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欣赏《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
《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
《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第一章:音乐的基础知识1.1 音乐的定义: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声音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1.2 音乐的元素:音高、节奏、音色、旋律、和声等。
1.3 音乐的分类: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等。
第二章:音高的感知与辨识2.1 音高的概念: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由声波的频率决定。
2.2 音高的辨识:通过听力训练,学会分辨不同音高的声音。
2.3 音高的练习:通过钢琴或吉他等乐器,练习音阶和和弦,提高音高辨识能力。
第三章:节奏的感知与拍子的掌握3.1 节奏的概念:节奏是指音乐中时间安排的方式,包括强弱、速度、节拍等。
3.2 拍子的掌握:学会按照节拍器或拍子的规律来演奏或唱歌。
3.3 节奏的练习:通过拍手、敲击乐器或参与节奏游戏,提高节奏感。
第四章:音色的辨识与运用4.1 音色的概念:音色是指不同乐器或声音的特有质感,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4.2 音色的辨识:通过听力训练,学会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
4.3 音色的运用:学会根据音乐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音色来表达情感和氛围。
第五章:旋律的感知与创作5.1 旋律的概念:旋律是指音乐中最吸引人的主题或曲调,由一系列音符组成。
5.2 旋律的感知:学会倾听并识别旋律的起始音、发展和终止音。
5.3 旋律的创作:尝试创作自己的旋律,包括选择音符、安排节奏和和声等。
第六章:和声的感知与分析6.1 和声的概念:和声是指不同音响起并结合在一起产生的音响效果。
6.2 和声的感知:通过听力训练,学会分辨不同和弦的进行和和声效果。
6.3 和声的分析:学会分析乐曲中的和声结构,理解作曲家如何运用和声来表达情感。
第七章:音乐的表达与情感传递7.1 音乐表达的概念:音乐表达是指音乐家通过音乐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7.2 情感传递的技巧:学会通过演奏或演唱技巧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如快乐、悲伤、激动等。
7.3 音乐的解析与欣赏:学会分析和欣赏音乐作品中的情感表达,理解音乐家的创作意图。
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
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引言: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耳朵是音乐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一个良好的音乐耳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要素,进而更好地表现音乐作品。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和练习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耳朵,提高他们的音乐听力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一、活动1:音乐鉴赏和分析活动目标:通过音乐鉴赏和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听力和感知能力。
活动步骤:1.选择一段经典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
播放这段音乐,让学生倾听并尽可能详细地描述他们听到的声音。
2.引导学生注意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和音色等。
3.根据学生的描述,引导他们分析音乐的构成和结构。
4.让学生自由表达他们对这段音乐的感受和想法,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分享。
二、活动2:音乐记忆游戏活动目标:通过音乐记忆游戏,提高学生的听觉记忆能力和音乐感知能力。
活动步骤:1.准备一系列不同节奏和旋律的音乐片段,并记录下它们的顺序。
2.播放这些片段之一,让学生仔细倾听,并试图记住它们的顺序。
3.停止播放音乐片段后,让学生按照记忆的顺序尝试复述这些音乐片段。
4.重复这个过程,逐渐增加音乐片段的数量和复杂程度,以提高学生的挑战。
三、活动3:听辨音乐表达情感活动目标:通过音乐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活动步骤:1.选择一些音乐作品,每个作品都表达一种不同的情感,如快乐、悲伤、恐惧等。
2.播放这些音乐片段,让学生仔细倾听,并试图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3.让学生对每个音乐片段的情感进行描述,并解释他们所听到音乐背后的情感及其原因。
4.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可以通过绘画、写作或其他形式。
四、活动4:声音追踪游戏活动目标:通过声音追踪游戏,培养学生对音乐中不同音色和声音移动的感知能力。
活动步骤:1.准备一些音乐片段,其中包含不同的乐器和声音。
2.播放这些音乐片段,让学生试图追踪并标记他们所听到的不同音色和声音的位置。
《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
《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本元素:音高、音长、音色2. 音乐欣赏的方法与技巧3. 经典音乐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欣赏方法。
2. 示范法: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演奏或演唱,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音乐基本元素和经典音乐作品的介绍。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作品。
3. 乐器:供学生演奏和演唱使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欣赏:播放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进行欣赏。
4. 实践:让学生亲自演奏或演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音乐表现力。
6. 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互动。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并对作业质量进行评估。
3. 音乐表演: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的音乐表演能力,包括演奏或演唱技巧和表现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音乐欣赏活动:可邀请专业人士进行音乐讲座或组织音乐会,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音乐。
2. 成立音乐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成立音乐兴趣小组,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
3. 参加音乐比赛: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音乐比赛,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和舞台表现力。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音乐学习情况,寻求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3. 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资源1. 音乐教材:选用适合学生的音乐教材,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培养音乐的耳朵》教学设计
湖南文艺版高中音乐鉴赏《培养音乐的耳朵》教学设计培养音乐的耳朵湖南文艺出版社—普高音乐鉴赏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教学目标一.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的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的意境之美。
能区分双簧管与长笛的音色。
二.通过对比使学生能自主了解到音乐的速度,音色,强弱等性质及表现形式的不同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三.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和简单的分析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自主理解音乐课时一课时教学设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课件:繁体字“聽”师:引导学生“听”是用耳朵与“心”来完成的。
在欣赏音乐时要认真仔细地聆听。
二.新授内容1.欣赏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的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课件:马思聪肖像图片及简介——(1912—1987)作曲家,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
广东海丰人。
青少年时代曾两度留学法国,学习小提琴演奏及作曲。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他不仅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家,中国小提琴演奏艺术与教学的拓荒者,而且是一位成就卓著的作曲家。
其主要作品还有:小提琴曲《第一回旋曲》,交乡曲《第一交乡曲》,舞剧音乐《晚霞》,歌剧《热碧亚》等等。
创作背景及作品介绍——马思聪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在云、贵、川和粤北山区居住过,南方山林的自然景色及山民的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部作品是他收到一封附有云南怒江民歌曲调的音乐爱好者的来信后,受到触发而动笔写作的。
师:在乐曲中分别出现双簧管、长笛奏出的“山歌风”主题请同学们聆听时注意辨别感受这两种乐器的音色。
课件:双簧管、长笛的简介及表现音色的小乐段师:边讲解边听,引导学生按标题、结构去欣赏理解《山林的呼唤》。
课件:《山林的呼唤》结构、音频:呈示(A)中部(B)再现(A1)主题“山歌风”主题a:主题b:“呼唤式”音调“山歌风”主题再现(双簧管独奏)(长笛独奏)主题c:带装饰音的柔美旋律生:说出感受师:引导总结,不要给出固定答案让学生自己发挥,因为各人的知识、阅历都不一样,所以音乐给每个人的感受都不尽相同。
培养音乐的耳朵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培养音乐的耳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为了适应高中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依据高中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实际需求,教材选编了《培养音乐的耳朵》作为教学内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学习音乐各要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音乐的耳朵,从而更完整而充分的体验音乐作品。
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反过来又指导感性认识。
为了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达到教学目的,除教材所提供的音响材料外,还选择了一些具有代表性、能较好突出音乐调式风格特点的音乐作品及谱例。
我选择了《命运》、《义勇军进行曲》、《茉莉花》、《浏阳河》的主题音乐作为本课的导入。
二、学情分析1、从高中生的能力和心理发展来看,随着注意力、身体协调能力、记忆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感知音乐的综合能力也随之得以发展。
2、由于文化水平提高,他们已逐步形成了对音乐的审美态度,愿意通过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3、高中一年级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音乐学习,对于音乐的基本要素及特点已经具备了一般的感性了解。
4、由于我们学校学生的专业特殊性,已经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和音乐理论知识。
在本节课中通过音响、音像的视听以及教师的讲解示范中引导学生懂得:音乐是一种高级语言,它也有着本身的语言规律。
三、教法与学法高中的音乐学习,应更强调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鉴别能力。
要求学生在聆听和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比较、分析和评论,并鼓励其用自己的语言和创编等方式表达出来,我想,这应该是欣赏和鉴赏的根本区别。
本节课选自《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音乐鉴赏》第一单元第二课《培养音乐的耳朵》,设计思路如下:1、确立主题以“听辨音乐风格”为主题展开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不同音乐片段,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
根据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教学活动主要由“欣赏与体验”、“理论与分析”、“活动与探究”三个部分融合而成。
3、课件运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辅助,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器官,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和直观的谱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感受、体验不同音乐风格。
《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
《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文化背景的认识。
4.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的耳朵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声音。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音乐的基本元素旋律:引导学生感知旋律的美感,分析不同旋律的特点。
节奏:让学生体验不同节奏的韵律,练习节奏感。
和声:介绍和声的基本概念,分析和谐与不和谐的和声效果。
2. 第二节:音乐的风格与流派古典音乐:介绍古典音乐的基本特点,欣赏经典古典音乐作品。
爵士乐:了解爵士乐的发展历程,感受爵士乐的独特魅力。
流行音乐:分析流行音乐的风格特点,欣赏流行音乐作品。
3. 第三节:音乐与文化民族音乐:了解我国各民族音乐的特点,欣赏民族音乐作品。
国际音乐:介绍国际音乐交流与合作,欣赏国际音乐作品。
现代音乐:了解现代音乐的发展趋势,欣赏现代音乐作品。
4. 第四节:音乐欣赏的方法与技巧听觉训练:通过听辨练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分析与解读:引导学生分析音乐作品的形式、结构和表现手法。
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欣赏音乐时,深入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感。
5. 第五节:生活中的音乐自然声音:引导学生发现和欣赏自然界的音乐声音。
生活音响:了解生活中各种音响的音色特点,提高对生活音响的鉴赏能力。
创意音乐:鼓励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音乐作品,展示音乐才华。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风格、流派和文化背景。
2. 示范法:播放经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欣赏。
3. 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听辨练习、分析解读和创意音乐创作。
4.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提高课堂氛围。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音乐欣赏能力:通过听辨练习和分析解读,评估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3. 创意音乐作品:评价学生在创意音乐创作方面的表现。
4.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
高中音乐_培养音乐的耳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培养音乐的耳朵一、教学目标:培养音乐的耳朵经过小学、初中的音乐欣赏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素养,有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能通过聆听、唱旋律,体会音乐的韵律及要表达的情感。
但如今的高中生热衷于流行音乐,音乐的题材和种类又是多样化的,回归到音乐本身,学生对音乐还是陌生的,缺乏对多样化音乐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就更谈不分析和把握音乐了,学生的基础音乐知识体系还有待于继续完善。
高中的学生鉴赏音乐,更需要一个从最初的音乐感受——理性分析、对比、理解——上升到感悟的过程。
本节所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可能有一定距离,如何吸引学生关注这一节的学习内容,是教与学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
因此,在备课中教师需要精心的准备,钻研教材,扩大视野,要逐步引导学生从不知—知—了解—喜爱。
特别是本课的教学内容应当去衔接学生的心理角度去考虑,又能该学生开启高中音乐学习新的兴趣。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过程,又要注意目标不能定的太高太大,重点就是通过师生的共同互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学习作品分析音乐的表现要素,通过表现理解音乐,达到理解音乐的内涵,并对它产生兴趣。
培养音乐的耳朵—学会聆听教学效果分析:音乐教学不仅要有比较精深的音乐知识和演奏技能,而且要有比较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教学时才能触类旁通,左右逢源,对教师而言,不但要自己会,还要关于把知识技能、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
这节课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与学生的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好评。
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本课作为音乐鉴赏的起始课,我安排了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在制定目标上尽力的贴近学生,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兴趣,具体也分为三个维度: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体验作品表达的不同意境,增进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了解音乐表现要素(旋律、节奏、和声等),感受音乐作品的不同情绪,并能够在音乐表现和创作中加以运用;认真欣赏作品,感受音乐作品带来的情感体验,产生联想和想象;通过交流和讨论等实践活动,通过鉴赏音乐作品,使学生认识到,音乐作品的思想性和文化内涵。
培养音乐的耳朵说课稿
培养音乐的耳朵说课稿
一、课程背景
本次课程是一堂关于音乐的教学课程,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耳朵和音乐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音乐欣赏和创造能力,并提升他们的情感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课程内容
本次课程的内容包括:
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达方式
音乐欣赏和音乐表达
音乐创作和团队合作
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
三、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将能够:
了解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达方式,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感受音乐的美妙和表达能力,培养音乐耳朵和音乐表达能力
欣赏音乐和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参与音乐创作和团队合作,与他人合作完成音乐作品
四、教学过程
1. 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达方式
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达方式,如节奏、旋律、和声等,让学生了解音乐的构成和表达方式。
2. 音乐欣赏和音乐表达
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让他们感受音乐的美妙和表达能力,并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例如通过舞蹈、绘画等形式。
3. 音乐创作和团队合作
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创作和团队合作,例如分组合作完成音乐作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4. 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
通过音乐表演和艺术表现,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例如通过音乐演奏、舞蹈等形式,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能力。
五、教学评价
通过本次课程,学生了解了音乐的基本要素和表达方式,感受了音乐的美妙和表达能力,培养了音乐耳朵和音乐表达能力,参与了音乐创作和团队合作,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了情感表达和艺术表现能力。
《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
《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元素的讲解与实践2. 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3. 音乐创作与表达4. 音乐与生活的关系5. 音乐历史与文化的了解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基本元素、音乐作品欣赏方法等。
2.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创作与表达。
3.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音乐与生活的关系。
4.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音乐作品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音乐基本元素、作品欣赏、创作方法等。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作品。
3. 乐器:供学生实践使用。
4. 参考资料:关于音乐历史与文化的书籍和文章。
五、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音乐基本元素的讲解与实践a. 讲解节奏、旋律、和声等基本元素。
b.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每组创作一段简单的音乐作品。
2. 第二课时: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a. 讲解音乐作品的欣赏方法。
b. 欣赏经典音乐作品,分析其节奏、旋律、和声等元素。
3. 第三课时:音乐创作与表达a. 讲解音乐创作的方法与技巧。
b. 学生分组创作,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4. 第四课时:音乐与生活的关系a. 讲解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b. 小组讨论:音乐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5. 第五课时:音乐历史与文化的了解a. 分析经典音乐作品的历史与文化背景。
b. 学生展示:了解的音乐历史与文化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创作展示:评估学生在音乐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创意、技巧和团队合作。
3. 作品欣赏报告:学生对欣赏的音乐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4. 音乐知识测试:通过小测试或问卷调查,评估学生对音乐基本元素和音乐历史文化的掌握程度。
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
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篇一:第二课《培养音乐的耳朵》】第一单元音乐的欣赏——《培养音乐的耳朵》教学目标:1、能在了解联觉的基础上,利用联觉的方式培养自己聆听音乐的意识与习惯。
2、能认真聆听《1812序曲》全曲及各主题,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理解关注音乐要素、追随音乐主题、把握作品结构、联系创作背景是鉴赏音乐的基本方式。
教学重难点:1、聆听《1812序曲》,了解听懂音乐的主要方法。
2、认真聆听各种音乐要素并对其感悟与分析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设计:培养音乐的耳朵一、欣赏《1812序曲》军队——思乡——乐观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听不懂音乐的困惑)师:喜欢什么样的音乐?那器乐作品呢?喜欢交响乐吗?大家认为听懂音乐是指听懂音乐的什么?(与学生讨论)告诉大家,聆听音乐是有诀窍的,这个诀窃是什么呢?怎样有意识的培养自己“音乐的耳朵”呢?二、聆听与感悟——联觉让听懂音乐成为可能1、听音选择相关词语。
听两个单音(高、弱音与低、强音),请选择你认为与之相适应的词语。
大、小、轻、重、亮、暗、上、下、灵巧、笨拙2、了解联觉(1)概念:其实我们每个人遇到对一种知觉系统的刺激,就会引起另外一个或数个其他知觉系统反应而获得感觉,这就是联觉。
也就是“共感觉”。
(2)对比联觉与联想:(3)小结:每个正常人都有听懂音乐的可能,但由于个人经验不同,联想也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音乐情绪与情感体验。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听懂音乐的几种方法,请第一组的同学特别注意第一种方法,第二、三、四组对应注意第二、三、四种方法,下课前我们再综合。
三、听懂音乐方法之一——关注音乐要素1、请根据给出的音乐形象进行创作2、聆听俄国骑兵与众赞歌主题。
3、评价与演唱主题。
4决定了音乐作品的情绪情感、风格流派、体裁形式等。
5:佐证结论:同样的题材,给我们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的风格特点,是因为作品的音乐基本要素不同。
四、听懂音乐方法之二——追随音乐主题1、听旋律片断(其他主题),感受音乐形象。
高中音乐 第一单元 音乐的欣赏 二 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
第一单元音乐的欣赏
二、培养音乐的耳朵
一、学习目标
(一)如何正确的倾听音乐
(二)感受《1812序曲》和《山林的呼唤》音乐意境的美,让学生积极
参与活动。
(三)能够区分两首作品的主奏乐器
二、重点、难点
(一)引导学生认真倾听作品的音乐主体、典型节奏以及乐曲结构。
逐步领略“培养音乐的耳朵”这句话的含义。
(二)初步了解欣赏音乐的“美感阶段”、“表达阶段”、“纯音乐阶段”。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欣赏叙事、描述性的音乐《1812序曲》。
(二)欣赏抒情、写意型音乐《山林的呼唤》中的“山歌风”主题。
四、教学资源建议
充分利用音乐鉴赏教师用书和教学光盘的有利资源进行教学,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作品(作者生平、代表作品、音乐流派、音乐风格等相关知识)。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指导资源
(一)以倾听音乐为主,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二)对比欣赏法:通过两首乐曲的对比,感受抒情写意与叙事描述性音乐表现出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作品。
感
欣赏:
主题。
断。
七、教学评价
(一)引导学生能自主学习相关的内容知识了解背景作者等。
(二)结合欣赏的音乐作品能初步掌握对倾听音乐的三个阶段的认识,逐步培养音乐的耳朵,成为更自觉的更有意义的聆听者.
(三)通过欣赏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心得,通过搜集、整理学习材料等方面的内容评价教学双方的实际效果。
培养音乐的耳朵教学设计
《培养音乐的耳朵》教学设计
南京市秦淮高级中学音乐组魏哲媛
一、教学目标
1、乐于参与聆听、感受等音乐实践活动。
2、通过对比引导学生了解音乐作品中不同的速度、音色、强弱、音区高低等以及表现形式能够带给欣赏者不同的音乐感受。
3、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的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的意境之美。
能区分双簧管与长笛的音色。
4、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有的认知经验,理解和想象乐曲的内容,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和简单的分析音乐的能力。
初步培养音乐的耳朵。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音色”“高低”“强弱”“速度”四个性质的对比,初步掌握欣赏、理解音乐的方法。
2、难点:运用学到的方法综合的欣赏一首乐曲。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几年对高中年级开展《培养音乐的耳朵》教学课程后,对现阶段学生声音的培养有了进一步新的想法,高中阶段的学生,有了很好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且在中学阶段掌握了音乐技能的学习,但他们还缺少音乐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学习,而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有所不同,是在生活之余的发现,所以需要教师进一步激起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我觉得一下几点是我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
1、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的美,创造音乐的意境,不同的场景下感受音乐的不同点。
2、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融入音乐中。
对不同的音乐作品,用故事用生活常识说明背景,强调作品的内容和想表达的意思,尽快的让学生融入到作品中。
3、感受音乐的意境。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兴致。
充分的让学生懂得音乐,听得懂音乐,感受得到音乐的意境。
湘教版高中音乐培养音乐的耳朵精品教案
湘教版高中音乐培养音乐的耳朵精品教案教案一:听音乐,培养音乐耳朵学科:音乐年级:高中教案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音乐欣赏,培养音乐的耳朵。
2.学生能够听出音符的高低、长短、音色的不同。
3.学生能够通过声音的组合,理解音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通过音乐欣赏,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敏感性,学会分析和理解音乐的含义。
教学准备:1.音乐欣赏录音。
2.班级音乐播放设备。
3.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初步启发(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乐器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和猜测,猜出乐器的名称和音色特点。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开始关注音乐中的细节。
3.音乐欣赏(20分钟)教师选择一首适合初学者的音乐作品,放给学生欣赏。
让学生用心聆听,感受音乐的情感和结构。
音乐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讨论,谈谈他们对这首音乐的感受和印象。
4.音乐分析(15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音乐中的基本概念,如音符、音程、节奏等。
通过分析音乐中的元素,让学生了解音乐的结构和表达方式。
第二课时:1.回顾(5分钟)教师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音乐概念,对这些概念进行简单的复习。
2.音乐欣赏(20分钟)教师选择一首乐曲,让学生仔细聆听,并提醒他们注意音乐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音乐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交流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3.音乐创作(25分钟)教师给学生播放一段简短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创作一段简单的旋律。
学生可以用他们的声音或敲击乐器来表达自己的创作。
4.总结(5分钟)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帮助他们总结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一些建议,如如何继续培养自己的音乐耳朵。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己选取一些自己喜欢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
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和基本方法。
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包括音高、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
3、培养学生对不同类型音乐的欣赏兴趣和审美能力。
4、引导学生学会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帮助学生掌握音乐欣赏的基本方法,如倾听、分析、比较等。
(2)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元素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突破对音乐的表面理解,深入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
(2)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独立思考和评价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欣赏法:让学生聆听各种类型的音乐作品,感受音乐的魅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4、实践法:让学生通过模仿、创作等方式,亲身体验音乐的创作过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如《森林狂想曲》,让学生在音乐中放松心情,进入课堂氛围。
(2)提问学生对这段音乐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对人的情绪和心情的影响,从而引出音乐欣赏的主题。
2、知识讲解(1)介绍音乐欣赏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音乐欣赏不仅能够带来愉悦,还能丰富情感、提高审美和培养创造力。
(2)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这些元素在音乐中的作用。
(3)介绍音乐欣赏的方法,如用心倾听、感受情感、分析结构、了解背景等。
3、作品欣赏(1)播放古典音乐作品,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注意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
(2)播放流行音乐作品,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引导学生比较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在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差异。
(3)播放民族音乐作品,如《二泉映月》,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韵味和文化内涵。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在欣赏音乐作品时的感受和体会。
(2)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
《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
《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基本元素的讲解与实践。
2. 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
3. 音乐创作与表达。
4. 音乐历史与文化的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基本元素、音乐作品欣赏与分析。
2. 实践法: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创作与表达。
3.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探讨音乐问题。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音乐作品,让学生深入了解音乐。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音乐基本元素、作品欣赏、创作技巧等内容。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作品。
3. 乐器:供学生实践使用。
4. 教学素材:包括音乐作品、乐谱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首简单易懂的音乐作品,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讲解音乐基本元素,如节奏、旋律、和声等,并结合实例进行演示。
3. 欣赏与分析:播放一首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从节奏、旋律、和声等方面进行分析,体会音乐的美感。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尝试运用所学的音乐元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音乐欣赏作业,了解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交流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音乐创作的创意、技巧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音乐会:邀请专业人士或学生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艺,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参观音乐厅:安排学生参观音乐厅,感受现场演出的氛围,提高音乐素养。
3. 音乐比赛: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音乐比赛,锻炼学生的演奏能力和舞台表现力。
4. 音乐讲座:定期举办音乐讲座,邀请音乐家或专家分享音乐知识和经验。
培养音乐的耳朵说课稿
培养音乐的耳朵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的第四章《培养音乐的耳朵》。
本章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听力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创造力。
内容包括:音乐的基本元素、音乐的表现手法、音乐的节奏感和旋律感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节奏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手法有一定的认识,如旋律、和声、节奏、音色等。
3. 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欣赏和理解各种类型的音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音乐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法。
难点:音乐的节奏感和旋律感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投影仪、幻灯片。
学具:乐谱、录音机、耳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聆听一首歌曲,感受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并尝试分析歌曲的基本元素。
2. 讲解音乐的基本元素:音高、音长、音色、节奏。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元素。
3. 讲解音乐的表现手法:旋律、和声、节奏、音色。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了解这些表现手法。
4. 节奏感训练:让学生聆听一组节奏,并尝试用手拍打出来。
然后,教师演奏一段旋律,学生尝试用口吹奏出来。
5. 旋律感训练:让学生聆听一段旋律,并尝试用乐器演奏出来。
然后,教师演奏一段和声,学生尝试用乐器演奏出来。
6. 音乐鉴赏:让学生聆听一首歌曲,并分析歌曲中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法。
7. 课堂练习:让学生创作一首简单的歌曲,展示他们对音乐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法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音乐的基本元素(音高、音长、音色、节奏)和表现手法(旋律、和声、节奏、音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列出其中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法。
答案:示例:《晴天》——基本元素:音高、音长、音色、节奏;表现手法:旋律、和声、节奏、音色。
2. 作业题目:创作一首简单的歌曲,展示自己对音乐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法的掌握。
答案:示例:(1)旋律:do re mi fa sol la si do(2)和声:do re mi fa sol la si do(3)节奏:强弱强弱强弱强弱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聆听、讲解、练习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音乐的基本元素和表现手法,并尝试进行分析和解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新集中学高中音乐欣赏《培养音乐的耳朵》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或记忆)《山林的呼唤》或《1812序曲》的音乐主题、典型节奏以及乐曲结构。
逐步领悟“培养音乐的耳朵”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聆听交响音乐的兴趣。
2、通过聆听、比较、探究等参与方式,了解音乐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进而能让学生自己举一反三,培养学生聆听的习惯和简单的分析音乐的能力,欣赏更多曲目。
3、通过对比使学生能自主了解到音乐的速度,音色,强弱等性质及表现形式的不同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4、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加深学生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的情感。
5、了解标题音乐。
6、认识并辨别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英国管。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的描绘性作用。
三、教学难点:初步欣赏了解音乐中三种不同的假设阶段即:“美感阶段”、“表达阶段”、“纯音乐阶段”的内涵,即学生自主理解音乐。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繁体字“聽”。
引导学生“听”是用耳朵与“心”来完成的。
在欣赏音乐时要认真仔细地聆听。
师:大家还知道1812年法国与俄罗斯之间的那场举世闻名的战争吗?(多媒体展示)法俄之战:公元1812年 , 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调集六十万大军入侵俄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逼莫斯科。
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实行坚壁清野的战略, 主动放弃并烧毁了莫斯科城。
法军在严寒中得不到任何衣物和食品, 不少法军冻饿而死,士气低落,拿破仑被迫弃城西撤。
俄军乘势反攻。
在俄罗斯军民旋风般的强大攻势面前,法军彻底溃败。
六十万大军最后逃回本国的只剩下不到两万人,就连拿破仑本人也是仅带了贴身护卫绕道德国才得以转回法国。
从此 ,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法兰西第一帝国元气大伤。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段用音乐讲述的这个战争故事吧。
(感知音乐阶段)美感阶段:指无意识地沉浸在音响之中,任随音乐的感染力,把人带到一个舒适而愉悦的心情之中。
(多媒体播放音乐同时展示作品结构)1、欣赏作品:2、分析作品:(1)序奏——众赞歌(祈祷)——俄国骑兵(2)呈示部——战斗主题——法军主题(马赛曲调)——俄罗斯民谣1(小提琴、中提琴)——俄罗斯民谣2(3)展开部——俄法军队的战斗(4)再现部——呈示部的内容(5)尾声——众赞歌(赞颂)——俄国骑兵(辉煌的凯旋号角)3、试唱音乐主题:表达阶段:指在不同的时刻,能体验音乐的细微差别和变化,对其中一种情绪或许多情绪产生反应。
如对安详或激动的情感,懊悔与胜利、愤怒或喜悦的情绪产生反应。
(1)众赞歌———这是俄罗斯人民在国难临头时祈求于上帝和对和平的向往。
(2)俄国骑兵———英姿勃勃、冲破不祥的气氛,带来了希望,象征着响应号召的战士踏上征途。
(3)战斗主题———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4)马赛曲音调———象征着法国侵略军步步逼近,敌军拥有完全的优势,俄军艰苦鏖(AO)战。
(5)俄罗斯民谣1———战斗的间隙中俄罗斯战士对家乡的思念,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6)俄罗斯民谣2———俄罗斯军民乐观、幽默的性格的写照,对俄罗斯战士们在战斗的间隙中欢快的跳舞、休息的场景描绘。
4、复听作品:纯音乐阶段:指既能进入音乐,又能超脱音乐,一方面品评音乐,一方面欣赏音乐。
可时而为它所陶醉,时而又能对它进行冷静的批评。
(1)多媒体播放音乐。
(2)教师插话(3)引导学生从音乐语言的表述上谈自己的感受。
(4)引导学生循着历史事件的线索展开联想。
(多媒体展示创作背景)1880年10月,俄国钢琴家、作曲家、莫斯科音乐学院创始人尼古拉·鲁宾斯坦(1835-1881) 邀请柴科夫斯基为莫斯科艺术及工业博览会写一部大型乐曲,供合唱队或管弦乐队使用。
之后,鲁宾斯坦便为柴科夫斯基提出三个具体的题目供他参考。
这三个题目是:(1)博览会开幕。
(2)亚历山大二世加冕二十五周年。
(3)救主基督大教堂重建落成。
对于这三个题目,柴科夫斯基认为都不太好作文章,但碍于朋友的盛情,作曲家没有推托。
在思考良久之后,柴科夫斯基决定以第三个题目, 即救主基督大教堂重建落成为切入点。
由于救主基督大教堂毁1812年那场著名的俄法战争中,柴科夫斯基便决定以这场战争为主题创作一篇恢宏的交响乐章。
创作思想确定后,作曲家便很快着手写作,并于12天后完成。
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他写道:“这首序曲写得很热闹,但我觉得它并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因为在写作时我凭借的只是一种热情而非挚爱。
”这首作品在正式出版时被称为 "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年》庄严序曲"(简称《1812年序曲》) 。
1880 年的柴科夫斯基,已经是写有舞剧《天鹅湖》、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第一钢琴协奏曲、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弦乐四重奏、第四交响曲等一系列著名作品的知名作曲家,出于朋友的委托(尼古拉·鲁宾斯坦不仅是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时期的院长,而且是他早年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求学期间的老师安东·鲁宾斯坦的弟弟),他接受了这次创作约请。
柴科夫斯基曾于1878年7月6日写给他的艺术保护人和挚友梅克夫人的信中,较详细地谈了他一般的创作方法,其中说道,他的创作在总体上分为两类:(1) 为自身意趣和内在需要而写。
(2)应约而写。
并且解释说:"经验证明,一部作品的价值并不看它属于哪一类。
常有的情况下,受人之托写出来的曲子结果很成功,而由自己的灵感写出来的东西,有时却因种种意外理由而不甚成功。
《1812 年序曲》即是一部受人之托而作却相当成功的音乐作品。
(二)、欣赏作品:交响组曲《山林之歌》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和第五乐章《夜》(1)多媒体播放音乐———(美感阶段)(2)介绍创作背景:作曲家马思聪曾于20世纪40年代,在我国西南三省(云南、贵州、四川) 和粤北山居住过,南方山林的自然景色及山民纯朴的生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0年代他定居北京后,偶然收到一封附有云南怒江民歌曲调的音乐爱好者的来信,受此触发而于1953年秋开始动笔写作这部作品。
1954年5月完稿,1956年夏首演于北京 "第一届全国音乐周 "这是一部标题性的交响组曲,由五个乐章组成: ①山林的呼唤②过山③恋歌④舞曲⑤夜 ;这部组曲,单数乐章优美抒情,双数乐章活泼欢快,首尾乐章前后呼应,形成一个整体,表达了作曲家对南方山林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的美好感受。
这部作品在马思聪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他中期的代表作。
(3)作曲家介绍:(多媒体展示文字、图片)马思聪(1912——1987) 作曲家、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家。
广东海丰人。
青少年时代曾两度留学法国,学习小提琴演奏及作曲。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
他不仅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家,是中国小提琴演奏艺术与教学的拓荒者,而且是一位成就卓著的作曲家。
其主要作品还有小提琴曲《第一回旋曲》、《内蒙古组曲》、《西藏音诗》、《牧歌》、《 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山歌》、《三首舞曲》等,大合唱曲《民主》、《祖国》、《春天》、《淮河》,交响音乐《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舞剧音乐《晚霞》,歌剧《热碧亚》等。
(4)哼唱“山歌风”音乐主题片段——(表达阶段)(5)认识并辨别木管乐器——长笛、双簧管、英国管,比较木管乐器的音色特点(6)复听部分段落———(纯音乐阶段引导学生体验作品中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的描绘性作用。
)《山林之歌》1953年,马思聪接到一封信,说:听了《牧歌》后,使他回想起在西南怒江的偏僻山区放羊的情景。
来信还附了几首当时他常听到的民歌。
这对于抗战期间曾在昆明明和嶴北山区居住过的作者来说,立刻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同年9月,作者以这些民歌为素材,结合自己对山林生活和自然景色的感受,开始写作这部交响组曲,1954年5月完成。
这首乐曲属于标题性音乐,有五个乐章。
但五个乐章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第五乐章是第一乐章的变化再现,二、三、四乐章是中间对比部分。
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行板,自由的交替节拍,单三部曲式。
第一部分主题为双簧管演奏的抒情性旋律,描写幽静的山林自然奇景;中部开始,由低音弦乐、圆号和小提琴从不同的音乐形象侧面描写山鬼的出现。
中部对我国古代诗人屈原关于山鬼呼唤情人的描写,拟人化地通过想象描绘山林在夜深人静时的凄厉啸声。
低音弦乐器的走句有如山鬼的出现,她的呼唤先是节奏化的,由圆号奏出,然后转到小提琴音色来表现山鬼女性的温柔形象。
第二乐章:“过山”,快板,行进式的诙谐曲,轻快活泼的节奏和色彩丰富多变的配器,描绘山民们在山间小路行进的景象。
曲式为ABA1B1CB2A2尾声。
轻快而富于弹性的节奏,俏皮的音调和精巧的模仿进行,配器的灵活多变,形象地描绘出山民们迂回于山间小路的情景。
第三乐章:“恋歌”,行板,交替节拍,奏鸣曲式。
热情的主题由大提琴独奏,低音提琴反弹指板的特殊拨奏法模仿云南的大三弦,为如歌的旋律伴奏。
不久,小提琴细腻地奏出对比不强的第二主题,像是对主题的应合,不大的插部由于内声部以颤弓和旋律中的三连音而显得过且有些紧张神秘。
再现部将情感引伸,主题由圆号和中提琴奏出,而第二主题由大提琴独奏,有忧郁夜色渐渐消失,钟鼓声从隐隐的古刹中传来,长笛奏出了透亮的第二主题,预示着黎明的来临。
在木管乐器交替演奏快速的华彩乐句时,弦乐将第一、二主题进行了展开,描绘出一轮红日在翻腾的云海中喷薄而出,冉冉升起的壮观景象。
第四乐章“舞曲”为活泼的快板,自由的回旋曲式 , 描写载歌载舞的集体聚会情景 。
第五乐章“夜”为行板,单三部曲式,英国管独奏再现第一乐章主部主题,以弦乐柔情的新主题应和,“山鬼”的呼唤性动机一再出现并悠悠远去。
(7)互动地带:师:○1."山歌风" 旋律 ( 音乐主题 A) 在这两个乐章中出现过几次 ? 双簧管、长笛、英国管的演奏分别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在乐曲中分别出现双簧管、长笛奏出的“山歌风”主题请同学们聆听时注意辨别感受这两种乐器的音色。
(多媒体展示文字、图片、音乐)双簧管、长笛的简介及表现音色的小乐段。
师:○2.你认为《山林的呼唤》表达的意境,与我国古代诗人屈原笔下描绘的山鬼呼唤情人的形象相关吗? ------ 屈原描述的《山鬼》形象是:采用山鬼内心独白的方式,塑造了一位美丽、率真、痴情的少女形象。
全诗有着简单的情节:女主人公跟她的情人约定某天在一个地方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风雨来了,她痴心地等待着情人,忘记了回家,但情人终于没有来;天色晚了,她回到住所,在风雨交加、猿狖齐鸣中,倍感伤心、哀怨。
全诗将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作者以人神结合的方法塑造了美丽的山鬼形象: 她披戴着薜荔、女萝、石兰和杜蘅,乘着赤豹拉的辛夷车,车上插着桂枝编织的旗,身边跟着长有花纹的花猫…… 其衣食住行无不带有强烈的神性和野性色彩,又与山鬼的身份地位相适应 ,然而山鬼的容貌体态和情感变化又都是正常人的表现 ,她感叹青春不能永驻,期盼爱人早些到来,不来则忧伤孤独…… 这种人神合一的形象创造,正是屈原诗歌中的一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