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概述
当代文学的总标题
![当代文学的总标题](https://img.taocdn.com/s3/m/accfd40b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25.png)
当代文学的总标题摘要:一、当代文学的概述1.当代文学的时间范围2.当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二、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学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文学3.改革开放以后的文学4.21世纪以来的文学三、当代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1.鲁迅2.老舍3.沈从文4.巴金5.《红高粱》6.《活着》四、当代文学在国内外的影响1.国内影响2.国际影响五、当代文学的未来展望1.文学创作的发展趋势2.文学批评的作用3.当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正文:当代文学是指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的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在这段时间里,我国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以后的现代化建设,再到21世纪以来的高速发展。
这些历史阶段的变革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得当代文学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学以社会主义为导向,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宣传共产主义理想。
这段时间的代表人物有鲁迅、老舍、沈从文等,他们的作品如《呐喊》、《茶馆》、《边城》等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展现了社会变革的过程。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学创作的主题更加丰富多样,涌现出了巴金、茅盾等一批优秀作家。
他们的作品如《家》、《子夜》等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以后,当代文学迎来了新的春天。
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开展,文学创作开始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关注个体的命运和心灵世界。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红高粱》、《活着》等,它们的作者莫言、余华等作家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赢得了广泛的国内外声誉。
21世纪以来,当代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新兴文学形式不断涌现,为文学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文学批评的作用日益凸显,通过理论研究推动文学创作的进步。
总之,当代文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对国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af35958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0a.png)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小说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1——小说第一章小说第一节、现代小说产生的历史原因一、小说的政治意义和宣传作用二、小说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三、小说是作家的宣泄工具第二节、第一个十年的小说(1917----1927)一、鲁迅的《呐喊》和《彷徨》 1)鲁迅的《呐喊》共收一九一八至一九二二年间写的十四篇小说,鲁迅把这个集子题作《呐喊》,意思是给革命者助阵作战,使他们不惮于前驱。
这十四篇小说是《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1918年4月、作品通过塑造狂人形象,表现对封建传统的大胆怀疑和批判精神,也表现出严格的自审精神,寄希望于未来,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狂人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封建叛逆者形象,是清醒的启蒙主义者形象。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狂人日记》思想上的深刻性和对民族现状和前途的“忧愤深广”的特色。
《孔已己》1918年冬、《药》(华老栓、华小栓、夏瑜)1919年4月、《明天》1919年6月、《一件小事》1919年7月、《风波》(九斤老太、七斤、赵七爷)1920年8月、《头发的故事》1920年9月、《故乡》1921年1月、《阿Q正传》1921年12月、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贫苦农民,是一个质朴、愚昧、也沾染上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的落后农民,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
”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
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
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
阿Q的精神胜利法及其表现。
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
表现在①妄自尊大。
②自轻自贱。
③欺凌弱者。
④健忘。
⑤忌讳缺点,甚至以丑为荣。
《白光》1922年6月、《端午节》1922年6月、《兔和猫》1922年10月、《鸭的喜剧》1922年10月、《社戏》1922年10月。
鲁迅的《彷徨》共收一九二四至一九二五年间小说13篇,《祝福》(祥林嫂、鲁四老爷)1924年2月7日,《祝福》真实地描绘了劳动妇女祥林嫂在旧社会的悲惨遭遇。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3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3](https://img.taocdn.com/s3/m/699ef63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b.png)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形考任务3
摘要:
一、当代文学的概述
二、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三、十七年时期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
四、山药蛋派的代表人物
五、反思文学的重要收获
正文:
中国当代文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阶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当代文学经历了多个阶段,其中朦胧诗派、十七年时期农村合作化运动、山药蛋派和反思文学是其中几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朦胧诗派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最具争议的一位诗人是写出了《回答》、《履历》、《结局或开始》、《雨夜》、《宣告》、《古寺》、《一切》等著名诗歌的诗人。
该派别的诗歌作品以富有象征性、表达内心感受和批判现实为主要特点。
十七年时期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周立波的《山那边人家》、李凖的《李双双小传》等,这些作品都表现出一种轻松欢快的农村新生活的情调。
山药蛋派是当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主要作家有张炜、古华等人。
他们的作品以描写农村生活、展现农民命运为主要内容,其中《长恨歌》、《三家巷》、《白鹿原》、《芙蓉镇》等作品都是代表作。
反思文学是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张炜的《古船》、古华的《芙蓉
镇》等作品都是反思文学的重要收获。
这些作品通过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批判,表达了作家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
总之,中国当代文学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当代文学定义解释
![当代文学定义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d840a5b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b3.png)
当代文学定义解释引言本文旨在对当代文学进行定义解释,探讨其特征和意义。
当代文学是指在当前时代产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现代社会的特点和思潮。
定义当代文学可以被理解为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产生的文学作品。
它与传统文学相比,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个体经验和社会中的变革。
当代文学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元素、风格和形式,表达了当代人的思考、情感和体验。
特征当代文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多样性:当代文学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格和形式,包括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
它涵盖了多种文学流派和风格,反映了作者的个人表达和创造力。
2. 现实关注:当代文学更加注重描绘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和挑战。
它通过反映社会问题、人物命运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等方式,呈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洞察和思考。
3. 主题多元化:当代文学涉及了广泛的主题和话题,如人类关系、身份认同、性别平等、环境保护等。
它引发了对于社会问题的深思和反思,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4. 技术创新:当代文学不仅在内容上创新,还在技术上进行了实验和突破。
它运用了新的写作技巧和手法,如意识流、多重叙事视角、超现实主义等,使作品更加富有创意和表现力。
意义当代文学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1. 反映社会变革:当代文学通过创作和反思,记录了社会的变革和转型。
它记录了人们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情感体验和文化认同,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当代社会的复杂性。
2. 提供思想启示:当代文学呈现出丰富的思想和观点,激发我们思考社会、人类和个体的本质。
它不仅用文字表达着作家的观点,也为读者提供了深邃的思考和启示。
3. 促进文化交流:当代文学具有跨文化的特点,它拓宽了人们对各种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阅读和交流当代文学作品,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交流得以促进,增进了人们的相互认识和交流。
结论当代文学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文化表现形式,它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个体的体验。
它具有多样性、现实关注、主题多元化和技术创新等特征,对于理解当代社会和推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
![浅析中国现当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61b3a56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e.png)
网络文学在未来的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前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网络文学的创作和传播方式将更 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同时,随着读者对高质量文学作品的需求增加,网络文学的质量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1
地域特色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常常带有地域特色, 表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和特点。
02
03
风格多样
文学作品的风格多样,包括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每种风格 都有其独特的语言特点。
叙事技巧与结构安排
叙事视角
文学作品采用不同的叙事视角,如第一人称、第三人称等,以呈现 故事的不同层面和角度。
情节安排
文学理论的创新
现当代文学在理论探索方面 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后世文 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
路和方法。
文学创作的繁荣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繁荣发展 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和灵感,推动了文学 创作的不断进步。
06
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与展望
多元化发展趋势
文学流派与风格的多样性
中国当代文学在发展中形成了众多文学流派和风格,如现 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呈现出多 元化的特点。
重要作家与作品
重要作家
中国现当代文学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家,如鲁迅、茅盾、巴金、老舍、钱钟 书等。他们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代表作品
《狂人日记》、《子夜》、《骆驼祥子》、《围城》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深 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人民的生活状态 。
02
启蒙意识
文学作品通过描绘社会现实、揭示人性弱点,引导读者思考社会问题,启蒙了人们的意 识。
中国近现当代文学
![中国近现当代文学](https://img.taocdn.com/s3/m/0857a90667ec102de2bd893a.png)
一、近代文学概述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时期的文学发生了重要变化,被称为近代文学。
这是一个向新文学过渡的阶段:一方面,反帝爱国和民主主义成为文学的基本主题,显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战斗性;另一方面,维护封建统治、抗拒新思潮的正统文学,虽然日渐陷于窘境,但仍在不断挣扎。
在诗文领域,启蒙思想家和早期改良主义人物的诗文作品值得重视。
龚自珍是首开文学新风气的人物,接着,魏源、林则徐、张维屏等也写了许多富于时代色彩和历史意义的作品。
太平天国领袖们的诗文,在“弃伪存真”文化纲领指导下,批判封建主义的陈词滥调,提倡朴实明晓的文风,直接为革命斗争服务。
戊戌变法前后,改良主义运动代表人物梁启超力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并推誉黄遵宪“我手写我口”的新派诗;他的散文则导源于龚自珍,打破了传统古文的格局,务为平易畅达,风靡一时,号为“新文体”。
《少年中国说》等说理文章,气势磅礴,铺张淋漓,颇有鼓动力量。
辛亥革命时期,南社诗人柳亚子、陈去病、苏曼殊等人的作品洋溢着充沛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
同时,以守旧复古为特征的传统诗文,仍活跃一时,诗歌方面先后有“宋诗运动”和“同光体”诗派,古文则产生了梅曾亮等名家,号称“桐城派”中兴。
曾国藩原受桐城派影响,又重经世之学,追随者不少,或另称“湘乡派”。
这些诗文流派大都只是在某些观念和形式技巧上略有变异或翻新,由于时代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受近代西学影响,古文已趋衰微,当然不可能再找到新的出路了。
在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倡导之下,近代谴责小说得以盛行,代表作有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刘鹗的《老残游记》,被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这些作品突出暴露了封建官场的黑暗腐朽,广泛宣传了社会改良,在内容和题材上较古代小说有明显的开拓,有的还吸收了西方小说的技法,但艺术成就一般不高。
辛亥革命后出现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和“黑幕小说”,思想和艺术价值都不高。
当代文学特征
![当代文学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3cf0c9c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14.png)
当代文学特征
当代文学是指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文学,其具有以下特征:
1. 现实性:当代文学作品通常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情感。
作家们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揭示社会问题,表达人民的诉求。
2. 多样性:当代文学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题材。
既有传统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作品,也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流派的文学作品。
同时,文学形式也更加丰富,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
3. 思想性:当代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反映了作家对社会、人生、人性等问题的深入思考。
许多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社会思潮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 创新性:当代文学在表现手法、叙事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创新。
作家们不断探索新的文学表现形式,以适应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
5. 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当代文学作品逐渐具有国际化的特点。
许多作家受到国际文学思潮的影响,作品具有更广泛的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
6. 大众化:当代文学作品的受众面更广,不仅有专业读者,还有普通大众。
一些作品通过影视、网络等渠道传播,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总之,当代文学具有现实性、多样性、思想性、创新性、国际化和大众化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当代文学更加丰富多彩,也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完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
![完整版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a368f0ca98271fe910ef9a4.png)
2.中国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①古典文学已近尾声。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的思维方 式,思想情感,心理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固有的古典文学模式已 再也不能满足人们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
上限又推到1898至今。如孔范今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等。
2.“现代”作为一个性质概念 《三十年》序言:所谓现代文学,即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 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①语言上,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②文学形式上,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的内涵和地位古今均一样。 ③创作方法上,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并重。 ④内容上,真正属于现代人的思想,情感,审美心理,审美标准。民主主义,人 道主义,个性主义,劳工神圣,妇女解放。 最关键一点,个人的出现——现代意义上的个人的出现。于是,一切思想,情感 和审美心理均从个人出发,皆因个人变化。
中国现当代文学指“五四”前后至今的文学,即包括现代 文学和当代文学。它是和中国的现代史和当代史相对应的概 念。现代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当代指社会主义时期。
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
![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https://img.taocdn.com/s3/m/71bd9bd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b0.png)
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中国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创作的文学作品。
它代表了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
中国当代文学的定义包括内容、形式和风格等多个方面。
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容广泛而丰富。
它不仅涵盖了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经历和命运,还关注社会变革、人性困境、历史记忆等重要议题。
例如,以人民为中心的作品展现了普通人的生活和奋斗,体现了人民的真实感受和命运抉择。
同时,中国当代文学也关注了少数群体、社会边缘人士和弱势群体的命运,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批判。
这些作品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展现了中国人民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思考和探索。
中国当代文学的形式多样。
它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戏剧等文学形式,还涌现出了新的文学形态,如网络文学、微型小说、实验性文学等。
这些新兴的文学形式在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更能迎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求。
与传统文学相比,中国当代文学的形式更加开放和多元,给予了作家更多的创作空间和表达方式。
中国当代文学的风格独特而多样。
它既有批判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也有追求个体自由和内心探索的后现代文学。
同时,中国当代文学也融入了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学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例如,一些作家在作品中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考和审美意识,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不同的风格和流派共同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的多样性和繁荣。
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大陆地区创作的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它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和风格,代表了当代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不仅展示了中国文学的繁荣和多样性,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当代文学在推动文化交流、传播中国价值观和增进人们的文化认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
![中国现当代文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c6e85b4b453610661fd9f435.png)
新时期文学(1976至今)
▪ 文学进入多元化时期,作家作品层出不穷, 风格多样,并且受到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 随着时间推移,进入新世纪后,文坛更是 出现了很多新兴文学现象,文学彻底摆脱 政治束缚,回归文学自身。
▪ 小说家
代表性作家
刘心武 冯骥才 张贤亮
王蒙
路遥
贾平凹 陈忠实 王安忆
▪ 诗人: ▪ 顾城
▪ “中国当代文学”(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不明确 的概念)一般包括了下述历史和文学内涵:
▪ 1、从历史角度审视,它的时间一般限定为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下这五十 多年的历史。
▪ 2、从文本所反映的内容来看,它的主体部分是 以中国社会主义时代的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文 学。
发展概况
14.《现代派诗选》蓝棣之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15.《创业史》(第一部)柳青著,中国青年出版 16.《茶馆》老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17.《王蒙代表作》,张学正编,黄河文艺出版社 18.《白鹿原》陈忠实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 19.《余光中精品文集》,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年 20.《台湾小说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2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王庆生主编,华中师
▪ 这个时期是文学从旧文学到新文学的过渡时期,更多的是新文学理论的 提出,文学作品的创作数量并不多。这个时期涌现出很多新文学的代表 性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胡 适
鲁迅
蔡元培
周作人
▪ 冰心
主要代表性作家
郁达夫 郭沫若 徐志摩
1927—1937 新文学的兴旺与繁荣以及革命文学的兴 起
▪ 30年代,实际是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这时期,文学重心移到了上海,
舒婷
海子
中国当代文学史梗概
![中国当代文学史梗概](https://img.taocdn.com/s3/m/6ce6642c7375a417866f8fd7.png)
中国当代文学史梗概第一章绪论一、现代化的方向与多元文化的融合当代文学的现代化的文化特征。
从革命现实主义一家独尊到走向多元的发展过程。
全球化语境中的民族性。
二、中国当代文学50年的基本轮廓建国后27年的文学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
80年代是文学发生全面变革的阶段。
文学的回归与人的回归。
90年代文学的转型。
文学的商品化。
三、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文学观念的变革不会一蹴而就。
双百方针的贯彻是当代文学发展的保证条件。
艺术创新是当代文学发展的生命线。
第二章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一、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现实主义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的原因。
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两个阶段:文学的狂欢时代、文学的丰收时代。
二、文艺思想斗争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冲击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经受了三轮大的冲击。
1950到1955年开展的半官方性质的文艺批评;50年代末开展的新一轮批判;60年代中前期的第三次挫折。
三、文革中现实主义文学的厄运文革中的“不破不立”原则。
文革中的三类文学。
“阴谋文学”;“跟派文学”;“逆端文学”。
四、台湾现代派文学与乡土文学的论争台湾现代主义运动。
现代派诗歌与小说。
台湾乡土文学的三个发展阶段。
“唐文标事件”。
乡土文学与现代派的论战。
第三章解放区文学传统的新发展一、赵树理的小说赵树理解放后的创作概说。
长篇小说《三里湾》的思想艺术特点。
短篇小说《登记》、《“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
赵树理小说的艺术特色。
二、孙犁的小说孙犁生平简介。
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
美学个性:不同一般的真实美;关注人的分合;浓郁的抒情美。
第四章革命历史斗争小说一、《红旗谱》与《红岩》梁斌与《红旗谱》的创作。
农民革命斗争从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进程。
朱老忠作为新旧两个时代中成长起来的民族英雄和阶级英雄的主要性格特征。
《红旗谱》的民族风格。
《红岩》的作者与独特成书过程。
《红岩》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的特殊性。
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英雄群像。
二、《青春之歌》与《三家巷》杨沫的生平与《青春之歌》的创作。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6c1b6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5.png)
发展历程
起始阶段
转型阶段
五四运动时期,以鲁迅、茅盾、郭沫 若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散文、随 笔等形式为主,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 思想潮流。
改革开放以后,以莫言、余华、贾平 凹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诗歌、散 文等形式为主,反映了社会转型和思 想多元化的趋势。
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以巴金、老舍、钱钟 书等为代表,作品以小说、散文、戏 剧等形式为主,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 和人民生活的变迁。
交互式文学
新媒体技术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如交互式小说、游戏化 文学等,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参与故事情节。
跨媒体叙事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叙事模式,出现了跨媒体叙事,如电影、 电视剧、游戏等与文学的结合,丰富了文学的表现形式。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
跨国文学合作
全球化背景下,各国文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跨 国文学节、国际书展等活动为各国作家提供了交流平台。
详细描述
知青文学的作家通过书写自己在农村的生活和经历,表达了对那个时代的反思 和思考,作品多以回忆录的形式呈现,具有浓郁的历史感和怀旧情感。
先锋小说
总结词
先锋小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一股文学潮流,强调小说的形式和实验性。
详细描述
先锋小说的作家通过尝试新的写作手法和形式,打破了传统小说的限制,作品多 以短篇小说为主,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和创新意识。
现当代文学ppt课件
• 现当代文学概述 • 文学流派与思潮 • 文学批评与理论 • 文学与社会文化 • 跨文化交流与比较文学 • 未来展望与挑战
目录
Part
01
现当代文学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现当代文学是指自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文学,它标志着中国文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cad09105a8102d276a22fea.png)
选材上偏向偏僻、落后的农村与山区。
表现生命的原始冲动、古老的风俗和仪式, 又对民族的精神、道德、心理加以重新认 识和反省。
代表作:阿城《棋王》、王安忆《小鲍庄》
阿城与《棋王》
王安忆与《小鲍庄》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一股创
反映了当时中国农 村集体所有制取代 个体所有制的历史 变革。
曲波与《林海雪原》
吸收了中国通俗文 学中武侠小说的传 统,加以新的革命 内容,受到读者热 烈欢迎。
杨沫与《青春之歌》
成功地描写了学生 运动,反映了知识 分子的成长道路。
罗广斌、杨益言与 《红岩》
描写了狱中斗争, 再现了中国大西南 地区解放前夕的斗 争形势。
中国文学出现了文学“干预生活”的主张。
代表作: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宗璞《红豆》等。
1957年-1965年间,是中国当代长篇小说 创作成就比较突出的时间。
这些优秀长篇小说反映了中国近百年来民 主革命的历程,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图景。
代表作有:
柳青与《创业史》
文革文学存在着不同的两个部分。一是公 开出版物上发表的作品,另一是秘密或半 秘密状态写作、传播的作品。
主题先行与 “三突出”。
江青地“三突出”是指在文艺舞台上和电 影银幕上, 在所有的人物当中,要突出正 面人物; 在所有的正面人物当中,要突出 英雄人物; 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 物。 这就造成了人物的模式化、脸谱化。
作潮流,其创作方法是以写实为主要特征, 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态的还原,真诚直 面现实,直面人生。
代表作:方方《风景》、池莉《烦恼人 生》、苏童《妻妾成群》。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https://img.taocdn.com/s3/m/a9c4945a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5e.png)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一、前言中国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以来,特别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转型,文学作品也反映了这些社会变革的过程和内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进行简要的梳理和总结。
二、新民主主义文学时期(1949-197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文学创作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中。
代表作家有鲁迅、茅盾、巴金等。
他们以鲜明的写实风格和浓厚的现实主义精神,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民的苦难。
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运动之一,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文学创作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批判,许多作家被迫放弃写作或者被迫改变创作方向。
然而,一些作家仍然坚持写作,他们以隐喻和象征的方式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评,代表作家有余华、王小波等。
四、改革开放时期(1978-至今)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文化的多元发展。
在这个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展现出了新的面貌和活力。
作家们开始关注个体经验和内心世界,呈现出更为复杂和多样化的创作风格。
代表作家有莫言、杨绛、娟子等。
他们的作品涉及到个人生活、家庭关系、社会变革等各个方面,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多元性和变革的复杂性。
五、后记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它不仅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也反映了作家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观察。
通过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时,中国当代文学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视人类内心世界的窗口,展现了文学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总结起来,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新民主主义文学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三个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主题、风格和表达方式,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文学景观。
中国当代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
![中国当代文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f06f313883c4bb4cf7ecd1c8.png)
上一 页 下一 页 退出
第三阶段:90年代
目录
9 0年代初基本的文化特征:
上一 页 下一 页 退出
知识分子在“共名”状态下持有的 一元化的政治社会理想被淡化,多元文 化格局在不自觉中逐渐形成。 在文学创作上则体现为作家放弃了 宏大历史叙事,转向个人化的叙事立场, 特别是由此走向了对于民间立场的重新 发现与主动认同。
目录
9 0年代的文学的“无名”特征: 首先是8 0年代文学思潮线性发展的 文学史走向被打破了,出现了无主潮、 无定向、无共名的现象,几种文学走向 同时并存,表达出多元的价值取向。国 家权力意识形态、知识分子的现实战斗 精神传统以及民间文化形态三分天下的 格局更为稳固。
上一 页 下一 页 退出
目录
上一 页 下一 页 退出
第三,由于时代“共名”的消失,使一批面 对自我的作家在开拓个人心理空间方面的写 作实验得以实现。个人立场的文学叙事促使 文学创作从宏大叙事模式中摆脱出来,转向 更贴近生活本身的个人叙事方式,一批被称 为“新生代”的青年作家和女性作家应运而 生。
目录
小结:当代文学的发展流程
革命叙事——文革叙事——精英叙事 ——个人化叙事
目录
第二阶段:1978年--1989年
当代文学的真正“复苏”,是以1978年8 月开始的 “伤痕文学”为标志的。8 0年代的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 的创新精神和活跃气氛。 这时期的文学队伍主要是由两代作家构成,一代是 在5 0年代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们的创作里充满对现实政 治生活的干预精神和对人性的赞美,可以说是“五四” 传统的精神主题在当代的再现。
目录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
上一 页 下一 页 退出
自战争开始,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过程实 际上形成了两种传统: “五四”新文学的启蒙文化传统 抗战以来的战争文化传统。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当代文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e157e1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74.png)
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学;其次指的是发生在特定的社会主义历史语境中的文学,它限定在“中国大陆”这一范围之中,台湾、香港等地区的文学与中国大陆文学,在文学史研究中如何“整合”,需要提出另外的文学史模式来予以解决;“当代文学”的另一层含义是,它的文学时间,是“五四”以后的新文学“一体化”趋向的全面实现,到这种“一体化”的解体的文学时期。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平召开。
来自解放区和前国统区的文艺工作者约八百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报告,周扬和矛盾分别代表两个地区作文艺运动经验的报告;会议确定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作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
选举成立全国性的文艺组织—文联和领导机构。
第一次文代会标志着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和新政权领导下的文艺阵营的建立。
开始了当代文学的“一体化”的进程,并确立了各种文学力量在“当代文学”中的资格和地位。
1956年5月召开的一次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公开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中宣部部长陆定一代表中央对这一方针做了权威性的阐释:“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判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意见和保留自己意见的自由”;双百方针的提出,活跃了当时的文艺创作,开创了文艺理论批评与研究的新局面。
1956年5月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意见确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给钱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
文学界遂出现了突破僵化教条的“解冻”。
在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人民文学》和各地的一些文学刊物纷纷发表在思想、艺术上的探索性作品,它们或者在题材、主题上有新意,或者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文学界将这些文学作品称之为“百花文学”。
如:小说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宗璞《红豆》;诗歌:郭小川《一个和八个》;随笔:邓拓《燕山夜话》、吴南星《三家村札记》。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3b24b4d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5.png)
中国当代文学名词解释中国当代文学是指20世纪末以来中国的文学创作,也称作现代中国文学。
它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和文论等多种文学形式,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期和快速发展阶段的独特文化风貌和人文关怀。
中国当代文学的特点之一是思想意识和创作形式的多样性。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题材来源。
作家们开始探索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审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现代转化。
对于一些旧传统的批判和反思成了当代文学的主要思想倾向。
中国当代文学在题材和表达方式上注重真实性和关注当代社会问题。
作家们关注社会的各个方面,从城乡差距、社会阶层、性别关系到环境问题和人文关怀,通过真实的细节展现了中国社会各个层面的演变和人们的真实生活。
同时,他们也借助各种形式的叙述手法,如写实、寓言、幻想,表达对于当代社会问题的思考和独特的美感。
中国当代文学还注重表达个体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作家们描写个体的心理、情感和思想变化,强调他们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所遭受的挫折,以及他们对于生活和存在的感悟。
这种关注个体的文学表达方式不仅增强了作品的现实感和亲近感,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对于自身的情感认同和思考空间。
在中国当代文学中,个体与历史的关系也是一个重要的思想主题。
作家们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反思和追忆,揭示了历史对于现实生活和个体命运的影响。
同时,他们也关注历史的犯罪和遗忘,试图从个体的角度重新审视历史的真相。
最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也离不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推动。
互联网的兴起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的创作形式和传播渠道。
网络文学的兴起,通过实时的互动性和大量的参与者,对于文学的表达和传播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变革。
中国当代文学的诞生和发展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现代表达,也是对于中国社会改革和发展的反思和思考。
以其多样性、真实性和个体化的创作方式,中国当代文学在当代文化和社会的变革中起到了承前启后、见证时代的重要作用。
当代文学的概念
![当代文学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bde65b82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85.png)
当代文学的概念
当代文学的概念
当代文学是指现代文学,它是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它受到了社会现实的启发和支持,注重描写当下社会生活的现实性,并勇于向当今的社会动荡和混乱问题深入发现和探讨。
因此,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被看作是社会学体裁。
当代文学不同于以往文学形式,它更注重于客观性。
它不仅仅是描述那些存在于社会上的特定现实情况,而且更侧重于审视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不公正和种族歧视等,以及各种文化之间的碰撞。
通过探讨这些问题,作者也会思考和表达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看法和异议。
当代文学的写作也与以往文学形式有所不同,它文体特点比较自由,比较新颖,表现方式多样,常常利用新的文体表达当下社会的新面貌。
例如,各种混搭的形式,以及利用日记、书信、照片等材料来反映人们的生活。
当代文学的写作更多地考虑到现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所以当代文学的表达方式也会比以往更加新颖和多样化。
当代文学是以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为背景,真实有效地反映社会语境的发展变化,反映当代文化精神和社会炎黄子孙的一种文学。
它以其新文体、新内容和新视角,来表达当今社会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社会发展趋势,把他们有机的融入文学作品中,浓缩为一种极具震撼力的文化表达形式。
- 1 -。
第一章:中国当代文学概述.ppt.Convertor
![第一章:中国当代文学概述.ppt.Convertor](https://img.taocdn.com/s3/m/c2d8746baf1ffc4ffe47ace5.png)
第一章:中国当代文学概述一、中国当代文学:大陆、台湾、港澳三度空间的本土化文学(一)中国现代文学:实现了对传统文学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变革与超越。
(二)中国当代文学:形成了大陆与台港澳地区分流甚至对峙的局面。
1、社会体制和意识形态的差异:面貌不同;2、传统文化内涵的共性与特征:最终走向交流、整合。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源流(一)最直接、最主要的源流我国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特别是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来的解放区新文学。
五四新文学的主要任务是彻底反帝反封建。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自觉与工农兵相结合。
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
当代文学延续和发展了此方针;是1942年以来新文学的继续和深化。
(二)间接联系1、中国当代文学与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学有着密切联系。
继承和发展了古典文学中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追求自由平等、敢于斗争等思想内容,并借鉴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卓越成就。
2、中国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也有着密切联系。
尤其是新时期文学,对世界现当代文学的广泛借鉴和转益多师。
三、中国当代文学的性质、任务(一)性质中国当代文学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学。
(二)任务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宗旨。
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后来的历次政治运动中,提出“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影响了当代文学宗旨的实现。
1980年,党中央决定停止使用“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提法;明确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使当代文学的任务更为确切。
四、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的分期和发展概况(一)十七年文学(1949—1966)1、文艺路线基本正确,文艺工作成绩显著。
2、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如《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红岩》、《红日》、《保卫延安》、《百合花》等,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比较成熟;3、塑造了一批富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
如朱老忠、许云峰、林道静、梁三老汉等。
4、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当代文学史
![当代文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f9062f6a58fafab069dc0219.png)
一、当代文学定义:当代文学在传统上的定义是特指一九四九年以来的大陆文学。
二、当代文学分期(习惯上有三种分法):1:三分法:1949——1966年:十七年文学1966——1976年:文革文学1976——至今:新时期文学2:四分法:1949——1966年:十七年文学1966——1976年:文革文学1976——1989年:80年代文学1990——1999年:90年代文学全国第一次文代会是一个标志,在后来被当作是“当代文学”的起点,它在对40年代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文艺运动和创作的总结和检讨的基础上,把延安文学所代表的文学方向,指定为当代文学的方向,并对这一性质的文学的创作、理论批评、文艺运动的方针政策和展开方式,制订规范性的纲要和具体的细则。
第一次文代会预示了即将拉开帷幕的中国文学新阶段将由来自解放区战争实践的文艺传统为发展基础,同时也在思想斗争和思想改造的基础上有条件地吸收“五四”革命文艺传统的战斗力量。
第一次文代会成立的全国性的文艺界组织是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它是国家和执政党对作家、艺术家进行控制和组织领导的机构。
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全国文联下属的各协会,也都先后成立。
这些协会中,最重要的是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1953年9月,改名中国作家协会)。
茅盾为主席,丁玲、柯仲平为副主席。
作为全国文联和中国作协对文学界进行思想领导的重要刊物《文艺报》和《人民文学》,也在文代会后陆续创刊。
二,第二次文代会1953年9月23日至10月6日,第二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
这次会议围绕繁荣创作的中心议题,总结了新中国成立四年来的文艺情况,指出了文艺创作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和文艺批评中的简单化、庸俗化倾向。
把文艺工作必须以抓创作为主确立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任务;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确立为文艺创作的方法和文艺批评的准则;把塑造新的英雄人物确立为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一)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开启了名为讨论、实为批判的文艺运动斗争的先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文学概述
一、当代文学的概念及分期
1、概念:所谓中国当代文学是指从1949年第一次文代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始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中国文学史。
包括大陆文学、台湾文学、香港文学、澳门文学。
2、概念由来:即“中国当代文学”这个概念在最初是如何被构造的,以及此后在不同时期、在不同使用者那里,概念涵义的变异。
也即概念在特定时间和地狱的生成和演变,和这种生成、演变所隐含的文学规范性质。
“当代文学”概念的生成,不仅是文学史家对文学现象的“事后”归纳,而且是文学路线的策划、推动者当时的设计。
因而,当代文学概念的构造,和这一概念所指称的文学的生成,应该是同步的。
“当代文学”、“新文学”、“现代文学”等,是相互联系无法截然分开的概念。
大致在50年代中期以前有关“五四”以来新文学的文学史论著和作品选,大多使用“新文学”名称。
在这期间,“现代文学”很少见到,个别以“现代文学”命名的著作,也主要作为“现时代”的时间概念使用。
但是,自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文学”的概念便被“现代文学”所取代,以“现代文学”命名的著作也纷纷出现。
与此同时,一砒冠以“当代文学”或“新中国文学”名称的评述1949年以后大陆文学的史著,也应运而生。
而50年代后期,“现代文学”对于“新文学”的取代,是在文学史叙述上,从两个方面来落实《新民主主义论》的论述。
一是新文学构成的登等级划分,二是文学“进化”的阶段论。
“现代文学”被明确指“五四”文学革命到1949年的这一时期的文学,而1949年之后的文学,已具
有不同的性质,需要从概念和文学分期上加以确定。
在40年代后期和50年代初,左翼文学界推动“当代文学”生成的选择,是对作家作品和文学派别进行的类型划分。
分析的主要尺度,是文学观念、作家作品的“阶级性质”。
因此,左翼文学力量认为:“广泛的中间阶层”作家、民主主义作家、进步作家虽然赞同新文学的反帝反封建的方向,对革命抱有同情、靠拢态度,但“世界观”还是小资产阶级的,文艺观念与革命大众文艺存在分歧,他们必须改造自己的文艺观和协写作方式,才可能参与到“当代文学”的创造。
1960年第三次文代会上,周扬题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道路》的报告,在“正式文件”上确定了1949年以来“当代文学”的社会主义的性质。
这样,“革命民主主义文学”和“社会主义文学”的区别成为两个文学时期划分的主要依据。
当代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态,和作文一个文学时期的地位,在这时得到不容置疑的确立。
该概念当时的所指:
(1)、文学的阶段性,指1949年以来的文学;
(2)、文学的政治性,指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新中国文学”,又叫社会主义文学
(3)、文学的地域性,仅限大陆文学。
“当代文学”的特征、性质,是在它的生成过程中描述构选的。
D从内容上讲,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主要表现对象,工农兵群众成为创作中的主人公;
2)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则是民族化和大众化的追求,肯定生活,歌颂生活的豪迈,乐观的风格成为主导风格;
3)“作家队伍”上工人阶级成为骨干;
4)文学与人民建立了从未有过的密切联系,并在现实中发挥重要作
用。
当然在文革期间,“当代文学”的社会主义时间被江青等否定了,称为是“文艺黑线专政”。
“文革”后,人们对“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的概念和两者之间关系有了多种认识。
3 分期
三分法:A(政治分期)、 1949-1966十七年文学; 1966-1976 文革文学; 1976-?新时期文学
B、1949年-1976二十七年文学;1976-1990年文学;1990年后的当代文学;
二分法:1949-1976二十七年文学;1977年至今的文学
二、不同时期文学的特点
(一)十七年文学的特点
1 文学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
政治是文学的中心,个人情感被消灭。
“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仅仅是它生命的表面,为了探求内在生命,必须通过文学,哲学,艺术深入其中”
--罗曼·罗兰
2.文学别无选择的充当了生活教科书的任务。
一代人被滋养过,他们由此成长成熟
3.文学作品题材集中,艺术形式单调,文学功能单一。
题材:光明面,歌颂一切。
手法:革命浪漫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相结合。
功能:认识和教化。
这时期的主要作品可用八个字概括:“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红日》,《红岩》,《红旗谱》,《创业史》,《青春之歌》,
《山乡巨变》,《保卫延安》,《林海雪原》
(二)十年文革时期文学的特点
1. 1966年“文革”开始之后,大陆文艺界便处于恐怖之中,大批文学艺术工作者被红卫兵及造反派至死至残。
各种文联及专门家协会被摧毁。
老舍、赵树理、田汉等被迫致死
2.江青成为中国文艺的领导人,由她和林彪等政治野心家高度政治化、概念化的创造律条成为指导文艺创造的最高观念。
“三突出原则”:领导出思想,群众出生活,作家出技巧(阴谋文艺)
“根本任务论”,“主题先行论”
3.除了少数被容允许官方创造之外,文革时期大有价值的创作处于地下状态,老作家的潜在写作和青年的反叛性写作说明生活环境的严酷路并不能彻底摧毁人类追求理想,反抗邪恶的决心和意志。
例如:〈〈闪闪的红星〉〉、〈〈李自成〉〉等
(三)新时期文学的特点
1.文学与政治关系更趋于科学和合理,文学观念得到空前的解放和拓展。
(文学的中心话题:写什么,怎么写)
2.文学从单一狭窄的格局中解放出来,题材范围扩大,认为的约束被打破,艺术表现形成呈多元竞争的局面。
3.新时期文学造就了一批思想成熟,目光敏锐,富于探索精神的作家,这批作家成为中国文学重新走向世界的先导。
a“五世同堂”作家陈容;b“五四”作家冰心等;c三十年代巴金等;d四十年代孙犁、马烽等;e五十年代归来的一代;f新时期成长
的作家
4.受外来影响:在前期俄苏文学。
尤其是前苏联文学;“革命”后西方和拉美作家则被争相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