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蛤
摘要
文蛤(Meretrix meretrix),其味鲜而不腻,百食不厌,有“天下第一鲜”的美誉。本文从文蛤的形态特征、生态特征、生长、分布和药用价值方面介绍文蛤,为大家全面了解文蛤提供一定的资料。关键词
文蛤形态特征生态特征药用价值
Meretrix meretrix
Abstract
Meretrix meretrix tastes good , almost people like it. It once praised by the Emperor QianLong as “The best of flash”. This paper describe something about Meretrix meretrix such a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area and medicinal values.
Key words
Meretrix meretrix;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area; pharmaceutical values
文蛤(Meretrix meretrix),英文名为hard clam,日文名为ダィワソハマクリ,俗名花蛤、黄蛤、海蛤,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真瓣鳃目、帘蛤科、文蛤属。相传两三千年前,人们就开始取食文蛤。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苏州吃到文蛤,御封它为“天下第一鲜”。从此,这个雅号就一直流传至今,闻名于世。文蛤的外壳呈扇状,上有如釉涂就的五彩花纹,肉质白嫩,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以及维生素等成份。其味鲜而不腻,百食不厌。文蛤的吃法多种多样,可将其作为主菜,以旺火爆炒;或作为配菜,调色提味;或把它斩成肉泥,辅之以面粉、鸡蛋、姜葱,煎成文蛤饼。将文蛤肉洗净后,用盐稍稍腌一腌,再于清水中洗净,浇上白酒、麻油、酱油和醋拌上生姜末和白糖,最宜于作下酒菜。将文蛤肉制成文蛤酱,更是海边人的绝活。把鲜蛤肉装进罐或瓶,放上盐、姜、葱、酒等佐料,再将口封上,置于阴凉通风处,过上一段时间揭开盖子,便如陈年老酒,醇香扑鼻,绕梁三日不散。平时居家过日子了,可作早晚小菜,既可口又下饭。若是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更要带上一两瓶,可作旅途食用。文蛤药用价值也较高,古代医学认为食用文蛤可治恶疮,现代医学认为文蛤软体、消化育囊的提出物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文蛤
1形态特征
1.1外形特征
文蛤有2片贝壳,两壳大小相等,坚厚,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略呈圆形。壳长约5~12厘米,高度约为长度的4/5,宽度约为长度的1/2。壳顶突出,先端尖,微向腹面弯曲,位于贝壳背面中部略靠前方。小月面狭长,呈矛头状;楯面宽大,卵圆形。韧带黑褐色,粗短,凸出壳面。贝壳表面膨胀,光滑,被有一层光泽如漆的黄灰色壳皮。由壳顶开始,常有许多环形的褐色带。顶部具有齿状或波纹状褐色花纹。壳皮常磨损脱落,使壳面成为白色。贝壳内面白色,前后缘有时略呈紫色。铰合部宽。右壳有3个主齿及2个前侧齿,2前主齿短而高,呈人字排列;后主齿强大,斜长;左壳具3个主齿和1个前侧齿,2前主齿略呈三角形;后主齿长,与贝壳背缘平行,齿面具纵沟,沟内有波形横脊;前侧齿短而高。外套痕显明,外套寞短,呈半圆形。前闭壳肌痕小,略呈半圆形;后闭壳肌痕大,呈卵圆形。足扁平,舌状。另外文蛤贝壳表面平滑而有美丽的花纹,花纹的排列不规则,随个体大小而有变化。小型个体,贝壳花纹细致、清晰、典雅、多样;大型个体的花纹则较为恒定,通常在贝壳近背缘部分,有呈褐色的锯齿状或波纹状花纹。
1.2内部结构
文蛤内部解剖图
1.2.1消化系统
口位于内脏团的前端,口背腹部均向两侧后下方延伸成唇瓣。唇瓣前缘弧形,后缘直,边缘处增厚。口部两侧的内、外唇瓣相叠,相对面长有纤毛。唇瓣为文蛤收集食物的主要器官,它的摆动在纤毛的共同作用下,可将所及范围内的食物颗粒摄入口中。口后接食道、胃、小肠、直肠,肛门开口于外套腔后部出水管内侧上方。食道较短,胃膨大呈囊状。胃内壁有纵向的沟与皱褶, 向后有两管口:一通向盘曲的小肠,另一通向与小肠前段并行的幽门盲囊(pyloric caecum) 或称晶杆囊(crystalline style sac)。胃腔内背侧有1双菱形栅状胶质胃循(gastric shield) 与幽门盲囊中的晶杆(crys-talline style)相接。胃背上方有成对的葡萄状褐色腺体称肝脏或消化盲囊(digestive diver-ticula),两侧有多个小管通向胃腔。肝脏是文蛤主要的消化腺,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胃、肠部分除行细胞外消化,也行细胞内消化;消化后籍纤毛将粗大残渣直接滤除。小肠盘曲后伸向背方连接直肠,直肠从心室中穿过。研究发现,胃腔内背侧的胃循与晶杆囊中的晶杆相连接。晶杆囊与小肠前段并行,可伸入足的基部。根据亚显微结构观察,胃壁粘膜上皮由多层柱形、梭形细胞组成,表面层细胞排列整齐。胞内线粒体密集,核呈纵向椭圆形,核周有内质网,远端有高尔基体及小泡。由此可认为文蛤胃上皮细胞作用活跃,因线粒体系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结构,数量多也表明细胞氧化磷酸化活跃;而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存在,也说明上皮细胞尚有分泌功能。细胞中深色颗粒状内含物与
细胞活动的关系则尚不明了。
1.2.2呼吸系统
体内两侧各有内外两鳃,分别称内瓣与外瓣,半圆形。瓣间隔和丝隔清晰,属真瓣鳃型(Eulamellib ranchia)。外鳃瓣上端与外套膜相愈合,两侧鳃瓣上端亦互相愈合。瓣间有血管相联结,鳃丝也有血管连通。此外,具有水流进出的长虹管。
1.2.3循环系统
心脏位于围心膜(pericardium) 中,围心腔内充满体腔液,心脏由1心室及左右2个薄膜状心耳构成。耳室孔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心室壁厚为肌肉质,有直肠从心室中间穿过。心室发出前、后大动脉分别沿直肠的背、腹面向前后延伸。后大动脉在近围心膜处有1动脉球。血液随动脉的网状分枝到达身体各处的血窦。一部分血液被位于肾脏间的纵向大静脉(vena cava) 收集,再流经肾脏、鳃,由出鳃血管输送至心耳;另一部分血液行至外套膜,进行气体交换后直接返归心耳,称外套循环(pallial circulation)。血液为无色的。营养物质和氧,由血流带至身体各部分。二氧化碳或排泄物,亦由血流带至鳃中或肾脏,排除体外。血液成份和理化性状常与周围环境海水成份相似,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被周围环境海水成份所左右。
1.2.4排泄系统
有两种器官:一种排泄器官是在围心腔腹面两侧的1对肾脏,由后肾管演变而成,称鲍雅氏器(Bojanus organ);另一种为围心腔前端两侧的围心腔腺,由围心膜的表皮分化而成,称凯伯尔氏器(Kebe r′s organ)。肾脏呈“U”形,由腺体部和管状部互相连接而成。腺体部黑褐色海绵状,位于肾脏的腹面,以纤毛肾口通围心腔底壁。管状部壁薄,位于肾脏的背面,管壁具纤毛,末端有排泄孔,开口于内鳃瓣的鳃上腔中。肾脏一方面接受来自围心腔的排泄物,另外还利用腺体部吸收来自体腔液中的有用物质。废物经排泄孔排出。
1.2.5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包括食道背侧的1对头神经节(脑神经节与侧神经节愈合而成) ,足基部内侧的1对足神经节,身体后部还形成1对脏神经节和鳃神经节。由这些神经节发出神经,伸入其所控制的身体各部分中。此外,控制外套膜肌肉的有1对星芒神经节(或外套神经节)。足神经节后有平衡囊,司身体平衡。外套膜表面有一种称嗅检器的化学感受器,用来检验呼吸、水流及寻觅食物。
1.2.6生殖系统
文蛤雌雄异体,无性变现象,一般二年性成熟,性比1:1,成熟的性腺包围在内脏块周围并延伸至足的基部,在繁殖季节用肉眼观察性腺时可分辨雌雄,雌性为淡黄色,雄性为乳白色。两性在外形上无第二性征。卵沉性,圆球形,卵径为72~90μm,初级卵膜外有一层胶质膜,称次级卵膜。精子头部一边稍凹,呈狭茧形,长约3μm,有长的尾部。解剖性腺看不到卵子和精子的占90%以上。在4月份性腺未成熟之前和10月份繁殖期后性腺消退时,文蛤雌雄难以辨认,文蛤怀卵量和产卵量与个体大小及外部条件有密切关系,据解剖测定一般3,4龄文蛤怀卵量为40~200万粒,排放量为20~40万粒。
繁殖期一般在春末和夏季,但随种类、地区不同会有差异。卵受精后24h变为“D”形幼虫,经一段时期以后,能分泌足丝,附着于泥沙中;迁移时能分泌胶质带或囊状物,使身体悬浮水中,借潮流的力量进行活动。个体逐渐长大并转入潜居生活。成熟的文蛤一年繁殖一次,但文蛤的生殖细胞是分批成熟,分批排放,在海水中受精孵化,变态生长。
就全国来说,文蛤繁殖期为3~9月,但海况与气候因子变化会影响文蛤繁殖期的提前或推迟。一般来说,南方早于北方,全国文蛤繁殖期:广西5~7月,福建、江苏6~7月,辽宁,山东7~8月(青岛5~9月)。文蛤繁殖水温24~25.5℃,最佳水温25℃。
2生态特征
文蛤是埋栖型贝类,多分布在较平坦的河口附近沿岸内湾的潮间带,以及浅海区域的细沙,泥沙滩中,靠斧足的钻掘作用有潜沙习性。栖息深度随水温和个体大小而异,冬季时2~3cm文蛤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