是恰当的,也可能就藏在这两段话的字里行间。
”学生都写得差不多了,很多孩子纷纷举手,老师和大家一起交流了。
方式是让概括得比较准确的孩子把词语写在黑板上,就写在昆虫词串和庄稼词串的旁边,一个个也竖着排列起来。
同学们概括出的体现这个园子的特点的词有:生机勃勃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充满生机丰富多彩美丽动人鸟栖虫居鸟语花香生机盎然充满温馨对这些学生概括出的词语老师随机进行了评价,重点表扬了“无拘无束”和课文中的“自由自在”是一个意思,“生机盎然”这个词有新意,“丰富多彩”注意“彩”字的写法。
随后,围绕这些词语老师又引导学生细细品味。
首先让同学们把这些词语齐读一遍。
在齐读每一个词后老师把这个词的意思又简单介绍了一下,如:师:我们读到这是一个――生:生机勃勃的园子师:哎呀,一切都活了,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师:我们读到这是一个――生:无拘无束的园子师:一切都是自由自在的。
师:我们还读到这是一个丰富多彩、美丽动人、鸟语花香、鸟栖虫居的园子。
(学生跟随老师的手势,把“丰富多彩、美丽动人、鸟语花香、鸟栖虫居”读出来。
)师:我们还感受到这是一个生:充满温馨的园子。
生:生机盎然的园子。
这样读完后,老师总结到,同学们读得都很用心,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用词语来概括这个园子的特点,都很好。
老师接着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写法:“我们再来轻声地读一读这两段,体会一下这个园子的丰富多彩、美丽动人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这个园子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这个园子充满了温馨,是从哪些词、哪些句具体体现出来的?特别要注意哪些句子很特别?”薛老师的课堂给学生读、思的时间总是很充分,而且要求学生动笔去写、勾、画。
在这样的基础上,才展开全班同学的交流。
交流的时候,老师先请同学把找出的句子读出来。
一个女同学首先读了这几句:“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接着她解释说,“我觉得这几句话把园子里的生机勃勃写了出来。
作者都是用的拟人的手法,让人感觉到很自然,充满生机的。
”老师点拨道:“一切都是活的,活的才有生命力,才这么生机盎然。
”老师又请这个女同学读这几句话。
女生: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师:活了吗?众生低应:活了。
女生: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
师:鸟活了吗?众生应。
女生: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
师:活了吗?众生应。
师:三个句子结构相同,这叫什么?生:排比句。
师:作者用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一个排比,说明一切都活了。
就像人一样都活了。
是不是啊?生齐读这个排比句。
老师总结像这样用一个排比句来写出“一切都活了”的就是作者很特别的写法,其他特别的句子还有没有呢?又一个女生站起来读:“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谎花,就开一个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他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她这样解释,“这几句话结构是相同的,写出了园子无拘无束。
”薛老师追问:“怎么个相同法?”女生说:“它们都是写农作物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
”薛老师又具体解释道:“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如果我在课堂上,想唱歌就――(学生:唱歌),想玩耍就――(学生:玩耍),想打瞌睡就――(学生:就打瞌睡),想走出去就走出去,想不听就不听。
自由吗?”很明显,这段关于自由状态的类比是薛老师的即兴之作,但是和学生已有的道德纪律形成强烈的冲突,因此当学生听到问“自由吗”时表现都是一愣,脸上的表情却都是在想:“在课堂上能这样吗?”薛老师又补充说:“如果你在课堂上真的能够做到这样,就是――(学生:自由自在)。
你看,倭瓜啊,黄瓜啊。
玉米啊,就是这样,能做到这样,所以它们是自由的,无忧无虑的。
”老师表扬这个女生发现的好,请全体同学又把这几句话读了读。
读后又顺带说了一下“谎花”的意思。
同学们对这个词的意思看来都知道了,一个小男孩站起来说:“谎花就是只开花不结果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