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日本教育
浅谈当代日本高等教育目的与功能思想
・哆游 啪 I
・
●2 8 0 年第1 0 期●——
浅谈当 本高等教育目 代日 的与功能思想
杨 小 玉① 于小 艳②
( 陕西铁 路工程职 业技术 学院 ② 华 南师范大学) ①
日本 与 中 国在 文 化上 有 相 似 之 处 ,而 在 当代 高 等 教 育 领 域 , 日本 与 中 国 又有 很 多差 异 。 日本 高 等 教 育 的 目的与 功 能 思想 及 其 为实 现 高 等 教 育 目的和 达 到 其
的 国 际 责 任 ,就 无 法 获 得 新 的 发 展 。 为 此 , “ 须 在 ” 必
、
当 代 日本 高 等 教 育 目 的 与 功 能 思 想 的 产 生 背 景
自 明 治 维 新 以 来 , 日本 奉 行 “ 知 识 世 界 ” 的 政 求
策 ,即 通 过广 泛 地 学 习 、吸 收 和 引 进 西 方 发 达 国 家 的 科 学 和技 术 , 以实 现赶 超 欧 美 发 达 国家 的 目标 。7 0年 代 以后 ,随着 这 一 目标 的完 全 实 现 , 日本 奠 定 了 其 作 为 世 界 经 济 大 国 和技 术 强 国 的地 位 ,但 由 此 摆 在 日本 面 前 的 问题 是 : 日本 已经 不 再 有 现 成 的 样 板 可 以 模 仿 了 ,它 必须 依 靠 自己 的努 力 ,探 索 出一 条 不 仅 在 经 济 上 ,而且 在 政 治 、文 化 以及 科 学 技 术诸 方 面保 持 世 界
功 能 的途 径都 有值 得 我 们借 鉴 的地 方 。
一
的 形 势 和挑 战 ,人 们 再 次 对 教 育 寄 予 厚 望 ,对 日本 高 等 教 育 提 出新 的功 能 和要 求 , 以确 保 因为 日本 国土 狭 小 ,资 源 贫 乏 ,故 而其 经 济 的 发 展 无 法脱 离 国 际社会 。2 0世 纪 7 0年 代 ,虽然 日本经 济 和 科 学 技 术 的发 展 令 世 界 瞩 目 ,其 在 政 治 、文 化 、 科 学 研究 领 域对 世 界 的 贡献 却 与其 国际地 位 很 不相 称 。 正如 日本 临 时教 育 审议 会 第 四次 审 议 报告 中所 指 出 的 : “ 这 一 时代 中 ,如 果 不去 承 担 同我 国的 国 际地 位相 称 在
最新 浅谈日本的小学教育-精品
浅谈日本的小学教育小学是一个人最重要的启蒙教育,是一个人一生性格,能力,习惯养成的最重要阶段。
事实上每个国家的教育模式都是十分相似的,但在具体的操作和实施方面却存在着不同。
众所周知日本十分重视人的教育的,并且各个阶段的教育是有所不同的,本文通过对日本小学教育的特点、历史、现状进行细致分析,得出有利于中国小学教育的重要结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做出有利于中国小学教育的结论与措施,为中国小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我国正从注重系统教学向着注重问题解决教学方式转变,学习借鉴日本的小学教育对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小学教育是人为公认的对于一个人最重要的阶段,它影响着一个人接下来的每一步成长与发展。
良好习惯的养成也离不开教育的帮助。
日本对于小学教育的发展是有一定的特色与历史的,日本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欲望放在首位,而将思考力放在第二位,技能、知识、理解被放在了后面几位。
恰恰就是这些构成了日本新学力的标准,将系统学习与问题教学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但其偏重于问题教学。
一、日本小学教育的现状与中国的比较在日本,学校没有重点、非重点之分,孩子们按区域就近上学。
日本小学的运动服分长袖长裤和短袖短裤,能够一冬天坚持穿短袖短裤的孩子会得到表扬。
在日本的校园门口,在孩子即将放学之际,竟然看不到一个家长的影子,直到孩子们一队队走出校园,也没见到一个家长来。
这些孩子们的头脑里压根儿没有等家长来接的念头。
而在中国,很多学校门口都立着“家长请止步”之类的警示牌,但是在放学的时间却会早早的人如潮涌,更有那二轮三轮四轮的车辆充塞道路。
但是在日本的放学时间,孩子们走出校园后,三五成群,向着四面八方,结伴而行。
这就是两国小学最基本的不同之处。
在日本,学校专门设有“学童拥护员”,他们的任务是在每天上下学时间,站在校外车流量大、交通比较复杂的路口引导学生们安全通过。
除了“学童拥护员”外,保护孩子们交通安全的还有个民间组织“PTA”(家长教师联合会)。
浅谈日本国立小学教育
浅谈日本国立小学教育日本国立小学教育体系是世界闻名的,其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备受关注。
日本国立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注重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模式。
一、日本国立小学的历史背景日本国立小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当时的日本对西方文化和现代教育进行了全面的引进和借鉴。
日本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重视对青少年进行全面的教育培养,小学教育成为了国家教育的基础。
从此,日本国立小学开始了其独特的发展历程。
日本国立小学教育一贯秉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
小学教育以学生的身心健康为重点,注重德育教育和人格塑造。
教育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教学目标、学科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教育标准,以保障教育质量。
日本国立小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
语文和数学是小学教育的重点学科,其他学科则是辅助学科。
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日本国立小学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师讲授、讨论、实验、游戏、体验等多种形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教育还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艺术素养的培养,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日本国立小学教育评价主要包括学业评价、品德评价和综合评价。
学业评价主要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品德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综合评价则综合考察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
评价主要以成绩单、评语和家长会等形式进行,以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日本国立小学教育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智力、体魄和审美等方面的素质,追求学生全面发展。
2.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浅谈日本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模式及启示
浅谈日本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模式及启示一、日本“高大协同”的衔接模式广义的“高大协同”是指高中与大学协同开展的有助于改善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的措施; 狭义的“高大协同”主要针对中等教育而言,要求中学积极利用大学教育资源并朝着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由于“高大协同”是针对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阶段而言,所以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有不同的活动形式。
( 一) 针对高中生的活动这类活动主要是利用大学的教育资源对高中生进行教育,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旁听大学课程。
高中生以旁听生的身份到大学学习,对于所修习的学分不仅学分制高中会予以认可,而且当以后进入到这所大学或其他大学后也会作为先修学分来予以认定。
这一方式能让高中生通过对大学的先行体验,初步了解大学的专业和教学方式。
二是参加大学针对高中生所开设的讲演。
这种讲座形式、内容多样,时间和地点比较灵活,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对学生未来的出路予以方向上的指导。
三是大学开放校园,让高中生参与体验入学。
这种活动一般是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介绍,通常都是一个年级或学科的全体学生来参加,但时间较短。
通过以上这些活动既可以帮助高中生在了解大学的基础上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同时也可以使大学获得合适的生源。
( 二) 针对大学生的活动这类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方式: 一是以大学生为对象而实施的以提高基础学力为目的的补习课程。
随着日本高中必修科目的减少、大学生源多样化等因素导致了许多大学新生基础薄弱、学力低下。
在此背景下,大学开始针对未能充分掌握高中学习内容的学生,提供“补习教育”。
二是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实施的“初年度教育”。
这一部分的学生主要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等问题。
初年度教育可以帮助这些学生实现从高中向大学的顺利过渡,获得学业和人格上的成长,也可以称为“在大学第一学年帮助高中生成为大学生的计划”。
这种教育方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已经成为大学的正规课程。
【浅谈日本教育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浅谈环境与经济的影响
【浅谈日本教育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浅谈环境与经济的影响摘要: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哪个国家的教育程度高,哪个国家就能繁荣富强。
反之,哪个国家教育落后,哪个国家就必然贫穷落后。
本文主要阐述日本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十年里经济飞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
关键词:日本教育日本经济影响一、日本多种形式的教育日本经济腾飞,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育的成功是其中带有根本性质的原因。
日本前首相福田曾说:“一般说来,振兴国家肩负国家的是人。
民族的繁荣与衰退,也是这样。
资源小国的日本,经历诸多经验,得以在短期内建成今日之日本,其原因在于国民教育水平和教育普及之高度。
”日本的教育普及水准很高,其高度在日本的多种教育形式中体现得很彻底。
1.日本的义务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在日本完成的很彻底。
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哪怕是穷乡僻壤,只要有学龄儿童,必定有小学校存在。
由于,公私经费的充实,学校的设备、器材和教材也非常完善。
遇有孤岛或道路崎岖的深山村庄有一两个学童,政府必定特派老师长驻教学,以彻底实施义务教育。
全日本决不可能发现文盲,这也表现了日本人办事彻底实在。
2.日本的高中和大学学院教育高中和高等职业学校的进学率,1950年为42.5%,其中男生为48%,女生为36.7%;1955年为51.5%,其中男生为55.5%,女生为47.4%;1970年为82.1%,其中男生为81.6%,女生为82.7%;1975年已达90%以上;在20xx年已在95%左右。
所以,实际上日本的义务教育已从9年升到12年。
3.日本的产业教育由于经济的迅速,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技术工人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已成为社会的迫切需要。
所以,日本政府在1960年前,就全面改订了小学校和高等(高中)学校的课程,并创办工业高等专门学校和国立工业教育养成所。
1967年创设了商船高等专门学校,招收中学毕业生,授业5年毕业。
1962年全国高等专门学校仅19所,1965年增至54所,1975年再增为65所。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中日两国都是我国的重要邻国,两国之间在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着深厚的联系。
而作为大学生,深入了解中日两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验,不仅有助于增进对另一个国家的理解,也能为我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本文将以一个大学生的视角,对中日两国的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它们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一、教育体制的比较我们来谈谈中日两国的教育体制。
在中国,教育体制是十二年义务教育,然后进入高等教育阶段。
大学教育包括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而在日本,教育制度也是十二年义务教育,然后是高中教育,再之后是大学教育。
从教育体制的比较来看,中日两国的教育基本架构是相似的,都实行了十二年义务教育制度。
不同的是,中国的大学教育相对日本来说更加普及,而日本的高中教育相对中国来说更加重视。
二、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力在教育环节中,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力很重要。
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学生通常被要求严格遵从老师的教导,注重的主要是知识的掌握和应试能力的培养。
而在日本,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方向和兴趣课程,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东方和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不同。
在日本,注重培养个体的创造力和自主性,鼓励学生发展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而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文化中,注重的更多是学生对权威的服从和对知识的接受。
三、教学方式与课程设置在教学方式上,中国的教育体系通常以传授知识、灌输教育为主,老师在课堂上主导学生的学习。
而在日本,更加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引导学生思考,老师更多的是扮演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案。
中日两国的课程设置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课程设置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科的分化。
而在日本,更加注重全面素质教育,包括德育、艺术、体育等方面的培养。
四、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在中日两国的教育体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中国,学生在经历激烈的竞争,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学习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浅谈日本思想政治教育
浅谈日本思想政治教育【摘要】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
纵观日本历史,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吸收、消化别国文化为自己所用的国家。
在历史上深受中文化教育的影响,和中国有着相似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虽然在二战中为侵略的国家,可是其自身的经济也遭到不小的重创,可是在二战后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日本竟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探其原因,教育不可不说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担负着塑造日本国民精神的重要作用,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忠于国家的国民,为日本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日本;思想政治教育;启示一、古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古代日本因其地理位置的特点,除中国外,与其他国家少有来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都是日本学习的榜样,古代的日本教育,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受到华夏文明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如此,与古代中国情形相似,传统日本因为生产力低下,受教育的权利也只是上层人拥有的,广大劳动群众是没有接受教育的计划。
因此,日本古代的思想政教育,主要是通过宫廷教育和武士教育这两条途径,比较明确、系统地展开。
大体为以下两种:(一)武士道精神日本人崇拜一切形式的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的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传授武艺,这是武士的职业技能教育;另一方面就是灌输武士道精神,这实际上就是武士的思想政治教育。
日本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武士道精神不仅要求武士信佛敬祖、崇尚武勇,而且还要求武士们忠于主君、忠于日本国,重恩义轻生死、甘愿为主君和本家族的利益牺牲自己。
它包括:一是从中国儒学中吸收的忠、义、仁、礼、信;二是日本武士本身的天职——重义理、安天命、公平、正直、诚实、勇敢等。
这些实际上就是日本人的理想人生指标,也是日本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
(二)儒家思想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儒学传入日本,它得到了古代日本历朝的统治者高度推崇。
日本对儒学的吸收绝非照抄照搬,而是结合日本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对儒学进行了日本本土化的改造,改造后的日本儒教强调忠、义、勇、信、俭五种美德,尤其是日本统治者把儒学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仁”替换为“忠”,而且这里的“忠”不再意味着没有虚伪和私心的对自我良心的真诚,而是完全献身于自己主人的真诚。
浅谈日本社区教育的特点
浅谈日本社区教育的特点【摘要】日本社区教育是日本特有的教育形式,具有独特的特点与优势。
该教育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形成了完善的组织结构,涵盖了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
在发展趋势上,日本社区教育正朝着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其特点与优势主要包括注重社会参与和实践、强调终身学习的理念、倡导共同体精神以及促进社区凝聚力的增强。
日本社区教育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全面发展和学习的机会,为社会稳定和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日本社区教育、特点、历史背景、组织结构、课程设置、发展趋势、优势、总结1. 引言1.1 日本社区教育概述日本社区教育是日本社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社区为基础,通过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促进社区居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融合。
日本社区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明治维新时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组织结构和课程设置。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对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日本社区教育逐渐走向多样化和专业化,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
日本社区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注重实践性、参与性和个性化教育,以及强调社区共同体精神和生活教育的特色。
通过对日本社区教育特点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教育领域的独特优势,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区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正文2.1 社区教育的历史背景社区教育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日本近代教育体制的建立过程。
在日本明治维新以后,随着现代教育制度的逐渐建立,社区教育得到了重视。
在日本,传统的家庭教育、寺庙学校以及地方学校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逐渐演变为现代社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教育主要由寺庙和私塾来进行,教育资源相对有限,社会普及率较低。
而随着明治维新后的现代化改革,政府开始重视教育事业,将教育纳入国家议程,建立了各级学校体系。
社区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得到了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社区教育也逐渐演变出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浅谈日本农村教育
日本农村教育的实施及对我国农村教育的启示时间:2011年04月06日 09时39分来源:农业考古作者:张颖字号:『大字体中字体小字体』我要评论日本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的范畴,而且日本有着百余年的义务教育经验,日本农村的教育属于全国义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现行的全国义务教育制度一样,实施9年制义务教育。
对日本农村义务教育一些有益经验的吸收,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良性开展。
一、日本农村现状及农村教育的地位目前,日本的农业教育和农村教育课题的实施已渗透到农村产业和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
日本农业中兼职农民占有很大一部分,全职农民占有的比例非常低。
如同我国现阶段的农村情况,日本在此之前就存在农业兼职的人员,那些农民离开自己的土地,一举成为城市的农民工,而在农村则雇佣劳动力进行农活。
这些兼职农民的农作物大部分是自给自足,家庭的收入中,农作物所得销售金额所占的比例极少。
另外,在农村,完全脱离农业劳动的家庭也在不断地增加,形成了靠农业为生的农民家庭和非农业从事家庭混居的现象,甚至有些地区农村人口极度减少,而在以从事农业为中心的核心地区,形成了一个个独创的地域,在这些地区形成了以农业经营为主的生产组合和公司组织的法人机构,农业所得大幅度地提高,形成了新型的农家。
农业经营企业化展开,在农村,和中小企业家共同经营企业的农民数量也在不断地涌现。
为此,农民学习经营的积极性也在不断地提高,他们旺盛的求知欲,成为现代农村的一道风景。
教育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的手段。
与城市居民的人与人之间的疏远关系相比,农民居住的绿色生态更显优势。
此外,由于城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的关心,使得把守食品安全的有机农业运动也在不断地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形成了许多新的交流渠道。
把农业作为新型职业渗透的城市居民也在不断地增加。
尤其是近年来,完全没有农业和农村生活体验的,那些在城市成长的年轻一代,被农业的魅力所感染,纷纷选择与农业有关的职业,而且人数还在不断增长。
浅谈日本女子教育的发展原因
全 国确 实 已有 土族 藩 校 和 民 间寺 子 屋建 立 专 门 的女 学 校 。 些女 子被 送进 学 校进 行简 单教 育 ,当然伴 随 着这 种教 学 方 式 的变化 , 女子 教育 的 内容 相 比于 以往 又有 了变 化 , 由才 艺培养 转 向了注重 妇德培 养 。妇 女要懂 得遵 守“ 三从 四德 ” , 具 备常 规 的“ 妇道 ” 要求 。如《 女 大学 》 里 要 求女 子要 对 丈夫 恭敬 , 绝 对服 从 ; 女 子要 到 寺子 屋 、 师 塾等 处 学习 掌握 织 布 、 缝纫 、 插画、 礼 仪 等必要 家庭技 能等 。 据 统计 , 江户 时代 后期 已有 4 5 %的男性 和 1 5 %的女 性 达 到 了能知 书识字 的要求 , 寺 子屋 的数量 涨到 了 1 5 5 0 0 所 左右 , 而在这 些学 校里 女生数 量约 占五分 之一 。 二、 近代 发展 时期及 其背 景原 因 由于封 建社会 闭关 锁 国式 发展 , 日本 遭 受 了西方 列 强 的政治 经济 冲击 , 社会 变 革迫 在 眉睫 。在 此情 况下 , 文 明开 化 的 明治维 新从 此 成 为 日 本 历 史的一个 重要 转 折点 ,这 场 资产 阶 级改 革 运 动不 仅 带 动 了 日本 政 治 经济 体 制 的 革新 , 也 促进 了 H本教育 特别 是女子 教育 的近代化 快速 发展 。 明治伊 始 , 统治 政府 就 下达 了实 行 推广 义务 教育 、 实业 教育 、 颁 布《 学制》 法 令 等一 系列 教 育改革 措 施 , 以期建 立起 如西 方 一样 的近 代 教育体 制 。在 西方 女 子教育 思 想 浪潮 的 涌进 中, 明治政府大力鼓励发展女子教育, 在《 学制》 中明确 规定 “ 令 一般 女 子 与男子 平 等受 教育 ” 、 “ 邑无 不学 之 户 , 家 无 不学 之人 ” , 年龄 在2 0 岁 以上 且有 师范 学 校毕业 证 书 或 中 学 证书 的女 子也 可 任职 教 员工 作 。而这 一 系列鼓 励 女 子教 育 事业 的政 策 成果 也是 很 明显 的 , 日 本 国内建 立起 许 多女 子 学校 , 涉及 师范 、 医学 护 理等 各领 域 , 科 目也 繁 多 , 因此据 不完全 统计 , 到1 9 0 0 年 日本 女孩 的就学率 达到 了7 1 . 7 3 。 进 入帝 国主 义时期 后 , 日本 军 国主 义思想 泛 滥 , 女 子 教 育 蒙上 了严重 的军 国 主义 色 彩 , 鼓 吹“ 良妻 贤母 ” 、 “ 军 国之 母” 的思想 , 学 校 的教 学 内容 注重 女子 修 身教 育与 家庭 技 能 教育 的培 养 。虽 然这 种 愚昧极 端 的教 育方 针 对女 子 教育 事 业 的质量 造成 了严重 的打击 , 但 不 可否 认 的是 , 这 一 时期 的 女 子 的社 会 责任 得 到 了重 大肯 定 ,女性 教育 事 业在 政治 上 获 得 了的极 大 支持 , 女子 教 育学 校数 量 见长 , 其 中1 9 0 0 年 前 后 三所 女子 高 等学 校 的创 立掀 起 了 民办女子 学 校运 动 就是 例证 。《 学 制百 年史2 》 显示 : 到1 9 3 3 年, 日本全 国女子学 校 已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摘要】中日教育体制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方式、考试制度和课外活动上。
在教学方式方面,日本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而中国则更偏向传统的授课模式。
日本的考试制度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而中国则更偏向于应试能力。
在课外活动方面,日本大学生更加注重参与社团和实践活动,而中国大学生更多时间花在课业上。
中日教育各有优势和劣势,未来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个人感悟是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教育模式,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中日教育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习生活。
【关键词】中日教育体制、大学生、学习生活、教学方式、考试制度、课外活动、优劣势、未来发展、个人感悟1. 引言1.1 中日教育体制的差异中日教育体制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两国的教育发展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中日的教育体制有着不同的特点。
在中国,教育是被严格监管和控制的,学生需要遵守一系列的规定和制度。
相比之下,日本的教育体制更加注重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度和选择权。
这种差异导致了中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方式有所不同。
在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利用上,两国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教育资源相对不均衡,有着城乡差距和贫富差异,而日本的教育资源相对均衡,更加注重公平和平等。
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未来发展。
中日教育体制的差异不仅在制度上有所体现,更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育效果上有所表现。
要深入了解和比较中日教育,需要考虑到这些方面的差异和特点。
1.2 中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两国教育体制的差异。
在中国,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通常是充满压力和竞争的。
学生们需要通过各种考试来竞争进入理想的大学和专业,然后在大学中努力学习,争取获得好成绩,以求将来能找到好工作。
中国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往往是紧张而充实的,他们会花很多时间在课堂学习和课外辅导上。
日语和日本文化——浅谈日语教学中日本文化之导入
人 文浅谈 日语教学 中 曰本文化之导入
无锡 商业职 业技 术学 院 仝艳 丽
[ 摘 要] 语言和 文化密切相 关, 是文化的承栽体 。要掌握 一门语 言, 理解其 背后潜在的文化必不可 少 日语 是日本这一国家的 民族 语 言, 充分体现了 日本的文化, 要真正掌握 日语 , 必须认真理解 日本文化 在 当今 中国的 日语教育领域存在一种倾向 , 日语教学以 即 精读课为 中心, 重视语言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 而忽视 语言背后 日本 文化的传授 。为 了改变这 一现状 , 必须重视 日语教学过程 中日
本文 化 的 导入 这 一 问题 。
[ 关键词 ] 日语 日本文化 日语教 学
情景教 学法 敬语的使用是 日语表达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 。对于年长者 、 上司 、 陌生人一般使用尊敬语 ,谈及 自己或与 自己有关 的人或事 时则使用 自 谦语 。例如 , 对于部长会使用r 部畏、 来迥 、 出碾汇 r圭卞加。J J 这类 尊敬的表达方式 , 说到 自己时则会用 r 荷物 、 二 私力 扫持 与b 圭b 士 弓加。J 这种谦逊的表达方式。 这是 日 本社会的长幼尊卑秩序在语言表达上的体现。 日 本在漫长 的封建社会历程中 , 了长幼 、 形成 上下 、 尊卑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 进入 近代社会 , 这种等级制度 已经 大大的松动 , 并不那么严格 了, 但是很多 情况下还是参照这种等级而行事。这也反映了 日本社会 的“ 与 “ ” 内” 外 的关系。对属于“ 这 一方 的人若使用尊敬语 , 内” 有作为外人的感觉 , 所 以使 用谦 逊 的表 达 。 与此 相 对 , 属 于 “ ” 一 方 的 人 表 示 敬 意 , 用 对 外 这 使 尊敬语。若不 了解这一点, 是很难正确使用敬语的。
浅谈日本教育
教育是关系 国家前途命运的课题 。教育是一个国家立 国之本 ,教育的水平决定着这个国家的发展。 日 本作为走 在教育前沿的国家之一所实施 的教育战略 , 对我们思考和 解决这一时代课题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重视教育。 积极投入 日 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百废待兴 , 当政者认为 国民 的教育程度才是一个 国家真正的财富, 视教育为重中之重。 于1 9 4 7 年颁布 了《 教育基本法》 和《 学校教育法》 , 在国家财 政极端困难的前提下 , 积极推行九年义务教育 , 并投入 了大 量的教育资金。《 教育基本法》 中明确规定所有的 日 本 国民 都具有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对 因经济困难而无法完 成者 国家和相应的地方公共团体必须以奖学金的形式给与 帮助。与此同时, 日本政府还制定了《 义务教育经费国库负
展。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经济恢复期 , 为适应未来经 济发展的需要, 日 本政府在恢复九年义务教育体制的同时, 开始探索如何培养高级专 门人才。于 1 9 4 8 年实行新的高级 中学体制 , 设置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 中。1 9 4 9 年, 全面改革 大学制度 ,将全 国二百余所大学及各类专科学校合并成6 9 所国立大学 , 实行统一管理 , 使大学体制单一化 。5 0 年代中 期到7 0 年代初期 , 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 为了适应这一时期 的经济发展要求 ,日本政府为教育提出了发展方向和明确 任务, 进行 了适应时代的教育改革。 根据经济发展的速度和 产业结构的转变,日本政府把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了着重 培养各级技术人才上 。加强职业教育 ,提高职业高中的 比 例, 并开设各类短期大学 , 改变了教育单一化的倾 向, 培养 了适应社会 的大批高等专门人才 。 8 0 年代 , 面对经济国际化 的特点 ,日本政府把教育改革 的重点放在实现 国际化教育 上。把本 国教育 同国际社会联系起来 ,扩大教育的开放程 度。 采取多种渠道 , 大力发展国际学术交流。 加强各国尤其 是发达 国家大学教授学者的文化及科研交流 ,努力提高教 育机构尤其是大学的教育研究水平 ,加速 了日本教育 国际 《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2 0 1 1 年版 ) 》 在“ 评价建议 ” 中 更是明确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以本标准和平时的教 学内容为依据 ,以激励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 主要 目的, 采用符合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 、 具有多样性和可 选择性的评价形式 。因此采取 口语测试评价方式应基于 日 常的教学方法 ,目前小学课堂教学多数采取多元性的任务 型语言教学。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特点是强调学习者的个人 生经历是课堂学习的重要资源 ,通过将真实的材料引入学 习环境里 ,让学习者通过交际来学习语言。因此测试题型 里, 也应根据语言结构的功能 , 在正确语境里 , 设计特定 的 测试任务 ,让一年级学生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里完成即定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
以一个大学生的角度浅谈中日教育之比较1. 引言1.1 中日教育的重要性中日教育在当今世界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两个亚洲大国,中日教育体系的差异与共同点反映了两国在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和特点。
中日教育之比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两国教育体制的优势和不足,还可以促进两国之间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亚洲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日作为东亚地区的主要国家,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仅关乎到两国本国的发展和竞争力,也对整个亚洲地区的教育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中日教育体制的对比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借鉴和吸取对方的教育经验,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品质,培养更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人才。
因此,深入了解和比较中日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促进两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教育质量的增强,更在于推动两国教育体系的互补与合作,共同推动亚洲地区的教育事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2. 正文2.1 中日教育体制对比中日两国的教育体制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教育体制主要是由政府主导和管理的,学校的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都受到政府的直接指导。
而在日本,虽然也有中央政府的管理和指导,但是更注重学校的自治和地方政府的参与,学校可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应试教育比较严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考试来评估成绩和能力。
而在日本的教育体制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教师在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地位相对较低,工资待遇也普遍偏低。
而在日本,教师的地位更高,受到更多的尊重和重视。
总的来说,中国的教育体制更加注重规范化和集中统一管理,而日本的教育体制更加注重灵活性和学生个性发展。
这种差异也影响了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方向和教育质量。
2.2 中日大学生生活比较在中日大学生生活方面,中日两国存在诸多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学习压力。
在中国,大学生们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不仅需要应对繁重的课业和考试,还需要参加各种竞赛和实习,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浅谈日本高教改革策略及思考
●0 年 1 2 8 第1期● 0
浅谈 日本高教改革策略及思考
白其 安
( 州 大 学教 育 学 院 ) 兰
! 摘 要】 日本在 几 十 年 内 发展 成 为世 界 经 济 、科 技 强 国,教 育 尤其 高等 教 育 的作 用 巨大
、
二
次世 界 大战 后 , 日本 高等 教 育 取 得 长 足 发展 ,但 也 存 在很 多问题 , 对此 日拳政 府 实施 了一 系列 的
陆续 台 了一 系列 高 等 教 育改 革 的 对 策 ,主 要 强 化 大 学 的 教育 机 能 ,充 实强 化 研 究 生 院 ,进 一 步 开 放 高 等
教 育机 构 ,以培 养更 多 能 适 应 时 代 变 化 的 具 有 丰 富 创 造 性 的 人才 。 具体 措施 如下 :
囫
19 9 0年 以来 日本 的 研 究 生 院 学 生 数 有 很 大 增 长 , 但 在 发 达 国家 中 还 是 比较 低 的 ,鉴 于 此 , 日本 进 行 研 究 生 院 的 改 革 ,使研 究 生 院教 育 制 度 更 加 灵 活 ,从 而 有 利 于吸 引学 生 人学 和 完成 学业 ,采取 的措施 有 :
( ) 研 究 生 院 多 样 化 。在 原 已 存 在 的研 究 生 院 大 学 、 2
() 开 放 高 等 教育 机 构 。 ( ) 充 实 与 改 革 研 究 1 2
生 教育 。 ( )加 强学 术研 究 ,尤其 是 基础 研 究 。 3
卜世 纪 9 0年 代 后 , 日本政 府根 据 大 学 审议 会 关 于
使 两 者有 机结 合 ,使 教 育 更 有 目的 性 和 针 对 性 。 各 大 学 更 加 注 重 实践 教 育 ,并 且 依 据 时 代 的需 要 新 增 一 些 课 程 ,使 学 生 的学 习更 有 时 代 感 , 紧扣 时 代 脉 搏 。 更 多 的 大学 与其 他 大学 缔 结 了 “ 分 互 换 一 定 ,这 给 学 学 生 提 供 了 更 多 选 修 课 程 的 机 会 。大 学 在 教 学 方 法 、 内 容和 学 生成 绩评 定 等方 面 也进 行 了行 之 有效 的 改革 。
浅谈日本国立小学教育
浅谈日本国立小学教育日本的国立小学教育系统是一个为儿童提供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
以下是对日本国立小学教育的一些浅谈。
日本国立小学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强调道德与品格的培养。
日本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以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公民意识。
日本小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接受到了各种道德教育,例如关注他人、尊重老师和长辈、讲究礼貌与诚实等。
这种教育目标的设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与社会责任感。
第二,日本国立小学教育注重全面发展。
日本教育强调教育的多元性,注重培养学生在学术、体育、艺术和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能力。
日本小学生除了学习传统的学科知识外,还会接触到音乐、美术、瑜伽等综合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
这种全方位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综合能力。
日本国立小学教育注重自主学习。
日本的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本的小学教育中,老师更多的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日本国立小学教育强调团队合作。
日本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学校中经常会组织各种团队活动,例如班级活动、课外俱乐部等,让学生们能够在合作中学习、成长和提高。
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
日本国立小学教育具有多元化、全面发展、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特点。
这种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以促进我国国立小学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浅谈日本国立小学教育
浅谈日本国立小学教育日本国立小学是由日本政府直接管理的小学教育机构,是日本国家教育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
国立小学以提供优质的教育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被视为日本教育体系中的中流砥柱。
下面将从国立小学教育的特点、教育目标、师资队伍以及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国立小学教育的特点国立小学教育的特点之一是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日本教育部门一直倡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单一学科的知识。
国立小学在教育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品德修养的培养,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学校会以多种方式、多种形式来进行课外教育活动,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强自身素质和综合能力。
国立小学教育的特点之二是强调集体主义教育。
日本教育一贯重视集体主义教育,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
在国立小学中,学生会参加各种集体活动,比如户外运动、社会服务、学校节庆等等,通过这些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责任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国立小学教育的目标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国立小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培养学生的品格。
国立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教育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品质和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守纪律、团结友爱等品质。
三是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国立小学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和意愿。
国立小学的师资队伍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日本国立小学的教师多数来自国家公务员,教育背景普遍较高,通过专业的教育培训和持续的教育进修,秉承国家教育政策和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
国立小学非常注重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教育的根本是对人性的修养。日本的教育 制度和中国一样,是6、3、3、4的格局, 其中前两项为义务教育阶段。早在1920年, 日本的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就达到了99%, 其中6~12岁的小学阶段教育尤其值得称道。
房没车,也没什么不正常 的,你慢慢攒钱,攒了十 年,然后再考虑买房,买 车。在日本,谈到裸婚, 顶多认为不去旅行,不去
旅行就已经是裸婚了。至
少凭日本人的感觉,你没
房没车,那跟裸不裸没有
什么关系,再说大家都在
忙,今天买和一个月之后
买有什么区别呀,所以说
这也是特别的情况。
• 那么在中国呢?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毕业以后家里就张罗着 给买房子,买车子,俗称“啃老族”,房子的贷款父母抢 着付,驾驶证还没下来几天就开着车晃悠,维修费不知要 花多少。这些带来的不是奋斗的动力,而是现代大学生一 味的抱怨,抱怨这个社会机会太少,竞争太激烈,与日本 大学生相比,中国大学生上学期间吃住在学校,基本不用 打工,学费生活费父母供应,实在是养尊处优,可是这样 的生活就像前文提到的造就了中国大学生更单纯,更隔绝, 但成本低,代价高。代价就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社 会的认知与思考,导致在进入复杂多变的社会之后会吃亏 上当,走不少弯路,在温室般的校园里做井底之蛙,却不 知在抱怨等待的同时错失了多少机遇。
儿童是人生的启蒙阶段,尤其应该注重对
道德、观念、能力的培养。我们通常在孩
童阶段学习明辨是非、读写记忆。就像人
的初恋一样,对事物最初的印象,往往决 定了成年后的心之所向。
• 日本重视对集体意识的终身教育。日本的学校是 不配备校工的,我们平时校园里需要的清扫、送 饭等工作,完全由各班级学生共同承担。
• 1945年 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宣言》,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从这时起,日本政府根据占领当局的旨意并迫于国内民主势力,对日 本社会的政治、经济进行所谓民主改革,同时也对战前教育体制进行 全面改革。学制和教育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级各类学校也获
得显著发展。
• 日本的现代教育主要划分以下三个阶段:
• 中国的基础教育这一块做的很好,但是学前教育 严重滞后,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段话:现在很多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中学的内容已经学会了,上 高中的时候,大学的功课也已经学会了,但是上 了大学,连幼儿园的东西都没学会。这样走出校 园,走进社会肯定会出问题,道德危机,不知道 该怎么做了。所以,我认为,学前教育和大学教 育应该做不同程度的改革,不能一味讲求文化知 识的取得,更应该注重道德礼仪等精神层面的教 育,这样在面对时事时才能做出独立理性的判断 与评论,不至于因为无知而缺乏对事物的判断力 和洞察力。
——及中日教育对比
• 古代中世纪教育 • 近代教育 • 现代教育
• 大化革新前和大化革新时期的教育
• 日本古代有一定组织形式的教育,是从儒学传入日本后,在宫廷中设立私学开始的。
• 奈良和平安时期的教育
• 自大化革新后,日本逐步形成了封建的社会制度。奈良时代(710~794),日本和中国 交往更加频繁。日本受中国唐朝文化的影响,文化艺术事业空前繁荣,佛教昌盛,学 术进步。
• 在日本大地震之后,日本人展示给世界的态度是 客观而明确的:我们不会被灾难打倒,不怕暂时 的资源短缺;与其流泪,不如相信国家和同伴会 和自己携起手来,一同重建家园。这早已蕴藏在 日本的教育理念中,一代代被教导和传承下来。 我国当代教育应该以此为借鉴,针对充斥校园的 “90后现象”、“非主流文化”,值得每一名教 育工作者深刻反思 。
• 帝国主义时期的教育
• 20世纪初,日本由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成一个带军事封建性质的帝国主 义国家,不断向外侵略扩张,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彻底失败。为 了适应帝国主义扩张侵略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日本在这个时期大力加 强军国主义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重点改革与发展高等教育。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
• 日本的大学基本上是不提供宿舍的。大学生跟 其他劳动者一样,得想办法租房,日本大学生除 了上课,也喜欢社团、交友、谈恋爱,但是大多 数时间都在忙打工。他们大概每天要打工5个小时 左右。包括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那样的学校, 学生也要到麦当劳、星巴克干体力活。送报纸, 送牛奶,擦窗户,刷碗等更是司空见惯。中国大 学生和日本大学生最大的不同,就是打工这一点。
• 经过长期的战乱与分裂以后,经济实力强大的封建主织田信长、丰臣 秀吉和德川家康相继奋起,逐渐形成了统一全国的力量。学生称为 “寺子”,来自社会各阶层,以平民居多。学习科目主要是读、 写、 算。它是一种群众性的教育机构。它为明治维新以后,普及初等教育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 明治维新与教育改革
• 1868年,以下级武士为主力的倒幕派推翻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政权,发表“王政复 古”、废除将军制的宣言,成立明治政府。明治政府推行资产阶级改革运动,史称“明治 维新”,这是日本历史的重要转折。
• 镰仓至战国时期的教育
• 平安时代后期,寺院僧侣和武士阶层在日本政治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 用,新兴的军事贵族逐渐掌握了政权。但在镰仓幕府末期,由于皇室、京都 贵族、寺院僧侣上层、幕府内部各种势力和各地方势力之间的复杂斗争,酿 成了南北朝的对峙和地方势力割据百余年的政治局面,史称“战国时代”。
• 江户时期的教育
• 因此日本大学生更容易走向社会,而中国大学 生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会碰 很多钉子,过渡期比较长。中国大学更单• 在日本,一般人刚刚大学 毕业,没房没车没什么不
要领结婚证,不要房
正常的,大学毕业五年没
子,不要车子,不要 钻戒,什么都没有, 就是两个人在一起就 可以了。还挺浪漫的。
• 国家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
• 19世纪80年代,日本资本主义在天皇制国家政权大力扶植下得到飞速发展,从封建
主义经济转化为半封建的、军事的、特权商人的资本主义经济。
• 产业革命与职业技术教育
• 19世纪80年代末,日本开始进行产业革命,在制丝、纺织、铁路等 工业交通部门兴起投资热潮,促使工厂制度兴起,大工业城市相继出 现,社会发生巨大变动,迅速地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