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金融产品信用评估研讨
信用评级的意义与应用
信用评级的意义与应用信用评级,是对借款人、投资项目或金融产品等进行信用风险评估的一种方法。
通过评级,可以对风险进行量化,提供参考依据,帮助投资者、借款人和金融机构做出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探讨信用评级的意义,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信用评级的意义1.1 降低投资风险信用评级将借款人、投资项目或金融产品等进行分类与定级,使投资者能够了解所投资对象的信用状况。
通过评级结果,投资者可以识别高风险和低风险的资产,从而减少投资风险,降低可能的损失。
1.2 提高透明度和信息对称信用评级通过标准化的评估方法,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共同的衡量标准。
评级结果公开透明,使投资者能够在决策过程中拥有相同的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确定性,提高市场的效率和公正性。
1.3 促进信贷体系的发展信用评级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评估借款人信用风险的参考依据。
基于评级结果,金融机构能更准确地评估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和信用状况,从而更好地管理信贷风险,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二、信用评级的应用2.1 信用借贷市场在信用借贷市场,信用评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结果,直接影响到其借款利率和贷款额度。
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结果,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借款项目,平衡风险和回报。
2.2 债券市场在债券市场中,信用评级对债券发行和投资者的选择起着关键的作用。
发行公司的信用评级结果,直接关系到债券的发行成本和市场接受程度。
对于投资者而言,信用评级结果是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可以根据评级结果选择风险适度的债券投资组合。
2.3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对于金融机构而言,信用评级是风险管理的基础工具之一。
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借款人的信用评级结果,制定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确保自身的资产质量和偿付能力,降低不良资产的风险。
2.4 政府监管和宏观调控信用评级结果也为政府监管和宏观调控提供了重要参考。
政府可以根据评级数据,制定相应政策和规定,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借款人的监督,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基层金融消费者信用评估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基层金融消费者信用评估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普及,基层金融消费者信用评估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这项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下面将对其进行探讨。
1. 数据不完整和不准确基层金融消费者信用评估的基础是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多种原因,包括信息不全、信息失真和信息不准确等,基层金融消费者的信用信息往往难以获得和准确分析。
这给信用评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影响了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 信用评估标准不统一不同金融机构和地区对于基层金融消费者信用评估的标准存在差异,缺乏统一性。
有些机构可能更注重收入水平,而有些机构则更注重债务情况。
这使得评估结果不一致,给基层金融消费者带来了困扰。
缺乏统一的标准也给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3. 信用评估工作流程繁琐基层金融消费者信用评估工作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
这个过程既费时又繁琐,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对于基层金融机构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也容易导致评估工作的延误和错误。
4. 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在进行基层金融消费者信用评估的过程中,需要收集和使用大量的个人敏感信息。
如果这些信息未得到妥善的保护和管理,就有可能引发隐私泄露和信息安全问题,给基层金融消费者带来损失和困扰。
5. 缺乏公众意识和教育由于缺乏对基层金融消费者信用评估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很多消费者对于信用评估的重要性和流程并不清楚。
这导致很多消费者对于基层金融消费者信用评估工作存在误解和疑虑,也给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总结基层金融消费者信用评估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涉及到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评估标准的统一性、工作流程的繁琐性、隐私和信息安全问题以及公众意识和教育的缺乏等方面。
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包括建立更完善的数据收集和管理机制、统一评估标准、简化工作流程、加强隐私和信息安全保护以及加强公众教育等措施的实施。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讨(5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讨(5篇)第一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浅析摘要: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供社会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世界化趋势明显,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商业银行不但要面临竞争,还要承受金融产品带来的风险,尤其是信贷业务风险越来越突出。
所以,商业银行若想持续发展,赢得市场,就要加快信贷业务风险控制,规避风险,把信贷业务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确保经营效益实现。
本文将针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信贷风险;风险控制引言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社会职能,无疑是当前促动金融市场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在银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
但因为我国金融市场起步晚,金融监管滞后,且信用机制不成熟,使得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高居不下。
这非常不利于商业银行稳定发展,所以商业银行自身应针对信贷业务风险,采取有效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降低风险,使自身能处于一直良性运营状态,实现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一、商业银行特点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形式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且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集中在存款和信贷业务,收入来源是信贷业务,信贷资产占总资产70%左右,是金融体系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是当前经济市场上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的主要力量,担负着:支付中介、经济调节、信用创造、信用中介等金融服务职能,推动着社会经济流动,是商业信贷业务提供的主力军。
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信贷,但信贷业务伴随着信贷业务风险。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虽表现下降趋势,损失类不良贷款却在持续增加,损失类贷款数额达到656.6亿元,截止2015年,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突破五千亿。
这说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现状并不乐观,信贷业务风险已经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要素,关系商业银行存亡。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专题培训班上的研讨发言材料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专题培训班上的研讨发言材料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个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专题培训班上发言。
首先,我想就金融风险的定义和重要性向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
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中,由于市场变动、政策变化、信用违约等因素所引发的风险。
金融风险不仅会对金融机构本身造成影响,也会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连锁反应。
因此,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的重要任务。
在我们面临的金融环境中,金融风险的形势严峻复杂。
一方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产品创新迅猛,金融机构规模不断扩大,金融业务越来越复杂,这些都为金融风险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宏观经济环境变化不确定性加大,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大,这些都给金融机构和金融从业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针对这种形势,我们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金融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监测和控制机制,优化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在这个基础上,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
第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信用风险是金融风险中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一种风险,是导致金融机构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信用风险的发生,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借款人的信用评估工作,建立健全的信贷审查、风险度量和风险报告制度,加强对借款人和担保人的监督和管理。
第三,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满足支付和借贷需求时遇到的困难或失败。
为了防范流动性风险,金融机构应该合理配置资金和资产,建立流动性风险监测和管理机制,制定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应急预案。
第四,加强市场风险管理。
市场风险是指金融机构在投资和交易中受到的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为了降低市场风险,金融机构应该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和止损机制,制定合理的资产配置策略,加强市场风险的监测和评估。
金融交流研讨发言材料
金融交流研讨发言材料尊敬的各位金融界同仁: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够在这次金融交流研讨会议上发言,与各位共同探讨金融领域的发展与挑战。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金融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科技创新不断推动金融服务的升级和拓展,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市场波动、政策调整以及风险管理等问题也给金融机构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首先,让我们来关注一下金融科技创新。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行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数字化金融服务已经成为了主流趋势,移动支付、在线理财、智能投顾等创新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
然而,金融科技创新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风险和挑战,比如网络安全问题、数据隐私保护等。
因此,金融机构在积极拥抱科技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监管,确保金融科技创新在安全、稳定的轨道上发展。
其次,风险管理始终是金融行业的核心议题。
在金融市场中,风险无处不在,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运用先进的风险评估和监测工具,及时识别和应对各类风险。
同时,加强内部控制和合规管理,防范内部欺诈和操作失误等风险事件的发生。
此外,金融机构还应该加强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协作,共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再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金融机构的投资和资产管理业务产生了重要影响。
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摩擦等因素都可能导致金融市场的大幅波动。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需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风险意识,合理调整投资组合,优化资产配置,以降低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
同时,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和引导,帮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提高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另外,金融政策的调整也是金融机构需要密切关注的重要因素。
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监管政策等的变化都会对金融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金融机构要及时了解政策动态,准确把握政策导向,调整业务策略和经营模式,以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
金融风险评价模型实证研究
金融风险评价模型实证研究一、金融风险评价模型概述金融风险评价模型是金融领域中用于量化和评估金融资产或组合风险的工具。
这些模型通过分析市场数据、宏观经济指标以及金融产品的特性,帮助者和金融机构识别潜在风险,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金融风险评价模型的发展,不仅能够推动金融市场的稳定,还将对整个经济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1.1 金融风险评价的核心要素金融风险评价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资产价值变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方或对手方违约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难以在不损失价值的情况下快速变现的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流程、人员或系统失败导致的损失风险。
1.2 金融风险评价模型的应用场景金融风险评价模型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组合管理:帮助者评估和管理组合的整体风险。
- 信用评级:为贷款和债券发行提供信用风险评估。
- 市场监管:监管机构使用模型监控市场风险,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
- 风险资本分配:金融机构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分配资本,以满足监管要求。
二、金融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金融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需要金融专家、数据科学家和风险管理师的共同努力。
2.1 金融风险评价的理论基础金融风险评价的理论基础涵盖了多种金融理论和统计方法,如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套利定价理论(APT)、风险价值(VaR)、条件风险价值(CVaR)等。
这些理论为风险评价提供了量化风险的数学工具和框架。
2.2 金融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金融风险评价的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金融市场数据、宏观经济数据和公司财务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
- 风险因子识别:识别影响金融资产价格的关键风险因子,如利率、汇率、股价等。
- 模型选择与开发:根据风险评价的目的和数据特性,选择合适的统计模型或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风险评估。
结构性存款:发展现状、趋势、问题与建议
结构性存款:发展现状、趋势、问题与建议作者:娄飞鹏来源:《金融发展研究》2018年第05期摘要:2017年以来结构性存款快速发展并引起各方的关注,这主要是受到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压力加大以及监管机构出台文件表示对资产管理产品监管趋严等因素的影响。
预计结构性存款未来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并妥善解决。
为推动结构性存款健康持续发展,需要让储户增强对结构性存款的认识了解,让金融机构提高结构性存款的研发和管理水平,让金融监管机构强化对结构性存款的金融监管。
关键词:结构性存款;存款;金融衍生品;资产管理中图分类号:F83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8)05-0064-06DOI:10.19647/ki.37-1462/f.2018.05.009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受金融严监管等因素影响,2017年国内人民币存款增速只有8.91%,低于2007—2016年10年平均增速7.35个百分点,同年结构性存款增速却达33.99%。
虽然2017年底结构性存款仅占国内存款的4.43%,但其增长额却占当年境内存款增长额的13.72%。
2018年前两个月结构性存款仍快速增长。
结构性存款在我国已有10多年的发展历史,并不能算作一个全新的金融产品,2017年以来却快速增长,其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快速增长的势头会不会延续?如何有效管理以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我们认为,结构性存款的快速发展与金融去杠杆导致商业银行吸收存款难度加大,以及2017年11月17日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规范资产管理业务有直接关系。
2018年4月27日,人民银行等正式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考虑到金融去杠杆的持续性,以及对资产管理业务的规范发展也是长期行为,结构性存款将逐步替代保本型理财,而居民和非金融企业的理财需求持续存在并且需求较大,也有可能导致结构性存款的快速增长并非短期现象。
金融产品风险量化评估方案
金融产品风险量化评估方案金融产品风险量化评估方案金融产品风险量化评估方案是金融机构评估风险的重要工具。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产品的创新,风险管理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金融产品风险量化评估方案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步骤。
首先,金融产品的风险量化评估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理解和管理风险。
传统的风险评估往往基于主观判断和经验,容易出现误差和偏差。
而风险量化评估通过运用统计分析和数学模型,将风险因素量化为数字,更加客观准确地反映风险水平。
这样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衡量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其次,金融产品风险量化评估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需要确定评估的金融产品和评估的风险因素。
不同的金融产品可能有不同的风险因素,如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风险度量方法和模型。
常用的方法包括价值-at-风险(VaR)模型、条件风险度量、风险敞口模型等。
然后,需要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并进行模型计算和分析。
最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和策略。
这些步骤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最后,金融产品风险量化评估方案的实施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是关键。
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数据的获取和整理可能存在困难。
其次,模型的选择和应用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假设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此外,风险量化评估只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还需要结合其他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决策。
总之,金融产品风险量化评估方案是金融机构评估风险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理解和管理风险。
然而,其实施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因此,金融机构需要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风险挑战。
金融风险培训研讨发言稿(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金融风险这一重要议题。
金融风险是金融行业永恒的主题,它关系到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客户的财产安全以及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在此,我将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对金融风险的理解,分享一些观点和思考,希望能对大家的日常工作有所启发。
一、金融风险概述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金融机构或个人在资金、信用、市场、操作等方面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
金融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市场风险:由于市场利率、汇率、股价等市场因素的波动,导致金融机构资产价值下降的风险。
2. 信用风险:由于借款人、债务人违约,导致金融机构资产损失的风险。
3. 流动性风险:由于金融机构在资金流动性方面出现困难,无法满足到期债务偿还或资产变现的需求,导致损失的风险。
4. 操作风险:由于内部流程、人员操作、系统故障等因素,导致金融机构遭受损失的风险。
5. 法律法规风险:由于法律法规变化,导致金融机构业务面临调整或损失的风险。
二、金融风险防控的重要性金融风险防控是金融机构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以下列举几点金融风险防控的重要性:1. 保障金融机构稳健经营:通过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可以降低金融机构的损失,确保其稳健经营。
2. 维护客户财产安全:金融风险防控有助于保障客户的财产安全,增强客户对金融机构的信任。
3. 促进金融市场稳定:金融风险防控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4. 提升金融机构竞争力:具备良好风险防控能力的金融机构,在市场竞争中更具优势。
三、金融风险防控策略1. 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监控和应对等方面。
2. 加强内部控制: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
3. 优化资产结构:金融机构应根据市场变化,优化资产结构,降低市场风险。
4. 严格信用审批:金融机构应严格信用审批,加强对借款人、债务人的信用调查,降低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评估的关键能力金融专家的核心素养
信用风险评估的关键能力金融专家的核心素养金融专家在信用风险评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具备一系列核心素养,以准确评估和管理信用风险。
本文将探讨信用风险评估的关键能力,以帮助金融专家提升核心素养。
一、深入了解金融产品和市场金融产品多种多样,不同产品对应不同的信用风险。
金融专家需要了解各类金融产品的特点、运作机制和市场状况,理解其中的信用风险因素。
他们应该熟悉信用评级模型和评估方法,掌握评估工具和数据分析技巧。
二、全面理解客户信用状况金融产品的信用风险评估离不开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全面了解。
金融专家需要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财务稳定性等因素。
他们应该善于收集、分析和解读客户的财务报表、经营状况、行业趋势等信息,以便准确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水平。
三、熟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金融业具有较高的监管性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对信用风险评估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金融专家需要熟悉信用风险评估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确保评估过程的合规性和准确性。
他们应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规差异,以便在跨境业务中准确评估信用风险。
四、有效运用量化和定性分析工具信用风险评估既包括量化分析,也包括定性分析。
金融专家需要灵活运用各类分析工具,如统计方法、风险模型、财务比率分析等,对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准确度量。
同时,他们需要结合定性因素,如行业前景、竞争环境、管理层素质等,综合评估信用风险水平。
五、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金融专家在信用风险评估中往往需要与多个部门和各类客户进行沟通和协调。
他们应该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能够准确表达评估结果和建议,与客户协商解决问题。
同时,金融专家需要善于协调各方利益,确保评估过程的顺利进行。
六、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道德素养信用风险评估事关金融安全和稳定,金融专家需要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道德素养。
他们应该遵循职业道德标准,保持独立、客观和公正,不受利益干扰。
金融专家需要以客户利益为导向,尽职尽责,确保信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构化产品风险与收益评估研究
结构化产品风险与收益评估研究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结构化产品风险与收益评估研究成为了近年来金融界的热点话题。
结构化产品是以某种标的物为基础,结合金融工程的原理和技术,由金融机构设计并发行的一种新型金融产品。
在该产品的设计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各种衍生工具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然而,这些复杂的结构化产品也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风险,因此结构化产品风险与收益评估研究也成为了投资者和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
一、结构化产品风险评估首先,作为一种复杂的金融产品,结构化产品的风险评估显得极为重要。
在评估风险时,投资者需要全面考虑市场、信用、流动性、操作等风险因素。
其中市场风险是结构化产品的最主要风险之一。
而市场风险评估主要分为历史模拟法、蒙特卡罗模拟法和风险指标法三种方法。
1.历史模拟法历史模拟法是根据历史股票价格数据计算出其收益率来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通过历史数据的回测来寻找股票价格和其他资产的波动规律,以此预估未来市场价格变化的概率。
2.蒙特卡罗模拟法蒙特卡罗模拟法则是经过多次模拟来寻找优质投资组合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估算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收益率等参数,从而计算出预期回报和风险。
3.风险指标法风险指标法则是基于统计学和数理方法,通过几个标准化的指标来评估风险的方法。
常用的风险指标有波动率、夏普比率和卡玛比率,这些指标旨在帮助评估某一个组合投资可能带来的风险。
二、结构化产品收益评估其次,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构化产品的收益评估也显得至关重要。
在评估收益时,投资者需要考虑该产品的收益源,并确定其收益获取的概率。
对于结构性产品,在确定其收益时,一般会运用期权的设计理念,而期权的内在价值往往是由于所拥有的歧视性而产生的。
因此,在计算结构化产品的收益时,除了需要考虑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因素外,还需要考虑到产品所具有的特殊性质。
比如,认沽-认购套利、自适应产品等一些非常特殊的结构化产品,其收益评估更需要经过精确计算和深入分析。
结构性存款产品的设计与风险监管
结构性存款产品的设计与风险监管在当前金融市场,结构性存款产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利用。
这种金融产品既有存款功能,又具有投资收益,是许多投资者比较青睐的金融工具。
不过,作为一种具有较高风险的金融产品,结构性存款产品的设计和风险监管也变得至关重要。
一、结构性存款产品的设计结构性存款产品的设计一般分为三个方面:资金投向、收益构成和风险保障。
1.资金投向结构性存款产品的资金一般会被投资于特定的金融市场和产品中,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
这些市场会影响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收益构成和风险水平。
投资者应该在了解市场情况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结构性存款产品。
2.收益构成结构性存款产品的收益构成一般来自于市场波动、基础资产收益和补偿期间的利息。
不同的收益构成方案会影响投资者的预期收益和风险水平。
因此,在选择结构性存款产品时,投资者应该了解产品的收益构成和相应的风险。
3.风险保障结构性存款产品的风险保障十分关键。
一般来说,结构性存款产品的发行人会提供不同程度的风险保障方案,如信用担保、保本保息等。
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产品的风险保障方案进行选择。
二、结构性存款产品的风险监管由于结构性存款产品存在较高的风险,因此,对其风险进行监管也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结构性存款产品的风险监管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信息披露、风险评估和监管制度。
1.信息披露对于结构性存款产品的信息披露,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将产品的主要信息、收益构成和风险因素等公开披露,方便投资者在选择产品时做出明智的决策。
同时,发行方也应该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在产品发行前向投资者详细介绍产品的构成和风险,防止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2.风险评估对于结构性存款产品的风险评估,监管部门应该深入研究其风险因素,并加强对产品设计、发行、销售和投资等环节的监管。
同时,还应该建立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对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
3.监管制度对于结构性存款产品的监管制度,应该加强规范和监督发行方和销售方的行为。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讨(5篇).doc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研讨(5篇)第一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浅析摘要:商业银行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提供社会金融服务的核心力量。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商业银行不仅要面临竞争,还要承受金融产品带来的风险,尤其是信贷业务风险越来越突出。
因此,商业银行若想持续发展,赢得市场,就要加快信贷业务风险控制,规避风险,把信贷业务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确保经营效益实现。
本文将针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控制展开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信贷风险;风险控制引言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社会职能,无疑是当前促进金融市场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在银行业中占据重要位置。
但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起步晚,金融监管滞后,且信用机制不成熟,使得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高居不下。
这非常不利于商业银行稳定发展,因此商业银行自身应针对信贷业务风险,采取有效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降低风险,使自身能处于一直良性运营状态,实现金融体系的长期稳定,健康持续发展。
一、商业银行特点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以多种金融负债形式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为经营对象,且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其主要业务集中在存款和信贷业务,收入来源是信贷业务,信贷资产占总资产70%左右,是金融体系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是当前经济市场上解决企业融资问题的主要力量,担负着:支付中介、经济调节、信用创造、信用中介等金融服务职能,推动着社会经济流动,是商业信贷业务提供的主力军。
二、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商业银行主要业务是信贷,但信贷业务伴随着信贷业务风险。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虽呈现下降趋势,损失类不良贷款却在持续增加,损失类贷款数额达到656.6亿元,截止2015年,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突破五千亿。
这说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控制现状并不乐观,信贷业务风险已经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发展的关键要素,关系商业银行存亡。
结构性金融产品风险评估与防范
结构性金融产品风险评估与防范一、结构性金融产品概述结构性金融产品(Structured Financial Products)是由许多金融工具组成的复杂金融产品,包括所有交易所可交易的金融资产,例如股票,固定收益证券,外汇和商品。
这些金融产品的合成将投资者带进了一个多样和多元的市场。
这种产品一般分为传统的股票和债券等产品和结构性产品,前者主要是从市场上的基本资产组合,后者则是从股票价值和利率衍生出的产品,类似于期权。
二、结构性金融产品的类型目前结构性金融产品有许多种类,这里只介绍部分:1.证券化产品:将债券,贷款,房贷等负债资产首先设立以其基础的证券化种类,之后通过这些证券化种类分成的证券,按照资产真正的质量和预期收益率进行债务抵押证券切割,并通过公开销售投资者。
例如: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资产支持证券等。
2.衍生品:根据某种现有观测变量,如股指,商品,汇率等,经过数学建模得出的一类金融工具。
衍生品的种类非常繁多,包括股指期货、股指期权、外汇期货、期权、互换等。
3.基金:指投向各种资产的被动型投资品,包括股票型、债券型、指数型、混合型等等。
三、结构性金融产品的风险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结构性金融产品常见的风险之一,就是五脏六腑的金融市场风险,包括政治、经济活动、信用等要素的风险。
例如股票价格下跌,利率变化等。
2.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指借款人能力不足而无法偿还合同义务的风险。
例如在借充许多授信贷款客户的借贷资金时,他们的信用风险一个变得了高,如他们违约,可以导致的财务损失将超过保证金。
3.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的含义是指在获得现金资金时,结构性金融产品不能及时实现。
例如某种商品直接导致结构性金融产品价格下跌,而导致持有者想要卖出却无人接盘,从而影响资金变现。
4.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结构性金融产品具有固定收益、资本保护,在复杂的市场和复杂的交易结构下,操作风险变得比较显著。
例如由于错误的操作会给投资者造成严重的金融损失。
结构金融:一种新的金融范式
note,FRN)通常盯住伦敦同业拆借利率
结构金融:一种新的金融范式\49
(LIBOR)。
第二,结构复杂得多。同传统产品简单地将一种基础证券和一种衍生 品结合起来相比,现代产品通常会同时融合几种基础证券和衍生品,有时 还会采用分档的技术,以适应不同投资者的偏好。 第三,目的不同。传统产品是融资者导向的,其主要目的在于便利借 款人的筹资活动。现代产品是投资者导向的,更加强调为投资者服务,即 依据投资者对未来利率走势和(或)利率期限结构变动的判断,设计适当 的交易结构,规避利率风险或者获取超额利润。 2.股权联结产品(equity-linked notes) 股权联结产品是这样一种结构金融产品,其本金和(或)利息的支付 同某种股票的价格或者股票价格指数相挂钩。股权联结产品的历史至少和 利率联结产品一样悠久,但其规模和品种的复杂程度显然不能与后者相提 并论。 无论结构如何复杂,股权联结产品都包括固定收益证券和股权衍生品 两个部分。其中,衍生品可以是远期,也可以是期权。早期的可转换债 券、权证就是融合了一个股票买入期权的结构产品。 同利率联结产品一样,20世纪90年代后的现代股权联结产品同传统 产品相比,也发生了三个重要变化。 第一,参照基准不同。传统产品的价值主要盯住某只股票的价格,可 转换债券、权证是这方面的典型。现代产品以盯住某个股票价格指数为 主,这类产品被统称为股权指数联结产品(equity
48/中国金融论坛(2007)
构需要依据投资者的偏好进行量体裁衣式的设计,即利用金融工程技术进 行重新构造之后,再形成风险和收益特征完全不同于资产池的证券出售给 投资者。因此,与传统资产证券化中消极的SPV相比,结构金融中的金融 中介是积极的;与传统资产证券化以获得流动性为主的简单功能相比,结 构金融的功能要多得多。 总之,尽管结构金融的流程类似于传统的资产证券化,但是,其结构 和功能的复杂程度以及多样化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后者。如果非要概括两 者的关系,那么,应该将传统的资产证券化归于结构金融中。也就是说, 传统的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简单的结构金融活动。
结构化产品评级
结构化产品评级一、引言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结构化产品作为一种新型的金融工具,逐渐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
然而,结构化产品的评级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评级机构、评级标准、评级方法和评级结果等方面,对结构化产品评级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评级机构评级机构是对结构化产品进行评级的专业机构,包括国内的中诚信国际、大公国际等,以及国际上的标普、穆迪等。
这些评级机构通过对结构化产品的风险和回报进行综合评估,给予产品相应的信用评级。
三、评级标准评级标准是评级机构对结构化产品进行评级的依据,主要包括产品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方面。
其中,信用风险是评级的核心指标,评级机构会根据产品的还款能力、担保措施等进行评估。
流动性风险是指产品的买卖易于进行,市场风险是指产品的价格波动程度。
四、评级方法评级方法是评级机构对结构化产品进行评级的具体方法和流程。
一般来说,评级机构会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运用统计模型和风险模型,对产品的风险和回报进行量化评估。
评级结果通常以字母或符号表示,例如AAA、AA+、B-等,代表不同等级的信用风险。
五、评级结果评级结果是评级机构根据评级标准和评级方法对结构化产品进行评级后得出的结论。
评级结果一般分为投资级和非投资级两大类,投资级表示产品的信用风险较低,适合稳健型投资者;非投资级表示产品的信用风险较高,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者。
六、评级的意义结构化产品评级的意义在于为投资者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评级结果能够反映产品的风险和回报水平,帮助投资者进行风险控制和资产配置。
同时,评级结果也可以作为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对产品进行监管和管理的重要参考。
七、评级存在的问题尽管结构化产品评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参考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但评级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评级结果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评级机构可能给出不同的评级结果。
其次,评级结果只是一种参考,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产品的未来风险和回报。
金融产品创新与风险评估
金融产品创新与风险评估随着金融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创新日新月异,从传统的股票、基金、保险到现在的债券、担保证券、基础设施投资等新型金融产品,让投资者有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
为了能更好地评估金融产品的风险,必须深入了解金融产品创新的本质和特点。
一、金融产品创新的本质金融产品的出现和创新是为了满足金融市场对各种资金需求的不同化,同时也是跟随金融市场需求变化而不断发展的结果。
金融产品创新本质上是利用市场机制,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以适当的风险和收益为基础,实现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产品创新的核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需求为基础,与金融市场紧密联系,深度挖掘金融市场传统产品的不足,并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客户需求的多元化,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金融产品。
二、金融产品创新的特点金融产品创新的特点在于其创新性、专业性和复杂性。
1、创新性金融产品创新具有不断创新的特点,其从一种金融产品到另一种金融产品的变化,为了满足广大投资者的需求和利益最大化,不断进行优化并引入新的金融技术。
2、专业性金融产品的创新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技术水平,需要专门的机构、人员、技术、风险管理等全方面的保障,这要求金融创新机构具有高度的专业性。
3、复杂性金融产品的复杂性也是金融产品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产品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交易的流程、风险预估等多个因素,需要高度的技术和分析能力,才能够保证其可行性和成果性。
三、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评估金融产品创新不仅对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给风险评估工作提供了更高的难度。
因为金融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就给金融产品的风险评估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
在金融产品的创新中,有以下几点需要进行重点的风险评估: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变化或其他因素导致的投资者收益下降的风险。
市场风险是金融产品的核心风险之一,市场风险评估的重点在于有效的预测市场情况,对风险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控制。
金融客户信用评级模型构建研究
金融客户信用评级模型构建研究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产品的不断增多,金融客户信用评级模型的构建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为金融客户的信用状况直接关系着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和经营效益。
本文将探讨金融客户信用评级模型的构建研究,旨在帮助金融从业者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和业务发展。
一、信用评级模型的意义金融客户信用评级模型是金融机构用来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的基础。
信用评级模型的构建思路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信赖的客户交易行为评估体系,根据客户的信用状况和风险水平,进行评级和分类。
评级结果给出了客户的违约概率和还款能力等信息,是金融机构进行风险管控和信贷决策的重要参考。
信用评级模型的意义在于:1. 降低风险:平衡风险和收益,避免违约,减少损失。
2. 提高效率:加快贷款审批进度,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效率。
3. 提高客户满意度:客户可以得到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估,同时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和误解。
4. 改善金融机构的竞争力:与其他机构相比,拥有可靠的信用评估模型和专业的人才团队,可以提高机构的声誉和信誉,增加市场占有率。
二、评估因素的选择建立金融客户信用评级模型的第一步是选择评估因素。
评估因素是决定最终评级结果的关键,正确选择评估因素对于模型的准确性和可信度非常重要。
通常,评估因素分为客户信息、财务状况、信用历史和市场环境四个层面。
下面看看这些评估因素的具体内容:1. 客户信息:客户的年龄、婚姻状况、职业、教育程度等基本信息。
2. 财务状况:客户的收入、负债、财产等经济状况信息。
3. 信用历史:客户的贷款历史、违约历史、信用卡使用情况等。
4. 市场环境:所在地区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等。
在选择评估因素时,必须严格按照金融监管部门的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调整。
三、评级方式的设计评级方式是金融客户信用评级模型的核心内容,它是通过对评估因素进行加权和分值化处理,将信用状况量化为评级结果的具体表现形式。
评级方式一般可以采用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决策树、神经网络等多种算法。
信用评估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信用评估与金融市场的关系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信用评估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项重要工具,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用评估可以帮助金融市场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提高市场透明度,促进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本文将探讨信用评估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并对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信用评估的定义和作用信用评估是一种对借款人、发债人或其他债务人的信用风险进行评估和度量的方法。
它通过研究并评估债务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以及整体信用状况,对其进行信用评级,并将评级结果提供给金融市场。
信用评估的主要作用如下:1. 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在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借款人或发债人对于自身的真实信用状况了解较多,而债权人或投资者往往难以获取到充分准确的信息。
信用评估机构的介入可以提供独立的评估和判断,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为金融市场提供更为客观和可靠的信息。
2. 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信用评估的结果可以为金融市场参与者提供一份独立和无偏的评估报告,从而提高市场的透明度。
债权人和投资者可以根据信用评级的结果进行决策,选择合适的投资标的或借款对象,降低投资风险。
3. 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信用评估的存在可以有效地约束借款人或发债人,鼓励其保持较高的信用水平。
同时,对于市场上信用较好的借款人或发债人,信用评估可以为其提供更低的融资成本,并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
这有助于优化借贷资源配置,促进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二、信用评估与金融市场的互动关系信用评估与金融市场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发展推动了信用评估的需求;另一方面,信用评估的结果则影响和塑造着金融市场的运行格局。
首先,在金融市场发展的过程中,信用评估的需求逐渐增长。
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工具的不断涌现,资本市场中的各种金融产品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
这就要求投资者必须对所选择的金融产品有准确的信用评估,以降低投资风险。
此外,随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跨国投资和跨境融资也更加频繁。
金融产品调研报告主要结构
金融产品调研报告主要结构金融产品调研报告主要结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 引言:对调研背景和目的进行简单介绍,并阐明本次调研的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简要介绍所调查的金融产品类型和范围。
2. 调研方法和数据来源:说明调研所采用的方法和数据来源,如问卷调查、面谈、统计数据等。
并对这些方法和数据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和分析。
3. 市场概况:对目标金融产品市场进行概述,包括市场规模、增长趋势、主要参与者及其市场份额等。
同时还需考察市场竞争格局、市场发展瓶颈和未来发展前景等。
4. 产品特点:对所调研金融产品的基本特征进行详细阐述,包括产品种类、投资方式、收益率、风险等级等。
同时需要分析该产品的创新之处、优势和局限性。
5. 调研结果与分析:通过对市场调研和数据统计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分析。
例如,产品的受欢迎程度、用户投资偏好、产品的市场反应等。
6. 风险评估:对该金融产品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潜在的问题。
7. 市场动态与前景展望:根据调研结果和风险评估,对该金融产品的市场趋势和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和分析。
包括市场增长空间、政策环境、监管趋势等因素的影响。
8. 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分析,提出对该金融产品的结论和建议,包括产品的优化方向、市场推广策略、风险管理措施等。
9. 参考资料:列出本调研报告所引用的参考文献和数据来源。
以上结构提供了一个较为通用的金融产品调研报告的框架,根据具体的调研需求和要求,可以对其中的内容和顺序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另外,一个良好的报告结构应该清晰明了、逻辑严谨、语言简明扼要,并注重数据分析和实证依据的引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性金融产品信用评估研讨为研究结构性金融产品评级过程中存有的问题,本文以结构性金融的典型产品——CDOs为例,利用美国结构性金融评级的相关数据,研究发现结构性金融产品评级过程中存有贿评现象。
其中,一方面是被称之为发行方买级(ratingshopping)行为——指结构性金融产品发行方事先选择(预付费)多家信用评级机构对同一种金融产品实行评级,最终仅选择级别最高的评级结果作为该产品销售和定价的基础。
该提法由Skreta&Veldkamp(2009),Faure&Quesada(2009)和Farhi&Tirole(2011)分别建模提出。
照此说来,即使评级机构坚持按照评级标准作出无偏的评级,但仍会因发行方的买级行为(行贿评级)导致评级机构被动提供虚高的评级。
本文实证表明,美国结构性金融产品评级过程确实存有发行方买级行为,但仅仅金融危机前夕该类金融产品评级虚高的部分原因。
另一方面是被称之为评级机构送级行为(ratingcatering)——评级机构出于业务竞争时扩大收入和市场份额的考虑,主动降低评级标准以迎合评级付费方的需求。
Bolton&Freixas(2012)通过建模证明评级市场的竞争助长了评级虚高现象,面对与竞争对手间争夺市场份额的外部环境,降低评级标准、出具高评级是所有评级机构的最优选择。
Becker&Milbourn(2011)实证研究发现,在公司债市场,来自惠誉(Fitch)的竞争确实拉低了穆迪和标普的整体评级标准。
本文实证表明,对评级对象更为复杂的结构性金融产品CDOs评级时,评级机构的送级行为,在很大水准上解释了金融危机前结构性金融产品评级虚高现象。
在以上两部分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就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中相关评级业的改革意见实行评论,提出监管改革的建议和重点。
结构性金融评级时发行人的买级问题美国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SecuritiesIndustryandFinancialMarketsAssociations,SIFMA)收集了自2000年以来发行的CDOs的产品评级数据。
本文样本取自2000-2007年的534笔CDOs、2738个产品段的统计数据,产品合同价值为7640亿美元,占SIFMA统计的17276亿美元CDOs市值的44.3%。
部分涉及评级过程和方法的数据来自穆迪、标普和惠誉公司的网站,以及Benmelech&Jennifer(2009)等研究中来自PershingSquareCapitalManagement公司的CDOs统计数据。
(一)CDOs产品结构趋同与CDOs买级假设检验样本数据显示,无论是CDOs各段产品的信用级别,还是其抵押资产池的资产结构都表现惊人的一致性。
就CDOs产品的信用级别来说,样本中63%的CDOs产品可按其信用等级归纳为以下四类,占比和产品信用等级构成分别为:40%的CDOs产品等级构成为AAA、AA、A、BBB、BB 和未评级;13%的CDOs产品信用等级构成为AAA、AA、A、BBB和未评级;7%的CDOs构成为AAA、AA、A、BBB-、BB-;4%的CDOs构成为AAA、A、BB、BB和未评级。
数据来源:美国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SecuritiesIndustryandFinancialMarketsAssociations,SIFMA)、穆迪、标准普尔公司网站。
此外,根据该分类划分的四大类CDOs的抵押物在资产质量和产品信用等级上的分布情况见表1。
例如,第一类CDOs抵押品主要集中在B+和B级资产上(占总数的92.3%),而其各级产品信用等级也较为集中,如AAA、未评级、AA、A、BBB和BB级信产品中位数分别为73.1、8、5.7、5.4、4.3和3.2,标准差分别为4.2、2.2、1.9、1.2、1.3和0.9,均无BBB-和BBB-级产品。
但他们都隐约地遵循着同一个CDOs模型。
对此解释有二:一是CDOs发行人遵循一定的市场传统,即如果某种CDOs结构在市场中表现较为理想,则其他的发行人也采用类似的CDOs结构。
显然,该理由只能解释CDOs交易产品的结构趋同性,不能解释抵押物资产质量的趋同性;另一个有力的解释是,绝绝大多数CDOs发行人在CDOs的设计和发行过程中,都使用了评级机构的评级模型(软件)套取满足发行条件的信用级别(CDOs产品的信用级别趋同),并根据最低抵押品要求度身定制抵押资产池(抵押资产结构趋同),CDOs发行过程中存有买级的可能。
对此,我们能够从评级机构公开的材料中寻找答案。
在S&P公司网站上下载的评级手册(EvaluatorsManual)④显示,发行人以评级手册为依据构建其CDOs产品,并模拟其抵押品在不同的情景下的预期违约率。
发行人能够根据据此以最低的抵押品要求(剔除多余的或补充不足的抵押品),以获取最高的信用评级。
(二)CDOs最终披露的评级机构数与CDOs买级假设检验样本数据显示,仅有10%的CDOs产品分段(tranches)是因为债权级或特殊优先级而没有评级,在最终的CDOs产品销售公开资料中,有6.09%的产品段使用一家评级机构评级,且时间主要分布在2004年和2005年。
绝绝大多数的CDOs产品段最终使用了2到3家评级机构的评级。
为了验证买级现象,我们考察CDOs产品的评级机构家数和该产品未来遭遇降级间的关系,根据CDOs产品从发行日至2007年12月份的信用等级变化数据,实行如下Probity回归:其中,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为包含评级机构个数和评级机构名称虚拟变量的向量,为刻画时间跨度固定效应的向量,为描述债券种类固定效应的向量,回归结果详见表2。
表中第一列是使用1家和2家评级机构的虚拟变量得到的回归结果。
1家评级机构的虚拟变量回归系数显示,仅有1家评级机构评级的CDOs产品未来遭遇降级的概率将增加6.1%,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而2家评级机构的虚拟变量的效应和统计值均不明显。
该结论表明,仅使用1家评级机构的评级更容易拿到较高的评级,更易出现买级行为现象。
表中第二列式包括1家和3家评级机构虚拟变量的回归结果。
此时1个评级机构的虚拟变量回归系数为3个评级机构虚拟变量的3倍,且大于第一列1个评级机构的回归系数。
此外,第三、四列是将降级的水准对评级机构家数实行回归的结果。
其中,作为被解释变量的降级水准以发行期至2007年12月间信用等级序数差的一阶差分表示。
回归结果显示,仅使用1家评级机构评级的CDOs产品不但更容易在未来遭遇降级,且被降级的幅度更大。
以上说明,买级行为CDOs等结构性金融产品评级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结构性金融评级时评级机构送级问题当然,从以上样本数据我们发现,市场中绝绝大多数CDOs产品使用了两家评级机构出具的评级结果。
例如,在证券与金融市场协会(SIFMA)统计的2000-2007年底CDOs产品的样本数据,由标普或穆迪评级的3A级CDOs分段产品中有83.1%产品是双评级的。
其中由穆迪和标普同时评级、而惠誉未参评的分段产品占62.5%,由标普、穆迪和惠誉同时评级的占18.6%。
另外,仅有8.8%的CDOs分段产品只有穆迪评级或标普评级,由穆迪、惠誉同时评级,以及标普、惠誉同时评级的CDOs占7.5%(详见表3),这显然不是以上部分相关发行人买级行为所能解释的,因为据此推论,最终使用的评级结果应该是给出最高评级的一家评级机构。
究其原因,是评级机构为了抢占市场的主动送级行为。
数据来源:美国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SecuritiesIndustryandFinancialMarketsAssociations,SIFMA)。
正如Mathis等(2009)研究表明,仅出于声誉的考虑并不能保证评级机构出具真实的评级,特别是当CDOs发起人会用其中一家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向另一家评级机构施压时,评级机构间的显性竞争会导致各机构竞相降低评级标准⑤,以维护评级机构的市场份额。
正是基于这个考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2008)的报告中提到一家评级机构的高官曾指出“我们认为在这样的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唯一法宝是换位思考,一切为发行人顺利发行CDOs服务,在市场繁荣的时候,评级机构间竞相送级是大家的战略性选择”。
形成贿评的原因(一)结构性金融市场对信用评级的过度依赖CDOs是由一个高杠杆投资公司设计和运行的,该公司的多层次负债结构由来自不同优先级的债券构成(Longstaff&Rajan,2008;Benmelech&Dlugosz,2009)。
不同于传统债券发行时投资者主要注重发行价格和发行量,CDOs的发行有三个主要特点:一是CDOs的整个产品的结构(如各级产品的规模、利率和优先级)在发行前是不确定的;二是CDOs的发行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各产品段产品是否满足于各自的最低评级要求;三是发行方评级前能轻易使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软件,所以整个评级过程和评级结果都在结构性金融产品发行方的控制之下(Griffin,2009)。
可见,评级水平的高低是CDOs发行成功与否的关键,更是CDOs发行人可能实行人为操纵的地方。
尤其是很多CDOs投资者在购买该类产品时,对于各级CDOs的真实价值等核心信息知之甚少,评级是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信息。
事实上,CDOs发行书中往往都对各份额的债券的最低评级水平作为发行的保证予以明确,一旦评级水平不达标,则要对抵押资产池、各份额的大小和权益实行调整。
CDOs产品的发行结构详见图3。
(二)结构性金融的评级套利本质滋生“评级贿评”客观来讲,结构性金融产品的本质就是信用等级套利活动的工具,即发行人通过低价购买较低信用级别的资产,高价发行较高信用级别的负债,从中赚取差价。
CDOs按发行动机分布情况见图4。
该类套利活动之所以只有CDOs等结构性金融产品的发行人来做,主要因为操作主体的特殊性身份——注册在开曼群岛、爱尔兰等免税地区、较少受到资本监管的特殊目的机构(SpecialPurposeEntities),及其资产重构过程。
当结构性金融产品发行人的资产和负债间的信用评级差越大时,信用评级套利的收益越大。
这样浅显的套利理论能够从理论上解释发行人为何千方百计地为发行的CDOs等信用产品谋取更高的信用级别,甚至不惜通过转让部分利差给评级机构“购买”更高的信用评级——买级。
在研究结构性金融产品的抵押资产和发行的金融产品间的信用等级差时,Benmelech&Jennifer(2008)发现,CDOs各产品段的信用等级与作为其抵押品资产的质量间的差别,即两者间信用评级差十分明显。
在他们的样本中,85%的CDOs产品的抵押资产池的加权信用等级为B级,8%的CDOs为BB级,7%的CDOs资产抵押品信息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