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资料讲解

合集下载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李伟森
李伟森(1903年一1931),笔名李求实,湖
北武昌人。1917年考入武汉高等商业专科学 校。五四时,参加领导学生运动。1921年参 加中国共产党。1923年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兼《中 国青年》主编。1930年8月,任中央宣传部秘 书。1931年1月17日在东方旅社被捕,1931年 2月7日被国民政府处决于上海龙华淞沪警备 司令部内广场,时年28岁,为五烈士中唯一 没加入左联之人。






鲁迅

解题:如何理解题目“为了忘却的记念”?
忘却悲伤,记念奋斗。对烈士最好的记念方 式是摆脱悲伤,化悲痛为力量,为烈士的理 想而奋斗,去完成烈士的未竟之业。
一、了解背景,整体阅读
写作背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文化“围剿”,大肆 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 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 上海龙华的国民党特务机关淞沪警备司令部。鲁迅在闻知柔 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发表《中国无产 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 文章,强烈抗议和揭露反动派的罪行。1933年2月7—8日, 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鲁迅写下了《为了忘却的纪念》 这篇文章。
①运用象征手法,暗示反动势力还很强大,斗争的道路还很漫长。 对于失去战友的无比悲痛之情,还是暂时忘却为好,只有化悲痛为 力量,才是对他们的最好的纪念。 ②预言烈士的血不会白流,革命终将取得胜利。 ③全句表达了鲁迅对革命必胜的信念,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热爱与 敌斗争到底的精神。省略号表示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完。
州潮州人,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知识 分子家庭,少女时,曾就读于汕头友联 中学高中部,是民国时期潮汕最著名的 女作家。1931年1月17日在上海东方饭 店被国民政府逮捕,2月7日被杀害,是 左联五烈士中唯一的女性作家。

《为了忘却的记念》简析

《为了忘却的记念》简析

《为了忘却的记念》简析课文题解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为记念“左联”五烈士遇难两周年而作的。

它表现了作者极度悲愤的心情:既有对牺牲的战友的深切哀悼,也有对杀害青年作家的反动派的愤怒声讨。

标题中“忘却”一词,意思是“摆脱悲哀”,“为了忘却”实际上是“为了战斗”,而唯有战斗,才是对烈士的最有价值的。

因此,标题把“忘却”与“记念”两个意义相反的词联系在一起,似乎矛盾,实际上这正寄寓了作者深切的感情、坚强的斗志的必胜的信念。

课文简析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又与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悼念性的散文。

文章通过对白莽、柔石等烈士的回忆,抒发了对烈士们无限崇敬和怀念的深情,以及对反动派的愤恨。

作者从回忆自己与烈士们交往和对他们的印象中,选取既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又能表现作者的感情、态度的典型材料,歌颂烈士们的优秀品质和革命精神,从而反衬出反动派的凶残与卑劣。

例如写白莽,通过三次见面的细节和几回通信的记叙,描述了他单纯、热情、朴实、坦率、坚强、乐观的性格和献身革命的精神,从而控诉了反动派的罪恶。

全文共五个部分,每部分内容各有侧重又互相关联,过渡自然。

第一部分主要赢余作者与白莽三次见面的经过,第二部分回忆作者与柔石交往的经过,并由柔石写到冯铿。

这两个部分的过渡(由白莽写到柔石)是极其自然的。

第三部分写柔石、白莽同时被捕,这是全文的过渡段。

第四部分写柔石等被捕遇害的经过,揭露反动派的罪行,表示对烈士的深切悼念,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第五部分结束全文,抒发了对烈士的怀念与尊敬,表达对反动派必然灭亡、人民革命必然的坚强信念。

特点提示1.文中作者运用了三个典故。

第一个是从柔石的“硬气”和“迂”的特点想到了他的明代同乡方孝孺,这是为了更形象地突出柔石性格中的“硬气”和“迂”的特征,同时也是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像明成祖朱棣一样惨无人道、诛杀无辜的罪行。

第二个是从柔石被捕、鲁迅自己逃走提到《说岳全传》中高僧坐化的典故,这也是为了说明国民党反动派的滥杀无辜与秦桧没什么两样,同时表明自己不像高僧那样“坐化”,而是“逃走”,存实力,继续战斗。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共3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整体感知
见面次数
事件
形象特征
第一次
亲自送来书稿,曲译“国民诗人”为“民众诗人”。
积极追求真理、做事认真负责、阳光端正、直率坦诚、爱憎分明。
第二次
亲自送译稿,“谈得比第一回多一些”。
认真负责,直率坦诚。
第三次
白莽出狱,跑到鲁迅处,并且告诉鲁迅他是一个革命者。
坚强乐观,勇敢无畏,追求真理,敢于反抗。
以记叙为主,多以事实说话,融入议论和抒情,从而揭示烈士们遇害的真相,抒发难以压抑的悲痛之情。
语言
激烈犀利,抑扬顿挫。
含蓄沉稳,隐晦曲折。
风格

是拍案而起的严正控诉,在激愤沉痛的呼号中显示出一股喷薄而出、奋发突进的反抗力量,风格雄健激越。
是痛定思痛的冷静追忆,在悲愤沉痛的回忆中表现出一股强烈的坚忍不拔的斗争意志,风格沉郁厚重。
鲁迅:那时我确无写处的,身上穿源自一件黑袍子,故有缁衣之称。尾联同是写实。本诗首句写长夜,末句写月光,前后呼应,结构谨严。
三个典故都是古代历史上的大冤案、大惨案、大悲剧,这正影射了国民党反动派杀害柔石、白莽等革命者和进步青年的罪行。 ①用朱棣屠杀方孝孺十族:朱棣即映衬了国民党反动政府,方孝孺暗示的是柔石,既表现了柔石的“硬气”:威武不屈,舍生取义;也反映了他的“迂”:天真、单纯、愚忠,以致连累亲友。 ②秦桧以“莫须有”构害岳飞并赶尽杀绝的行径:暗示了柔石等烈士遇难的案情也是“谁也不明白”的;秦桧捉拿道悦,与国民党反动派恐吓、通缉鲁迅的事类似,暗示了这个社会正如巨奸秦桧当权而致社会黑暗压抑的局面等同。鲁迅“逃走”正是其不愿坐以待毙,而要保持“韧的战斗”的明智选择。 ③司马政权杀害嵇康等文士:表明向秀对黑暗政治现实的极大不满和对嵇康等友人的深厚情谊。只字未提好友死因,只以简短笔墨曲折隐晦地表达哀伤愤激之情。鲁迅用此典,正揭露了蒋介石统治是极端黑暗的,毫无言论自由的,既类比了自己艰险处境,也表达了悲愤心情,更揭露了政治黑暗和专制压抑。

课件21:第6课 为了忘却的记念

课件21:第6课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
资料卡片
1.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02年去日本留学,弃医从文。1918年首次以“鲁迅” 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1921年发表代表作《阿Q正传》。著有散 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 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 《南腔北调集》等。
石善良、纯洁、坚强、耿直、忠诚的思想品德。回 答本题的关键是不局限于某一部分地找出行文中与 柔石相关的文字信息,再联系起来进行概括分析。 把这些貌似零散的材料连缀起来,不难看出它们可 组成一个严谨的整体,从中足以看出作者对烈士们 所倾注的深厚感情。 鲁迅的笔端饱含着浓浓的深情,写柔石的“迂”,不 仅是要告诉世人柔石善良、忠厚,他所从事的事业 是完全正义的;更是揭露、控诉国民党政府:杀害这 样的青年,只能证明它的反动残暴。
2.作者运用哪些材料,抓住什么特点来写柔石的?作 者着力写柔石的“迂”还有什么用意?
参考答案:柔石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有关 柔石的材料主要见于二、四部分,概括起来,有这样 一些:听讲义、托送书、名字风波、弄文学、借钱 印书、拼命译书、与人走路、改变创作风格、狱中 写信、眷恋母亲等。这些材料主要扣住柔石“台州 式的硬气”和“颇有点迂”的性格特点。表现了柔
鲁迅说:杂文必须“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 情”。又说: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 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很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 和休息,然而这并不是‘小摆设’,更不是抚慰和麻痹, 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 备”。鲁迅杂文是这种理论的验证,是中国现代文学宝 库中的瑰宝。

为了忘却的纪念资料讲解

为了忘却的纪念资料讲解

为了忘却的纪念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1号考生,应聘的是高中语文教师岗位。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为了忘却的纪念》(板书),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作业、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篇课文的教学构思。

一,说教材第一,教材分析《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跨越时空的美丽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与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悼念性散文。

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

文章通过对白莽、柔石等烈士的回忆,抒发了对烈士们的无限崇敬与怀念之情,在歌颂烈士们优秀品质与革命精神的同时,揭示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恶劣,表达了对反动派的深切憎恨。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感受到作者的浓浓深情与不凡的写作水平。

第二,教学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需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篇课文的特点,我将创设以下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明晰题目含义,把握人物形象。

2、把握作品所用典故,培养品读文章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革命烈士的怀念与歌颂之情,感受作者对反动派的憎恨。

第三,教学重难点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创设如下: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品味作者感情,把握人物形象。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题目含义,解读作品运用的典故。

二,说学情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先前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对于散文这种文体已有初步的认识。

但由于学生认识问题比较表面化,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尚在培养形成之中。

在教授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篇幅较长的散文,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分析作品,通过师生互动对课文进行深入赏读和理性分析。

三,说教法学法首先,说教法。

在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下,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体验。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第一,提问法。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材深度解读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材深度解读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材深度解读重点赏析赏析句子1.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明确:这两句写出了鲁迅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的困难处境。

“春时”“长夜”,点明了是在一个春天的夜晚;“挈妇”“将雏”,表明正和家人外出避居;一个“惯”字既指明鲁迅对于敌人的残忍手段已司空见惯,对于动荡不安的生活已习以为常,又有力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凶残本质。

2.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明确:鲁迅因避居客栈,隐藏了行踪,母亲便急病了,那么,死难了的烈士的母亲呢?又该是如何难过。

这两句表现了鲁迅对母亲的深爱与怀念,母亲对儿子遭受迫害的担忧,也揭露了国民党政府和地方军阀连年混战,不顾百姓死活的罪行。

3.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明确:鲁迅眼看敌人残杀革命同志怎能忍气吞声?新仇旧恨涌上心头,他面对敌人的屠刀,在刀丛中与敌人短兵相接,毫不退缩,以笔为武器进行战斗。

一个“怒”字,是作者强烈感情的迸发,表现了与敌人不共戴天的刻骨仇恨和迎着腥风血雨前进的战斗精神。

这两句最能体现作者的悲愤心情。

4.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明确:诗写成了,但哪有发表之地?周围的现实是一片黑暗,犹如漫漫长夜。

“低眉”是一个痛定思痛的形象,是一个沉思如何继续战斗的形象。

“无写处”指反动派对人民言论自由的压制,他们对革命言论“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吟罢低眉无写处”是对反动派黑暗统治的强烈控诉。

“月光如水照缁衣”以写景作结,深化了悼念柔石等人的主题,渲染了一种悲凉、肃穆的气氛,表现了作者处境的寂寞和心情的沉重。

重点解读本文是为柔石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写的纪念文章,人物多,材料杂,但作者却收放自如,使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你能简述一下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吗?明确:①从思路上看,作者对烈士的记叙主要以自己的悲愤感情为线索串联有关材料。

②从写法上看,主要运用了详略得当、主次有序的方法组织材料。

如详写柔石与白莽二人,又用简笔勾勒冯铿,对胡也频和李伟森两位烈士则略略提及,这是从有关人物与作者关系的密切程度着笔的,符合记叙对材料的取舍要求。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

相关文段
勤奋好学
我们相见的原因很平常,那时他所投的是从德文译出的 《彼得斐传》,我就发信去讨原文,原文是载在诗集前面的, 邮寄不便,他就亲自送来了。……
夜里,我将译文和爱原憎文分粗明粗的对了一遍,知道除几处误译 之外,还有一个故意的曲译。他像是不喜欢“国民诗人”这个 字率的直,坦都诚改成“民众诗人”了。第二天又接到他一封来信,说 很悔和我相见,他的话多,我的话少,又冷,好像受了一种威 压似的。……他果然译了几首,自己拿来了。
《为了忘却的记念》
写作背景
遭国民党秘密杀害的五位青年作家,被称为“左联五烈士 ”。“左联”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领导创建的一 个进步的文学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目的是与中国国民 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
写作背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文化“围剿”,大肆 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1931年1月17日,柔石等五位 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他们被秘密杀害。之后,鲁迅即 发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 界的现状》等文章,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1933年2月7-8日 ,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鲁迅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内容 一 交代写作目的,重点回忆与白莽的交往过程 二 详写与柔石之间的往来,略写对冯铿的印象
三 叙写托柔石给白莽带书,二人不久被捕之事
四 叙述柔石等青年被捕、遇害的经过及作者的
境遇与悲愤心情

抒发悲愤情感,揭露社会黑暗,呼应开头
任务一
鲁迅笔下的白莽、柔石等青年有何特点?
活动一
思考讨论:梳理白莽相关情节,分析白莽是一个 怎样的青年?鲁迅为何反复提及彼得斐?

《为了忘却的记念》ppt课件

《为了忘却的记念》ppt课件

本文写作特色
(1)记叙、议论、抒情的完美结合 本文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散文,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对烈士的爱对
敌人的恨),在夹叙夹议之中,表现鲜明的爱憎。 前三部分重在记叙,第四部分记叙、抒情并重,第五部分重在议论
抒情,而在每一部分中,记叙、议论、抒情又都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2)巧妙运用典故:方孝孺、高僧坐化、《思旧赋》 (3)前后照应,结构严谨完整,内容深刻细致,繁中有简,重点突出。 (4)语言朴实,深刻、含蓄,抒情激越,议论精当。
第二个类比:
《说岳全传》中的高僧坐化是为躲避来追捕的差役,作者逃走是为躲避国民
党反动派的搜捕,两件事情有相似点。
岳飞、柔石:都是被人谋杀的;
秦桧、国民党反动派:都是残害无辜;
高僧、作者:都是因他人之事受牵连。
通过类比揭露了敌人的卑劣。
两件事情也有不同之处:
高僧坐化:消极反抗;
作者逃走:出于对敌人的深刻认识,不坐等送死,走, 是为了保存实力,继
两篇文章都提到了“忘却”,前者以讽刺的口吻说“忘 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后者则以沉痛的语气说“我 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
左联五烈士
1

2


3

4
理解本文标题“为了忘却的记 念”。
分析柔石、白莽的人物形象, 找出其性格特征。
将本文与“记念刘和珍君”进 行比较阅读。
体味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风格。
标题解读
“为了忘却的记念”,既然是为了“忘却”,又为何说“记念”?“忘 却”和“记念”是什么关系?
①“忘却”,是将悲哀摆脱、搁置;“记念”是记住愤怒,不忘先烈, 更好地战斗,战斗是最好的纪念方式。 ②“忘却”是“记念”的目的,“忘却”是为了更好地“记念”。

高一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念》知识精讲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高一语文为了忘却的记念【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为了忘却的记念单元导学[学习目的]结合语境,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深化含义。

结合文体特点,体会文本中所抒发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掌握揣摩字词的方法,进一步品味语言,体会遣词造句的精妙。

理解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所产生的作用,能用这种写法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

学习伟大导师和革命作家献身理想,追求和保卫真理的精神,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

[内容总揽]本单元的话题是“跨越时空的美丽〞。

所选文章有的反映了革命先烈的人生追求,有的歌颂了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有的缅怀了造福一方、荫庇后世的仁人志士。

不管从哪一个角度来说,他们的人生追求都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品德都值得我们景仰,他们的业绩都值得我们歌颂。

本单元内容将启发同学们考虑人生的价值,创造跨越时空的美丽人生。

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先生思念“左联五烈士〞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将自己对烈士的爱与思念与对反动派的恨与悲愤交织在一起,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记叙了自己与烈士的交往,高度赞扬了历史为真理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抒发了对他们的思念之情,诅咒了黑暗的社会。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发表的著名演说。

文章高度评价了马克思荣耀而又伟大的一生,赞扬了他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所做出的卓越奉献,对马克思一生所创造和追求的一一共产主义事业进展了美妙展望。

悼念乔治·桑是雨果追悼乔治·桑的一篇悼文。

作者心情沉重地表达了自己对死者的思念、爱慕与敬仰之情;高度赞扬了乔治·桑在这个时代的地位,给法国带来的荣誉,是法国的自豪与骄傲;评价她伟大的人格;说明她给后人的影响是宏大的,她的思想将长久的影响着人们。

文章最后部分用埃德加·基内和米谢莱与乔治·桑类比,说明死者的伟大业绩和高尚的品格,结尾表达了自己的哀思与敬意。

千秋遗爱在人间是当代作家刘征泰游览武侯祠时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用抒情的笔调描写了祠堂的景物,表达了与祠堂有关的故事,将传说和历史融为一炉,写得亦真亦幻,开合自如,表现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与思念之情。

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作背景

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作背景

《为了忘却的记念》写作背景1.《为了忘却的记念》是鲁迅在一九三三年二月七——八日写的,记念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五位革命作家,他们是在两年前,即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活埋或枪杀的。

自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不幸失败以后,国民党反动派就疯狂地施行法西斯的血腥统治,可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进行了坚决的反抗。

不但没有被“剿尽杀绝”,反而一天天壮大起来。

从一九二七年到鲁迅逝世后不久的一九三七年这一段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的第三个时期――“新的革命时期”。

毛主席指出:“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

这两种‘围剿’,在帝国主义策动之下,曾经动员了全中国和全世界的反革命力量,其时间延长至十年之久,其残酷是举世未有的,杀戮了几十万共产党员和青年学生,摧残了几百万工农人民。

从当事者看来,似乎以为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是一定可以‘剿尽杀绝’的了。

但结果却相反,两种‘围剿’都惨败了。

”中国人民的文化战线,一九二七年以后一直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进行斗争。

到一九三O年后,由于中国自由大同盟(一九三O年二月)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一九三O年三月二日)的成立,白色恐怖愈加残酷。

鲁迅等人发起组织的中国自由大同盟的成立宣言中,说明了当时反动派进行残酷压迫的情况。

宣言说:“我们处在现在统治之下,竟无丝毫自由之可言!查禁书报,思想不能自由;检查新闻,言语不能自由;封闭学校,教育读书不能自由;一切群众组织,未经委派整理,便遭封禁,集会结社不能自由。

至于一切政治运动与劳苦群众争求改进自己生活的罢工抗租的行动,更遭封杀禁止。

甚至任意拘捕,偶语弃市,全无保障,不自由之痛苦,达于极点!”反动派一方面“禁止书报,通缉作家,封闭书店”;另一方面“收买流氓、侦探,堕落文人,组织其民族主义和三民主义文学运动”。

关于前者,书刊方面“不但内容略有革命性的,而且连书面用红字的,作者是俄国的,绥拉菲摩维支、伊凡诺夫和奥格涅夫不必说了,连契诃夫和安特来夫的有些小说,也都在禁止之列”,甚至“连那略带些不平色彩的,不但是指摘现状的,连那些攻击旧来积弊的,也往往就受迫害”。

为了忘却的记念详解

为了忘却的记念详解
同学们,学者林贤治曾经写了 一部著作,题目是《守夜人札记》, 他怀着崇敬,礼赞了二十世纪中国 文学史上一个清醒、执着、孤独而 又坚强的战士。这位“守夜人”就 是鲁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先 生的《为了记却的记念》。
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
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体会感情。
把握白莽、柔石的人物形象。 学会筛选信息、归纳概括的方法。 领会重点语句深刻含义。
作者把本文题为《为了忘却的记念》,既然
是“记念”,为什么说是“为了忘却”?请 从课文首尾两段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进而悟出 正确的答案。
为了忘却的纪念
(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
原因 手段
(写一点文字)
忘却
内容
(悲哀)
目的
(让自己轻松一下)
二、梳理结构
第一部分:重在记叙,写作者与白莽的交往。 第二部分:重在记叙柔石及其为人,兼及冯铿。 第三部分:交代白莽、柔石的同时被捕。 第四部分:记叙烈士被捕遇害的经过,作者避约其辞:措辞模棱两可,意思表达不清楚。 仓皇失措:匆忙慌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斩钉截铁:说话做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明珠投暗:比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集团,也泛
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情随事迁:心情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变化。 人心惟危:人心险恶难测。 急于事功:做事急于求成。
一、解题
小结:
文章涉及的人较多,材料又很零碎,但 文章的结构安排却显得十分严谨,这是为什 么?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
悲愤
纪念烈士——控诉暴行——
坚韧斗争——坚信胜利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为了忘却的纪念》(正式版)解析

《为了忘却的纪念》(正式版)解析

忍看朋辈成新鬼, 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 月光如水照缁衣。
教学目标
1、梳理文脉,引导认识两个 人物(白莽和柔石) 2、领会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 体味本文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3、理解三个典故的作用
• • • • • •
注意加点字的读音与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sŏng xiè 不值得 竦( )身 不屑( ): 含糊、不清楚。 隐约其辞: qū 平常,向来。 素不相识: 曲( )译 zhuì 忧愁,恐惧,担心。 zī jiè 拉住。 惴惴 ( ): qiè 牵连到。 解( )往 挈 ( )妇将雏: 缁( ) 衣 累 及:
②“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 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 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 八日晨,在龙华区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 十弹。” “原来如此!……” 思考:画横线的句子可不可心删去,为什么?“原来如 此!……”中“此”指代什么?叹号和省略号各表达什么 作用?试把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说出来。 • 正在鲁迅牵挂着柔石在狱中的具体生活情况时,突然 得到可靠的消息他们已被杀害了,这样,省略号前后 的话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心理上感情上突然转换,反 差极大,震撼力强,表达作者强烈的震惊和愤慨;省 略号传达出难以尽述的复杂感情。深层含义:反动派 竟如此卑劣凶残对待无辜青年,柔石这样的好青年竟 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是作者始料不及的。
殷夫烈士
左联五烈士: • 1931年2月7日,上海龙华国民党凇沪警备司令部秘密杀害 或活埋了23位革命青年,其中有著名的左联五烈士——李 伟森,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左联机关刊物《前哨》 创刊号,更名为“纪念战死者专号”。
鲁迅的悲愤
惯于长夜过春时, 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 城头变幻大王旗。

《为了忘却的记念》ppt课件

《为了忘却的记念》ppt课件
(二)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柔石与他关系最密切,在文中占的篇幅最大,白莽次之。至于冯铿 等三人,或未见过面,或虽见面而不熟悉,便略写。对柔石和白莽,又 注意抓住最能体现这两位革命青年思想风貌的细节或“小事”来写。
(三)征博引,借古讽今。
作者借用方孝孺、向秀《思旧赋》、《说岳全传》高僧坐化等典故 。借古讽今,使文章的爱憎情感得到极大的增强。
“台州式的硬气” “而且还颇有点迂”
记念烈士:柔石
怎样理解柔石的“迂”?鲁迅先生为 什么在纪念文章里说他“迂”?
记念烈士:柔石
“硬气”
自己借钱做印本 大部分的稿子和杂务也都自己做 拼命的译书,准备还借款
“迂”得执拗 “硬气”担当
“迂”
“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 近视的眼睛”,后面即便怀疑减 少了,但“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 渐渐改变起来的“迂” “只要学起来”
是为了战斗,必须调整情绪,摆脱悲哀。 ②“为了忘却”就是为了战斗,要以战斗作为对烈士更好的纪念。
1.怎样理解题目的“忘却”和“记念”?
“为了忘却的记念”= 为了更好地“斗争”而记念
2.分析这句话含义和表达情感?
“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但我知道, 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
(5)借助修辞(比喻)。
国民党反动派文化围剿所造成的高压恐怖氛围
“那时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
“……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 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 口残喘……”
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一)记叙与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写作的重点放在对事实的记述上,在记述事实时,融进自己的感情 和议论,或用概括的文字,从思想意义和感情上作画龙点睛的点染。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6.2《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共20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朗读,体会其中深刻的情感,作者多次写到: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前年的今日,我避在客栈里,他们却是走向刑场了;去年的今日,我在炮声中逃在英租界,他们则早已埋在不知那里的地下了;今年的今日,我才坐在旧寓里,人们都睡觉了,连我的女人和孩子。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左联五烈士”的牺牲,给鲁迅先生留下了锥心之痛,于是他写下了饱含深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鲁迅先生念念不忘,是因为“失掉了很好的朋友”,更是因为“这三十年中……目睹了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的生平及创作,了解写作背景及相关资料。
2、分析并概括白莽、柔石的形象特征,学习爱国青年为追求真理而舍生忘死、勇于献身的优秀品质。
作为一个清醒的现实主义者,通过三十年血的经验教训的总结,鲁迅先生意识到需要节制自己的感情,过于沉浸在悲痛之中是不利于战斗的,革命的道路漫长而曲折,需要发扬坚韧不拔的精神去战斗。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在旧中国救亡图存的斗争中,我们的先辈不畏强权,不畏牺牲,用鲜血铺就了新中国的明天。我们无法忘记虽屡次被捕而百折不挠的殷夫,我们无法忘记“圆睁了眼睛”纯真而颇有些“迂”的柔石,我们无法忘记“柔弱而又平凡”但坚贞不屈的冯铿……历史不能忘却,英雄不能被忘却,今天的我们,要做一个有血性的青年,做一个理性的中国青年,奋然前行!
找出其中关键词,根据关键词理解句子含义(掌握这种赏句方法)
不敢:进步报刊的态度
不愿:中立报刊的态度
不屑:反动报刊的态度
隐约其辞:左联领导刊物的态度
不仅说明五烈士是被秘密杀害的,而且反映出国民党反动派对社会各界施行高压政策,白色恐怖严重的现实。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28张PPT语文课件

《为了忘却的记念》课件28张PPT语文课件
鲁迅
鲁迅
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
❖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 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
青年鲁迅
朱安
许广平
写作背景
课文写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为了 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 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采取查禁书刊、封闭书店、逮捕、暗 杀左翼作家等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手段“围剿”左翼文学。 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 捕,同年2月 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大批“左联”作 家被通缉,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着被捕的危险。但鲁迅先生 毫不畏惧反动派的淫威与屠刀,在闻知柔石等五位青年遇难 的消息后立即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 《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强烈抗议和揭露国民 党反动派的罪行。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即1933年2 月8日,鲁迅先生用饱含血泪的笔,带着无限悲愤的感情写下 了《为了忘却的记念》这篇纪念性文章。
柔石
彼得斐 白莽
胡也频
冯铿
外报报道五烈士
整体感知
❖ 默读课文,标好自然段。 ❖ 结合课下注释,标注生字词读音。 ❖ 思考: 本文分了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尝试概括。
❖ 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与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 sŏng

❖ 竦( xiè)身 曲( )译
❖ 不屑( ) 平常,向来。
其二,对烈士最好的纪念,是踏着他们的血迹奋然前行,“夜正 长,路也正长”,只有化悲痛为力量,才能奋然前行,争取光明。
其三,纪念烈士,将烈士生前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记述下来,正 是为了让烈士永远活在人们心里,永不忘却,让后人永远纪念他们。
35.假如你从来未曾害怕、受窘、受伤害,好就是你从来没有冒过险。 4.谨慎的勤奋带来好运。 15.不管别人脸上有没有饭粒,都请你先照照镜子。 1.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你强它就弱。 16.有志者,事竟成。 47.向每个人学习,但不要模仿任何人。 4.谨慎的勤奋带来好运。 1.要让事情改变,先改变自己;要让事情变得更好,先让自己变得更强。 34.当你认为自己倾尽全力时,往往才是别人的起点。 78.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却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88.你的所有不甘和怨气来源于你的不自信和没实力。 64.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70.你越害怕失败,就越容易失败! 28.没有一颗珍珠的闪光,是靠别人涂抹上去的。 49.正是这些平凡的人生,却构成了伟大的历史。 11.励志签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天不降大任,你不还是斯人吗? 76.有时候,垃圾只是放错位置的人才。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全文、注释和赏析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全文、注释和赏析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全⽂、注释和赏析⼀我早已想写⼀点⽂字,来记念⼏个青年的作家。

这并⾮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今没有停⽌,我很想借此算是竦⾝⼀摇,将悲哀摆脱,给⾃⼰轻松⼀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两年前的此时,即⼀九三⼀年的⼆⽉七⽇夜或⼋⽇晨,是我们的五个青年作家同时遇害的时候。

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有《⽂艺新闻》上有⼀点隐约其辞的⽂章。

那第⼗⼀期(五⽉⼆⼗五⽇)⾥,有⼀篇林莽先⽣作的《⽩莽印象记》,中间说:“他做了好些诗,⼜译过匈⽛利诗⼈彼得斐的⼏⾸诗,当时的《奔流》的编辑者鲁迅接到了他的投稿,便来信要和他会⾯,但他却是不愿见名⼈的⼈,结果是鲁迅⾃⼰跑来找他,竭⼒⿎励他作⽂学的⼯作,但他终于不能坐在亭⼦间⾥写,⼜去跑他的路了。

不久,他⼜⼀次的被了捕。

……”这⾥所说的我们的事情其实是不确的。

⽩莽并没有这么⾼慢,他曾经到过我的寓所来,但也不是因为我要求和他会⾯;我也没有这么⾼慢,对于⼀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会轻率的写信去叫他。

我们相见的原因很平常,那时他所投的是从德⽂译出的《彼得斐传》,我就发信去讨原⽂,原⽂是载在诗集前⾯的,邮寄不便,他就亲⾃送来了。

看去是⼀个⼆⼗多岁的青年,⾯貌很端正,颜⾊是⿊⿊的,当时的谈话我已经忘却,只记得他⾃说姓徐,象⼭⼈;我问他为什么代你收信的⼥⼠是这么⼀个怪名字(怎么怪法,现在也忘却了),他说她就喜欢起得这么怪,罗曼谛克,⾃⼰也有些和她不⼤对劲了。

就只剩了这⼀点。

夜⾥,我将译⽂和原⽂粗粗的对了⼀遍,知道除⼏处误译之外,还有⼀个故意的曲译,他像是不喜欢“国民诗⼈”这个字的,都改成“民众诗⼈”了。

第⼆天⼜接到他⼀封来信,说很悔和我相见,他的话多,我的话少,⼜冷,好像受了⼀种威压似的。

我便写⼀封回信去解释,说初次相会,说话不多,也是⼈之常情,并且告诉他不应该由⾃⼰的爱憎,将原⽂改变。

因为他的原书留在我这⾥了,就将我所藏的两本集⼦送给他,问他可能再译⼏⾸诗,以供读者的参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了忘却的纪念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的1号考生,应聘的是高中语文教师岗位。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为了忘却的纪念》(板书),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作业、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阐述我对《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篇课文的教学构思。

一,说教材
第一,教材分析
《为了忘却的纪念》是鲁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二单元跨越时空的美丽中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与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悼念性散文。

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

文章通过对白莽、柔石等烈士的回忆,抒发了对烈士们的无限崇敬与怀念之情,在歌颂烈士们优秀品质与革命精神的同时,揭示了反动派的凶残与恶劣,表达了对反动派的深切憎恨。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感受到作者的浓浓深情与不凡的写作水平。

第二,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需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篇课文的特点,我将创设以下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明晰题目含义,把握人物形象。

2、把握作品所用典故,培养品读文章的能力。

3、体会作者对革命烈士的怀念与歌颂之情,感受作者对反动派的憎
恨。

第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创设如下: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品味作者感情,把握人物形象。

本课的教学难点为理解题目含义,解读作品运用的典故。

二,说学情
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先前语文学习的基础上,对于散文这种文体已有初步的认识。

但由于学生认识问题比较表面化,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尚在培养形成之中。

在教授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篇幅较长的散文,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分析作品,通过师生互动对课文进行深入赏读和理性分析。

三,说教法学法
首先,说教法。

在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下,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体验。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第一,提问法。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引出,引导学生理清课文。

第二,探究法。

教师围绕小说的重点进行鉴赏点评。

第三,点拨法。

教师通过适时的启发,引导学生拓展思路,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说学法。

“一个差的教师只会奉献,而好的教师则教会学
生发现真理。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第一,圈点勾画法。

学生勤动笔墨,理清知识线索与要点。

第二,讨论法。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第三,总结反思法。

学生理清思路、整理课文,迁移拓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本节课计划用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为感知文章,解释题目,把握作品感情基调。

第二课时为阅读鉴赏,分析典故,把握人物形象。

同时,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淳朴善良、崇尚自由,他们敢于斗争,英勇无畏。

他们以纸笔为武器,不懈斗争,以文学为阵地殒身不恤。

他们是谁呢?今天让我们跟随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纪念》来认识一下这些勇士。

以这样的导语激发学生兴趣,顺利导入新课。

环节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首先为学生介绍本篇课文的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以此学生对于作品有大致的外部了解。

在学生课下预习文章的基础上,请学生再次阅读文章,并带着问题走入文本,本篇课文共分为五小节,请总结各小节大意。

本文共讲述了回忆与白莽的三次交往,与柔石的交往,白莽、柔石被捕,左联作家遇害、表达自我情感五个小节。

以此学生在
熟悉文本的同时,理清文章脉络。

环节三:精读细品,深入探究。

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所以,我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启发学生细读文本、深入思考。

问题一:文章标题将“忘却”与“纪念”两个意义相反的词联系在一起有什么深刻的含义,请试着分析一下。

标题把忘却与纪念两个意义相反的词联系在一起,似乎矛盾,实际上这正寄予了作者深切的感情。

首先纪念烈士,将烈士生前的故事记录下来,正是为了让烈士永远活在人们心里,永不忘却。

其次,忘却是指忘记悲伤,放松自己。

为了忘却正说明难以忘却。

再次,为了忘却的纪念这篇文章给我们的启示是:对烈士最好的纪念,是踏着他们的血迹奋然前行,只有化悲痛为力量,才能走的更远。

问题二:从本文对于白莽以及柔石的描写,你觉得白莽和柔石是什么样的人?
白莽是一位坦率勤奋、忠诚于革命,爱憎分明的人。

文中对柔石的描述是硬气、“颇有点迂”,硬气是指其“坚定、正直”。

迂是指柔石单纯善良、认定真理便一往无前但也略有一些不通世情。

对于这个问题引导学生独自分析后与全班同学进行分享交流,教师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与答案上的完善。

问题三,文中引用“方孝孺”“高僧坐化”“向子期《思旧赋》”三个典故的用意何在?请小组之间进行分析讨论。

首先,柔石和方孝孺在威武不屈、舍生取义这一点上都是一致的,值得我们歌颂,同时,作者用朱棣di惨无人道的暴行暗示国民党反动派杀害进步青年的罪行,是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深刻控诉。

其次,“高僧坐化”的典故是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秦桧hui捉拿道悦与反动派抓捕鲁迅是十分相似的。

但是鲁迅并没有像道悦般自行涅槃,而是选择逃走,保存实力,继续战斗。

再次,运用向子期《思旧赋》这篇古文,将自己当时的处境同向子期相比,意在揭露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与与司马氏建立政权一样极为黑暗腐朽。

正直的人是没有言论自由的,在严密的统治下,也确实是无写出。

问题四:通过对文章的分析,请你概括一下作者借助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鲁迅先生通过回忆与白莽、柔石等人的交往,赞美了青年烈士淳朴善良、追求进步的高尚品质,表达了对他们的深切缅怀。

同时,作者也揭露了反动政府的穷凶极恶,表达了对敌人的憎恨之情。

环节四:概括总结,迁移延伸
学习完毕后,师生总结联系背景、分析内容、把握情感的方法,引导学生培养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

五,说作业。

,结合本文写作风格,以怀念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的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该板书力求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深入品析文章,简单明了。

总之,本节课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诵读讨论等课堂活动,使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教学目标得以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融入课堂且有所收获。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老师。

擦黑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