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从汉英思维方式的差异看翻译技巧
Ⅱ. 主句 谓语 和 宾语 之 间有 插 入 语 时 ,宾 语 从 句 前 的 t a 不 ht 能省 。
( )同位 语从 句 中 w i 2 hc h的误 用
f T eeae in hc s uat aeb cmigmoepp a i 误 hr l g sw i r tr ns l eo n s hea r o u rwt l h
fmiis a le .
iw eh r “ f hte 作 是否”讲引导名词性从句时,很多情况下可以 /
互换 。
Eg Iltyt ido t :' r fn u te/ftema hn si e dc n iin l o wheh ri c iei ng o o dto . h
在东 方 民族 的 哲学 思 想 中 ,儒 家 思想 是 对 中 国社 会 影 响最 大 的思 想 之 一 。 “ 儒 家 为代 表 的先 哲 对 世 界 的 认 识 主要 不 是 出于 以 对 自然 奥 秘 的好 奇 ,而 是 出于 对 现 实 政 治 和伦 理 道德 的 关 注 。 ” 而 在 海 洋 型 地 理环 境 中 发展 起 来 的英 美 文 化促 成 了英 美 人 对 天文
关 键 词 :汉 英 思 维 方 式对 比 意合 形 合
一
、
汉英 思维 方式 对 比
一
个统 一 的整体 ,以 “ 与 天地 万 物 为一 体 ” 为最 高 境 界 , 即将 人
第四讲 英汉思维方式比较与翻译
(二) 调整句子重心 ❖ 英语:“由一到多” — 前重心位置
反说正译。即在保持原文意思的情况下,变换表达 角度,把词意或句子形式从正面表达改为反面表达, 或从反面表达改为正面表达。
1)正说反译 例1:The sun sets regularly on the Union Jack these days, but never on the English language. 现在,英国已不再是个“日不落”的国家了,但 是,英语却广泛流行使用着。
法 faire d’une pierre deux coups (一块石 头打两处)
俄 одним выстрелом убить двух зайцев (一枪打 死两只兔子)
❖ 东西方民族在思维方式上有哪些差异? ❖ 这些差异对语言的表达形式有何影响?
❖ 在翻译中应如何调整以适应本民族语言的表 达习惯?
Exercise
❖ Another issue that might be resolved during Mr. Deng’s visit to Washington involved a U.S. claim of 196 million dollars for assets seized by the communists after they took power in 1949 and a Chinese counter-claim for 80 million dollars frozen in the United States since the Korean War.
英汉思维差异对主语翻译的影响
在翻译中的地位, 认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是文化 ,翻译 j 在动词形式有单复数的区别时, “ 数, 选择什么形式取 的 目的是 使译文在 目的语文化 中起原 文在源文化 中 f 决于主语是单数还是复数 ”从这一解释中, 可发 。 我们
不同的思维方式。 一种语青的思维方式不一 定会适用 于不同的思维方式所造成的。具体来说 , 一 中国人采用
于另一种语言。汉语和英语隶属两种不 同的语系 , { 对 他们不同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 , 而这一思 于这两种语言的掌握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 同的思维 } 不 维方式往往决定 了在 一种文化中使用 的语 言表达方 方式。作为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青转换的翻译 , f 不 式及习惯用语。 译者往往在传统中文的思维方式下完
但 却是符合汉语使 用习惯的。而从 c d两句 中, , 我们 I
首 , 是 可 以放 在 不 同的 位 置 。 此 , 们 可发 现 如果 而 因 我 我 们 仍 然 按 照 汉 语 的思 维 方 式 , 汉 英 翻译 中对 主语 在
一
同的文化导致 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
f 心。 然而 , 在汉语 中, 主语却并不是不可或缺 的, 汉语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 一个民族思维模式的形成是 l
受多种文化因素制约的。由于受到古希腊哲学的影 f 的许多句子都可以是无主语的, 并且汉语的主语形态
响, 英国及其他西方民族的人形成了较强的抽象逻辑 1 和位置也并不像英语那般固定。 例如:是我不好。 . a . b 实
英汉思维差异对大学生英语翻译的影响
英汉思维差异对大学生英语翻译的影响思维依靠语言来表达,语言则是思维的载体。
当我们用英语结结巴巴说话时,我们明显能感到自己先用汉语把意思想好,然后翻译成英语说出来。
这样我们不得不思考在我们从源语言向目标语转换时,是什么影响着我们的翻译,下面我们将从英汉思维差异四个方面来分析。
1.综合型思维与分析型思维分析型思维和综合型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反映在语言上就是:分析型的思维方式使英语具有明显的词形变化和较为灵活的语序结构,而综合性的思维方式使得汉语无词形的变化,语序比较固定。
表达语法意义的词形变化,如:take、takes、took、taken。
同样一句汉语却可以通过词形变化,改变词性,用不同英语的句子表达出来。
如:He passed the exam successfully./He made success of passing the exam.这两个英语句子同样表达了“我成功地通过了考试”的意思,但词形都有变化。
中国学生往往把词形混淆,活用动词时用成名词,活用名词时又用成形容词。
所以词形转换是大学生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方面之一,翻译中的此类错误更是屡见不鲜。
归根结底,是受母语思维方式的影响,没有词形变化。
2.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总的来说,传统的中国文化思维方式偏重于形象思维,而西方文化思维方式偏重于抽象思维,从英汉两种文字的发展和意义就可见一斑。
汉字从原始图画而逐渐演化为象形文字,后又发展为会意字,这都是形象思维的结果。
西方字母的形成与发展就是一个不断从具体物象中抽象概括的过程,因而字母不像汉语文字那么直观形象。
英汉民族两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语言上有直接的反映,尤其是在用词方面。
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这类名词涵义概括,往往有一种“虚”、“范”、“略”、“曲”和“隐”的味道,而汉语用词倾向于具体,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内容。
因而显得“实”、“明”、“直”、“显”、“性”、“象”,往往措辞具体,涵义明确,叙述直接,多用比喻。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毕业论文题目: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Title: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Modes of thinking andTranslation2009年5月 18日AcknowledgementsIn the course of writing this thesis, I have profited greatly from the assistance and wisdom of some people. I would like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thank them all.First and foremost, my appreciation goes to my dearest parents, and the rest of my family. Throughout the writing of this thesis, they have been there always giving me continuous support, encouragement and understanding. This spiritual power gives me powerful energy. Without these, the thesis would have never been finished.Then, I would also like to extend my sincere thanks to all other teachers who gave me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during the past three academic years. I have benefited so much from their courses and constant encouragement. At the same time, I should thank those authors and scholars such as Ji Xianlin, Robert Kaplan and so on. Their studies gave me some reference.Finally, my deepest gratitude and respect go to my tutor Cai Huijuan. It is for her constant encouragement, critical instructions, her great care and precious advice and suggestions that this thesis appears in the present form. Thank her very much.AbstractTranslation is not only a kind of language activity, but also a kind of thinking activity. It involv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wo languages. Language is the tool and result of thinking. Thinking, which is the basis of translation activity, is a reflection of universe objects. The same content of human being enables thinking communication of different peoples to be conducted. Language and thinking are closely interrelated. The differences of modes of thinking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make the same theme express in different ways.With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this thesis starts with the definition of mode of thinking, thr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and thinking, and comes out the different of thinking modes and discusses the reasons. And last, from four aspects such as thinking habits, focuses of thinking, and centers of thinking and aesthetic tastes, this thesis will talk over the influences on translation exerted b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nglish thinking and Chinese thinking, and then draw the translators’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s of thinking difference, which will also help to produce better translation and reduce the communication impediment of two peoples.Key words: language; differences of thinking; translation摘要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它涉及两种语言的转换,而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维的结果。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教育]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一、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着持某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百年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体现着持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也毫不例外。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抽象思维与具像思维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汉民族重具像思维。
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像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而汉语则习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理性概念,例如:1.“I hope my presence here tonight is further proof of the importance we British attach on relations with your great country.”“我希望,今晚我到这里来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英国人非常重视和你们伟大祖国的关系。
”英文中的抽象名词presence, proof, importance 汉译时都转换成了具体的动作.2.Wisdom prepares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
此例中的抽象名词wisdom, folly汉译时都转换成具有共相概念的一类人。
以上两例中的抽象名词对于习惯于抽象思维英美人来说,词义明确,措辞简练;但对于习惯于具像思维的中国人来说,必须将这些抽象名词所表达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才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汉语遣词造句的习惯。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作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在翻译中灵活转换,就很有必要首先弄清楚其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
标签:思维模式;思维差异;英汉互译很多学者认为,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连淑能,2002)。
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类型的思维模式。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模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理性、逻辑、实证等等。
英汉互译中语言转换很大程度上受英汉思维模式的影响,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整体思维VS 分析思维(Synthetic thought VS Analytic thought)一般来看,中国人倾向于整体思维。
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恰恰相反,会将整体分解成具体的部分,然后分析其特征、功用、关系等。
中国人计算时间一般按照年-月-日-小时-分钟从大到小的顺序,而英语中则从小到大,分钟-小时-日-月-年;中国人的名字一般将姓置于前,名放在后,而英语国家的人名顺序是先名后姓。
二、形象思维VS 抽象思维(Imaging thought VS Abstract thought)中国人往往选择形象思维,西方人选择的抽象思维。
中国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会选择形象思维,例如,“人”、“田”、“山”等;而英语是一种字母文字,其需要借助于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表达含义。
例1:Now that the merger of “dot and com” has created so many young millionaires,there’s a new topic:venture capital.译文:既然网络公司的兼并造就了如此多的年轻百万富翁,我们面临一个新话题:风险资本。
英汉思维差异及其翻译
- 227 -校园英语 / 翻译探究英汉思维差异及其翻译成都理工大学/刘珈辛【摘要】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宗教、习俗等方面都存在差异,造成在翻译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
【关键词】英汉 思维差异 翻译一、前言在不同的语言中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循本国的语言,保证语言翻译的正确性。
二、英汉翻译中具体和抽象的转换方法1.具体译法。
英语表达趋向于抽象,而汉语表达趋向于具体,在英汉翻译中,有必要将抽象的英语转化为具体的汉语。
所谓具体译法,就是在翻译过程中把原文中抽象的或者是比较抽象的单词、词组、成语或句了用具体或者比较具体的单词、词组、成语或句了来进行翻译,从而消除或降低语言差异给翻译带来的损失,使译文产生与原文相同的效果。
在翻译英语单词、词组或成语时,如果能用相对具体,或包含具体形象的汉语表达,就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如英语中的抽象单词“transportation, committee, elegance, jealousy ”在翻译中有时需要处理成“运输工具、委员会成员、傲慢态度”以及“妒忌心理”才能更加完整、准确地表达原文。
2.转性译法。
西方人擅长抽象思维,这导致英语的表达趋向于抽象。
英语中动词受形态变化的限制,使用比较有限,而名词的使用比较频繁。
汉语中动词的使用很频繁,甚至可以动词连用。
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要适当地将英语的名词转换成汉语的动词,这样才能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将英语的名词转译为汉语动词是英汉翻译中常见的一种翻译方法。
三、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处理1.自译法。
自译法是一种常用的翻译方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按原文逐字逐句地翻译。
但自译并非是让翻译者小假思索地照搬原文的语言形式,而是用那些听者或读者能够接受或理解且最能体现国外文化特征的语言表现出来,让这种跨文化语言能流畅且小显生硬和牵强地自然流露。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语言转换时,翻译者应注意尽量保持异国风情与情调,同时还要小着痕迹,保持原文的精髓与味道,使得翻译出来的语言既生动形象,又能传播文化的差异性与小同文化背景下的鲜明语言特征。
思维方式的差异与英汉翻译(下周)
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一、形合与意合英美民族重形式逻辑,力求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表述清楚,而汉民族重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
具体说来,表现在语句衔接方式上,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所谓形合,是指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用语言形式手段(如形态标志,连接词等)连接起来,表达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
所谓意合,是指句中各种成份的关系大部分靠意念连贯,不求结构完整、严谨,而求“形散神不散”。
邵志洪对形合、意合的解释既形象又生动。
他认为,英语以主语和定式动词为骨干搭起两根栋梁,然后运用各种关系词把相关的材料组成关系结构的板块,向主语和动词这两根栋梁上挂,前呼后拥,层层相加,不厌其烦。
其重点是通过严整的结构交待清楚板块之间的相互关系。
而汉语无形态变化,因此只有靠语序与虚词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动作的先后顺序与语序对称,即先发生的事先说,后发生的事后说,构成一种线性横向排列的结构,其意义或意群往往靠一系列的线性句法单位逐步加以展开和叙述,这就如竹竿一样,其信息内容是一节一节的通下去的,有人称之为“流水型”句式。
英译汉时,往往要破句重组,把各“板块”拆下,按照中文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重新排成“线性”结构。
如:1)Y ou can imagine how I blessed my husband for bringing friends to dinner when we had only a bit of cold meat in the refrigerator.当冰箱里只剩下一点冻肉的时候,我丈夫又带朋友来家吃饭,你可以想像得出我是多么感激他了。
2)He had returned the previous evening from a tour of the countryside, and wanted to go through the papers that had accumulated in his absence before visiting hours started.他下乡去视察了一回,在他下乡期间,公文积了一大堆;昨天傍晚他刚回来,现在他想在会客时间开始之前把这些公文翻阅一下。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中图分类号 :H 3 1 5 . 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5 4 0 9 ( 2 0 1 3 ) 0 6 - 0 1 4 4 - 0 2
一
、
思维差 异
思 维 和语 言是 密不 可分 的统一 体 。思 维必须 以 语 言为形式 ,依靠 语言来 表达 ,而语言则 是思 维 的 工具 ,是思 维外化 的载体 ,是现 实 的抽 象化 。正如 萨丕 尔所说 : “ 语 言 ,作 为一种结 构来 看 ,它 的 内 面 是思 维形 式 。 ”思维 和 语言 是相 互作 用 、相 互发 展 的 ,相互 作用 的双方 在力量 上是不平 衡 的 ,其 中 思维对语言的作用是决定性的;思维方式的不 同决 定 了语言 表达形 式 的多样性 。人 类思维 不仅具 有共 性 ,同时也具有 个性 ,即 民族 性 。这 种个性 ,突 出 地 反映在 人类语 言表 达形式 上 的差异 ;正是 这种思 维个 性所形 成 的语言形 式上 的差异 ,构成 了不 同民 族之 间交往的障碍 ,这就给翻译工作者带来 了困 难 ,其应必 须 克服两种 思维方 式的差 异 ,译 出适合
接受者的译文。由于各民族 的历史 、生态 、民情、 风 俗 、宗 教不 同 ,对 于 同一 思维对象 或 内容 ,不 同 民族 的思维 角度可 能不尽一 致 ,从而 在语言 上会采 用 不 同的表 达形式 。
二 、思维方式在 语言上 的反映
汉语 是分 析性语 言 ,重悟 性 ,西 方语 言是综合 性 语言 ,重理 性 ;汉语 是形 象语言 ,西方语 言是抽 象 语言 ;汉语 是直觉 性语 言 ,西方语 言是逻 辑性语 言 ;汉语 重主体性 ,西方语 言重客体性 。 1 . 整体 型思维 与分析型思 维 在 中 国传 统哲学 中 ,整 体型思维 始终居 于统 治 地位 , “ 天人 合一 ”作 为一种 最普遍 、最基 本 的观 念构成 了传统思维方式的根本内容 。整体型思维把 人与 自然 , 人 间秩序与宇宙秩序 , 人体与社会看作 个不 可分 割 ,互 相影 响的有机整 体 。在 这个整 体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摘要翻译的基础就是思维的转换,在东方与西方,自古以来就有着久远的思维差异。
而思维方式的不同,对翻译也存在着必然的影响。
关键词中西思维方式文化差异理性思维翻译,顾名思义,是把一种语言转化成另外一种语言。
所表达的意思,要跟原文的意思保持者一致,让人易懂。
而翻译,也可以说当任了把一种文化,转换成另外一种文化的桥梁。
文化是社会的产物。
也是人类的历史的宝贵财富。
但是,完全不同的思维的方式,也会对翻译,而产生不同的认知与影响。
一、中西国家文化语言形态的演变我们的华夏文明是始于了三皇五帝时期,经理了漫长的,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等一系列的历史,距离到现在有6000年。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最源远流长的国度中其中的一个。
然而,英国跟中国确切不同,不存在世袭制,代之的是君主立宪制,所以大概的kingdom of england(在那个时候只有英格兰),可以算作是1284年。
是一个没有我国年代久远的国度。
(一)中国语言历史的演变中国早在,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孔子学说就已经兴起了。
孔子学说在秦朝广为流行,虽然此后的焚书坑儒事件的发生,但是儒家文化,语言的学说已经深入了人心。
当时,学说的语言,简练,意味深长,讲明:“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短短的十几个字,就可以言明重要的思想:可以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古时期认为,在言辞,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想法中必须要讲究一个礼字。
好的思想必须要靠语言来传达,没有借助到精炼,易懂的语言,再好的思想文化,也都得不到传播。
可见,中国语言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开始浮现出,精简,易懂,礼训等特点。
而读过文言文的人,肯定知道,比如《论语》之类的文言文,跟中国现代的文字语言,实在是千差万别。
中国语言在进化的过程中,慢慢的依据古代语言,进行了一个简化。
试析英汉思维差异在句子层次上对英汉翻译的影响
幽
文。 吴绍华 ( 学院高州师范分院 广 东高州) 茂名
函
试 析 英 汉 思维 差 畀 在 句 子 层 次 上对 英 汉翻 译 饷 影 响
摘 要 :由于 英汉 民族 所 处的 文 化 背景 不 同 , 导 致 人 们 在 思 维 方 式 上 出 现 很 大 差 异 ,这 些 差异 在很 大程 度 上 影响 了学 生 的 英 汉 翻译 学 习。 笔者从 英 汉 思 维差 异 的 角 度 出 发 ,探 讨 英 汉 思 维 差 异 在 句 子 层 次 上 对 中 国 学 生 英 汉 翻 译 的 影 响 , 以 使 学 生 能 够 注意 到这 种差 异 ,掌握 英汉 句子 的特 点 , 提 高英 汉 翻 译 能 力 。 关 键词 :英 汉思 维差 异 ; 汉 句子翻译 英 引 言 原修饰语的顺序逐字逐句翻译的 ,字、句都没 有错 ,也符合中文语法 ,但不怎么顺 口,不自 然。而译文 2 则考虑到了汉语修饰语的排序特 点,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 习惯。例 6中,译文 l 也是按英语原句的顺序来安排地点状语 ,这 不符合汉语地点状语由大地方到小地方这样一 i m e e i e ng r alz ho m uc w h m or t n e ha 个排序的习惯,很不 自然 ,而译文 2 则考虑到 kn w ldg I o e e ha e p ti r m hi . d be n e tng f o m 了这一点 ,符合汉语的地点状 语排序 的习惯 。 四 .英 语 主语 多用 无灵 主 语 ,而汉 语 译文 l :他的最大 贡献使我认 识到 ,我 从 他 那 里 学 到的 远 远 不 只 是 知识 。 多 用 有 灵 主 语 英语 民族偏好客 体思维方式 ,即以 自然 译 文 2 : 他 使 我 认 识 到 , 我 从 他 那 里 学 到 的 ,远 远 不只 是 知识 ,这 是 他最 大 的 为本体。而汉 民族习惯 干主体性思维方式 , 即 贡献 。 以人为中心来观察 、分析 , 理和研 究事物 。 推 例 4 Th p o l f a malc u ty e e pe o s l o nr 因此,汉语常用人称作主语 ,当人称不言 自明 c c r anl an e t i y d fat g eson by a e e a gr s i bi g 时, 就以 “ 有人” 人们”等泛指人称为主语 、“ c unt y, i onl o r f y t y dar t r s i he e o ie n 的有灵主语 。而 英语 中为 了明确区分主 体与 sr g e,da e o t k p r s a d gr s tu gl r t a e u am , n a p 客体却 多用物称作 主语 ,也 就是使 用无灵主 i he r w n n t i o ha s he nd t de tny s i of her t i 语。那 么在英汉翻译过 程 中,可以根据 英汉 o n o nt y. w c u r 主语使用 类型的差异 对译文的 主语进行相 应 译 文 1:小 国人 民 一 定能 打 败 大 国的 的调整 ,得到符 合汉 语表达 习惯 的译文 。 侵 略 , 只要敢 于起 来 斗争 ,敢 于 拿起 武 器 例 7Th hc a p tkl h o n e tik c re ie te su d l d of y o t t p m f o se s. 并 掌 握 自己 国 家 的 命运 。 译 文 2:小 国人 民只要敢 于起 来斗 争 , 译 文 1:厚 地 毯 杀 死 了 我的 脚 步 声 。 敢 于 拿起 武 器并 掌 握 自己 国家 的命 运 , 就 译文 2:我走 在 厚 厚的 地 毯 上 ,一 点 定 能 打 败 大 国的 侵 略 。 脚 步 声都 没 有 。 分析 :例 3中译文 l与译文 2相比较 , 例 8L sn h i ed rt o l t e oig t er la e o k al h i o t m 译 文 1 是按 照 英语 句 子结 构一 一 对应 翻 译 fght ut of he . 的 ,把 全 句 的要 点 放 在开 头 来译 ,显 然 与 译 文 1:失去 了他 们的 领导 把 他 们 的 汉 语句 子 先说 明 、阐述 外 围环境 ,最 后 点 战 斗 也 带 走 了。 出 重 点 的 表 达 习惯 不相 符 , 带有 翻译 腔 , 译 文 2:他们 失 去首 领 以后 便 丧 失 了 而译 文 2 则把 全句 的重 点 放到 最 后 ,符 合 斗 志 。 汉语 的 表达 习惯 。例 4 中的英 语状 语 从 句 分 析 : 例 7中 译 文 l让 人 摸 不 着 头 虽长 ,但 却 只是 说 明 条件 ,因此 不 是 主要 脑 ,地毯 怎 么 可 以杀 死 脚步 声 ,这是 字 对 的 ,所 以 放在 主 句之 后 ,那 么 在译 成 汉语 字 的 死 译 , 没 有 考 虑 到 英 语 客 体 思 维 方 时 ,根 据 汉语 句 子 在表 达 上 的 习惯 ,也就 式 ,也 就 是 英 语 为 了 明 确 区 分 主 体 与 客 是 强调 逻辑 顺 序 ,先 出现 条 件 ,再 出 现结 体 ,多用无 灵主语 ,而汉语 则与之相反 。译 果 ,重 点 在后 ,即把 主 句 放在 句 尾 ,因而 文 2就 很好 地 考虑 到 了 汉语 习惯 于 主 体思 译文 2 比译 文 l更符 合汉 语 的表达 习惯 。 维 方 式 ,把 无 灵主 语 转换 为 有 灵 主语 ,符 三 英 语 在修 饰 语 的顺 序 上是 从 小 到 合 汉 语 的表 达 习惯 。例 8中的 译文 1同 样 也 是 没 有考 虑 到汉 语 的思 维 方式 ,而 套 用 大 。 而 汉 语 则 是 从 大 到 小 英语 民族重分析思 维 ,部分优 先。汉 民 了英语 思 维 方 式 ,使 得 译文 成 为 名副 其 实 族重综 合思维 ,整体的优先。其差异反映到语 的 英 式汉 语 ,很不 自然 ,不 通 顺 。而 译 文 言表现形式 上为 , 英语 民族谈问题常从具体开 2则 与之 相 反 ,把 英 语 无 灵主语 转 换 汉语 始,即个体 一 整体而汉民族谈问题 常从 宏观 、 有 灵主 语 ,符合汉 语 主体思 维 、表达 习惯 。 全局的问题上讲开,即整体 一 个体。由于英汉 以 上 是 笔者 从 思维 差 异 的角 度 分析 了 两个民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思维逻辑 上的这种逆向反差 , 使得 英 语 在句 子 层 次上 与 汉语 的 不 同 。在 实 际 英语和汉语在表达时间 , 点等概念时 ,修饰 的 教学 当中 ,为帮助 学生克 服母语 干扰产 生 地 中心 词的词 序常常是完 全相反的 。那 么在英 的 负迁移现 象 , 教师需 要在 课堂上 对这些 差 汉翻译过程中 , 就可根据英汉修饰语的顺序上 异进 行对 比分析 ,就 一些容 易受母 语影响而 的差异对译文修饰语的顺序进行适当调整 , 得 产生 的错误进 行 明确的教 学 ,使学 生了解 英 汉句 子结构 的不 同特 点 ,注 意到在 英汉翻译 出更 加符 合汉 语表达 习惯 的译文 。 例 5I sa s l l~ ah o e u 中 可能出 现的错 误 ,变 盲 目为主动 ,有意识 ti mal d fs in d b t ,o i po t nt or . m ra p t 地排 除干扰 。同时 ,在英语 教学 中还 要有意 译 文 1:它 是 一 个小 的 ,老式 的 但 很 识 地培 养 学 生用 英 语进 行 思 维的 习惯和 能 重 要 的 港 口。 力 。对于英语 专业学 生来说 ,英汉 翻译既 是 个 难题 ,更是一种挑 战 。在帮助 学生 了解 译 文 2:它 是 一 个老 式 的 小港 ,但 很 了思维 差 异 以 及 由此 产生 的 语言 表 达 差异 重要 。 例 6S e l e t4 3 Na j g Ro d, 后 ,教师应 该通过 各种 渠道 ,提高学 生的 英 h i s a 8 ni a v n Na h ng, nc a Chi na. 语 语感 和 用 英语 思 维 的能 力 。 比如 说 可 以 鼓励 学生 多找 一些 英汉 对 照的读 物来 分析 , 译 文 I:她 住 在 4 8 3号 南 京 路 总 结英 汉 语 在 句子 层次 上 的 差异 ,然 后 找 南 昌 市 中 国 。 译 文 2:她 住 在 中 国 南 昌市 南 京 出 规律 ,指导 其 翻译 实践 。 总 之 ,英汉两 种语言表 现形式 上的差 异 路 4 3号 。 8 下转 1 页) 5 7 分 析 :例 5中译文 l 的译 法是按 照英 语 绝不是孤立的 、任意的 。这些( 达 上 习惯 于 从 侧 面 说 明 、阐 述 外 围 环 境 , 最 后 点 出最 重 要信 息 ,句 式 呈 曲线 型 。那 么在 英汉 翻 译 过程 中 ,就 可 根 据英 汉 语 义 表达上的差异对译文句子结构进行调整 , 得 出 更加 符 合汉 语 表 达 习惯 的译 文 。 例 3 Hi c i o tiuin wa k s he c nrb to sma — f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与形象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
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
体现在语言层面,英语多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多用形象表达法。
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同时,英语是构形语言,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如词缀;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
而在汉语中,常用具体表抽象。
2.思维风格不同——焦点思维与散点思维语言表达各异——聚集与流散英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
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
英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统领全局,提纲挈领。
英语句子就如一棵树,由树干延伸出去,形成无数的分叉。
因此,英语句式呈“聚集型”。
而汉民族是散点思维,思维按逻辑事理,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排列,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但形散而神聚。
3.思维指向不同——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语言表达各异——物称与人称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与客体,强调用客观、理性、冷静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寻求自然规律,探索科学真理。
而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注重主体意识,常常以“我”为视角,以“我”的情感、态度、观念为依据做出价值判断,以“我”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体现为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
英语中有很多句子,不以人做主语,而以抽象名词或事物名称做主语,而汉语经常用表“人”的词、词组、短语作主语。
4.思维侧重不同——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语言风格各异——形合与意合英民族注重形式逻辑,而汉民族重辩证思维。
表现在语言上,英语用各种形式连接手段,而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意合,“刘勰(465-532)所谓…意授于思,言授于意‟(《文心雕龙•神思》)就是说意思受思维支配,语言受意念支配” (陈定安,1998:38)。
汉语很少或几乎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汉语中少用虚词,只是将句与句排列起来,让读者去了解其内在关系。
英汉思维方式差异与翻译
英汉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地影响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彭勇(四川攀枝花)摘要:做好翻译,除了一定地技巧之外,充分考虑到两种语言间地文化差异对翻译地重要影响是非常必要地.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是文化差异地一个主要方面,它包括思维偏好差异、直线思维与抽象思维地差异及思维概念等内容.文章主要从上述几个方面阐述了思维方式差异对翻译地影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关键词:文化差异;思维方式;抽象思维;思维概念;, , . , ,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序言人类学家泰勒()说过:文化是“一个复杂地综合,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及一个人以社会一员地资格所获得地其他一切能力、习惯”.(罗常培:《语言与文化》,语文出版社,)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语言都生长在一定地文化土壤之中,它地主导意识形态一定是靠它所使用地语言来构成并起作用地.翻译正是在双语之间变换形式,达到交流地目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语言有一定地文化特性,它包括语言所代表地民族地思维方式、心理意识、历史传统、习俗信仰、地域风貌等一系列因素.而英汉思维方式地差异肯定会对翻译过程和译文地准确性产生重大地影响.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美国著名地翻译理论家. () 认为,“笔译与口译中出现地最严重地错误,往往不是因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地,而是因错误地文化假设所导致地.”思维和语言存在着一定地对应性.一定地思维内容决定着语言地表达形式,一定地思维方式也影响着语言地表达形式.既然思维方式是文化地一部分,那么,思维方式对翻译地影响也是显而易见地.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正文思维方式地差异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差异.世界上存在众多地民族,他们地思维活动以及与思维活动有密切联系地语言文字,肯定存在许多地相同之处,这是人类地共性.但是,几乎所有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地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地差异,正是构成不同文化类型地重要原因之一.汉英两个民族同样如此,在观察事物和思维方式上都有一定地差异.而对同一事物,因思维方式地差异,往往就产生不同地语言表达方式.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中西思维方式地差异对翻译地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英美人偏好抽象思维,中国人则偏好形象思维.英语常常使用大量地涵义概括、指称笼统地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地理性概念.而汉语则习惯用具体、形象地词语来表达虚地概念.因此,英语语言中地大量抽象名词往往很难找到相应地汉语表达方式,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巨大困难.比较下面句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车子朝前行驶着,路两旁一边是青翠地公园,一边是死板乏味地豪华旅馆和公寓大楼…(祝吉芳英汉翻译方法与试笔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这里地, 都是抽象名词,在翻译时就需要特别注意其对应地汉语翻译词语.英美人偏好直线思维,中国人偏好曲线思维.通过对英语文章和汉语文章地比较不难看到,英语文章通常直截了当地陈述主题,进行论述,习惯首先把要点表达出来,然后再把各种修饰语和其他次要成分一一补充进来.这种情况在英语里具体表现为句式结构多主从句,主句从句相互交错,主句中有从句,从句中可能还有主句,从句套从句,盘根错节,非常复杂.而中国人习惯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地环境,最后点出话语地主要信息.所以汉语表达方式一般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在主题外围“兜圈子”“旁敲侧击”,最后进入主题.这可能与中国人几千年传承下来地为人谦虚,喜欢含蓄这一民族特性有关.正是由于中西思维地这种差异,在翻译过程中误译错译地现象时有发生.比较下面地句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译文:它重新张开双翅飞向高空.起初,它谨慎而尝试地飞翔着,但很快胆子就大了,更有把握了.终于,随着一声欣喜若狂地尖叫声飞向高空绕了一个大圈.(祝吉芳英汉翻译方法与试笔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其实,这句话地结构很简单,就是:.其他都是修饰成分,如果不仔细分析,就容易错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看下面这句:.(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西方人性格外露,因此英语经常表态在前,叙事在后;观点在前,事实在后.而中国人往往含蓄地表达自己地主张或情感,相对应地是汉语句子地信息重心经常放在句末,所以汉语地表达方式就和英语常常相反.因此,翻译时需要按照汉语地习惯表达方式来翻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再看下面这句:, —, ,,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这句英语可以看出,英语句子地一大特点就是句式冗长,结构复杂,层层叠叠,延绵不断.与此相比,汉语则偏重使用短句、简单句.掌握了汉英语言地这一差异,有助于译者处理句式转换这一翻译环节.下面地译文就很好地处理了这种转换.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首先,翻译是一门科学,它需要知识,需要核对事实地能力,需要懂得描述这些事实地语言.翻译中,错误地内容,错误地事实,应该加以鉴别.(祝吉芳英汉翻译方法与试笔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东方人地“天人合一”与西方人地“自我中心”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和”字地演化及太极拳地演示无不体现东方人地思维方式是天人合一,主客观和谐统一.在语言上,汉语就表现为经常不强调主体.而美国电影里面,经常出现地是个人英雄形象.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地思维方式,折射到语言表现方式上则常常以主体为论述中心.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我地法语看报很吃力.’ .( 方梦之翻译新论与实践青岛出版社年月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我们各方面地工作都获得了很大地胜利..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把上面地汉语和英语句子稍作分析,就不难看出,英语句子往往突出自我,而汉语则不太强调主体.在翻译时需要把汉英两种不同思维方式地差异表现出来.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中西方因思维概念不同,对同一事物,便产生不同地语言表达方式,这直接影响到翻译地正确性.比如:汉语“红茶”,不能翻译为“ ”;正确地英语为“ ”;英语地“ ”, 也不能翻译为”黑咖啡“;正确地汉语为“浓咖啡”;汉语“黑眼睛”,不能翻译为“ ”; 正确地英语为“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请看句子:.(杨自俭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年月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英语指“亏损出现赤字”,意为“盈利”.因此这句话正确地翻译为“大量地美国无线电台在惨淡经营”.在西方国家地股市动态显示上,上涨用绿色表示,而下跌用红色表示,这与中国地股市动态显示恰恰相反.中国股市用红色表示上涨,而用绿色表示下跌.因为中国人偏爱红色,而西方人偏爱绿色.红色在汉语中象征吉祥.在年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中国男运动员出场时,上衣就是红色地西装.而在比赛中,中国运动员穿地运动服地基本色也是红色.而无论是开幕式和比赛中,这种红色都表达了中国人希望奥运会成功顺利举办之意.但是,在翻译“红白喜事”时,却不能翻译成“ ”, 只能意译为“ ”, 否则英美人会不知所云.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另外,在逻辑思维上,中西方也存在明显地差异.英语句子经常出现双重否定地句子结构,从思维方式上看,它是一种逆向思维.请看下面这句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杨自俭主编英汉语比较与翻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年月)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过高估计这项发明地价值是不可能地.. 过高估计这项发明地价值是行不通地.. 这项发明地价值,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会太高.上面这句英语,是一种典型地双重否定结构表达法.从思维方式上看,它是一种逆向思维,翻译时,应该采用反说正译法.译文均与原意相悖,译文才符合原文.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结语尽管汉英地思维方式有如此多地差异,而且其对翻译地影响也是显而易见地.但只要译者正确地理解了原文,就可以用符合汉语或英语地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把原文作者地思想内涵全部准确无误地表现出来,并避免由于两种思维方式差异而导致地翻译之不忠实原文地现象以及理解和表达方面地失误.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参考文献[] 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 青岛出版社.[] 傅敬民. 张顺梅.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宋天锡.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 国防工业出版社.[] 汪涛. 实用英汉互译技巧. 武汉大学出版社.[] 杨自俭主编. 英汉语比较与翻译.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祝吉芳主编. 英汉翻译方法与试笔. 北京大学出版社.作者简介:彭勇,男,年月生;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语言学.联系方式:详细地址:四川省攀枝花市机场路号攀枝花学院外国语学院:。
考研英语翻译之英汉文化思维差异和翻译
考研英语翻译之英汉文化思维差异和翻译考研英语翻译之英汉文化思维差异和翻译文化从广义上来说,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作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从狭义上来说,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而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的载体。
思维和语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思维的方式决定着语言的表达方式,东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也会影响着英汉语不同的表达方式。
而翻译的本质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转换,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按照译入语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来进行翻译以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
英汉思维差异的表现方面不同的民族,在观察某种事物时,所采取的角度及思维的方向有时是极不相同的,如:中国人是比较讲礼貌的,大家在一起总是礼让一番,总是说"你先请!"而英语的习惯说法是"After you !"汉语中用"先"表达的意思,英语中却用"后"来表示。
一、在时间先后概念上,英美人和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上又是不同的英语中用"back"指过去的时间,而用"forward"指未来的时间。
而中国人用"前"指过去的时间,用"后"指未来的时间。
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写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中"前"指过去,"后"指未来。
中国人是面向着过去来区分时间先后的,英美人是面向未来来区分时间先后的。
英语的"back"和"forward"相当于汉语的"前"和"后"。
在中国文化中,自古就有"南面为王,北面为朝""南为尊,北为卑"的传统。
"皇帝的龙椅面向南摆放";"天下衙门朝南开"所以汉语就有"南来北往,从南到北",英语文化则相反,英语国家的人表达方位"北"为先。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源于两种语言所依托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社会环境的不同。
这种差异对于翻译工作的进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进行中英翻译时,翻译人员需要理解和处理这些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影响:一、词汇和语法的差异中英语言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存在许多差异。
中文的词汇较为简洁,常常通过词义的扩展或者变化来表达不同的含义。
而英文则更注重将不同含义的词汇分开,以确保准确性和清晰度。
举个例子,中文中的"心"可以用来表示心脏、情绪、思想等多种意思。
但在英文中,这些含义通常被分开表达,比如"心脏"、"情感"、"思绪"。
因此,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准确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
另外,语法结构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而英文则更注重主语、谓语、宾语的一致性和顺序。
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进行翻译时,要转换思维方式,并根据英文的语法规则进行调整和重组。
二、文化背景与语言习惯的差异例如,英文中常用的"Thank you" 是表达谢意的方式;而中文中的"谢谢" 并不仅仅是表示感谢,还具有一种礼貌的表达,类似于"请您多关照"。
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这种差异,以确保传递正确的信息和意义。
此外,各国文化对于礼貌、隐喻和直接表达的态度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更注重委婉和间接的表达方式,而英文则更直接和明确。
在进行翻译时,要确保能够准确传递原文的意思,同时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习惯和沟通方式。
三、修辞手法和文体差异中文和英文在修辞手法和文体上也存在差异。
中文通常使用成语、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意义。
而英文则更注重简洁性和直接性。
在进行翻译时,要灵活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法,以表达出原文的含义和感觉。
此外,不同文体对于语言的使用和表达也有所区别。
英汉思维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思维差异及其翻译
英汉思维差异及其翻译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英语以及汉语双方互相渗透, 也让英汉之间的思维差异变得越来越被重视, 那么,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从怎样的角度去突出英汉之间思维差异至关重要。
首先, ,英汉的文化背景不同, 常常导致了双方思维的不同。
例如,汉语语言更加注重表达思想, 而英语语言却偏向于客观描述。
此外,汉语注重叙述到英语更加偏重简洁概括。
此类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极大的影响着翻译质量。
其次, 英汉言语之间还有词汇差异,例如汉语中拥有比英语词汇更多的俚语以及自定义词汇,这也导致在翻译过程中产生两语差异,而翻译技巧就是解决这种词汇差异的重要手段。
此外,双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句式差异,汉语句子结构较英语句子结构复杂,所以在翻译的时候,尤其是翻译汉语到英语的时候,我们要注重简洁,尽量使句式简单明了,以免影响语义的精准性。
最后,在翻译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双语之间文字语气的差异。
汉语中文字语气表现丰富,而英语则严谨明确,在翻译时不能以汉语带来的柔美语气译成英语,以免使得句子表意不明。
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要加以区分,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心情舒畅安定。
综上所述,英汉之间思维差异主要涉及文化背景、词汇、句式差异以及文字语气四个方面,在翻译语言学中,要注重突出这些差异,以便更好地传达准确意义。
论英汉思维方式差异与翻译
1英 语重抽 象思维 。汉语重形象思维
英 民族擅长于抽象思维,汉 民族擅长于形 象思维 。这种思维方式孕 育于各 自 不 同的民族文化土壤。汉文化 “ 尚象”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偏 重
4 英 语 重 直 线 思 维 ,汉 语重 曲线 思 维
汉 民族比较含蓄 ,表达意思不直接 ,习惯对所述的事物进行铺垫、 论英汉思来自方式差异与翻译 闺海 鹏
内蒙古 大学
【 摘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 1 0 0 7 0
要 】语言思维与翻译 关系密切 ,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意义重大 ,本文从英汉思维差异入手 ,从 几个 方面阐述这些差异对翻译 的影响
【 关键词 】思 维方式 思维特征 思 维风格 差异 翻译 中图分类号 :H3 1 5 . 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 4 0 6 7 ( 2 0 1 3 ) 0 8 - 1 2 9 - 0 1 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 ,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一位 l e a v e s , a n d he t c o u r s i n g o f s t r e a ms , a n d i t s s w e e t r e s l f e s s s e e k i n g ! ( 形合 ) 春花含苞待放 ,绿 叶缓缓舒展,溪水潺潺流淌,欢乐的春天涌动着
息中心。
比如英语讲 “ I m e t w i h t m y m i d d l e s c h o o l c l a s s m a t e a t h t e e n t r a n c e o f h t e t h e a t r e t a 7 : 3 0 v e s t e r d a y e v e n i n g . w h 0 m I h a v e n ’ t s e e n f o r y e r a s . ” 而汉语则说 “ 昨天晚上 7 点半在剧院门口,我遇到 了我多年未见 的中学同学。 ” 综上所述 ,思维是翻译 活动的基础, 思维的差异在翻译实践过程 中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思维:指理性认识,即思想;或指理性思考的过程,即思考。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应。
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指逻辑思维。
它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
思维的工具是语言。
人借助于语言把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分析和综合,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揭露不能直接感知到的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思维是反应客观现实的能动过程。
它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辞海》1979 年版本,第1676 页)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相互作用。
“倘若没有语言,思维则无以定其形,无以约其式,无以正其实。
反之,若没有思维,语言也就不具备其多功能性和丰富性”张海涛(1999:21)。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英汉两个民族因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生活条件、风俗习惯各异,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在翻译实践中,因为没有认清英汉思维之间的差异,学生很容易犯错误,出现“汉语欧化,英语汉化”的现象。
英汉思维差异的比较研究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刘宓庆(1993),张海涛(1999),连淑能(2002)等,但较少涉及到翻译教学。
目前,对句子翻译,很多学者,如张培基(1980),陈宏微(1998),冯庆华(2002),陈定安(1998)等在专著中辟专章讲解,但涉及更多的是对翻译技巧的介绍和解释,对深层次原因的探讨并不多见。
本文试图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出发,通过学生译文分析,指出在翻译教学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树立英汉思维差异意识的必要性,以提高译文质量,促进翻译教学。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语言表达各异——抽象与具体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
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
体现在语言层面,英语多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多用形象表达法。
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同时,英语是构形语言,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如词缀;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
而在汉语中,常用具体表抽象。
“如果说中国有抽象名词的话,就只有这极少数的几个了”(王力,1984:21-22)。
同时,汉语也不具有构形形态。
2.思维风格不同——焦点思维与散点思维语言表达各异——聚集与流散英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
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
英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统领全局,提纲挈领。
英语句子就如一棵树,由树干延伸出去,形成无数的分叉。
因此,英语句式呈“聚集型”。
而汉民族是散点思维,思维按逻辑事理,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排列,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但形散而神聚,“它没有西方句子的中心动词,而是随着事理的进程,句法中的视点也随之流动开去”(申小龙, 2003:336)。
3.思维指向不同——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语言表达各异——物称与人称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与客体,强调用客观、理性、冷静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寻求自然规律,探索科学真理。
连淑能(2002:43)指出“理性主义将主体作为旁观者,对客体尤其是本质世界进行探究”。
而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注重主体意识,常常以“我”为视角,以“我”的情感、态度、观念为依据做出价值判断,以“我”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体现为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
英语中有很多句子,不以人做主语,而以抽象名词或事物名称做主语,而汉语经常用表“人”的词、词组、短语作主语。
4.思维侧重不同——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语言风格各异——形合与意合英民族注重形式逻辑,而汉民族重辩证思维。
表现在语言上,英语用各种形式连接手段,而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意合,“刘勰(465-532)所谓‘意授于思,言授于意’(《文心雕龙•神思》)就是说意思受思维支配,语言受意念支配” (陈定安,1998:38)。
汉语很少或几乎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汉语中少用虚词,只是将句与句排列起来,让读者去了解其内在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几种思维差异并不是绝对的,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思维和语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上述差异只是指某个民族更侧重某一方面而已。
二、英汉思维差异在句子翻译中的体现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更是思维的转换。
因此,上述思维差异会对学生的翻译实践造成一定的障碍。
下面从四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1、抽象与具体由于学生不了解英汉思维差异和语言差异,在英译汉时,往往局限于字面转换,使得汉语译文晦涩难懂。
下面的句子是从英语专业大三学生的翻译作业中选取的。
(1)I talked to him with brutal frankness。
S1:我用近乎冷酷的直率和他谈了话。
S2:我以近乎残忍的坦诚跟他谈了话。
参考译文:我对他讲的话,虽然逆耳,却是忠言。
在上述例句中,英语句子用了“brutal frankness”这个抽象的名词词组,学生基本是按原文结构翻译的,如S1 将其译为“近乎冷酷的直率”;S2 将其转换为“近乎残忍的坦诚”。
学生译文比较拗口,反映出他们在抽象和具体间相互转换的意识还不太强。
(2)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ce is an indication of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s。
S1:信息的缺失表明发展很顺利。
S2:信息的缺乏是发展充分的表现。
原文短短一句话,就有“absence”、“intelligence”、“indication”、“developments”四个抽象名词,学生译文基本上还是以抽象的方式译出,并没有表达出原文真正的含义。
参考译文:没有消息即表明有令人满意的进展。
2.聚集与流散由于对英汉差异的敏感性不强,英译汉时,学生仍选择英语句式,摆脱不了形式束缚;汉译英时仍是流散句式,即使用连接词连接,也有很多错误,逻辑关系混乱。
如以下例句:(1)Now the integrated circuit has reduced by many times the size of the computer of which it forms a part, thus creating a new generation of portable minicomputers。
S1:目前,电脑组成部分之一的集成电路已经被缩小了好几倍,因而创造出了新一代的便携式微型电脑。
S2:经过多次的综合线路的简化,在体积上使电脑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新一代便携的迷你电脑已经问世。
原句的主干是circuit has reduced the size,其他部分均是对基本成分的修饰。
原句由连词(which)、介词(of)、分词(creating)连接,十分紧凑。
而S1 的译文首先理解有误,由于受到by many times 的干扰,理解为“集成电路已经被缩小了好几倍”;S2 的译文很难懂,将“the integrated circuit”误解为“综合线路的简化”,导致前半句理解错误。
参考译文:现在集成电路成了计算机的组成部分,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袖珍式微型计算机。
3.物称与人称由于没有深刻地意识到汉语以主体为主,英语以客体为主的思维习惯,在翻译过程中,译文表达不太自然。
如以下例句:(1)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S1:厚厚的地毯掩去了我的脚步声。
S2:厚厚的地毯使我的脚步声变轻了。
虽然学生译文并没有错误,但仍可看出学生没有在物称与人称间转换的意识,用原句中的物“The thickcarpet”做了译文主语,而参考译文的表达更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参考译文: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也没有。
(2)必须调整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改进教学方法。
S1 :We should arrange the major offered in the institution of high learning, to reform our teaching way。
S2:We must adjust the arrangement of specialty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method in high school。
参考译文:Special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be adjusted and teaching methods improved。
同样,在汉译英中,虽然学生补上了原句主语“我们”(we),以人做主语,但我们知道英语在表达政策、法规、规定时倾向于以物做主语。
可见,学生还没有培养起在物称和人称间相互转换的意识。
4.形合与意合学生在翻译实践中,往往受到语言形式的影响。
在英译汉时,译句常常冗长呆板;而汉译英时,结构混乱,组句没有条理,译文支离破碎。
如以下例句:(1)It had been a fine, golden autumn, a lovely farewell to those who would lose their youth, and some of them their lives, before the leaves turned again in a peace time fall。
S1:这个秋天叶子还未完全凋零。
秀丽、平和的金秋,是对那些可能耗去青春,甚至献出生命的人们的美好祝福。
S2:那是一个美好的金秋,在告别了那些可能丢失他们的青春甚至生命的人之后,树叶才慢慢地落下。
原句用了“who”、“and”和“before”来连接句子。
S1 和S2 的译文并没有完全传达出原文的含义。
主要原因是原文出现了两个“autumn”,并用过去完成时“had been”和一般过去时“turned”标明时间先后,而学生几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参考译文:那是个天气晴朗,金黄可爱的秋天,美好的秋色为那些青年们送别。
待到战后和平时期,黄叶纷飞的秋天再度来临时,当日的青年已经失去了青春,有的丧失了生命。
(2)当前,车辆横冲直闯,严重地威胁着城市生活,路上行人无不提心吊胆。
S1: Nowadays, cars dash around like mad on the road, it imperils the city life, and pedestrians are in constant fear。
S2:Nowadays, the clashing and rushing car seriously menaces the citizens’ life. No one can across the road without f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