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蛤

合集下载

文蛤生态习性

文蛤生态习性

文蛤是埋栖型贝类,多分布在较平坦的河口附近沿岸内湾的潮间带,以及浅海区域的细沙,泥沙滩中,靠斧足的钻掘作用有潜沙习性。

栖息深度随水温和个体大小而异,冬季时2—3cm文蛤潜居深度为6—8cm,而4—6cm文蛤潜居深度则为12cm左右。

夏季高水温期,栖息在不到lcm深的文蛤滩涂表层,冬季水温低,其栖息深度可达10—20cm。

气候稳定温暖时伸缩其足作活泼运行;寒冷时则潜入沙泥中,潜泥深度一般在5—25厘米。

文蛤为广温性半咸水贝类,对低盐度海水有一定的适应性,其幼苗对低相对密度海水的适应性更强些。

适宜生活水温10—30℃,适应海水比重在1。

0140—1。

0240。

文蛤耐干燥能力较强,耐干强弱程度与温度及个体大小有关,大个体比小个体文蛤耐阴干能力强。

文蛤是滤食软体动物,依靠自身的出入水管道行呼吸与摄食。

涨潮时,文蛤将出入水管伸出沙面,利用海水通过鳃小孔的机会达到呼吸与摄食的目的;退潮后,文蛤才把水管缩回壳内。

文蛤以微小的浮游(或底栖)硅藻为主要饵料,间或摄食一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幼虫以及有机碎屑等。

文蛤具有随水质因子变动或生长习性由中潮区向低潮区下带移动的习性,俗称"跑流"。

即在生长过程中除能借助其斧足移动外,还可以通过分泌明胶质带而随潮流移动。

移动发生的季节,主要是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下旬这两个阶段的大潮期的涨潮初期和退潮末期,尤以5—6月最盛。

潮流停止后,移动即终止,文蛤潜入滩中,透明带消失。

文蛤[1]文蛤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说,它能治"疮、疖肿毒,消积块,解酒毒"等病。

近代研究又表明:文蛤有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的功效,对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哮喘、慢性气管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等病也有明显疗效。

食用文蛤,有润五脏、止消渴,健脾胃,治赤目,增乳液的功能,深受国内外食客欢迎。

相传两三千年前,人们就开始取食文蛤。

文蛤小介

文蛤小介

文蛤文蛤,科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帘蛤目,帘蛤科,文蛤属。

俗称“花蛤”,贝类中的珍品,因贝壳表面光滑并布有美丽的红、褐、黑等色花纹而得名。

还有别的好听的名字,如车白,花蚬子,车螺,花蛤,黄蛤,海蛤,贵妃蚌,在台湾俗称蚶仔,粉蛲等。

概说文蛤主要产于沿海一带,其经济价值高、营养丰富、肉质鲜美,为如东县出口创汇的主要海产品之一。

文蛤又名花蛤,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真瓣鳃目、帘蛤科、文蛤属。

其贝壳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形,壳质坚厚,两壳大小相等,喜生活在有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口附近的细沙质海滩。

文蛤肉嫩味鲜,是贝类海鲜中的上品,含有蛋白质10%,脂肪1.2%,碳水化合物2.5%,还含有人体易吸收的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及钙、钾、镁、磷、铁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唐代时曾为皇宫海珍贡品。

文蛤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说,它能治"疮、疖肿毒,消积块,解酒毒"等病。

近代研究又表明:文蛤有清热利湿、化痰、散结的功效,对肝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哮喘、慢性气管炎、甲状腺肿大、淋巴结核等病也有明显疗效。

食用文蛤,有润五脏、止消渴,健脾胃,治赤目,增乳液的功能,深受国内外食客欢迎。

相传两三千年前,人们就开始取食文蛤。

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苏州吃到文蛤,御封它为“天下第一鲜”。

从此,这个雅号就一直流传至今,闻名于世。

文蛤的外壳呈扇状,上有如釉涂就的五彩花纹,肉质白嫩,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以及维生素等成份。

其味鲜而不腻,百食不厌。

文蛤的吃法多种多样。

可将其作为主菜,以旺火爆炒;或作为配菜,调色提味;或把它斩成肉泥,辅之以面粉、鸡蛋、姜葱,煎成文蛤饼。

将文蛤肉洗净后,用盐稍稍腌一腌,再于清水中洗净,浇上白酒、麻油、酱油和醋拌上生姜末和白糖,最宜于作下酒菜。

将文蛤肉制成文蛤酱,更是海边人的绝活。

把鲜蛤肉装进罐或瓶,放上盐、姜、葱、酒等佐料,再将口封上,置于阴凉通风处,过上一段时间揭开盖子,便如陈年老酒,醇香扑鼻,绕梁三日不散。

文蛤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文蛤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文蛤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文蛤作为一种珍贵的海鲜食材,深受人们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文蛤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成功地养殖文蛤,并保证其质量和产量。

正文:导语:随着人们对于海鲜食材的需求增加,文蛤的养殖成为了一项潜力巨大的产业。

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关注。

但是,想要成功养殖文蛤并且保证其质量和产量,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养殖池的准备1.选择适宜水质:文蛤喜欢生活在相对清洁且富含氧气的水体中,所以养殖池的选址要避免高污染和湍流情况。

2.调控水温:文蛤对水温较为敏感,适宜的养殖水温为15-25℃。

冷水和过热水温都会对文蛤的生存和繁殖产生不良影响。

二、文蛤的养殖技巧1.投放健康种苗:选择活力强、体形完整和外壳光滑的文蛤种苗,并进行必要的检疫。

在养殖池中,适当密度地投放种苗。

2.提供优质饵料:文蛤的主要食物为浮游生物和有机底泥,可以投放对虾、海藻、纤维素等食物来提高养殖效果。

3.合理控制养殖密度: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影响文蛤的生长和产量,同时增加疾病的发生几率。

适宜的养殖密度范围为每平方米养殖250-300只。

三、文蛤的管理和疾病预防1.定期检查养殖环境:保持养殖池的清洁,定期去除底泥和杂物,确保足够的氧气供应。

2.防止疾病传播:文蛤容易感染细菌和寄生虫,应注意隔离病虫害感染的个体,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清洁。

3.科学合理投放药物:预防和治疗疾病时,必须选择合适的药物,并按照规定的剂量和方法进行投放。

四、文蛤的收获和销售1.适时收获:文蛤通常需要养殖2-3个月才能达到理想的收获尺寸,根据文蛤的生长情况合理安排收获时间。

2.选择合适的销售市场:文蛤可以直接出售给海鲜市场、酒店等商家,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销售。

选择货源保障和消费者认可的销售渠道。

结语:文蛤的养殖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但是只要掌握了合理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和预防,就能够成功养殖出优质的文蛤。

文蛤的养殖

文蛤的养殖

第三节 文蛤的养成
三、文蛤播苗注意事项
1.播苗季节一般在春秋两季。 2.苗种运输日期应根据当时气温高低,在耐干范围内运到。 采用筐或草包装着文蛤,再以晶字形的方式垛在船仓或车 厢内。切忌带水运,尤其是夏季,以防水质恶化,造成大 量死亡。 3.种苗体长在2-3cm的,一般埕地播苗密度为100粒/m2。 4.播苗方法有干播和湿播两种方法。干播就是在涨潮前,将 苗种均与播撒在整理好的埕地上。湿播就是在涨潮时,潮 水淹没埕地80cm左右时,用船装苗,运至埕地,均匀撒播。
第三节 文蛤的养成
(七)文蛤暂养
(一)滩涂围网暂养 在中潮区设置暂养场 1.器材和规模 用3×3聚乙烯网线编织高1~1.2米,网目2.5~3.5厘米, 长10~20米的网片。上下网纲为直径3~5毫米的聚乙烯绳。 用竹杆绑扎网片,防止网片倒伏。竹杆高度1.5米,0.6~ 0.7米插入砂中。再把网脚吊绳一端系在下纲,一端绑扎 草把或竹筒,埋于砂内,防止网片受潮浪冲击后上浮,造 成“吊脚”。一个主网场内设若干个小格,每一格网场 20~30亩为宜。主网场大小不等,在主网场退潮方向外围 设外套网防逃。
第二节 文蛤的苗种生产
三、采捕天然苗
一般是用锄或耙子在潮间带滩面上拖拉,撞到文蛤后,再 用手扒取。潮下带的文蛤,可下水用耙子拖蛤,也可用拖 网采捕。拖网采捕是在枯潮时,在刚能漂起船身的浅海拖 网前进,由于螺旋桨激起的强大水流,把文蛤连同泥砂一 起冲入拖网内,泥砂从网眼中漏出,文蛤留于网内。也可 采用卷缆式拖网捕苗,将船抛锚后,卷收锚缆使船拖网前 进,至卷完锚缆后起网取蛤。
(二)受精卵及其孵化 获取受精卵采用自然排放和阴干刺激两种 方法诱导亲贝产卵。 一般将亲贝阴干2-3小时,升温3~6℃,再 移回原海水中,亲贝便可排放精、卵。精、 卵在水中受精。水温27.5-33℃条件下,经 过12小时便可孵化成D形幼虫。在23.8℃则 需要20小时。

文蛤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文蛤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文蛤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文蛤是一种珍贵的水产品,其营养价值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本文介绍了文蛤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其中包括养殖环境的选择、饲养管理技巧、疾病防控等方面的内容,帮助读者了解文蛤的养殖知识,提高养殖效益。

正文:随着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不断增长,各类水产品的养殖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文蛤作为一种具有高营养价值和美味口感的水产品,备受市场青睐。

因此,了解文蛤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对于想要从事养殖业务的人来说非常重要。

1. 养殖环境的选择文蛤的养殖环境选择直接关系到养殖效果。

首先,需要选择具有良好水质和适宜温度的地点进行养殖。

一般而言,淡水湖泊、河流以及温带海湾都是较为理想的养殖地点。

同时,养殖区域应当远离工业排污口和农业化肥农药使用区,以确保养殖环境的清洁。

2. 文蛤的养殖技巧(1)育苗阶段:在育苗阶段,需要选择优质的种苗进行养殖。

一般而言,选用年龄在3个月至6个月之间的种苗效果较好。

养殖箱的选择应当考虑到其通气性和防护性,以避免病菌感染和损害。

同时,养殖箱中的水质也应进行定期检查和清洁,注意维持适宜的温度和盐度。

(2)饲养管理:文蛤喜欢在软泥沙地区生长,因此养殖时要提供足够的沙质底质,以满足其生长的需求。

饵料方面,一般采用鱼粉、虾粉以及沙蚕等富含蛋白质和营养物质的饲料。

定期投喂并控制喂食量,避免过量引起底质污染和病害发生。

3. 文蛤的疾病防控疾病防控是文蛤养殖过程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应当定期检查养殖场的水质和底质情况,及时清理或更换污染的水质和底质。

其次,养殖场可设置一些常用药剂进行预防性消毒和驱虫,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另外,文蛤的密度控制也是疾病预防的重要环节,过高的密度容易引发疾病传播。

4. 收获与销售文蛤的合适收获时机一般为年龄在10个月至12个月之间。

在收获前,应当适时清理饲养环境并停止投喂,以减少底质的污染。

收获后的文蛤需要进行初步加工,并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储存和运输,以保持其新鲜度和质量。

8第二节__文蛤增养殖

8第二节__文蛤增养殖

2、栖息环境与生活方式

文蛤栖息在河口附近的 内湾和沿岸,盐度较低, 含沙量60~90%,平坦 的滩涂和浅水海域

潜居于砂中营埋栖生活, 栖息深度一般为壳长的 一倍左右,严冬和酷暑 可达20~30㎝
3、文蛤对温度、盐度的适应



文蛤为广温性贝,对温度适应能力强,北 方的文蛤能渡过冰封的严冬,南方的文蛤 可抗酷暑 生长的适宜水温15~25℃。春季11℃开始 生长,秋季10℃以下停止生长 繁殖水温:23~27℃ 适宜比重范围:1.014~1.024
五、文蛤增养殖
1、海区选择与整滩 (1)海区选择 风浪小水质稳定的内湾或沙洲 细砂或砂泥底质平坦的滩涂 海水盐度周年变化为比重1.014~1.024 敌害生物少,无污染 (2)整滩 养殖用滩涂应平整,除敌害,围网 用孔径1~2㎝的聚乙烯网将场地围起来,网 底绠埋入滩中,网高50㎝防逃
2、增养殖方法
(1)封滩护养

划定苗区,实行封滩护养和繁殖保护,采 天然苗。护养期间严禁人、畜入滩踩踏, 提高保苗率 养殖区封滩护养,拦网防逃,轮播轮捕, 捕大留小,提高文蛤增养殖产量。(大面 积封滩护养)

(2)播种养殖 在低潮区围网养殖 播种量:壳长1㎝的苗,100粒/㎡ 彻底清除破碎壳的文蛤,防止死亡、腐烂, 传染疾病 (3)蓄养 在中潮区围网蓄养商品贝 蓄养密度:1.5~2吨/亩 密度大应加强管理,及时疏散堆积的贝, 防挤压死亡 经常更换蓄养场地,防止底质污染





成熟幼虫特征:足发达能伸出壳外,平衡囊清晰, 鳃原基出现(壳长180~200μm) 投砂采苗:及时投砂(粒径0.2~0.3㎜)采苗,砂 厚度约5㎜,用118目分样筛筛入池底,然后将幼 虫移入采苗 幼虫着底后开始变态,长出次生壳, 10天后稚贝 开始形成水管,变态基本结束,营埋栖生活 加大换水量和投饵量,每次换水1/2以上,日投饵 10万/ml以上 清除粘液:①稚贝转池 ②水枪冲洗 稚贝培育密度:20~30个/㎝2 培育40余天,壳长1㎜左右可移到室外大池育成

文蛤的养殖和研究现状

文蛤的养殖和研究现状

文蛤的养殖和研究现状文蛤是一种受欢迎的海鲜,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消费市场。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了解并投资养殖文蛤的生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文蛤养殖和研究现状。

一、文蛤养殖现状文蛤的养殖可以带来许多经济效益,而且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势。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了大量的文蛤养殖活动,如中国、美国、加拿大、沙特阿拉伯、菲律宾、越南等。

1. 养殖技术文蛤的养殖技术相对比较简单,主要包括选址、处理土壤、养殖池建设、养殖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适宜的底质对文蛤生长非常重要,一般采用泥土、沙砾、珊瑚石等混合底质来养殖。

文蛤对水质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保持水质清洁、透明,有足够的溶解氧、适当的盐度、适度的pH值。

2. 养殖特点文蛤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生命力,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和繁殖。

文蛤的生长速度较快,一年内就可以达到成熟,用于出售。

由于文蛤的肉质味道好,而且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因此销售市场非常大。

3. 养殖难点文蛤的养殖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

例如,文蛤繁殖率低、养殖环境容易受到污染、病虫害的干扰等。

同时,由于文蛤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对养殖池的维护要求也比较高,这使得文蛤养殖的成本相对较高。

二、文蛤研究现状除了养殖,文蛤的研究也非常重要。

目前,文蛤的研究主要包括文蛤生物学研究、品种改良研究、文蛤营养价值研究等方面。

1. 生物学研究文蛤的生物学研究是养殖和繁殖的重要基础。

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文蛤的生物学特性,包括其生长、繁殖、发育、生活史、行为等方面的特性。

这些研究可以为文蛤的养殖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 品种改良研究在文蛤品种改良研究方面,科学家们正在通过人工授精、基因编辑等方式来提高文蛤产量和质量,并且培育出更适合某些区域养殖的文蛤品种。

这些研究可以提高养殖效率,优化生产结构,满足市场需求。

3. 营养价值研究文蛤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铁、钙等营养物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文蛤的营养成分,以便更好地利用文蛤,同时提高文蛤产品的质量和健康价值。

文蛤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文蛤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文蛤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文蛤是一种美味可口的贝类食材,其养殖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文蛤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选购种苗、饲养环境的搭建、合理饲养管理以及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内容,帮助读者在养殖过程中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正文:一、选购种苗:在开始养殖文蛤之前,正确选择优质的种苗非常重要。

优质的种苗应该是体型健壮、外表均匀、肌肉丰满的个体。

此外,还要注意文蛤的壳体完整无损,没有病变迹象。

建议选择从专业的养殖基地购买种苗,这样能够获得更好的品质和保证。

二、饲养环境的搭建:文蛤适宜生长的水温一般在15-25摄氏度之间,饲养池的深度应该保持在20-50厘米左右。

文蛤对于水质要求较高,必须保持水质清澈透明,且含盐度适中。

在饲养池底部覆盖一定厚度的河沙或者湖沙,以及适量的石子,提供文蛤们用于筑巢和寻找食物的环境。

为了增加氧气含量,建议使用合适的排水系统以保持水体流通。

三、合理饲养管理:文蛤是底栖动物,主要以浮游生物、藻类等为食。

在饲养过程中,应该合理控制文蛤的投食量,避免浪费食物而产生污染,并保持逐渐投食、分散投食的原则。

食物的种类可以根据经验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添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饲料有助于促进文蛤的生长。

四、疾病的预防和处理:在文蛤的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疾病问题。

例如,文蛤容易感染细菌和寄生虫,应定期检查文蛤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的文蛤,可以使用一些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要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干净,定期更换水质,清理饲养池底部的沉淀物以防止疾病的传播。

总结:文蛤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是保证养殖效果的关键所在。

选购优质种苗、搭建合适的饲养环境以及合理的饲养管理都是成功养殖文蛤的重要环节。

同时,预防疾病和及时进行处理是确保养殖效益的保障。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对文蛤的养殖有更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更好的效果。

文蛤养殖技术

文蛤养殖技术

文蛤养殖技术文蛤为软体动物门帘蛤科动物,又名花蛤、黄蛤、海蛤,是我国沿海常见的经济贝类,其中以辽宁营口、山东莱州湾、江苏北部沿海、台湾、广西等地资源较为丰富。

目前,它是我国沿海渔民开发滩涂、发展贝类养殖的理想对象,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一、经济价值文蛤肉和壳可人药,具有清热、利湿、化痰、软坚、催乳等功效。

近代研究还表明:文蛤能抑制肝癌、平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颈淋巴结核、甲状腺肿等。

此外,文蛤又称“天下第一鲜”,是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不仅肉味鲜美,而且富含多种营养。

据分析,文蛤肉每百克含蛋白质12.8克、脂肪1.7克、碳水化合物4.7克、钙37毫克、磷82毫克、铁14毫克,以及多种维生素。

文蛤不但是我国城乡市场的畅销水产品,而且远销日本及欧洲各国,是颇受欢迎的海产食品之一。

二、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贝壳2片,坚厚,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略呈圆形。

壳长约5—12厘米,高度约为长度的4/5,宽度约为长度的1/2。

壳顶突出,先端尖,微向腹面弯曲,位于贝壳背面中部略靠前方。

小月面狭长,呈矛头状;楣面宽大,卵圆形。

韧带黑褐色,粗短,凸出壳面。

贝壳表面膨胀,光滑,被有一层光泽如漆的黄灰色壳皮。

由壳顶开始,常有许多环形的褐色带。

顶部具有齿状或波纹状褐色花纹。

壳皮常磨损脱落,使壳面成为白色。

贝壳内面白色,前后缘有时略呈紫色。

铰合部宽。

右壳有3个主齿及2个侧齿,2前主齿略呈三角形;后主齿长,与贝壳背缘平行,齿面具纵沟,沟内有波形横脊;前侧齿短而高。

外套痕明显,外套窦短,呈半圆形。

前闭壳痕小,略呈半圆形;后闭壳肌痕大,呈卵圆形。

足扁平,舌状(图5)。

(二)生活习性文蛤常栖息在有淡水注入的内湾及河口附近的平坦沙质滩涂上,营埋栖生活。

栖息底质的含沙量为50%一90%,以细、粉砂质为宜。

生长适宜水温为15—25C。

海水相对密度为1。

014—1.024。

文蛤具迁移习性,随着个体生长而逐渐向低潮区或浅水区迁移,不同潮区分布着不同大小的文蛤。

文蛤是什么动物?

文蛤是什么动物?

文蛤是什么动物?
蛤是可食用双壳贝类的泛称,全世界已知的约有12000种,其中约500种生活在淡水中,其余全部都生活在海洋中,常栖息在砂质或泥质水底,常见的有贻贝、毛蚶、蛤蜊等,下面来看一看文蛤是什么动物吧!
一、物种论述
文蛤是常见的食用贝类,学名蛤蜊,别称花蛤、蚬子、花甲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目、文蛤科软体动物的统称,全世界已知的有35属199种,我国有30多种,常见的有西施舌、四角文蛤、中国文蛤等。

二、形态特征
文蛤贝壳呈卵圆形,多数种类两侧不等,壳薄,有的种类两壳闭合,多数种类一端开口或两端开口,常具壳皮,壳面光滑或有同心生长纹,壳内缘平、尖锐,壳顶大多突出、前倾,小月面和楯面常有明显界线,壳顶边缘有一个外韧带和一个韧带槽,内韧带居其中,左右壳都有侧齿,左壳单枚,右壳双枚。

三、分布范围
文蛤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包括北美洲西海岸、澳大利亚、法国、印度尼西亚、越南、日本、朝鲜、菲律宾、中国等地,尤以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地最常见,我国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均有分布。

四、生活习性
1、环境:文蛤是海洋底栖性贝类,具体分布因种类不同而不同,大多数生活在水质清澈、潮流通畅的潮间带至水深30米的浅海中,少数种类能生活在百米以上的深海中。

2、食性:文蛤是滤食性贝类,只要颗粒大小适宜便可摄食,常见的食物有小球藻、圆筛藻、舟形藻、菱形藻等藻类及无脊椎动物卵子、桡足类、无节幼体、有机碎屑等。

3、繁殖:文蛤是卵生软体动物,多数种类有1~2个繁殖季节,例如坚固马珂蛤有2个繁殖季节,而中国文蛤则只有1个繁殖季节,同一种类在不同的地区繁殖季节也不同。

蛏子的概念

蛏子的概念

蛏子的概念蛏子(學名:Ruditapes philippinarum),又名青口贝、文蛤、中国蛤蜊等,是一种二枚贝,屬於柱頭贝科柱柱蛤属的蛤蜊,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贝类之一。

蛏子主要棲息在沙泥质底質的沿岸帶,包括河口、海灘和河床。

它們是生活在沙地中的活躍滤食动物,利用吸管状的体部进食、滤食來獲取自然界中懸浮在水中的浮游生物,例如藻類、浮游動物和有機碎屑等。

蛏子是一种高度适应不同环境的贝类,在亚洲、欧洲和北美都有其分布。

其繁殖能力强,生命历程短暂,寿命一般不超过一年。

根据环境和食物的供应情况,蛏子的体型和外观会有所不同。

在水质清澈的环境下,蛏子的壳呈现深褐色或棕褐色,具有粗糙的纵向纹理。

而在浑浊的水域中,蛏子的壳可能呈现浅灰色或浅棕色,较为光滑。

蛏子有一个由钙质构成的壳,壳的形状呈扁平长方形,具有两个壳片,通过一条位于背部的韧带连接。

蛏子的壳片上有一对较大的齿舌,用于切割和研磨食物。

蛏子属于原口类动物,嘴巴位于壳的前部,是用来吸管状的嘴唇吸入水和食物的。

蛏子还有一对短状的腳,用于在沙泥中扎根和移动。

蛏子过滤食性,通过水流将水中的食物吸入体内,并通过齿舌的切割和研磨作用来消化食物。

蛏子是底栖性动物,它们常常深埋在沙泥中,只露出一部分壳来过滤食物。

它们的排泄物和粪便被沙泥吸附和沉积,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保持水体的清洁。

蛏子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营养价值,是许多国家的重要的渔业资源。

它们可以作为美味的海产食材,供人食用或用于制作蛤蜊汤、蛤士达等菜品。

同时,人们还发现蛏子体内富含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具有滋补和养生的效果,所以在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蛏子也被广泛用于药膳和保健食品的制作。

由于蛏子在自然界中的数量丰富,对水体的净化和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

而在近年来,因为人类的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等原因,蛏子的数量逐渐减少。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资源,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规定捕捞的季节和限度,以确保蛏子的再生和可持续开发。

文蛤的功效与作用 文蛤的营养价值

文蛤的功效与作用 文蛤的营养价值

文蛤的功效与作用文蛤的营养价值
文蛤,又有蛤蜊的叫法,属于一种贝类食物,它的外壳呈圆形略呈三角形,内面为瓷白色。

原产地为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大陆、台湾沿岸也有分布。

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就是不知道文蛤有什么功效作用?
一、补充营养
文蛤中含有丰富优质蛋白质、以及钙、镁、钾等多种矿物质,均属于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食用可以为身体补充一定的营养,能够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并且文蛤肉质松软,易消化,适合一些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食用。

二、促进生长
文蛤含有丰富蛋白质,是构成白血球和抗体的主要物质,食用不仅可以补充蛋白质,还能够维持自身的免疫功能,促进神经、血管、大脑细胞的活性以及发育生长,另外,其中丰富的钙、镁、磷元素可以促进骨骼的合成,具有促进身体生长发育的作用。

三、健脑益智
文蛤富含蛋白质,其中还含有一定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穿透血脑屏障,可以活跃大脑细胞、增强记忆力,具有不错的健脑的作用。

平常生活中,适量吃些文蛤可以健脑益智。

四、美容养颜
综上所述,文蛤属于高蛋白食物,食用有利于促进弹性细胞的生
成,增强体内的新陈代谢能力。

同时文蛤中还含有不少维生素、不饱和脂肪酸,这些成分可以抗击自由基,有利于预防衰老,具有美容养颜的作用。

《文蛤的生物学》课件

《文蛤的生物学》课件
《文蛤的生物学》PPT课 件
准备一份令人着迷的PPT课件,深入探讨文蛤的生物学知识,让我们一起来了 解这个有趣的生物吧!
一、文蛤的概述
物种分类
介绍文蛤的相关物种分类和 系统发育。
分布情况
探讨文蛤在全球的分布情况 以及不同地区的特点。
生活习性
了解文蛤的生活方式,包括 栖息地选择和日常行为。
二、文蛤的解剖学
六、文蛤的保护与管理
1 文蛤现状及主要问题
介绍当前文蛤的现状和面 临的主要问题。
2 保护的必要性
讨论为什么文蛤的保护至 关重要。
3 方法及管理措施
提出文蛤保护的方法和可 行的管理措施。
七、结语
地位
分析文蛤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研究进展和未来前景
展望文蛤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前景。
四、文蛤的生态学
作用于生态系统
探讨文蛤在生态系统中的重 要作用。
食物链关系
揭示文蛤在食物链中的地位 和关系。
生态环境需求
了解文蛤对生态环境的需求 和适应性。
五、文蛤的经济价值
文蛤与人类的关系
讨论文蛤与人类的联系和相互影 响。
食用价值
介绍文蛤作为美食的各种烹饪方 式和口感。
经济价值与开发利用
探讨文蛤的经济价值以及其在农 业和经济中的开发利用。
外部构造
揭示文蛤的外部构造和特征。
内部构造
深入了解文蛤的内部构造,包括 器官和组织。
器官功能及其对文蛤的适 应性
分析文蛤器官的功能以及适应环 境的特性。
三、文蛤的生殖生物学
1
雄蛤与雌蛤的区别
详细描述文蛤的性别差异和繁殖特征。
2
繁殖行为与过程
探讨文蛤的繁殖行为和繁殖影响。

文蛤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文蛤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文蛤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文蛤是一种受欢迎的水产品,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喜爱。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文蛤养殖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我们将探讨文蛤的生长环境要求,包括水质、养殖池塘的选择等。

其次,我们将介绍文蛤的繁殖和孵化方法。

最后,我们还将提供一些养殖管理的注意事项,包括饲料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的建议。

通过学习本文,您将更好地了解如何进行文蛤的养殖,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养殖效益。

正文:一、生长环境要求文蛤主要生长于泥沙质底质的海滩和浅水区域,适应能力很强。

但在养殖过程中,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还需要一定的生长环境要求。

1. 水质要求:文蛤对水质要求较高,水质过于浑浊或酸碱度过高都会对其生长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测水质,并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

2. 养殖池塘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养殖池塘对文蛤的生长具有重要意义。

养殖池塘的底部应以泥沙质为主,并保持一定的湿润度。

水位的控制也需要适时调节,以适应文蛤的生长需求。

二、繁殖和孵化方法文蛤的繁殖主要通过卵子受精的方式进行。

以下是文蛤的繁殖和孵化方法。

1. 选种和繁殖组合:在养殖开始之前,需要选择优良品种的文蛤进行繁殖。

优选出来的母蛤和雄蛤进行配对繁殖,增加繁殖的成功率。

2. 孵化过程:母蛤在产卵后,将卵子放入专门的孵化器中进行孵化。

在孵化过程中,需要注意保持水温和水质的稳定,并定期清洗孵化器,防止疾病的传播。

三、养殖管理的注意事项文蛤的养殖管理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和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

1. 饲料管理:文蛤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所以养殖池塘中需要适时加入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食物供给。

同时,需要控制饲料的投放量,避免过度投喂,影响池塘的水质。

2. 疾病预防:定期检查并管理池塘的水质,保持其健康稳定。

定期做好文蛤的体检,并根据需要进行防病治疗。

另外,文蛤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治一些常见疾病,比如感染、营养不良等。

文蛤养殖实用技术

文蛤养殖实用技术

文蛤养殖实用技术
文蛤是一种常见的贝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文蛤养殖技术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文蛤养殖的实用技术。

文蛤的养殖需要选择合适的场地。

文蛤适合生长在泥质或沙质底质的海域中,水深一般在1-5米之间。

同时,养殖场地的水质也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如水温、盐度、PH值等。

因此,在选择养殖场地时,需要进行水质检测,确保水质符合文蛤生长的要求。

文蛤的养殖需要进行合理的养殖管理。

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文蛤的饲养、疾病防治、水质调节等方面。

文蛤的饲养一般以藻类为主,如硅藻、海藻等。

同时,需要注意饲料的质量和数量,避免过度喂养。

在疾病防治方面,需要定期检查文蛤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此外,还需要进行水质调节,保持水质的稳定性,避免水质污染。

文蛤的养殖需要进行科学的收获和处理。

在收获时,需要注意文蛤的大小和数量,避免过度捕捞。

同时,还需要进行文蛤的处理,如清洗、分级、贮存等。

在贮存方面,需要注意文蛤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文蛤变质。

文蛤养殖是一项需要技术和经验的工作。

只有掌握了合理的养殖技术,才能保证文蛤的生长和品质。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
提高文蛤养殖的技术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文蛤产品。

文蛤的功效与作用

文蛤的功效与作用

文蛤的功效与作用文蛤,又称青蛤、大黄鱼,是深受欢迎的海味之一。

它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多种功效,不仅可供人们食用,还具有多种医疗特点和保健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文蛤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文蛤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其中,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而文蛤中的脂肪则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可以降低胆固醇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此外,文蛤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12、维生素C等,能够增强人体的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维护人体的正常功能。

其次,文蛤还富含多种矿物质,如钙、镁、磷、铁、锌等。

这些矿物质对于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钙能够保持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铁可以合成血红蛋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贫血;锌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因此,适当食用文蛤可以帮助人们补充这些必需的矿物质,维持身体健康。

此外,文蛤还富含丰富的牛磺酸。

牛磺酸是一种重要的氨基酸,具有增强心脏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心绞痛、预防冠心病等多重保健效果。

据研究发现,牛磺酸还能够改善记忆力和注意力,对于提高智力、增强记忆有一定帮助,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脑力劳动者和学生群体。

此外,文蛤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调理胃肠等功效。

文蛤内含一种叫做“文蛤素”的物质,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对于治疗喉炎、扁桃体炎、肺炎、腹泻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另外,文蛤还富含大量胶原蛋白,能够提亮肌肤、增强皮肤的弹性,使皮肤保持年轻、平滑。

因此,文蛤也被广泛应用于美容养颜的领域。

除了以上的功效与作用,文蛤还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功能,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延缓衰老,提高人体抵抗力,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发生。

此外,文蛤还被认为具有抗肿瘤作用,其中的某些活性成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对于癌症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综上所述,文蛤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具有多种功效,既可以作为食物滋补品,丰富人们的膳食营养,又可以作为中药材和保健品,发挥药物疗效和保健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蛤摘要文蛤(Meretrix meretrix),其味鲜而不腻,百食不厌,有“天下第一鲜”的美誉。

本文从文蛤的形态特征、生态特征、生长、分布和药用价值方面介绍文蛤,为大家全面了解文蛤提供一定的资料。

关键词文蛤形态特征生态特征药用价值Meretrix meretrixAbstractMeretrix meretrix tastes good , almost people like it. It once praised by the Emperor QianLong as “The best of flash”. This paper describe something about Meretrix meretrix such a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area and medicinal values.Key wordsMeretrix meretrix;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stribution area; pharmaceutical values文蛤(Meretrix meretrix),英文名为hard clam,日文名为ダィワソハマクリ,俗名花蛤、黄蛤、海蛤,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真瓣鳃目、帘蛤科、文蛤属。

相传两三千年前,人们就开始取食文蛤。

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苏州吃到文蛤,御封它为“天下第一鲜”。

从此,这个雅号就一直流传至今,闻名于世。

文蛤的外壳呈扇状,上有如釉涂就的五彩花纹,肉质白嫩,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以及维生素等成份。

其味鲜而不腻,百食不厌。

文蛤的吃法多种多样,可将其作为主菜,以旺火爆炒;或作为配菜,调色提味;或把它斩成肉泥,辅之以面粉、鸡蛋、姜葱,煎成文蛤饼。

将文蛤肉洗净后,用盐稍稍腌一腌,再于清水中洗净,浇上白酒、麻油、酱油和醋拌上生姜末和白糖,最宜于作下酒菜。

将文蛤肉制成文蛤酱,更是海边人的绝活。

把鲜蛤肉装进罐或瓶,放上盐、姜、葱、酒等佐料,再将口封上,置于阴凉通风处,过上一段时间揭开盖子,便如陈年老酒,醇香扑鼻,绕梁三日不散。

平时居家过日子了,可作早晚小菜,既可口又下饭。

若是家中有人要出远门更要带上一两瓶,可作旅途食用。

文蛤药用价值也较高,古代医学认为食用文蛤可治恶疮,现代医学认为文蛤软体、消化育囊的提出物对癌细胞有抑制作用。

文蛤1形态特征1.1外形特征文蛤有2片贝壳,两壳大小相等,坚厚,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略呈圆形。

壳长约5~12厘米,高度约为长度的4/5,宽度约为长度的1/2。

壳顶突出,先端尖,微向腹面弯曲,位于贝壳背面中部略靠前方。

小月面狭长,呈矛头状;楯面宽大,卵圆形。

韧带黑褐色,粗短,凸出壳面。

贝壳表面膨胀,光滑,被有一层光泽如漆的黄灰色壳皮。

由壳顶开始,常有许多环形的褐色带。

顶部具有齿状或波纹状褐色花纹。

壳皮常磨损脱落,使壳面成为白色。

贝壳内面白色,前后缘有时略呈紫色。

铰合部宽。

右壳有3个主齿及2个前侧齿,2前主齿短而高,呈人字排列;后主齿强大,斜长;左壳具3个主齿和1个前侧齿,2前主齿略呈三角形;后主齿长,与贝壳背缘平行,齿面具纵沟,沟内有波形横脊;前侧齿短而高。

外套痕显明,外套寞短,呈半圆形。

前闭壳肌痕小,略呈半圆形;后闭壳肌痕大,呈卵圆形。

足扁平,舌状。

另外文蛤贝壳表面平滑而有美丽的花纹,花纹的排列不规则,随个体大小而有变化。

小型个体,贝壳花纹细致、清晰、典雅、多样;大型个体的花纹则较为恒定,通常在贝壳近背缘部分,有呈褐色的锯齿状或波纹状花纹。

1.2内部结构文蛤内部解剖图1.2.1消化系统口位于内脏团的前端,口背腹部均向两侧后下方延伸成唇瓣。

唇瓣前缘弧形,后缘直,边缘处增厚。

口部两侧的内、外唇瓣相叠,相对面长有纤毛。

唇瓣为文蛤收集食物的主要器官,它的摆动在纤毛的共同作用下,可将所及范围内的食物颗粒摄入口中。

口后接食道、胃、小肠、直肠,肛门开口于外套腔后部出水管内侧上方。

食道较短,胃膨大呈囊状。

胃内壁有纵向的沟与皱褶, 向后有两管口:一通向盘曲的小肠,另一通向与小肠前段并行的幽门盲囊(pyloric caecum) 或称晶杆囊(crystalline style sac)。

胃腔内背侧有1双菱形栅状胶质胃循(gastric shield) 与幽门盲囊中的晶杆(crys-talline style)相接。

胃背上方有成对的葡萄状褐色腺体称肝脏或消化盲囊(digestive diver-ticula),两侧有多个小管通向胃腔。

肝脏是文蛤主要的消化腺,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

胃、肠部分除行细胞外消化,也行细胞内消化;消化后籍纤毛将粗大残渣直接滤除。

小肠盘曲后伸向背方连接直肠,直肠从心室中穿过。

研究发现,胃腔内背侧的胃循与晶杆囊中的晶杆相连接。

晶杆囊与小肠前段并行,可伸入足的基部。

根据亚显微结构观察,胃壁粘膜上皮由多层柱形、梭形细胞组成,表面层细胞排列整齐。

胞内线粒体密集,核呈纵向椭圆形,核周有内质网,远端有高尔基体及小泡。

由此可认为文蛤胃上皮细胞作用活跃,因线粒体系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结构,数量多也表明细胞氧化磷酸化活跃;而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存在,也说明上皮细胞尚有分泌功能。

细胞中深色颗粒状内含物与细胞活动的关系则尚不明了。

1.2.2呼吸系统体内两侧各有内外两鳃,分别称内瓣与外瓣,半圆形。

瓣间隔和丝隔清晰,属真瓣鳃型(Eulamellib ranchia)。

外鳃瓣上端与外套膜相愈合,两侧鳃瓣上端亦互相愈合。

瓣间有血管相联结,鳃丝也有血管连通。

此外,具有水流进出的长虹管。

1.2.3循环系统心脏位于围心膜(pericardium) 中,围心腔内充满体腔液,心脏由1心室及左右2个薄膜状心耳构成。

耳室孔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倒流。

心室壁厚为肌肉质,有直肠从心室中间穿过。

心室发出前、后大动脉分别沿直肠的背、腹面向前后延伸。

后大动脉在近围心膜处有1动脉球。

血液随动脉的网状分枝到达身体各处的血窦。

一部分血液被位于肾脏间的纵向大静脉(vena cava) 收集,再流经肾脏、鳃,由出鳃血管输送至心耳;另一部分血液行至外套膜,进行气体交换后直接返归心耳,称外套循环(pallial circulation)。

血液为无色的。

营养物质和氧,由血流带至身体各部分。

二氧化碳或排泄物,亦由血流带至鳃中或肾脏,排除体外。

血液成份和理化性状常与周围环境海水成份相似,且在一定程度上能被周围环境海水成份所左右。

1.2.4排泄系统有两种器官:一种排泄器官是在围心腔腹面两侧的1对肾脏,由后肾管演变而成,称鲍雅氏器(Bojanus organ);另一种为围心腔前端两侧的围心腔腺,由围心膜的表皮分化而成,称凯伯尔氏器(Kebe r′s organ)。

肾脏呈“U”形,由腺体部和管状部互相连接而成。

腺体部黑褐色海绵状,位于肾脏的腹面,以纤毛肾口通围心腔底壁。

管状部壁薄,位于肾脏的背面,管壁具纤毛,末端有排泄孔,开口于内鳃瓣的鳃上腔中。

肾脏一方面接受来自围心腔的排泄物,另外还利用腺体部吸收来自体腔液中的有用物质。

废物经排泄孔排出。

1.2.5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包括食道背侧的1对头神经节(脑神经节与侧神经节愈合而成) ,足基部内侧的1对足神经节,身体后部还形成1对脏神经节和鳃神经节。

由这些神经节发出神经,伸入其所控制的身体各部分中。

此外,控制外套膜肌肉的有1对星芒神经节(或外套神经节)。

足神经节后有平衡囊,司身体平衡。

外套膜表面有一种称嗅检器的化学感受器,用来检验呼吸、水流及寻觅食物。

1.2.6生殖系统文蛤雌雄异体,无性变现象,一般二年性成熟,性比1:1,成熟的性腺包围在内脏块周围并延伸至足的基部,在繁殖季节用肉眼观察性腺时可分辨雌雄,雌性为淡黄色,雄性为乳白色。

两性在外形上无第二性征。

卵沉性,圆球形,卵径为72~90μm,初级卵膜外有一层胶质膜,称次级卵膜。

精子头部一边稍凹,呈狭茧形,长约3μm,有长的尾部。

解剖性腺看不到卵子和精子的占90%以上。

在4月份性腺未成熟之前和10月份繁殖期后性腺消退时,文蛤雌雄难以辨认,文蛤怀卵量和产卵量与个体大小及外部条件有密切关系,据解剖测定一般3,4龄文蛤怀卵量为40~200万粒,排放量为20~40万粒。

繁殖期一般在春末和夏季,但随种类、地区不同会有差异。

卵受精后24h变为“D”形幼虫,经一段时期以后,能分泌足丝,附着于泥沙中;迁移时能分泌胶质带或囊状物,使身体悬浮水中,借潮流的力量进行活动。

个体逐渐长大并转入潜居生活。

成熟的文蛤一年繁殖一次,但文蛤的生殖细胞是分批成熟,分批排放,在海水中受精孵化,变态生长。

就全国来说,文蛤繁殖期为3~9月,但海况与气候因子变化会影响文蛤繁殖期的提前或推迟。

一般来说,南方早于北方,全国文蛤繁殖期:广西5~7月,福建、江苏6~7月,辽宁,山东7~8月(青岛5~9月)。

文蛤繁殖水温24~25.5℃,最佳水温25℃。

2生态特征文蛤是埋栖型贝类,多分布在较平坦的河口附近沿岸内湾的潮间带,以及浅海区域的细沙,泥沙滩中,靠斧足的钻掘作用有潜沙习性。

栖息深度随水温和个体大小而异,冬季时2~3cm文蛤潜居深度为6~8cm,而4~6cm文蛤潜居深度则为12cm左右。

夏季高水温期,栖息在不到lcm深的滩涂表层,冬季水温低,其栖息深度可达10~20cm。

气候稳定温暖时伸缩其足作活泼运行;寒冷时则潜入沙泥中,潜泥深度一般在5~25厘米。

文蛤为广温性半咸水贝类,对低盐度海水有一定的适应性,其幼苗对低相对密度海水的适应性更强些。

适宜生活水温10~30℃,适应海水比重在1.014~1.024。

文蛤耐干燥能力较强,耐干强弱程度与温度及个体大小有关,大个体比小个体文蛤耐阴干能力强。

文蛤是滤食软体动物,依靠自身的出入水管道行呼吸与摄食。

涨潮时,文蛤将出入水管伸出沙面,利用海水通过鳃小孔的机会达到呼吸与摄食的目的;退潮后,文蛤才把水管缩回壳内。

文蛤以微小的浮游(或底栖)硅藻为主要饵料,间或摄食一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无脊椎动物幼虫以及有机碎屑等。

文蛤具有随水质因子变动或生长习性由中潮区向低潮区下带移动的习性,俗称"跑流"。

即在生长过程中除能借助其斧足移动外,还可以通过分泌明胶质带而随潮流移动。

移动发生的季节,主要是在5月下旬到6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下旬这两个阶段的大潮期的涨潮初期和退潮末期,尤以5~6月最盛。

潮流停止后,移动即终止,文蛤潜入滩中,透明带消失。

3生长特性文蛤的生长受水温、饵料等海况条件的限制。

一般春季从水温11℃开始生长,秋季水温降至10℃以下停止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