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867c2a2af90242a895e595.png)
华中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门类:理学一级学科代码:0710 一级学科名称:生物学)(二级学科代码:071005 二级学科名称:微生物学)一、培养目标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研究活跃、应用前景广阔,对其它学科影响最重要的生命科学之一。
它的许多理论和实践方法不仅正被广泛应用于其它生命科学研究中,而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以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分子生态学等多个层次丰富着新的理论和技术,微生物学目前的研究内容涉及固氮微生物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农药及芽胞杆菌分子生物学、放线菌及链霉菌分子生物学、微生物-植物互作及分子生态学、蓝细菌分子生物学、动物病源微生物与分子病毒学、土壤与环境微生物学、植物病源微生物学、应用真菌生物技术、食品微生物学等。
微生物学不仅是现代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相关学科的基础,又是处于生命科学前沿的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独立学科。
二、学习年限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品学兼优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热爱祖国,关心时事,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热爱专业,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实验技能;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等能力;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诚挚的协作精神。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听说能力。
4.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1、分子微生物学2、杀虫、抗病微生物学3、微生物与植物相互作用微生物学4、应用与环境微生物学5、食品微生物学6、应用真菌生物学四、课程设置与考试要求备注:A公共基础课程B专业基础课程C专业必修课程D专业选修课程E公共选修课程五、培养环节见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规定。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1ae7c7852458fb760b5652.png)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年修订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政治思想进步,专业基础扎实,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面向世纪生物学专业从事教案与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团结协作、创新和为科学勇于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努力为科学事业、振兴经济发展服务;.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努力学习生命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了解生物学发展的前沿动态,熟练掌握现代生物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熟练运用实验设备进行实验研究,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完成的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研究成果。
能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身体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案、科研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植物学()①作物生理生态以省主要粮食作物为研究对象,开展粮食作物高产优质的应用基础理论及栽培技术体系研究,中原经济区循环农业创新关键技术研究、作物节水节肥与均衡增产、持续高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农田污染减控关键技术研究等,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开展作物生长生理研究。
②药用植物生物技术以四大怀药等豫产道地中药材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种质资源收集和离体保存、基因分析及有效成分提取分离、脱毒快繁及产业化、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培育等方面的研究,构建中药农业技术体系。
③优势观赏花卉和重要农作物生长发育及化学调控以植物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为理论基础,对我省优势观赏花卉和重要农作物进行花期调控、植物生长物质的筛选与优化,同时对我省主要园林观赏花卉和药食兼用花卉品种进行品种改良。
④药用植物学主要研究药用植物的结构、化学成分以及药用植物细胞分化与药用成分产生的关系,开展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及保护利用、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和遗传背景分析等研究。
四川大学(含原华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微生物学专业
![四川大学(含原华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微生物学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11ca09d284254b35eefd34c2.png)
四川大学(含原华西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微生物学专业61.微生物学(071005)研究方向:1.资源微生物学2.微生物生物技术3.工业微生物4.微生物分子生物学5. 食品微生物学6.环境微分物学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课程名称开课学时总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备注马克思主义理论1、2 90 3 考试第一外国语1、2 200 4 考试专业学位课专业共同课专业外语1、2 40 2 考试各研究方向选学2门高级细胞生物学 1 72 4 考试分子生物学 2 90 5 考试生态与进化生物学 1 72 4 考试研究方向课微生物分子遗传学 1 72 4 考试各研究方向选学2门嗜极微生物学 2 72 4 考试近代工来微生物学 1 72 4 考试工厂设计 2 72 4 考试应用微生物 1 72 4 考试食品工业生态 2 72 4 考试微生物生物技术 2 72 4 考试生物信息学 2 72 4必修课科学研计会(Seminer) 1、2 2 考试各研究方向选学2-3门微生物免疫学 2 54 3 考试分子微生物学 1 72 4 考试基因工程原理 1 72 4 考试微生物实验方法与技术 1 144(实) 4 考试微生物代谢与调节 2 72 4 考试选修课体育 1 36 1 考试各研究方向可从研究方向课、必修课、选修课、其它传业课中选修2-3门第二外国语3、4 144 2 考试教学3362 3039实践2 考查kaoyangj考研共济网。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eeffb54e009581b6ad9eb62.png)
微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在思想品德、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达到较高要求,成为从事微生物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1、思想素质上。
要求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献身农业,遵纪守法,品德高尚,爱岗敬业,治学严谨,具有强烈的开拓意识,创新精神及组织协作的科学作风,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业务素质上。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操作技术。
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有较强的独立从事教学、科研、技术推广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能用外语较熟练地参阅专业外文资料,具有初步的听、说、写能力,能通过论文的发表阐明研究工作的进展及成果。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1、应用微生物学2、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 2.5 —3年,可根据实际情况允许提前或延期毕业。
非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1、实行导师负责制。
以导师为主建立研究生指导小组,由导师和指导小组全面负责研究生培养工作,制定培养计划,对论文进行全面指导。
2、研究生入学半年后在导师和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确定培养计划。
结合自身和本学科发展需要以及研究领域所需的知识结构,确定选修课程,鼓励跨学科选修。
3、研究生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
4、学习课程考核。
公共课及专业基础课以笔试为主,专业课采用笔试和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点考核对专业知识的把握程度及其基础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5、研究生入学后第四个学期进行中期考核。
由学科点有关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情况、毕业论文的准备(开题报告)和进展情况以及对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的了解掌握情况等进行综合检查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cc8470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8e.png)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章总则为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研究生培养过程,特制定《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生培养方案》。
第二章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条培养目标本培养方案的实施目标是培养研究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科学理念、坚守科学道德;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硕士学位获得者要求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并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
第二条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本所目前按“生物学”一级学科下的3个二级学科专业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
(一)微生物学(071005)微生物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生物多样性及系统学,微生物群体遗传与演化,微生物种间相互作用,环境微生物学,微生物生理与生态,微生物生物技术,微生物生化工程,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抗病毒及抗菌药物研究,病毒免疫学等。
(二)遗传学(071007)遗传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分子遗传与育种,微生物发育分化,微生物代谢及调控机制,极端微生物遗传与适应机制,微生物遗传工程,微生物-植物相互作用,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物技术,微生物基因表达系统的改造、优化和利用,微生物基因组学等。
(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生物多糖的合成与功能,糖化学与糖生物学,分子酶学,应用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极端微生物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代谢产物筛选及活性研究,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分子免疫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免疫学,细胞周期调控的分子机制,病原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细胞自噬,微生物药物等。
根据本所战略定位和科研布局,结合国家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本所在保持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会适时进行调整,并积极发展交叉学科和新兴边缘学科。
中山大学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山大学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ecd27831b765ce050814fb.png)
微生物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2006.03.06)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微生物学及相关生物技术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与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与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至少熟悉一门外语,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使用,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高校教学工作能力;身心健康,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微生物生物化学与分子遗传学2.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3.微生物分子遗传学4.环境微生物分子生物学5.微生物代谢工程与发酵新技术6.微生物分子生物学与生物防治7.杀虫微生物与基因工程8.资源微生物学9.微生物与生化药学10.病原微生物分子生物学11.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三、学习年限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硕士学制三年。
四、课程设置五、考核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文件中大研院(2003)3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六、学位论文工作及发表论文要求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及中山大学(2003) 3 号“中山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工作试行办法”的规定执行。
本专业特别要求必须在SCI源刊物发表(含接受)1篇研究论文或在中文一级学报发表(含接受)2篇以上研究论文方可授予博士学位。
七、主要参考书目1刘志恒,现代微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22徐建国,分子医学细菌学,科学出版社,20003陈代杰,微生物药物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4林永成,周世宁,海洋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5贾盘兴,噬菌体分子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016Frederick M(颜子颖,王海林译)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科学出版社1998,北京7Sambrook , J . : et al. (金冬雁等译):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1北京.8Glazer, A. et al. (陈守文喻子牛等译):微生物生物技术. 科学出版社,2002,北京.9赵利淦等: 反义RNA和DNA,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武昌.10Snyder L., Champness W., Molecular Genetics of Bacteria, 2nd Edition, ASM Press, 200211Prescott L.M., Harley J.P., Klein D.A.: Microbiology. 5th International Edition, McGraw Hill Press, 200212Lewin , B . : Genes (最新版).13Pennington S.R., Dunn M.J., Proteomics: From Protein Sequence to Function,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td, 200114Mount D.W., Bioinformatics: Sequence and Genome Analysis,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 200115Aeolph , K . W . : Microbial Gene Techniques,Academic Press , INC , 1995.16Cann A.J., Principles of Molecular Virology, 2nd Edition, Academic Press, 199717Stephanopoulos G. N. et al. Metabolic Engineering. Academic Press, New York, 1998. 18Demain A. L. et al. Manual of Industrial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 (2nd Ed). 重要期刊1.微生物学报2.微生物学通报3.生物工程学报4.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5.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6.生物工程进展7.遗传学报8.遗传9.海洋与湖沼10.Nature及其子刊11.Science12.Cell13.PNAS14.Molecular Biology15.Journal of Bacteriology16.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17.Annual Review of Microbiology18.Molecular Microbiology19.Trends in Microbiology20.Trends in Biotechnology 21.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22. 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23.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24.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25. 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26.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27.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8.Journal of Biotechnology29.Microbiology-Uk30.Archives of Microbiology31.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32.Letters in Applied Microbiology33.Research in Microbiology34.Canad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35.Current Microbiology36.Biotechnology Progress。
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
![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https://img.taocdn.com/s3/m/d3e41f3c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3.png)
生物学一级学科(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研究生,要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诚实守信;应能较好地掌握辨证唯物主义的原理与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合作精神,学风严谨,谦虚、进取、敬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本学科研究生应掌握扎实宽广的生物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各自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实验科研技能,掌握一门外语(一般为英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毕业后可从事生命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环境保护及科技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二级学科各专业及研究方向1. 植物学2. 动物学3. 微生物学4. 遗传学5. 发育生物学6. 细胞生物学7.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8. 海洋生物学9. 生物物理学三、学制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
硕士研究生原则上不予提前毕业,特别优秀者可提出申请,最长提前时间不能超过一年。
成绩优秀,提前完成论文、且在SCI源刊上以独立第一作者、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与毕业论文有关的研究论文者,硕士论文经学位委员会指定的3人以上指导小组预答辩,推荐进行硕士论文答辩方可向学校申请。
四、培养方式1.根据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本学科按生物学一级学科招收硕士研究生,按一级学科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在学生进入到实验室后,由导师或导师组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完成相应的专业学习。
2.本学科鼓励开展硕士研究生的“三种经历”工作,即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和社会实践经历,在海外学习经历、第二校园经历中实行双导师合作培养。
3. 指导教师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研究生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应在硕士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制定完成。
五、应修总学分数与课程设置硕士生的课程学习一般为一年,应修总学分不少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0学分(含前沿讲座与社会实践),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具体课程见课程设置一览表。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
![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https://img.taocdn.com/s3/m/f0e3966cc850ad02de80416c.png)
专业内容。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现代生物学技术
18
1
发育生物学
30
2
现代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18
1
(五)专业英语
以自学为主,在导师指导下,由指导小组和导师共同制定学习内容。并根据
不同的研究方向确定相关的必读本学科权威外文杂志。随时记录读书笔记,写出
3 / 12
1篇国外有关文献综述或读书报告。 (六)讲座课 第一学期的学术活动由研究生处组织开设,共2学分。进入培养单位后参加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分子细胞生物学
30
2
生命科学论文写作与文献鉴赏
18
1
基因表达与调控
18
1
蛋白质表达与纯化
18
1
现代疫苗学应用与实践181生物医 Nhomakorabea纳米材料
18
1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进展
30
2
工业微生物育种学
18
1
发酵工程原理与技术
18
1
合成生物学
18
1
(四)专业课
本专业不同方向的研究生按二级学科集中授课和考核,由导师指定自学相关
1 / 12
本培养方向以干细胞基础及应用研究为导向,主要开展:①干细胞向功能细 胞诱导分化及机制研究;②体内微环境对干细胞分化的影响、作用和机制;③干 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④细胞治疗技术及产品的开发及临床应用。
(3)纳米生物医用材料方向 本培养方向以纳米生物医用材料为导向,主要开展:①功能/智能生物材料; ②增材制造与个性化治疗和精准医疗;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技术;④纳米技术和 控制释放药物体系等。 (4)应用神经科学方向 本培养方向以低温保护的分子机制和冷休克蛋白在神经损伤治疗中的应用 为导向,主要开展:①冷休克蛋白对神经细胞的保护机制;②转录因子、少突胶 质前体细胞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③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试剂系统的研制; ④新型神经修复材料的研制。
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585219964bcf84b9d57b12.png)
华东理工大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生物工程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学学科包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及微生物学两个专业。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原名生物化学专业)建于1972 年,1990 年开始招收硕士生。
本专业设有应用生物学系、生物化学研究所、生物技术实验中心。
拥有HPLC、荧光成像系统、荧光分析系统、高速冷冻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蛋白电泳及电转移系统、发酵罐、酶标仪、PCR 等研究教学设备。
主要研究领域有:酶及应用酶学、基因工程、药用生物技术、新型反义核酸药物、分子免疫、酶工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微生物学专业是在20世纪50年代全国第一个抗生素制造工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本专业拥有全自动发酵罐、尾气分析仪、高效液相分析仪、气相分析仪、毛细管电泳、双向蛋白电泳仪、质谱仪等专用仪器设备,长期从事微生物菌种选育和代谢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的硕士学位获得者要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和计算机技术,熟悉本专业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进行生物学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能力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写、译能力和基本的听、说能力。
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和技术管理工作。
二、学制和学习年限硕士生的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学分有效期自研究生入学开始为5年。
三、研究方向1. 分子生物学。
2. 酶及应用酶学。
3. 微生物生理学。
4. 工业微生物。
5. 现代生物技术的理论和应用。
6. 生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四、培养计划研究生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组及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包括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工作计划。
学位论文工作包括研究方向,已有工作基础,研究计划和时间安排等。
五、课程设置(一)总学分本学科硕士生应完成不少于27学分的课程学习,一般在入学后的3个学习单元内完成。
公共课10学分(微生物学二级学科)或7学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学位必修课4学分,专业英语1学分,学术讲座2学分,人文社科或管理类辅修课2学分,研究方向选修课不低于4学分,微生物学二级学科专业选修课不低于4学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专业选修课不低于5学分。
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
![研究生培养方案及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4fd8428cfc789eb172dc8fa.png)
植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01 授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在本学科上掌握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1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3.能熟练运用实验设备进行实验研究,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见解。
4.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相关管理工作。
二、本专业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植物遗传学2.植物基因组学3.植物发育生物学4.植物生态学5.植物遗传工程6.植物生理学三、学习年限与学分1.普通硕士生实行以两年为主的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3年,其中学校提供奖学金的时间为2年,从第三年起,导师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向学生提供奖学金。
2.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要求课程学分要求≥23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3学分。
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四、课程设置:见植物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
五、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植物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微生物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1005 授理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能力;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4.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5.能熟练应用英语和运用计算机。
二、本专业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资源微生物学2.微生物分子遗传学3.微生物基因工程与代谢组学4.微生物与分子生态学5.环境与地质微生物学6.微生物制药7.工业微生物技术三、学习年限与学分1.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4年。
可提前答辩,但是不得短于2.5年;也可以延迟答辩,但最长不得超过8年。
总学分要求≥31学分。
2.硕博连读和直攻博士生的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5年。
总学分要求≥54学分。
100705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
![100705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2f84cb2531126edb6f1a10a6.png)
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3版)一、培养目标根据我国现行教育方针的精神,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的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政治思想方面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献身科技事业,具有艰苦奋斗作风和团结合作精神;治学严谨,开拓进取,求实创新;遵纪守法,品德优良,服从国家需要,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业务能力方面较全面掌握药物化学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与实验技术,了解本专业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3、能熟练地运用至少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具有中外文互译、撰写论文外文摘要和初步的听说能力。
4、身体健康。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生学制3年,年限一般为2-3年。
课程学习一般在一年内完成。
硕士研究生需提前或推迟毕业,需符合学校相关规定,推迟毕业总时间一般不得超过4年。
三、主要研究方向1、天然药物与生化药学2、微生物活性物质3、中草药药理及制剂学四、培养方式本专业采用导师负责的指导小组联合培养方式开展研究生的培养。
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系统的科学研究训练,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是对研究生科研能力、基础理论水平、基础专门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反映,也是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
根据“硕士生以课程、学位论文并重”的原则,硕士生应有二分之一左右的时间完成学位论文。
五、课程设置见附表: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一览表六、答辩与学位授予按照《贵州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贵大学位〔2011〕11号)的规定执行。
七、主要参考书目(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1、孙志贤,现代生物化学理论与研究技术,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8,102、吴梧桐,现代生化药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徐任生,天然产物化学,科学出版社,1996,94、宁永成,有机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科学出版社,2001,25、杨岐生,分子生物学基础,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76、沈萍,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7、邱泽生,基因工程,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8、张丰德,现代生物学技术(第二版),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39、徐叔云,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0、荣国斌,高等有机化学基础,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业出版社联合出版,2001,11、张均田,现代药理实验方法,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200112、元英进,中药现代化生产关键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附表:100705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硕士课程设置一览表。
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61baa67e02020740bf1e9b1d.png)
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生物学硕士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培养方案授予学位类别:理学硕士学位一级学科代码名称:0710生物学二级学科代码名称:071001植物学071002动物学071003生理学071005微生物学071006神经生物学071007遗传学071008发育生物学071009细胞生物学07101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071021生物信息学0710Z2生物工程0710Z1生物统计制订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牵头)基础医学院、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参与)培养方案版本号:湘雅”医学教育的发展而成长,湘雅医学院的生物学教学始于1914年湘雅医学专门学校建校之初的医学预科,1946年湘雅医学院即建立了生物化学科。
在1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本学科在我国医学专门人才2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涌现了卢惠霖、夏家辉、任邦哲等蜚声中外的科学家,培养了以张友尚、刘德培、刘斯奇、黄承汉为代表的一大批遍布海内外的优秀人才。
本学科点分别于1977和1981年获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1994年获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本学科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遗传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学为湖南省重点学科,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科学和行为科学3个ESI学科已经进入世界排名前1%。
学科拥有“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外专局创新引智基地等国家级平台,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组部千人计划1人、万人计划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重大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重大项目。
本学科在国内最早开展人类遗传资源的收集、保藏和利用,致病基因克隆、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等方面处于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在临床医学中开创了“医学遗传科”,引领了我国医学遗传学的发展。
微生物硕士研究生
![微生物硕士研究生](https://img.taocdn.com/s3/m/f5fb366a08a1284ac85043df.png)
张甲耀,宋碧玉,科学出版社
许朝晖,喩子牛,科学出版社
林晓明,中国农业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Wood ,D .
Zinsser
Lewin , B
Sambrook,J.: et al. (金冬雁等译)
盛祖嘉, 沈仁权
Aeolph , K . W
必读
必读
必读
必读
必读
选读
选读
选读
选读
选读
选读
选读
请自然科学类及人文与社会科学类中的管理学学科在下列课程中任选一门(打“○”)作为公共学位课:
1.多元统计分析
2.高等工程数学
3.运筹学
4.应用数理统计
二、主要研究方向及其研究生导师(宋体,五号字)
序
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和特色
招生导师
(姓名、职称)
1
应用微生物学
主要研究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经济真菌生物技术,森林病虫害微生物控制以及食用菌驯化栽培。
Genes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第二版)
分子遗传学
微生物学报
菌物学报
微生物学通报
中国生物防治
ForestEcology andManagement
Applied & Environment Microbiology
卯晓岚,科学出版社
东秀珠,科学出版社
东秀珠,科学出版社
刘志恒,科学出版社
L.Ingraham[美]
周德明副教授
游牧讲师
张平副教授
4
经济真菌分子系统学
主要研究森林经济真菌分子分类及系统进化。
周国英教授
张党权副教授
(2021年整理)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1年整理)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f54ad152ea551811a687cf.png)
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生物学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全部内容。
生物学学科(07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方针,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的创新精神,较高的专业素质,可在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业和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推广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1.政治思想要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学术正派,团结协作,品行端正,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努力奋斗的理想。
2.业务水平要求掌握生物学学科某一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研究或技术研究中有新见解。
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学术素养及能力掌握本学科某一领域试验设计方法、试验技术及数据处理手段;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和获取知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技术实验等实践能力;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善于与他人沟通与合作,遵守学术规范。
4.身心素质具有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的良好体魄。
二、学科方向本培养方案按生物学一级学科设置。
生物学一级学科包括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生物数学、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12年5月修订)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微生物学学科专门人才。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与严谨学风,具有勇于追求真理和献身教育、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
2.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掌握坚实的微生物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所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至少能用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翻译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初步的写、听、讲能力;能在研究中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3.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能独立从事微生物学方向教学、研究、管理及其相应工作;学位论文创新性强,具有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达到在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水平。
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二、研究方向
1.微生物资源保育与开发研究
结合秦巴山区微生物资源丰富的特点,开展植物内生菌多样性、珍稀食药用菌保育及利用研究。
2.微生物代谢活性物质研究
以秦巴山区丰富的微生物资源为研究对象,以生物工程技术和天然药物化学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开展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研究。
三、学习年限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由硕士研究生本人在毕业前一年的10月上旬提交延期答辩的申请,经导师同意,学院分管领导审核,研究生处审批,可适当延长学习时间,但在校学习时间最多不超过4年。
攻读硕士学位的学习时间以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各占一半,课程学习一般在前三学期内完成。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采用学分制,学习期间必须修满总学分32学分。
课程分必修课、选修课和补修课三种。
必修课包括公共课(外国语、政治理论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课程安排1-3学期。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
1.文献阅读
结合学位论文,完成相关的文献检索及文献综述1篇。
2.学术活动
三年内听取学术报告不少于5次;结合科学研究,作学术报告1次;三年内公开发表与本专业方向有关的论文1篇(不含增刊、论文集)。
研究生申请毕业答辩时上交《陕西理工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表》、《陕西理工学院研究生学术报告登记表》和发表论文原件,学院进行审核并上报研究生处复核认定,作为能否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条件之一。
3.社会实践
协助导师参加教学实践工作,完成16学时以上的教学任务,包括课堂讲授、批改作业、辅导答疑等。
社会实践活动由活动主办单位提供书面证明。
教学实践活动由研究生填写《陕西理工学院研究生教学实践情况考核表》,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学院考核。
合格者方可获得相应学分。
六、考核方式
1. 课程考核
研究生课程的考核方式可采用不同的形式,但一般应有一定量的笔试。
公共课及基础课以笔试为主。
专业课采用笔试和专题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考核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能力及其应用基础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2. 中期考核
研究生入校学习一年半后进行中期考核,这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中期考核由学科点组织有关教师成立中期考核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课程的学习情况、毕业论文的准备情况、掌握微生物学基本理论与专业技能,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了解情况等进行检查和考核。
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肄业处理。
对成绩优秀的研究生给予奖励。
3.毕业考核
毕业前由研究生导师、学科点、院系对研究生三年来的学习工作情况作出评价。
七、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位论文工作,培养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1.论文选题
研究生第二学期末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广泛查阅和收集,建立较为
系统和完备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确定具体研究课题。
研究课题应具备科学性、学术性、创新性和可行性,要考虑本学科研究的前沿性,也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及国家政策导向,力求和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接轨。
毕业论文选题由导师小组负责审核。
2.选题报告
研究生选定研究课题后应在导师指导下尽早开始学位论文工作,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做好选题报告。
选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综述;课题的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其可行性分析;课题的创新性;计划进度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基础、已有的研究工作成绩等。
开题报告应在学科范围内公开宣讲,并广泛征求意见,并经过硕士点审定通过后,报学院、研究生处备案。
3.科学实验
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及导师小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生本人独立完成。
论文的工作量要饱满,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不少于一年。
研究生至少两周向导师或导师小组汇报一次研究进展情况,每学期进行检查。
研究生应以严谨的态度从事科学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应及时整理与分析,不得随意修改和编造实验数据。
4.论文写作
论文要求资料可靠,理论正确、思路清晰,对所研究专业和方向的最新成就有所了解,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并在该研究方向上有新的研究成果。
论文书写必须符合《陕西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
5.论文答辩与学位申请
研究生完成所有培养环节后,方能申请论文答辩。
学位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学位申请等环节按《陕西理工学院硕士学位授予条例(暂行)》等相关文件中的规定执行。
八、培养方式与方法
1.导师负责制
实行导师负责制。
在以导师为主的同时,建立导师小组,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导师小组由3人组成,全面负责研究生培养工作。
指导教师要教书育人,关心研究生的成长;研究生要尊敬师长,虚心学习,积极进取,做到教学相长。
研究生入学后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严格按照本培养方案填写《陕西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经硕士点全体导师集体审定后,在第一学期结束前报学院和研究生处备案。
研究生的培养计划是指导教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的依据,也是对研究生毕业和授予学位进行审查的依据。
培养计划确定后,研究生和指导教师均应严格遵守。
2.产学研联合培养
在校内修读课程学分,到“产学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开展科学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
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自身优势和特色,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注:1.研究方向必修课按研究方向选修2-3门,专业选修课选修4-6门,公共选修课选修1门。
2.必修课应完成20学分以上的课程学习,选修课应完成8学分及其以上的课程学习。
教学实践环节为必须完成的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