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汉卿杂剧的语言特色
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
![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803a827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9a.png)
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关汉卿是中国元曲剧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创作倾向和特点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艺风潮密切相关。
以下是对关汉卿杂剧创作倾向和特点的一个详细分析:一、反映社会现实关汉卿的杂剧作品《汉宫秋》、《窦娥冤》等,往往以时事为背景,通过对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
他以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情节来刻画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使观众对社会现象有更直观的了解。
二、强烈的悲剧色彩在关汉卿的杂剧作品中,普遍存在着悲情的主题和悲剧的结局。
他通过对主人公命运的无情摧残和对真情的深刻挖掘,从而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
他通过展示人物的善良和坚贞的品质,让观众对社会不公和命运的无情感到痛心和无奈。
三、人物形象的生动丰满关汉卿擅长刻画人物形象,他通过丰富的语言描写和对心理的深入挖掘,使人物栩栩如生。
他塑造的人物性格各异,有的坚毅坚贞,有的胆小懦弱,有的机智聪慧,有的心机深沉。
这样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使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更加鲜明,情节更为紧凑。
四、剧本结构的紧凑严谨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剧情紧凑,情节连贯,一气呵成。
他善于利用短小有力的文言语言,通过精妙的构思和丰富多样的情节设计,使整个剧本结构紧凑,戏剧冲突悬疑,引人入胜。
五、语言表达的精练凝练关汉卿的杂剧作品语言简练,富有节奏感,拥有浓厚的韵味。
他善于利用寓言、对话、婉转的词句,渲染情感和表达主题。
他对文言文的运用十分娴熟,通过雅俗共赏的手法,深入人心,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六、关注女性命运关汉卿的杂剧作品中,女性形象常常成为他关注的焦点。
他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体现在对女性爱情的追求和对女性封建压迫的揭示。
他将女性形象塑造为坚贞不屈、勇敢追求真爱、反抗封建压迫的形象,并通过女性的悲剧命运,表达对封建思想的批判和对女性命运的同情。
关汉卿的杂剧作品以其独特的创作倾向和特点成为传世之作。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情感的共鸣力和思想的深度,同时也对后世的戏剧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摭谈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
![摭谈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2b8c964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b.png)
摭谈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摭谈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一、引言关汉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戏剧家和散曲作家,他的作品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他的散曲作品中,语言特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对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进行全面评估和讨论,希望能够在文章中展现出这些独特的特点,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关汉卿散曲的魅力。
二、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的深度分析1. 运用古典文学之美关汉卿散曲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其运用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之美。
他善于运用古文和文言文的句式和修辞,使得散曲在语言上显得高雅、瑰丽。
比如在《牡丹亭》中,“悬崖锁翠,参差翠柏千重,飞侧石雕一彻;横岭排云,摇动云堆千层,乱排杨氏三春”等句子,都展现出了关汉卿散曲独特的古典之美。
2. 情感真挚动人关汉卿散曲的语言更注重于情感的表达,他擅长运用婉转、抒情的语言,使得散曲的情感更为真挚动人。
他常常通过细腻的语言描写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引起读者的共鸣,比如《珠帘寨》中“几番愁绪,闲愁着深深处,却是为何人,依约几回遭遇”等句子,都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真挚情感。
3. 语言通俗易懂尽管关汉卿散曲运用了大量的古典文学之美,但是他的语言却是通俗易懂的。
他善于运用俚语和口语,使得散曲在语言上更贴近百姓,更易为广大读者所理解,比如《散曲楼》中“为他红妆,如画忆深情;为奴感激,似茶泪滴时”等句子,都是运用了通俗易懂的语言,增加了散曲的亲和力。
三、关汉卿散曲的语言特点的广度分析1. 包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关汉卿的散曲语言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文化元素,如民间故事、传统乐器和民歌等,这些元素使得散曲的语言更具有民族色彩,在语言的特点上显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2. 彰显社会生活面貌关汉卿散曲的语言还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元素,如人们的日常生活、生存境遇、交往感情等,这些元素使得散曲的语言更富有生活气息,更具有时代气息,吸引了更多读者的关注。
3. 深刻反映人性的复杂通过语言表达,关汉卿的散曲也深刻反映了人性的复杂。
关汉卿的爱情剧分析及其中的语言现象
![关汉卿的爱情剧分析及其中的语言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af426713a76e58fafab003c2.png)
关汉卿的爱情剧分析及其中的语言现象总结摘要:关汉卿笔下爱情剧中的女主人公敢爱敢恨,但最终的大团圆结局却又总让人对她们扼腕叹息,其实这是关汉卿摆脱不了时代的烙印造成的,即男权至上,女权卑微的正统思想的影响。
同时由于关汉卿的杂剧内容接近生活,在他的爱情剧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言现象,如:与现在不同的称谓词,同义不同字的词语以及句末用“来”这一语气词表过去时等等,统计这些语言现象对我们了解元代语言特点和方言沿袭规律等都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关汉卿爱情剧男权至上语言现象正文:《录鬼簿》著录关汉卿杂剧名目共62种(今人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著录关剧存目共67种),今存18种。
本文以马欣来辑注的《关汉卿集》(山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为参考资料,除去三篇残曲,最后共8篇爱情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杜蕊娘智赏金线池》、《钱大尹智宠谢天香》、《温太真玉镜台》、《望江亭中秋切鱠旦》、《钱大尹智勘绯衣梦》、《闺怨佳人拜月亭》、《诈妮子调风月》,但是《钱大尹智勘绯衣梦》中的爱情元素较少故不作为本文的分析对象。
关汉卿的爱情剧中涌现出了一批敢爱敢恨、生动活泼、令人印象深刻的女子形象,她们开始都有为了爱情据理力争、不畏强权的精神,但最终的结局却总令人扼腕,为何关汉卿的这些剧目会有这种现象。
下面我们将从两部分来分析这一现象。
一、爱情故事的开端和经过关汉卿的爱情剧的开端可以分为两类:女子主动的和男子先有意的。
女子主动有情的是《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和《诈妮子调风月》两个剧目,两个女主人公宋引章和燕燕都有自己选择丈夫的主张,如宋引章看到赵盼儿来为安秀才保媒时,宋引章由喜转怒:“我嫁了安秀才呵,一对好打莲花落”。
当赵盼儿劝她迟点嫁人时,宋引章说出了她嫁人的意愿:“今日也大姐,明日也大姐,出了一包儿脓。
我嫁了一个张郎家妇、李朗家妻,立个妇名,我做鬼也风流。
”其实宋弃安秀才选周舍根本原因是嫌贫爱富,摆脱妓女身份过安逸的生活,正因这样才受了周舍甜言蜜语的蛊惑。
关汉卿剧的写作特点
![关汉卿剧的写作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f6f05b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aa.png)
关汉卿剧作的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言的通俗性:关汉卿的戏剧作品语言通俗晓畅、简单易懂,具有鲜明的通俗性。
他的作品大量使用方言土语,以北方方言为主,这使得他的戏剧更加接地气,贴近百姓生活。
同时,他也善于运用谚语和俗语,这些语言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具有强大的表达力和传播力,能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作品的传播交流。
2. 人物的个性化:关汉卿的戏剧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具有个性化特征。
他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语言描绘,塑造出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使得每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命运。
3. 情节的紧凑性:关汉卿的戏剧作品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他善于运用悬念、突转等戏剧技巧,使得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同时,他的作品也注重细节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这使得情节更加生动真实。
4. 主题的深刻性:关汉卿的戏剧作品主题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他通过揭示社会的不公和人民的反抗,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民命运的关切。
同时,他的作品也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展现了人民的力量和智慧。
总之,关汉卿的戏剧作品以其通俗性、个性化、紧凑性和深刻性等特点,成为了中国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关汉卿:本色当行的语言艺术
![关汉卿:本色当行的语言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2d4a84cd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c.png)
关汉卿:本色当行的语言艺术关汉卿是元代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开山祖师。
元人钟嗣成《录鬼簿》中将他列于"前辈才人"之首,明朝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称其"初为杂剧之始,故卓以前列",近人王国维在《元刊杂剧三十种序录》中也说:"至元时,杂剧一体,实汉卿创之。
"他所写杂剧总数约64种,现存14种,残本3种(1)。
他的作品思想深刻,题材广阔,内容丰富,人物性格鲜明。
他的戏曲语言能适合不同风格的需要,要雄壮时则雄壮,要妩媚时则妩媚,要通俗时则通俗,要文雅时则文雅。
其显著的特点是通俗晓畅、明白如话。
正如王国维所云:"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元人第一。
"(2)周德清将关汉卿推为"元曲四大家"之首。
一、语言的适俗性一代有一代之所胜,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学样式,元杂剧打破了自先秦以来以诗文为正宗的局面,体现了文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转变,作为俗文学的代表与雅文学分庭抗礼。
杂剧创作的繁荣意味着俗文学对文坛的占领,因为戏剧文学是大众的艺术,语言必须通俗易懂。
这与诗文的典雅隐晦是迥然相异的,清朝徐大椿在《乐府传声》中这样说:"至其体则全与诗词各别,取直而不取曲,取俚而不取文,取显而不取隐,盖此乃古人之言语,使愚夫愚妇共见共闻,非文人学士自吟自咏之作也。
"正是由于戏曲语言的俚直,才真正体现了戏剧的本色。
对于本色,许多评论家都有所论及,明王骥德说:"作剧戏,亦须令老妪解得,方入众耳,此即本色之说也"(3)。
徐渭在《南词叙录》中也说"与其文而晦,曷若俗而鄙之易晓也。
"何良俊也说"谐俳,自然,似寻常说话。
"(4)由此可见,本色在语言上的标志是通俗浅显。
而兴起于勾栏瓦肆间的元杂剧也正是以民间口语为语言主体的,因此,大部分剧作具有较浓烈的生活气息,语言显得特别朴素、明快。
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
![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015fdf34693daef5ef73dba.png)
文章编号:1003—9104(2004)05—0025—0425L堂堂型篙麓蔫篇一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董连祥(赤峰学院中文系,内蒙古赤峰024000)摘要:关汉卿杂剧的创作倾向与特点是:内容以描写男女风月之情为主:题材虽融合古人旧事,却多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在创作方法上虚实结合;大半寓意深刻;叙事深入浅出,语言风格浅近自然,人物台词求肖似;多写喜剧,多含机趣,注重布置全剧的格局。
关键词:关汉卿;杂剧;创作倾向;特点中图分类号:J809.247文献标识码:BTendencyandCharacteristicsofGUANHan-qin§YuanquOperaDONGLian—xiang据说关汉卿一生共创作60多个剧本,现存18种。
这些剧本代表着元代杂剧创作的主要倾向和突出成就。
由于关汉卿“风月情,忒惯熟一,因此,从他留传下来的全部杂剧的思想内容看,其创作倾向之一,是以描写男女风月情为主。
关剧的思想内容大体分三个方面:描写风月情或以之为线索的有:《拜月亭》、《谢天香》、《山神庙》《金线池》、《望江亭》、《救风尘》《玉镜台》、《绯衣梦》、《调风月》计9种,占现存剧种的二分之一。
宣扬义气、忠勇、节操、功名等传统道德观念的有:《西蜀梦》、《哭存孝》、《单刀会》《五侯宴》、《尉迟恭》、《状元堂》计6种,占三分之一。
裁断公案的有:《窦娥冤》、《蝴蝶梦》、《鲁斋郎》计3种,占六分之一。
这种创作比例似乎是作者有意安排的。
毫无疑问,作者最热衷于第一方面的杂剧创作。
然而,最具思想价值的是他的第三方面杂剧。
李渔《闲情偶记·词曲部》“审虚实”一节指出:传奇所用之事,或古或今。
有虚有实,随人拈取。
古者,书籍所戢。
--#A.J眈成之事也;今者,耳目传闻,当时仅见之事也。
实者,就事敷陈,不假造作,有根有据之谓也;虚者,空中楼阁,随意构成,无影无形之谓也。
人谓古事多实,近事多虚,予日不然。
传奇无实,大半皆寓言耳。
简述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
![简述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c67ff40d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f.png)
简述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肖旭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剧场、演员与观众的戏剧家,是梨园中的行家里手;他有“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的实际演出经验。
因此,他的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
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他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
像《窦娥冤》,写了窦娥既短促又漫长的20年的人生历程,其前19年风雨和波折,仅在楔子与第一折中几笔带过。
当窦娥在第一折刚出场时,蔡婆婆被赛卢医谋杀、又为张氏父子所救的事件已然发生;张氏父子强行入赘蔡家,还要分别娶蔡家婆媳为妻。
这一来,窦娥一登场,便面临异常严峻的戏剧情境。
守寡的小媳妇如何应付?命运如何?一下子就成为观众极其关注的问题,全剧的主要矛盾也由此逐步展开。
显然,关汉卿很懂得戏剧的特性和观众的心理,他十分重视戏剧演出的舞台效果,不让观众分散对戏剧矛盾的注意力。
他努力在有限的演出时间内,赋予戏剧以更为充实的内容,让强烈的戏剧冲突把观众牢牢地吸引在剧场上。
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
像《蝴蝶梦》第一折写凶顽的蒙古贵族葛彪,三拳两脚打死了王老汉,王氏三兄弟拿住凶徒,却不小心把他把他打死。
在元代,法律规定“蒙古人殴打汉儿人,不得还报”;闯下大祸的王氏兄弟命运如何,他们的母亲该让哪一个儿子给葛彪抵命?一下子便成了观众瞩目的事件。
当公人押送王氏兄弟到了开封府,戏剧冲突进入炽热阶段时,关汉卿却让审案的包待制假寐做梦,梦见一只大蝴蝶救出了一只陷入蜘蛛网里的小蝴蝶,而对另一只同样坠入网中的小蝴蝶置于不顾;此时包拯顿起恻隐之心,说“你不救,等我救”,并把它救了出来。
这一个细节的插入,使紧张的情节稍稍松弛,它展示了包待制心灵的一角,让观众饶有兴味地静观他在得到梦境的启示后臬处理上述棘手的案件。
显然冷热场面的交替使剧情的推进显得跌宕多姿,产生深深吸引观众的情节张力。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694820198762caaedc33d465.png)
关汉卿杂剧的剧场性和语言艺术2005年09月27日qhj转,袁行霈原作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剧场、演员与观众的戏剧家,是梨园中的行家里手;他有“躬践排场,面傅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的实际演出经验。
因此,他的杂剧创作具有鲜明的剧场性,是名副其实的“场上之曲”。
关汉卿在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
他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关系,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从而迅速引起观众看戏的兴趣。
像《窦娥冤》,写了窦娥既短促又漫长的20年的人生历程,其前19年风雨和波折,仅在楔子与第一折中几笔带过。
当窦娥在第一折刚出场时,蔡婆婆被赛卢医谋杀、又为张氏父子所救的事件已然发生;张氏父子强行入赘蔡家,还要分别娶蔡家婆媳为妻。
这一来,窦娥一登场,便面临异常严峻的戏剧情境。
守寡的小媳妇如何应付?命运如何?一下子就成为观众极其关注的问题,全剧的主要矛盾也由此逐步展开。
显然,关汉卿很懂得戏剧的特性和观众的心理,他十分重视戏剧演出的舞台效果,不让观众分散对戏剧矛盾的注意力。
他努力在有限的演出时间内,赋予戏剧以更为充实的内容,让强烈的戏剧冲突把观众牢牢地吸引在剧场上。
关汉卿很注意处理戏剧冲突的节奏,注意场面的冷热调剂,张弛交替。
像《蝴蝶梦》第一折写凶顽的蒙古贵族葛彪,三拳两脚打死了王老汉,王氏三兄弟拿住凶徒,却不小心把他把他打死。
在元代,法律规定“蒙古人殴打汉儿人,不得还报”;闯下大祸的王氏兄弟命运如何,他们的母亲该让哪一个儿子给葛彪抵命?一下子便成了观众瞩目的事件。
当公人押送王氏兄弟到了开封府,戏剧冲突进入炽热阶段时,关汉卿却让审案的包待制假寐做梦,梦见一只大蝴蝶救出了一只陷入蜘蛛网里的小蝴蝶,而对另一只同样坠入网中的小蝴蝶置于不顾;此时包拯顿起恻隐之心,说“你不救,等我救”,并把它救了出来。
这一个细节的插入,使紧张的情节稍稍松弛,它展示了包待制心灵的一角,让观众饶有兴味地静观他在得到梦境的启示后臬处理上述棘手的案件。
关汉卿的杂剧作品
![关汉卿的杂剧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b42ee07d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4.png)
关汉卿的杂剧作品摘要:一、关汉卿杂剧作品的特点1.内容以描写男女风月之情为主2.题材虽融合古人旧事,却多以现实生活为基础3.创作方法上虚实结合4.大半寓意深刻5.叙事深入浅出,语言风格浅近自然,人物台词求肖似6.多写喜剧,多含机趣,注重布置全剧的格局二、关汉卿的代表作品1.《窦娥冤》2.《救风尘》3.《单刀会》4.《碧玉簪》正文:关汉卿是中国元曲杂剧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杂剧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本文将从关汉卿杂剧作品的特点和代表作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关汉卿杂剧作品的特点1.内容以描写男女风月之情为主关汉卿的杂剧作品以描写男女风月之情为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窦娥冤》。
该剧通过描绘窦娥与张驴儿之间的感情纠葛,展现了当时社会男女关系的现状。
2.题材虽融合古人旧事,却多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在题材上既融合了古人的旧事,又以现实生活为基础。
例如,《救风尘》讲述了一个妓女与一个穷书生之间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
3.创作方法上虚实结合关汉卿在创作杂剧时,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
他的作品既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又具有浪漫主义的成分。
例如,《单刀会》中,关羽在现实中与刘备、张飞结义,而在虚幻中则与曹操、周瑜等历史人物对话,展现了关汉卿独特的艺术手法。
4.大半寓意深刻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大多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性。
如《碧玉簪》通过一个宫廷女子的故事,讽刺了当时官场的腐败和黑暗。
5.叙事深入浅出,语言风格浅近自然,人物台词求肖似关汉卿的杂剧作品在叙事上深入浅出,语言风格浅近自然。
他的人物台词求肖似,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了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
6.多写喜剧,多含机趣,注重布置全剧的格局关汉卿的杂剧作品以喜剧为主,多含机趣。
他在创作时注重布置全剧的格局,使作品既有趣味性,又有艺术性。
二、关汉卿的代表作品1.《窦娥冤》《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窦娥被冤枉致死的故事。
浅谈救风尘的结构艺术和语言艺术
![浅谈救风尘的结构艺术和语言艺术](https://img.taocdn.com/s3/m/8281c309de80d4d8d15a4fd9.png)
浅谈救风尘的结构艺术和语言艺术《救风尘》是我国元代著名戏曲作家关汉卿之作,是一部杰出的古典戏剧作品!剧中描述的是恶棍周舍片区青楼女子宋引章为妻后显露本性,对妻终日施以家暴,宋引章不堪家暴写信求救,最后结义姐妹赵盼儿出谋划策讲宋引章救出的故事。
全剧一共有四折,剧情是:妓女宋引章本与安秀才有约,后被恶少周舍花言巧语所惑,拒绝母亲和结义姐妹赵盼儿的劝告,嫁与周舍。
婚后周舍本性尽露,宋引章饱受虐待,写信向家人求救。
最后赵盼儿挺身而出,巧用计策。
她浓妆艳抹,假意自愿嫁与周舍,并自带酒、羊和大红罗去找周舍,周舍喜不自禁,却不觉中计。
赵盼儿要求周舍先休妻才愿嫁与他,刚好宋引章又来吵闹,周舍一怒之下写下休书,并赶走了宋引章。
当得知赵盼儿与宋引章一同离去时,周舍始觉上当。
立马循迹追赶上二人并巧夺烧毁了休书,不料赵盼儿已有准备,她早已将休书暗中掉包。
周舍大怒,报官欲告赵盼儿骗取其妻,可最后因赵盼儿证据充分,周舍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宋引章则与安秀才破镜重圆,过上了美好生活。
《救风尘》被认为是元杂剧中写得最好的喜剧之一,整个剧作给人一种乐观自信、以柔克刚的精神,作者以明朗的笔触,泼辣的语言揭露了压迫者的丑态,描绘出被迫害者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制服敌手,以弱胜强的场景,反映了只要勇于斗争,善于应变,命运可以掌握在手中的真理,大快人心的同时又让人拍手叫绝!而这部戏剧的精妙之处更在于它的结构设置上。
剧本结构的重点在设置人物及其关系,剧作家在塑造人物和他们的性格时,必须结合主题的要求把人物摆放在相应的位置上,设计期间的人物关系,制造他们的戏剧纠葛,在这方面,关汉卿在《救风尘》中表现了他驾驭结构艺术的杰出才能。
为了塑造形象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巧妙的只配置了两三个主要人物出场,把他们一一介绍给观众,再根据剧情的发展变化,安排若干精彩的“重头戏”,不断加深观众对剧中主要人物个性的把握。
《救风尘》中的赵盼儿,宋引章和周舍都是主要人物,赵盼儿更是作者着意塑造的一个沦落风尘,有智有勇的女性形象。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b5c972d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2.png)
13
后世影响:
1958年,关汉卿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 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 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 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 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 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关汉卿的剧作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 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 抗斗争。
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12
后世对关汉卿的评价:
熊自得曰:“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 为一时之冠。”
朱权曰:“关汉卿之词如琼筵醉客,观其词语,乃可上可 下之才。盖所以取者,初为杂剧,故卓以前列。”
2
作品简介:
他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一生致力于戏剧创 作。今见于著录的杂剧67本,存18本。
著名的有《窦娥冤》、《救风尘》、 《望 江亭》、《单刀会》、《拜月亭》、《鲁斋郎》 等,是他的代表作。
除杂剧外,也作散曲,今存小令57首,套曲 14套,多反映他的个人生活与性格特征,成就不 及杂剧。有今人吴晓玲等编校的《关汉卿戏曲 集》。
8
三、语言色彩和叙述风格
关汉卿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 戏剧语言抨击社会,讥讽时政,风格比 较激切直白而少蕴涵,高声的呐喊和沉 痛的控诉随处可见。 而莎士比亚的语言则精致华丽得多。
9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 1、从人物的形象塑造看,他在杂剧里 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 形象,为元杂剧的人物画廊增添了色彩。
昭雪 。莎士比亚的悲剧结局,全以英雄人物的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f1e7bec50c22590102029de8.png)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一、在创作方法方面,关汉卿的杂剧以现实主义为主。
首先,关剧对时代与人生进行了真实地描绘;其次,关剧对元代的生活图景进行了全面地展现;再次,关剧还对社会现实中一些带有本质意义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地揭示。
他的杂剧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时代,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不但如此,由于关汉卿对人生的热爱,对理想的憧憬,他的作品有时也赋予人物和情节以浪漫主义的色彩,突出了被压迫者的反抗意识和斗争精神,体现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闪烁着理想的光辉。
二、在人物塑造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创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形象的画廊。
关剧中活跃着众多风神独具的戏剧人物,其中最为光彩夺目者,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女性形象。
他的杂剧不但能写出不同阶级或阶层的人物的不同特点,而且能写出同一阶层人物的不同风貌,有时甚至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立体感。
关剧塑造正面人物的基本手法是把戏剧主人公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凸现其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塑造反面形象时,关汉卿常常运用夸张、变形的漫画式手法,暴露他们卑鄙无耻的丑恶嘴脸。
三、在剧作结构方面,关汉卿的杂剧大多缜密而精巧,紧凑而多变,富于戏剧性效果,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
其作品大抵都能做到结构完整,开阖自如,首尾照应,开头不拖沓,结尾不松懈;能根据生活发展的逻辑和主题的需要来安排故事情节,收到了突出主干、深化主题的效果;戏剧冲突一环紧扣一环,悬念迭出,剧情的发展往往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这些都保证了他的优秀作品具有长久的舞台生命力。
关汉卿卓越的艺术修养,使杂剧的战斗性和人民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关汉卿的杂剧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冲突,对当时社会生活中带有本质意义的一些问题,反映得尤为深刻、集中。
他不以写出当时广大人民所受的苦难为满足;同时还要表现他们身上固有的反抗精神。
他笔下的主人翁不只是在苦难中呻吟,而且敢于和恶势力斗争,并终于取得最后胜利。
自铸伟词字字本色_谈关汉卿杂剧的语言特色
![自铸伟词字字本色_谈关汉卿杂剧的语言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625d5584b9d528ea81c77912.png)
,
,
,
。
以 ( 窦娥 冤 》 它 对
, ,
快无 比
,
。 ”
这 是 (窦娥冤》 中张 老 头 被 毒 死 以
。
社 会 的 深 刻 的 批判 对 人 物 精 湛 刻 划 以 它 强
烈 的 反抗 精 神 动人 的 戏剧 冲 突 以 它 的 全部
后 窦 娥 对 她 的 婆婆 所 唱
,
她 的 这 些话 听 起
2 印2
年2月 第2 卷 第 4
台州 师 专 学 报
1
期
J b u 间 试 T 的山 山 及血 址 饱 n
伽 现罗
V6 1 2 4 凡b
.
.
,
o N
1 2( 犯 X
.
自铸 伟 词 字 字 本 色
—
, , ,
谈 关 汉 卿 杂剧 的语 言特 色
章可敦
,
( 台 州 师 专 初 等教 育 系
,
X) 浙 江 临 海 3 17 ( X )
“
’, 。
,
,
。
首先 这一
,
,
。
,
,
: 大段 唱 词 有 三 层 意 思 一 是 窦娥 劝 婆 婆 不要
伤心 生死 有 命 别 人 是 无 法 替 代 的 意 为 张
老 头 的 死 是 张 驴儿 作 恶 的 必 然 结 果
, , 。
言 的 鲜 明 生 动 通 俗 易 懂 本 是 元 剧 的共 同特
,
: 本 的 内 容看 大 致 可 分 为 三 类 一 是 社 会 剧
, ,
] l [
( 此2 ) 可
,
以 想 见 撰 写 剧 本 为词 作 曲
关汉卿的风格
![关汉卿的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2df18d2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a.png)
关汉卿的风格关汉卿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剧作家,也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他的风格受到宋代戏曲剧种以及历史演变的影响,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以下是关汉卿的风格特点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一、语言朴实自然关汉卿的作品语言朴实自然,贴近人民生活,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他善于运用口语和俚语,使角色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例如在《汉宫秋》中,关汉卿通过描写角色的对话,生动地展现了妇女之间的情感和纠葛。
这种语言风格为后来的戏曲剧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
二、情节紧凑关汉卿的作品情节紧凑,扣人心弦,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冲突。
他擅于处理家庭纠纷、人间爱情、正义冲突等题材,使作品更具亲和力和思考的深度。
例如在《汉宫秋》中,他以王贵妃虐待妾室、凌辱低微百姓的故事为基础,抨击了当时的社会道德风气,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三、角色立意新颖关汉卿的作品中塑造了一批深具个性和特点的角色形象,刻画了各式各样的人物。
他善于展现人物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使得角色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例如在《汉宫秋》中,关汉卿通过描写虐待妻妾的王贵妃,妻子改嫁后犹豫不决的王介甫,和蒙受不白之冤的李越娘等角色,展现了不同人物的命运和心理变化。
四、政治立场鲜明关汉卿的作品反映了他对社会不平等、封建统治的不满,表达了他对正义、道德的追求。
他以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人物的命运和遭遇,展现了封建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他的作品常常被解读为对社会阶层和权力的批判。
例如在《汉宫秋》中,关汉卿通过展示王贵妃的虐待行为和李越娘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并以此来表达他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与同情。
总的来说,关汉卿的风格鲜明独特,他的作品在当时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
作为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剧作家,关汉卿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传统戏曲的珍贵遗产。
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的九首作品,极具时代特色,语言口语化
![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的九首作品,极具时代特色,语言口语化](https://img.taocdn.com/s3/m/c32d1c2f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ce.png)
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的九首作品,极具时代特色,语言口语化关汉卿生活在少数民族建立政权的元朝,统治者为了更好地统治把全国人分为四等,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被列在第三等汉人和第四等南人中,地位最低。
同时又按职业把全国人分为十等,知识分子的地位只比乞丐高,称“九儒十丐”。
元政府对知识分子的打击使一大批知识分子不再去求功名,专于与市井艺术相结合,便有了元杂剧的兴起。
作为我国古代戏剧的伟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所作杂剧共有六十多种,现存《窦娥冤》、《救风尘》、《拜月亭》、《单刀会》共计十五种,其中以《窦娥冤》的成就最高。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极高的现实性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在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
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
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
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
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
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
关汉卿杂剧题材和形式都广泛而多样化,有悲剧,有喜剧,有壮烈的英雄,有恋爱故事,有家庭妇女问题,有官场公案。
杂剧题材大多反映现实,生活面非常广阔,真实具体,揭示了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对不幸者寄多深厚同情,高度结合思想性与艺术性。
关汉卿杂剧
![关汉卿杂剧](https://img.taocdn.com/s3/m/2f9c0c220b4c2e3f5727639d.png)
关汉卿杂剧一、思想内容1、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尖锐的阶级矛盾。
如《窦娥冤》《哭存孝》中的贪官污吏、流氓恶霸等邪恶势力与人民斗争过程中,虽然邪恶势力开始很强大,但最终善良、顽强、坚定的人民总能利用某些手段或借助统治者的力量取得胜利,如窦娥最后是靠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钦差大臣窦天章的帮助下才得以洗刷冤屈,使正义得到伸张。
2、写下层妇女的生活、斗争,歌颂她们的机智、勇敢、善良、坚贞等美好品质。
如《救风尘》通过赵盼儿为解救好姐妹宋引章与周舍的巧妙周旋,表现了赵盼儿的机智、勇敢、善良。
《窦娥冤》窦娥早年守寡、孝顺婆婆、拒嫁张驴儿等事件表现了窦娥的坚贞、善良。
《望江亭》通过谭记儿假扮渔妇灌醉杨衙内挽救全家人性命的故事表现了谭记儿的机智、勇敢。
3、歌颂历史英雄。
作者笔下塑造了许多英豪形象,如《单刀会》中的关关羽,他勇武过人、胆识超群,单刀赴会,凭一人之力阻止了一场即将爆发的战争,。
颂杨了英雄的智勇双全和爱民情怀。
二、关汉卿杂剧的特点1、浪漫色彩元代社会黑暗、吏治反腐败、阶级矛盾尖锐、民族压迫沉重,人民生活困苦,女性地位低下,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男性朝秦暮楚、负心变情的现象很多,冤假错案时有发生,而作者非常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女性问题,常带着人道主义的关怀来描写这些小人物,常使笔下的小人物在历经磨难后,不仅战胜了邪恶,伸张了正义,还得到了美好的结局。
如《金线池》中的杜蕊娘、韩辅臣,《谢天香》中的谢天香、刘永,《玉镜台》中的刘倩英、温峤,她们历经波折,深感人生苦涩,但在真相大白之后都体验到了人间真情,都得到了美好的结局,这种喜剧性的结局是作者对现实的美化,是现实的例外,其中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现实中备受欺辱的广大女性能得到些许精神上的安慰。
而在悲剧《窦娥冤》中,对于窦娥许下的三桩誓愿在其死后一一应验及窦娥化成冤魂找父亲伸冤的描写有虚构、想象的成分,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
关汉卿的风格
![关汉卿的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39dc293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4.png)
关汉卿的风格一、关汉卿的作品风格关汉卿的作品风格独具一格,他善于运用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对话,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
他的作品情节曲折、悬念迭起,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
在他笔下,人物形象既有英勇豪杰,又有悲壮凄凉,更有闲适安宁的生活场景。
这些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内心。
二、关汉卿的作品特点关汉卿的作品充满了对人性的关注和思考。
他善于刻画人物内心世界的复杂性,揭示人性的善恶、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人物在面临困境时的选择,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种对人性的深入剖析,使得他的作品更加具有思想深度和艺术魅力。
关汉卿的作品中也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批判。
他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对社会弊病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他以巧妙的手法揭示了社会的丑陋和不公,呼吁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反思和改进。
这种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有社会意义和时代价值。
三、关汉卿的作品魅力关汉卿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他的作品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向人们传递思想和启示。
他的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和道德观念,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他的作品中所展现的人物形象和情节,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认同感,使人们能够从中找到共鸣和反思。
关汉卿的作品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流畅,富有音乐性和韵律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他善于运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使作品更具有戏剧性和冲击力。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戏剧化的情节和精彩的对白,令人过目不忘,赏心悦目。
关汉卿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广受好评。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人性、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探索。
他的作品既富有艺术感又具有教育意义,让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从中得到启示和思考。
关汉卿的作品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们不断追求艺术和思想的源泉。
让我们一起欣赏和传承关汉卿的作品,感受其中的魅力和情感。
关汉卿杂剧的语言特点
![关汉卿杂剧的语言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11e63e8883d049649a665800.png)
枉 做 天 !
错 勘 贤 愚
天 也 * 你
何 为 地 ?
不 分 好 歹
地 也 * 你
何 为 本 色 ?
本 色
(~儿)物品原来的颜色(多指没有
染过色的织物)。
特 点
一、自然质朴,来自生活。
二、惟妙惟肖,符合角色。
问 那 肯 买 的 哥 哥 照 顾 俺 也 些 些 。
衣 * 一 箬 笠 。 先 图 些 打 捏* 只
二、符合角色
• 行医有斟酌,下药依《本草》。死的医不活, 活的医死了。 庸医 • 酒肉场中三十载。花星整照二十年。一生不 识柴米价。只少花钱共酒钱。
阔少
• 我小人两个鼻子孔一夜不曾闭 ,并不听见女鬼 诉什么冤状。
混事衙役
• 相公意,难参透。我本是沾泥飞絮, 倒做了不缆孤舟!
谢天香出口成章
• 那厮虽穿着几件虼螂皮,人伦事晓 得甚的!
关 汉 卿 杂 剧 的 语 言 特 点
本 色
关汉卿一空依
傍, 自铸伟词, 而其言曲尽人情,
字字本色, 故当
王国维
为元第一。
比较感知
落 花 尘 。
」
燕 泥 香 惹
飞 絮 雪 *
蝶 粉 轻 沾
阑 槛 辞 春 ;
池 塘 梦 晓 *
正 愁 人 。
风 飘 万 点
落 红 成 阵 *
混 江 龙
滚 绣 球
涟 得 哎 。 两 * 泪 只 涟 落
赵盼儿出口成脏
• 我是权豪势要之家,打死人不偿命;只当 房檐上揭片瓦似的,随你上哪告!
葛彪蛮横气盛
• 但见人家好的玩器,怎么他倒有我倒无? 我则借三日玩看了,第四日便还他,也不 坏了他的……我是个本分人。
论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论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b651b854fe4733687e21aa6c.png)
赵 盼儿 、 谢天香 、 燕燕 、 窦娥 、 谭记 儿 等 等 , 她 们 都 给
读者 留下 深刻 的印 象 。这 些 女 性 的特 点 是 : 1 、 主 人
公 多 为 出身卑 微 , 社 会 地位 低 下 的小 人 物 。2 、 尽 管
人文 天下 J 2 0 1 7 年6 月刊 总 第9 8 期
论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
黄 晓玲
关汉 卿是 中国戏剧 史 上第 一位 享誉 中外 的伟 大 戏剧家 , 对 中国 戏剧 发 展产 生 了深 远 的影 响 。作 为 元杂 剧 的 奠基 人 , 他 一 生创 作 了六 十余 部杂 剧 。关 汉 卿 的 重 要 功 绩 之 一 是 扩 大 了杂 剧 表 现 题 材 的 范
仅敢 于反抗 , 而且 往 往 最终 都 能 取 得胜 利 。这 些 女
性 遭 受 着 来 自封 建统 治 阶 级 方 面 的压 迫 和损 害 , 关 汉 卿 怀 着极 大 的 同情 描 写 了 她们 苦 难 的 生 活境 遇 ,
就 在 于他 充 分 发 挥 了戏 剧 这 一新 兴 文 艺 样 式 的长 处。 如: 《 窦娥冤》 全 剧 由一 个 “ 楔子” 和 四折 组 成 。 “ 楔子” 交待 了构成 窦娥 悲剧命 运 的第 一个 要素— —
窦娥冤前两折是深刻的现实主义描写第三折开始描写她的反抗性格在赴法场的路上她发出了绝望的呐喊她指天诉地刑前发下i誓誓愿的实现及第四折窦娥冤魂的出现冤案昭雪使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体现了窦娥冤悲剧的审美价值也表现了人民群众伸冤复仇的愿望和真理的不可战胜从某种意义上说窦娥冤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
浅谈关汉卿杂剧的语言特色
![浅谈关汉卿杂剧的语言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c110c3cd240c844769eaee91.png)
浅谈关汉卿杂剧的语言特色关汉卿是我国的戏剧大家。
他是生活在都市民众之中的,对元代已经比较发达的通俗文艺非常精通,尤其是戏剧。
他创造出了鲜明而独特的艺术样式,以至他出色的戏剧作品长久不衰,依旧活跃在舞台上,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本文着重分析鉴赏关汉卿杂剧的语言特色。
戏曲不仅是视觉艺术,还是听觉艺术。
它不仅要人看懂,还要人听懂。
因为它面对的广大民众,文化程度的层次十分复杂,而大部分还是不识字的市民阶层。
这就给戏曲作家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如何使这些民众看懂表演并激发他们的看戏热情。
因此,戏曲的语言应该是通俗的,通俗的语言可以使曲折的剧情内容简明易晓,能够吸引观众。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只是实际上,中国古典戏曲通俗的作品寥寥无几,相反,大多数是语言华丽的作品。
关汉卿,他很好地使戏曲的语言通俗化。
从整体上看,关剧的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晓。
不论是公案剧还是描写妇女婚恋及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剧作都有这一特征。
通俗易晓,主要指语言不晦涩,容易让人接受理解,并且明白晓畅,实际上是把当时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口语提炼出来写入剧中。
质朴无华但不平实无文,浅显明了而不趋向浅薄。
关的通俗易晓首先是形象浅显生动,接近现实生活的原貌。
例如在《调风月》中,燕燕在感叹自己的处境时,对处于婚姻中的男女发表了自己生动形象的看法,她认为“男儿人若不依本分,一个抢白是非两家分。
壮鼻凹硬如石铁,教满耳根都做了烧云”。
其中,“本分”“抢白”“壮鼻凹”“满耳根”都是生活中经过提炼的口语,极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尤其是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关的杂剧具有极其强烈的时代气息,剧作中的语言都带有很浓重的生活化痕迹。
这一特征也是关汉卿以后的戏曲作家为之努力奋斗的一个境界,只是很少有企及者。
关剧语言的通俗性还表现为质实直露,不委婉含蓄,显得直截了当。
如在《窦娥冤》中,当蔡婆婆告诉窦娥自己要嫁给张驴儿父亲时,窦娥的回答非常直露,甚至近于尖刻,丝毫不顾及婆媳关系和情面,直接指斥“婆婆这个不中么?你再寻思咱,俺家里又不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又不是欠钱债,被人催逼不过;况你年纪高大,六十以外的人,怎生又招丈夫那?”按道理讲,蔡婆婆和窦娥,婆媳都是寡妇,年龄差距比较悬殊,生活上都是相濡以沫的,窦娥不应该这样刻薄地对待艰辛的婆婆,但是窦娥非但没有掩饰自己的憎恶,还对婆婆进行了一番无情的挖苦和嘲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关汉卿杂剧的语言特色
关汉卿是我国的戏剧大家。
他是生活在都市民众之中的,对元代已经比较发达的通俗文艺非常精通,尤其是戏剧。
他创造出了鲜明而独特的艺术样式,以至他出色的戏剧作品长久不衰,依旧活跃在舞台上,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本文着重分析鉴赏关汉卿杂剧的语言特色。
戏曲不仅是视觉艺术,还是听觉艺术。
它不仅要人看懂,还要人听懂。
因为它面对的广大民众,文化程度的层次十分复杂,而大部分还是不识字的市民阶层。
这就给戏曲作家提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如何使这些民众看懂表演并激发他们的看戏热情。
因此,戏曲的语言应该是通俗的,通俗的语言可以使曲折的剧情内容简明易晓,能够吸引观众。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只是实际上,中国古典戏曲通俗的作品寥寥无几,相反,大多数是语言华丽的作品。
关汉卿,他很好地使戏曲的语言通俗化。
从整体上看,关剧的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俗易晓。
不论是公案剧还是描写妇女婚恋及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剧作都有这一特征。
通俗易晓,主要指语言不晦涩,容易让人接受理解,并且明白晓畅,实际上是把当时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口语提炼出来写入剧中。
质朴无华但不平实无文,浅显明了而不趋向浅薄。
关的通俗易晓首先是形象浅显生动,接近现实生活的原貌。
例如在《调风月》中,燕燕在感叹自己的处境时,对处于婚姻中的男女发表了自己生动形象的看法,她认为“男儿人若不依本分,一个抢白是非两家分。
壮鼻凹硬如石铁,教满耳根都做了烧云”。
其中,“本分”“抢白”“壮鼻凹”“满耳根”都是生活中经过提炼的口语,极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尤其是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关的杂剧具有极其强烈的时代气息,剧作中的语言都带有很浓重的生活化痕迹。
这一特征也是关汉卿以后的戏曲作家为之努力奋斗的一个境界,只是很少有企及者。
关剧语言的通俗性还表现为质实直露,不委婉含蓄,显得直截了当。
如在《窦娥冤》中,当蔡婆婆告诉窦娥自己要嫁给张驴儿父亲时,窦娥的回答非常直露,甚至近于尖刻,丝毫不顾及婆媳关系和情面,直接指斥“婆婆这个不中么?你再寻思咱,俺家里又不是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又不是欠钱债,被人催逼不过;况你年纪高大,六十以外的人,怎生又招丈夫那?”按道理讲,蔡婆婆和窦娥,婆媳都是寡妇,年龄差距比较悬殊,生活上都是相濡以沫的,窦娥不应该这样刻薄地对待艰辛的婆婆,但是窦娥非但没有掩饰自己的憎恶,还对婆婆进行了一番无情的挖苦和嘲讽。
这种质实直露的表现方式也常常出现在反面人物的语言中。
这些反面人物,他们自己常常自报家门,或炫耀或自鸣得意,表现自己的思想行为。
如《蝴蝶梦》中的葛彪上场时便扬言说“我是个权豪势要之家,打死人不偿命,时常的则是坐牢。
”这反面人物没有掩饰自己内心的丑恶灵魂,自己给自己画像,语言丝毫不含蓄,使他的反面形象更为突出。
关剧语言的通俗性的另一个方面是诙谐风趣。
这个特征多体现在反面人物身上。
他们往往是大言不惭,说的话与实际行动构成反差,甚至是明显的矛盾,从而引人发笑。
诙谐风趣的存在可以吸引更多的观赏对象,并使整个欣赏过程充满轻松愉快的心理感受,这也是我们都喜好喜剧片的原因。
关汉卿本来就是“滑稽多智,蕴藉风流”的,因而他的杂剧作品中的人物语言风趣也是自然的。
在语言通俗性方面,关剧还用典故贴切自然,化雅为俗。
在创作时,往往用
前代的典故轶事来印证某一道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抒发他们的某种情感。
前代的典故轶事,或熟悉或生僻,而大众是戏曲的观赏对象,这就需要作者选取耳熟能详的事迹,或者要把生僻的典故通俗化,使市民阶层能够理解。
《窦娥冤》中,窦娥就曾举了历史上夫妻恩爱的例子来劝婆婆不要再嫁,卓文君的“当垆涤器”,孟光“举案齐眉”,孟姜女“哭倒长城”,浣纱女西施“甘投大水”。
这四位女性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有很深的群众基础,表现了窦娥对这四位女性的敬仰。
关的现存杂剧中的人物形象之所以鲜明醒目而与众不同,这也是和他们性格化的语言有密切关系的。
剧作中有众多的人物形象,要使他们棱角分明,性格突出,各不相同,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除了要描写他们不同的外貌身份地位行为之外,还要用性格化的语言显示他们各自的特征。
在一定意义上,性格化的语言最能准确敏锐地捕捉人物内心的某种信息和情态,反映他们精神世界的本质。
关汉卿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高手,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数都是具有高度性格化语言特征的。
他描写普通人物都很注意运用显著效果的性格化语言,塑造主要人物在这一方面更是出手不凡,取得了公认的杰出成就。
关杂剧语言还有个特色,即强烈的时代性。
他在创作过程中运用了不少金元时代少数民族的语言,尤其是蒙古语。
蒙古语既吸收了少数民族方言,也融汇了宋元时代通俗文学中的口语。
在语音显得很繁复,但是有一种很浓郁的时代气息。
关的现存杂剧中还运用了一些宋元时代的口头俗语,如称妻子为“浑家”,骂倔强顽固为“歪刺骨”,这些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经过以上的一些分析,关汉卿的戏剧在语言上的确独具姿态,其语言运用的最高原则就是符合舞台演出的规范,不论是通俗化还是性格化,都是为舞台表现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