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终端
工业物联网DTU4G终端设备H7710通用无线数据终端
⼯业物联⽹DTU4G终端设备H7710通⽤⽆线数据终端⼯业物联⽹DTU终端设备HDR01通⽤⽆线数据终端基于4G数据通信⽹络,采⽤⼯业级端⼦排接⼝,产品设计符合⼯业级标准,内嵌PPP、TCP/IP、DDP等多种协议,可实现⽤户设备到数据中⼼远程透明数据通信。
接受定制化开发需求。
经典再升级新⼀代4G DTU更⾼的传输速率、更丰富的数据形式(图像、视频、⾳频等)⽀持RTU与DSC透明数据传输⽀持富联芯MQTT传输协议,配合富联芯MQTT协议开发包简化开发难度通过富联芯MQTT协议可实现数据传输、远程参数配置、重启动控制⽀持串⼝AT协议,可在运⾏过程中切换到AT状态,进⾏参数配置、重启控制式⽀持短信通信,轻松远程告警、控制,提升运营效率⽀持TCP/UDP/短信三种通信⽅式短信⽀持7bit、8bit、UCS2编码,可以进⾏中⽂短信收发短信号码⽀持国际区号及本地号码⽀持专⽹接⼊,数据传输更安全⽀持移动运营商的APN专⽹DSC寻址⽅式⽀持固定IP地址和域名⽀持获取移动专⽹的指定IPM2M云平台管理,⾜不出户,远程故障诊断、维护、升级设备故障告警,提升偏远地区设备在线率⽀持SIM卡管理,⽆需固定IP,提升规模化管理能⼒运程升级,故障⾃恢复,确保传输管道通畅多重加密技术,确保通信链路数据安全设备远程管理、维护,降低运维成本,提升效率⽀持⽹管功能,流量可控,可管,降低运维成本⾃动⽣成业务统计报表,为运营决策提供有⼒依据多种接⼝选择,兼容所有串⼝下位机⽀持TTL/RS-232/RS-422/RS-485任意⼀种TTLRS-422RS-232/RS-485⼯业级品质,7×24h稳定传输产品器件均由知名供应商提供,品质可靠采⽤⼯业级设计,通过EMC四级测试,确保传输稳定性科学的外观设计,体积⼩⽽轻巧,⽆安装空间要求产品体积⼩⾄93x54x22mm,重量仅150g,轻松实现各种环境的快速安装产品采⽤科学、⼈性化的外观设计,安装⽀架与外壳⼀体化,⼤⼤提⾼项⽬现场的安装效率富联芯:能在90天内,帮助企业量⾝定制,实现移动管理、实时监控、远程数据采集和控制、移动⽀付、售后管理等物联⽹实施。
物联网一键呼叫终端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也随之加快,“空巢老人”这一现象使老龄化问题“雪上加霜”,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结合科技力量,使用一键呼叫终端的功能,可以有效提醒人们关注老人的各方面情况,受到很多人的欢迎。
一键跌倒报警系统主要是针对老人安全监测所研制的一套物联网系统,此系统主要由智能跌倒报警器(终端)、基站、云端、客户端及无线网络构成。
智能一键跌倒报警器可以帮助家人,实时监测老人的身体运动姿态和位置信息。
在老人意外摔倒时,跌倒报警器自动发出带有位置信息的报警短信给监控中心;产品同时具有定位功能,可在老人身体感到不适或发生意外时,只需通过一个按键,即可向指定客户端发出求救信号,得到及时救援。
无线传输网络采用NB-IoT技术,对于只要有信号的地方均可以正常工作,并可以实现超长待机,一次充电,报警器终端可工作半年以上。
定位网络采用GPS的网络定位方式,以便得到准确的定位精度,定位网络由终端、基站及云端构成,可设定定时将每个终端的位置传输给客户端。
客户端由通过访问云端数据来实现管理。
同时对于手机客户端,有相应的APP软件,以便用户及时的得到报警信息及位置信息。
滑倒因身体不适而晕绊倒南京爱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未来科技试验室,秉报警➢跌倒报警➢一键求助➢短信发送状态显示➢定位状态显示➢报警高亮定位档案管理➢健康情况记录➢远程健康监控服务管理➢安全圈➢轨迹查询➢主动关怀➢运动分享承科技推动产业发展思想,专注于物联网行业深度研究,主要服务于智能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擅长智慧城市、人工智能等物联网技术研究。
主要产品涉及射频识别技术(RFID)、超低功耗物联网无线传感器(LPWAN)、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积极探索物联网应用的创新模式和关键技术。
智能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用心服务于客户,坚持用优良服务与优质品质打动客户,我们坚守“保证质量,保持信誉”的经营理念,坚持“客户为先”的原则为广大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物联网终端DTU详解
物联网终端DTU详解1. 什么是物联网终端DTU?物联网终端数据传输单元(Data Transfer Unit,简称DTU)是物联网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用于实现物联网终端设备与云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
DTU可以将物联网终端设备采集到的数据通过不同的通信方式(如以太网、GPRS、4G等)传送到云平台,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
2. DTU的功能和特点2.1 功能- 数据采集和传输:DTU能够采集终端设备的各种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压力等环境变量,以及开关状态、电流、电压等设备状态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云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
- 远程控制:DTU可实现对物联网终端设备的远程控制,如开闭继电器、改变设备工作状态等。
- 线路检测和维护:DTU提供对通信线路的状态监测和诊断功能,可以及时发现线路故障并报警,保障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 安全性保证:DTU通过密钥加密等技术手段,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防止数据被非法篡改和窃取。
2.2 特点- 易安装、配置和使用:DTU具有简单易用的特点,用户只需进行简单的安装、配置和连接设置,即可将终端设备接入到物联网系统中。
- 通信方式灵活:DTU支持多种通信方式,包括以太网、GPRS、4G等,适应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 大容量数据传输:DTU可以实现大容量数据传输,满足物联网系统对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 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DTU采用高质量的硬件设计和稳定的通信协议,保证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DTU的应用场景DTU在物联网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工业自动化:DTU可应用于工业设备的远程监控和控制,实现设备故障报警、数据采集等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 环境监测:DTU可以用于气象站、水质监测站等环境监测设备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实现对自然环境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 农业物联网:DTU可用于农业物联网系统,实现对农田灌溉、气象信息、土壤湿度等数据的采集和远程控制,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物联网的终端
物联网的终端在当今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世间万物紧密相连。
而在这张网中,终端设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物联网与现实世界交互的触角,是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关键节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物联网的终端呢?简单来说,物联网终端就是能够接入物联网,具备感知、采集、处理、传输数据等功能的设备。
这些设备形态各异、种类繁多,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智能手表、智能家电,到工业生产中的各类传感器、监控设备,再到城市管理中的智能路灯、交通监控系统等等,都属于物联网终端的范畴。
物联网终端的核心功能之一是感知与采集数据。
以智能手表为例,它能够通过内置的传感器实时监测我们的心率、血压、运动步数等身体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上传至云端,为我们的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在工业领域,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则能够对生产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隐患。
这些终端设备就像是物联网的“眼睛”和“耳朵”,让我们能够获取到丰富的信息。
数据处理能力也是物联网终端的重要特点之一。
一些终端设备不仅能够采集数据,还能够对数据进行初步的处理和分析。
例如,智能家居中的智能摄像头不仅可以拍摄视频,还能通过内置的算法对画面进行识别,判断是否有陌生人闯入。
这种本地处理能力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还减轻了网络传输的压力。
数据传输则是物联网终端实现互联互通的关键环节。
终端设备需要通过各种通信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云端或其他终端,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应用。
常见的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Zigbee、NBIoT 等。
不同的通信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应用需求。
比如,蓝牙适用于短距离、低功耗的设备连接,如智能手环与手机的连接;而NBIoT 则适用于大规模、远距离的物联网应用,如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等。
物联网终端的应用场景极为广泛。
在家庭生活中,智能门锁、智能音箱、智能家电等设备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体验。
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家中的电器设备,也可以与智能音箱进行语音交互,获取各种信息和服务。
RTU、物联网RTU、RTU模块、RTU终端
产品功能: 信息采集:仪表数据、设备状态、现场图像自动采集。 逻辑控制:自动/远程控制泵、阀门、闸门等设备。 无线通信:可匹配多种通信方式,适应不同现场需求。 智能报警:监测数据越限、现场设备故障,立刻报警。 数据存储:循环存储监测数据,掉电不丢失。 定时供电:定时对外供电,为仪表、变送器提供工作电源。 远程维护:支持远程设参、远程升级。
产品尺寸:
GPRS 模块
蓝牙
CDMA
模块 GPRS/CDMA 模块
RTU
433M 模块
3G/4G 模块
通信模块可选配
外形尺寸:120×120×97.6mm 安装方式:盘装式 安装孔尺寸:111mm×111mm
电气连接:
实物安装图
技术参数:
产品型号 显示方式 IC 卡读写
串口 AI DI/PI DO 无线通信方式 设参方式 远程传输协议 工作制式 静态值守电流 工作电流 CPU 存储容量 串口波特率 MTBF 供电电源 工作环境
RTU、RTU 物联网、RTU 模块、RTU 终端
RTU、物联网 RTU、RTU 模块
一、RTU
RTU,英文全称 Remote Terminal Units,中文全称为远程测控终端,是 SCADA 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RTU 是安装在远程现场的电子设备,用来监视和测量安装在远程现场的传感器和设备,负责对现场信号、工业 设备的监测和控制。RTU 将测得的状态或信号转换成可在通信媒体上发送的数据格式,它还将从中央计算机 发送来得数据转换成命令,实现对设备的功能控制。
≥25000h
DC 10V-30V 温度:-40~+85℃;湿度:≤95%
5. GPRS/CDMA RTU(自由扩展低功耗型)——DATA-6501-01/02
全新AUTOID9-9.0系列物联网手持采集终端
360°
偏离正常角度±45°
偏离正常角度±65°
Class II
60fps
Aztec Code, Codabar, Codablock F, Code 11, Code 128, Code 2 of 5, Code 39, Code 93, Data Matrix, EAN/JAN-13, EAN/JAN 8, EAN-UCC Composite Codes, EAN-UCC Emulation, IATA Code 2 of 5, Interleaved 2 of 5, Matrix 2 of 5, MaxiCode, MicroPDF417, MSI, PDF417,Postal Codes (Australian Post,British Post, Canadian Post, China Post, Japanese Post, Korea Post, Netherlands Post, Planet Code, Postnet), Plessey Code, PosiCode, QR Code, RSS Expanded, RSS Limited, RSS-14, TCIF Linked Code 39, Telepen, Trioptic Code, UPC-A, UPC-E 等
0.5米滚动(相当于2000次撞击)
静电放电(ESD)
±15kV空气放电, ±8kV直接放电
二、全新 AUTOID® 9-9.0 数据采集功能参数
功能 1 扫描精度
5mil
一维激光扫描引擎(选配 1)
旋转视角 上下倾斜视角 左右偏移视角
偏离垂直角度±35° 偏离正常角度±65° 偏离正常角度±50°
一维激光扫描引擎(选配 2)
物联网大规模终端接入算法研究与验证
物联网大规模终端接入算法研究与验证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使得大规模终端接入成为现实。
然而,众多终端设备的接入给网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高效地管理和处理这些终端设备成为了研究的重点。
因此,本文将从算法的角度对物联网大规模终端接入进行研究与验证。
首先,物联网大规模终端接入算法的研究需要考虑到终端设备的数量巨大。
在物联网中,终端设备包括各种传感器、控制器、智能设备等,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
因此,算法需要能够高效地进行设备的注册和连接。
一种常见的算法是基于标识符的设备管理。
每个终端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通过这个标识符可以进行设备注册和连接。
同时,为了提高设备的接入效率,还可以采用分布式设备管理算法,将设备的管理分散到多个管理节点上,减轻单个节点的负担,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其次,物联网大规模终端接入算法的研究需要考虑到终端设备的异构性。
在物联网中,终端设备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通信协议等都有所不同,因此算法需要能够适应不同设备的接入需求。
一种常见的算法是基于协议的设备接入管理。
通过协议的规范,可以实现不同设备之间的互通和交互。
同时,为了提高设备的兼容性,还可以采用设备适配器的方式,将不同设备的接入统一到一个标准化的接口上,简化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最后,物联网大规模终端接入算法的研究需要考虑到网络资源的限制。
在物联网中,网络资源有限,设备接入需求庞大,因此算法需要能够合理分配和管理网络资源。
一种常见的算法是基于资源管理的设备接入。
通过对网络资源进行调度和分配,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瓶颈。
同时,为了提高系统的容错性和可靠性,还可以采用冗余容错的策略,将终端设备分布到多个节点上,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和可用性。
综上所述,物联网大规模终端接入算法的研究与验证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对设备的注册和连接、设备的异构性和网络资源的限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实现高效的终端接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用性。
同时,通过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为物联网的实际应用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
物联网信息交互终端
一、设计理念
1个管理中心:
通过一个物联网智能监舍终端主机,可将监所的监舍内有的各个子系统相互融合通 讯,部门分级安全管理,实现技防的整体化建设;
4个统一:
采用目前最先进的OMCP-IOT物联网建设架构,将监所的安全防范、事件、物体、 人通过物联网的模式进行连接,实现统一管控、统一指挥、统一分析、统一处置的规 范化管理方式,提高监所的安全防范能力、人性化管教水平、智能化管控手段及应急 处置能力,为监所的管理和安全打下坚固的奠基石。
二、建设目标
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规范监管场所执法
提高警务效能
降低信息系统运维成本
三、硬件功能介绍
1、基础功能:
可视对讲、紧急报警、可视监听、语音广播;
2、可选配功能:
媒体播放、弱电控制、强电控制、身份识别 多样化等;
3、可扩展功能:
本设备高度集成,可感知一切可接入物联网的设备,如人体监测智能床垫、 温湿度、水电控制等等。
❖ 多媒体接入服务器向终端推送媒体 (电视、电影、录制等)服务,终 端所观看的媒体可以由管理人员通 过管理系统指定节目或由人员在终 端上通过触控方式自行选择,可到 时段时系统自动开放或由人工操作 开放时间。
六、物联网终端系统架构
七、系统架构描述
物联网智能管控终端系统
物联网集中管控
智能管控 多媒体服务 信息交互
各信息交互模块的实现全部在终端系统实现
行
管控主机更加注重对人员的管理
管
控 传统是对设备的管控,对人员的管理在看守所的应用
多系统、跨系统部署方式 部 不再需要点播服务器及点播软件 媒
署
项目应用更加灵活方便
体
仅在信息交互模块新增媒体点播模块即可
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及物联网系统
物联网中的终端设备及物联网系统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力量。
物联网是一个由相互连接的设备、传感器、网络和软件组成的庞大系统,它使得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能够相互交流和协同工作。
在这个系统中,终端设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收集数据、执行任务和与用户进行交互的前沿阵地。
物联网终端设备的种类繁多,涵盖了从智能家居设备到工业自动化传感器的广泛领域。
智能家居中的智能音箱、智能摄像头、智能门锁等就是常见的终端设备。
智能音箱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家中的灯光、电器等设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智能摄像头能够实时监控家中的情况,让我们在外出时也能随时了解家中的安全状况。
智能门锁则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安全的门禁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指纹、密码或手机 APP 进行开锁。
在工业领域,物联网终端设备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
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收集生产线上的各种数据,并将其传输到中央控制系统,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优化调整。
此外,还有用于物流和仓储管理的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读写器,它们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快速识别和跟踪,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
除了家居和工业领域,物联网终端设备在农业、医疗、交通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农业中,土壤湿度传感器、气象传感器等可以帮助农民精准地掌握农田的状况,实现科学种植和灌溉。
在医疗领域,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能够实时监测患者的健康指标,如心率、血压、睡眠质量等,并将数据上传至医疗平台,为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在交通领域,车载终端设备如导航系统、行车记录仪等不仅为驾驶者提供了便利,还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了数据支持,有助于改善交通拥堵和提高交通安全。
物联网终端设备的特点是多样化和智能化。
它们通常具有小巧轻便、低功耗、易于安装和维护等特点,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环境。
1.2物联网的终端设备(课件)-八年级信息科技上册(清华大学出版社2024)
谢谢观看!
智能终端和开源硬件
2)开源硬件(OSH)开源硬件(open source hardware)中的“硬件”,指的是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开源硬件等同于“开源”的智能终端,其遵循开源许可协议,将硬件电路原理图、材料清单、设计图以及相关工具等资料分享出来,供他人使用和再创作。
第三部分 智能终端的 I/O 引脚
PART 03
03
智能终端的 I/O 引脚
I—Input输入O—Output输出引脚—Pin,常称为针脚,管脚,是芯片内引出用来连接外部设备的电线。
智能终端的 I/O 引脚
1.引脚信号的输出根据输出信号的不同,可以将引脚的信号输出分为数字输出和模拟输出。2.引脚信号的输入输入信号也分为两种,即数字输入和模拟输入。
智能终端和开源硬件
在中小学课堂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三款开源硬件。
Arduino
Arduino 源自意大利的一个艺术学院在创客空间中非常流行。经过多年的发展,该硬件有很多个版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开发需求
智能终端和开源硬件
在中小学课堂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三款开源硬件。
虚谷号
虚谷号是面向人工智能教学和 Python编程学习的中国原创开源硬件,能够运行 Limnux 系统
3.pinpong 库的 I/O 控制语句pimnpong 库提供了 Pi 类,用于实现对引脚的 O 控制。首先要设置引脚的模式,然后对引脚进行读/写控制。pinpong 库将引脚模式分为四种,分别为 Pin.IN(输人模式)Pin.OUT(输出模式 )、PiM.ANALOG(模拟输人模式)和Pin.PWM(模拟输出模式 ),
智能终端和开源硬件
物联网M2M业务终端优化技术研究
号管理部 门表示I MS l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Mo b i l e S u b s c r i b e r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NU mb e r ,国 际移 动 用 户 识 别 码 ) 和
M SI SDNf Mo bi l e SU bs c r i b er I n t e r na t i on al l SDN
量数据。如何处理这些大量 的在线频 繁小数据收发是一 个 问题 。另外 ,MT C设备 有时需 要发送 少量 的离线 数 据 ,对于 这种场景 ,要考虑采取某种优化 方式,使 系统
资源 利 用 率更 高 。
带来 的相关问题对业务 的规模 发展 具有不利影 响,需 要
在 技 术 上 提 出 终 端 优 化 解 决 方 案 , 以 更 好 地 促 进 M2 M 业 务 的 发 展 ,减 少 对 H 2 H ( Hu ma n t o Hu ma n , 人 人 通
S y s t e ms&S o l u t i o n s 系统 与方案
物联 网M2 M业务终端优化技术研 究
马书惠 袁 晓静 田新雪
中国联通研 究院 北京 1 0 0 0 3 2
摘
要 随着M2 M业务发展扩张 ,MT C 终端 的一 系列特性和 由此带来 的问题对业务的规模发展产生 了不利影响。文章
6 3
系统与方案 S y s t e ms&S o l u t i o n s
1 . 4设备和卡的标识
MT C设 备 的 数 量 预 期 将 是 人 人 通 信 的 多 倍 , 码
2 标准 中的终端优化解决方案分析
2 . 1海量终端带来的拥塞过载
物联网技术与智能终端
物联网技术与智能终端随着科技的发展,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开始成为现实。
物联网涵盖了各种领域,例如智能家居、物流、医疗、环境监控等,以及智能终端。
智能终端作为物联网的大门,是物联网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
智能终端利用先进的技术将用户与网络连接,实现数字化世界与真实世界的互动。
本文将探讨物联网技术与智能终端的前景,以及它们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一、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是将物体与互联网连接的技术。
它涵盖了一系列技术,包括传感器、云计算、Big Data、无线通信等等。
这些技术的结合,使得物联网得以成为现实。
物联网技术的前景可谓广阔,它不仅仅是连接了万物,还极大的推进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其中最为瞩目的就是智能家居。
通过传感器、智能家居控制中心、手机等智能终端,人们可以实现对家居环境的远程控制。
例如灯光、窗帘、空调等等。
同时,人们通过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对家居设备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从而为改善家居环境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除了智能家居,物联网技术还广泛应用于物流、医疗、环境监控等领域。
物流企业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对物流环节的监控,通过数据分析,进一步优化物流成本和效率。
在医疗上,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病情的实时监控,进一步为医生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案,降低治疗风险。
二、智能终端智能终端是物联网技术的主要载体,它为用户提供与物联网通信的窗口。
智能终端主要是指带有智能系统的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手表等设备。
通过智能终端,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有关物联网的信息,同时也可以更加便捷地操作连接的智能家居等设备。
智能终端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
智能终端通过多点触控等先进技术提升了用户体验。
除此之外,智能终端还通过AI技术,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手机中的语音识别系统、智能语音助手等功能,这些都是AI技术在智能终端中的应用。
智能终端作为物联网的入口,为人们提供了数字化世界与真实世界的无缝连接,进一步推动了社会进步。
AUTOID9物联网手持采集终端
AUTOID®9½物联网手持采集终端产品规格书V1.1江苏东大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一、AUTOID®9½性能、物理及使用环境参数CPU Cortex™-A53四核1.25Hz操作系统Android5.1RAM+ROM1GB+8GB(LPDDR3)/2GB+16GB(可选)用户存储扩展Micro SD Card,最大兼容32GB接口/通信工业Micro USB接口,支持USB2.0HighSpeed;支持OTG尾插支持调试串口键盘17键/22键水晶按键,LED透光(水晶按键带背光)显示屏幕4英寸电容式触摸屏,支持戴手套/带水触摸800(H)×480(W)(WVGA)电源可拆卸3.8V4000mAh锂离子充电电池侧面接口:标准Micro USB接口,支持充电(1.5A),智能识别PC及充电器底部接触式尾插接口:USB数据通信,支持充电(1.5A)\智能识别PC及充电器续航能力持续工作:大于12小时(显示屏常亮,每6秒扫描及WLAN传输一次)RTC时间保持:大于168小时(无主电池)休眠待机:大于550小时(GPRS在线),大于600小时(GPRS离线)通知方式声音、振动器、LED灯指示(扫描*2(红)数据*1(蓝)充电*2(红绿))音频内置双扬声器(1W),内置麦克风,3.5mm立体声耳麦接口传感器光线传感器尺寸156(H)×70(W)×21(T)mm(条码头处27mm)重量(含标准电池)270g(含电池,依据不同配置有不同)工作温度-20℃至+50℃储存温度-40℃至+60℃(含电池)-40℃至+70℃(不含电池)湿度5%to95%RH无凝露状态防水防尘工业等级IP67跌落等级 1.5米抗冲击1000轮0.5米滚动(相当于2000次撞击)静电放电(ESD)±15kV空气放电,±8kV直接放电二、AUTOID®9½数据采集功能参数功能1一维扫描引擎(选配1)扫描精度5mil旋转视角偏离垂直角度±35°上下倾斜视角偏离正常角度±65°左右偏移视角偏离正常角度±50°环境光太阳光:10,000ft.Candles(107,640Lux)人造光:450ft.Candles(4,844Lux)扫描频率100±10次/秒扫描宽度47°激光安全等级Class II支持条码UPC/EAN,POST,Code128,Code39,Code93,Code11,Codabar,Interleaved2of5,Discrete2of5,Chinese2of5,MSI,RSSI等功能2一维扫描引擎(选配2)扫描精度5mil旋转视角偏离垂直角度±35°上下倾斜视角偏离正常角度±65°左右偏移视角偏离正常角度±50°环境光太阳光:10,000ft.Candles(107,640Lux)人造光:450ft.Candles(4,844Lux)扫描频率104±12次/秒扫描宽度47°/35°/10°激光安全等级Class I支持条码UPC/EAN,POST,Code128,Code39,Code93,Code11,Codabar, Interleaved2of5,Discrete2of5,Chinese2of5,MSI,RSSI等功能3二维扫描引擎(选配3)图像分辨率844(H)×640(V)旋转视角360°上下倾斜视角偏离正常角度±45°左右偏移视角偏离正常角度±65°激光安全等级Class II图像帧率60fps支持条码Aztec Code,Codabar,Codablock F,Code11,Code128,Code2of5, Code39,Code93,Data Matrix,EAN/JAN-13,EAN/JAN8,EAN-UCC Composite Codes,EAN-UCC Emulation,IATA Code2of5,Interleaved2 of5,Matrix2of5,MaxiCode,MicroPDF417,MSI,PDF417,Postal Codes (Australian Post,British Post,Canadian Post,China Post,Japanese Post, Korea Post,Netherlands Post,Planet Code,Postnet),Plessey Code, PosiCode,QR Code,RSS Expanded,RSS Limited,RSS-14,TCIF Linked Code39,Telepen,Trioptic Code,UPC-A,UPC-E等光源系统白光照明,激光瞄准最小印刷对比度20%功能4二维扫描引擎(选配4)图像分辨率1600(H)×1200(V)旋转视角360°上下倾斜视角偏离正常角度±60°左右偏移视角偏离正常角度±55°支持条码UPC/EAN,UPC/EAN with supplementals,Code128,GS1-128,Code39, Trioptic,Code32,Code93,Code11,Matrix2of5,Interleaved2of5, IATA2of5,Industrial2of5,Codabar,MSI,Code11,PDF417, MicroPDF417,Composite Code,Data Matrix,Maxicode,QR Code, MicroQR,Aztec光源系统白光照明,红光瞄准功能5二维扫描引擎(选配5)图像分辨率1280(H)×800(V)旋转视角360°上下倾斜视角±60°左右偏移视角±55°激光安全等级Class II图像帧率60fps扫描景深Code128:25.5cm(7mil),52.5cm(20mil)QR code:10cm(10mil),34cm(20mil)支持条码UPC/EAN,UPC/EAN,Code128,GS1-128,Code39,Code32,Code93, Code11,Matrix2of5,Interleaved2of5,IATA2of5,Industrial2of 5,Codabar,MSI,Code11,PDF417,MicroPDF417,Data Matrix,Maxicode, QR Code,MicroQR,Aztec等光源系统白光照明、十字激光瞄准最小印刷对比度20%功能6地理位置信息采集定位系统GPS频率GPS:L1(1.575GHz);;最大通道数31channel灵敏度-130dB(SNR值40dBHz)冷启时间32S(-145dBm)精度5-10米(OPEN SKY)功能7后摄像头图像采集最大分辨率2592*1944(拍照)、480P15/30fps(摄像)闪光灯支持闪光灯像素500万闪光灯支持双闪光灯功能8RFID读/写(HF)可读写标签支持ISO15693、ISO14443A/B(不带加密协议)、ISO14443A带加密协议的标签;支持NFC协议;支持身份证工作频率HF频段13.56MHz读取距离0-6cm,(ISO15693),0-4cm(ISO14443A),0-1cm(ISO14443B)(与标签有关)三、AUTOID®9½无线数据通信功能参数功能1无线局域网WIFI协议IEEE802.11a/b/g/n(2.4G/5G双频WIFI)频率范围取决于国家(地区),2.4GHz为2.412GHz-2.472GHz;5GHz为5.170GHz-5.825GHz工作信道CH1~CH13,CH34-CH140,CH149~CH165安全性OPEN、WEP、WPA2-PSK(TKIP+AES)、TLS、TTLS(MS-CHAP),、TTLS(MS-CHAP v2)、TTLS(CHAP)、TTLSMD5、TTLS-PAP、PEAP-TLS、PEAP(MS-CHAP v2)、AES等传输距离 2.4G大于150米,5G大于100米(工业级AP,空旷地域)数据速率802.11a:6,9,12,18,24,36,48,54Mbps802.11b:1,2,5.5,11Mbps802.11g:6,9,12,18,24,36,48,54Mbps802.11n:6.5,13,19.5,26,39,52,58.5,65Mbps(20MHz,Long GI,800ns) 802.11n:7.2,14.4,21.7,28.9,43.3,57.8,65,72.2Mbps(20MHz,short GI,400ns)功能2无线广域网(移动联通:5模12频)频率GSM:Qual Band(900/1800/Mhz)TD-SCDMA:Band34,Band39WCDMA:Band1,Band8TDD-LTE:Band38,Band39,Band40,Band41 FDD-LTE:Band1,Band3通信速率GPRS:DL/UL171.2kbps;EDGE:DL/UL384kbps TD:DL4.2Mbps/UL2.2MbpsDC-HSPA+:DL42Mbps/UL5.76MbpsTDD-LTE:DL117Mbps/UL30Mbps(CAT4) FDD-LTE:DL150Mbps/UL50Mbps(CAT4)功能3无线个域网蓝牙标准Bluetooth4.0(支持BLE)功率Class II性能详见射频标准四、AUTOID®9½第三方应用开发支撑系统软件Android5.1系统编程环境Android IDE(Eclipse)五、AUTOID®9½外部设备和配件标准配件通用适配器×1、数据通信线×1、手绳×1、电池×1、手带×1自选配件单体电池座充、四联电池座充、单体整机座充、五联整机座充、手柄、车载充电支架、OTG数据线、背包、触摸笔。
终端的分类与管理
终端的分类与管理一、根据终端的形态分类:1. 电脑终端:包括个人电脑(PC)和服务器(Server),是最常见的终端形态。
个人电脑主要用于个人办公和娱乐,而服务器则用于数据存储、资源共享和网络管理等。
通常使用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
2. 移动终端:主要指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设备。
移动终端具有随时随地连接网络的能力,广泛应用于通信、社交、娱乐和互联网服务。
移动终端通常使用操作系统如Android、iOS等。
3. 嵌入式终端:嵌入式终端是指将计算机系统嵌入到其他设备中,如家电、汽车、安防系统等。
嵌入式终端一般具有特定的功能和应用场景,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
4. 物联网终端:物联网终端是指连接到物联网的设备,能够实现智能交互和远程控制。
常见的物联网终端包括智能家居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和智能医疗设备等。
二、根据终端的功能分类:1. 输入终端:主要用于将指令、数据等输入到终端系统中的设备,如键盘、鼠标、触摸屏等。
输入终端的功能是将用户手动输入的指令和数据传输到终端系统。
2. 输出终端:主要用于将终端系统处理后的结果输出给用户的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输出终端的功能是将经过终端系统计算和处理后的数据展示给用户。
3. 存储终端:主要用于存储和读取数据的设备,如硬盘、光盘、U盘等。
存储终端的功能是提供数据的永久性存储和快速读取。
4. 控制终端:主要用于控制终端系统的运行和管理的设备,如服务器管理终端、物联网控制终端等。
控制终端的功能是对终端系统进行远程操作和管理。
三、终端管理的重要性:终端管理是对各类终端设备进行有效监控、配置、维护和保护的过程。
终端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性:终端设备是连接到网络的重要节点,安全性是终端管理的首要任务。
通过管理终端设备的访问权限、数据加密、漏洞修复等措施,可以降低终端设备被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的风险。
2. 效率:终端管理可以对终端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联网终端一、物联网终端的概念物联网终端是物联网中连接传感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实现采集数据及向网络层发送数据的设备。
它担负着数据采集、初步处理、加密、传输等多种功能。
二、物联网终端的基本原理及作用原理:物联网终端基本由外围感知(传感)接口,中央处理模块和外部通讯接口三个部分组成,通过外围感知接口与传感设备连接,如RFID 读卡器,红外感应器,环境传感器等,将这些传感设备的数据进行读取并通过中央处理模块处理后,按照网络协议,通过外部通讯接口,如:GPRS模块、以太网接口、WIFI等方式发送到以太网的指定中心处理平台。
作用:物联网终端属于传感网络层和传输网络层的中间设备,也是物联网的关键设备,通过他的转换和采集,才能将各种外部感知数据汇集和处理,并将数据通过各种网络接口方式传输到互联网中。
如果没有他的存在,传感数据将无法送到指定位置,“物”的联网将不复存在。
三、物联网终端的分类(5个层面)1、从行业应用分主要包括工业设备检测终端,设施农业检测终端,物流RFID识别终端,电力系统检测终端,安防视频监测终端等,下面就几个常用行业介绍一下终端的主要特点。
工业设备检测终端:该类终端主要安装在工厂的大型设备上或工矿企业的大型运动机械上,用来采集位移传感器、位置传感器(GPS)、震动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数据,通过终端的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接口发送到中心处理平台进行数据的汇总和处理,实现对工厂设备运行状态的及时跟踪和大型机械的状态确认,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抗电磁干扰和防暴性是此类终端考虑的重点。
设施农业检测终端:该终端一般被安放在设施农业的温室/大棚中,主要采集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土壤水分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气体含量传感器的数据,将数据打包、压缩、加密后通过终端的有线网络或无线网络接口发送到中心处理平台进行数据的汇总和处理。
这种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农业生产中不利于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并在第一时间内通知使用者纠正这些因素,提高作物产量,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概率。
终端的防腐、防潮设计将是此类终端的重点。
物流RFID识别终端:该类设备分固定式、车载式和手持式,固定式一般安装在仓库门口或其他货物通道,车载式安装在物流运输车中,手持式则由使用者手持使用。
固定式一般只有识别功能,用于跟踪货物的入库和出库,车载式和手持式中一般具有GPS定位功能和基本的RFID标签扫描功能,用来识别货物的状态、位置、性能等参数,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将位置信息和货物基本信息传送到中心处理平台。
通过该终端的货物状态识别,将物流管理变得非常顺畅和便捷,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效率。
2、从使用场合分主要包括以下三种:固定终端,移动终端和手持终端。
固定终端应用在固定场合,常年固定不动,具有可靠的外部供电和可靠的有线数据链路,检测各种固定设备、仪器或环境的信息,如前面说的设施农业、工业设备用的终端均属于此类。
移动终端应用在终端与被检测设备一同移动的场合,该类终端因经常会发生运动,所以没有太可靠的外部电源,需要通过无线数据链路进行数据的传输,主要检测如图象、位置、运动设备的某些物理状态等。
该类终端一般要具备良好的抗震、抗电磁干扰能力,此外对供电电源的处理能力也较强,有的具备后备电源。
一些车载仪器、车载视频监控、货车/客车GPS定位等均使用此类终端。
手持终端该类终端是在移动终端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和升级,他一般小巧、轻便,使用者可以随身携带,有后备电池,一般可以断电连续使用8小时以上。
有可以连接外部传感设备的接口,采集的数据一般可以通过无线进行及时传输,或在积累一定程度后连接有线传输。
该类终端大部分应用在物流RFID识别、工厂参数表巡检、农作物病虫害普查等领域。
3、从传输方式分主要包括以太网终端、WIFI终端、2G终端、3G终端等,有些智能终端具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接口。
以太网终端该类终端一般应用在数据量传输较大、以太网条件较好的场合,现场很容易布线并具有连接互联网的条件。
一般应用在工厂的固定设备检测、智能楼宇、智能家居等环境中。
W IFI终端该类终端一般应用在数据量传输较大、以太网条件较好,但终端部分布线不容易或不能布线的场合,在终端周围架设WIFI路由或WIFI网关等设备实现。
一般应用在无线城市、智能交通等需要大数据无线传输的场合或其他应用中终端周围不适合布线但需要高数据量传输的场合。
2G终端该类终端应用在小数据量移动传输的场合或小数据量传输的野外工作场合,如车载GPS定位、物流RFID手持终端、水库水质监测等。
该类终端因具有移动中或野外条件下的联网功能,所以为物联网的深层次应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3G终端该类终端是在上面终端基础上的升级,增加了上下行的通讯速度,以满足移动图像监控,下发视频等应用场合,如:警车巡警图像的回传、动态实时交通信息的监控等,在一些大数据量的传感应用,如震动量的采集或电力信号实施监测中也可以用到该类终端。
4、从使用扩展性分主要包括单一功能终端和通用智能终端两种。
单一功能终端该类终端一般外部接口较少,设计简单,仅满足单一应用或单一应用的部分扩展,除了这种应用外,在不经过硬件修改的情况下无法应用在其他场合中。
目前市场上此类终端较多,如汽车监控用的图像传输服务终端、电力监测用的终端、物流用的RFID终端,这些终端的功能单一,仅适用在特定场合,不能随应用变化进行功能改造和扩充等。
因功能单一,所以该类终端的成本较低,也比较好标准化。
通用智能终端该类终端因考虑到行业应用的通用性,所以外部接口较多,设计复杂,能满足两种或更多场合的应用。
它可以通过内部软件的设置、修改应用参数,或通过硬件模块的拆卸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该类模块一般涵盖了大部分应用对接口的需求,并具有网络连接的有线、无线多种接口方式,还扩展了如蓝牙、WIFI、Zigbee等接口,甚至预留一定的输出接口用于物联网应用中对“物”的控制等。
该类终端开发难度大,成本高,未标准化,目前市面很少。
5、从传输通路分主要包括数据透传终端和非数据透传终端。
数据透传终端该类终端将输入口与应用软件之间建立起数据传输通路,使数据可以通过模块的输入口输入,通过软件原封不动的输出,表现给外界的方式相当于一个透明的通道,因此叫数据透传终端。
目前,该类终端在物联网集成项目中得到大量采用。
优点是很容易构建出符合应用的物联网系统,缺点是功能单一。
在一些多路数据或多类型数据传输时,需要使用多个采集模块进行数据的合并处理后,才可通过该终端传输。
否则,每一路数据都需要一个数据透传终端,这样会加大使用成本和系统的复杂程度。
目前市面上的大部分通用终端都是数据透传终端。
非数据透传终端该类终端一般将外部多接口的采集数据通过终端内的处理器合并后传输,因此具有多路同时传输优点,同时减少了终端数量。
缺点是只能根据终端的外围接口选择应用,如果满足所有应用,该终端的外围接口种类就需要很多,在不太复杂的应用中会造成很多接口资源的浪费,因此接口的可插拔设计是此类终端的共同特点,前文提到的通用智能终端就属于此类终端。
数据传输应用协议在终端内已集成,作为多功能应用,通常需要提供二次开发接口。
目前市面上该类终端较少。
除上面所述,还有很多种终端分类方法,在此就不一一赘述。
四、物联网终端的推广及效益分析1、终端推广的最大障碍——终端的标准化:目前物联网技术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使我们看到了未来广阔的市场,据专家估计,未来3~5年内随着我国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和普及,终将形成一个万亿级规模的大市场。
现今,制约物联网技术大规模推广的主要原因则是终端的不兼容问题,不同厂商的设备和软件无法在同一个平台上使用,设备间的协议没有统一的标准。
因此,在物联网的普及和终端的大规模推广前必须解决标准化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硬件接口标准化:物联网的传感设备由不同厂商提供,如果每家的接口规则或通讯规则都不同,便会导致终端接口设计的不同,而终端不可能为每个厂商都预留接口,所以需要传感设备厂商和终端厂商一同制定标准的物联网传感器与终端间的接口规范和通讯规范,以满足不同厂商设备间的硬件互通、互连需求。
数据协议标准化:数据协议指终端与平台层的数据流交互协议,该数据流可以分为业务数据流和管理数据流。
中国移动与爱立信合作制定的WMMP协议就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协议,它的推广和普及必将带动数据协议的标准化进程,方便新研发终端的网络接入及管理。
物联网的发展需要国家相关部门主导,相关行业联合制定出类似WMMP更完善的通用协议,以满足各种应用和不同厂家终端的互联问题,扩大未来物联网的推广。
2、终端的推广参考及效益分析目前,物联网终端的规模推广主要局限在国家重点工程的安保、物流领域,“感知中国”中心和一些示范区工程上,没有在其它领域大规模使用的主要原因:其一是物联网的概念及其带来的效益还不完全为人所知,其二是在一些行业或企业应用中,推广方和使用方还很难找到各自的盈利点和盈利模式,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系统的高成本和运行的高费用,而且有些系统实际使用时也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使得使用方失去热情。
因此,深入剖析行业应用和降低系统成本——尤其是运行成本将是物联网大规模推广的必由之路。
而降低成本的基本条件是:降低终端成本、传感器成本和部署成本,这些都需要大批量的生产和使用才可以实现。
随着物联网各种技术的成熟和终端的标准化,物联网中各环节的成本会大大降低,同时,随着行业应用面的不断拓展,更深层次需求的不断发掘,物联网行业将很快成为利润丰厚的“大蛋糕”。
结尾:无论有多大困难,物联网仍在悄然渗透到你我之间,物联网终端会渐渐的成为我们周围司空见惯的设备。
根据专家估算,到物联网时代,终端联网量与个人PC机联网量之比会达到或超过30:1,终端的大量使用将带动电子及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让我们共同期待着“物联网时代”早些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