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PPT课件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 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美国的<精神疾 病诊断和统计手册(DSM-IV)>,世界卫生 组织的国际精神疾病分类体系(ICD-10)以及 中国的精神疾病分类标准,均把智力发育不全 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智力包 括一个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 等能力的综合。凡是在智力正态分布曲线之内 以及能对日常生活做出正常反应的智力超常者 均应属于心理健康的人。
国外心理健康标准的阐述
第三届国际心理健康大会曾为心理健康提 出一个定义为:“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 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 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世 界心理健康联合会还明确地指出心理健康的标 准是:“①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②适 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③有幸福感; ④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适宜的情绪体验
良好的心境:保持积极向上,开 朗愉悦的心境,有利于健康,也有利 于发挥潜能。同时能适当发泄激情。
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相互认同, 相互体验中形成的一种以情感联系 起来的心理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 表现为在与人相处中信任、尊重、 悦纳等积极态度多于怀疑、轻蔑、 厌恶等消极态度。
心理健康的标准
适应能力; 耐受能力; 控制能力; 社交能力; 康复能力; 意识水平; 道德感
心理健康的标准
正确的认知能力; 适宜的情绪体验;
健全的人格特征;
正确的自我意识;
和谐的人际关系。
正确的认知能力
恰当的自我评价“知人者智, 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者强”。 既不自悲,也不自大;自我评价过 高,容易潜伏挫折和自我苛求的危 险;自我评价太低将缺乏信心和勇 气,不能发挥潜力。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劳动实践既可促进个体心身发 展,同时也可创造财富与产品,从 而体现人的社会价值。
心理健康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准
体验标准
操作标准
发展标准
心理健康的体验标准
良好的心境:保持积极向上,开朗愉悦 的心境,有利于健康,也有利于发挥潜 能。
心理健康的操作标准
操作标准也称效率标准,它是 以可操作的方法了解人的心理活动 效率。如对一个人的认知过程、情 绪过程和个性进行测量。
心理卫生
心理卫生的概念
心理卫生 (mental hygiene) 是指个体能够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 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 和发展着的内外环境保持良好的适 应功能。
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 “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 社会适应功能上的完好状态,而不 仅仅是股有疾病”。
心理健康的概念
能采取积极有益的措施,不断调整 人们的不良情绪与行为,达到适应当前 和发展的社会环境的一种状态。 一是指一门学科,即心理健康学; 二是指专业或实践,即心理卫生工作; 三是指心理的良好状态。
心理健康工作目标
从心理健康工作目标有狭义与 广义之分。就狭义而言,是指预防 和矫治各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就广义而言,是指维护和改进人们 的心理状态,以提高人类对社会生 活的适应与改造能力。
情绪良好
情绪在人的心理健康中起着核心的 作用。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 朗、自信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 趣,对生活充满希望。当然,并非一个 人不能有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而是说, 一旦有了负性的情绪,能够并善于从不 良情绪状态中调整过来,即具有情绪的 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人际和谐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条 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个体的心 理健康状况主要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来 的。人际和谐表现在: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 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 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 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取人 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 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个人的心理与社会效率
个人的心理效率:可用实验和测验
评定。 个人的社会效率:工作效率(单位 时间内完成工作的量和质)、人际 关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和)。
心理健康的发展标准
从时间轴上对人的心理状况作 纵向的回顾或展望,既了解一个所 经历的历程,又估计未来发展的可 能性和趋势。
国外心理健康标准的阐述
美国的马斯洛(Maslow)提出了心理健 康的标准,比较全面且提法准确,他们指出: ①有充分的适应力;②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 己的能力作恰当的估计;③生活目标能切合实 际;④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⑤能保持人格的 完整和谐;⑥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⑦能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⑧适度的情绪发泄与控 制;⑨在不违背集体意志的前提下,能作有限 度的个性发挥;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 个人的基本需求能恰当满足。
判断心理健康的原则
心理与环境 同一性 心理与行为 统一性 人格稳定性
古代心理卫生史
《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 未病”,“智者之养生,必顺四时 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 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 长生久视”。古罗马早已认识到健 康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将友谊 列入有利于健康的因素。
适应环境
能否适应变化的社会环境是判断一个 人心理上是否健康的重要基础。不能有效 地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 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能适应环 境主要指具有积极的处世态度,与社会广 泛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确的认识, 其心理行为能顺应社会改革变化的进步趋 势,勇于改造现实环境,以达到自我实现 与社会奉献的协调统一。
近代与现代心理卫生
1908年第一个心理卫生协会成立, 其宗旨是保持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 提高精神病 待遇;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与心理卫生机构合作。1930年国际心理 卫生委员会成立,1936年中国心理卫生 协会在南京成立。
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成 立时(1948年),向全世界发出的 有关健康认识的呼吁中指出:“健 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的虚 弱现象,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 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