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贡献
王国维与甲骨文研究
渡湘江。1956 年,他在武汉历时两个多小时 横渡长江,总计游了约 26 公里,几天之后又 先后两次横渡长江。脍炙人口的诗篇“才饮 长江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
反围剿中于湘、赣、闽、粤等山区转战,长征 参考文献 [1]李力研.毛泽东与他的“豪杰”体育[J].体育科学
途中爬雪山过草地,这一切对毛泽东来说不 研究,2002(2).
所言“:他认识了早期的‘王’字,对于卜 灭性合力,终于酿成了一代宗师赴水自
辞整体的认识是很重要的。他的‘旬’ 沉的悲剧。”
字、‘昱’字的认识,解决了占据很多数 量的卜旬卜辞。他认识了‘土’字,并以 为假为‘社’字,对于古代礼制提供了新 材料。”[4]这样,王国维便取得了同时代 学者无法企及的卓越成就。
览 Dang'an Bolan
档案博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静安,号 的王国维转入“更新中国的经学研究”方面。 业,数年零星纂述共得四十余卷,皆系小品,
观堂、永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
王国维所以在学术上发生转变,一方面 且涉各方面,无足以就正宏达者。惟有一二
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 源于内在的动力,另一方面也与罗振玉有 事堪以奉告者,叔言前撰《殷墟书契考释》,
号,才使得“甲骨文始稍可读”,才使得后人 的《流沙坠简》。同年 9 月,王国维把罗振玉 用。他在 1917 年 1 月写成划时代的《殷先公
有可能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学术方向的转变
的收藏和建议集中到一起,撰成了《国朝金 王考》,为开创甲骨文这一独立学科奠定基 文著录表》。同年 10 月,王国维又为罗振玉 础之后,同年 2 月份就再写《续考》,过了不
过是万水千山只等闲。另外,在湖南求学时, [2]刘玉燕,刘玉娥.体育本质的再认识[J].体育成人 教育学刊,2011(4).
浅析罗振玉和王国维对古文字的贡献
浅析罗振玉和王国维对古文字的贡献作者:韩峰来源:《青年时代》2016年第06期摘要:罗王二人是两位中国近代历史上承前启后的国学大师,二人以自己的大量研究和著作为甲骨文的研究奠定了方向,其共同创立的“罗王之学”在今天仍是一座丰碑毅然伫立,本文将浅析罗振玉和王国维对古文字的贡献。
关键词:罗振玉;王国维;古文字众所周知,罗振玉和王国维是两位中国近代历史上承前启后的同学大师,每当我们谈及其中一位便很自然的联系到另一位。
在1928年殷墟科学发掘甲骨文之前,就是罗王二人以自己的大量研究著作为甲骨研究奠定了方向。
共同创立的“罗王之学”的卓越成果,成绩辉煌,名声远扬。
古文字学发展到今天,无论是研究甲骨文还是研究金文,二人贡献仍然是一座丰碑毅然伫立。
罗振玉在整理、研究甲骨方面的贡献上见长:王同维在对甲骨的考释上贡献就大的多。
罗最初是在刘铁云处看到甲骨刻辞,后大力搜购,王是在罗其后对此才做研究。
所以说王致力于古文字的研究是受罗的启导和帮助的,且王对罗的在其学术研究上的贡献是推崇备至的。
早年罗经多年探索,断定甲骨出土地点为小屯,并称为“夏殷之龟”,时代笼统地断为夏商二代。
1910年《殷商贞卜文字考》序中他认为小屯是“武乙之墟”。
1914年他进一步认为小屯即“洹水故墟,旧称嬗甲,今证之卜辞,则是徙于武乙去于帝乙”,这是对甲骨的出土地点和时代具有开创性的重大学术研究成果。
罗将时代进一步限定为武乙至帝乙三世,后王在《说殷》一文中考证“殷之为洹水南之殷墟”,“今龟甲手骨出土,皆在此地,盖即盘庚以来之旧都”,并指出:“帝乙之世,尚宅殷墟”,把甲骨文的时代限定在盘庚迁殷到帝乙时代。
所以说将甲骨出土的地点时代限定考证出来是罗的主要成就。
其二便是对甲骨的收集和编纂,罗对甲骨所做的研究和出版流传最为有功。
罗是收藏甲骨最多的藏家,其派古董商(“瘁吾力以购之,一岁所获,殆愈万”)和自己的亲属(“命家弟子敬振常,妇弟范恒斋兆昌,至恒阳采掘之,所得则又再倍焉”)前往安阳收购,所获数量超过了别人并得到很多精品。
甲骨文的小故事
甲骨文的小故事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起源于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甲骨文最早出现在甲骨上,因此得名。
甲骨文的发现为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甲骨文的小故事。
故事一,甲骨文的发现。
在1899年,中国考古学家王懿荣在河南安阳发现了一批卜骨,这就是著名的甲骨文最早的发现。
这些卜骨上刻满了古代文字,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
这一发现震惊了学术界,也为中国古代文字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从此,甲骨文成为了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故事二,甲骨文的破译。
甲骨文的破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最早尝试破译甲骨文的是清代的学者王国维,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甲骨文,但是由于当时的条件限制,他并没有完全破译出甲骨文的全部含义。
直到20世纪初,中国学者梁启超、许广平等人在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中,借助对甲骨文的研究,逐渐揭开了甲骨文的神秘面纱。
他们通过对甲骨文的汇编、整理和研究,逐渐揭示了甲骨文的基本含义和结构特点,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故事三,甲骨文的价值。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还反映了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观念。
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种种情况,比如统治者的权力、宗教的信仰、人们的生活习俗等等。
因此,甲骨文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故事四,甲骨文的传承。
随着时间的推移,甲骨文逐渐被后来的文字所取代,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但是,甲骨文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产,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近年来,随着考古学和文字学的发展,甲骨文的研究也得到了新的突破,不少学者对甲骨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使得我们对甲骨文的认识更加深入和全面。
结语。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片珍贵文化遗产,它记录了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了解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具有重要的价值。
2020届高三历史复习 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文化 专题复习练习 含答案
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文化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2.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
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③农民起义频繁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 文献史料述及西周的土地制度,有“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以及“有天子存,则诸侯不得专地也”的记载。
这反映了( )A.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 B.土地实际上为周王占有C.诸侯贵族将公田据为己有 D.井田制下地权合一的现象4. 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 )A.井田制度松动 B.世袭制度解体 C.抑商政策弱化 D.礼乐制度崩坏5. 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
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6.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
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
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C.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7. 《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8.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浅谈对甲骨文作出贡献的几个人
浅谈对甲骨文做出贡献的几个人一、甲骨四堂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地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
著名学者陈子展教授在评价早期的甲骨学家的时候写下“甲骨四堂,郭董罗王”的名句,这一概括已为学界所广泛接受。
1、郭沫若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字鼎堂。
四川乐山县人。
1928年6月,在日本东京的书店,他拿到了罗振玉所著《殷墟书契考释》,开始了他的甲骨文研究。
郭沫若几乎访遍了日本所有的收藏者,掌握了大量的实物资料。
1929年8月1日,他的《甲骨文字研究》正式完成。
在这以前,他出版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中,就已经收录了他的《卜辞中之古代社会》一文。
从此,郭沫若的甲骨文研究走上了颠峰时代。
几经周折,他的另一部著作《卜辞通纂》也问世了。
郭沫若从事甲骨文研究主要是在日本十年流亡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
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方法新,因而一出手就高屋建瓴地超过了前人。
1959年8月郭沫若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甲骨文出土地——安阳殷墟。
晚年,主编的大型甲骨文汇编《甲骨文合集》,收入41956片甲骨,被誉为新中国古籍整理的最大成就。
使甲骨文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2、董作宾董作宾(1895年3月20日-1963年11月25日),字彦堂。
河南南阳人。
1928年10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广州成立。
董作宾被聘为通讯员,受命到安阳进行殷墟调查。
回到北京,汇报了在安阳的考察情况,立即得到蔡元培院长的重视。
几天后,董作宾再次来到安阳,中国文物考古史上首次对殷墟的科学发掘拉开了序幕!从1928年至1937年科学发掘15次,董作宾参加了前7次和第9次发掘。
奠定了我国田野考古学的基础,培养了一大批考古学专家。
他1933年发表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公认是一部中国甲骨文史上划时代的名著。
他对甲骨学最大的贡献,是创立了甲骨断代学。
董作宾重视对甲骨的描摹,他的甲骨书法,为世界许多名家所收藏。
《文字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四、民国时期对金文研究做出贡献的学者主要有那些人?他们的著作各是什么?
第三章 战国文字
习题解析
一、解释名词术语:
1、战国文字2、秦文字3、六国文字4、大篆5、石鼓文6、简帛文字7、小篆
、战国文字主要有哪些种类?可分为几系?请与说明并指出秦文字与六国文字的不同特点。
第四章 《说文解字》
习题解析
一填空:
1、《说文解字》是一部的书,作者是 代 。全书共分
卷,收字 个,收重文 个,说解共 字,建立部首 个。
2、《说文解字》一书对部首的排列原则是、 ,对各部内部字的排列原则
3、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
二、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贡献和不足。
铁云藏龟
殷墟书契(前编)、 殷墟书契后编 殷墟卜辞综述 殷墟文字甲编 殷墟文字乙编
甲骨文合集 甲骨文字释林 两周金文辞大系
第二章 殷周金文
习题解析
、填空:
1、郭沫若创立的金文断代法是 。
2、陈梦家有关金文断代的论文是,该文将西周12王分为 期?
二、解释词语:
1、金文2、吉金3、《三代吉金文存》4、《两周金文辞大系》
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
五、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概况。
六、将下列作者与其相应的著作连线。
刘鹗 王国维 郭沫若 孙诒让 罗振玉 董作宾 唐兰 陈梦家 于省吾
契文举例
卜辞通纂 古文字学导论 殷墟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 甲骨文断代研究例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题库及答案
下编 古文字学
第一章 甲骨文
习题解析
澄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 历史试题(含答案)
澄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 (本部分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考古学者认为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故称之为“新石器革命”。
学者认为这是一场革命的主要根据是A.交通改善,促进文化与商业交流B.使用铜器来制作工具,从事生产C.开始使用文字,社会组织复杂化D.从事农业活动,以耕作取代采集2.周公平定了商朝旧贵族的叛乱后,除了封亲周的殷商旧贵族微子启于宋(都商丘)之外,还在其周边分封了一些曾被商灭国的古代先王的后裔为诸侯。
这表明A.旧贵族势力强大占据中原B.周朝统治者实行战略收缩C.分封格局有利于加强统治D.同姓诸侯分布于战略要地3.2020年4月4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
但是今年由于特殊疫情原因国家明令祭扫应该文明、有序,既能体现我们的优良传统,又要符合国家法令要求。
关于清明节的传统与下列古代哪种制度有关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王位世袭制4.战国文献中出现了“九州”的地理概念,豫州、并州、冀州等皆属中原,而如北方之幽州、南方之荆州、东南之扬州都已覆盖了传统上的四夷居地。
“九州”的出现A.表明统一局面的到来B.表明原有封国不复存在C.适应了“尊王攘夷”的需要D.是华夏文明扩展的结果5.西周分封制形成等级森严的礼序,决定了人们之间相对稳固的社会关系。
但到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等事件的频频发生,促进了孔子“克己复礼”、老子“小国寡民”主张的提出。
先秦诸子的这种情绪主要反映了A.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B.先秦诸子的思想落后C.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D.社会变革符合历史潮流6.春秋时期最典型的政治特点是A.周王室不被诸侯重视B.社会制度大变革C.井田制瓦解D.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7.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秦朝郡县制:“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
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这说明秦朝郡县制A.建立在宗法制度的基础上B.特点是中央垂直管理地方C.强化了皇权专制制度D.是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8.“约2 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多万人去修秦始皇陵和阿房宫,50万人征伐南方……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
王国维与甲骨文研究
同时也是王国维学术研究的转折点。日本学 者狩野直喜在回忆王国维的文章中曾经这 样写道“:从来京都开始,王君在学问上的倾 向,似有所改变。这是说,王君似乎想更新中 国经学的研究,有志于创立新见解。例如在
王 国 维
于文字范围,而是引向综合运用,最后落脚 于古代社会制度,这是王国维在甲骨文领域 从事研究的一大特色。
为世界四大文字体系。有诸多学者从事甲骨 期研究文字学的重要著作。1914 年 2 月,罗
1.开创了用甲骨文字证史的先河。王国
文的研究,而最早对甲骨文研究取得突破性 振玉认为西方学者写的 《汉晋木简文字考 维是使甲骨卜辞成为一种新的学问的奠基
进展的,首推王国维。正是因为有了王国维 释》一书考释内容不妥,于是邀王国维,两人 人之一。将古文字研究的成果迅速应用到古 等人早期的研究,破译了一些难解的字形符 重新对该书加以重新分类考订,这就是后来 史研究中去,使甲骨文充分发挥史料的作
人,文艺理论学家、哲学家。 1898 年,王懿荣偶然发现并认识了甲
骨文[1]。甲骨文的发现,像璀璨的群星,把学
关。狩野直喜曾提到这一点说“:王君寓居京 于殷先王之名已十得八九,前年维复于甲骨 都期间,日夜与罗叔言君生活与共。正如众 中考得王亥一人(即《史记·殷本纪》之振、 所周知,罗君是小学金石方面冠绝一时的学 《世本·帝系篇》之核、《作篇》之赅)乃与《大
王国维的研究兴趣转移到语言学上来 校写了《历代符碑图录》、《蒿里遗珍》、《四朝 久便写出《殷周制度论》和《殷礼徵文》等名
是在 1911 年东渡日本后。辛亥革命之后的 钞币图录》等书序目。短短几年内,王国维的 篇,创造性地运用甲骨文所载内容,提出了
东渡日本,成了王国维一生重要的转折点,
对殷周两代制度的看法。不把古文研究局限
国学大师王国维
国学大师王国维王国维,近代中国著名学者,哲学家,国学大师。
”接下来是带大家一起走近国学大师王国维,欢迎阅读,希望大家喜欢!国学大师王国维简介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
早年屡应乡试不中,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
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
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
1902年王国维因病从日本归国。
后又在罗振玉推荐下执教于南通、江苏师范学校,讲授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复埋头文学研究,开始其“独学”阶段。
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韵等。
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名著。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3种。
眷随儿女亲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
其时,在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研究。
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
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导师。
翌年,由蒙古贵族、大学士升允举荐,与罗振玉、杨宗羲、袁励准等应召任清逊帝溥仪“南书房行走”,食五品禄。
1924,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溥仪出宫。
王国维引为奇耻大辱,愤而与罗振玉等前清遗老相约投金水河殉清,因阻于家人而未果。
1925年,王国维受聘任清华研究院导师,教授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淑弟子遍充几代中国史学界。
1927年6月,国民革命军北上时,王国维留下“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
在其50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为国学史留下了最具悲剧色彩的“谜案”。
但也因此被后来的共产党激进派所唾弃,在主流文化之外。
1927年的初夏,阴历五月初三,想不开的王国维,转了两圈,看看周遭无人,一头栽进颐和园昆明湖。
那时,颐和园门票巨贵,要大洋一元,因而游人甚少,待救起,已断气。
研究甲骨文的名人
研究甲骨文的名人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文字的重要遗产,它记录了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政治、经济、宗教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在研究甲骨文的领域,存在着许多杰出的名人,他们为理解这种古老文字的起源、意义和用途做出了巨大贡献。
1. 篆刻家李学勤:李学勤是中国著名的篆刻家和甲骨学家,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古文字的破译和研究有重要影响。
他以其深厚的学识和精湛的篆刻技艺,为甲骨文的保存、整理和破译作出了卓越贡献。
2. 考古学家殷墟发掘者郑振铎:郑振铎是中国考古学家,他领导了中国大陆首次大规模的商代遗址——殷墟的发掘工作。
在殷墟的发掘过程中,他发现了大量的甲骨文牌和卜辞,为解读甲骨文的用途提供了实质性的证据。
3. 甲骨学家王国维:王国维是中国著名的学者和文化名人,他对甲骨学的研究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王国维提出了甲骨文象形文字的解释理论,并对甲骨文的字义、句法和文化内涵做了深入研究,为后来的甲骨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4. 学者闻一多:闻一多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和文化名人,他对甲骨文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闻一多提出了甲骨学与语言学、考古学和
历史学的关联性,并深入探讨了甲骨文的句法结构和演变过程,为甲骨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名人各自在甲骨学的不同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丰富了我们对甲骨文的理解和认识。
他们的努力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素材和参考,也为保护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优秀的学者加入到甲骨文的研究中,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这一古代文字的神秘之处。
107910791079高中历史课题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作业
课题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1·泰安模拟)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建筑技术的进步B.人工取火的发明C.饲养水平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改进【解析】选D。
制造和利用生产工具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而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原始人类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这个演进过程的决定力量,故选D;采集到种植等的转变和建筑技术的进步无关,排除A;人工取火的发明有助于推动人类的演进,但不是主要因素,排除B;采集到种植等的转变和饲养水平的提高无关,排除C。
2.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世界原生文明诞生地的形成空间均不过数十万平方千米,唯有中华文明的形成覆盖了长江、黄河及辽河流域的面积近300万平方千米的范围。
这凸显出中华文明形成之时便具有( )A.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B.以德治民的民本思想C.厉行专制的集权意识D.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解析】选A。
相比较两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的原生文明,中华文明覆盖了长江、黄河及辽河流域,表明在中华文明范围内出现了多个文明中心,如黄河中上游的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辽河流域的赵宝沟文化,说明中华文明形成之时便具有多元一体的政治格局,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中华文明的多元性,未涉及治国理念,排除B;先秦之前未形成“集权意识”,排除C;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等世界原生文明诞生地的农耕经济均高度繁荣,排除D。
3.(2020·北京模拟)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距今约5 000年的良渚聚落群中既有普通村落,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一般人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族的专用墓地。
这表明良渚文化( )A.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B.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C.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D.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解析】选D。
《文字学概论》期末题库及答案
《古汉语文字学概要》期末题库及答案下编古文字学第一章甲骨文习题解析一、填空:1、《铁云藏龟》是一部书,作者是代;《殷墟文字甲编》和《殷墟文字乙编》的编者是,《卜辞通纂》的著者是。
2、甲骨学先驱期的代表人物有,奠基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有,低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高潮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停止时期的代表人物有,繁荣时期的代表人物有。
二、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殷墟2、甲骨文3、王懿荣4、刘鹗5、孙诒让6、罗振玉三、董作宾甲骨文断代学说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四、罗振玉、王国维、唐兰、陈梦家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各有哪些?五、简述甲骨文的发现及研究概况。
六、将下列作者与其相应的著作连线。
刘鹗契文举例王国维卜辞通纂郭沫若古文字学导论孙诒让殷墟卜辞所见先公先王考罗振玉甲骨文断代研究例董作宾铁云藏龟唐兰殷墟书契 (前编)、殷墟书契后编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于省吾殷墟文字甲编殷墟文字乙编甲骨文合集甲骨文字释林两周金文辞大系第二章殷周金文习题解析一、填空:1、郭沫若创立的金文断代法是。
2、陈梦家有关金文断代的论文是,该文将西周12王分为期?二、解释词语:1、金文2、吉金3、《三代吉金文存》4、《两周金文辞大系》三、宋代和清代的金石学家各有哪些人?试加说明。
四、民国时期对金文研究做出贡献的学者主要有那些人?他们的著作各是什么?第三章战国文字习题解析一、解释名词术语:1、战国文字2、秦文字3、六国文字4、大篆5、石鼓文6、简帛文字7、小篆二、战国文字主要有哪些种类?可分为几系?请与说明并指出秦文字与六国文字的不同特点。
第四章《说文解字》习题解析一填空:1、《说文解字》是一部的书,作者是代。
全书共分卷,收字个,收重文个,说解共字,建立部首个。
2、《说文解字》一书对部首的排列原则是、,对各部内部字的排列原则是。
3、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是、他们的著作分别是。
二、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贡献和不足。
三、简述《说文解字》一书的研究概况。
2022-2023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历史学》预测试题14(答案解析)
2022-2023年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军队文职历史学》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研究5世纪末、6世纪初法兰克人社会状况和法兰克封建化的重要文献是()。
A.《英吉利教会史》B.《法兰克人史》C.《日耳曼尼亚志》D.《萨利克法典》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萨利克法典》是查理曼帝国法律的基础。
萨利克法典发源于法兰克人萨利克部族中通行的各种习惯法,并因此而得名,在墨洛温王朝的创始人克洛维统治后期(约507~511)被颁布,并于克洛维的后继人统治时期曾两度被重新颁布,在加洛林王朝统治时期又经反复修改和系统化,是研究5世纪末、6世纪初法兰克人社会状况和法兰克封建化的重要文献。
2.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A.国王已经有名无实处“统而不治”地位B.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已经取代自然经济C.人民的社会地位提高,公民替代臣民D.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专制王权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表明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
3.1932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他们的政治要求是呼吁南京国民政府()。
A.制订宪法,给人民以自由民主权利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C.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民主权利D.废除一党专政,实现民主自由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民权保障同盟于1932年夏秋间由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人开始筹备。
12月17日筹委会发表宣言,宣布组织该同盟的目的与任务是:为释放国内政治犯与废除非法的拘禁、酷刑及杀戮而斗争;刊布关于压迫民权之事实,以唤起社会之公意,援助为争取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的一切斗争。
4.在甲骨文的研究领域,对甲骨文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被后人称为“甲骨四堂”的四位学者是()。
192192192高中历史专题检测卷(一)
专题检测卷(一)1.(2020·山东潍坊联合模拟)2019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
如判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 A.原始农业的发展 B.贫富分化的出现C.社会阶级的产生D.早期国家的形成答案A解析粮仓遗迹分布于台基之上,说明当时人们已经懂得对粮食做防潮处理,这可以用来证实当时农业的发展程度,故选A项。
2.(2020·北京门头沟区高三综合模拟)“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已由氏族制度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阶段。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科林·伦福儒指出:“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
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
”由此可见,良渚遗址()A.是学会农业走向定居的开始B.是中国文明起源的重要证据C.是私有制和阶级出现的开始D.是中国首个王朝建立的标志答案B解析“中国新石器时代是被远远低估的时代。
良渚遗址的复杂程度和阶级制度,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说明良渚遗址符合文明的标准,故选B项。
3.(2020·北京房山区考前调研)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01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甲骨首次举办“证古泽今——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二十周年文化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
”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上发现迄今最古老的文字B.能印证《史记》中夏朝的记载C.体现中国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D.按史料类型分类属于二手史料答案C解析据材料“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可知,甲骨文是目前考证的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体现文化传承与自信,故选C项。
4.(2020·天津耀华中学调研)周王将贵族连同他们的宗族分封到新征服土地上,而不像商代在原部族居地就地册封,这样各封国内就逐渐融合成以地缘为基础的新族体。
甲骨文的历史意义
所以,对于甲骨文的出土以及对其的相关研究,我们可以归结出甲骨文的四点意义:1、是证实了中国早期国家——商王国的存在。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
而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同时,他根据缀合的两片卜辞,发现上甲以后几位先公之次序应是报乙、报丙、报丁,《史记》以报丁、报乙、报丙为序,是后世传抄而成的。
这篇著名的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这不仅是中国历史研究的一件大事,而且鉴于殷商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一发现也是世界历史研究中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2、在于王国维用甲骨文证实了《殷本纪》的史料价值,使《史记》之类历史文献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其意义不仅局限于商史。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也恐非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3、是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到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
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巨大影响。
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起了催生作用。
王国维对甲骨文研究的贡献
王国维对甲骨文研究的贡献汉字能够追溯到几千年前,而且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进程。
其中,甲骨文文字具有独特的意义和重要性,它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文字系统,曾经长期在中国使用。
甲骨文的发现让研究者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进一步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特色。
其中,王国维(Guo Wei)先生对甲骨文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贡献。
王国维先生分别于1926年至1935年,以及1957年至1960年期间,连续在国内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论文,探讨了甲骨文字的演变及其历史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他的研究成果影响了当时的学术界,引起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后续的甲骨文研究奠定了基础。
王国维的大部分论文专注于揭示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性,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探讨古代中国文明的进化和发展史,是研究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资料。
例如,王国维1926年发表的论文《关于甲骨文图腾符号的研究》,阐述了甲骨文图腾符号的历史演变及其在古代中国社会中的意义。
此外,王国维在甲骨文字研究中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更多的研究涉及甲骨文字编码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
例如,他在1929年撰写的论文《甲骨文发展史》探讨了甲骨文字在汉代之前发展的历史和特征,在讨论中,他还提出了甲骨文字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另外,王国维在甲骨文文字标准方面也有一些重要贡献。
他曾经在1957年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根据甲骨文字编码进行编号的方法。
1959年,他又撰写了一篇论文,总结了甲骨文字编码的内容,并绘制了一系列甲骨文字简表,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很多参考资料。
总之,甲骨文研究起源于古代,但直到二十世纪,才真正得到深入研究和发展。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王国维先生对甲骨文研究取得了重大贡献,他的论文不仅阐明了甲骨文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还解释了甲骨文的文化内涵,为我们保存和研究甲骨文字提供了深刻的见解和理论支撑,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文献大题
一、比较《辞源》和《辞海》的异同同:①条目编排: (1)两者都采用部首、笔画和笔形三者结合的方法排列; (2)两者都是单字排在前,复词排在同一字头的后面,按字数笔画和笔形为序。
②注音方法来看,《辞源》《辞海》对复词词目中多音字的注音方法基本相同,较为科学。
③释义都是本义在先,引申义、比喻义在后;尽可能注意释义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简明性。
④《辞源》、《辞海》引书证时均注明书名、篇目或卷次,有的还加注时代和作者的姓名。
不同:辞源》侧重解释词的来源、古代文物和典章制度,不收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词目,收词止于鸦片战争。
实际上《辞源》是一部专业性古汉语词典。
它指出每个字、词最初出现在什么古书上,作什么解释。
《词源》共收词目10万多条,用繁体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而《辞海》则是以字带词,兼有语文字典和百科词典性质的大型综合性辞书。
选手词目10万余条,包括成语、典故、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的名词术语等。
释文主要是介绍基本知识,解决读者“质疑问题”的需要,兼顾各学科的固有的联系。
一)编纂宗旨来看:①从时限上《辞源》收的是1840年以前的古代汉语语词,《辞海》则是古今语词兼收并蓄,《辞源》的稳定性较好,《辞海》的时代感较强;②从知识面上看,《辞源》侧重古汉语语词的溯源及演变,所收词目较为专深,《辞海》贯彻综合性原则,以介绍一般性词语及各科基本知识为主,所收词目照顾全面,较通俗易懂;③从读者对象看,《辞源》是给内行看的,适用于古典文史研究工作者和阅读古籍的一般读者,《辞海》是给外行看的,适用于各行各业的普通读者,也适用于需要了解其他学科、专业动向的专家学者,④从用途看,《辞源》重在溯源,可以提供古词语的原始义、引申义和后起义,《辞海》则能提供一般语词的意义和现代百科知识。
二)编写体例来看:①《辞源》、《辞海》因编纂宗旨不同而采用了不同的字体。
《辞源)》因是读古书用的,采用了繁体字,书末附《繁简字对照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国维在甲骨文研究方面的贡献
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11自动化2班宋宇光111102101 在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一带,出土有大量的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我们称之为甲骨文。
1899年,开始认识到甲骨上刻的是古文字,这是二十世纪中国考古史上的重要发现。
可以这样说,殷墟的发现是新史学的开端,王国维对甲骨卜辞的研究是新史学的开山。
王国维是使甲骨卜辞成为一种新的学问的奠基人之一。
王国维对甲骨文研究的贡献且看他的自述:“辛壬之交初抵日本,与叔言参事整理其所藏书籍,殆近一年,此时无书可读,故得诗二三十首。
嗣是以后始得重理旧业,数年零星纂述共得四十余卷,皆系小品,且涉各方面,无足以就正宏达者。
惟有一二事堪以奉告者,叔言前撰《殷墟书契考释》,于殷先王之名已十得八九,前年维复于甲骨中考得王亥一人(即《史记·殷本纪》之振、《世本·帝系篇》之核、《作篇》之赅。
)乃与《大荒经》称正同。
今年复考上甲微以后六世,系统与《世本》略殊。
后复见一骨折为二者,合之,乃证明此事。
”关于甲骨文资料的整理,王国维有《哈同氏之寿堂所藏殷虚文字》,其中“余亦有考释”。
“余复据此种材料作《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以证《世本·史记》之为实录。
作《殷周制度论》以比较二代之文化。
”从王国维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王国维对甲骨学研究的独创性贡献,主要在于用甲骨卜辞这种考古发现来探讨和印证商周历史和典章制度。
其中主要文章有《殷墟卜辞所见地名考》、《鬼方昆夷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古史新证》等。
《殷墟卜辞所见地名考》是王国维依据甲骨卜辞所见地名与古文献相印证而撰写的。
共考定龚、孟、雍、亳、曹、祀、雇等处地名,并指出“此八地皆在大河南北千里之内,又周时亦有其地,殆可信为殷天子行幸之地矣。
”这篇文章与王国维主要用文献和金文资料所写的《三代地理小记》、《鬼方昆夷考》以及《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说商》、《说亳》、《说耿》、《说殷》等文,对包括都邑在内的方国地理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以及《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是我国甲骨学发展成为一门成熟学科的标志,也为王国维本人奠定了在这个学科中的领先地位。
他考证殷代先公先王,首先从王亥开始。
卜辞中屡见王亥之名,并且是殷人的祖先,祭礼特别隆重。
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有王亥其人,《世本》亥作胲,《帝系篇》作核,《楚词·天问》作该,《汉书·古今人表》作垓。
可见胲、核、该、垓皆亥之通假字。
《史记》于《殷本纪》及《三代世表》两处均作振,与核、垓二字形近。
《吕览》作王冰,冰字篆文作,亦与亥字相似。
经他这样一考证,先公王亥就被确定下来了。
接着他又考证卜辞中的王恒。
《楚辞·天问》有“该秉季德,厥父是臧”和“恒禀季德”等语。
王亥即该,则王恒即恒,两人为兄弟,其父季亦见于卜辞,应即《殷本纪》之冥。
然后考证上甲。
在卜辞中数十次出现,应即《殷本纪》之上甲微。
总之,经过王国维考证,有商一代的先公先王,多数得到甲骨卜辞材料的证明。
王国维通过研究还发现卜辞中王恒之祀礼与王亥相同,大丁之祀礼与大乙、大甲相同,孝己之祀礼与祖庚相同,因而知道商人兄弟无论长幼与已立未立,其名号典礼盖无差别。
王国维的研究成果证明了《世本》《史记》之为实录,确实可信。
在当时疑古之风盛行,学术界对古籍普遍产生怀疑的时候,王国维文章的问世,证明了《世本》及《史记·殷本纪》
为实录。
王国维用考古发现来举证古史的方法使学者们受到鼓舞并拨正了学术研究的方向。
同时,王国维又利用甲骨卜辞纠正了古籍记载的错误,例如在《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中考证了“中宗祖乙”问题。
根据古籍所载,中宗有两种说法。
《尚书》和《竹书纪年》记载不同,这两家说法孰是孰非不能判决。
由于甲骨卜辞的出土,王国维根据甲骨一断片上刻“中宗祖乙牛,吉”以及另一祭祀卜辞说大甲、祖乙往往并祭,而不提大戊,由此证实《竹书纪年》所记正确。
再深入一步,王国维又考证《史记》中关于殷商世系记载的可靠而并非“传想”。
这不但说明了甲骨文的发现“使世人知殷虚遗物之有裨于经史二学者有如斯也”,反过来又证明了《史记》关于这个问题记载的科学性。
还有,甲骨辍合工作也是王国维所首创。
他在编辑《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这本书的时候,发现了其中一片甲骨和《殷墟书契后编》中的一片有关系,应该是“一片折而为二”,于是王国维将这两片连辍起来,开创了甲骨学中据断痕相接的先例,称之为“补辍”。
这种研究方法,不仅进一步证实了《史记殷本记》的王室世系的确凿,而且还纠正了其中排序的错误。
在王国维所处的时代,他能用考古发现来举证古史,将地下出土的实物与古籍上的记载互相参照,互相印证,扩大了人们对古代社会认识的视野,学术上得到了很大的收获,在研究方法上也显示了独特的创新特色。
《古史新证》是王国维在清华研究院所讲专题。
第一章《总论》提出古史研究的方法论,他说:“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
此二重证实法,惟在今日始得为之。
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以断言也。
”王国维所引证的纸上史料,亦即《尚书》、《诗经》、《易经》、《春秋》、《左传》、《国语》、《世本》、《竹书纪年》、《战国策》、周秦诸子及《史记》等,地下材料有甲骨文和金文等。
王国维在这里提出的“二重证据法”为学术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古史新证》第二章讲夏禹,由于疑古派学者怀疑禹的存在,王国维举出《秦公敦》、《齐侯钟》二器为验证。
春秋时齐秦两国的器铭均提及禹,可见古代确有大禹其人,而非后世所伪托。
第三章讲殷之先公先王,主要内容取自《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
第四章讲商的诸臣。
第五章讲商的都邑及诸侯。
这些专题都是王国维运用地下出土的古文字资料与古文献相印证,疏通证明古代历史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