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
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通过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间的体温变化,了解低体温对患者的影响,在手术期间应该采取怎样的护理措施去解决低体温问题。
标签:低体温;手术患者;影响;护理措施现代手术室护理理念是以患者为中心,注重手术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协助患者解决问题。
安全顺利渡过手术期是医护人员应尽的责任。
在手术室环境中有50%~70%的手术患者会出现意外低体温,在手术期间,手术患者发生低体温造成的危害引起广泛的重视。
体温是重要生命体征之一,在下丘脑的调节下身体的产热和散热是动态平衡的,正常人的体温基本保持在37℃左右,当人体的体温低于36℃时,临床上称为低体温。
低体温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环境,麻醉,手术,患者体质及年龄。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层流手术间21个,每天手术量约100台左右,根据容易发生低体温情况的患者,选取100例如年老,婴幼儿,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的患者进行研究。
1.2方法我们把研究对象分别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结束在复苏室舒醒时进行观察,通过生命体征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患者的主诉进行资料搜集,以对出现低体温的患者进行护理。
2低体温影响低体温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当体温降低1℃,白血球所提供的免疫力便会减少37%。
基础代谢率下降,让细胞的新陈代谢衰退。
血液循环变差,患者手脚的末梢血管紧缩,血液流通不畅。
呼吸减慢或停止,心跳减慢,不规则,最后停止心跳。
临床表现为皮肤苍白冰冷,口唇耳垂呈紫色,轻度颤抖,心跳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尿量减少,意识障碍,晚期出现昏迷。
3护理措施3.1手术前3.1.1在患者进入手术室,麻醉医生在准备麻醉工作时患者有等待手术的过程,这时患者只穿单薄的病号服在手术预备间等待,他们会因为紧张的心情及低室温,患者会主诉身体发冷,我们将准备好在温箱加温的毛毯给患者披在身上。
如果是进入手术间躺在手术床上的患者会盖上两条小棉被给予保暖,并把手术间的室温调置22℃~26℃,湿度控制在40%~60%,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围手术期体温<36℃称为体温过低[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文献报道[2],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约为50%~70%。
由于加温设备缺乏和工作人员相关知识的缺乏,致使手术患者的低体温问题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视,影响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
针对造成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如何进行有效预防是围手术期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分析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危险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
1.手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1.1麻醉因素:手术时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通过中枢和外周作用降低了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
麻醉抑制了血管收缩、寒颤和非寒颤产热机制。
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但麻醉剂的使用既损害中枢温度调节,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尤其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有些还能扩张血管,因而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下降[3]。
全身麻醉可明显抑制正常的体温自身调节功能,使体热从核心室向外周室重新分布,是大多数患者低体温的主要原因,区域阻滞麻醉亦抑制体温自身调节功能,但比全身麻醉范围小[4]。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低温干燥的气体直接进入患者肺部,可增加呼吸道的热量的丢失[5]。
肌肉松弛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2手术室内温度:手术室正常温度应该在22~25℃,相对湿度在50%~60%[6]。
如果空调温度设定低于22℃,再加上空气对流速度过快,往往会引发体温过低,老年人及婴幼儿更多见。
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机体散热大于产热,保暖不够,就易造成体温过低。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行业特制]
专家资料
1
前言
体温是生命的重要指征,体温的维持对人体 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临床将体核温度 在34~36℃认定为低体温。低体温可引起麻醉药 物代谢减慢、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抑制、增 加术后渗血和感染机会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关 注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专家资料
滤过、加温和湿化作用→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 进入肺部→带走体内大量热量→体温下降
专家资料
19
* 区域阻滞麻醉
* 硬膜外阻滞后,阻滞区皮肤温度明显增加,而非阻
滞皮肤温度下降, 通过未阻滞区的骨骼肌收缩增 加产热及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以保持体温恒定。
* 提示硬膜外麻醉后寒战与中心体温降低有密切关
系。
专家资料
25
增加切口感染率
* 即使轻度体温降低也可直接损害机体免疫功能,尤
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
* 低温可减少皮肤血液和氧供,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 * 围术期低温还与蛋白质和骨胶质合成减少有相关性
专家资料
26
苏醒延迟
* 低温时,儿茶酚胺产生减少,使机体对外界刺激的
应激反应减弱,从而相对延长清醒和拔管时间。
20
* 肌松药 * 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也消除了肌紧张及
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专家资料
21
机体散热因素
* 皮肤消毒:
消毒液温度低,消毒待干后才能达到消毒目的,消 毒液的挥发带走大量的热量,使体温下降。
* 大手术胸腔、腹腔暴露时间长,使用冷液体冲洗体
腔,都是使体温下降的重要因素
专家资料
专家资料
8
对流:对流散热是通过气体和液体来交换热 量的一种方式。人体周围总是绕着一薄层同 皮肤接触的空气,人体的热量传给这一层空 气,由于空气不断地流动(对流),便将体 热散发到空间。
术中主动保温策略及标准流程
术中主动保温策略及标准流程一、背景与意义手术过程中,由于麻醉、手术创伤、大量输血输液等因素,患者容易出现低体温。
低体温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凝血障碍、免疫力下降等。
近年来,术中主动保温策略逐渐受到重视,其意义在于预防和治疗低体温,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
二、术中低体温的发生机制1.麻醉影响:麻醉药物会抑制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节能力下降。
2.手术操作:手术过程中,皮肤暴露、冲洗液温度较低、手术时间长等因素都会导致热量流失。
3.环境因素:手术室温度较低、输血输液温度过低等环境因素也会导致患者体温下降。
三、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1.凝血障碍:低体温会影响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导致凝血障碍。
2.免疫力下降:低体温会降低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加术后感染的风险。
3.心血管并发症:低体温可能导致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血管并发症。
4.术后恢复延迟:低体温会影响伤口愈合,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延长患者恢复时间。
四、主动保温策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减少并发症:主动保温策略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低体温,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提高手术效果:维持患者正常体温可以保证手术效果,减少因低体温导致的手术风险。
3.缩短恢复时间:通过主动保温策略,可以加速患者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4.提高患者满意度:术中主动保温策略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五、保温方法与具体流程1.调节手术室温度:手术室温度应维持在24-26摄氏度,减少患者热量流失。
2.预加热输血输液:对输血输液进行预加热,减少因低温液体输入导致的热量流失。
3.使用保温毯:为患者加盖保温毯,减少皮肤暴露导致的热量流失。
4.体温监测:在手术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低体温。
5.加热冲洗液:使用加热冲洗液进行手术部位的冲洗,减少因冲洗液导致的热量流失。
6.减少暴露时间: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皮肤暴露时间,从而减少热量流失。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二、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1. 麻醉剂对体温调节抑制作用
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 ,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 节和神经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 动态平衡,但麻醉剂的使用既损害中枢 温度调节,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尤其 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 ,因而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 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 下降。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2.分级: 轻度低体温:核心温度为34~35 ℃,患
者自我感觉不舒服,当寒颤出现时加速氧 消耗使病情不稳定而进入危险状态;
中度低体温:核心温度为30~34 ℃,患 者生理功能下降,然而早期在数小时内, 通过某些干预因素可使体温恢复;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重度低体温:核心温度<30 ℃,此 时机体将完全丧失体温调节能力,只能被 动的接受或丢失热量,是一种对生命极具 威胁的状态。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2.出血增加 低温使血小板减少,功能抑制,复温
后4h仍未恢复正常。低温降低凝血物质 活性,并且激活血纤维蛋白溶解作用系 统,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严重低温 可导致DIC。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3. 心血管功能异常 有学者对接受胸部、腹部和血管手术
的高危心血管患者进行了研究,发现体 温较低组患者的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 件发生率增加了300%,这是由于引发了 交感神经兴奋,导致去甲肾上腺素水平 增加100%~700%和整个系统性血管收缩 。当体温在28℃以下时,心室激惹明显 ;25℃~30℃时出现心室颤动,可发生 死亡。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三、低体温引起的并发症
1. 伤口感染率增加和住院时间延长 ,轻 度低温时由于直接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和 减少皮肤血流量,从而减少组织的氧供, 同时低温往往伴有蛋白质的消耗和胶原合 成的抑制,这些均可使患者对手术伤口感 染的抵抗力降低。有报道在择期大肠手术 期间发生低温的患者伤口感染率增加3倍 ,住院时间延长20%左右。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标签:手术病人;低体温;预防;护理围手术期低体温是指人体在麻醉和手术期出现的非控制性体温下降的现象,是麻醉和外科手术期常见的并发症,有研究显示大约有50%的手术病人中心体温低于36℃,33.3%病人中心体温< 35℃[1]。
低体温会对机体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减慢药物代谢导致麻醉苏醒延迟,呼吸抑制、循环功能抑制导致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量增多,免疫功能抑制导致术后感染,术后寒战导致组织耗氧增加组织缺氧等等。
维持患者手术过程中体温恒定是降低术中、术后和麻醉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1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原因1.1 心理因素病人因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术中易致低体温。
1.2 环境温度过低手术室的适宜温度为22℃~25℃。
暴露的体表面积越大,经皮肤丧失的热量越多,这是由于皮肤和环境温度差值过大,辐射和对流散热显著增加。
1.3 气管插管和麻醉剂的影响当气管插管后,气体不经鼻腔上呼吸道的加温加湿作用,低温干燥的气体直接进入肺内,可使中心体温下降约1~2℃[2]。
麻醉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肌松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了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4 输液输血对体温的影响手术过程中患者输入大量与手术间等温的液体或血液,有冷稀释作用,可导致机体温度下降。
1.5 手术因素:胸、腹部手术术野消毒范围广,面积大,因消毒液挥发带走体内大量热量,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等腹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身体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也可导致机体温度下降。
1.6 患者自身因素:患者如果自身体质较差,对于冷刺激敏感性强,术前禁食使机体释放化学能减少,慢性消耗性病人的体温调控能力不足,机体代谢率下降,易引起体温下降。
1.7年龄对体温的影响小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健全,体温易随室温下降而下降,如1岁婴儿常温下手术1 h体温可下降0.5℃,手术2 h体温可下降3~4℃[3]。
围术期低体温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围术期低体温的定义与影响 • 围术期低体温的原因 • 围术期低体温的预防与处理 • 围术期低体温的监测与评估 • 围术期低体温的研究进展
01
围术期低体温的定义与影响
定义
• 围术期低体温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体温下降的现象。正 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自主调节机制维持体温在相对稳定的范围 内。但在手术过程中,由于麻醉、手术操作、环境温度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患者的体温可能会下降。
。
减少暴露部位
02
尽量减少患者暴露部位,如覆盖保温毯、减少皮肤暴露等措施
,以减少热量散失。
保温冲洗液
03
在手术过程中使用温热的冲洗液,以减少热量散失和降低低体
温的发生率。
低体温防治药物的研究
中药研究
研究具有温阳散寒、益气活血等功效的中药,用于防治围术期低 体温。
西药研究
研究能够提高机体产热、降低散热的药物,用于防治围术期低体 温。
温下降。
体腔长时间暴露还会增加感染的 风险,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
。
03
围术期低体温的预防与处理
提高手术室温度
手术室温度应维持在 24-26℃,湿度保持 在40%-60%。
手术过程中,手术室 的门应保持关闭,以 减少冷空气的流入。
手术台面和手术医生 的手套应保持温暖, 以减少与患者的热量 交换。
。
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低体温
通过监测与评估,能够及时发现低体温,避免因低体温引起的并 发症。
指导治疗
根据监测与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加温、保 温等措施。
提高手术安全性
围术期低体温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凝血障碍、心肌缺血等,通 过监测与评估可以提高手术安全性。
围手术期低体温其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及其护理【摘要】围手术期低体温是外科患者在手术期间常见的护理问题,是一种常见的麻醉和外科并发症。
本文综述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及防止术中病人低体温的护理。
【关键词】围手术期;低体温;护理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间的动态平衡维持正常体温,而围术期由于各种原因使该平衡破坏。
人体体温调节系统通常将中心体温设定在37℃,而术中低体温是指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体核体温低于36℃以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可达50%-70%。
围手术期的低体温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如导致麻醉药物代谢减慢、凝血障碍、免疫功能抑制、心肌缺血、术后渗血量增多、术后切口感染和住院时间的延长等应引起重视。
1 术中低体温发生的原因1.1心理因素患者因恐惧、紧张、焦虑等精神因素,对外界事物反应加强,会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了回心血量和微循环灌流量,过于紧张焦虑的患者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
1.2室温手术室环境的温度通常控制在22-24℃,室温60岁)自身体质较差,对于冷刺激敏感性较大,易引起体温下降。
2 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2.1低温对代谢的影响低温可降低代谢率和氧供,每降低1℃约降低需氧量7%,低温药物在肝脏的代谢速度减慢,因肌松药、麻醉药大部分在肝脏代谢,使患者清醒时间明显延长,易发生呼吸抑制、呕吐、误吸等意外并发症。
2.2低温对全麻后清醒期的影响低温使多种药物的代谢速度慢,使苏醒期延迟,全麻恢复过程出现寒战、不适感增加40%;肾上腺功能显著增强;使中枢神经系统变迟缓,影响机体识别和运动能力。
因此,导致麻醉苏醒延迟,气管拔管时间延长。
2.3低温对伤口的影响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均表明,术中低体温会增加切口感染的风险,因其降低血循环、加重组织缺氧、增加蛋白质消耗并使骨胶质合成减少、致蛋白质衰竭、负氮平衡、使伤口延迟愈合及感染率增加。
2.4低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低温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收缩。
预防围手术期意外出现的低体温
大量输血、输液
大量输血、输液会使患者体温下降, 尤其是在手术过程中大量失血的情况 下。
输血、输液前应将液体温度加热至接 近体温,以减少体温下降的程度。
麻醉剂对体温调节的干扰
麻醉剂会抑制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使患者容易发生低体温 。
在使用麻醉剂时应密切监测患者体温,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低 体温的发生。
手术时间长、创伤大
监测部位
监测的部位可以是口腔、直肠或腋 下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 测部位。
监测频率
在手术过程中,应根据手术时长和 患者情况,适当调整监测频率,确 保及时发现低体温。
低体温的预警系统
设定预警值
根据患者情况,设定合适的体温 预警值,当患者体温低于该值时,
预警系统自动报警。
报警方式
预警系统可以采用声、光、震动 等多种方式报警,以便医护人员
根据需要调整加热毯的温度和 湿度。
注意防止加热毯过热或过湿, 以免对患者造成不适。
减少不必要的暴露和散热
尽量减少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身体 的暴露。
使用保温毯或其他保温设备,减 少散热。
注意保护患者的头部、颈部和脚 部等容易散热的部位。
04
低体温的监测与处理
实时监测患者体温
实时监测
在围手术期,应持续监测患者的 体温,以便及时发现低体温情况。
低体温对手术的影响
01
02
03
延长手术时间
低体温导致麻醉药代谢减 慢,从而使患者苏醒时间 延长,进而影响手术进程。
增加出血量
低体温使血小板功能降低, 凝血物质减少,导致手术 中出血量增加。
增加感染风险
低体温降低免疫功能,使 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增加。
低体温对患者的危害
围术期低体温原因分析及护理
围术期低体温原因分析及护理田利利王文芳李晋芳(晋城煤业集团古书院医院,山西晋城048000)围术期人体温度受到麻醉剂的抑制,同时由于患者暴露于低温环境中,导致深部体温低于36℃,即低体温。
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1],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影响较大,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手术中低体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们可采用维持适宜室温,减少患者体温丢失及对输血、输液、冲洗液加温等措施,使患者术中维持正常体温,对减少低体温引起的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1围术期影响体温变化的因素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因药物、麻醉、环境等因素,患者体力过度消耗,特别是新生儿、婴幼儿、年迈患者及胸腹腔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可致体温下降,这对患者预后极为不利,心功能不全者更加危险。
1.1麻醉对体温调节功能的影响1.1.1静脉麻醉药(如异丙酚)和阿片类药物(如芬太尼)均显著降低冷反应的温度阈值,吸入性麻醉药(如地氟醚和异氟醚)也可显著降低冷反应的温度阈值。
1.1.2神经阻滞麻醉,既干扰了温度感受,也抑制了正常的温度调节反应,如出汗、血管收缩和寒战。
1.1.3局麻药,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相对于较高的皮肤温度,可误导中枢温度调节系统,使其耐受较高的热量散失仍不触发冷反应。
1.2环境温度的影响目前,大部分手术室都配有空调设备或空气净化系统,并且主张手术室温度设定于24~25℃为宜,患者在室温中呼吸,吸入气体为室温,呼出气体为34~36℃,以通气量5L/min,吸入气体为20℃,呼出气体为36℃计算,呼吸时机体为加温气体而散失的热量约为100.36J/min,这部分热量通过气体对流丢失[2]。
因此,手术室温度应适宜,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麻醉及手术全过程。
1.3各种护理操作的影响手术患者进入手术间后要进行各项操作,如静脉输液、输血,术前皮肤消毒,摆放合适的体位等。
静脉输注的液体和皮肤消毒液与机体直接接触,这些液体极易挥发,带走体内的大部分热量。
同时操作时身体暴露于空气中,体温与室温形成温差,加大热量散发。
围手术期预防低体温发生的护理策略
围手术期预防低体温发生的护理策略探讨围手术期预防患者低体温发生的护理方法。
围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中常见的并发症。
对于普通择期手术的患者来说,围术期低体温对机体各系统有诸多不利的影响。
本文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原因以及低体温对机体产生的影响,并对各类保温护理措施加以详述,提出复合保温是防治患者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的重要方法。
标签: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护理对策近年来,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低体温的现象越来越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
中心体温低于36℃称为低体温,有研究表明大约有50%的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中心体温低于36℃[1]。
低体温的发生会给患者造成凝血功能障碍、机体免疫力降低、麻醉苏醒时间延迟、增加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增加伤口感染率等一系列的不利影响,因此如何避免或减少手术患者低体温的发生,提高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是手术室护士的重要研究课题[2]。
本文将对围术期影响低体温的因素及围术期中预防患者低体温的策略作如下综述。
1造成低体温的因素1.1麻醉的影响麻醉期间麻醉药物抑制中枢性体温调节反应,降低体温调节反应的阈值及麻醉药的扩血管作用及肌松药对寒颤反应的抑制都可引起患者体温的降低。
1.2 环境温度的影响手术室的室温一般控制在22℃~24℃,以便为术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可减少微生物的繁殖。
有研究显示室温>32℃时体温>38℃,室温<21℃则体温<36℃;对于患者,皮肤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过大,使辐射和对流散热明显增加,再加上麻醉药导致的体温调节机制受损,使患者很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从而出现低体温。
1.3输液和输血术中输入未加温的液体和库血,据报道在室温下输入1单位4℃冷冻库血或1 L室温下的晶体可使体温下降0.25℃,500ml库存血在5~10min 被输入人体会使体温降低O.5~1℃。
1.4室温冲洗液有学者研究发现对于使用大量冲洗液的手术来说,室温冲洗液可以将冲洗部位周围的温度降低10°左右,而局部的低体温能通过血液循环导致机体的核心体温下降。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术中低体温可能会导致围手术期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
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
在手术期间,患者适当的体温下降,能够降低机体组织代谢,从而增强人体对损伤的耐受性,进一步保护机体。
但若人体体温下降过度,可能会增大患者伤口感染、酸中毒的发生风险,引发凝血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通过了解患者手术中体温过低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防止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1.手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分析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实现产热和散热,以此来保持人体动态平衡,维持人体正常的体温。
人体在接受手术时,低体温出现的原因,多数是由于患者自身因素、环境温度、麻醉剂以及术中保暖措施不到位等。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心理因素,会增强患者对冷刺激的敏感性,从而影响回心血量,出现低体温的情况。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能穿着过多的衣物,因此暴露部位较多,再加上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室的温度较低,可能会使患者体热过度散失。
现阶段手术室采用空气净化层流设备,能够提高室内温度。
胸腹腔大手术时,手术切口会直接将患者体内器官暴露,在手术中使用未加温的清洗液,也会加快人体散失热量的速度。
而大量低于体温的液体的使用,不仅会导致患者体温降低,还有可能会使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
手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能够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影响患者的体温情况。
由于医护人员缺少患者保暖意识,在将患者送入移出手术室的过程中,保暖工作不到位,也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体温。
二、术中低体温对术后康复的影响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低体温情况的出现,可能会加重机体应激反应,从而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长麻醉清醒时间,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降低患者的免疫力。
机体代谢率及需氧量与体温有一定关联,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会降低机体代谢率和氧的供给,导致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诱发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当人体处于低体温时,交感神经过于兴奋,使人体心率加速,心脏做功增加,从而加重心肌缺血症状,引发心律失常。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
围手术期低体温与患者死亡风险增 加有关,严重低体温可能导致器官 功能衰竭和死亡。
加强防治措施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手术安全性
通过加强防治措施,可以 有效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 的发生,降低并发症风险, 提高手术安全性。
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防治低体温可以缩短患者 恢复期,减轻患者痛苦, 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减少 医疗负担。
提高医疗质量
加强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防 治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体现, 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 和社会声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手术室环境因素
手术室温度过低
手术室温度通常设定在20-25℃,低于人体正常体温,容易导 致低体温。
手术室湿度过高
湿度过高会加速身体表面水分的蒸发,带走大量热量,导致 低体温。
患者自身因素
年龄
老年人和儿童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 寒冷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容易发生 低体温。
疾病状态
慢性疾病、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 等患者,由于身体虚弱,容易发生低 体温。
研究分析了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原 因,包括手术室温度低、大量输血、 输液以及麻醉药物的抑制作用等。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机制研究
01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是 多方面的,包括心血管 系统、凝血功能、免疫 系统等。
02
研究发现,低体温可能 导致心率加快、血压波 动、心肌缺血等心血管 系统紊乱。
03
低体温还可能影响血小 板功能和凝血因子的活 性,增加术后出血的风 险。
对于已经出现低体温的患者,可通过 加温输液、输血和使用血管收缩药物 等方法进行治疗。
05 结论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严重性
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的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的护理围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常见的并发症。
文献显示,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50%~70%。
人体核心体温的正常范围为36.5℃~37.5℃ 。
正常情况下,机体通过产热和散热间的动态平衡维持正常体温,而围术期由于各种原因使该平衡破坏,常导致病人处于轻度低体温(核心温度34.0℃~36.4℃)的状态,围术期低体温对机体各系统有诸多不利的影响。
以往护理人员对低体温重视不足,但是近年来围术期低体温病人的保温护理已成为护理研究的热点之一。
1低体温对手术病人的影响1.1正面影响如降低机体代谢率、增加组织器官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低体温对感染病人可预防恶性高热等。
1.2负面影响1.2.1 影响凝血功能围术期体温降低显著增加了失血量和对输血的需求,轻度低温可使血液丧失增加30%,并显著增加异体输血量。
1.2.2增加切口感染率术中温度低于35℃,伤口的感染率增加3倍,住院时间延长约20%。
1.2.3加重代谢紊乱机体在34℃时,记忆力减退消失,低体温病人( 34.8℃±0.6℃) 的平均出手术恢复室时间较正常体温病人(36.7℃±0.6℃)延长40 min。
1.2.4 增加心血管并发症围术期低体温还会增加循环血中儿茶酚胺的水平,导致病人出现高血压及全身血管收缩反应,从而增加病人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几率。
1.2.5降低机体免疫力侵入人体的细菌及病毒要由体内的白血球来对抗,但每当体温降低1℃,白血球所提供的免疫力便会减少37%,从而使病人抵抗力下降。
1.2.6 其他不良影响在围术期未作有效保温时,寒战发生率约67%。
低温还可导致呼吸抑制、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2 引起病人围术期低体温的相关因素2.1 手术前后相关因素2.1.1 心理因素患者因恐惧等精神因素,对外界事物反应加强,会使血液重新分配,影响了回心血量和微循环灌流量,容易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低体温。
2.1.2保暖措施不力病人在转运过程中保暖措施不利,麻醉复苏时保暖措施不利。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病人的护理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 ,围手 术期 “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有文献报道,术中低 体温发生率为 50 %~70 %。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 物代谢、 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率 ,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即使是轻度低体温也可以导 致很多并发症。
复合麻醉同时从中枢和外周抑制体温调节机制,较单纯全麻或单纯硬膜外麻 醉更早出现再分布低体温,线性期体温下降速度也更快。
(二)病人自身的特点
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下降,婴幼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 育尚未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因此更容易发生围术期低 体温。此外,当病人为创伤、脑损伤、烧伤或伴有严重感 染、甲状腺功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常、过度瘦弱等情况时,更容易出现围 术期低体温。
被子。 施行麻醉及手术时减少暴露面积,覆盖非手术区可减少
30%的热量丢失。 手术部位皮肤用保护膜粘贴。 (2)室温 手术室应具备良好的室温控制设备,洁净手术室温度应
在22℃-25℃但新生儿及早产儿手术室室温保持在2729°C:相对湿度为40%-60%。应预先调节室温在适宜 范围,给患者适当遮盖保暖后再降室温,以使患者感觉舒 适,有利于手术操作,在手术结束前再将室温及时调高。
(四)输入大量室温液体或血液
手术过程中,大量输入室温液体或血液会明显降低机体温 度。有研究显示成人每输入1L室温下的液体或每输入 200ml 4°血液,核心体温会降低约0.25℃。
(五)室温冲洗液
研究发现对于使用大量冲洗液的手术(如腹腔镜、关节镜 手术)来说,室温冲洗液可以将冲洗部位周围的温度降低 10度左右,而局部的低体温能通过血液循环导致机体的核 心体温下降。
(2)遵医嘱给予热量和液体;纠正器官功能紊乱;根据并 发症选用适当抗生素防止感染,给予其他对症处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不良后果与防治对策
1
11
临床结果
➢ 研究表明,轻度低温增加术中出血。中心体温每 降低1.6℃,就增加失血量500ml,并大大增加了 异体输血的需求。
➢ 两个随机对照试验已证实:在腰麻下髋关节置换 术的患者中心体温降低大约0.5℃,术中出血量增 加200-300ml。
Winkler M, et al. Aggressive warming reduces blood loss during hip arthroplasty. Anesthesia and Analgesia 2000; 91(4): 978–984.
1
40
辐射加热器
➢ 辐射加热器使用特殊的白炽灯或加热器表面产生 红外线辐射。
➢ 辐射热的最大益处是加热器和需要温暖的病人之 间不接触
1
19
低体温的次要后果
➢ 低体温时,布比卡因的心脏毒性显着增加。
➢ 低温对体感诱发电位有轻微影响,但变化不足以 改变临床管理。
Freysz M, et al. Potentiation by mild hypothermia of ventricular conduction disturbances and reentrant arrhythmias induced by bupivacaine in dogs. Anesthesiology 1989; 70: 799–804.
➢ 纤溶蛋白是血栓形成的主要构成成分,但必须降 解成纤维蛋白酶才能参与血栓形成。
➢ 纤溶酶原到纤溶酶的转化过程是纤溶过程的核心 步骤。
➢ 血栓弹性图表明:低温损害凝块的形成
Kettner SC, et al.. British Journal of Anaesthesia 1998; 80(3): 313–3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渊琢 角冤尧血栓最大振幅渊MA冤尧凝血综合 指数渊CI冤曰盂凝血功能指标院凝血酶原时 间 渊PT冤尧 活 化 部 分 凝 血 活 酶 时 间 渊APTT冤尧 凝 血 酶 时 间 渊TT冤尧 血 浆 纤 维 蛋 白原渊FIB冤尧 D-二聚体渊D-dimer冤及血小 板聚集率渊PAGT冤遥 1.4 统计学方法院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 学软件 SPSS 19.0 进行分析袁计量资料先 行正态性分析袁 满足正态分布和方差齐 性者以均数依标准差渊x依s冤表示袁有统计 学差异者进一步行 LSD-t 检验曰 计数资 料以率表示袁行卡方检验曰P<0.05 表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遥
组别 观察组渊n=110冤 对照组渊n=104冤
t/字2 P
表 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渊x依s袁%冤
性别(男/女)
年龄
BMI
51/59
60.45依14.99
17.98依6.77
42/62
61.61依15.12
18.62依7.89
1.000
0.563
0.638
0.317
0.574
0.524
术前体围手术期低温曰凝血功能曰血栓弹力图 揖中图分类号铱 R614.4 揖文献标识码铱 A doi院10.3969/j.issn.1009-7147.2019.04.087
围术期低温是指在麻醉和手术中出 现 的 非 控 制 性 体 温 约36益 的 现 象 [1]袁 其 在 外科手术中的发生率为 50豫~70%[2]袁可 导致凝血功能抑制尧术中出血量增多尧手 术部位感染尧心律失常尧心肌缺血尧麻醉 后苏醒延长及术后寒战等并发症遥 围手 术期低体温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袁 可能与麻醉药物尧手术环境低温尧手术部 位暴露尧输入低温液体尧出血及患者自身 焦虑紧张等因素有关[3]遥 以往较多的研究 提示袁 围术期保温对某些手术患者的凝 血功能有改善作用 袁 [4袁5] 但轻度低体温是 否会引起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还存在一 些争议遥 本研究采用血栓弹力图和凝血 功能实验室检查指标袁 对 214 例手术患 者围手术期的凝血功能进行检测袁 旨在 探讨围手术期低温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 响遥
浙江创伤外科 2019 年 8 月第 24 卷第 4 期 在匀 允 允 栽raumatic,August 2019,灾ol.24,晕o.4
窑826窑
窑经验交流窑
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周 慧 唐国民 陈淑萍 孙建良
揖摘要铱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遥 方法 回顾性分析 214 例行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袁根据围手术 期是否出现低温渊体温约36益冤分为两组袁未出现低温的为对照组渊n=104冤袁出现低温的为观察组渊n=110冤遥 采用红外测温仪测量所有患者围手术 期不同时间点的耳温袁全自动血凝仪测定术前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袁血栓弹力测定仪测定术后血栓弹力图参数袁比较两组患者以上指标的差异遥 结果 观察组麻醉 30 分钟尧 手术开始尧 手术 30 分钟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袁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渊P<均 0.05冤曰 观察组 PT尧 APTT尧TT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袁D-dimer尧FIB尧PAGT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渊P 均<0.05冤曰观察组的血栓弹力图参数 R尧K 显著高于对照组袁琢尧MA 及 CI 明显低于对照组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渊P 均<0.05冤遥 结论 围手术期低温的患者存在凝血功能抑制袁 出血风险增大袁血栓弹力图可准确地反映围手术期低温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遥
作者单位院310006 杭州袁浙江大学医学 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期体温正常袁n=104冤和观察组渊围手术期 低温袁n=110冤袁 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尧年 龄尧BMI尧术前体温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 性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渊P<0.05冤遥 本研究 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同意袁 所有入 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遥 见表 1遥 1.2 检测方法院 两组患者均采用 DT8806H 医用红外测温仪测量耳温曰 两组 患者均于手术前抽取肘静脉血 3ml袁采 用 CA-7000 全自动血凝仪渊日本 sysmex 公司冤检测凝血功能指标曰两组患者均于 手术结束时抽取肘静脉血 3ml袁 于抽血 后 3 分钟内采用 CFMSM8800 血栓弹力 图仪进行血栓弹力图分析院分析测试前袁 首先调整分析杯温度与采血时点的鼓膜 温度一致袁再取 1000滋l 血液加入含高岭 土的试剂杯 1 内袁上下缓慢混匀袁然后取 20滋l CaCl2 加入预热的分析杯 2 中袁3 分 钟后取试剂杯 1 中 360滋l 血液放入分析 杯 2 中进行分析遥 1.3 检测指标院淤体温院分别测量麻醉 前尧麻醉 30 分钟尧手术开始尧手术 30 分 钟及手术结束时的耳温曰 于血栓弹力图 参数院凝血反应时间渊R冤 尧血细胞凝集块 形成时间渊K冤 尧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院两组患 者 的 性 别 比 例 尧 年 龄 尧BMI尧 术 前 体 温 等 一般资料比较袁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渊P< 0.05冤遥 见表 1遥 2.2 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体温比较院两组 患者麻醉前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渊P> 0.05冤曰观察组麻醉 30 分钟尧手术开始尧 手术 30 分钟及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显 著低于对照组袁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渊P< 0.05冤遥 见表 2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