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指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指导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课外拓展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由之路。而且从2007年起,中考课外文言文从原来6分增加到10分。因此对学生进行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指导不容忽视。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运用“积、猜、读、论”四法来激发学生对课外文言文兴趣,从而提高其能力.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课外文言文阅读指导的几点体会。

一积

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而积累字词解释是读懂课外文言文的关键。于是不少教师向学生发起“背功”,背字词的解释,背句子的翻译,天天死记硬背,这样只会扼杀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本人认为应从字源入手激发兴趣。

1.追朔字源,激发兴趣。

我们应根据古汉语的特点来激起学生的兴趣,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其字义和字形之间大都有密切的关系,从其构字特点中,往往可以探求这个字的意义轨迹。引导学生了解造字法,不仅能使学生牢牢地记住字义,并能准确地区分其细小差别。如:金文的“步”像脚趾朝上的左右脚掌,当人的双足交替向前走动,其本义就是“行”。金文的“行”的中间是一条大路,左右两侧分开两条小路,样子与“十字路口”相近,行字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走”。金文的“走”字上面像一个摆动双臂向前奔走的人形,下面的“止”

代表脚,一个向前奔走的人再加多一只脚,说明走得很快。本义是“跑”。上部是一个摆动双臂奔走的人形,下部是三个“止”部件,“止”代表脚,整个字表示一个向前奔走的人再加上三只脚,表示速度很快。本义是:“奔跑“。

学生在追朔字源,积累字义过程中,对古汉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都认为古文不再枯燥难懂,学习热情高涨。

2.建“知识库”,形成系统。

为使学生记得更牢固,并使之形成系统。本人还要求每位学生都准备一个笔记本,建立“文言知识库”,把每课课内文言文的课后的注解中重点实词、虚词,常用句式等做好登记,定期回顾、翻查从前学过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归类、比较。做到纵向积累和横向积累相结合。结果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很高,这为阅读课外文言文打下很好的基础。

二、猜

所谓猜,就是猜读,根据字形揣摩字义。

1、利用字形特点,猜测字义。

形声字在汉字里占了约85%,弄懂形声字的字义对我们看懂古文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我们先弄懂形声字的形旁,它对我们结合句意推断该字的词义有很重要的提示作用。如:

①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吕蒙传》“恚”与“心”有关,想去征罚他的应是心里“很生气”。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师旷论学》“昧”从“日”旁,与“日

光”有关,“日未”可猜为“没有日光”,“昧行”就是“摸黑走路”。让学生根据字形大胆地猜字义,学生越猜越起劲,简直乐在其中。

2、利用组词特点,猜测词义

我们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实词时,可以使用组词的方法,猜读其意义。如:

①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郑人逃暑》

流(流动),影(影子),移(移动),徙(迁徙),从(跟从),阴(阴影)

②缜少孤贫,事母孝谨。《范缜笃学》

少(年少),孤(孤儿),贫(贫困),孝(孝顺),谨(恭谨)先组词,再结合句子、上下文的内容,我们大致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度出句子的含义。

3、利用词性辨识,推测词义

采用词性辨识揣摩词义的方法,既可以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起到“温故”的作用,又可举一反三,以此贯彼,得到“知新”的乐趣。如:

①王贤其母,说其义。《韩诗外传》“贤”意动用法“认为……贤明”

②毋妄言,族矣。《学万人敌》“族”作谓语可理解为动词“灭族”

假如引进一组同词面而词性不同的词来比较教学,则效果会更佳。如:

①尔何来窃吾所秘?《书断王羲之》“所”字后面跟名词,“秘”应理解为“秘籍”

②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书断王羲之》“秘之”中的“秘”应是谓语是动词应理为“守秘”

4、利用对文互义特点,猜测词义

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意义上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求得词语的正确解释。如:性质直,好危言高论《范缜笃学》“危”与“高”可猜为意思相近的字。“危言高论”可理为“标新立异的宏论”。

总的来说用“猜”方法理解字义虽然并不十分科学,但是这种方法带给学生一种信息,那就是:学古文我们先不要怕它,把一篇古文分拆成许多字词,一个一个字词的意思弄明白了,就能慢慢弄懂整篇文章。这种方法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找到阅读古文的“入口”,像庖丁解牛一样,找到下刀的地方,找到切割的方法,翻译古文不是一件难事,阅读古文甚至会变得很有趣。

三、读

所谓读,就是诵读。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进入作品的最有效途径,是整体理解作品的必要前提。让学生在诵读中听其言,入其境、品其味、动其情,搜集文章中的外显信息和头脑中内存语言知识及生活体验等信息达到理解的拓宽和深入。

文言文用词惜墨如金,用词精凿,一些字词的意蕴十分丰富,很值得慢慢咀嚼品味。古文是古代大家精神的积淀物,是传统文化

的精髓所在,读古文其实就是跟古人进行思想交流的过程,古圣先贤的博大胸怀和非凡智慧对自己认识社会、思考人生、修身养性有无穷的启迪。如:读《学万人敌》项羽一介武夫,竟可说出:“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彼可取而代也!”正因为他崇尚、炫耀武力,胸怀大志,才使他有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业。真不失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这些均需要全身心投入地读,才能体会的。在诵读过程中,心灵与文字的撞击,用情感及理性的思考穿透文字外壳,达到其深层意蕴,形成“入境始与亲”的思想情感的共鸣和交融。朱熹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做到了才能真正的理解和记忆。

四、论

文言文的阅读不能只停留在字词的理解上,学会品味、鉴赏文言文才是更高能力的要求。为了对文章内容作更深入的挖掘,为了激发学生对文言文思想内涵的认识,让学生享受到阅读文言文的愉悦。

1、谈古论今

对于文言文这种古人说的“古语”,我们大可今人今看,也让学生自由说说他们学完文章后的感想。比如阅读《师旷论学》后可以以小组的形式来论这个故事对我们现在有什么意义。给学生的思维一个自由发展的平台,也是自主阅读成果的分享。我们也能发现他们在古今对照中碰撞出来的思想的火花。学生在无形中也学会了用现代观念去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