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RIZ_可拓学与实例推理的创新问题解决模型初探_周贤永

合集下载

论破解矛盾的辩证方法可拓学与TRIZ矛盾问题比较研究

论破解矛盾的辩证方法可拓学与TRIZ矛盾问题比较研究
通过对破解矛盾的辩证方法来探讨可拓学及 TRIZ 理论矛盾问题的比较分析,全文 分六个部分对可拓学及 TRIZ 理论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比较。在导论中,对问题的提 出、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对这一比较研究方向予以直接明确,为后 续的研究打好基础。在第 1 章中,从发明创造的角度来比较分析破解矛盾的传统思维、 创新思维及方法,重点阐述了可拓思维模式与 TRIZ 创新思维方法;在第 2 章中,介绍 了不同的逻辑与矛盾观,揭示了可拓学与 TRIZ 理论的矛盾观、破解矛盾的基本方法及 哲学蕴含;在第 3 章中就可拓学与 TRIZ 理论分析矛盾的两大工具进行比较分析,从基 元理论与物-场分析的差异比较、内在联系及功能应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第 4 章介绍了 可拓学与 TRIZ 理论破解矛盾的方法论原则及其应用研究,破解矛盾的方法要落实到具 体的应用中才能显示这两种理论各自的特点;在第 5 章中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审视可拓学 与 TRIZ 理论的比较研究,重点介绍智能模拟的科学技术前提与哲学基础,认识论和本 体论与可拓学、TRIZ 理论的关系及意义。
第一章 创造发明的核心是矛盾的破解 ................................................................................. 9 1.1 破解矛盾的传统思维 ..................................................................................................9 1.1.1 思维概述 ............................................................................................................9 1.1.2 传统思维惯性 ....................................................................................................9 1.1.3 思维惯性的表现形式 ......................................................................................10 1.2 创新和创新思维 ....................................................................................................... 10 1.2.1 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 ..................................................................................10 1.2.2 创新思维的过程及类型 ..................................................................................10 1.2.3 创新思维的特点 .............................................................................................. 11 1.3 创新思维方法 ........................................................................................................... 11 1.3.1 传统创新思维方法概述 .................................................................................. 11 1.3.2 可拓学的创新思维模式 ..................................................................................12 1.3.3 TRIZ 的创新思维方法 ....................................................................................15 1.4 简要评述 ................................................................................................................... 17

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一、引言二、TRIZ理论及其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TRIZ(理论发展的原则、技术系统和创新方法,英文全称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由苏联工程师瓦列里·索罗金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创新方法。

TRIZ理论提出了40个发明原理、39个参数和76个技术矛盾等创新工具,能够解决技术和工程领域中的创新问题。

TRIZ理论具有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产品设计、技术创新、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培养等领域。

在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TRIZ理论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创新思维和方法。

TRIZ理论强调对问题的深度分析和清晰定义,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问题描述和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TRIZ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工具和方法,帮助学生充分激发创造力,发现问题的多种解决途径。

TRIZ理论注重于突破思维定式和创新突破,培养学生勇于挑战常规、敢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可以将TRIZ的创新工具和方法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中。

通过教学案例的引入、课程设计的改进和创新实践的组织,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下面结合具体实践经验,进一步探讨基于TRIZ理论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1. TRIZ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可以将TRIZ理论融入到创新创业相关的课程中,如创新思维、新产品开发、创业理论等方面。

通过教学案例的引入和课程设计的改进,引导学生从TRIZ 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课程中的实际问题。

开设“TRIZ创新方法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课程,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TRIZ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创新方法,通过分析和讨论案例,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创新技能。

对于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高职院校还可以引导学生将TRIZ理论应用到创业实践中。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创业项目的分析和规划,帮助他们找到创新创业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西南交通大学课程与资源中心

发明问题解决理论-西南交通大学课程与资源中心

8
1.解决发明问题的主要障碍
在解决发明问 题过程中存在
三个思路障碍
强烈的思 维惯性
有限的知 尝试错
识领域
误法
这些缺点限制人们思考创新能力
二、解决发明问题的主要障碍
强烈的思维惯性就像挖掘!
1.解决发明问题的主要障碍
测试1:10s以内分别写下结果
思维惯性
测试2:神奇的数学
测试2
1.解决发明问题的主要障碍
E 57 电晕放电
金属丝放出的电子迅速向正极移动,与气体分子撞击使之离子化;气体分 子离子化的过程又产生大量电子-雪崩过程;远离金属丝,电场强度 降低,气体离子化过程结束,电子被气体分子捕获;气体离子化区域 -电晕区;自由电子和气体负离子是粒子荷电的电荷来源
1.、 解决发明问题的主要障碍
3
4
2 1
3.发明等级与发明本质
(1)发明等级
发明的等级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解决的内容 外观修改 少量的改善 根本性的改进 新原理 新发现
知识领域 相关工作 相关工业 其它工业 新科学 新的现象
百分比 32% 45% 18% 4% <1%
例子 隔热墙的厚度 可调方向盘 自排变速器 记忆合金、超音波 雷射、晶体管
复杂的技术系统,其核心技术都是
遵循客观规律发展演变的,即具有
“你可以等待100年获得顿悟,
客观的进化规律和模式;
也可以利用这些原理用15分
钟解决问题。”
第二,冲突和矛盾的不断解决是推动这种进化
过程的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本质特征;
第三,技术系统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用最少的资 源实现最大数目的功能。
1.解决发明问题的主要障碍

triz创新方法资源分析及案例

triz创新方法资源分析及案例

案例三: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创新之路
总结词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创新之路是运用TRIZ创新方法推动 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典范。
详细描述
特斯拉电动汽车的创新之路始于如何解决传统电动汽车 存在的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等问题。通过应用 TRIZ理论,特斯拉成功地开发出了高性能的电池技术 和充电解决方案,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体 验,推动了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特斯拉还 通过创新的销售和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 购车和用车体验,进一步巩固了其在电动汽车市场的领 先地位。
特点
TRIZ强调对问题进行系统分析,通过 运用科学原理、效应和矛盾解决原理 ,寻求创新解决方案。
TRIZ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
TRIZ起源于前苏联,由发明家根里奇·阿 奇舒勒及其研究团队在20世纪50年代提 出。
VS
发展
TRIZ经历了从理论框架的建立到实际应 用的推广,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 的创新方法。
TRIZ创新方法在企业中的推广与应用
培训和专业认证
通过专业的培训课程和认证机制,提高企业员工对 TRIZ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建立创新团队
在企业内部建立专门的创新团队,负责推广和应用 TRIZ。
TRIZ创新方法在企业中的推广与应用
• 合作与交流:与其他企业、研究机构等进行合作和交流, 共同推动TRIZ在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
TRIZ创新方法在企业中的推广与应用
某汽车制造企业
利用TRIZ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提高了产品的性能 和质量。
某医疗器械企业
通过引入TRIZ,优化了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缩短了 上市时间。
某科技创业公司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运用TRIZ,成功开发出具有市场竞 争力的新产品。

TRIZ理论的应用实例分析

TRIZ理论的应用实例分析

TRIZ理论的应用实例分析一、TRIZ理论的起源TRIZ理论是阿奇舒勒(G. S. Altshuller)在1946年创立的一种发明理论,其意义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

二、主要内容现代TRIZ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TRIZ理论中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则包含了科学的问题分析建模方法——物-场分析法,它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问题,发现根本矛盾所在。

2.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针对技术系统进化演变规律,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TRIZ理论总结提炼出八个基本进化法则。

利用这些进化法则,可以分析确认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3. 技术矛盾解决原理不同的发明创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

TRIZ理论将这些共同的规律归纳成40个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

4. 创新问题标准解法针对具体问题的物-场模型的不同特征,分别对应有标准的模型处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等。

5.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主要针对问题情境复杂,矛盾及其相关部件不明确的技术系统。

它是一个对初始问题进行一系列变形及再定义等非计算性的逻辑过程,实现对问题的逐步深入分析,问题转化,直至问题的解决。

6. 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工程学原理而构建的知识库基于物理、化学、几何学等领域的数百万项发明专利的分析结果而构建的知识库可以为技术创新提供丰富的方案来源。

三、基本哲理TRIZ理论的基本哲理包括以下6条:1、所有的工程系统服从相同的发展规则。

这一规则可以用来研究创造发明问题的有效解,也可用来评价与预测如何求解一个工程系统(包括新产品与新服务系统)的解决方案。

2、像社会系统一样,工程系统可以通过解决冲突(Conflicts)而得到发展。

3、任何一个发明或创新的问题都可以表示为需求和不能(或不再能)满足这些需求的原型系统之间的冲突。

基于TRIZ和可拓学理论的小学创客课程开发

基于TRIZ和可拓学理论的小学创客课程开发

基于TRIZ和可拓学理论的小学创客课程开发摘要:本文探讨了基于国际创新理论TRIZ(萃智)和中国可拓学创新方法这两个创新思维方法论的小学创客课程开发。

通过分析创新思维理论TRIZ(萃智)和可拓学的创新方法论与当代小学生创客创新教育发展的需求,研究设计了一套适合小学生的创客课程,基于TRIZ(萃智)和可拓学理论的小学创客课程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TRIZ创新方法;可拓学;小学创客;创新能力一、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人才竞争的重要因素。

近几年,国内外创客教育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然而,在小学阶段的创客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创客教育中对创新方法与工具的教学与引导缺乏实用性与系统性等。

因此,如何开发一套适合小学生的创客课程,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介绍国际创新理论TRIZ(萃智)和中国创新理论可拓学这两种创新思维方法论,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需求,结合实践设计了一套适合小学生的创客教育课程。

二、TRIZ和可拓学理论(一)TRIZ理论TRIZ(萃智)译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

TRIZ理论是前苏联发明家、教育家根里奇·阿奇舒勒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大量专利和创新案例总结出来的,于1946年创立的理论学说,它成功地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

TRIZ理论建立初的基础理论有:发明原理、矛盾矩阵、进化法则、物场模型、标准解、ARIZ 等。

研究者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在TRIZ中引入了大量分析问题的工具,如功能模型分析法、裁剪法和因果链分析法等,形成了现代TRIZ理论[1]。

(二)可拓学理论可拓学是一门由蔡文教授为首的中国学者开创的原创性横断学科,横跨哲学、数学和工程学,它是一门将一般问题进行形式化建模,并以模型为基础研究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创新的规律[2]。

其中,可拓创新方法是可拓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TRIZ理论的应用实例分析

TRIZ理论的应用实例分析

TRIZ理论的应用实例分析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是由苏联工程师格里戈里·阿尔图诺维奇·阿尔图舍夫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创新方法论。

TRIZ理论的核心原则是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创新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套通用的创新规律和原则,以帮助解决各种问题和困境。

以下是一些TRIZ理论的应用实例分析:1.飞机发动机的改进飞机发动机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领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

TRIZ理论可以应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噪音减少和可靠性提升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使用TRIZ的分析工具,工程师可以找到已有问题的根本矛盾,并运用TRIZ的解决原则来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通过应用“逆向”原则,可将从机翼下面吸入的大气压力转化为发动机压力,从而提高燃烧效率。

2.医疗器械的创新设计在医疗器械的设计过程中,TRIZ理论可以帮助工程师解决技术难题和满足各种需求。

例如,在设计心脏起搏器时,工程师面临着如何减小设备体积、延长电池寿命等问题。

通过应用TRIZ的“资源分配”原则,工程师可以优化设备的结构设计,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3.生产流程改进在生产流程方面,TRIZ理论可以应用于分析和优化不同工艺的矛盾和问题。

例如,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往往存在着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之间的矛盾。

通过应用TRIZ的“逆向”原则,工程师可以发现并消除影响整体效果的各个因素,并提出创新的生产流程方案。

通过TRIZ的思维方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

4.能源利用的创新能源利用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应用TRIZ理论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能源领域找到更高效的解决方案。

例如,通过使用TRIZ的“资源分配”原则,可以分析能源利用中存在的矛盾,如如何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并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通过应用TRIZ的解决原则,工程师可以提出创新的能源利用方法,例如利用潮汐能、太阳能等。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40创新原则简介

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40创新原则简介

解决方案
采用了先进的发动机技术、轻量 化材料和智能化控制系统,提高 了燃油效率和飞行安全性。
应用创新原理
应用了TRIZ中的创新原理,如局 部质量原理、动态化原理等,对 飞机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
实施效果
波音飞机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 的商用飞机之一,为航空公司
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TRIZ应用案例二:苹果电脑的创新历程
详细描述
局部质量原则主张在系统的关键区域引入所需的特性和改进,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适应性。通过在关 键部位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可以优化系统的整体性能,同时避免对其他部分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和影 响。
不对称原则
总结词
物体的不同部分可以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特性,以提高整体性能。
详细描述
不对称原则允许物体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以适应不同的需求和 环境。这种不对称性可以提高系统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使系统更好地应对各种 复杂情况。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TRIZ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如何更好地应用TRIZ解决问题
系统学习
深入学习TRIZ理论,掌握其核心思想和工具,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和效率。
实践应用
将TRIZ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不断总结经验,优化解 决方案。
团队协作
加强团队协作,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共同推动问题的解决。
合并原则
总结词
将相似的功能集中到一个组件或系统中,以提高效率。
详细描述
合并原则主张将相似的功能或组件合并到一个单一的组件或系统中,以提高效率和简化 系统结构。通过合并相似的功能,可以减少系统的复杂性和冗余,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
效率。
多维性原则
总结词
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思考问题,以获得 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创新技术与方法-TRIZ理论案例分析

创新技术与方法-TRIZ理论案例分析
. 想 要 看 很 多 书 , 携 带 大 量 图 书 — — 拿 不 动 ,携 带 不 方 便
改 善 的 参 数 :3 3 可 操 作 性 恶 化 的 参 数 :2 3 物 质 损 失
. 书 要 方 便 携 带 , 要 小 ,要 轻 — — 书 的 质 量 会 下 降
技术矛盾定义
矛盾矩阵
恶化的参数改善的参数
谢谢大家~
Thanks For Your Watching.
10力
23物质损失
26物质或事物的数量
35、14、3
33可操作性
28、32、2、24
01
2 分 离 与 分 开 原 理
02
3 局 部 质 量 原 理
03
4 类 球 面 原 理
04
4 利 用 中 介 质 原 理
05
8 机 械 系 统 替 代 原 理
06
2 颜 色 变 化 原 理
07
5 参 数 变 化 原 理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2021
2022
2023
理论体系的内容理论的主体思路
TRIZ理论的介绍
在读书中的应用
TRIZ理论的解题实例分析
TRIZ理论的介绍
创新从最通俗的意义上讲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TRIZ理论的强大作用正在于它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现代TRIZ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创新思维方法与问题分析方法TRIZ理论中提供了如何系统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如多屏幕法等;而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则包含了科学的问题分析建模方法——物-场分析法,它可以帮助快速确认核心问题,发现根本矛盾所在。2.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针对技术系统进化演变规律,在大量专利分析的基础上TRIZ理论总结提炼出八个基本进化法则。利用这些进化法则,可以分析确认当前产品的技术状态,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开发富有竞争力的新产品。3. 技术矛盾解决原理不同的发明创造往往遵循共同的规律。TRIZ理论将这些共同的规律归纳成40个创新原理,针对具体的技术矛盾,可以基于这些创新原理、结合工程实际寻求具体的解决方案。4. 创新问题标准解法针对具体问题的物-场模型的不同特征,分别对应有标准的模型处理方法,包括模型的修整、转换、物质与场的添加等等。

应用triz原理的典型专利

应用triz原理的典型专利

应用TRIZ原理的典型专利1. 概述在技术创新的领域中,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理论被广泛应用于专利发明的创造过程中。

TRIZ是由苏联发明家Altshuller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解决问题和创新的方法论,通过分析现有专利和技术趋势,帮助工程师发现并解决技术问题。

本文将介绍两个应用了TRIZ原理的典型专利案例。

2. 专利案例一:改善电动车续航里程的发明2.1 问题描述电动车的续航里程一直是电动车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

传统的电池技术在能量密度和充电速度方面存在局限性,导致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有限。

如何提高电动车的续航里程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2 TRIZ原理应用在应用TRIZ原理的过程中,发明者通过分析现有技术和专利,采用了如下原理:1.矛盾分析:通过将传统燃油车与电动车进行对比,发明者发现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差距主要是因为电池容量有限。

因此,通过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来克服这个矛盾。

2.聚焦创新:发明者引入了一种新型的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有效提高了电池的能量密度。

通过特殊的电池材料组合和电池结构设计,实现了更高的能量存储和释放。

3.思维逆转:传统电动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回收主要通过制动能量回收系统实现。

而发明者通过思维逆转,将电动车行驶过程中的其他能量损耗也纳入到能量回收系统中。

例如,通过车辆底盘的振动能量回收系统、车轮的转动能量回收系统等方式,进一步提高电动车的能量利用率。

2.3 创新效果通过应用TRIZ原理,发明者成功改善了电动车的续航里程问题,实现了较大的技术突破。

该新型电池技术的应用,使电动车的续航里程大幅提升,为电动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

3. 专利案例二:提高核电站安全性的发明3.1 问题描述核电站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设施,其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在核电站运营过程中,核材料的泄漏和堆芯温度过高等问题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如何提高核电站的安全性成为一个重要的技术挑战。

基于基元理论的改进功能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基元理论的改进功能分析方法研究

基于基元理论的改进功能分析方法研究张文林;成思源;杨雪荣【摘要】以可拓学的基元理论和TRIZ(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功能模型分析方法为基础,研究一种集两种理论优点的改进功能分析方法.首先阐明了基元理论和TRIZ功能模型分析方法,在对两种分析理论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设计并阐明了改进功能分析方法的过程和步骤,并以牙刷为案例对新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和应用进行了说明和论述.改进的功能分析方法具有可拓基元对问题的形式化表示和信息挖掘的特点,同时具有TRIZ功能模型直观形象地表示系统结构和组成的特点,是一种更加全面有效的问题分析方法.【期刊名称】《广东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9(036)001【总页数】6页(P10-15)【关键词】可拓学;TRIZ;基元理论;功能分析【作者】张文林;成思源;杨雪荣【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东省创新方法与决策管理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006;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广东省创新方法与决策管理系统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22在创新驱动发展的今天,创新方法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不断改革和发展的有力武器. 而创新设计中,分析问题是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关键,对此,很多创新理论也都提出了多种分析方法,如帕累托分析法[1-2]、鱼骨图分析法[3]、头脑风暴法[4]等,但这些方法往往是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 可拓学[5]和TRIZ[6-7]是两种比较成熟和系统的创新理论和方法体系,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李苏洋、杨春燕等[8]就深入地分析比较了可拓学与TRIZ解决矛盾问题的不同. 也为此,很多学者开始研究理论间的相互结合,从而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仇成等[9]比较了TRIZ和可拓学的差异以及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周贤永[10]运用可拓学研究了TRIZ物场分析、40条原理等的内在机理. 江帆等[11]将两者融合提出了一种解决矛盾问题的一般方法.本文将TRIZ功能分析方法[6]和可拓学基元理论进行融合,利用基元理论对一般问题形式化表示的特点,更深入地理解和挖掘问题的信息,同时,利用TRIZ功能分析方法系统化、层次化表示问题的特点实现对问题系统层次的直观快速的理解和把握. 基于此,提出了一种集两种方法优点的问题分析和信息挖掘的功能模型分析方法.1 基于基元理论的改进功能分析方法1.1 TRIZ功能分析方法TRIZ的功能模型分析方法[12-14]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工具. 功能模型分析是现代TRIZ理论的一大基础理论,并且是TRIZ工程应用中使用最广泛、最有效的工具. 其由以下3部分组成.(1) 组件分析.组件分析就是按照系统层级对各层级组件进行划分,以此来识别和认识问题. 比如要分析汽车,可以从系统的发动机、轮子和变速箱,以及超系统的汽油、空气等来划分组件.(2) 相互作用分析.相互作用分析是在组件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组件间的相互关系. 一般采用矩阵表格来辅助分析,形式如表1所示.表1 组件相互作用分析表Tab.1 Component interaction analysis table发动机+ - + +变速箱 + - +轮子 - +汽油 +空气该矩阵表格中“+”号表示两组件间有相互作用,而“-”号表示没有相互作用. 通过这样的表格辅助相互作用分析,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组件间作用关系的遗漏,使分析条理清晰.(3) 建立功能模型.功能建模是功能分析的最后一步,其描述了系统或超系统组件的功能、用途和性能水平等特征. 一般表示形式如图1所示.通过模型中的方框形状,图线类型和文字等来表示各组件间的关系和问题,如此实现问题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图1 功能模型Fig.1 Functional model1.2 基元理论在可拓学中,为了形式化描述事物,建立了基元理论,将事物分为物、事、关系3部分,建立了物元、事元、关系元的概念. 同时,在基元中定义对象O、特征C、(特征的)量值V为基元三要素.基元的一般表达式记作建立物元、事元、关系元就是对一般问题建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通过基元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同时在挖掘基元对象特征和量值的过程中加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 而建立基元模型另一大优点就是使得通过计算机解决一般问题成为了可能,这也是可拓学在人工智能快速崛起的今天和未来能够具有深远发展的突出优势所在[15].1.3 集成的功能分析方法由基元理论我们知道,基元模型的优点是能够对研究对象通过特征的挖掘加深理解,模型所包含的信息量大,同时,基元的表达方式易于实现计算机对问题的理解,而且,在可拓创新方法中根据基元理论形成了多种创意生成方法[16-17]. 但基元模型(包括可拓论中基元的运算)在工程应用解题时缺乏对于所研究系统或对象的整体直观描述. 而TRIZ功能分析方法则具有系统性分析问题的特点,同时功能模型还表示出了研究对象所存在的问题,但TRIZ功能分析法对于组件和相互作用(或功能)的理解较为抽象,缺乏对其组件本身特性的认识.由于可拓学与TRIZ都是问题分析和解决的一种理论,在理论本质上具有诸多的相通之处,故本文通过分析基元理论与TRIZ功能模型间的相似相容特性,建立一种集成的功能分析方法. 该方法由如下3步组成.(1) 组件物元分析.首先进行组件分析,然后利用基元的表示方法对组件建立基元模型. 由于组件是由工程系统或超系统中物质或场组成,其本质是一种物质,故该步骤中建立的基元均为物元.本方法中为了能从物元名字区分系统和超系统组件,故规定物元符号名下标采用两位数标注,第一位数可为0、1、2,“0”表示超系统层级,“1”表示当前系统层级,即研究对象(因其一般为一个,故下标可设为10),“2”表示子系统层级;第二位数为0~9或阿拉伯字母,表示在本层级中的编号.(2) 相关分析及事元、关系元建模.TRIZ功能分析中相互作用分析是通过矩阵表的形式来逐一的比较各组件,从而整理清楚组件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而基元理论的相关分析是研究基元与基元间的关系,以形式化的方法使人更清晰地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机理. 可见,对组件物元进行相互作用分析的过程,实则也是对组件物元间相关性分析的过程,不同点是相关分析还包括基元内部特征间的相关关系的分析.又由于相互作用分析本质是研究组件间的作用行为和联系方式,因此组件相互作用可以采用事元来形式化表示. 子系统组件间存在结构关系,可以通过关系元来表示. 因此作用分析矩阵表中子系统组件间的“+”可以采用一个事元和一个关系元表示,而子系统组件与超系统组件间的“+”可以用一个事元来进行表示. 如此,即完成了相互作用分析的形式化表示,以及通过形式化表示达到对相互作用关系更深入理解的目的.在相互作用形式化表示中,为了通过基元模型的字符能够定位到是哪两个组件间的作用或关系,以及更直观地判断出该相互作用的好坏,规定事元名称下标采用4位数和一个字母标注. 这4位数由组件物元的下标组成,其两物元下标的先后顺序根据两组件间作用所产生功能的载体和受体的身份进行前后排序,如A0102,表示M01为功能载体,M02为功能受体;最后一位字母采用E、S、H,分别代表作用过度、作用不足、作用有害,若不是这3种作用,则最后一位就为空,如A0121和A2402H. 规定关系元名称下标采用4位数标注,同样也由该关系的两物元下标组成,并根据前项与后项进行下标前后排序,如R2122,表示前项为M21, 后项为M22. 通过如此的规定,继而从事元和关系元的名称就能知道该功能事元或关系元是由谁发出的,能够快速索引到相应的组件物元,并能够了解到该作用的基本情况是好是坏.(3) 建立功能关系导图.在上述相关分析及事元、关系元建模的基础上建立功能关系导图,如图2所示. 导图中以事元为节点,以有向线段为方向形成主体导图构架. 一个事元表示了两个物间的关系,而两个事元间的关系,通过中间物元来联系,如图2中A0121与A2122,下标中21所指示的物元M21为A0121所示功能的受体,又为A2122所示功能的载体,故M21是一个中间物元,并用箭头从A0121指向A2122. 以此类推,从而建立起事元间的联系.导图中带中括号的事元表示该节点事元指向的两物元间不可忽视的反向作用,并建立出事元,如图中A0222H. 导图中的关系元表示所指向的物元间的结构关系,一般存在于子系统的物元间. 功能相关导图实则是将基元和相关关系进行整合、梳理,并将其图形化表示的过程,从而使得建立的理论化、形式化的物元、事元、关系元在引导创新的过程中表现得更加的形象和直观.图2 功能关系导图Fig.2 Function relation guide graph1.4 应用通过导图直观、形象的描述方法能够清楚了解系统各相关组件的种类、数目、组件间的作用关系和系统存在的功能问题. 同时,基元模型又提供了大量具体而细致的信息,为问题的理解和创新提供了更为详细的信息. 另外,引入基元建立的导图,由于基元理论形式化描述问题的特点,为导图实现计算机智能理解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实现的可能性.在产品创新时,在该方法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发散分析方法对所建基元进行拓展,从而生成更多的创意,然后,在功能关系导图的基础上利用可拓变换生成新的可行设计方案. 最后,还可以利用优度评价方法进行方案筛选. 在做专利规避时,裁剪和替换是常用方法,然而怎样裁剪?怎样替换?这些问题在TRIZ中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题方向,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去尝试. 而引入基元理论的功能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功能与基元特征间的关系为裁剪提供方向指导,也就是通过分析裁剪组件的功能所对应特征的特点,然后,在导图中搜索与其相关的其他组件,这些组件就是裁剪后所产生问题的可能解题突破口. 在替换规避时,可以从替换组件的特征理解功能的机理,然后寻找具有不同机理、相同功能的组件来进行替代,同时,通过导图还可以考虑到与替代相关的组件的变化.2 案例分析以牙刷为研究对象,分析过程如下.2.1 组件物元分析组件物元分析包括组件分析和组件的物元建模两部分.牙刷的组件分析按系统层面可划分为:(1)当前系统:牙刷M10;(2)超系统组件:手M01、牙齿M02、牙膏M03、牙渍M04、牙龈M05;(3)子系统组件:刷柄M21、刷颈M22、刷头M23、刷毛M24. 组件分析完成后,组件按划分进行物元建模如下.当前系统:超系统:子系统:2.2 相关分析及事元、关系元建模通过上述组件物元建模后,首先进行组件的相互作用分析,如表2所示,然后对表中具有相关关系的组件建立事元,以及对子系统组件间的相关关系建立关系元. 表2 牙刷相互作用分析Tab.2 Analysis of the interaction of toothbrush手M01 - - - - + - - -牙齿M02 + + + - - - +牙膏M03 + + - - + +牙渍M04 - - - - +牙龈M05 - - - +刷柄M21 + - -刷颈M22 + -刷头M23 +刷毛M24矩阵表中,手M01与刷柄M21间的“+”蕴含着事元再如刷柄M21和刷颈M22两子系统组件间“+”蕴含着事元和关系元将矩阵表格中每一个“+”都建立起事元,或事元和关系元. 在TRIZ相互作用分析获得对组件间作用和相关关系的抽象认识后,通过基元来具体化、形式化表示作用和关系.2.3 建立功能关系导图通过组件物元分析和相关分析及事元、关系元建模,建立牙刷的功能关系导图如图3所示.图3 牙刷的功能关系导图Fig.3 Functional relation map of toothbrush2.4 应用在集成功能分析方法对牙刷进行分析、基元建模以及建立功能关系导图的基础上,对牙刷进行创新设计,首先利用发散分析对基元进行发散,然后利用可拓变换产生方案,变换时注意相关组件间变换的传导性. 如对人手M01发散.由此可对人手M01作置换,变换为M01″,即作根据导图知存在相关性:M01~M21. 手的变换必然要引起刷柄的改变,即存在变换01T21,使得因此可设计一种可套在手上的牙刷.在对牙刷利用裁剪法进行专利规避时,如裁剪掉刷柄M21,由导图可知,刷柄M21作为功能载体发出的功能是A2122支撑功能,由功能与特征间的关系可知,支撑功能的实现主要是因为刷柄M21具有“长度”和“形状”的特征. 又由导图可知,与刷柄M21相关的组件包括手M01和刷颈M22,且都有“长度”、“形状”(或“体积”)特征,因此,通过分析可将刷颈设计成空心,手指可插入,从而用手指来实现刷柄的支撑功能. 用替换进行规避,如刷毛M24实现承载牙膏的功能,分析可知,刷毛运用的机理是利用细长物具有的“柔性”和密集刷毛形成的“体积”来实现的承载功能,所以可从具有“柔性”和“体积”特性的两方面思考. 对刷毛刷毛M24做如下发散,作基元对象的置换变换橡胶的“柔性”来替代刷毛的“柔性”. 对进行“一对象多特”发散,从发散可知,橡胶具有“体积”和“上/下表面”的特征,因此综合考虑可将“刷毛”设计成橡胶材质、长方形,上表面粗糙、下表面光滑的形状.3 结语集成基元理论和TRIZ功能分析法的改进功能分析方法,是在深入理解基元理论和TRIZ功能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两种理论出发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共性,发掘两种理论相似相融的契合点,进而将两种理论有机结合,形成一种优势互补的分析方法. 它利用TRIZ功能分析法的系统性分析问题的特点,克服了利用基元分析问题时理论化较强而导致的对系统直观抽象认识不足;而基元的形式化表示方法,特别是基元建模过程中基元特征的挖掘和量值的设置,使得研究人员对问题产生更细致和深入的理解,为后续的解题和再创新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而最终建立的功能相关导图,更是直观形象地表示出了整个系统的组成和关系. 因此,这种改进的问题分析方法将会为我们分析和理解问题带来更加实用、高效的认识途径.在倡导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创造力的持续产生已经不能简单地依靠人的聪明才智和经验积累,而更多地需要方法的指导. 而创新的首要问题——分析和认识问题往往直接决定最终的创新效果. 创新方法的发展如果能够包容性地集各家之所长,也将是创新方法本身发展的一种途径.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简单, 李艺, 袁琴. 基于帕累托分析法的操作成本主因素分析[J]. 中外企业家, 2017(19): 93.[2]胡仁深. 一种简捷的参数设计分析法——帕累托分析[J].电讯技术, 1995(3): 44-49.HU R S. Analysis method of a simple parameter design-Pareto analysis method [J]. Tele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1995(3): 44-49.[3]高祖成. 浅谈鱼骨图分析法在整车质量问题解决过程中的运用举例[J]. 企业技术开发, 2015,34(35): 36-37.[4]王国平, 阎力. 头脑风暴法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 绥化学院学报, 2006(3): 173-175.[5]杨春燕, 蔡文. 可拓学[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6]成思源, 周金平, 郭钟宁. 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及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7]陈敏慧, 蒋艳萍, 吕建秋. TRIZ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5,35(1): 24-27.CHEN M H, JIANG Y P, LYU J Q. The research actuality of TRIZ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5, 35(1): 24-27.[8]李苏洋, 杨春燕, 张晓伟, 等. 运用可拓学与TRIZ方法解决矛盾问题[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13, 30(1): 7-12.LI S Y, YANG C Y, ZHANG X W, et al. The application of Extenics and the TRIZ theory in solving contradictory problems [J].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3, 30(1): 7-12.[9]仇成, 冯俊文, 郭春明. TRIZ与可拓学的比较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10): 105-107.[10]周贤永. 基于TRIZ和可拓学的技术创新理论与方法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法学院, 2012.[11]江帆, 杨鹏海. TRIZ理论与可拓学的融合方法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13(6):59-64.JIANG F, YANG P H. Study of the combined method based on TRIZ and Extenics [J]. Journal of Guang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2014, 13(6): 59-64.[12]孙永伟. TRIZ——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六)[J]. 家电科技, 2013(9): 32-33.[13]孙永伟. TRIZ——打开创新之门的金钥匙(七)[J]. 家电科技, 2013(10): 32-33.[14]于慧伶, 郭洁, 陈广胜. 基于功能分析与TRIZ的林果采摘装置概念设计[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5): 1566-1568.YU H L, GUO J, CHEN G S. A conceptual design method of fruit picking device based on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TRIZ [J].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2014,42(5): 1566-1568.[15]何斌, 张应利. 可拓学在人工智能中的应用初探[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6):88-92.HE B, ZHANG Y L. Primary research for Extenics application 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1999(6): 88-92.[16]杨春燕, 蔡文. 基于可拓学的创意生成与生产研究[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2016, 33(1): 12-16.YANG C Y, CAI W. Generating creative ideas for production based on Extenics [J].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16, 33(1): 12-16.[17]杨春燕. 可拓创新方法[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7: 170-176.。

物场模型分析法(TRIZ)讲述

物场模型分析法(TRIZ)讲述
· 问题探索/分析/定义
通用解 类型ຫໍສະໝຸດ 启发法与应用工 具(heuristics and instruments) 经典TRIZ
程序
· 功能属性分析 · 最终理想解与理想化水平 · 物理矛盾与分离原理 · S曲线 · 系统算子分析 ·思 维 定 势 ( 聪 明 小 矮 人,……) · 裁剪与简化
问题描述 与理解
TRIZ知识体系图与问题解决模型(Sheu, 2007)
★ 如何将一个具体问题转化并表达为一个TRIZ的标准问题呢? 方法之一:使用通用工程参数来进行问题的描述!
在实际问题分析过程中,为表述系统存在的问题,工程参数的选择
是一个难度较大的工作。需要全面的专业知识、丰富的经验和对TRIZ39
个通用工程参数的正确理解。
★ 假如你是一名侦探:检验抢确定杀人犯
嫌犯:“警察同志,我没 有杀人,您应该相信我。 您必须相信我。” “我只相信事实。”警察 反驳道:“事实与你说的 不一样,小伙子。在那个 星期有人见你威胁过死者。 打死死者的手枪与你的手 枪是一样的。我们没有找 到子弹是事实,但是我们 会找到证据。”
思考题2(续)
电场
q1
q2
能量场与物质场都携带有场源的能量,可以给系统中的物体施予力的
作用,或者直接给系统提供能量,从而改变场中物体的运动状态,促使 系统发生反应,实现系统所需要的功能。
物-场分析法的三元素(二)
比较常见的场有: Mechanical(机械场):秤、轮胎地面摩擦 Acoustic(声场):医生听诊器、B超 Thermal(热场):温度计变化 Chemical(化学场):分解、化合 Electric(电场):电子仪器的工作 Magnetic(磁场):指南针 ……
★ 旧式太空马桶

基于可拓创新方法的改进TRIZ研究

基于可拓创新方法的改进TRIZ研究

基于可拓创新方法的改进TRIZ研究楼炯炯;桂方志;任设东;谢智伟;赵燕伟【摘要】针对TRIZ在解决矛盾问题时存在的初始问题分析难、发明原理具体化难和概念方案量化评价难的问题,进行了基于可拓创新方法的改进TRIZ研究.首先利用基元模型形式化表达的SVOP模型描述系统的目标和条件,得到根源冲突,并利用TRIZ求解工具消解矛盾得到原理解;然后利用可拓事元形式表达该原理解,直接变换零部件得到概念方案;最后结合模糊优度评价和TRIZ理想度法则对其方案进行定量化评价.通过在裁剪传送系统上的应用,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Aiming at the difficulties on analysis,concretion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by using TRIZ to solve the contradictory problems,an improved TRIZ research based on extension innovation method was proposed.SVOP model as the formal expressing of primitive model was used to describe the system's goals and conditions,and the conflict root was found;TRIZ tools was used to solve the conflict and obtain the original solutions,and the affair-element was used to express this original solutions for obtaining the concrete solutions by manipulating parts.By combining the extension priority-degree evaluation and TRIZ degree rule,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for concrete solutions was received.Through the cutting delivery system,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verified.【期刊名称】《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年(卷),期】2018(024)001【总页数】9页(P127-135)【关键词】可拓创新方法;改进TRIZ;裁剪传送系统;设计方法【作者】楼炯炯;桂方志;任设东;谢智伟;赵燕伟【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4;浙江工业大学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4;浙江工业大学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4;浙江工业大学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4;浙江工业大学特种装备制造与先进加工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220 引言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 TRIZ)[1-2]由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 Altshuller)于1946年提出,用于解决创新问题的方法。

TRIZ理论与创新设计

TRIZ理论与创新设计

利用Triz理论进行流程创新 设计的系统分析,提高流程 设计的整体性和系统性。
Triz理论强调系统分析,通 过分析流程设计的整体性和 系统性,可以帮助设计师更 好地理解流程的结构和功能 ,从而更好地进行创新设计 。
服务创新设计
01
总结词
02
利用Triz理论解决服务创新设计 中的服务冲突和问题,提升服 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感谢观看
THANKS
案例一
某智能家居企业运用Triz理论优化 产品功能,结合设计思维提升用 户体验,成功推出市场欢迎的产 品系列。
案例二
某医疗器械公司运用Triz理论简化 产品结构,降低成本,结合设计 思维关注用户需求,实现了产品 的升级换代。
案例三
某电动汽车品牌运用Triz理论提高 电池续航里程,结合设计思维打 造时尚外观和智能化驾驶体验, 赢得了市场份额。
05
Triz理论的发展与未来展望
Triz理论的研究动态
国内外研究进展
介绍Triz理论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包括主 要研究机构、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活动。
理论体系完善
探讨Triz理论的理论框架、核心概念和工具,以及 如何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一理论体系。
跨学科融合
分析Triz理论如何与其他设计理论、创新方 法进行融合,形成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Triz理论在企业中的应用趋势
行业应用拓展
探讨Triz理论在不同行业中的 应用案例,以及未来在更多行
业的普及和推广。
企业创新实践
分析企业如何运用Triz理论提 升创新能力,实现产品、工艺
和服务创新。
人才培养与教育
讨论如何培养掌握Triz理论的 专业人才,以及在高等教育和
职业教育中推广Triz理论。

应用triz原理的实例

应用triz原理的实例

应用TRIZ原理的实例1. 引言TRIZ(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由苏联工程师阿尔图尔·辛舍维奇·高尔斯基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创新问题解决方法。

TRIZ通过系统化的思考方式,帮助解决问题并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本文将通过列举几个应用TRIZ原理的实例,来阐述如何应用TRIZ解决问题并产生创新。

2. 实例1:减少发动机噪音2.1 问题描述某汽车公司开发的新款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发动机噪音较大,影响了驾驶体验和车辆的舒适性。

如何减少发动机噪音成为该公司面临的问题。

2.2 TRIZ原理应用根据TRIZ方法,提出以下原理应用:1.逆思维原理:假设噪音是有用的,可以考虑将噪音转换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通过振动发电等方式。

2.传导原理:使用导热材料将噪音传导至其他部件,通过分散能量来减少噪音。

3.分离原理:将高噪音源与车内空间隔离,使用隔音措施来减少噪音传入车内。

2.3 解决方案基于上述TRIZ原理应用,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案:1.使用振动发电装置将噪音转换为电能,并利用电池储存。

2.在发动机的振动部件表面涂敷导热材料,将噪音能量传导至其他部件。

3.在发动机和车内之间设置隔音墙,以阻止噪音传入车内。

3. 实例2:改善电梯运行效率3.1 问题描述某高层建筑的电梯运行效率低下,导致乘客等待时间长,影响了建筑的使用体验。

如何改善电梯运行效率成为该建筑管理者面临的问题。

3.2 TRIZ原理应用根据TRIZ方法,提出以下原理应用:1.分离原理:通过分离电梯乘客的需求,将需求按照优先级排序,优化电梯的运行路径。

2.流程逆转原理:逆转电梯乘客排队的流程,在大堂安排一个工作人员,根据各乘客目的地指导他们进入相应的电梯。

3.想象力原理:使用无人驾驶技术,让电梯能够自动感知并预测乘客需求,提前作出优化调度。

3.3 解决方案基于上述TRIZ原理应用,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方案:1.安装乘客流量感应器,根据不同区域的乘客需求设置电梯的优先级。

TRIZ创新方法资源分析及案例

TRIZ创新方法资源分析及案例

信息与知识资源分析
总结词
信息与知识资源是TRIZ创新方法中重要 的资源之一,它包括内部信息和外部知 识,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VS
详细描述
信息与知识资源是指组织或个人所拥有的 内部信息和外部知识。在TRIZ创新方法 中,信息与知识资源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的关键,通过收集、整理和应用信息与知 识资源,可以获得更多的解决方案和创新 点子,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的思路和 方法。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通过培训和推广,使更多企业和研发团队掌握 TRIZ,提高其创新能力,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TRIZ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与设计思维结合
TRIZ与设计思维都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创 新方法,两者的结合将有助于产生更具创意 和实用性的解决方案。
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处理大量数据和信息,与TRIZ结 合可以更快速地分析问题并找到合适的创新方法。
运用TRIZ理论,优化化工企业的生产流程,降低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详细描述
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流程繁琐、成本高昂的问题。通过运用TRIZ理论, 对生产流程进行分析和优化,实现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增强了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04
TRIZ与其他创新方法的比较
TRIZ与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强调自由畅想,产生 大量创意,但缺乏对创意的评价
triz创新方法资源分析及案 例
目录
• TRIZ创新方法概述 • TRIZ资源分析 • TRIZ创新案例 • TRIZ与其他创新方法的比较 • TRIZ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TRIZ创新方法概述
TRIZ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TRIZ,全称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是一种系统化的创新方法论,旨在解 决技术、工程和科学领域的创新问题。

TRIZ创新方法资源分析及案例

TRIZ创新方法资源分析及案例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No
Image
.
26
.
27
.
28
.
29
空间分离
❖对同一个参数的不同要求,在不同的空间实现。




操作空间1
操作空间2
(杯子内)
(杯子外)
.
30
时间分离
❖对同一个参数的不同要求,在不同的时间段实
现。

操作时间1

操作时间2
(下雨的时候) (携带的时候)
……
协调性法则
动态性法则
子系统不均衡进化
创新的思维
向超系统进化
创新的规律
技术矛盾
创新原理
工具
创新的方法
提高理想度法则
……
物理矛盾
分离
物场模型
方法 标准解法
根本原因分析
向微观级进化
矛盾
功能分析
正确地
解决问
正确地
题!
由于时间的关系, 分析
本课程重点讲述
问题!
知识库
理想度
……
资源
术语
术语
技术系统
效应
.
功能
去。我以前是一个司机,后来下了岗,但现在我成了有名的皮货商。”
.
11
当我们在某方面遭遇一连串的打击和失败后,我们忽然觉得自
己很没用,甚至悲观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
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不同的价值,都有无数种
用途。如果让比尔·盖茨去当农民,他不一定能成为农业家;如果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机械设计
第 31 卷第 10 期
但是单独依靠其中某种工具在许多情况下往往很难顺
利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这两种工具都是基于对高
水平发明专利的总结与提炼,在本质上是一种夹杂创
立者主观性和随意性的不完全统计结果,因此,其中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机理不甚清晰。 中国原创科学
可拓学是一种采用形式化的方法研究矛盾解决一般
问题的原目标进行分解:
201学与实例推理的创新问题解决模型初探
3
Gx =Gx1 ⊕Gx2 ⊕ … ⊕Gx i ⊕ … ⊕Gx n
(7)
同理, 通过对待解决问题分目标与实例库中备选
实例进行基本分析之后,如若发现具备以下特征:
Gxi ~Gph Lxi ~Lph
C1 — ——某个功能实现时目标物元相关的关键特征;
V1 — ——该功能实现时关键特征 C1 所必须达到的量值范围。
对 于 式 (3)所 示 的 特 殊 的 不 相 容 问 题 , 其 解 题 思 路
和基本机理仍然是对目标基元或者条件基元进行可拓
变换。
2 基于可拓学的 TRIZ-CBR 实例检索 模型
解决过程中提取一个或一组可拓变换 T′,使得式(10)
成立:
P ′1p=Gp′↓Lp′=Tg(Gp)↓Tl(Lp)
(10)
根据式(5)所示的目标/条件基元的相似性,对实例
P 的可拓变换 T′本身进行发散分析和可拓变换 T″,即
可找到使式(9)所示公式成立的所需可拓变换 T,即:
T=T″(T′)
(11)
G。 反之,如若应用当前条件基元 L 可以实现所需目标
基元 G,则用符 号“↓”表示。 根 据可拓学 的 [12] 相 关 方
法,解决式(1)所示不相容问题的基本方法就是对目标
基元 G 或者是目标基元 L 进行某种可拓变换,包括对
目标基元的蕴涵分析从而变换原目标、 对条件基元的
可拓变换, 以及对目标基元和条件基元同时进行变换
FAA),功 能 的 本 质 实 际 上 是 对 某 个 核 心 属 性 进 行 某 种
需要的改变或者抵御外力而维持不变, 因而可以判定
如 若 待 解 决 问 题 核 问 题 中 涉 及 的 目 标 /条 件 核 心 特 征
元 与 某 个 备 选 实 例 涉 及 的 目 标 /条 件 核 心 特 征 元 满 足
3.2 基于可参考实例集的修改模型
如若待解决问题不存在可直接参考的实例 P,而
只存在可供参考的实例集{Ph},则可根据上述 3.1 小节
的基本思路, 针对待解决问题原目标基元的各个子目
标 分 别 寻 找 可 直 接 参 考 实 例 , 从 而 依 次 运 行 式 (9)、 式
(8)
则实例库中备选实例 Ph 可作为参考实例,满足上
述条件的实例集合{Ph}即为可参考实例集。
3 基于可拓学的 TRIZ-CBR 实例修改 模型
对于选取的 参考实例 P 或 者参考实例 集{Ph},在
对其解题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可分别对其进行再
次可拓变换, 从而获得可帮助解决待解决问题的基本
思路。
对 式 (1)所 示 不 相 容 问 题 进 行 进 一 步 具 体 化 , 采 用 如 下
可拓学问题模型描述物场分析法对应问题 : [13]
P=G↑L=M1↑(M2 ∨M3)=
(O1,C1,V1)↑[(O2,C2,V2)∨(O3,C3,V3)]
(3)
式 中 :M1,M2,M3— — — 目 标 涉 及 的 物 元 和 条 件 涉 及 的 两 个 物 元 ;
根据前述问题分析与解决模型的分析,创新性问
题的一般特点都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实现既定的
一个或一组目标,其解题的基本机理是对目标或者条
件进行某种变换。 因此,在采用 TRIZ 和 CBR 方法解
决创新问题时,结合可拓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可以发
现,选择可用实例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待解决问题与
备选实例之间在目标基元和条件基元之间存在一定
的相似性。
2.1 基于可拓学的 TRIZ-CBR 实例检索基本模型
通过对待解决问题与实例库中备选实例进行基本
分析之后,如若发现具备以下特征:
∨Gx ~Gp
(4)
Lx ~Lp
式中:Gx,Gp — ——待解决问题目标基元;
Lx,Lp— — — 待 解 决 问 题 条 件 基 元 。
根据功能属性分析法(Function Attribute Analysis,
3 种具体路径。
1.2 基于可拓学的经典 TRIZ 矛盾分析与解决模型
对于经典 TRIZ 理论中的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而
言, 由于存在两个在现有情境下无法同时满足的两个
主观目标,因此,可将经典 TRIZ 理论中的矛盾分析和
解决过程进一步表述成为以下可拓学对立问题模型:
P2=(G1^G2)↑L
(2)
在 式 (2)中 ,基 元 G1 与 G2 分 别 表 示 目 标 1 和 目
以下关系:
(Cx n ,Vx n )~(Cpm ,Vp m )
(5)
或者有某个类元满足:
(Cp,Vp)-|{(Cxn ,Vx n ),(Cp m ,Vp m )}
(6)
则有式(4)成立,因而该实例 P 可直接作为备用参
考实例。
2.2 基于可拓学的 TRIZ-CBR 实例检索拓展模型
如 若 不 存 在 满 足 式 (4)的 备 选 实 例 ,则 可 对 待 解 决
可见, 经典 TRIZ 理论的基本问题主要存在于以 下两个方面:第 1,经典 TRIZ 工具过于庞杂,这些工具 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性,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 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思路,但是实际创新问题很难依
靠某个单一工具得以完 全解决;第 2,经 典 TRIZ 工具 应 用 过 程 中 的 特 殊 问 题 转 化 为 TRIZ 通 用 问 题 和 TRIZ 通用解转化成为领 域解存在较 大的困难 。 为解 决第 2 个问题, 一些学者尝试将 TRIZ 与实例推理方 法 结 合 起 来 , [8-11] 以 便 降 低 实 现 上 述 “两 个 转 化 ”的 难 度。 然而,关于如何判断实力之间的相似性以及如何 实现对实例的修改使用等关键问题,目前尚未出现较 为系统的方法。
3.1 具有可直接参考实例的修改模型
针 对 如 式 (1)所 示 的 待 解 决 问 题 ,寻 找 该 创 新 性 问
题的解决思路本质上就是寻找一个或者一组可拓变换
T,使得以下公式成立:
P ′1=G′↓L′=Tg(G)↓Tl(L)
(9)
在式(9)中,目标基元 G′蕴含元目标 G。 由于直接
存在与待解决问题相似的实例 P,因此,可从实例 P 的
1 基于可拓学的经典 TRIZ 问题解决 统一模型
矛盾分析与解决、 物场分析与标准解法是经典 TRIZ 中最常用的两组分析和解决问题工具。 一方面, 这两种工具分别从不同的侧面提供了分析和解决创造 性问题的基本思路,虽然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重叠性,
* 收稿日期:2014-01-10;修订日期:2014-05-21 基金项目:科技部创新方法工作专项资助项目(2011IM020100);四川省科技厅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3ZR0046);成都市科技局软科学 研究资助项目(12RKYB074ZF-002);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682013BR037) 作者简介:周贤永(1982—),男,湖南涟源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TRIZ 理论与应用、公共工程组织与管理。
第 31 卷第 10 期 2001144年年101月0 月
机械设计 JOURNAL OF MACHINE DESIGN
Vol.31 No.10 Oct. 2014
基于 TRIZ、可拓学与实例推理的创新问题解决模型初探 *
周贤永,陈光,杨红燕,赵立力
(西南交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为 解 决 经 典 TRIZ 的 两 个 基 本 问 题 ,文 中 试 图 在 笔 者 早 前 研 究 的 基 础 上 ,应 用 可 拓 学 [12]对 经 典 TRIZ 工具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形式化意义上的统 一 ,从 而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揭 示 经 典 TRIZ 各 种 工 具 分 析 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机理,同时,应用可拓学构造一个 将 TRIZ 理 论 与 实 例 推 理 方 法 结 合 起 来 的 理 论 框 架 模型。
关键词:经典 TRIZ;可拓学;实例推理方法;创新问题解决 中图分类号:TH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54(2014)10-0001-03 DOI:10.13841/ki.jxsj.2014.10.001
TRIZ 理论是当前最为成熟、最为完善的创新方法 之一,因而近年来备受学术界和实务界青睐。 然而,有 效应用 TRIZ 理论并非易事。 Altshuller 本人在其经典 著作中就提出 TRIZ 主要适合于那些异常聪明的高水 平 发 明 家 , [1-2] 日 本 TRIZ 专 家 Nakagawa 也 指 出 经 典 TRIZ 理论要求其应用者必须是全能(almighty)人物[3]。 Nakagawa 的 研 究 [4]也 表 明 ,经 典 TRIZ 理 论 工 具 过 于 庞大, 其应用过程需要 “苛 刻的类比思 考”(enforced analogy thinking), 在 绝 大 多 数 情 况 下 起 主 要 作 用 的 不是 TRIZ 理论工具本身而 是当事人(problem solver) 的直觉和顿悟(intuition and enlightenment),所以一些 企 业 发 现 经 典 TRIZ 理 论 并 不 能 帮 助 他 们 解 决 实 际 问题。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 TRIZ 理论的发明问题解决 程序过于抽象, 从具体发明问题向标准发明问题及 从相应原理解向实际解决方案的转换存在较大的跳 跃 性[5-6],且 TRIZ 理论的 相关方法 缺乏明确的 操作对 象 [7],不 符 合 人 们 处 理 发 明 问 题 时 的 实 际 思 考 习 惯 , 因 此 他 们 从 不 同 的 角 度 对 经 典 TRIZ 理 论 提 出 了 适 应性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