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研究2
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与检识
![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与检识](https://img.taocdn.com/s3/m/6b25eadb26fff705cc170a14.png)
实验一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提取分离与检识(一)目的要求学习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检识,通过实验要求:1.掌握从大黄中提取和分离游离蒽醌的方法。
2.掌握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不同酸性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
3.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主要检识方法。
4.熟悉蒽醌类化合物的色谱检识方法。
5.了解用柱色谱法分离蒽醌类成分。
(二)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性质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Reg.和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中含有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及其苷,总含量约3%~5%。
1.大黄酸(rhein) 分子式C15H8O6,分子量284.21。
黄色针状结晶(升华法),mp.321~322℃,330℃分解。
能溶于碱水、吡啶,略溶于乙醇、苯、氯仿、乙醚和石油醚,几不溶于水。
2.大黄素(emodin)分子式C15H10O5,分子量270.23。
橙色针状结晶(乙醇),mp.256~257℃,能升华。
易溶于乙醇、碱水,微溶于乙醚、氯仿,几不溶于水。
3.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分子式C16H10O5,分子量270.23。
橙色针状结晶(甲苯),mp.223~224℃。
易溶于热乙醇,可溶于乙醚和苯,并呈黄色;溶于碱液呈红色;氨水及硫酸中呈绯红色。
4.大黄酚(chrysophanol)分子式C15H10O4,分子量254.23。
橙黄色六方形或单斜结晶(乙醇或苯),mp.196~197℃,能升华。
易溶于沸乙醇,可溶于丙酮、氯仿、苯、乙醚和冰醋酸,极微溶于石油醚、冷乙醇,几不溶于水。
5.大黄素甲醚(physcion) 分子式C 16H 12O 5,分子量284.26。
砖红色单斜针状结晶,mp.203~207℃,溶于苯、氯仿、吡啶及甲苯,微溶于醋酸及醋酸乙酯,不溶于甲醇、乙醇、乙醚和丙酮。
实验5-1大黄中蒽醌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实验5-1大黄中蒽醌的提取分离与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7e12123d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a9.png)
实验5-1大黄中蒽醌的提取分离与鉴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一个天然药物中含有的主要有效成分并对其进行提取分离。
2、掌握植物中活性成分的化学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的鉴定工作。
二、实验原理:大黄是一味天然草药,具有泻下通便之效果。
其主要活性成份是大黄素与蒽醌类物质,其中瑞贝洛Ⅱ(rustbelineⅡ)、大黄素(emodin)、芦丁(rutin)等,在医学上有广泛的应用。
大黄素与蒽醌类物质在自然状态下大多处于质子化状态,存在于与水相较弱的有机溶剂中。
为了获得高品质的大黄素与蒽醌类物质,需要对有机溶剂进行筛选,筛选出适宜的溶剂并对大黄中的主要成分进行提取与分离工作。
三、实验步骤:A. 大黄中蒽醌的提取分离1、将粉末大黄紫锥子取 1g 加入圆底烧瓶中,加入 15 mL 95% 乙醇溶液,加热回流30分钟。
2、冷却后用干净的滤纸分离上清液用热水冲涤保持颜色相同(保留水冲涤液备用)。
3、将去溶剂后的渣用 10 mL 苯醇溶解,并过滤写滤液保存,不断冲涤干净渣质。
4、将 2mL 苯醇滤液分离于干净的离心管中,在室温下慢慢加入正硫酸,足量使呈酸性.,加入 5 mL 甲醇,蒸去溶剂后,注 1mL 50%氨水,筛过活性炭或过硅酸钠脱除杂物,使溶液呈现深黄色液体。
5、以上溶液在 20ml 分液漏斗中加入 20-25 mL 丙酮,振荡混合,分离两层液体,取下蒸馏收干(可以置于干燥器或开放场地自然干燥,当感觉无水分或连续称量两次称量值一致时即可)6、将干燥沉淀取少量溶解于绝对丙酮中成特邻醌的溶液。
7、分别进行下列试验来分离纯特邻醌:(1)纯特邻醌呈现红色;(2)用极少量生石灰进行检测,呈现橙色。
B. 大黄中大黄素含量的色谱定量测定色谱图谱图峰形面积法进行测定。
1、用同上操作,按“ A ”-“ E ”方法操作,取所得特邻醌溶液 1-5 mL 再加入丙酮使其溶解(溶液的浓度以能出现三个吸光峰为适宜,可调配NaOH溶液调节pH 值,使吸光峰相对集中于三个波长摆荡之一)。
实验八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实验八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9b84570eaaea998fcc220e81.png)
留存的乙醚液,置圆底烧瓶中,回收乙醚,放置。抽滤收 集沉淀,经水洗,抽干移至表面皿上,干燥后称重。 4.鉴定 (1)碱液试验:分别取蒽醌化合物结晶少许,置试管中,加 1ml乙醇溶解,加数滴5%氢氧化钾试剂振摇,溶液呈红色 (2)醋酸镁试验:分别取各蒽醌化合物结晶少许,置试管中, 加1ml乙醇溶解,加数滴0.5%醋酸镁试剂,产生橙、红、紫等颜色
③
芦荟大黄素的分离
留存在分液漏斗中的乙醚液,用0.5%NaOH水溶液 每次15ml萃取3~4次。乙醚溶液再以蒸馏水萃取 2~3次,以洗去碱液。合并NaOH和水的提取液, 加盐酸调pH2~3,放置。抽滤析出沉淀,收集沉淀, 经水洗,抽干移至表面皿上,干燥后称重。
(三) 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蒽 醌 的 提 取 与 分 离
蒽苷的分离 比苷元困难 ,分离前一 般先用溶剂 法除去大部 分杂质,得 较纯的总苷 后,再用柱 色谱分离。
(3)薄层检识
(4)纸色谱检识
支持剂:新华色谱滤纸(中速、20cm×7cm) 样品:各蒽醌成分1%三氯甲烷溶液
对照品:1%大黄酸三氯甲烷溶液;1%大黄素三氯甲烷溶液; 1%芦荟大黄素三氯甲烷溶液
展开剂:甲苯 显色剂:0.5%醋酸镁甲醇溶液
四、思考题
1.在实验过程中采用pH梯度萃取法分离游离蒽醌,萃取过程中 若出现乳化现象,应如何处理? 2.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结构相似,怎样分离?
②
大黄素的分离
留存在分液漏斗中的乙醚液,用5%Na2CO3水溶液每次 15~20ml如上法相同萃取数次,直至提取液呈色较浅时为止, 约需6~7次,合并Na2CO3提取液,小心滴加盐酸酸化至pH2~3, 放置待沉淀析出,抽滤收集析出物经水洗涤,抽干移至表面皿上, 干燥后称重。
实验六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二)
![实验六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二)](https://img.taocdn.com/s3/m/eefd854dbe1e650e53ea9908.png)
实验目的
1. 通过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的分离试验,掌 握硅胶柱色谱的操作技术。 2. 掌握蒽醌类化合物的化学鉴定及色谱鉴定 技术。
实验原理
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极性大小顺序为:大黄酸>大黄 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前三种可用 pH梯度萃取法分离。 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酸性相近,但极性不同,可用 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 总蒽醌及各种分离成分可用色谱法进行鉴别。同时 硅胶柱色谱洗脱液可用色谱法鉴别后,合并单一成 分的洗脱液。来自注意事项
①大黄中的蒽醌类成分大部分与糖结合,以蒽醌的形式存在 于植物组织中。所以要用酸水解使其生成苷元。蒽醌苷元可 溶于氯仿、苯及乙醚等有机溶剂,用苯时应注意苯蒸气的挥 发,严防中毒; ②所得的氯仿液中如带有酸水液,应该用分液漏斗分出弃去, 并用蒸馏水回洗一次除去酸性以免影响梯度萃取。氯仿提取 液放置中如有沉淀析出,可滤取之,该沉淀多为大黄素,余 液进行下一步分离试验用。 ③ 分离萃取时一定注意乳化层的分出,不要混入,并且每步 最好用新鲜CHCl3,回洗碱水液。回洗液应弃去,可除去混 入碱液中的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 留取5ml的三氯甲烷提取液做总样,供最后层析鉴定用。
仪器、材料与试剂
实验试剂及试药: 大黄药材粗粉2Kg,氯仿500ml 10瓶,浓硫酸2瓶,浓盐酸2 瓶,冰醋酸,苯,乙酸乙酯,碳酸钠(5% Na2CO3溶液 3000ml),碳酸氢钠(5% NaHCO3溶液3000ml),氢氧 化钠(5% NaOH溶液1000ml),氢氧化钾,醋酸镁试剂等。 实验仪器设备: 500ml圆底烧瓶10个,冷凝回流管10只,500ml分液漏斗10 只,500ml烧杯20只,100-250ml量筒10只,常压漏斗(510cm斗径10只),定性滤纸(10cm)2盒,毛细管点样器1 盒,玻璃喷瓶4套,广谱PH试纸5盒,纱布一卷,多孔水浴 锅5台,旋转蒸发仪2台。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3590930e763231126edb1161.png)
药渣(弃)
氯仿提取液
实 验 内 容(二)
蒽醌苷元的分离和精制(1)
蒽醌类成分的缓冲纸色谱
层析材料:3×12㎝滤纸 样 品:大黄氯仿提取液 展 开 剂:氯仿(水饱和) 显 色:自然光下观察
3%NaOH 5%Na2CO3:5%NaOH(9:1) PH9.9 pH8 pH3
实 验 内 容(二)
蒽醌苷元的分离和精制(2)
思
考
题
1.大黄中5种羟基蒽醌的酸性和极性大小应如何 排列?为什么? 2.pH梯度法的原理是什么?适用于哪些中药成 分的分离?
蒽醌类成分的鉴定
实验原理
提取: 蒽醌苷
酸 水 解
氯仿提取
苷元(溶于热氯仿)
总蒽醌苷元
实验原理
分离:
OH O OH
R1 O
R2
由于各羟基蒽醌结构上的不同所 表现的酸性不同,用pH梯度萃 取法分离他们;大黄酚和大黄素 甲醚酸性相近,利用其极性的差 异,用柱色谱分离之。
R2= CH3 R2= CH3 R2= CH3 R2=CH2OH R2=COOH
实 验 内 容(二)
蒽醌苷元的分离和精制(3)
柱层析法分离大黄酚、大黄素甲醚
装柱(湿法装柱) 上样(干法上样)
洗脱剂1 石油醚-乙酸乙酯(98:2)
洗脱
洗脱剂2 石油醚-乙酸乙酯(95:5)
流份检查(合并相同流份)
实 验 内 容(三)
大黄蒽醌类成分的鉴定
(1)化学鉴定 (2)色谱鉴识
实 验 内 容(三)
A大黄酚(chrysophanol) R1=H B大黄素(emodin) R1= OH C大黄素甲醚(physcion) R1=OCH3 D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 R1=H E大黄酸(rhein) R1=H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报告)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488a2e1eb91a37f1115c48.png)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一、实验目的(1)熟悉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2)掌握pH梯度提取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3)学习蒽醌类化合物鉴定方法二、实验器材材料及试剂:大黄粗粉、浓硫酸、NaHCO3、Na2CO3、NaOH、浓盐酸、乙酸乙酯、石油醚、乙醚、普通滤纸、薄层层析硅胶板(2.5 cm×10 cm)、广泛PH试纸、剪刀、铅笔、尺子、点样毛细管、样品管等。
仪器:50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30cm)、橡皮管、烧杯、滴管、层析缸(广口瓶)、250mL分液漏斗、布氏漏斗、抽滤瓶、水浴锅、集热式磁力搅拌器、磁子、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铁架台等。
三、实验原理大黄为蓼科植物,味苦,性寒,具有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等功效。
其主要成分为为蒽醌化合物,含量约为3%~5%,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苷,游离苷元有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等。
其中,大黄酸具有羧基,酸性最强;大黄素具有β-酚羟基,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羟甲基,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和和大黄酚的酸性最弱。
根据以上化合物的酸度差异,可用碱性强弱不同的溶液进行梯度萃取分离。
大黄酸R1=H R2=COOH大黄素R1=CH3R2=OH芦荟大黄素R1=CH2OH R2=H大黄素甲醚R1=CH3R2=OCH3大黄酚R1=CH3R2=H四、实验内容大黄素的提取、分离流程图大黄粗粉10g20%H2SO4 150 ml加热1h, 抽滤、干燥滤饼150ml乙醚回流提取1 h乙醚层水层(紫红色)乙醚层HCl 3大黄酸沉淀(粗品)水层(红色)乙醚层HCl 0.25% NaOH大黄素沉淀(粗品)水层(红色)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沉淀(混合物)具体操作步骤1. 游离蒽醌的提取(1)酸水解:称取大黄粗粉10g,加20%H2SO4水溶液150mL,在水浴上加热1小时,放冷,抽滤,滤饼用NaOH溶液洗至近中性(pH约为6),于70℃干燥后,研碎,置250mL 圆底烧瓶中,加入乙醚150mL回流提取1小时(调45℃,回流即可),得到乙醚提取液。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c0ec676dcaaedd3383c4d37f.png)
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蒽醌苷元的提取方法--双相酸水减法2.掌握梯度PH萃取法提取分离大黄中各种蒽醌苷元的原理及操作方法3.掌握羟基蒽醌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二、实验原理1.提取原理双向酸水解法,为一相与酸水不相互溶的有机溶剂,另一相为酸水,加热回流水解的方法。
由于大黄中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多以苷的形式存在,所以首先要将苷水解成苷元,本实验选用硫酸和乙酸乙酯作为双向酸水解的溶剂,采用加热回流方法,提取大黄药材中的游离蒽醌类化合物。
根据苷元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醚、乙酸乙酯等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性质,即在加热回流提取过程中,稀硫酸可将蒽醌苷元水解成苷元,游离出来的蒽醌苷元随即溶于乙酸乙酯中,从而将蒽醌苷元提取出来。
2.分离原理pH梯度萃取法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酸性强弱不同,用pH梯度法进行分离。
具有羧基或多个β位酚羟基的蒽醌可溶于5%碳酸氢钠溶液;具有一个β位酚羟基的蒽醌可溶于5%碳酸钠溶液;只具有α位酚羟基的蒽醌,酸性弱,只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以分离酸度不同的蒽醌苷元。
也可利用游离蒽醌的极性不同,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
(1)大黄中游离蒽醌的酸性强弱顺序大黄酸(-COOH)>大黄素(β酚-OH)>芦荟大黄素(醇-OH)>大黄素甲醚(-OCH3)≈大黄酚(-CH3)(2)大黄中游离蒽醌的极性大小顺序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酸性相近,但极性不同,可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
三、实验方法四、 1.总蒽醌苷元的提取、分离工艺流程大黄药材(粗粉)50g乙酸乙酯提取液药渣去除下层酸水层,再用蒸馏水水洗2次(50ml/次)直至乙酸乙酯层pH值呈中性乙酸乙酯提取液碱水层乙酸乙酯层滴加浓盐酸,调节pH=2,放置 5%Na2CO3溶液萃取三次(40ml/次)沉淀物(黄色结晶或黄色絮状沉淀)碱水层沉淀过滤,冰醋酸精制滴加浓盐酸,调节溶液萃黄色结晶(大黄酸)沉淀物(橙色结晶或40ml/次)橙色絮状沉淀)沉淀过滤,碱水层丙酮精制橙色结晶(大黄素)节pH=2沉淀物(橙色絮状沉淀)黄色沉淀物乙酸乙酯层沉淀过滤,乙酸乙酯精制硅胶柱色谱黄色针晶洗脱剂为石油醚(60-90℃)(芦荟大黄素)-乙酸乙酯(15:1)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混合物2.总蒽醌苷元的提取大黄粗粉50g,置500ml烧瓶中,加20%硫酸溶液100ml和乙酸乙酯250ml,水浴回流提取2h,放置,冷后过滤,残渣弃去,乙酸乙酯提取液置分液漏斗中,分出酸水层,乙酸乙酯提取液用蒸馏水洗2次(20ml/次),将乙酸乙酯放置在锥形瓶中,密封。
大黄游离蒽醌实验报告
![大黄游离蒽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2a4df0c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8b.png)
一、实验目的1. 掌握大黄游离蒽醌的提取方法。
2. 熟悉大黄游离蒽醌的分离与鉴定技术。
3. 了解大黄游离蒽醌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二、实验原理大黄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和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中含有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及其苷等成分,其中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游离蒽醌类成分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本实验采用pH梯度萃取法提取大黄中的游离蒽醌类成分,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进行分离和鉴定。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大黄粗粉、浓硫酸、NaHCO3、Na2CO3、氯仿、甲醇、乙腈、0.1%磷酸水、Diamonsil C18色谱柱等。
2. 实验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超声波清洗器、电子天平、旋转蒸发仪、电热恒温水浴锅、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四、实验方法1. 大黄游离蒽醌的提取(1)称取大黄粗粉10g,加入100mL甲醇,超声提取30min。
(2)过滤,滤液浓缩至约10mL。
(3)向浓缩液中加入5mL浓硫酸,搅拌均匀,室温放置过夜。
(4)加入5mL氯仿,剧烈振荡,静置分层。
(5)吸取氯仿层,重复步骤(3)和(4)至氯仿层颜色变浅。
(6)合并氯仿层,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转蒸发仪浓缩至干。
(7)用甲醇溶解残渣,定容至10mL,得大黄游离蒽醌提取液。
2. 大黄游离蒽醌的分离与鉴定(1)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水(75:25);流速:1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54nm。
(2)样品处理:取大黄游离蒽醌提取液,过0.22μm微孔滤膜,进样。
(3)数据分析:根据保留时间、峰面积等数据,对大黄游离蒽醌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大黄游离蒽醌的提取通过pH梯度萃取法,从大黄中成功提取出游离蒽醌类成分。
实验结果显示,大黄中主要含有大黄酸、大黄酚、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成分。
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实验研究
![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ca026c6aa00b52acfc7ca74.png)
收稿日期:20042112141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实验研究魏玉辉1,武新安1,陈 岚1,张承忠2(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药剂科,甘肃兰州 730000;21兰州大学药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摘要:目的 建立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
方法 对三种蒽醌类成分提取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研究,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
结果 蒽醌类浓度在01856~251680μg/ml 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形关系(r =01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8%,RSD 为0134%。
结论 改进的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可用于大黄及其制剂的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关键词:光茎大黄;蒽醌类成分;提取方法;分光光度法;含量测定Study on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anthraquinones component of rhubarbW EI Yu 2hui 1,W U X i n 2an 1,C H EN L an 1,Z H A N G Chen g 2z hong2(11Depart ment of Pharmacy ,First Ho 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21College of Pharmacy ,Lanzho u University ,Lanzhou ,730000,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determination met hod of ant hraquinones of rhu 2barb 1Methods To cont rast t hree ext ract met hods of ant hraquinones component of rhubarb ,de 2veloped a met hod ,ant hraquinones were determined using UV spect rop hotometry met hod 1R esults Ant hraqiunones component had a good linearily in t he concent ration range of 01856~251680μg/ml (r =019999)1The average recovery was 10018%wit h RSD of 0134%1Conclusion This met hod is simple ,Accurate and reliable ,and can be used for t he determination of ant hraquinones component of rhubarb 1K ey w ords : rheum glabricaule G 1;ant hraquinones ;ext ract met hods ;UV spect rop hotomet ry ;content deteimination 大黄为我国传统药材之一,并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
利用pH梯度萃取法提取中药大黄中的游离蒽醌组分
![利用pH梯度萃取法提取中药大黄中的游离蒽醌组分](https://img.taocdn.com/s3/m/0536225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f4.png)
利用pH梯度萃取法提取中药大黄中的游离蒽醌组分引言中药大黄是一种常用中药材,具有泻下、清热、通经、消肿等功效,被广泛用于中医临床治疗中。
其主要有效成分是蒽醌类化合物,包括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酸等。
这些蒽醌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药理活性,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利用大黄中的蒽醌组分,我们进行了利用pH梯度萃取法提取中药大黄中的游离蒽醌组分的研究。
该研究旨在探索一种简便、高效的提取方法,以便更好地获取中药大黄中的活性成分,并为其在药物开发和临床运用中提供参考。
实验方法1. 药材样品的准备:选取优质的中药大黄作为实验样品,研磨成细粉备用。
2. pH梯度溶液的制备: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配制成pH为2、4、6、8和10的梯度溶液,用于构建pH梯度。
3. pH梯度萃取法提取蒽醌组分:取适量的大黄细粉与不同pH值的溶液混合,并在恒温振荡器中以一定的速率振荡一定时间,使蒽醌组分充分溶解在溶液中。
4. 萃取液的分离与浓缩:将萃取液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方法分离出固体颗粒,然后对溶液进行浓缩,得到游离蒽醌组分的浓缩样品。
5. 游离蒽醌组分的分离与鉴定:对浓缩样品进行色谱、质谱等分析,确定其中的蒽醌组分的种类和含量。
实验结果通过pH梯度萃取法提取中药大黄中的游离蒽醌组分,我们得到了如下实验结果:1. 游离蒽醌组分的提取率随pH值的变化呈现不同的趋势。
在pH为2-4的条件下,提取率较低;在pH为6-8的条件下,提取率较高;而在pH为10的条件下,提取率有所下降。
这表明在不同pH条件下,游离蒽醌组分的溶解度和提取效果存在显著差异。
2. 游离蒽醌组分的分析表明,主要包括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酸等成分。
大黄素的含量较高,占据了游离蒽醌组分的主要成分。
讨论与展望本研究利用pH梯度萃取法成功实现了对中药大黄中游离蒽醌组分的提取,为中药大黄的活性成分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
这一方法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例如提取条件的选择、提取效率的提高、提取液的后处理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进。
中药化学实验(大黄)
![中药化学实验(大黄)](https://img.taocdn.com/s3/m/6778dbf6700abb68a982fb80.png)
展开剂:甲苯;
显色剂:5%醋酸镁甲醇溶液; 结 果:四个斑点: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 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混合物
2)蒽醌类成分的缓冲纸层析纸层析实验(了解,不用做) 将层析滤纸用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润湿分成不同条带,分别 点样(苯提取液),根据实验结果,采用pH7.12的缓冲溶液 时,大黄酸留在原点不动,其余成分几乎被推至前沿,说明 大黄酸对pH7.12缓冲液亲和力强,在萃取时易转溶于缓冲液 中,其余成分对苯亲和力大,萃取时仍留在苯液中,从而得 到分离。所以采用pH7.12缓冲液作为萃取大黄酸的溶剂。同 理,从21页图上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萃取大黄素时以 pH9.90缓冲液为宜;萃取芦荟大黄素时以5%KOH为宜。
实验二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
一、实验目的要求
• 1.学习缓冲纸层析基本操作技术,并能根据纸层 析结果,设计液液萃取法分离混合物的实验方案。
• 2.掌握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 3.学习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二、实验原理概述
大黄来源于蓼科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 根茎。其中含有多种游离羟基蒽醌类成分及其与糖结合成的苷。
R1
OH O OH
R2 -COOH -OH
-H -CH3
大黄酸
大黄素
R1 O
R2
-H -CH3 -H
-CH2OH 芦荟大黄素 -OCH3 -CH3 大黄素甲醚 大黄酚
三、药材及试剂
大黄粗粉、20%硫酸溶液、苯、脱脂棉花、 pH7.12 的缓冲溶液、 pH9.90的缓冲溶液、 5%KOH溶液、 盐酸、 pH试纸、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分液漏斗、 烧杯、滤纸、布氏漏斗、抽滤瓶
3. 蒽醌类成分的分离
大黄游离蒽醌实验报告
![大黄游离蒽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1c1b7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43.png)
大黄游离蒽醌实验报告大黄游离蒽醌实验报告大黄游离蒽醌实验报告引言:大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用于治疗便秘和胃肠道问题。
它的主要成分是蒽醌类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大黄素。
本实验旨在通过提取大黄中的大黄素,并通过游离蒽醌实验验证提取物中的有效成分。
实验步骤:1. 材料准备:我们使用的材料包括大黄粉末、乙醇和氯化钠。
2. 提取大黄素:首先,我们将大黄粉末与乙醇混合,并在常温下搅拌30分钟,以使大黄素充分溶解。
然后,用滤纸过滤混合物,收集滤液。
接下来,将滤液转移到蒸发皿中,用低温蒸发法除去乙醇,得到提取物。
3. 游离蒽醌实验:我们将提取物与氯化钠溶液混合,并用酸性醇溶液进行萃取。
然后,我们将萃取液进行离心分离,并收集上层溶液。
最后,我们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量上层溶液的吸光度,以确定其中游离蒽醌的含量。
实验结果:通过游离蒽醌实验,我们测量了提取物中游离蒽醌的含量。
根据测量结果,我们发现提取物中的游离蒽醌含量为XX mg/mL。
这表明我们成功地从大黄中提取出了游离蒽醌,并且提取物中的游离蒽醌含量较高。
讨论:大黄素是一种具有抗炎、抗菌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的物质。
游离蒽醌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检测大黄素的含量。
通过本实验,我们确定了大黄提取物中游离蒽醌的含量,这为进一步研究大黄的药理作用提供了基础。
然而,本实验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我们只测量了游离蒽醌的含量,而没有对其他蒽醌类化合物进行测量。
因此,提取物中可能还存在其他有效成分。
其次,我们只使用了一种提取方法,可能有其他更有效的提取方法可以提高提取物中游离蒽醌的含量。
结论:本实验成功地从大黄中提取出了游离蒽醌,并通过游离蒽醌实验测量了其含量。
提取物中游离蒽醌的含量为XX mg/mL。
这为进一步研究大黄的药理作用提供了基础。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以确定提取物中其他有效成分的含量,并尝试其他更有效的提取方法。
总结:大黄游离蒽醌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检测大黄中游离蒽醌的含量。
实验指导(大黄)
![实验指导(大黄)](https://img.taocdn.com/s3/m/adb0f30879563c1ec5da7108.png)
实验二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一)概述大黄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等许多文献中,用于泄下、健胃、清热、解毒等。
自古以来,大黄在植物性泻下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位很早就被各国药典所收载的世界性生药。
大黄的种类繁多,优质大黄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clm L ),大黄(R. officinale Baill )及唐古特大黄(R. tangutium Maxim.et Regll )的根茎及根,大黄中含有多种游离的羟基蒽醌类化合物以及它们与糖所形成的苷。
已经知道的羟基蒽醌主要有下列五种:OO HR 2O HR 112-H -COOH大黄酸(Rhein) 黄色针晶 318~320℃ -CH 3 -OH大黄素(Emodin)橙色针晶 256~257℃ -H-CH 2OH 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橙色细针晶 206~208℃ -CH 3 - 大黄素甲醚(Physcion) 砖红色针晶 207℃ -H-CH 3大黄酚(Chyrsophanol)金色片状结晶196℃大黄中蒽醌苷元,其结构不同,因而酸性强弱也不同。
大黄酸连有-COOH ,酸性最强;大黄素连有β-OH ,酸性第二;芦荟大黄素连有苄醇-OH ,酸性第三;大黄素甲醚和大黄酚均具有1,8-二酚羟基,前者连有-OCH 3和-CH 3,后者只连有-CH 3,因而后者酸性排在第四位。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方法 2.掌握PH 梯度法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3.学习用硅胶柱色谱分离精制大黄素 4.学习羟基蒽醌类化合物鉴定方法。
(三)实验流程图 略(四)实验步骤1、酸水解用天平称取大黄粉10g,置500ml烧杯中,加20%硫酸水溶液100ml,直火加热1h,用布氏漏斗抽滤,滤饼水洗后于70度左右干燥。
2、总羟基蒽醌苷元的提取滤饼经干燥后,置索氏提取器中(预习索氏提取器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加入乙醚150ml,回流提取2h,得乙醚提取液。
大黄提取分离实验报告
![大黄提取分离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b08ebd7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1c.png)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和分离方法。
2. 掌握pH梯度提取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
3. 学习蒽醌类化合物的鉴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大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泻火凉血等多种功效。
大黄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是蒽醌类化合物,包括游离蒽醌和蒽醌苷。
本实验采用pH梯度提取法,利用蒽醌类化合物在不同pH值下的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
三、实验材料1. 材料:大黄药材(掌叶大黄或唐古特大黄)2. 试剂:浓硫酸、NaHCO3、Na2CO3、NaOH、浓盐酸、浓硝酸、乙醚、石油醚、乙酸乙酯、硅胶G、CMC等3. 器械:粉碎机、索氏提取器、分液漏斗、烧杯、滴管、橡皮管、球形冷凝管、30cm层析缸、标本瓶、布氏漏斗、抽滤瓶、普通滤纸、薄层板、喷雾器、广泛pH试纸等四、实验步骤1. 粉碎:将大黄药材切片剪碎,用粉碎机粉碎得到大黄粗粉,经80目筛子过筛。
2. 酸解:取大黄粗粉50g,加入100ml浓硫酸,搅拌均匀,于索氏提取器中加热回流3小时,使蒽醌苷水解成苷元。
3. 水洗、抽滤、干燥:将酸解液过滤,用蒸馏水洗涤滤渣,抽滤,将滤液浓缩至约20ml,蒸干,得大黄蒽醌提取物。
4. 萃取结晶:将大黄蒽醌提取物用乙醚萃取,萃取液浓缩至干,得大黄蒽醌结晶。
5. 硅胶薄层层析:取大黄蒽醌结晶适量,加适量石油醚溶解,点于硅胶薄层板上,用苯-乙醚(8:2)为展开剂进行层析,晾干后观察斑点。
6. 纤维素柱层析:将硅胶薄层层析得到的大黄蒽醌结晶,用石油醚溶解,上柱,用苯-乙醚(8:2)为洗脱剂进行柱层析,收集各组分。
7. 鉴定:取各组分适量,加2%的氢氧化钠溶液1ml,观察颜色变化,鉴定游离蒽醌的种类。
五、实验结果1. 通过实验,成功提取出大黄中的蒽醌类化合物。
2. 通过硅胶薄层层析和纤维素柱层析,将大黄蒽醌类化合物分离为多个组分。
3. 通过鉴定,确定了大黄中游离蒽醌的种类,包括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大黄酸等。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 -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 -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17d5550687c24028915fc388.png)
b.醋酸镁试验 分别取蒽醌结晶数毫克,置于小试管中,各加乙醇l ml使 溶解,滴加0.5%醋酸镁乙醇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2)色谱鉴识
a.薄层板:硅胶G-CMC-Na板。
b.点样:提取的大黄酸、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 氯仿溶液及各对照品氯仿溶液。
c.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酸(15:5:1)上层溶液。
洗脱:先用100 ml石油醚-乙酸乙酯(9.8:0.2)洗脱,至第一条黄色色 带洗下来,再换用100 ml石油醚-乙酸乙酯(9.5:0.5)洗脱下第二条色带。
4.鉴定
(1)蒽醌类成分化学鉴定
a.碱液试验 分别取各蒽醌结晶数毫克置于小试管中,加2%氢氧化钠溶 液l ml,观察颜色变化。凡有互成邻位或对位羟基的蒽醌呈蓝紫至蓝色, 其它羟基蒽醌呈红色。
b.大黄素的分离和精制
pH 8缓冲液萃取过的氯仿层,用pH 9.9缓冲液300 ml振摇萃取,静置至 彻底分层后,分出碱水层,在搅拌下用20%盐酸酸化至pH 3,析出棕黄色 沉淀,抽滤,水洗沉淀物至洗出液呈中性,沉淀经干燥后,用15 ml丙酮热 溶,趁热过滤,滤液静置,析出橙色针晶,过滤后,用少量丙酮淋洗结晶, 得大黄素。
(2)分离与精制
a.大黄酸的分离和精制
将含有总蒽醌的氯仿液450 ml于1000 ml分液漏斗中,加pH 8缓冲液150 ml充分振摇,静置至彻底分层,分出碱水层置250 ml烧杯中,在搅拌下滴 加20%盐酸至pH 3,待沉淀析出完全后,过滤,并用少量水洗沉淀物至洗 出液呈中性,沉淀干燥后,样品加冰醋酸10 ml加热溶解,趁热过滤,滤液 放置析晶,过滤,用少量冰醋酸淋洗结晶,得黄色针晶为大黄酸。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ec90f5360912a216147929f9.png)
减压回收乙醇至糖浆状,将浓 缩物转移至250ml三角瓶中
乙醇总提物
放冷,加入乙醚60ml冷浸,振摇20′将 乙醚液倾入500ml三角瓶中
乙醚层
浸膏
40ml乙醚+16ml丙酮冷浸三次(每次15′)
乙醚层
浸膏
乙醚总提液
2、游离蒽醌的分离
乙醚总提液
5%NaHCO3水溶液萃取3次,每次40、 30、30ml,至水层颜色变浅
它们可以分别被不同强度的碱性水溶液提取出来?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 离与鉴定
实验目的
1.掌握PH梯度萃取的原理及操作技术; 2.掌握蒽醌类化合物鉴定方法; 3.了解液液萃取法分离混合物的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
利用乙醇为提取溶剂,可把不同类型性质互异的蒽醌类成分 提取出来;
总蒽醌苷元在乙醚中有一定的溶解度,故回收乙醇后得总提 取物可用乙醚提取总苷元;
乙醚层
5%Na2CO3水溶 液萃取3次,每 次40、35、35ml
碱水层
酸化,抽滤 水洗,干燥
沉淀Ⅱ 大黄素
乙醚层
碱水层
滴加HCl酸化,静置沉淀,抽 滤,水洗至中性,干燥
沉淀I,大黄酸 乙醚层
2%NaOH水溶液萃取3次, 每次30ml,
碱水层
酸化,抽滤 水洗Biblioteka 干燥沉淀Ⅲ 大黄素甲醚、大黄酚
3、蒽醌类化合物的检识
(1)薄层鉴别 吸附剂:硅胶 展开剂:石油醚-正己烷-苯-甲酸乙酯-甲醇-水 (25:75:5:35:6:25) 显 色:紫外灯下观察,斑点为黄色
(2)呈色反应 ① 滴加2%NaOH水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② 滴加0.5%醋酸镁乙醇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③ 滴加浓硫酸数滴,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四--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实验四--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2a9df1c9caaedd3383c4d3c2.png)
实验四大黄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与鉴定一、概述植物来源:大黄系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 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cinale Baill.)的干燥根及根茎。
大黄记载于《神农本草经》等许多文献中,具有泻下、健胃、清热解毒等功效。
自古以来,大黄在植物性泻下药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一味很早就被各国药典收载的世界性药材。
功效:大黄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其抗菌、抗感染及抗肿瘤活性有效成分主要为蒽醌类衍生物,如: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止血的主要有效成分为大黄酚;泻下的有效成分是结合型的蒽苷类。
蒽醌类衍生物占大黄总化学成分的3%~5%,该类成分少部分以游离状态存在,大部分与葡萄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
此外,大黄还含有鞣质等多元酚类化合物,含量在10%一30%之间,具止泻作用,与蒽苷的泻下作用恰恰相反。
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及物理性质大黄中含有多种游离的羟基蒽醌及其与糖所形成的苷类化合物,已知的游离羟基蒽醌主要有以下5种化合物。
大黄酸(rhein),C15H806,黄色针晶,m.p321—322℃(330℃分解),UVλmax431,258,231,204。
可溶于碱水,微溶于乙醇、苯、三氯甲烷、乙醚和石油醚,不溶于水。
大黄素(emodin),C15H1005,橙黄色针晶(乙醇),m.p256—257℃。
UVλmax436,289,266,253,222。
可溶于碱水,微溶于乙醚、三氯甲烷,不溶于水。
芦荟大黄素(aloe emodin),橙色针晶(甲苯),m.p223~224℃。
UVλmax429,287,254,225,202。
可溶于乙醚、苯及碱水,不溶于水。
大黄素甲醚(physcion),砖红色单斜针状结晶(苯),m.p205—207℃。
溶于苯、三氯甲烷及甲苯,不溶于甲醇、乙醇、乙醚和丙酮,不溶于水。
回流法提取大黄总蒽醌类成分的工艺研究
![回流法提取大黄总蒽醌类成分的工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9725a3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b.png)
回流法提取大黄总蒽醌类成分的工艺研究本研究采用回流法提取大黄总蒽醌类成分。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3h、料液比1:10、提取温度80℃。
在此条件下,大黄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率为7.86%,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为1.57%。
本研究为大黄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大黄;总蒽醌类成分;回流法;提取工艺引言大黄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泻下通便、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大黄中主要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等,其中大黄素和大黄酚是总蒽醌类成分,是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
因此,提取大黄总蒽醌类成分对于大黄的药用价值和应用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提取大黄总蒽醌类成分的方法主要有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水提取法、酸碱提取法、醇提取法等。
其中,醇提取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提取效果好等优点,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提取方法之一。
回流法是醇提取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具有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在本研究中采用了回流法提取大黄总蒽醌类成分。
实验方法1. 材料与仪器大黄:购自当地药材市场,粉碎后筛选。
乙醇:优级无水乙醇,购自化学试剂公司。
水浴锅:型号为DZKW-2,购自实验室仪器公司。
紫外分光光度计:型号为UV-1800,购自分析仪器公司。
2. 提取方法将大黄粉末称取5g,加入250mL三口瓶中,加入60%乙醇,料液比1:10,回流3h,提取温度80℃。
提取液过滤,取滤液10mL,定容至100mL,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计算提取率和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
3. 实验设计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
单因素实验中,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分别作为研究因素,其他条件不变,每个因素设置3个水平,进行提取实验。
正交试验采用L9(34)正交表,共进行9次实验,优化提取条件。
结果与分析1. 单因素实验结果提取时间、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对大黄总蒽醌类成分的提取率和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的影响如表1所示。
实验八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实验八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d8c95acf76a20029bd642d60.png)
将含有游离蒽醌的乙醚溶液移至250ml的分液漏斗中,加5% NaHCO3水溶液20ml,振摇。放置分层,放出下层NaHCO3溶 液,置于另一三角瓶中,上层乙醚溶液留存于分液漏斗中,再加 5%NaHCO3溶液15ml萃取一次,每次振摇提取后,放置分层时 间应稍久,以免乙醚溶液混在下层水液中,影响分离效果。提取 过程中,如乙醚挥发,可酌量补加。合并NaHCO3提取液,注意 其呈色,在搅拌下小心滴加盐酸调pH2~3,观察酸化过程中的呈 色变化,析出物抽滤收集,干燥后称重。
(3)薄层检识
吸附剂:硅胶CMC-Na薄层板。 样品:各蒽醌成分的1%三氯甲烷溶液 对照品:1%大黄酸三氯甲烷溶液;1%大黄素三氯甲烷溶液; 1%芦荟大黄素三氯甲烷溶液 展开剂:苯-醋酸乙酯(8∶2);苯-甲醇(8∶1) 显色:氨熏后观察或喷5%氢氧化钾溶液后观察
(4)纸色谱检识
支持剂:新华色谱滤纸(中速、20cm×7cm) 样品:各蒽醌成分1%三氯甲烷溶液
②
大黄素的分离
留存在分液漏斗中的乙醚液,用5%Na2CO3水溶液每次 15~20ml如上法相同萃取数次,直至提取液呈色较浅时为止, 约需6~7次,合并Na2CO3提取液,小心滴加盐酸酸化至pH2~3, 放置待沉淀析出,抽滤收集析出物经水洗涤,抽干移至表面皿上, 干燥后称重。
④
大黄酚和大黄素-6-甲醚的分离
(三) 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蒽 醌 的 提 取 与 分 离
提取方法
有机溶剂提取法
碱溶酸沉法
游离蒽醌 的分离
利用PH梯度萃取 法分离 利用色谱法分离
分离方法
蒽醌苷和游离 蒽醌的分离
蒽醌苷 的分离
(三) 蒽醌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提取方法 分离方法
有机溶剂 提取法 常用甲醇或 乙醇提取, 可将不同极 性或类型的 醌类成分都 提取出 来,得到总 醌类再进行 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研究杨航(大理大学药学与化学学院,大理 671000)摘要:大黄主要成分有蒽醌及其苷类、蒽酮及其苷类、二苯乙烯类、多糖类、鞣质类等,本文主要对大黄中蒽醌类衍生物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大黄;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开发前景Studies on the constituents of the Chinese rhubarbYang Hang(Dali University of pharmaceut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Dali 671000) Abstract: the main ingredients of rhubarb anthraquinone glycosides, anthrone and glycosides, two styrene, polysaccharides and tannin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thraquinone derivatives inrhubarb hemicalstructure,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development rospect prospect.K ey words: Rhubarb; chemical structure; pharmacological a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引言:蒽醌类成分包括蒽醌衍生物及其不同程度的还原产物,如氧化酚、蒽酚、蒽酮、及蒽酮的二聚体等。
天然存在的蒽醌成分在蒽醌母核上常被羟基、羧甲基、甲氧基和羧基取代。
以游离形式及与糖结合成苷两种形式存在于植物体内;羟基蒽醌衍生物有大黄素型和茜草素型,大黄中蒽醌成分多属大黄素型。
本文主要对有效成分进行综述。
1.大黄主要化学成分主要为蒽醌衍生物,总量约3%一5%,大部分为结合状态,是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蒽醌苷和双蒽醌苷。
蒽醌苷类有大黄酸一8一葡萄糖苷(rhein一mono一β一Dglueoside)、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physeionmonoglueoside)、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aloe一emodin一nionoglu一eoside)、大黄酚葡萄糖苷(ehsophanoln;onoglueoside),双蒽醌类有番泻苷A及B (sennosideA及B)、番泻苷C(sennosideC)及番泻苷E和F等。
游离型苷元有大黄酸(rhein)、大黄酚chrysophanol)、大黄素(emod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eion)等。
化学结构为:大黄酚(chrysophanol) R1=H R2= CH3大黄素(emodin) R1= OH R2= CH3大黄素甲醚(physcion) R1=OCH3 R2= CH3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 R1=H R2=CH2OH大黄酸(rhein) R1=H R2=COOH2.药理作用2.1泻下作用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为蒽醌类衍生物,以蒽酚(酮)苷泻下效力较强,游离蒽酮较弱,游离葱醌更次。
双蒽醌比单蒽酮强。
番泻苷A为大黄泻下最强的有效成分。
番泻苷E、F与其他已知的番泻苷类化合物的致泻作用相仿。
2.2免疫调节作用大黄的免疫调控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对内毒素诱生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发生内毒素血症事,巨噬细胞由于过度激活,释放如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细胞因子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导致机体产生过度的炎症反应。
大黄能够抑制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并且这一连续作用随着大黄作用时间的延长与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有效的保护脏器,降低死亡率。
二是白细胞介素及淋巴细胞的影响,大黄素能够对有丝分裂原刺激的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产生抑制,抑制白细胞介素诱导发生,大黄素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
三是对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大黄素对淋巴细胞外钙离子内流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细胞产生效应;当在离子浓度低时,导致免疫功能不足。
大黄多糖则对淋巴细胞功能抑制作用,抑制程度呈剂量依赖性。
说明大黄素对机体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2.3清除氧自由基作用体内氧自由基过盛能引起各种疾病,大黄能够清除过氧化氢,氧气等活性氧,抑制脂质过氧化。
另外,实验研究表明大黄素可能对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大黄素、大黄酸、芦荟大黄素能够增强小鼠血中的SOD,提高谷胱苷肽过氧化酶活性,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
2.4利尿作用大黄水提取物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尿素氮(BUN)水平尿的主要成分为大黄素、大黄酸。
给药后尿管蠕动波增强,尿中钠、钾明显升高;大黄酚在体内可相继氧化为大黄素和大黄酸,进一步起利尿作用且药理活性增强,最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解毒而排出,通过药理试验和临床几项生化指标的观察,说明大黄对大白鼠的尿量有明显持续增加的作用。
2.5抗抑郁作用从环维黄杨星D长期给药对大鼠肝脏毒性的研究中可知大黄素甲醚具有抗抑郁作用。
大黄素甲醚能缩短小鼠悬尾实验中和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对行为绝望抑郁模型有抗抑郁作用。
大黄素甲醚能对抗利血平所致小鼠体温下降能对抗利血平所致小鼠眼睑下垂,能增加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因此具有抗抑郁作用。
2.6止血、活血止血、活血动物实验证明,口服或外用大黄都可缩短动物的出血及凝血时间。
研究显示:大黄能缩短凝血时间,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能使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增加,血管的收缩活性增加,因此促进血液凝固;大黄还能抑制上消化道的运动,缩短凝血时间;另外,大黄能通过它的渗透效应促进组织间液向血管内转移,从而使血液稀释,红细胞压积和血黏度下降。
大黄的止血成分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没食子酸等。
3.临床应用3.1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死率高,常伴有微循环障碍及MODS,病死率高达50%以上,全胰腺坏死者病死率甚至高达90% ~100%。
在常规西药功能支持的基础上加用大黄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效果。
3.2治疗肾病大黄清热解毒、通腑,活血泻浊,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明显改善肾功能的疗效宁英远[8]等用大黄治疗狼疮性肾炎(LN)及其他慢性肾炎作用明显,认为LN及其他慢性肾炎的共同病理改变为肾间质纤维化,而成纤维细胞在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大黄中的大黄素对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其可通过促使C2myc蛋白高水平表达诱导细胞发生凋亡。
治疗慢性肾衰大黄治疗慢性肾衰的机理:1、减少肠道中的氨基氮的重吸收,阻断尿素的合成原料;2、抑制肝、肾组织中尿素的合成;3、提高血中游离必需氨基酸的水平,后者可促进机体利用体内尿素氮合成体蛋白;4、抑制体蛋白分解,使尿素氮和肌酐值降低;5、尿中尿素和肌酐排泄量有增加倾向;6、明显降低胍类毒素的蓄积。
研究还发现:大黄改善氮质血症;影响残余肾组织代偿性肥大;降低残余肾的高代谢状态;纠正脂代谢紊乱;减少蛋白尿,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值。
3.3泻下作用一般生大黄主泻下,如大黄长时间煎煮,可导致蒽醌苷破坏而使作用下降甚至完全消失。
又因大黄还含有相当量鞣质而呈收敛止泻作用,因此小剂量大黄或大黄经过长时间加热处理,不仅不会引起泻下,反而会产生止泻作用。
故大黄可用于大便不通及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溏而不爽等症;又因它能苦寒泄热,荡涤肠胃积滞,对于热结便秘、高热神昏等属于实热壅滞的证候,用之可以起到清热泻火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时,本品常与芒硝、厚朴、枳实等配伍。
3.4急性细菌性痢疾急性细菌性痢疾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如果治疗不彻底,极易转为慢性,根治较困难,特别用西药治疗,出现细菌耐药性的几率较大。
赵芳等[9]采用了醋制(醋蒸)大黄对96例急性细菌性痢疾进行了治疗观察,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4.前景展望大黄作为世界公认的天然中药,已摆脱了大黄传统的泻下作用,其临床应用领域扩展到急腹症、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含有众多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生理活性成分,大黄的药理以及临床应用研究已涉及到多个方面,展示了大黄临床应用的广阔前景。
随着大黄药理和临床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大黄为原料开发多种不同疗效的新制剂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5.参考文献[1] 马琼英,高鸣,王小琴等.大黄素、川芹嗪对中分子物质损伤人脑大脑皮层神经元影响的实验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1999,1(1):39-41.[2] 吕金胜,何凤慈.大黄素对回肠收缩的影响[J].中国药业,2000,9(11):25[3] 张赤志,应用大黄治疗肝性脑病[J].湖北中医杂志,1994,26(2):17-20.[4]朱克俭,蔡光先.高血压病常见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观察[J].中国医药学报,1991(1):62.[5] 韩雪杰,沈绍功.痰瘀相关病因初探[J].中国中医基础杂志,1988,4(8):44-46.[6] 董晓华,张丹参.大黄酚对Aâ25-35所致AD大鼠学习记忆及LTP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25(5):682-685.[7] 倪弘,薛小平,杨秀竹等.大黄酸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性介质活化的作用机理[J].天津中医,2001,18(1):35-36.[8] 宁英远,王俭勤,屈遂,大黄对人肾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2):105~106.[9] 赵芳,吴淑站.单味醋制大黄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96例[J].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5,13(11):69[10] 王潇,钱煦岱,陈小红等.大黄素对HL-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2,29(12):2764.[11] 王树,张力,张丹参等.大黄酚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探索功能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2):3011-3013.[12] 徐翔,郦柏平,张惠芬.大黄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4):56.[13] 桑雁,韩清,王宪波,等.大黄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1996,13(1):13-15.[14] 郭志伟,刘琳娜.大黄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概况[J].中国药房,2006,17( 22):1741 -1743.[15] 张村,李丽,肖永庆等.HPLC法同时测定大黄不同来源药材中2个蒽醌苷类成分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10,30(1):53-55.[16] 张村,李丽,肖永庆等.大黄不同饮片中2个蒽醌苷类成分的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2):2872-2875.[17] 李秀才大黄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学杂志,1998,33(10):581-584.[18] 赵燕玲,张仲海,王宗仁等.大黄的泻下作用与肠道5-HT及其受体的关系[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2,25(1):1-3.[19] 黎明,徐志立.大黄素对大鼠离体胃平滑肌条收缩性的影响[J].医学信息,2009,2(5):790-791.[20] 张骏,翁福海.大黄素对内毒素刺激下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A及NO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1,7(2):189-191.[21] 周叶,都霞,潘建春.抑郁症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中国执业药师,2012;9(4)∶39~ 44[22] 黄华,邹志森.大黄对急性胰腺炎炎症反应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3,14(1):67-68.[23] 孙晓如,周新新.中药羊蹄抑制激动剂诱导血管收缩活性成分的分离及药理活性的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9,19(6):488-490.[24] 顾刘宝,万毅刚,万铭.大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分子细胞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8):703-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