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风险及风险管理策略

合集下载

住院病人静脉输液风险管理

住院病人静脉输液风险管理
量。
静 脉 输 液 是 一 项 侵袭 性 操 作 。 因 此 , 有 预 见 、 别 护 理 风 险 , 只 识
才 能有 效 地 防 止 护 患 纠纷 的发 生 。 1 静脉 输液 风 险 分 析 1 1 护 士方 面的 因 素 。
2 3 掌 握 有 效 的 沟 通技 巧 , 真履 行 告 知 义 务 临床 上 护 患 纠 . 认
CHI NES E GENERAL NU RS NG c mb r 2 0 1 6 No 1 B I De e e , 0 8 Vo . . 2
住 院病 人 静脉 输 液风 险管理
王雪 花 , 彩丽 贾
中 图分 类 号 : 9 . 2 R1 7 3 3 文 献标 识 码 : C 文章 编 号 : 6 4— 7 8 2 0 ) 2 1 7 4 4 ( 0 8 1 B一3 6 0 2 2~ 1
练 , 乏 急救 经验 及 正 确 的 判 断 能 力 , 病 人 的 病 情 变 化 缺 乏 预 缺 对 见性 , 易 出现 工 作 失 误 , 现 隐患 或 出 现 差 错 时 , 及 时 报 告 , 容 发 不 不 以 为然 或 抱 有 侥 幸 心 理 擅 自处理 。
实 施 病 人 家 属告 知签 字 制 度 , 到 了 良好 的效 果 。 告 知 义 务 要 收
措 施 、 理 措 施 ; 法 律 责从
学 习 相 关 法 律 知 识 , 自 己 成 为 一 个 学 法 、 法 、 法 、 法 的 使 懂 守 用
人 。强 化 年轻 护 士 的基 本 功 训 练 及 服 务 意 识 , 保 护 理 工 作 质 确
的效 果 , 因此 告 知 义 务 是 不 可 缺少 的项 目。我 院 从 2 0 0 5年 开 始

静脉输液安全风险管理

静脉输液安全风险管理

持续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 果,持续改进风险管理措施, 提高风险应对能力
04
培训与教育:加强医护人员 的培训与教育,提高风险识 别与应对能力
06
建立风险管理文化:建立以 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医院文化, 提高全员风险意识
全隐患
培训医护人员正确 使用和维护设备, 降低操作失误风险
定期对设备进行清 洁、消毒,保持设
备清洁
紧急情况处理
空气栓塞:立即停 止输液,保持患者 平卧,监测生命体 征,必要时进行心 肺复苏。
药物外渗:立即停 止输液,抬高患肢, 局部冷敷,必要时 使用抗过敏药物。
过敏反应:立即停 止输液,给予抗过 敏药物,密切观察 患者生命体征。
04
加强药物知识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
配伍的认识和重视
操作规范与培训
D 定期检查输液设备,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C
加强无菌操作训和考核,提高操作技能
A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输液安全
设备维护与更新
1
2
3
4
定期检查输液设备, 确保其性能正常
及时更新老化、损 坏的设备,避免安
04 风险应对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 应对措施,包括预防措施、应急处理措施等
持续改进与优化
01
定期评估风险:对静脉输液 风险进行定期评估,确保风 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03
优化流程:优化静脉输液流 程,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05
反馈与改进:收集医护人员 的反馈意见,持续改进风险 管理措施
02
输液反应:立即停 止输液,给予抗过 敏药物,密切观察 患者生命体征,必 要时进行抗休克治 疗。
风险评估与报告
01 风险评估:对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 行评估,包括药物过敏、输液反应、空气栓塞等

静脉输液风险防范管理

静脉输液风险防范管理

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原则
使护士从“怕犯错”旳意识,转变为主动思索:“ 哪里可能犯错”。 管理者对差错旳处置行为,变化成对风险旳控 制行为。 将危险管理提升到安全管理旳角度,将不安全 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所以主动而超前旳风险管理,比悲观旳事后处理更 全方面、更科学。
怎样降低静脉输液风险
1.加强护士责任心旳培养
2
消毒
1
3
穿刺
4
选择血管
静脉输液
送管
6
5
封管
固定
留置针冲管和封管
冲管旳定义:用等渗盐水将导管内残留旳药 液冲入血管,防止刺激局部血管,并降低药 物之间旳配伍禁忌,应用于两种药物之间, 或封管前。
冲管液:等渗盐水
冲管措施:推一下停一下,在导管内造成小 漩涡,加强冲管效果。
留置针冲管和封管
封管旳定义:保持静脉输液通路通畅, 用于输液 结束后。
封管液种类
等渗盐水
用量5-10ml,6-8小时冲管一次
稀释肝素溶液
每毫升含肝素10-100单位,用量2-
5ml。抗凝作用连续12小时以上
封管措施
正压封管法 脉冲式封管法 脉冲式正压封管法
封管措施
正压封管:在封管旳过程中,边推
注封管液边退针旳措施
脉冲式封管:推注旳过程中,退一
下停一下(每推注0.2ml,暂停1秒, 再推注0.2ml,如此反复进行),在 注射最终0.5ml生理盐水时,边注射 边向后拔针直至完毕封管。
主动观察问询病人旳情况,使问题在 萌芽状态就被早发觉、早处理,降低了 对病人身心旳损害,保障病人旳用药安 全。
降低静脉输液风险防范制度
制定输液流程 完善输液管理制度 过敏反应旳应急流程 输液输血反应旳应急流程 特殊病人、特殊治疗同意书 特殊药物使用警示制度

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治疗潜在的护理风险以及防范措施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外一科姓名:王彩丽随着静脉输液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

如何认识和防范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事件、有效降低输液相关的护理差错与纠纷的发生、提高输液安全与质量、已成为护理管理人员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今日我科通过从严格依法行医,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加强静脉输液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报告、反馈系统等方面加强静脉输液风险与安全管理。

随着静脉输液治疗的广泛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不断出现,静脉输液护士在工作内容、手段、方式、范围等不断得到扩展和深化的同时,静脉输液实践的风险性也在增加。

因此应积极加强静脉输液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事件与安全的管理,以下我们集体讨论以及进一步学习有关于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风险与安全管理的一些具体措施:一、严格依法行医在我科执业的护士均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并按要求注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明确规定护理学员和实习生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才能进行护理技术操作,护理部和科护士长随时督查,私自单独操作者一经发现,护理学员取消培训资格,实习生辞退回学校,并对带教科室和老师给予相应的处罚。

我科执行PICC置管术时,均由取得PICC置管资格认证的护理人员进行此项操作。

二、完善静脉输液相关管理制度,成立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小组1、医院组织各职能部门不断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等五大护理核心制度要求护理人员人人熟知并认真落实,其中查对制度的落实、确保患者安全是关键。

针对关键、薄弱环节制定了《护理操作规范手册》,人手一册,其中包括给药错误应急处理流程、药物过敏反应处理流程、药物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流程等与静脉输液有关的应急预案,要求护理人员熟记内容,提高应急能力,在紧急情况下能有效应对。

每个科室均下发了《常见药物配伍禁忌表》,护理人员可快速查找常见药物配伍禁忌。

通过以上措施使护理安全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了静脉输液治疗安全工作的落实。

静脉输液操作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操作风险及防范措施

静脉输液操作风险及防范措施一、静脉输液操作的风险1.穿刺风险:静脉输液操作需要进行静脉穿刺,如果穿刺不准确或不注意卫生条件,可能会导致局部疼痛、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2.感染风险:输液过程中,若无严格的无菌操作,可能引入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导致输液部位感染,严重时可能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3.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对静脉注射较为敏感,如快速输液可能引发过敏反应,严重时甚至可导致休克。

二、静脉输液操作的防范措施1.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静脉输液通常选择手背、前臂或手臂等静脉较为明显的部位进行穿刺,避免选择静脉难以触及的部位。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操作者在进行穿刺前应洗手,并佩戴无菌手套,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穿刺针或输液管与非无菌物品接触。

3.检查输液设备:在使用输液设备前,应检查针头是否完好、管道是否畅通,确保设备无损坏,以防止药液外漏或输液速度过快。

4.控制输液速度:根据药物的特性和患者的需要,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不良反应。

5.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在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体温、血压、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6.定期更换输液管和穿刺针头:输液管和穿刺针头应定期更换,避免使用时间过长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三、静脉输液操作的重要性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科室。

正确的静脉输液操作可以确保药物的准确输送到患者体内,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合理的静脉输液操作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静脉输液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操作者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并定期接受相关培训,持续提高自身素质。

同时,医疗机构也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静脉输液操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静脉输液操作风险较高,但通过严格执行防范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输液操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有效治疗。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03
案例三:输液速度过快, 导致患者心脏负荷过重, 引发心衰
02
案例二:护士操作失误, 导致空气进入静脉,造成 空气栓塞
案例一:患者输液过程中 出现药物过敏反应,导致 严重后果
案例分析的启示
F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E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D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安全意识
加强患者教育,提 高患者的安全意识
和配合度
安全管理的实施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 度和流程
A
加强输液设备的管理和 维护
C
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 者安全意识
E
B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安 全培训和考核
D
建立患者安全用药档案, 确保用药安全
F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 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静脉输液治疗的风险 防范
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保障患者安全: 降低静脉输液治 疗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风险,保障 患者生命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 通过风险防范, 提高医疗质量和 服务水平,减少 医疗事故的发生
降低医疗成本: 通过风险防范, 减少医疗事故和 纠纷,降低医疗 成本
维护医患关系: 通过风险防范, 提高患者满意度, 维护良好的医患 关系
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 营养不良或无法通过口服补充营养 药物无法通过口服吸收或需要快速起效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无法通过胃肠道给药
手术前后需要补充液体或药物 危重患者需要紧急救治或维持生命体征
静脉输液治疗的注意事项
严格遵循医嘱,确保用 药剂量和速度准确
A
保持输液环境的清洁和 安静,避免交叉感染

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且重要的操作,然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却给患者带来了额外的痛苦和风险。

本文将对静脉输液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原因分析1.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在实际护理工作中,查对制度的落实不够到位是导致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给患者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而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导致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 执行医嘱不正确:护理人员盲目地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未能及时发现患者用药剂量的更改,对患者造成影响。

此外,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

3. 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流程未严格执行: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

导致病情观察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如卧床患者翻身不及时造成压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让家属给患者鼻饲造成窒息。

4. 静脉输液操作不当: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时,未能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如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

此外,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

5. 沟通不良:护理人员与患者、医生之间的沟通不足,导致信息传递不准确,进而影响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例如,护理人员未能正确理解医生的医嘱,或未能向患者充分解释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导致患者不配合。

6. 管理因素:护理管理层面的不足,如人员配置不合理、工作压力大、培训不足等,也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重要原因。

二、防范对策1. 加强查对制度的落实:严格执行姓名、药名、输液卡三对照制度,确保患者用药的正确性。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查对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其严谨的工作态度。

2. 提高医嘱执行的准确性:护理人员应充分理解医嘱的内容,严格执行医嘱,并及时发现并纠正医嘱中的错误。

输液风险及风险管理策略

输液风险及风险管理策略

有得到及时的处理 二、护患沟通不够 三、没有履行教育义务,没有履行 告知义务 四、发生二次输液质量监控与改进 机制
(六)管理的因素、
1、输液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
2、制度落实监管力度不够
3、输液相关流程有缺陷
4、配液环境不达标 5、缺乏输液质量监控与改进机制
四、输液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二十世纪广泛运用于
(五)、输液风险管理的实施
风险呈报制度原则: 1、报告必须是客观报告事件,个人的观念不

应当包括在文件中。 2、发生事件的种类必须有记录(差错、事故、 纠纷、投诉、并发症) 3、报告中应当对病人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后的 情况进行评估。 4、在病人病历中不要对报告进行引证。 5、要确保风险事件的上报率。
(五)、输液风险管理的实施

5、加强输液质量临控
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安全和持续提高为病
人服务的质量。它可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策 略。管理者在加强输液质量管理时要改变管 理的思路,将输液质量管理的视角从操作的 规范化、一针见血、输液反应监控等扩大到 药物的配置、速度监控、管道管理、并发症 监控、皮试阳性符合率抽检等。监控是可以 发现漏报率,是确保风险事件呈报率的一项 必要措施。
•谢谢聆听
2、是护士不当的作为与不作为行为
护士不当的作为:
①自作主张用药
②自行修改医嘱
③在非规定的情形下执行口头医嘱 ④应做皮试的药物未作皮试就用药 ⑤正确执行错误医嘱

三、输液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
不作为行为:
医嘱未执行,导致病人病情恶化或死亡。
未按要求巡视病人
病人输液中出现病情变化或输液并发症
7、建立输液风险相关新业务新产品的准入制

静脉输液相关法律法规及风险管理

静脉输液相关法律法规及风险管理
信任度
PRT 4
医疗人员职责与培训
医疗人员职责分工与协作
医生:负责 诊断、治疗 方案制定和
执行
护士:负责 执行医嘱、 观察病情和
护理工作
药剂师:负 责药品的调
配和发放
医疗技术人 员:负责医 疗器械的操
作和维护
医疗管理人 员:负责医 院的运营和
管理
医疗培训人 员:负责对 医疗人员进 行培训和教

医疗人员培训与考核
应对能力
信息共享:及 时传递风险信 息和管理经验, 提高整体风险
管理水平
静脉输液风险应对策略
建立健全的 风险管理制
度和流程
加强医护人 员的培训和 考核,提高
风险意识
严格执行操 作规程,避 免操作失误
加强药品管 理,确保药 品质量和安

建立完善的 患者信息管 理系统,实 时监控患者
病情变化
加强与患者 及家属的沟 通,提高患 者满意度和
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相关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 了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等方面的法律 要求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了 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等方面的 法律要求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了医疗事 故的定义、处理程序等方面的法律要求
《护士条例》:规定了护士的执业资 格、执业范围等方面的法律要求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了医疗 机构的设置、登记、执业等方面的法 律要求
《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规定 了医疗纠纷的预防、处理等方面的法 律要求
医疗事故鉴定与处理
医疗事故的定义和分类 医疗事故的鉴定程序和标准 医疗事故的处理原则和责任划分 医疗事故的赔偿和补偿机制
PRT 3
静脉输液风险管理

门诊输液室常见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门诊输液室常见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

门诊静脉输液治疗中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静脉输液因其治疗手段直接见效快,而成为临床应用频率最高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但在操作中任何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引起医疗护理纠纷,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因此,加强护理风险管理,制订有针对性的回避护理风险的策略,对防范护理纠纷,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是极为必要的。

1. 静脉输液治疗中常见的风险因素。

(1)由于责任心不强,思想麻痹,不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造成用药张冠李戴或用药剂量错误,轻者引发医疗纠纷,重者危及生命,违反法律,后果不堪设想。

(2)配药时,违反配伍禁忌原则,造成药物间不良化学反应,使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合理治疗,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3)未按医嘱或对药物药性不熟悉,输液速度过快或输液后不及时巡视,造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未及时发现并做好相应的处理,而引发医疗护理纠纷。

(4)加药后或输液前,未认真检查液体质量而未能及时发现液体里的微粒,如安剖的胶塞,药物未溶颗粒或其它杂质,造成患者及家属的不满或恐慌等心里反应。

(5)护士静脉穿刺技术水平低、穿刺前未对血管进行认真评估或进行穿刺时思想不集中,造成穿刺失败,失败后未及时向患者做好道歉沟通,而引发不满情绪。

、防范措施2(1)增强风险法律意识,护理人员普遍存在风险意识差法律意识淡薄。

如在门诊静脉输液室,护理人员往往由于熟人关系,在没有医嘱执行单的基础下进行静脉输液等。

因此,总结和收集护理工作中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意识,在早上交班会上经常向护理人员灌输风险意识,从而加强法律和责任意识,预见有可能出现的不安全隐患。

(2)确保静脉输液物品和药品的安全○把好一次输液器使用管理制度,1 严格执行一次性注射器、性物品质量关,使用一次性物品时必须检查是否密封和有效期,消除由此导致的安全风险。

○用药前应仔细检查药品的批号、外包装、有效期、使用要2求和副作用,严格遵循药物配伍禁忌,有疑问时及时请示医师或及时纠正,同时注意药品的保存要求,一律不使用在院外自购的药品。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的风险评估与管理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但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一系列的风险和并发症。

因此,对静脉输液操作流程进行风险评估和管理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的风险评估与管理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有效措施来减少操作中的风险。

1.风险评估的重要性静脉输液操作涉及多个环节,包括选址、穿刺、药物稀释和输液速度等。

在这些环节中,存在各种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因素,如感染、药物过敏、溶液浓度错误等。

因此,进行风险评估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操作中的风险。

2.风险评估的指标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可以考虑以下指标:(1)感染风险:查明输液操作中存在的感染风险因素,如皮肤清洁不当、穿刺部位选择不当等。

(2)过敏风险:评估患者对输液药物的过敏史,并确保正确选择药物以避免过敏反应的发生。

(3)药物配制风险:检查药物配制的准确性,避免药物浓度错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风险。

3.风险管理的策略(1)教育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确保他们具备正确的操作步骤和知识。

(2)严格的操作流程:确立标准的输液操作流程,并制定明确的步骤和要求,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正确执行。

(3)设备和器材的管理:保证使用的注射器、针头和输液器等器材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频繁的监测与观察:对输液患者进行频繁的监测与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早期的并发症和风险。

(5)合理的药物选择与输液速度控制: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输液速度,避免不必要的并发症的发生。

(6)医疗团队的协作:强调医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得到有效的协调和配合。

(7)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分析:建立健全的不良事件报告机制,及时收集并分析不良事件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4.结语静脉输液操作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估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可以有效降低操作中的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输液时的安全管理制度

输液时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患者输液治疗安全,减少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从事输液治疗的医护人员和患者。

三、管理制度1. 环境管理(1)治疗室应保持整洁、干净,不堆放杂物,定期进行消毒。

(2)输液过程中,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减少室内人员流动。

(3)输液环境应避免阳光直射,采取避光措施,避免环境因素造成的输液污染。

2. 药品管理(1)配药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定,洗手、戴口罩。

(2)配药前,严格核对药品名称、浓度、剂量、有效期等,确保准确无误。

(3)抗生素等易过期药物应现用现配,避免配药时间过长。

(4)配药后,签署时间,以便追溯。

3. 操作管理(1)输液前,护士应评估患者病情、药物性质及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方式。

(2)穿刺前,用合格的消毒剂消毒皮肤,干燥后才能进针。

(3)穿刺失败2次,应换人操作,并向患者道歉。

(4)穿刺后或更换液体时,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输液速度。

(5)严格执行床旁查对制度,核对患者信息、药物名称、剂量、浓度等。

4. 输液巡视制度(1)护士应定期巡视患者,观察输液反应、药物不良反应等异常情况。

(2)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应立即按相关应急预案处理。

(3)对患心、肺、肾疾病的患者,或年老体弱、婴幼儿、输注高渗液体、含钾、升压药、专科用药中滴速需严格控制。

5. 患者教育(1)护士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输液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保持输液部位清洁、避免碰撞等。

(2)告知患者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3)指导患者如何配合输液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四、监督检查1. 护理部应定期对输液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医院应设立输液安全监督小组,负责监督输液安全工作的落实。

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应予以严肃处理。

五、附则1. 本制度由护理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输液时的安全管理制度,旨在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输液操作,确保患者输液治疗的安全与有效。

静脉输液的风险管理与安全培训

静脉输液的风险管理与安全培训

静脉输液的风险管理与安全培训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程序,用于向患者的体内输送药物或补液。

然而,由于输液涉及医疗操作和药物使用,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健康,医疗机构需要进行定期的风险管理与安全培训。

本文将就静脉输液的风险管理与安全培训进行探讨。

一、风险管理1. 管理输液设备的风险静脉输液涉及使用各种设备,如输液器、输液管、静脉针等。

这些设备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感染、漏液、堵塞等问题。

因此,管理输液设备的风险至关重要。

首先,医疗机构应确保输液设备的质量安全。

选择可靠的供应商,购买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

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设备的清洁、消毒和保养,定期检查设备的性能和完整性。

其次,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制度。

制定相关的操作规范,包括设备的选择、存储、使用和维护等方面。

培训医护人员,提高他们的设备使用技能和安全意识。

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测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2. 管理药物使用的风险静脉输液涉及使用各种药物,如抗生素、镇痛药等。

药物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药物事故。

因此,管理药物使用的风险也是不可忽视的。

首先,医疗机构应建立科学的药物管理制度。

包括药品的选择、购买、存储和配制等方面。

明确不同药物的使用条件和操作要求,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

定期检查药物的质量和过期情况,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其次,医护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药物知识和专业技能。

对于不同的药物,应了解其适应症、剂量、使用方法和不良反应等信息。

培训医护人员,提高他们的药物使用技能和安全意识。

并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事故的监测和报告。

二、安全培训1. 培训内容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静脉输液的安全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静脉输液操作规范:详细介绍静脉输液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包括消毒、穿刺、固定、监测等。

(2)设备使用与维护:介绍输液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日常保养,讲解各类设备故障的排除方法。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输液速度过慢可能导致药物浓度过低,影响治疗 效果,甚至导致细菌繁殖,引发感染。
输液速度不均匀可能导致药物浓度波动,影响治 疗效果,甚至引发不良反应。
输液速度控制不当还可能导致空气栓塞、静脉炎 等并发症。
感染风险
01
02
03
04
输液过程中可能 发生细菌、病毒
等微生物污染
输液设备、环境、 操作人员等因素
遵循药物配伍禁忌,避免药物配
伍不当导致的不良反应
03
定期监测药物浓度,确保药物浓
度在安全范围内
04
加强药物过敏反应的监测和管理,
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过敏反应
输液速度控制与监测
输液速度应根据患者的 年龄、体重、病情等因
素进行调节
输液过程中应密切监测 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
率、血压等
输液过程中应定期检查 输液管路,确保输液通
口服药物治疗: 通过口服药物, 使药物通过胃 肠道吸收进入 血液循环,达 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03
肌肉注射治疗: 将药物注射到 肌肉组织中, 使药物通过血 液循环进入体 内,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
04
外用药物治疗: 将药物涂抹在 皮肤表面,使 药物通过皮肤 吸收进入体内, 达到治疗疾病 的目的
确保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

输液过程中应定期检查 输液袋,确保输液量准
确无误
输液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输 液部位,确保输液部位无
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
输液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输 液泵,确保输液泵工作正
常,无报警情况
加强无菌操作与消毒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 保输液环境清洁、无菌
定期对输液设备进行消毒, 确保设备无菌
对输液人员进行培训,提高 无菌操作意识

静脉输液的风险与安全措施

静脉输液的风险与安全措施

静脉输液的风险与安全措施静脉输液是目前临床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在很多疾病治疗和症状缓解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静脉输液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不正确使用或执行,可能引发各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有效治疗,下面将介绍静脉输液的风险以及相应的安全措施。

一、静脉输液的风险静脉输液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输液部位感染:由于静脉输液涉及穿刺皮肤,若操作不当,可能导致输液部位感染。

感染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红肿、疼痛、渗液等,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败血症等严重感染症状。

2.药物不良反应:静脉输液是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循环,因此一些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药物依赖、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特别是抗生素、化疗药物等具有较高毒副作用的药物,更需要谨慎使用。

3.输液速度过快:如果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血容量过载、溶质过多等并发症。

严重时,可能引发心力衰竭、肺水肿等严重的循环系统并发症。

4.输液泄漏或漏注:输液管路出现泄漏或漏注可能导致药物外渗、感染等问题。

同时,药物泄漏还可能造成人员接触药物而引起中毒。

5.输液管路梗阻:输液管路长时间使用后,可能发生梗阻。

梗阻时,药物无法顺利输送到患者体内,影响治疗效果。

二、静脉输液的安全措施为了减少静脉输液的风险,保障患者的安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措施: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行静脉输液时,护士或医生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证穿刺及换药手术的无菌性,避免输液部位感染的发生。

2.保持输液部位清洁干燥:输液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污染或感染。

在开始输液前,应使用适当的皮肤消毒剂进行清洁,必要时可使用透明敷料覆盖输液点。

3.药物管理与监测:正确使用药物,按照医嘱和药物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药物配置和给药,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同时,注射过程中应及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反应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4.控制输液速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药物特点,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引发的并发症。

3.静脉输液风险与管理

3.静脉输液风险与管理

P<0.05 P<0.05 发 生 率 ( )
P<0.01 不 良 反 应 发 生 率 ( % ) P<0.05
%
王芳,高秀华,薛岚。职业接触抗癌药的女护士职业危害调查。中国妇幼保健2005; 20:1810-1812.
4、职业接触细胞毒药物可导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
研究背景及设计 • 目的:用彗星试验检测接触抗癌药物护士的DNA损伤。
公众认知方面:输液疗效好、好得快等
2、静脉输液使用量
2007年全国大输液产量共计 71 亿瓶 (袋 ),与2006年相 比增长超过10% (食品商务网 2008-06-19) 2007输液器产量约70亿支(行业内资料) 2009 年,全国输液用了 104 亿瓶,相当于 13 亿人口每 个 人 输 了 8 瓶 液 , 远 远高于国 际上 2.5-3.3 的 水 平 ( 2010年12月24日,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
1662年,德国一名叫约翰的医师,首次将药物注入人体,但
由于感染,人未被救活。
1832年,欧州的一次瘟疫流行,苏格兰医生托马斯成功将盐
类物质输入人体。成功奠定静脉输液治疗模式。
19世纪后半叶,静脉输液安全得到保证。
英国李斯特创立了无菌的理论和方法;法国巴斯德借助显微镜
发现微生物感染 ,佛洛伦斯发现热源。
• 研究对象:
–接触组:16名职业性接触抗癌药物的护士
–对照组:16名从未接触过抗癌药物的护校学生
• 检测方法:用彗星试验检测两组对象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迁
移情况
杨东平,徐世杰,王建新。职业接触抗癌药物护士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研究。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02;20(3):197-199

门诊输液管理中风险因素的分析与干预

门诊输液管理中风险因素的分析与干预

门诊输液管理中风险因素的分析与干预随着门诊输液的需求不断增加,门诊输液管理成为了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然而,门诊输液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因素,如果不加以干预和管理,就可能会带来各种不良后果。

因此,本文将对门诊输液管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干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门诊输液管理中的风险因素1. 环境因素门诊输液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

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和细菌等可能会污染输液器材,导致输液出现感染等不良反应。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输液液体的稳定性,从而对患者带来安全隐患。

2. 人为因素门诊输液的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处方用药的合理性、药物配制的准确性等。

如果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不够熟练,可能会导致输液器材的破损、连接不紧等问题。

如果处方用药不合理,药物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导致患者的健康风险增加。

药物配制的准确性对于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3. 设备因素门诊输液设备的因素主要包括输液器的品质、管道的清洁和维护等。

输液器的品质一旦出现问题,有可能会导致输液液体的渗透或污染,从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管道的清洁和维护也是非常关键的,容易滋生细菌和病菌,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二、门诊输液管理中的干预措施1.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对于门诊输液室的环境,应该做好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的监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节。

同时,加强通风排气,防止细菌在室内滋生,从根本上防止感染问题的发生。

2. 提高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对于医务人员的操作技能和配药能力,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防止由于技术不熟练等原因导致输液出现问题。

另外,医务人员要认真查看药品说明书,严格遵守规范操作流程。

3. 加强设备的维护和检测对于门诊输液设备,要加强日常的检测和维护工作,使设备能够始终处于正常状态。

同时,要选择优质的输液器和其他设备,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操作,降低因设备问题导致的输液风险。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安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静脉输液治疗的安 全管理与风险防范
3、处理:(1) 发热反应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2)高热者给予 物理降温,观察生命体征,按医嘱及时处理。(3)对严重发热反应者应停止输 液,予对症处理外,应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备查。
(四)空气栓塞
1、临床表现:患者突发性胸闷,胸骨后疼痛、眩晕,血压下降,随即 呼吸困难,严重紫绀,病人有濒死感。
(二)静脉炎
1、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肿胀、灼热 、 疼痛,有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美国护理学会4级分级标准 0级输液部位无红、肿、热、痛及不适感觉 1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2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3级局部疼痛、红肿,静脉条索改变,可触及硬结
3、处理:一旦发生静脉炎,立即停止在此部位输液,制动并抬高患肢。局 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次20分钟以上,每日两次。或进行超短波理疗或用 各种方法进行中药外敷,如合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三)发热反应
1、临床表现: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发冷、寒战和发热。轻者38C左右,并伴有头 痛、恶心、呕吐、心悸,重者高热、呼吸困难、烦燥不安、血压下降等。
脊髓腔内注射 易受渗透压影响,必须调节至等渗 肌内注射耐受范围 0.45%-2.7%的氯化钠溶液 相当于0.5-3个等渗度的溶液
渗透压耐受范围
静脉注射
渗透压低于0.45%的氯化钠溶液将有溶血现象发生 注射高渗溶液,红细胞将发生萎缩 如注射速度足够慢,血液可自行调节使渗透压恢复正常
输入高渗液体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脱水,萎缩和坏死 产生无菌性炎症 局部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 血管中膜层出现白细胞浸润的炎症改变 使静脉收缩变硬
(六)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实施输液风险管理的意义
1、体现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理念
2、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3、有利于管理制度的健全和质量的
持续改进
(四)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要遵循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
险处理、效果评价 的管理循环
(四)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1、风险识别:第一步,通过分析、调查、
流程图等方法对潜在的和客观的各种风险 进行系统的连续识别和归类,并且分析产 生风险事件原因的过程、由于护理服务是 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护理风险的识别, 实际上也是一个对风险动态监测的过程。 方法:①分析法②调查法③工作流程图法
(五)、输液风险管理的实施
6、做好风险事件的控制
发生风险后,除科室应当及时查找原因,
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控制危机的蔓延, 减少损失发生外,对一些可能造成不良 影响的风险事件,护理部要及时深入科 室跟踪事态进展并加强指导,以便将风 险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或损失降到最低。
(五)、输液风险管理的实施
有得到及时的处理 二、护患沟通不够 三、没有履行教育义务,没有履行 告知义务 四、发生二次输液质量监控与改进 机制
(六)管理的因素、
1、输液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
2、制度落实监管力度不够
3、输液相关流程有缺陷
4、配液环境不达标 5、缺乏输液质量监控与改进机制
四、输液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在二十世纪广泛运用于
(五)、输液风险管理的实施
风险呈报制度原则: 1、报告必须是客观报告事件,个人的观念不

应当包括在文件中。 2、发生事件的种类必须有记录(差错、事故、 纠纷、投诉、并发症) 3、报告中应当对病人在风险事件发生前后的 情况进行评估。 4、在病人病历中不要对报告进行引证。 5、要确保风险事件的上报率。
(四)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2、
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识别发现可 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后,对各类风险 的性质、发生的频率和可能造成的 损失程度进行评估,并从整体上计 算出风险事件发生后,医院潜在的 损失的大小。
(四)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2、
风险评估:通过风险识别发现可 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后,对各类风险 的性质、发生的频率和可能造成的 损失程度进行评估,并从整体上计 算出风险事件发生后。医院潜在的 损失的大小。
③强化护士的证据意识:、
④提高护士穿刺成功率
⑤加强新药知识的学习
⑥强化护士的沟通意识与能力 ⑦加强护士标准预防的意识
结束语:

在当今,对费用的不断公开和 病人维权意识的不断加强,输液护 士必须提供高质量的静脉输液护理。 开展风险管理,不断的有效解决当 前输液管理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无疑是实现高质量静脉输液治疗的 保证。
二、种类:
(二)技术风险
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医护人员
人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无论是操 作的过程还是操作的后果,往往都 具有一定不确定性,这护士接触存在于工作场所的与职
业相伴的有害因素而可能发生的影 响人体组织器官正常功能或引发的 疾病
三、输液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
7、建立输液风险相关新业务新产品的准入制
度。 医院在引入输液相关新技术、新产品时,必 须对其安全性及效益进行评估,只有当安全 性极大提高或预期效益大于风险时才可引入。 引入后及时对人员培训,科室及护理部要及 时建立该项技术的操作规范,以减少新业务 新产品实施过程的风险。
(五)、输液风险管理的实施
(四)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风险的处理 常用风险处理方法有:风险预防、 风险自留、风险回避、风险转移、 风险控制
3、
(四)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风险预防:
即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提高对护理风险的预防能力。 重点包括: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 加强护士技能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增强护士医德修养,提高服务意识 加强风险教育,正确认识病人与护士双方的 权利义务 建立临床督导制度,加强临床护理质量临控 加强设备维修管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建立职业化管理体制队伍

(二)药品的管理、配制与使用 环节
三、给药环节
①没有认真查对,导致打错针或漏打针
②给药延误或提前
③没有按医嘱要求的时间间隔给药 ④易过敏药物错注入或未按规定做过敏试验 ⑤输液滴速不合要求 ⑥特殊用药病情观察不及时导致不良反应等
(三)输液设备与用具的使用管理环 节
1、护士没有认真查对,使用了质量不合格的
(五)、输液风险管理的实施
3、
建立监控的指标:输液并发症、 输液相关的差错事故、投诉与纠纷、 输液相关的护理意外、可能导致风 险事件发生的护理设备药品及器械、 护士针刺伤等事件作为医院输液风 险事件。
(五)、输液风险管理的实施

4、建立风险呈报制度:是风险管理策略
的一项积极的活动,它是一种内部报告 机制,以提示机构事件已经发生的事实, 同时提供一个情况还仍清楚的调查机会。 各类风险事件只有及时上报到护理部, 护理部才能对输液风险事件进行正确的 评估、处理、才能更有较的预防风险事 件的发生。
不能及时处理等 拔针不及时导致针头堵塞或回血引起纠 纷的
三、输液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 3、病人的因素
在输液中虽然客观上发生了病人死亡,
残疾、组织器官功能障碍的不良后果, 但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护士主观不存在 过失,而是患方原因导致治疗延迟或患 者自身病情变化或体质特异引起,但由 于患者或家属不理解,常导致纠纷的发 生。

风险自留
指医院自己承担医疗风险所造
成的部分或全部损失
风险回避:
目的使机构去除有可能造成损失
的服务、人员或设备,避免贸然 施行那些受技术条件限制或高风 险的护理活动。
风险转移
通过合同、约定或保险等方式
将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转移到 其它组织。(通过购买风险转 移、合同约定)
风险控制 当风险发生时,成立专门的危险 处理机构,及时查找原因,采取 必要的补救措施,控制危机的蔓 延,减少损失发生。是一种事后 补救办法。
•谢谢聆听
(二)药品的管理、配制与使用 环节
一、药品保管环节
①未按要求分类放置
②药品标签示清或错误
③药品未按要求保管
过期药物未及时清理
出院后液体未及时弃去标签名字的
(二)药品的管理、配制与使用 环节
二、配药环节 ①加错药或失效 ②有质量问题的药物未对出 ③药物浓度计算不对 ④违反药品配伍禁忌 ⑤多组液体提前一次配完 ⑥违反无菌操作原则造成药品污染 ⑦加药导致颗粒或胶塞的产生等
2、是护士不当的作为与不作为行为
护士不当的作为:
①自作主张用药
②自行修改医嘱
③在非规定的情形下执行口头医嘱 ④应做皮试的药物未作皮试就用药 ⑤正确执行错误医嘱

三、输液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
不作为行为:
医嘱未执行,导致病人病情恶化或死亡。
未按要求巡视病人
病人输液中出现病情变化或输液并发症
设备 2、设备在使用中出现意外没有及时发现或排 除 3、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或静脉留置设备护理 不当导致脱管、感染 4、护士不按要求管理好医疗废物,导致医疗 垃圾外流者
(四)输液技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静脉炎、
药物外渗、 输液反应、
与留管相关的堵管、感染、血

(五)沟通与告知环节
一、医护沟通不够导致病人病情没
输液风险及风险管理 策略

静脉输液是一项侵入性治疗,平 时我们关注的是静脉输液的治疗效 果,而输液中存在的风险却往往被 略。事实上,所有静脉输液的过程 都存在风险,风险贯穿于输液的全 过程,输液相关的差错、事故与纠 纷可发生在输液的各个环节。
一、输液风险的概念:
指在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
不安全事件。
企业管理,近十几年,风险管理 成为西方国家防止及处理医疗纠 纷的重要措施,近年,风险管理 成为我国医疗的关注
(一)输液风险管理的概念
指通过对现有和潜在的输液风险
的识别、评价和处理,系统的减 少输液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 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 失,不断提高输液护理质量的管 理活动。
(二)输液风险管理的目的
人、药品的管理、配制与使用环节、输液设
备与用具的使用管理环节、输液技术可能发 生的并发症、沟通与告知环节、管理的因素、
三、输液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
(一)人
1、护士资质问题 ①实习护士及未取得执照护士执行
输液操作,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或出 现意外时。 ②特殊性操作(深穿、PPIC)
三、输液风险可能发生的环节
包括降低损失率和减少损失程度。
(五)、输液风险管理的实施
1、建立输液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
一成立输液风险管理的领导组织,由护
理部及相关人员组成; 二建立输液风险管理的网络组织。
(五)、输液风险管理的实施
2、完善输液相关规章制度
包括:过敏性药物使用规范、特殊药物使用
警示制度、特殊治疗谈话与签字制度、相关 护理文件管理规范、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 制度等
二、种类:
共性:火灾、失窃、人才流失、
财物风险 特有:医疗风险、技术风险、 职业风险(输液实践中最主要风 险)
二、种类: (一)医疗风险:
1、医疗护理过失的,指在医疗护理活
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他人身 发生侵权行为而造成的法律或经济纠纷。 (护理不当引发的并发症、护士缺乏责 任心、违反诊疗护理常规或法律法规、 有护理过错的仪器设备故障等)
(五)、输液风险管理的实施

5、加强输液质量临控
质量管理的目的是确保安全和持续提高为病
人服务的质量。它可作为风险管理的一种策 略。管理者在加强输液质量管理时要改变管 理的思路,将输液质量管理的视角从操作的 规范化、一针见血、输液反应监控等扩大到 药物的配置、速度监控、管道管理、并发症 监控、皮试阳性符合率抽检等。监控是可以 发现漏报率,是确保风险事件呈报率的一项 必要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