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实验诊断名师编辑PPT课件

合集下载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一)● 考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病毒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常见病毒的感染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内容讲解】第一节概述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个体极小,可通过细菌滤器,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仅含一种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外被蛋白质衣壳或还有包膜。

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

在临床微生物感染中,近75%的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一、病毒的基本性状(一)形态结构 1.大小和形状:大小:测量单位用纳米表示,一般在20-300nm之间。

形态大致可分为:球形或近似球形、杆状、弹形、砖形、蝌蚪形等。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2.结构[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二)病毒的增殖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以特殊的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成熟、释放6个阶段。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异常增殖:顿挫感染:病毒进入细胞后的环境不利于它的复制,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不能组装和释放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缺陷病毒:由于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位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干扰现象:当两种不同的病毒或两株性质不同的同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三)噬菌体以细菌、真菌等为宿主,能引起细菌等裂解的病毒。

噬菌体特异性识别细菌表面受体,可用于进行细菌的鉴定与分型。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产生两种后果:溶菌周期和溶源性周期。

[讲义编号NODE701033002701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四)非寻常病毒比病毒更小更简单的致病因子,又称为亚病毒因子,包括类病毒、卫星病毒和朊粒等。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液中。 (8)尸检标本:应在死亡后尽早采取,
采集各种器官时要分开使用器械和
容器。
最新课件
10
(二)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标本采集后注意无菌、冷冻、保湿、 立即送检。
分离培养病毒的标本要尽快送到实 验室处理和接种。如不能及时送检,可 在4℃冷藏数小时,如需较长时间保存则 应 置 -70℃ 。 放 置 在 -20℃ , 病 毒 容 易 灭 活,冻存液中需加入甘油或二甲亚砜等 作保护,避免反复冻融使病毒灭活。
应部位采取标本,处理标本时要考虑病
毒的生物学特性。常见分离病毒标本的
选择见教材P64表4-2。
(1) 心脏疾病
(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3) 先天或新生儿感染
(4) 胃肠道疾病
(5) 呼吸道感染
最新课件
6
3.常见标本的采集方法
(1) 血液:以无菌手续抽取抗凝血10ml, 抗凝剂可选用100u/ml肝素钠。为了血清 学检查的需要,应抽取另一管5ml血液, 不抗凝送检。
程度上取决于标本的恰当采样和处理,为了保 证标本质量,应注意以下问题:
1.采样时间 尽可能在发病的初期,急性期 或患者入院的当天进行,越早越好,最好在治 疗之前。疾病后期体内产生免疫力,病毒量减 少或消失。
最新课件
5
2.标本种类的选择
根据临床感染的症状及流行病学资
料,判断可能感染病毒的种类,选择相
清学实验;后者主要是核酸杂交与PCR 及现代免疫学技术。
最新课件
3
病毒分离培养
病原学诊断 形态学检测
病 毒
分子生物学技术——病毒核酸

补体结合试验

中和试验

血清学诊断 血凝抑制试验

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合理运用PPT课件

EB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合理运用PPT课件
3
EB病毒持续感染示意图
• 原发感染后, EBV 在人体B淋巴细胞建 立潜伏感染,只表 达潜伏抗原,受感 染者成为终生病毒 携带者
• EBV健康携带者咽 部不定时排毒
• 在机体免疫功能下 降和某些因素触发 下 , 潜 伏 的 EBV 可 以被再激活,引起 病毒复制及临床症 状
Rev. Med. Virol. 2008; 18: 305–319
在罕见的病例中抗CA 抗体(IgM)会持续阳 性
20-30% 的EBV新近感染 抗 EA抗体(IgG)阴 性
抗EBNA抗体(IgG)阴 性
14
实验室指标四:EBV病毒核酸检测
• Real-time PCR是目前最主要的监测EBV载量的方法,可以指导治 疗和判断疗效,如PTLD/EBV-HLH/CAEBV等
• 人群感染率高,终身潜伏感染, 具有感染-潜伏-活化的特性
• 肿瘤相关病毒,每年EBV相关 肿瘤死亡病例达15-20万
• 与很多疾病相关,几乎可引起 所有脏器和组织的相关疾病
• 细胞免疫非常重要
Khan G et al. Infectious Agents and Cancer, 2014, 9:38.
6
临床实践诊断EBV感染时需要回答的问题
• 是否感染EBV? • EBV感染的时相? • 是否EBV活动性感染? • 组织或器官中EBV感染的细胞定位如何?
7
EBV感染相关的实验室指标
• 血常规:淋巴细胞比例>50%(学龄以上儿童)
• 嗜异凝集抗体 • 异型淋巴细胞
非特异 性指标
• EBV特异性抗体
• 荧光定量PCR检测EBV核酸 • EBERs原位杂交实验:EBV感染受累的组织学证据
特异性 指标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ppt演示课件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ppt演示课件

②败血症
③毒血症 ④脓毒血症
. 6
(三)按病原体来源
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
.
7
三、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一)一般实验检测 WBC常规检查 C-反应蛋白(CRP)
血清降钙素原(PCT)
器官功能改变的检测
.
8
(二)病原学实验诊断 临床病原体检查目的
明确感染病原体 指导治疗,预防,判断预后
.
9
第二节 感染性疾病的常用病原学检测

体外联合药物敏感试验
.
51
第三节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实验诊断
.
52
一、血流感染
(一)引起血流感染常见微生物与常见疾病

常见微生物
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 链球菌、肠球菌 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 伯菌、沙门菌
真菌:
病毒:HBV、HCV

血流感染常见疾病
细菌: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真菌:真菌血症
.
47
2. 外毒素的测定
(1)体内毒力试验
若先给动物注射抗毒素,然后再注射外毒素,则动物
细菌外毒素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可被相应抗毒素中和, 不产生中毒症状。
.
48
(2)体外毒力试验
以细菌外毒素的特异性免疫血清为抗体与被检细菌外毒素(抗 原)进行抗原抗体反应,来检测外毒素,从而鉴定细菌是否产生 该种毒素。 白喉棒状杆菌的Elek平板毒力测定 (3) 免疫学方法:如ELISA法
PNA-FISH PCR
Serological detection
Direct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First report

医学课件病毒感染实验诊断

医学课件病毒感染实验诊断

5.红细胞吸附及吸附抑制试验
正粘病毒,副粘病毒感染的宿主 细胞,病毒增殖后产生细胞病变, 但在细胞表面含有病毒某些抗原 成分(血凝素),能吸附鸡、豚鼠 或猴红细胞。
可作为初步鉴定。如果在培养瓶 中加入相应的血凝素抗血清后, 不出现红细胞吸附现象,是为红 细胞吸附抑制试验阳性,可作为 病毒鉴定的依据。
+ + + + + + +
脑脊液 唾液
+ + +
组织
心 脑膜
柯萨奇A和B组 +
精液
3.常见标本的采集方法
(1)血液:以无菌取抗凝血10ml。 抗凝选用100n/ml肝素钠。 用于分离CMV、HSV,、黄病 毒、EBV、HIV-1及新生儿肠 道病毒。
(2)脑脊液:以无菌取脑脊液 1~2ml,冰浴立即送检。 在4℃可存放72h。用于分 离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 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
3.空斑或蚀斑形成试验 空斑是指在单层细胞中被病毒感染引 起死亡的细胞区域,周围被活细胞包 围。一般而言,一个空斑是由一个感染 性病毒颗粒感染所引起的。不同的病毒 引起的空斑形态和大小不同。可进行病 毒颗粒的计数、纯化,结合中和试验可 进行病毒的鉴定。
4.干扰现象
某些病毒间存在着干扰现象, 如某些型别的鼻病毒能干扰 以后进入的副流感病毒的增 殖,从而阻抑后者的红细胞 吸附作用。
第一节标本采集与运送
一、标本的采集
1.采样时间 尽可能在发病的初期, 急性期或患者人院的当天进行。
2.标本种类的选择 根据临床感染 的症状及流行病学资料,判断可 能感染病毒种类,选择相应部位 采取标本。
常见分离病毒标本的选择
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流感病毒 轮状病毒 HAV HIV

病毒感染的诊断讲课课件

病毒感染的诊断讲课课件
病毒感染的诊断讲课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目录
• 病毒感染概述 • 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 • 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 • 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病毒感染的案例分析
01
病毒感染概述
病毒感染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病毒感染是指病毒通过各种途径 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复制,引起 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 过程。
注意事项
在接种疫苗前应了解疫苗的禁忌症和注意事 项,如有需要可咨询医生。
05
病毒感染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流感病毒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总结词
流感病毒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具 有高度传染性。
详细描述
流感病毒感染的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 痛、肌肉疼痛和疲劳等。诊断主要依据临床 症状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治疗方法包括抗病 毒药物和对症治疗。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 和加强个人卫生习惯。
性,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03
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
根据症状鉴别诊断
通过观察病毒感染后出现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病毒感染的 类型。
不同的病毒感染会导致不同的症状,如流感病毒会引起发热 、咳嗽、喉咙痛等症状,而肠道病毒会引起腹泻、呕吐等症 状。通过观察症状的差异,可以对病毒感染进行初步鉴别。
根据体征鉴别诊断
VS
实验室检查结果是鉴别病毒感染最准 确的方法。通过对血液、分泌物等样 本进行病毒分离、抗体检测等实验, 可以确定病毒的类型,为后续治疗提 供依据。同时,实验室检查结果还可 以监测病毒的变异情况,为疫情防控 提供科学支持。
04
病毒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01
02
03
04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戴口罩、避免触摸眼 睛、鼻子和口等易感染部位。

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ppt课件

组织病理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通过采集病变组织样 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组织结构和 细胞形态的变化,从而确定感染性疾病
的一种实验诊断方法。
组织病理学诊断可以用于确诊各种感染 性疾病,如肝炎、肺炎、肿瘤等。
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 病变组织和细胞形态的变化,有助于明 确诊断。缺点是需要采集病变组织样本
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多样,包括空 气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等。
感染性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疾病 负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实验诊断的重要性
实验诊断是感染性疾病诊断的 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室检测可 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病原体的 种类和感染程度。
实验诊断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 科学依据。
微生物培养的优点是能够直接观察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缺 点是培养时间较长,需要一定的实验室设备和经验。
免疫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内的抗原或抗体,间接推断是否存在感染的一种实验诊断方法。
常见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间接免疫 荧光试验等。
THANKS
感谢观看
优化检测流程
对检测流程进行优化,减 少操作环节和时间,降低 误差率,提高检测效率。
标准化试剂和仪器
推动试剂和仪器的标准化 ,确保不同实验室之间的 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
建立质控体系
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 和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实 验室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 的可靠性。
定期质控检查
对实验室的仪器、试剂、 操作过程等进行定期检查 和校准,及时发现并纠正 问题。
多重检测与高通量检测
多重检测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PPT课件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PPT课件
(2) 组织培养的类型 A 器官培养:如气管、肠段。器官保存了原
功 能,用于分离某些有器官特异性的病毒。
B 组织块培养:如肝组织块培养肝炎病毒。
(3)细胞培养的种类和法
根据细胞的来源、染色体特性和传代次数的 不同可分为三类:
1. 原代和次代细胞培养
离体的新鲜组织或器官,机械处理

蛋白
洗 吹打
酶消化 单个细胞悬液

加入营养液
1-3次
细胞计数 、调整细胞浓度

装在培养
生长
胰酶消化 形成单层
转种新的培养瓶
细胞,称为次代细胞培养
2. 二倍体细胞株
原代细胞多次连续传代后仍保持二倍 体染色体特性(即含23对染色体),称之为二 倍体细胞。传代细胞寿命一般为40~50代,大 多数为成纤维细胞,如人胚肺细胞。广泛用于 病毒分离和疫苗制备。
3.传代细胞系
来源于肿瘤细胞或细胞株传代过程的 变异细胞。细胞增殖特征和染色体均类似于肿 瘤细胞。不宜用于疫苗的制备,常用于病毒的 分离和鉴定。
(4)组织培养的特点
优点:A.来源广;B.不受机体免 疫因素影响,个体差异小,敏感范围广; C.易于观察病变;D.可用于病毒的分离、鉴 定、疫苗的制备;E.易管理,相对比较经济。
(4) 粪便标本 取2~4g粪便标本在无菌的容
器中,加8~10ml运送液立即送检。
(5) 含漱液 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让患者
含漱几次取得,与运送液等量混合。
(6) 喉拭子:用生理盐水湿润的拭子 采
中,注意
取咽喉部表面,置运送液
避免唾液污染。 (7)尿道拭子及尿液标本:尿道拭子伸
以获
入尿道4cm轻轻转动2~3次,
病毒分离培养

学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优秀课件

学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优秀课件
– 细胞病变效应( cytopathic effect,CPE) – 红细胞吸附 – 病毒干扰作用 – 细胞代谢的改变
病毒鉴定:
病毒在细胞中增殖的指标 病毒形态学鉴定 病毒抗原鉴定 病毒基因鉴定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 病毒的分离培养 ◙ 病毒: 的鉴定 ◙ 病毒数量及感染性测定
病毒数量及感染性测定:
病毒总量(活病毒+死病毒): 血凝试验 感染性病毒量:
50%组织细胞感染量 蚀(空)斑形成试验
第二节
病毒感染特异性预防
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
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品
动物免疫血清
(biological products)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
一、人工主动免疫常用生物制品
突变的二倍体细胞株)
应用: ◙ 病毒分离与鉴定 ◙ 病毒学实验研究 ◙ 不能用于制备疫苗
epithelioid cells
二、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 病毒的分离培养 ◙ 病毒:的鉴定 ◙ 病毒数量及感染性测定
病毒鉴定:
病毒在细胞中增殖的指标 病毒形态学鉴定 病毒抗原鉴定 病毒基因鉴定
⑴ 细胞病变效应( cytopathic effect,CPE)
(3)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
根据细胞来源、染色体特征及传代次数分: 原代培养细胞 二倍体细胞株 传代细胞系或株
①原代培养细胞(primary cultural cells)
剪碎
蛋白酶
培养基
组织
组织块
分散的单个细胞
单层细胞
(原代细胞)
传代培养 单层细胞
(次代细胞)
①原代培养细胞(primary cultural cells)

病毒感染实验诊断ppt课件

病毒感染实验诊断ppt课件

②不出现细胞病变现象。 ③细胞培养液pH的变化。
2.中和试验
病毒与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反应, 使病毒失去感染性,在细胞培养 和活的机体内不出现病变的试验。 常用细胞培养进行中和试验。如 果特异性抗体能中和病毒,使之 失去感染性,不出现细胞病变效 应,则该病毒为特异性抗体的同 型病毒,
用于病毒的分型诊断最具敏感和 准确性。也可用于检查患者病后 或人工免疫后,机体血清中抗体 增加情况。
2.电子显微镜检查 (1)电镜直接检查:早期病毒感染标 本的病毒颗粒。如“秋季泻”患儿 粪便中的轮状病毒、甲肝患者粪 便中的HAV,疱疹病毒的疱疹液, HBV患者血清,均可观察到特征性 病毒颗粒。
(2)免疫电镜检查:在标本中加入 抗体。使病毒聚集成块负染观 察,更易发现病毒体,灵敏度 可提高100倍。
9.免疫荧光抗体染色
将感染细胞固定,用特异抗血 清荧光标记染色,在荧光显微镜 下,可见细胞内荧光,即可确定 型别。
第三节病毒感染快速诊断
通过测定病毒的特异标志成分,如 特殊形态、特异的抗原成分及病毒 的核酸,早期确认病毒的感染,是 病毒学诊断的重大发展。
一、形态学检查
1.光学显微镜 观察病毒感染细胞出现的包涵体。 根据特点可作出辅助诊断。狂犬病 病毒在脑细胞出现嗜酸性的圆形或 椭圆形包涵体,称为内基小体。巨 细胞病毒在上皮细胞的细胞核内出 现周围绕有一轮晕似“猫头鹰眼”样 大型嗜酸性包涵体。
5.聚合酶链反应(PCR)
选择病毒的特异保守片段作为靶基 因,进行引物设计和扩增可诊断病 毒性感染。选择病毒的易变区,结 合RFLP,测序等技术可以对病毒进 行分型和突变的研究。
(1可通过RT-PCR技术, 将RNA逆转录为cDNA,再进行 PCR扩增。
传代细胞系

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ppt课件

病毒感染的检查及防治原则ppt课件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二)病毒感染的治疗 1.干扰素 (1)种类:α、β、γ (2)作用机理:干扰素作用于邻近的正常细胞,使 之合成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影响病 毒的组装和释放。 抗病毒蛋白只作用于病毒,对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没 有影响,故其副作用小。 (3)生物学活性:广谱抗病毒作用(治疗病毒感染乙肝、疱疹性角膜炎、带状疱疹、水痘等)、免疫 调节作用、抗肿瘤作用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
(三)病毒的分离培养 1.动物接种: 2.鸡胚培养:是一种经济简便的方法。 一般采用孵化9-12天的鸡胚,根据病毒的特 性将病毒标本接种于鸡胚的不同部位。 如疱疹病毒接种于绒毛尿囊上,流感病毒初 次分离接种于羊膜腔,传代培养接种于尿 囊内。 3、组织细胞培养
第一节 病毒感染的检查
(四)其他检查方法 1.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查 2.病毒核酸杂交技术 3.聚合酶链反应(PCR) 是一种快速体外扩增特异性DNA片段的技术, 能在一至数小时内通过简单的酶促反应使 待测的DNA扩增至数百万倍,然后取反应 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即可观察到核 酸条带,不需放射性核素标记。 该技术可用于病毒、细菌等微生物疾病的诊 断。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一)病毒感染的预防 (二)病毒感染的治疗 1.干扰素 是机体受到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由巨噬 细胞、淋巴细胞以及体细胞等多种细胞所产生的 一种糖蛋白。 (1)种类:α、β、γ α、β又称I型干扰素, γ又称Ⅱ型干扰素。 Ⅱ型干扰素对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强于I型干扰素, 而抗病毒作用I型干扰素强于Ⅱ型干扰素。
(三)病毒的分离培养 1.动物接种: 2.鸡胚培养: 3、组织细胞培养 将离体活组织块或分散的活细胞加以培养,统称为组织 培养。后者双称为单层细胞培养。是目前分离培养病 毒的主要方法。 通常用人胚肾细胞、人胎盘羊膜细胞、人胚二培体细胞、 鸡胚等原代细胞以及传代细胞等制备单层细胞培养。 病毒感染细胞后,大多数能引起细胞病变,无需染色即 可直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有的细胞不产生病变,但能改变培养液的PH,或出现 红细胞吸附及血凝现象(流感病毒),有时还可用免 疫荧光技术检查细胞中的病毒和细胞变化。 组织培养多用于病毒分离培养和检测中和抗体,制备疫 苗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病毒分离与鉴定
一、病毒的分离方法
1.组织细胞培养 根据细胞的来源、 特性和传代次数分为: (1)原代细胞培养:将细胞悬液。 加入营养液培养。形成的单 层细胞,称之为原代细胞。
(2)二倍体细胞株:仍保持二倍体 特性。寿命一般为40~50代, 如人胚肺细胞。广泛用于病毒 分离和疫苗制备。
(3)传代细胞系:来于肿瘤细胞, 染色体特征类似肿瘤细胞。 常用的有人宫颈癌细胞(Hela)、 人喉上皮癌细胞(Hep-2)。
必须通过全面了解其特性才能 得到鉴定。 1.根据临床特点,流行病学资 料,标本来源,大致了解病 毒的一些特性,有助于确认 病毒的种类。
2.动物感染范围及特点 病毒感 染动物的范围、发病的潜伏期。 3.细胞培养特点。 综合上述资料作出鉴定。
病毒鉴定的方法
1.细胞培养的结果观察
病毒增殖后导致细胞发生:①细胞病 变效应(CPE)。细胞肿大,变圆堆积 成葡萄状,细胞溶解出现空斑,细胞 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胞浆内或核内 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包涵体等;
第四章病毒感染实验诊断
一般原则是特异敏感、快速和简 便。首先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特 点,初步判断可能感染的病毒。
然后根据可疑病毒的生物学特点、 机体免疫应答和临床过程,以及 病人当前所处的时机,确定实验 诊断方法。
1.对潜伏期短,发病时尚无抗体产 生,可选择测定病毒颗粒、病毒 抗原或核酸。
2.对潜伏期超过十天的感染,可 检测特异性的IgM抗体来进行早 期快速诊断,及区别初次和再 次感染。
(3)宫颈或阴道拭子:采取病灶部 位分泌物,或将拭子伸人宫颈 约lcm停留5秒取出,冰浴立即 送检。用于分离 HSV、CMV。
(4)粪便标本:取2~4g粪便加 10ml运送液立即送检,用于 分离腺病毒、肠道病毒和轮 状病毒。
(5)含漱液:用无菌生理盐水让 患者含漱。用于分离流感病 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 RSV等。
+ + + + + + +
脑脊液 唾液
+ + +
组织心 脑膜Fra bibliotek柯萨奇A和B组 +
精液
3.常见标本的采集方法
(1)血液:以无菌取抗凝血10ml。 抗凝选用100n/ml肝素钠。 用于分离CMV、HSV,、黄病 毒、EBV、HIV-1及新生儿肠 道病毒。
(2)脑脊液:以无菌取脑脊液 1~2ml,冰浴立即送检。 在4℃可存放72h。用于分 离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 肠道病毒、腮腺炎病毒。
2.鸡胚接种 鸡胚是用于分离粘 病毒科、疱疹病毒、痘类病毒 的较为理想的材料。
3.动物接种 动物对病毒的敏感 性是不同的,选择合适动物十 分重要。小鼠、乳鼠、家兔、 豚鼠、猴等常用于分离病毒。
常用于病毒分离的细胞
细胞种类 可分离的病毒 HSV、RSV、VZV、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 HIV、HTLV、HHV-6 腮腺炎病毒、腺病毒 ECHO、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A、B组、RSV
(6)喉拭子:用压舌板避免唾液 污染,用拭子采取咽喉部表 面。用于分离腺病毒、CMV、 肠道病毒、HSV、流感病毒等。
(7)尿道拭子及尿液标本:尿道拭 子伸人尿道4cm转动3次,以获 得较多的上皮细胞,用于分离 CMV和HSV。 (8)尸检标本:死亡后尽早采集各 种器官,分别使用器械和容器。
二、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病毒抵抗力弱,室温中容易灭活, 用于分离培养的标本要尽快送检, 4℃下数h或-70℃。 冻存液中加入甘油或二甲基亚砜 (DMSO)等作保护。
病毒传送培养基以Hanks液为基础加 灭活的小牛血清。为抑制细菌生长加 青霉素100U/ml和链霉素100μg/ml, 为了抑制真菌的生长加入2.5μg/ml 二性霉素B或40μg/ml制霉菌素。
②不出现细胞病变现象。 ③细胞培养液pH的变化。
2.中和试验
病毒与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反应, 使病毒失去感染性,在细胞培养 和活的机体内不出现病变的试验。 常用细胞培养进行中和试验。如 果特异性抗体能中和病毒,使之 失去感染性,不出现细胞病变效 应,则该病毒为特异性抗体的同 型病毒,
用于病毒的分型诊断最具敏感和 准确性。也可用于检查患者病后 或人工免疫后,机体血清中抗体 增加情况。
原代细胞
非洲绿猴肾细胞 人单核细胞 人胚肾、肺细胞 恒河猴猕猴肾细胞 二倍体细胞株
人胚肺成纤维细胞株 WI-38、MRC—5 传代细胞系
Hela Hep-2
CMV、VZV、鼻病毒 腮腺炎病毒、腺病毒
Vero
柯萨奇A、B组、RSV 腺病毒、RSV HSV、RSV、风疹病毒 、轮状病毒、麻疹病毒
三、病毒的鉴定
第一节标本采集与运送
一、标本的采集
1.采样时间 尽可能在发病的初期, 急性期或患者人院的当天进行。
2.标本种类的选择 根据临床感染 的症状及流行病学资料,判断可 能感染病毒种类,选择相应部位 采取标本。
常见分离病毒标本的选择
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腮腺炎病毒 流感病毒 轮状病毒 HAV HIV
咽拭子 粪便 血液
3.空斑或蚀斑形成试验 空斑是指在单层细胞中被病毒感染引 起死亡的细胞区域,周围被活细胞包 围。一般而言,一个空斑是由一个感染 性病毒颗粒感染所引起的。不同的病毒 引起的空斑形态和大小不同。可进行病 毒颗粒的计数、纯化,结合中和试验可 进行病毒的鉴定。
4.干扰现象
某些病毒间存在着干扰现象, 如某些型别的鼻病毒能干扰 以后进入的副流感病毒的增 殖,从而阻抑后者的红细胞 吸附作用。
5.红细胞吸附及吸附抑制试验
正粘病毒,副粘病毒感染的宿主 细胞,病毒增殖后产生细胞病变, 但在细胞表面含有病毒某些抗原 成分(血凝素),能吸附鸡、豚鼠 或猴红细胞。
可作为初步鉴定。如果在培养瓶 中加入相应的血凝素抗血清后, 不出现红细胞吸附现象,是为红 细胞吸附抑制试验阳性,可作为 病毒鉴定的依据。
3.对可在体内形成持续感染或潜伏 感染的病毒,可检测急性期和恢 复期双份血清的IgG抗体有无4倍 以上升高,或直接检测病毒核酸。
4.对原因不明或有新病毒感染时, 应采集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同 时应采取双份血清以确认分离 的病毒为病原体。
5.对同一症状可有多种病毒引起的 情况,应同时检测几种相关病毒 的病毒颗粒、抗原或抗体, 6.对由多个型别组成的病毒可测定 它们的共同抗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