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2017年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
【法规类别】土地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赣府字[2017]87号
【发布部门】江西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7.11.24
【实施日期】2017.11.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
(赣府字〔2017〕87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国务院令第518号)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要求,现就做好我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开展我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当前全省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健全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强化土地资源信息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
发展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需要。
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夯实自然资源调查基础和推进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举措,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推进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服务水平的迫切需要,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重要内容,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的基本前提,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方法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方法发布时间:2022-08-11T07:11:23.821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7期作者:冯春雷[导读]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近年来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属于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具有重要意义冯春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测绘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830001摘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近年来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属于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国土调查主要目的是为了查清全国范围内土地的利用情况、数量、质量及其分布,并在调查完成之后对调查成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及评价。
我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于2017年10月开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土地调查条例》相关规定,依法开展国土调查工作。
本调查对现阶段各项调查技术进行综合应用,以确保国土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最终详细查清我国国土资源底数,进而为我国后续区域性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数据资料参考。
关键词:国土调查;技术方法引言新时代,全国国土调查已成为国土资源管理必不可少的基本手段,有助于准确掌握土地资源,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土地资源管理要以有关法律法规为基础,依法行政。
2017年,我国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全国国土资源管理者积极参与,使得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顺利开展。
笔者结合个人工作实践,分析了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成功经验。
1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的基本原则1.1坚持以事实为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起始于2017年,测量数据更新到2019年。
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等因素的影响,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部分结果的真实性受到怀疑,部分调查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再加之调查时间久远,土地调查结果变更不及时,加上人为因素,使得其土地调查结果不能有效、准确地反映实际土地利用状况。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规避了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存在的缺陷,坚持以事实为依据,全面真实地反映土地利用状况。
1.2积极应用新技术不同于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更加广泛地利用遥感、物联网等新技术,使得图像更加清晰,图像传输更加及时,调查数据的准确度更高。
第三次国土调查内业数据预处理内容与方法
第三次国土调查内业数据预处理内容与方法摘要:为全面优化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服务,提高土地基础信息数据的精准性,基于第二次国土调查结果上,在目前第三次国土调查阶段中我们可以使用DOM (正射影像图),通过利用GPS/GIS等技术对全国的土地使用情况展开数据调查。
本文主要叙述了第三次国土调查的工作内容和内业数据预处理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土地资源管理;第三次国土调查;内业数据预处理;DOM引言根据国家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要求,于2017年进行全国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展开第三次国土调查是为了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建设对土地资源综合管理的宏观要求,只有清楚土地利用的基础数据,才能强化国家对土地资源信息管理。
我国的国土调查都是以十年为一次,第三次国土调查是基于第二次国土调查数据上,进行一个完善及精细化工作。
1三调国土检查的工作内容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中主要工作包以下工作内容:准备工作、内业数据预处理、外业实地调查、内业整理建库、质量检查和成果统计、汇总。
通过这些阶段性工作内容,对第三次国土调查的结果建议一个基础数据库以及各专项数据库,这两大数据库主要包含着土地的地类、范围、所属情况、面积大小,通过数据调控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的精准化水平、生态文明建设以及自然资源管理等一系列指导方针。
2三调国土内业数据预处理的具体内容三调国土内业数据预处理内容一般包含:基础系统坐标转换、调查界线上图、转换地类编码、线状地物图斑化及地类图斑融合,内业提取自主变更图斑,调查工作底图制作。
2.1基础系统坐标转换我国之前使用的数据库系统坐标都是‘西安1980’,而在我们第三次国土调查中,则需要使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因此我们需要将已得到的数据进行坐标转化,确保‘西安1980坐标’数据能转化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并与影像数据进行套合验证,同时也需要检查已有数据之间有没有重复,是否存在范围,界线等矛盾冲突。
2.2调查界线上图在我们第三次国土调查中,我们都是以完整的县级行政辖区作一个单位开展检查的,在基础数据坐标转换完成后我们需要将已经确认好的调查界线套合上图,原理上一个地区调查单位这有一个有效范围,在界线上不能使用权属界线来代替行政界线,从而导致一个区域多出来很多区域。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土地、工作分类、图示
附录 A(规范性附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土地分类表A.1为GB/T 21010-2017的分类,表A.2为三调使用的工作分类,表A.3为城市、建制镇、村庄等用地分类。
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续)表A.2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表A.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续)表A.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续)表A.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续)表A.2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续)表A.3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附录 B(规范性附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类”对照表表B.1为工作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类”对照表表B.1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类”对照表表B.1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三大类”对照表(续)附录 C(规范性附录)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图示C.1 界线表示各种界线以国界、省界、地级界、县级界、土地权属界线、地类界为高低顺序,当重合时,只表示高一级界线。
C.2 图斑表示C.2.1图斑地类可用编码表示,也可用符号表示。
C.2.2图斑的注记采用ab/c的形式。
a表示图斑编号,b表示权属性质(国有土地标注“G”,集体土地不标注),c表示图斑地类编码。
用符号表示的图斑注记用ab表示。
C.3 图式图例说明C.3.1图式图例中尺寸单位为毫米(mm)。
C.3.2RGB色值说明:RGB色彩模型通常用于屏幕图像编辑,即用于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
R代表红色,G代表绿色、B代表蓝色。
RGB强度值范围为0~255。
C.3.3CMYK色值说明:CMYK色彩模型通常用于纸张打印(或印刷),即用于国土调查图件打印或印刷。
C代表青色,M代表品红,Y代表黄色,K代表黑色。
关于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相关问题的探讨
关于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相关问题的探讨摘要:国家在《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上明确指出,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将于2017年正式启动,全面部署并开展全国范围内的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
国务院此次的通知,代表着每10年一次的土地调查正式开始第三次的全面调查,此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的调查项目,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第二次调查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土地进行全面的细化以及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更加直接的掌握我国的土地利用现状以及近年来土地资源的变化情况。
满足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统一进行宏观调控,实现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保证土地利用的科学合理性。
本次调查将以2020年为基准点,当下,如何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是我国各地政府以及自然资源部门面临的最主要任务,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对在此次调查在调查和绘图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点进行全面分析,确保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任务的顺利开展,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有效,为我国的土地资源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调查数据;问题;研究1 此次调查的主要任务本次调查的主要任务是开展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调查全国范围内城乡土地利用现状;开展土地不动产权的调查,查清土地所有权状况,查清各类区域的不动产权调查;同时对基本农田进行专项调查,调查评价耕地质量等别及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对耕地、建设用地、自然生态状况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分析;建设土地调查数据库。
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三次调查数据应用服务体系。
2 此次调查的基本原则2.1力求实际上次土地调查开始于2001年7月,结束于2009年11月,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过程中,由于受到当时科技水平以及当时的土地利用整体规划指标等因素的影响,调查部分数据的真实性不高,图表数据与实际土地现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在加上第二次土地调查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现有的土地数据现实性不强,已经不能正确客观的反映现在各地土地的实际现状,因此,在此次的调查上,相关政府必须大力支持,对第二次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要客官分析,力求规避风险,对耕地面积以及建设用地面积进行实事求是的反馈,对数据有效性必须负责。
第三次土地调查内外业核查方法和调查举证
界线穿田, 地类图斑未 分割,且未 按田坎走向 调绘。 不通过核查
四 、内业核查——地类图斑界线检查
3、地类边界随意,与遥感影像资料明显不套合
红色为错误图斑地 类边界,未在道路 中心,界线勾绘随 意。
四 、内业核查——地类界线检查
4、地类边界随意,与遥感影像资料明显不套合
第三次土地调查 内外业核查方法和调查举证
1
主要内容
一 • 成果内外业核查 二 • 外业调查要求 三 • 互联网+举证
第一部分 成果内外业核查
一 核查的目的和任务
1、核查的目的: 全面核查县级调查成果,确保土地调查的数据、图件与实
地三者一致,避免由于技术因素和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失真, 保证调查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一)一致图斑:
国家提取图斑中, 三调数据库图斑地类与原数据库图斑地类一致,包含图 斑属性标注一致的,通过核查。
原数据库图斑
地类为旱地;
国家提取图斑
为园地;
三调图斑地类
为旱地;
旱地
耕地种植属性
标注为:园
木—YM。
通过核查
四 、内业核查——图斑地类一致性检查
(二)地类无变化图斑:
国家未提取图斑的,三调数据库图斑地类与原 数据库图斑地类一致的,内业检查采取与遥感影 像资料逐一核对。
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一、二级分类面积。
3.对比分析
根据面积计算结果和上报数据填写“面积汇总检 核表”。若数据差异显著,进行重点核查,分析数据 差异的原因。
4 .地类差异
三调数据库各地类和变更调查各地类对比,找出 地类面积差异大的地类,重点检查。
四 、内业核查——地类图斑界线检查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ppt课件
(DLGY)。
5
对城市、建制镇和村庄范围内的地类图斑标注:相应标注城市(201)、建制镇 (202)或村庄用地(203)属性。城镇村庄外部的采矿用地和特殊用地应按实
地利用现状调查,并标注“204”或“205”属性。
对永久基本农田范围以外的部分耕地图斑标注:开展耕地细化调查并分别标注
6
为:河道耕地(HDGD)、湖区耕地(HQGD)、林区耕地(LQGD)、牧区耕地
在国标分类基础上,为满足管理需要和减轻城镇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工 作量,工作分类是对国标分类进行了适当的归并和增加。
归并类型:
1.05商服用地只调查到一级类; 2.将0601工业用地和0604仓储用地合并为工业仓储用地06H1; 3.将0801机关团体用地和0802新闻出版用地合并为机关团体新闻出版 用地08H1; 4.将0803教育用地、0804科研用地、0805医疗卫生用地、0806社会福 利用地、0807文化设施用地和0808体育用地合并为科教文卫用地08H2; 5. 09特殊用地只调查到一级类。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2017上半年: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土地 调查前期研究相关工作,开展土地调查新技 术试点,对任务、技术路线、技术方法等 进行验证。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2017年四季度以来:筹建调查办, 完善各方案、技术标准;梳理2017年7 月1日以来的存档卫星数据,每省选择 三个左右县级单位先行开展三调工作。 树立标杆、以点带面,锻炼队伍、,加 强培训,总结经验、梳理问题。
04 对国家内业未提取的变化图斑,地方自主调查新增的变化图斑,必须拍摄 互联网+照片。
05 省级可通过土地调查云与国家同时获取互联网+照片,省级也要进行全面 核查。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浅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1. 引言1.1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背景1. 经济发展需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土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保障国家的土地资源,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成为当务之急。
2. 技术手段更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进行的,当时的技术装备和手段相对滞后。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第三次国土调查有了更多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能够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国土资源现状。
3. 政策法规要求:随着国家对土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视,第三次国土调查也受到了相关政策法规的支持和推动。
政府机构和研究机构对于土地资源的数据和信息需求也不断增加,这也是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的一个重要背景因素。
4. 国际经验借鉴:在国际上,土地调查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作,许多发达国家都有定期进行的国土资源调查计划。
我国也可以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开展第三次国土调查来不断完善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体系。
1.2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意义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意义在于深化对我国国土资源状况的了解,为科学制定国土规划提供有力支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愈发受到重视。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开展,将为全面了解我国国土资源状况提供重要数据支持。
通过对国土资源分布、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可以为合理规划国土资源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避免资源过度开发、浪费和环境破坏。
国土调查还可以为城乡规划、土地整治和生态保护等工作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意义不仅在于了解国土资源状况的全貌,更在于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决策支持。
2. 正文2.1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内容与结果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内容与结果是指通过对全国范围内土地利用情况的详细调查和统计分析,得出了关于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资源分布、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地利用变化等方面的数据和结论。
三次国土调查规程
•
•
• •
修改一级类工矿仓储用地(06)为工矿用地.
为满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求,按附录A表A.2归并出城市、建制镇、村庄等。 城市(201):指城市居民点,以及与城市连片的和区政府、县级市政府所在地镇级 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机关、学校等单位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其他 各类用地。(单独图层表示201大圈,201范围内的各个图斑标注201属性)。城市独 立工业用地(201A):城市辖区内(属于城市又在集中连片外)的独立的工业用地 (按照0601调查,标注201A属性)。 建制镇(202):指建制镇居民点,以及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学校等 企事业单位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其他各类用地(单独图层表示202大圈,202范围 内的各个图斑标注202属性)。建制镇独立工业用地(202A):建制镇辖区内(属于 建制镇又在集中连片外)的独立的工业用地(按照0601调查,标注202A属性)。
4.4 数学基础
4.5基本调查单位 完整县级行政辖区。
面积计算单位采用平方米(m2);面积统计汇总单位采用公顷(hm2)和亩
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 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全国土地调查办统一组 织制作2000国家大地坐 标系正射影像图,地方 土地调查办公室负责将 国土资源管理和相关部 门资料以及原有相关数 据转换为2000国家大地 坐标系。
4.2调查标注内容及代码
• • • • • • • • • • • • • • • H.4关于工业用地细化标注 对于工业用地按照类型细化标注为: 火电工业用地 HDGY 钢铁工业用地 GTGY 煤矿工业用地 MKGY 水泥工业用地 SNGY 玻璃工业用地 BLGY 电解铝工业用地 DLGY J.1关于耕地细化标注 对于基本农田以外耕地按位置、立地条件等标注为: ——河道耕地(位于河道内或滩涂上耕地)为HDGD; ——湖区耕地(位于湖区或滩涂上耕地)为HQGD; ——林区耕地(林区内林业职工自行开垦的的耕地)为LQGD; ——牧区耕地(牧区过度开垦的耕地)为MQGD; ——沙荒耕地(受土地荒漠化、沙定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点和难点
• 对于林木、灌木、草混合生长的状况,应按照林木、灌木、草的顺序进行地类认定。
• 对于与主要用地一体的必需的附属用地、配套用地,应按主要用地类型认定地类。 【小的沟渠、住宅小区内部配套用地。。。】
二、调查步骤
作业组技术流程
5、农村区域地类调查上图 (1)导入线性地物,坐标转换, 并根据相关资料说明和影像特征进行判读、勾绘、调整界线, 转换成图斑 (2)导入201—205图斑,坐标转换, 并根据相关资料说明和影像特征进行判读、勾绘、调整 界线 (3)导入地类图斑, 坐标转换, 并根据相关资料说明和影像特征进行判读、勾绘、调整界线 (4)对室内判读、勾绘、调整时存在疑问的,到野外实地核实调查。 6、城镇地类调查: (1)导入城镇内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坐标转换,转换成图斑 (2)城镇内部图斑判读、勾绘、调整 (3)对室内判读、勾绘、调整时存在疑问的,到野外实地核实调查。 7、村庄地类调查 (1)导入村内宅基地使用权宗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坐标转换 ,转换成图斑 (2)村内部图斑判读、勾绘、调整 (3)对室内判读、勾绘、调整时存在疑问的,到野外实地核实调查。
六、地类调查的几个要点
4. 图斑调查方法 由于本次调查以最新的变更调查图斑为基础的,因此,在室内依影 像特征调整图斑界线的工作量较大。 调查的基本方法 依据调查底图,逐图斑调查图斑地类,调绘图斑边界。
• 与导入的图斑相比较,地类一致,但边界不一致的图斑,可依影像 特征进行手工调整
调绘图斑的明显界线与DOM上同名地物移位不大于图上 0.3mm,不 明显界线不大于图上1.0mm。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发表时间:2019-07-22T11:35:00.547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23期作者:谭云兵[导读] 开展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目的是对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
谭云兵安化县自然资源局湖南益阳 413500摘要:开展全国国土调查工作的目的是对土地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
全国国土调查是政府实时掌握国家土地资源具体使用情况的方式,也是我国政府提升土地资源开发和使用效率的基础。
我国第三次国土资源调查于2017年年底以不同于二次调查的方式在国家规定具体调查方向、范围、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内外一体化调查及问题图斑互联网+举证的双轨制调查方式,最终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精细化管理。
本文就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展开探讨。
关键词:“二调”;“三调”;国土调查引言“三调”是“二调”的继承和发展,即“三调”是以“二调”的成果为基础,“三调”细化了已有的内容、更新变化的内容、增加了缺少的内容。
“三调”较“二调”在数学基础、遥感影像精度、成图比例尺、最小上图图斑面积、土地分类、核心技术、调绘方式、工作路径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具体的变化,同时增加了部分内容。
1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工作要点(1)土地现状调查。
调查土地的现状是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该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按照相关规定,对土地的技术标准进行调查,并且根据特定的比例,调查辖区中每一块土地的范围以及面积等。
(2)土地权属调查。
借助相关部门的土地所有权证明结果以及补查数据,可以清楚地了解到目前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其他情况以及集体土地的所有权。
(3)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
按照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相关信息以及土地的调查结果,再根据土地的用地评价需求以及精细化的管理情况,能够细化耕地,并且深入调查已经经过审批但是并没有予以使用的土地。
(4)土地调查数据库的创建。
按照既定的数据库的标准,进行和土地调查数据相关的数据库的建立,便于能够快速掌握城市以及农村中的土地使用情况,并且实现对农田以及其他土地情况的全面调查管理。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 .doc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成立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领导小组的通知》(国办函〔2018〕53号)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土调查办发〔2018〕1号),为全面组织实施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一)主要目标三调的主要目标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国土利用现状和自然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国土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三调按照《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以下简称《工作分类》,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规程》),实地认定地类,确保地类不重不漏全覆盖,在自然资源调查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在对存在复合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种植园、林地、草地、养殖水面等地类进行利用现状、质量状况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基础上,同步推进相关自然资源专业调查。
(二)主要任务三调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种植园、林地、草地、湿地、商业服务业、工矿、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同步推进相关自然资源专业调查,整合相关自然资源专业信息;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权属和相关自然资源信息为一体的国土调查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健全国土及森林、草原、水、湿地等自然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全天候、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一)调查目标
1.摸清我国土地资源家底,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变化趋势。
2.明确土地权属关系,保障土地权益。
3.评估土地资源生态状况,支撑生态文明建设。
4.为国家土地政策制定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原则
1.科学性: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确保调查数据的准确性。
2.实用性:注重调查成果的实际应用,满足国家和地方管理需求。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第1篇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一、背景与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现状,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下简称“土地调查”)。
3.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变化趋势等进行深入挖掘。
四、组织管理与分工
本次土地调查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各级政府分级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
(一)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
负责全国土地调查的统筹协调、重大事项决策和成果审核。
(二)地方各级政府
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和成果验收。
1.汇总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编制调查报告。
2.推广调查成果应用,服务于国家土地管理和决策。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二)保障调查经费,满足工作需求。
(三)严格质量控制,确保调查成果真实可靠。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五)深化成果应用,提高土地资源管理水平。
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根据实际情况可适时调整。各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要求,切实履行职责,确保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第三次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差异分析
第三次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差异分析发布时间:2021-06-28T16:04:57.417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9期作者:余文亮[导读] 摘要:土地调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土地资源进行摸底和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
茂名市自然资源勘探测绘院广东茂名 525000摘要:土地调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土地资源进行摸底和有效管理的重要措施。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首次构建了联网数据库,形成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的数据信息共享体系,实现了土地调查结果储存和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为相关部门管理自然资源以及社会经济的合理发展提供了数据支撑。
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的就是对土地资源的基础数据进行细化和完善,以便国家更详细、更精准地掌握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变化状况,以此为基础对土地调查、统计、监督制度进行完善。
关键词:第三次;第二次;土地调查;差异:分析引言国务院于 2008 年发布的《土地调查条例》是2008年国务院发布的土地条例,其中第六条规定,按照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全国土地调查每十年进行一次;为了满足土地管理的需要土地变更调查每年都要进行。
在前两次土地调查的基础上,开始进行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本文简称“三调”),比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简称“二调”),“三调”在技术标准、调查手段、土地类别划分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调整,利用的基础资料更详实、调查数据更精确、调查手段更科学、调查内容更全面、调查的成果更具备应有性[1]。
一、历次全国土地调查概况(一)一调概况一调是根据1984年5月16日国务院颁布的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的相关政策开展的,牵头部门包括农牧渔业部和国家土地管理局。
一调的目标要求是查清全国土地类型的分布、数量、土质、使用情况等并进行科学评价。
一调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对全国土地实施标准地类分类:8类一级地,46类二级地,广东省75类再分三级地。
一调统一数据时点为1996年10月31日,调查数据于1999年11月1日公布。
关于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几点思考
关于第三次土地调查的几点思考依据我国的相关规定,每隔十年便会进行一次土地调查。
在2017年我国部署了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而且明确了在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落实到每一个地方政府和资源部门这一过程中,需要所有人重视起来。
本篇文章对于我国的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展开了几点思考,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技术要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标签:第三次土地调查;思考;建议土地调查工作,既能了解我国土地的使用率情况,同时还可以对我国的土地进行全面规划,以便后期的发展与利用。
在生产经济不断发展的现代,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很多数据已经相较于前两次更为精确,同时由于新技术的引用,调查的效率和精度都大大提升。
但是总体来说,该项调查工作是非常复杂的,需要根据有关的规范和标准来开展,才能满足最终的调查需求。
1、第三次土地调查工作应遵循的原则1.1实事求是原则。
在总结我国的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中,分析每一次土地调查的过程总体规划指标以及各种真实性的问题上,发现了很多实践与图纸不一致的现象出现。
而近几年来我国土地在变更的过程中相关的调查员工作不负责任,由于人为因素导致调查效果不好,未准确的反映出我国土地的真实情况。
总结第二次土地调查而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在第三次土地调查中必须要学会避免引以为戒,做到实事求是,认真落实每一项原则,避免在第二次调查中出现的问题,还会再一次出现在第三次调查中。
要朝着最科学准确客观的方向出发,实地分析我国土地的利用情况,同时将近几年来的耕地面积的建设以及土地的使用情况如实的反映出来。
1.2充分利用新技术原则。
再总结第三次土地调查与第二次土地调查来看,很明显,第三次独立调查中涌现了很多新的技术,比如遥感卫星取像,这可以使采集到的信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更加清晰准确便于分析。
如今是互联网的时代,在土地调查中加入互联网的因素,可以较好的发挥线上推广的功能,使新技术在整个土地调查过程中推广到各个市区县,真正将新技术利用起来。
1.3重点调查原则。
(完整版)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自然资源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
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
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
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
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
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
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
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合理安排生态退耕和轮作休耕,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根本前提;是确保永久基本农田“划足、划优、划实”,实现“落地块、明责任、建表册、入图库”的重要基础;是全面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加强耕地建设性保护、激励性保护和管控性保护,建立健全耕地保护长效机制的根本保障。
(三)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存量土地再开发,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的重要保障。
我国人多地少,当前工业化、城镇化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民经济也处于中高速发展时期,建设用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
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查清城镇、工矿、农村及开发区等内部各类建设用地状况,是全面评价土地利用潜力,精准实施差别化用地政策,开展土地存量挖潜和综合整治,贯彻“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放活流量”建设用地管控方针的基本前提;也是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科学规划土地、合理利用土地、优化用地结构、提高用地效率,实现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的重要依据。
(四)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重要举措。
保护产权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土地和矿产是人民群众和企业的重要财产权益。
国土资源领域重大改革、征地拆迁补偿、保障性住房用地保障、农村宅基地管理、土地整治、矿产勘查开发、地质灾害防治、执法督察等工作,均与人民群众和企业利益息息相关。
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查清土地权属状况,巩固并完善现有各类不动产确权登记成果,是有效保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企业利益,及时调处各类土地权属争议,积极显化农村集体和农民土地资产,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础。
(五)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的重要前提。
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协同整体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已全面铺开。
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掌握耕地、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各类自然资源范围内土地利用状况,是贯彻落实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战略,夯实自然资源调查基础和推进统一确权登记的重要措施。
二、第三次土地调查的主要任务第三次土地调查主要任务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利用遥感、测绘、地理信息、互联网等技术,统筹利用现有资料,以正射影像图为基础,实地调查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全面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工矿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交通运输、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地类分布及利用状况;细化耕地调查,全面掌握耕地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开展低效闲置土地调查,全面摸清城镇及开发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国家、省、地、县四级的集影像、地类、范围、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完善各级互联共享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健全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和全天候、全覆盖遥感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相较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第三次土地调查是对“已有内容的细化、变化内容的更新、新增内容的补充”,并对存在相关部门管理需求交叉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养殖水面等地类进行利用现状、质量状况和管理属性的多重标注。
具体任务如下:(一)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城市、建制镇、村庄(以下简称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以县(市、区)为基本单位,以国家统一提供的调查底图为基础,实地调查每块图斑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等利用状况,查清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的数量、分布及质量状况,查清城市、建制镇、村庄、独立工矿、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等各类土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2.城镇村庄内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充分利用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登记成果,对城市、建制镇、村庄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开展细化调查,查清城镇村庄内部商服、工业、仓储、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和特殊用地等地类的土地利用状况。
(二)土地权属调查。
结合全国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将城镇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外已完成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成果落实在土地调查成果中,对发生变化的开展补充调查。
(三)专项用地调查与评价。
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土地权属调查成果和国土资源管理形成的各类管理信息,结合国土资源精细化管理、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及相关专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系列专项用地调查评价。
1.耕地细化调查。
重点对河道或湖区范围内耕地、林区范围内的耕地、牧区范围内耕地、沙荒耕地等开展细化调查,分类标注,摸清各类耕地资源家底状况,夯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基础。
2.批准未建设的建设用地调查。
将新增建设用地审批界线落实在土地调查成果上,查清批准用地范围内未建设土地的实际利用状况,为持续开展批后监管,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供基础。
3.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和耕地分等定级调查评价。
在耕地质量调查和评价的基础上,将最新的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和耕地分等定级评价成果落实到土地利用现状图上,对评价成果进行更新完善。
(四)各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
1. 建立四级土地调查及专项数据库。
国家编制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及建库规范,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开展县级土地调查数据库、耕地细化调查专项数据库、建设用地专项数据库、耕地质量等级和耕地分等定级专项数据库建设,实现对城镇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权属调查成果和专项调查成果的综合管理。
以县级各类数据库成果为基础,省、地级组织建设省、地级土地调查及专项调查数据库;国家组织建设国家级第三次土地调查及专项调查数据库,实现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和专项调查成果的集成管理、动态入库、综合查询、统计汇总、数据分析、快速服务等功能。
2. 建立各级土地调查数据及专项调查数据分析与共享服务平台。
基于四级土地调查与专项调查数据库,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建设从县到国家的土地调查数据综合分析与服务平台,实现土地调查数据、专项调查数据与土地规划、基础测绘等各类基础数据的互联互通和综合分析应用,结合自然资源管理和国土资源管理需要,开发相关应用分析功能,提高第三次土地调查成果对管理决策的支撑服务能力。
(五)成果汇总。
1.数据汇总。
在土地调查数据库和专项数据库基础上,逐级汇总各级行政区划内的城镇和农村各类土地利用数据及专题数据。
2.成果分析。
根据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并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年度土地变更调查等相关数据,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分析。
对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完成以来耕地的数量、质量等级、分布、利用结构及其变化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城市、建制镇、村庄等建设用地利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土地利用集约节约程度;汇总形成各类自然资源数据,并分别对其范围内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生态文明建设、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基础依据。
根据土地调查及分析结果,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编制第三次土地调查分析报告。
3.数据成果制作与图件编制。
基于第三次土地调查数据,制作系列数据成果,编制国家、省、地、县各级系列土地利用图件、图集和各种专题图、图集等,面向政府机关、科研机构和社会公众提供不同层级的数据服务,满足各行各业对第三次土地调查成果的需求,最大程度的发挥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的综合效益。
三、第三次土地调查的技术路线与方法(一)技术路线。
采用高分辨率的航天航空遥感影像,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调查、地籍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地理国情普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的基础资料及调查成果,采取国家整体控制和地方细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利用影像内业比对提取和3S一体化外业调查等技术,准确查清全国城乡每一块土地的利用类型、面积、权属和分布情况,采用“互联网+”技术核实调查数据真实性,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等新技术,建立土地调查数据库。
经县、地、省、国家四级逐级完成质量检查合格后,统一建立国家级土地调查数据库及各类专项数据库。
在此基础上,开展调查成果汇总与分析、标准时点统一变更以及调查成果事后质量抽查、评估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