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学复习题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 (1)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 (1)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1)一、多项选择题1、人类的环境可分为(a)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C.宇宙环境和地球环境D.聚落环境和自然环境2。
土地荒漠化是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所有国家d.非洲国家3.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
以下不属于三种类型(d)A.陆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4。
生态学研究的中心主题是(a)a.生态系统b.生物圈c.食物链d.生态平衡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通过(b)进行的。
a、消费者B.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产者D.分解者6、“我国西部沙漠地区想恢复到历史上的草肥水美的环境状态不太可能”体现了环境的(a)性a.不可逆性b.隐显性c.持续反应性d.灾害放大性7、旱灾,地震等(b)a、这是自然灾害,不是环境问题。
这是一个环境问题。
C.不能单方面确定这是否是一个环境问题。
D.这可能不是环境问题。
8.董事会(a)a.生化需氧量b.化学需氧量c.总需氧量d.总有机碳9、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元素是(d)a.氧b.碳c.氮d.磷23.由于环境恶化,中国几乎所有河流都存在不同程度地减少平均流入量的问题。
下面是哪一个河流的连年断流已经给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珠江24、哪种不是环境学的范围(d)a、地磁干扰B.土壤干旱C.阳光直射D.口渴25。
下列哪种情况对沙尘暴的发生有一定影响:(a)a.我国西北地区草原严重退化和沙漠化b.地面的污染导致了沙尘暴d.酸雨直接形成了沙尘暴c.亚洲大陆每年春天的季风产生沙尘暴26、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人口压力问题,哪个国家问题较为突出(a)a、印度B.南非C.蒙古D.俄罗斯27。
目前,中国的能源形势主要是(d)a.核能b.石油c.天然气d.煤炭28.华北地区大规模地面沉降的原因是:(c)a.挖煤b.地震c.地下水超采d.黄河断流29.早在1957年,一些学者(b)就向中国政府提出,应实施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暴力增长。
网络学院本、专科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共240分)

网络学院本、专科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共240分)一、多选题(A型题,共55分)1. 一般所说的环境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A.地质性、化学性、生物性因素B.化学性、物理性、地理性因素C.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因素D.化学性、地理性、地质性因素E.物理性、生物性、地质性因素2. 环境卫生学重点的研究内容是A. 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B. 环境污染在环境中的转归C. 环境治理D. 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E. 环境质量评价3. 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指A. 生态系统对污染物的净化和调节能力B.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能力C. 物质循环能力D. 生态平衡的能力E.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消除速度4. 关于酸雨的不正确叙述是A.来源于大气SO2, NO XB.降雨pH小于5.6C.可腐蚀建筑物D.使土壤金属迁移加快E.可促进农作物生长5. 二次污染物是指A. 直接从污染源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B.与一次污染物理化性状不同毒性变小的污染物C. 空气中长期存在的难于降解的污染物D.受某些因素作用后转变成理化性状完全不同毒性更大的新污染物E.排入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沉降后由于某种原因再次对环境造成污染的物质6. 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A. <4.5B. <5.6C. 4.5-4.0E.>4.57. 原生环境是指A. 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未受动物活动的影响B. 天然形成的环境条件未受人类活动的影响C. 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条件D. 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活动的环境条件E. 以上都不是8.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是A. 区域内的传染病B. 自然疫源性疾病C. 地质环境因素引起的疾病D. 公害病F.种族遗传性疾病9. 光化学烟雾的二次污染物有A.飘尘B.NOxC.O3D.烃E.CO210. 生活环境中的小气候包括A.温度、湿度、气压、风速B.温度、湿度、风速、热辐射C.电磁辐射、温度、湿度、风速D.湿度、电离辐射、气压、风速E.以上都不是11. 臭氧层位于A.平流层B.对流层C.逸散层D.热成层E.中间层12. 同温层又称为A. 对流层B. 平流层C. 中间层D. 热成层13. 大气圈中与人类生命活动关系最密切的一层是A. 平流层B. 热成层C. 逸散层D. 对流层E. 中间层14.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物质是A. FB. COC. CO2D. ClE. NO215. 温室效应气体主要是指A. NOxB. COC. N2O3D. CO2E. O316. 气温垂直递减率通常是指在对流层内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A.降低0.65℃B.升高0.65CC.升高0.986℃D.降低0.986℃E.降1.25℃17. 总悬浮颗粒物的粒径为A.>100μmB.≤50μmC.0. 4-10μmD.≤10μmE.≤100μm18. 烟气中有害气体着地点距烟囱的距离一般为有效排放高度的A.10-20倍B.40倍C.30-50倍D.<5倍E.25倍19. 气温逆增常发生于A.夏季B.夏秋季C.冬季D.夏季的白天E.秋季20. 在环境健康效应谱的理论模式中哪种效应的发生率最高A. 死亡B. 患病C. 生理负荷增加D. 生理代偿性变化E. 生理反应异常21. 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的污染物是A. 异氰酸甲酯B. 有机氯C. 有机磷D. 盐酸E. 敌敌畏22. 室内空气中氡的健康效应是A. 中毒B. 致癌C. 免疫抑制D. 致畸E. 非特异效应23. 可吸入颗粒物的粒经为A. ≤10μmB. ≥5μmC. 5-15μmD. 1-5μmE. 0.1-4μm24. 煤烟型烟雾事件多发生于A. 炎热季节B. 霉雨季节C. 寒冷季节D. 凉爽季节E. 机动车拥挤的地区25. 光化学烟务事件多发生于A. 夏秋季的白天B. 冬春季的深夜C. 冬春季的白天D. 夏秋季的夜晚E. 阴雨天26. 人群健康效应谱是揭示A. 不同健康效应在人群中的发生率B. 健康效应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C. 不同剂量下某效应的发生率D. 不同剂量下生物效应的变化E. 以上都不是27. 形成煤烟型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A. 悬浮颗粒物和NOxB. 汽车废气和SOxC. 颗粒物和PANsD. 颗粒物和O3E. 颗粒物和SOx28. 污水一级处理主要是为了除去A. 有机污染物B. 悬浮固体C. 总固体D. 氮肥等营养物质E. 细菌29. 关于医院污水处理,下列哪项论述是正确的A. 仅需一级处理B. 一、二级处理可满足要求C. 医院污水处理中污泥可作为肥料D. 医院污水中放射性物质不需处理E. 医院污水消毒后方可排放30.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是A.CaB.MgC.P. ND.P. PbE.N. CuF.As. Zn31. 下列哪个指标最能代表水中有机物质的含量A. CODB. BODC. DOD. 总固体E. 以上都不是32. 以下哪项不属于饮水常规微生物检测指标A. 大肠菌群B. 余氯C. 细菌总数D. 病原菌E. 粪大肠菌群33. 军团病的致病原是A. CO2B. NOC. 细菌D. 病毒E. 甲醛34. 污水二级处理主要是为了除去A.B0DB.悬浮固体C.总固体D.氮肥等营养物质E.细菌35. 水俣病是由于长期摄入A.砷污染的水B.甲基汞污染的水C.汞污染的水D.酚污染的E.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36. 甲基汞在机体主要作用的靶器官是A.脑B.肝C.脾D.肾E.骨骼37. 饮水氯消毒时,水中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所消耗的氯称A.加氯量B.有效量C.需氯量D.余氯量E. 以上都不是38. 下列关于氟中毒的论述那项是错误的A.发病与性别无关B.成人迁入氟病区后一般不患氟斑牙C.患氟斑牙不一定伴氟骨症D.氟骨症发病率不随年龄增加而升高E.迁入重氟病区者氟骨症发病早,且病情重39. 土壤Cd的自然本底是0.3ppm,Cd的土壤最高容许浓度值为1.0ppm,则土壤对Cd的环境容量是A.1.0 ppmB.1.2 ppmC.0.7 ppmD.0.5 ppmE.5 ppm40. 下列哪种疾病不是“人-土壤-人”方式传播A.伤寒B.痢疾C.肠炎D.钩端螺旋体病E.霍乱41. 拟建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影响的预测和评价,称为A.环境回顾评价B.环境现况评价C.环境影响评价D.环境综合评价E.环境区域评价42. 决定工业区与居住区位置关系最主要的依据是A.主导风向B.年平均的风向和风速C.静风频率D.微风频率E.风速43. 下列哪项不可设置在卫生防护带内A.消防站B.车库C.浴室D.运动场E.绿化地带44. 化妆品最常见的损害部位是A.皮肤B.呼吸道C.眼睛D.消化道E.头发45. 水中硝酸盐氮含量甚微, 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含量明显增高A. 污染刚刚发生B. 受污染不久, 现仍在继续C. 长久以来一直受污染D. 已完全自净E. 以上都不是46. 地方性甲状腺肿的好发年龄是A.0 --11岁B.12--18岁C.20--40岁D.40--50岁E.发病与年龄无关47. 光化学烟雾对机体危害的主要特点A. 对眼睛和上呼吸道的刺激作用B. 肺水肿C. 神经学系统损害D. 肝肾损害E. 皮肤损害48. 饮水水质标准中铁、锰、锌制订主要是依据A. 流行病学资料B. 对水体自净能力的影响C. 毒理学资料D. 对水生生物的作用E. 对感官性状的影响49. 生成氯化副产物的前体物质主要为A. 苯B. 醇类C. 醛类D. 腐殖酸E. 以上都不是50. 河水取水点的卫生防护带是A.上游100米至下游50米B.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C.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0米D.上游50米至下游100米E.上游100米至下游1000米51. 肠道寄生虫病传播途径是A. 土壤-动物-人B. 动物-土壤-人C. 土壤-人D. 人-土壤-人E. 以上都不是52. 总大肠菌群指标反映水体A.有无病原体存在B.受有害毒物污染的程度C.水质的清洁程度D.受粪便污染的程度E.自净效果53. 永久硬度是指水中的A.溶解性固体和悬浮性固体B.钙,镁的重炭酸盐C.钙,镁的硫酸盐,硝酸盐和氯化物D.水净化处理所不能除去的盐类E.锰的盐类54. 投射角是A. 工作面中心向窗上缘和对面建筑物的顶点连线的夹角B. 工作面中心向窗上缘连线和水平线的夹角C. 阳光向工作面的投射角D. 工作面中心向窗上下缘连线的夹角G.以上都不是55. 卫生防护带内可建A. 住宅B. 文化娱乐场所C. 仓库D. 医疗设施E . 托幼机构二、填空:(25分)1.氧垂曲线是水体中过程和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1)

一、选择题1、人类的环境可分为(A)A.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B.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C.宇宙环境和地球环境D.聚落环境和自然环境2、土地的沙漠化是(D)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A.发达国家B.发展中国家C.所有国家D.非洲国家3、根据生态系统的环境性质和形态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下那种不属于此三种(D )A.陆地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4、生态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 A)A.生态系统B.生物圈C.食物链D.生态平衡5、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就是通过(B)进行的。
A.消费者B.食物链和食物网C.生产者D.分解者6、“我国西部沙漠地区想恢复到历史上的草肥水美的环境状态不太可能”体现了环境的(A)性A.不可逆性B.隐显性C.持续反应性D.灾害放大性7、旱灾,地震等( B )A.是自然灾害,不属于环境问题B.是环境问题C.不能片面断定是否为环境问题D.有可能不是环境问题8、BOD 表示( A )A.生化需氧量B.化学需氧量C.总需氧量D.总有机碳9、在我国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中,最为关键的元素是( D)A.氧B.碳C.氮D.磷23、因环境恶化,我国境内几乎所有的河流都有不同程度的平均来水量减少的问题,以下那条河流的连年断流已经给我国国民经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B )A.长江B.黄河C.黑龙江D.珠江24、哪种不是环境学的范围(D )A.地磁干扰B.土壤干旱C.阳光直射D.口渴25、以下那种情况对于沙尘暴的产生有一定的作用:(A )A.我国西北地区草原严重退化和沙漠化B.地面的污染导致了沙尘暴D.酸雨直接形成了沙尘暴C.亚洲大陆每年春天的季风产生沙尘暴26、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都存在人口压力问题,哪个国家问题较为突出(A)A.印度B.南非C.蒙古D.俄罗斯27、目前我国的能源状况主要以( D )为主A.核能B.石油C.天然气D.煤炭28、华北地区大面积的地面沉降是因为:(C)A.挖煤B.地震C.地下水超采D.黄河断流29、早在1957年就有学者( B )对中国政府提出应该实行计划生育,以控制人口剧烈增长。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_-

环境生态学复习题_-环境生态学复习题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研究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
2.环境生态学:研究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的变化机理、规律和对人类的反效应,寻求受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和保护对策的科学。
二、问答题1. 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如何产生的?答: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生态破坏问题是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生态效应,如水土流失;沙漠化;水旱灾害加剧;地面沉降;生物多样性下降等。
环境污染问题是因工农业发展和人类生活排放的有害物质引起的环境污染,如大气、水体、土壤污染;城市噪声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等。
2. 环境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学科任务是什么?研究内容: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内在变化机理和规律;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及危害性的判断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保护措施的研究;解决环境问题的生态对策。
科学任务:研究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环境系统在人类活动的干扰下,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的效应以及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寻求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各种措施。
3. 从生态学和环境生态学发展史入手,谈谈你对环境态学的总体认识(包括与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的异同;两者发展的关联点等)。
生物与环境一、名词解释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3.限制因子: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但是其中必有一种或少数几种因子是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 这些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4.生态幅:在自然界,由于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每个种都适应于一定的生境,并有其特定的适应范围。
每个种适应生境范围的大小即生态幅。
5.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于最小量的那种营养物质。
环境学 期末复习

填空题1、水资源的特性:作用上的重要性补给上的有限性时空上的多变性利用上的多用性。
2、水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表现在谁的三方面功能: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P3、污水综合开发利用的对策:开源、节流、治污、管理。
4、洪水发生的人为因素:城市化修堤筑坝毁林荒地。
5、旱灾的减灾措施:加强长期预报推广人工降水发展节水灌溉6、地下水污染特点:污染来源广泛污染难以治理污染危害严重7、尾水生态处理的主要类型包括稳定塘系统和土地处理系统。
8、大气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
9、大气边界层主要特征:湍流运动,风,温度的垂直分布。
10、大气污染物可分为气溶胶状态污染物(亦称颗粒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简称气态污染物)颗粒物常表示为总悬浮颗粒物(TSP)、飘尘和降尘。
11、几种典型的大气污染:煤烟型污染交通型污染酸沉降污染12、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主要三条渠道:呼吸道吸入;随食道和饮用水摄入;体表接触侵入。
13、大气污染控制的技术手段:清洁能源、绿色交通、末端治理、环境自净14、土壤的组成:固相物质、粒间物质、生物体15、土粒分为:砾石、沙砾、粉沙和黏粒16、一般情况下,自然土壤的土层包括: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17、土壤孔隙分为无效孔隙、毛管孔隙和通气孔隙。
18、土壤污染的特点:隐蔽性或潜伏性、不可逆性和持久性、危害的严重性19、目前最受关注的五种重金属元素是:汞、砷、镉、铅、铬20、固体废物按污染特性可分为一般固体废物、危险废物以及放射性固体废物。
按来源可分为工矿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固体废物。
21、三C原则:避免产生、综合利用、妥善处置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R原则:减少产生、再利用、再循环22、噪声主要来源于交通运输、工业生产、社会生活和建筑施工。
23、说出三种噪声的利用:噪声除尘、噪声发电、噪声增产、噪声除草、噪声诊病...24、人为的电磁污染源主要有:脉冲放电、高频交变电磁场、射频电磁辐射25、一般光污染可分为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污染和彩光污染26、生态因子可分为五类:①气候因子②土壤因子③地形因子④生物因子⑤人为因子27、植物体主要通过根系吸收可溶性污染物,通过叶片的气孔吸收挥发性的污染物28、生物入侵的主要途径:人为有意引入、无意识引入、自然入侵29、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备择价值和存在价值30、生物多样性的四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31、环境学基本原理:环境多样性原理、人与环境和谐原理、规则规律原理、五律协同原理32、环境多样性包括自然环境多样性、人类需求和创造多样性,以及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多样性。
《环境工程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环境工程学复习题(课程代码272336)一、名词解释1、堆肥化参考答案:利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微生物,通过人为的调节和控制,促进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向腐殖质转化的生物过程。
2、逆温参考答案:指对流层中某层次出现气温上热下冷的现象。
3、中位径(d c50)参考答案:指粒子群中将颗粒质量平分一半时所对应的颗粒的粒径。
4、富营养化参考答案:水体中N、P营养物质富集,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下降,使鱼类或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的现象5、农业退水参考答案: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农产品加工过程中排出的污水。
6、水环境容量参考答案:在满足水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前提下的最大允许污染负荷量,或称纳污能力。
7、污泥负荷参考答案:指单位时间单位微生物质量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单位为kgBOD5/(kgMLVSS·d)。
8、物理性污染参考答案:物理环境中声、振动、电磁辐射、放射性、光、热等在特定时间和空间中的强度过高或过低,危害人体健康、生态环境、仪器设备,造成的污染或异常,就是物理性污染。
9、热解参考答案:指将有机物在无氧或缺氧状态下进行加热蒸馏,使有机物产生裂解,经冷凝后形成各种新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从中提取燃料油、油脂和燃料气的过程。
10、自养型微生物参考答案:自养型微生物以无机物为底物(电子供体),其终点产物为二氧化碳、氨和水1/ 20等无机物,同时放出能量。
11、容积负荷参考答案:单位为:kgBOD5/(m3·d),指单位时间单位反应器容积所承受的有机物的量。
12、废物固化参考答案:指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有害废物固定或包封在惰性基材中,使之呈现化学稳定性或密封性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法。
13、理论烟气体积参考答案:燃料在供给理论空气量下完全燃烧,且生成的烟气中只有CO2、SO2、H2O、N2这四种气体,此时烟气所具有的体积为理论烟气体积(又称湿烟气体积)。
14、表面水力负荷参考答案:单位为m3/(m2·d),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沉淀池表面积的污水流量。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答案

环境科学概论复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自然科学B. 社会科学C. 环境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D. 工程技术答案:C2. 环境问题主要分为哪两大类?A. 自然环境问题和社会环境问题B. 城市环境问题和农村环境问题C. 工业环境问题和农业环境问题D. 污染问题和生态破坏问题答案:D3. 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确定项目是否可行B. 评估项目对环境的潜在影响C. 制定环境治理方案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B4.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什么?A. 经济增长B. 社会公平C. 环境保护D.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答案:D5. 以下哪个不是大气污染物?A. 二氧化碳B. 一氧化碳C. 二氧化硫D. 氮氧化物答案:A二、填空题1. 环境科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环境管理2. 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环境能够________而不发生________的能力。
答案:持续支持人类活动,不可逆转的退化3.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提供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物质产品,生态功能4. 环境伦理学关注的是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关系。
答案:人类,自然环境5. 清洁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采取________和________,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答案: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三、简答题1. 简述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区别。
答案: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与人类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涵盖了环境监测、评价、管理和规划等多个方面。
而环境工程则更侧重于应用工程技术解决具体的环境问题,如污染控制、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等。
2. 什么是生态系统?答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其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它包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水、空气、土壤等非生物因素,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维持其结构和功能。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

环境学导论复习题一、环境学的基本概念1、什么是环境?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自然环境是指未经过人类活动干预或改造的自然界,如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社会环境则是指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人类长期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如城市、乡村、工厂、交通等。
2、环境的分类有哪些?(1)按照环境的范围大小,可以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
(2)按照环境的要素,可以分为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等。
(3)按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可以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原生环境是指天然形成、未受人类活动影响或影响较小的环境;次生环境是指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发生了重大变化的环境。
3、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是什么?环境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以及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环境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同时,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如过度消耗能源、过度开垦土地、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这些都导致了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
二、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哪些?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通过摄取其他生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它们将动植物的遗体和排泄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2、生态系统的功能有哪些?生态系统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三大功能。
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化学元素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如碳循环、氮循环等;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信息传递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通过物理、化学和行为等方式传递信息,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Environment2Ecology3environmental science4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5resource6 recycling7 ecological footprint8 pollution9 system10 matter11Energy12species13Population14Ecosystem15Biodiversity16biogeochemistry cycles17evolution18eutrophication19Soil erosion20external costs三.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on1. what are two means of science? Name three applications of science. Describe the scientific method. What needs to occur before a researcher’s results are published? Why is important?2. Describe 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damming rivers. What particular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concerns has China’s Three Gorges Dam and its reservoirs raised?3. What is environmental science? Name several disciplines involved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Give examples of three maj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world today, along with their causes.4. About how thick is the atmosphere? Name one characteristics of troposphere and stratosphere. How and why is stratospheric ozone beneficial for people, and tropospheric ozone harmful? What is photochemical smog, and how does it form?5. Describe four unique properties of water. Name three major types of water pollutants, and provide an example of each. Why do some sciences consider groundwater pollution a greater problem than surface water pollution?6. In the demographic transition model, describe the birth and death rates of the pre-industrial stage and the industrial stage? How does this model explain the increase in population growth rates in recent centuries and the decrease in population growth rates recent decades?7. What is a system? Distinguish among the inputs ,flows or throughputs, stores, and outputs of a system.8. Describe the three types of weathering that may contribute to the process of soil formation. Name the five primary factors thought to influence soil formation and describe one effect of each.9. Describe the reasons why some people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 and some oppose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crops?10. Why are fossil fuels our most prevalent sources of energy today? Why are they considered nonrenewable sources of energy? What are some of the effects of fossil fuels emissions?11. Distinguish btween hgh-quality matter and low-quality matter,and give an example of each? what is energy efficiency?12.What is pollution ?Distinguish between point sources and nonpoint sources of pollution。
List three types of harm caused by pollution。
13.Distinguish between inductive reasoning and deductive reasoning , and give an example of each.14.Dstinguish between the first law of thermodynamics and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and give an example of each law in action. Use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to explain why energy cannot be recycled.15.what's a feedback loop? Distinguish between a postitive feedback loop and a negative feedback loop , and give an example of each.16. Distinguish between asexual reproduction and sexual reproduction.What are the disadvantages and advantages of sexual reproduction?What is coevolution, and what is itsimportant?17.What percentage of the water used by people throughout the world is wasted?List four benefits of conserving water.List three major cause of water waste.18.What is extinction?List three factors that have affected the earth’s long-term patterns of speciation and extinction.19. What are the disadvantages and advantages of trade-able pollution and resource-use rights to reduce pollution and resource waste?20. What does the study of Ethics encompasses? What is Environmental ethics? Describe the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of Anthropocentrism, Biocentrism and Ecocentrism. Differentiate between the preservation ethic and the conservation ethic.四、Calculate and analyze1. If at a global scale, human’s crude birth rate is 23 babies per 1,000 individuals per year and the crude death rate is 7 deaths per 1,000 individuals per year. If the growth of the population measured by Nt=N0*e rt , then:1) what is the current per capita rate of increase ( r ) of humans?2) If there are currently 6 billion people in the world, calculate the number of“new humans”per year, and per day.3)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per capita growth rates of humans, how many years will it take for the population to double?4) If there are currently 6 billion humans, and the population continues togrow exponentially, how many humans do you expect in the year 2057?5) Explain the I = PAT model. Why do poorer societies have the higher population growth rates than wealthier societies? How does the population affect the environment?2.One way of altering y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is to consider transportation alternatives. Typical amounts of carbon dioxide released for each person per mile, through various forms of transportation, are listed in the table below,impact of choosing the alternatives to driving alone and record your results in the table.2)If you take 1,000 miles by Automobile (driver only), 4,000 miles by Automobile(4 persons) and 1,000 miles by bus and residual miles by walking and bicycle ,which CO2 emissions per year add up to were 2155.5 lbs, Calculate how much of the 10,000 miles you might travel by walking and bicycle respectively?3)Each gallon of gasoline is converted to approximately 20lb of carbon dioxideduring combustion. How many gallons of gasoline would you save per year if the last two columns were your choice. How could you reduce using your gasoline without affect your “quality of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