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_王登峰
中国人的人格特点_VI_人际关系
总第108期PSYC HO LOG ICAL EX PLORAT I ON第4期中国人的人格特点(V I):人际关系*王登峰1,崔红2(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2.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北京100853)摘要:人际关系人格维度包括宽和与热情两个次级因素,反映的是对待人际关系的基本态度。
该研究依据本土化的中国人人格量表对中国人的人际关系人格维度及其两个次级因素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个体的性别、年龄、职业和婚姻状况均对人际关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总体上看,女性比男性对人更宽和,男性比女性对人更热情;年龄越大,人际关系分数越高;行政管理者比工人农民与和教科文卫人员人际关系分数更高,而婚姻状况也与年龄和性别一起影响个体的人际关系倾向。
关键词:人际关系;宽和;热情;中国人人格;性别;年龄;职业中图分类号:B8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08)04-0041-051引言根据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1]以及对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的系统收集和评定[2-4],中国人的人格结构被确定为由七个大的维度构成[5-7],并已经编制了测量这七个维度的综合性人格量表(QZ-PS)[8-11]和形容词评定量表(QZPAS)[12]。
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个维度包括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情绪性、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而西方的人格结构由外向性、愉悦性、公正严谨性、神经质和开放性等五个维度构成[13,14]。
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模型不仅与西方的/大五0人格模型存在差异,也与中文人格量表(CPA I)测量的人格维度[15,16]存在明显的差异。
根据中国被试对西方大五人格量表[14]项目的反应所做的因素分析表明,西方人格量表的项目重新组合成为七个因素的结构,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七因素模型非常接近[17,18]。
研究者对中西方这种人格结构内容的/重构0已经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角度提出了解释[19-21]。
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确认与形容词评定结果
作者: 崔红;王登峰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1;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心理与行为研究
页码: 89-95页
主题词: 人格结构;词汇学假设;形容词评定;跨文化比较
摘要: 中西方的人格结构既存在相似性,又有明显的差异性。
该研究根据杨国枢和王登峰探讨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大七”模型时所用的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表,经过化简,由410个形容词压缩为273个;并扩大了被试量,由原来的733人(项目与人数比为1:1.8)扩大为1511人(项目与人数比为1:5.5)。
采用相同的评定方法、评定程序和统计方法,得到了完全相同的人格结构。
采用另外的样本进行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也确认了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
由此揭示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及其与西方理论的差异,为系统研究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和编制测量量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文中还比较了大学生被试和社会人士在各个因素上的分数差异。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演讲人简介:王登峰,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1981年9月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本科学习,1990年7月取得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格和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已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
演讲正文:一、人格的界定讲到人格,是指我们在描述一个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什么特点。
这里有三个概念经常容易混淆,一个是人格,指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特点。
第二个概念是性格,指的是我们对这个人的特点的评价。
换句话来讲,人格是指表现出来的实际上是什么,而性格是我们对这个人表现出的特点的评价,是好还是不好。
还有一个概念叫做个性,也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一个词,指的是这人有别于其他人的地方,也就是说他的独特性。
[1]从这三个概念来看,最基础的就是一个人的人格特点。
心理学里面讲到人格的时候,它一般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就是这个人跟其他人相比,他的外在行为上的特点,或行为的倾向性。
这些特点可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有的,但是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又不同。
第二个方面,人格指的是一种内部的整体性。
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的地点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这个人的整体来讲,他又有其内部的一致性。
因此讲到人格的时候,既是表现在外在的一种特点,同时也是一种内在的体验,或者内部的一致性。
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的方式,以及他内心体验的特点。
人格实际上就是讲这个人他的特点,而且了解了这样的特点,我们才有可能了解到我们应该如何跟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打交道。
比如说,我们现在比较注重管理理论,对别人的管理应该怎么来进行呢?实际上讲到管理的时候,就是讲我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问题,而人际关系的表现,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西方人的人际关系和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有它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用一套管理西方人的模式、方法来管理中国人,从直观上来讲肯定是不合适的。
用西方人格词汇资料对中国人格结构进行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
用西方人格词汇资料对中国人格结构进行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王宇中;李英;郭娜
【期刊名称】《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9)4
【摘要】文章依照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从目前西方成熟量表中提取主要人格词汇编制了"性格词语自评问卷".调查了全国1654名被试,对所得数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8个因子,分别为:成就性,宜人性,神经质,内外向,稳定性,开放性,独立性,知识性.最后形成具有53个项目的量表,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1,8个因子的总解释率为52.69%,研究结果证实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跟西方人的人格结构并不完全相同.
【总页数】3页(P6-8)
【作者】王宇中;李英;郭娜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教育系,河南,郑州,450000;郑州大学教育系,河南,郑
州,450000;郑州大学教育系,河南,郑州,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848
【相关文献】
1.教师和大学生对教师人格结构评定的因素分析(下)--一项中文人格特质词的基本维度研究 [J], 韦克平;许燕
2.教师和大学生对教师人格结构评定的因素分析(上)--一项中文人格特质词的基本
维度研究 [J], 韦克平;许燕
3.中西方人格结构差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以中国人人格量表(QZPS)和西方五因素人格量表(NEO PI-R)为例 [J], 王登峰;崔红
4.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与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J], 王登峰;崔红
5.中西方人格问卷调查资料的初步分析 [J], 郭娜;王宇中;李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格的定义及中西方差异
心理研究P s y ch d og i ca l Research2008,i(1):3—73人格的定义及中西方差异王登峰1崔红2(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 2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北京100853)摘要本文旨在分析中西方人格概念的内涵及其差异。
中文人格一词的含义演变预示了中国人的人格主要表现为对各种行为表现的评价和综合并在此基础上对内在品质的推测,而且人格的内外成分之间存在复杂的交瓦作用。
这一特点与西方的人格概念存在显著的差别。
另外,从人格的行为成分与内在成分(内心体验、动机、生理反应)的复杂关系来看,中国人的人格与环境间的关系也比两方人更为复杂。
文中还讨论了过分依赖西方心理学概念的危害以及进行中国化的心理学研究的迫切性。
关键词:人格;外显行为;内心体验;动机;生理反应;人格层次来以后才叫格。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所谓的各,1人格的词源意义到达的意思,就是指的树的树枝所能涵盖的范围。
从1.1“格”的含义树来讲,主要是讲它的枝条,从人来讲,主要讲他的心理学中一讲到人格,都要首先讲西方心理学行为。
所以从“格”这个字来看,是讲树木的长枝条,对人格的定义。
诚然,科学心理学起源于西方,但中或者树高长枝为格,这是它的本意。
后来“格”这个字国的心理学思想并不逊色于西方。
具体到人格的含又有很多的引申的意义。
最直接的引申的意义就是义,首先需要澄清其词源的含义,这对我们科学把握架子,用木头做的一格一格的架子,书架。
还有方形“人格”的含义是十分重要的。
的框子也叫格。
树木的枝条纵横交错,这是它的一种人格的“格”字的字形在中文里面的演变是非常自然的状态,而且是表现在外的,大家一眼就可以看有意思的。
甲骨文里面没有“格”字,只有“各”字,它得到的,看到这棵树的全貌以后,你就知道它的枝条是后来演变成的一个形声字,见图1f1I。
有多少,朝向什么方向,树叶的形状,树枝的稠密程度等等。
另外,“格”字又可以引申为品格和格调。
中国人的人格与心理健康
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2):234~240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中国人的人格与心理健康*崔红1,3王登峰2,3(1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北京100853)(2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1)(3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天津 300074)摘要系统总结了中国人人格与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
首先,对心理健康的含义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心理健康由心身症状的缺失、行为抑制的降低、自我和谐水平的提高以及主观幸福感的提升等4个不同的水平构成,并对人格与心理健康的4个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综述,特别分析了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结构方程模型,以及不同人格维度对心理健康的促进、抑制、及促进-抑制作用。
文中还提出了建立中国人的人格耐受性模型的设想,并对将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中国人的人格,理健康水平,耐受性人格。
分类号 B848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一直是人格和心理健康领域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国内在这一领域的很多研究大多采用西方的人格量表或测量心理健康的量表,所得出的结论也存在很大的分歧。
本文主要总结采用本土化的中国人人格量表进行的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以期加深对中国人的人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理解。
与西方的人格“大五”模型[1,2]不同的是,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是七因素模型[3~7],而且这两个模型的建立都依据的是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8,9],所不同的是采用英文形容词和美国被试或采用中文形容词和中国被试。
1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不同水平尽管不同的理论家对人格的界定不同,但西方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定义都包括表现在外的行为特点和蕴涵于内、外部无法观察的特点两部分[10,11]。
实际上,这两部分可以按照能否被观察细分为外显行为及其稳定的行为倾向、内心情感和体验、稳定的动机和生理生化反应及神经系统活动的变化等4种不同的水平[12]。
对心理健康的界定与对人格的界定一样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把心理健康界定为“在良好的生理状态基础上的自我和谐及与外收稿日期:2006-10-25*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XLX004)。
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及人格与行为的关系_对人格内涵及其中西方差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心 理 学 报 2006,38(4):543~552 A cta Psychologica S in ica543 收稿日期:2005-02-05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469)资助项目。
通讯作者:王登峰,E -mail:wdfeng@pku .edu .cn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及人格与行为的关系3———对人格内涵及其中西方差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王登峰1 崔 红2(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2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北京100853)摘 要 旨在对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和人格的内涵等问题进行跨文化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人格内容被划分为4个层次,包括个体的外显行为、内心体验、动机和神经生理基础等,文化对人格的不同内容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不同情境下的行为由于受到来自个体内部不同动机(自我统一性动机与适应环境要求的动机)的影响而出现跨情境的一致或不一致。
文中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人格,行为,动机,跨情境一致性。
分类号 B8481 人格特点与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 西方心理学有关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问题已经争论了许多年[1,2]。
在20世纪60年代人格心理学领域出现了著名的“个人-情境论争”,即人的行为到底是由个人特点(人格特点)决定的,还是由环境特点或环境要求所决定的[1]。
目前这一论争已经达成了高度的共识,即人的行为是由个人特点和环境特点共同决定的,并且把这一问题重新表述为“哪些个人特点,与哪些环境因素,如何共同决定了个体的行为”[2]。
同时,对人格特点或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的研究也从单纯的行为表现扩展到行为、认知、情感、和动机等广泛的领域,客观上也拓宽了人格的含义[3]。
原来尖锐对立的观点已经不复存在,行为的跨情境一致性(consistency )也被跨情境的“连贯性”(coherence )[4]代替。
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程度上,“一致性”是指行为的前后一致或相同,而“连贯性”则是指行为的风格或性质的相似,而不是行为的相同。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演讲者简介:王登峰,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
1981年9月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本科学习,1990年7月取得北京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此后一直在北京大学心理学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格和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
已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
一、人格的界定讲到人格,是指我们在描述一个人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什么特点。
这里有三个概念经常容易混淆,一个是人格,指一个人的比较稳定的特点。
第二个概念是性格,指的是我们对这个人的特点的评价。
换句话来讲,人格是指表现出来的实际上是什么,而性格是我们对这个人表现出的特点的评价,是好还是不好。
还有一个概念叫做个性,也是我们经常会用到的一个词,指的是这人有别于其他人的地方,也就是说他的独特性。
[1]从这三个概念来看,最基础的就是一个人的人格特点。
心理学里面讲到人格的时候,它一般是从两个方面来看,一个就是这个人跟其他人相比,他的外在行为上的特点,或行为的倾向性。
这些特点可能在每个人身上都是有的,但是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又不同。
第二个方面,人格指的是一种内部的整体性。
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在不同的地点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可能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这个人的整体来讲,他又有其内部的一致性。
因此讲到人格的时候,既是表现在外在的一种特点,同时也是一种内在的体验,或者内部的一致性。
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的方式,以及他内心体验的特点。
人格实际上就是讲这个人他的特点,而且了解了这样的特点,我们才有可能了解到我们应该如何跟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打交道。
比如说,我们现在比较注重管理理论,对别人的管理应该怎么来进行呢?实际上讲到管理的时候,就是讲我们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问题,而人际关系的表现,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西方人的人际关系和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有它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用一套管理西方人的模式、方法来管理中国人,从直观上来讲肯定是不合适的。
西方“公正严谨性”人格维度与中国人人格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西方“公正严谨性”人格维度与中国人人格的关系
作者:王登峰崔红
来源:《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04期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西方公正严谨性(Conscientiousness)人格维度的内涵与结构。
1500
多名被试完成了OZPS(中国人人格量表)和NEOPI-R(西方大五人格量表)的Conscientiousness量表,因素分析表明,公正严谨性包括自律守诺、严谨细致、机智果敢、坚韧踏实、追求成功和工作投入等六个因素,与NEOPI—R中的层面没有对应关系,但与QZPS的外向性、善良、行事风格、才干、人际关系和处世态度等六个维度密切相关,而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的公正严谨性维度并不独立存在,有关的内容是分布在不同的人格维度之中的。
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
心理学研究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王登峰,崔 红(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空军大连疗养院,大连116013)摘 要: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系统探讨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和人格测量工具的适用性。
根据人格结构的词汇学假设以及跨文化比较的策略,中国人的“大七”人格结构表现出与西方“大五”人格结构的显著差异;因此修订西方的人格量表需要首先探索其量表结构,并增加新的项目。
实证研究的结果支持了人格结构差异源于对行为的解释及对行为归类的差异。
文中还讨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重视跨文化比较的意义。
关键词:人格结构;跨文化比较;量表修订;大五;大七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919(2003)0520109212收稿日期:2003205208作者简介:王登峰(1965— ),男,山东安丘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469)资助项目。
一、研究和测量中国人人格的途径到目前为止,研究和测量中国人人格的途径主要包括三类。
第一类,也是主要的,是直接修订西方的量表。
[1-7]第二类是近年来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学者们开发的一些直接针对中国人特点的人格模式或人格量表。
[8-11]第三类是完全参照中国人的特点编制的测量中国人人格的量表。
[12-15]第一类工具,即修订的西方量表在测量中国人的人格时假设,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与西方人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所谓的“修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去除明显不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项目,如“我每天都去教堂”,这时可能会增加与中国文化类似的项目进行替换,也可能不增加。
其次,不是对原量表的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确认其结构,而是针对每一个分量表进行因素分析或项目分析,以删除极端不适合的项目。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人格量表,如EPQ [12]、EPQ -RSC [3]、16PF [5]、NE O PI -R [4]等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修订的。
世纪大讲堂中国人人格读书笔记
世纪大讲堂-中国人人格王登峰1 国人描述自己,通常从多到少能力高低,勤奋高低,次序水平,人家关系,是否开朗,是否善良伦理道德,豪迈还是细腻2特质理论。
两个外国心理学家,从韦氏词典挑选出来1万多个描写人的性格特点的词语西方人的特点1 extroversion 外向性2 agreeableness 愉悦性3 conscientiousness 公正性4 neuroticism 情绪性5 openness 创造性(这个相对中国来讲独特)中国人不是重视道德修养吗?那是在评价别人的时候,往往看人家的道德修养。
而对自己呢,确实先看能力台湾地区善恶放在第二位中国人的愉悦性和西方人的愉悦性。
通常是讲自己的特点,比如,温文尔雅,大度,还是计较。
而西方人,一般是信任,诚实坦诚,利他,这些都是对于他们的特点,给别人的印象美国人注重笑容,但是这个教授回国后很不习惯中国人习惯看内心,所以你用微笑去对待别人,并不是特别好第二个特点,做事的特点中国人勤俭或者懒惰。
西方人包含能力,是否负责,是否严谨,西方人谈到做事,包含了做这个事所要遵守的规矩,对自己的约束是什么,还有做这个事所要包含的能力。
最关键就是第三点,规矩性,中国人讲究灵活,西方人在做事的时候就包括一个原则,对规则和原则要求很重要中国人也将能力,但是把做事的能力,勤俭,一致性是分开的。
而西方人是包括在一起的,一个整体。
中国人追求你内心,西方人看重外在的表现。
所以一般中国人感觉的很累,西方人很有活力。
中国人聪明不说实话,更容易勾心斗角。
西方人也有,但是程度有差异。
网友提问,猜疑是中国人的一大特征,因为中国受到的伤害太多太多了,中国人一直没有安全感。
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与中国人的人格特点_王登峰
心理科学进展 2007,15(2):196~202Advance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与中国人的人格特点*王登峰1,3崔红2,3(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2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北京 100853)(3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天津 300074)摘要该文旨在通过对中西方人格结构的比较和分析揭示文化与人格结构的关系,并探寻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文化意义。
根据词汇学假设进行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结构的形成是建立在对行为归类的基础之上的,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中西方对行为归类的差别。
中国文化比较强调整体性、联系性以及评价性是造成中国人与西方人行为归类差异的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中西方文化中对人性看法的差异。
中国人人格量表有着比较理想的预测效度,而且与西方大五人格量表相比更高的预测效度,这些均表明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合理性。
文中还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文化,人格结构,行为归类假设,中国人人格量表。
分类号 B8481 引言:什么是人格什么是人格?每个人都知道,但没有人能说得清。
40多年前,美国人格心理学教科书上的这段话至今仍然是对人格定义的真实写照,即不同的理论家对人格的界定存在显著的差异[1]。
但既然是“每个人都知道”,那一定有许多共同的地方。
西方心理学家对人格的定义尽管相差悬殊,却基本上都来自拉丁文persona,即面具的含义。
Persona是舞台上的演员所戴的面具,因此既有表演的功能,又代表这一人物的性格和角色特点,因此包括表现在外的行为特点和蕴涵于内部而外人无法直接观察的特点两部分[2,3]。
例如,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对人格的定义是由Funder提出的[4],即人格是“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特异性模式,以及在这些模式之下、能够或不能够被观察到的心理机制”(p.1~2)。
人的人格结构分析报告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王登峰主持人:追求进步,学术倾听,世纪大讲堂向您问候,在谈到缩短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的时候,我们经常说,知己但还要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但是现在呢,我们发现,我们对西方人的了解太多,对自己的了解却知之不足。
所以有人提出,知彼但更要知己,说这话的人,就是研究中国人格,他就是大学心理学系的大教授王登峰,好,有请王教授上场。
主持人:您是生在什么地方?王登峰:省。
主持人:大汉。
王登峰:潍坊市。
主持人:是一个农村家庭,还是城市家庭的孩子?王登峰:是标准式的农村家庭。
主持人:农村家庭的孩子。
什么拾麦穗、割草、施肥全都会?王登峰:种菜种地都干过。
主持人:那你那个时候上大学是哪一年?岁数很小是吧?王登峰:1981年,二十年前。
主持人:十六岁。
你第一志愿就是北大吗?王登峰:我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都是北大。
主持人:对自己这么自信?王登峰:因为除了北大我不知道还可以上哪个学校。
主持人:在当地是一个特别好的学生是吗?不知道别的学校,是因为……王登峰:知道,但是,因为除了上北大之外,老师们都说你不能上别的学校。
我倒很想去医科大学,但是家长和老师都反对。
家长是觉得我在家里最小,说你受不了那个苦。
然后老师们说你这个分数考得很高,你应该为我们学校挣这个牌子,所以你要考最高学府,大学。
主持人:就来到了北大。
选择了……当时我知道心理系是有文科和理科之分的……王登峰:所以你应该知道不是我的选择。
主持人:是长官们的选择。
王登峰:对。
主持人:好,当时的心理系是分成理科和文科的。
您是理科还是文科?王登峰:没有,心理系它是属于一个边缘学科,文理交融的一个学科,但是在大学招生中是招理科的。
主持人:您是作为理科生考进来的?王登峰:对,所以我得的是理学学位。
就是科学学位。
主持人:1981年考进了北大心理系,应该是1985年毕业是吧?王登峰:1985年大学毕业。
主持人:毕业以后呢?王登峰:直读研究生。
主持人:直读研究生。
有一次我跟英达聊天,英达是您的师兄,他是七九级的北大心理系的,也是理科心理系的毕业生,他跟我说呀,我这样的人不能叫修成正果,在心理系修成正果的人,或者是留校,或者是去了科学院。
HEXACO人格特质模型研究展望
HEXACO人格特质模型研究展望张玮;王斐【摘要】HEXACO人格特质是近二十年来新出现的一种人格特质模型。
本文首先对HEXACO人格特质模型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描述,同时将HEXACO六人格特质与大五人格特质模型和中国人人格特质模型进行对比,从三种模型的结构维度上进行理论探讨,通过对比,发现六人格特质模型较"大五"人格特质模型与中国人人格特质结构有更多的相似性;其次,对HEXACO六人格特质模型的六种测量量表进行介绍,讨论了现有量表的成果和特点;再次,从HEXACO人格特质模型的影响效应方面对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梳理;最后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本土化研究的现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名称】《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2)005【总页数】8页(P65-72)【关键词】HEXACO人格特质模型大五人格特质中国人人格特质测量【作者】张玮;王斐【作者单位】[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00;[2]广东科技学院管理系,广东东莞5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0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企业通过管理优化人才结构,提升劳动效能,把“量”的优势转化为“质”的优势就成为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必要途径。
2016年第22期《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在过去的3年中,人工成本在企业总成本的占比由5.8%涨到9.17%。
机器换人,减少用工成了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方式。
企业对“人”这种资源所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员工技能水平,发挥内部员工的优势和贡献来应对组织外部竞争时面临的巨大的挑战就变得极为重要了。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对“人”的认识越全面,越深入,在组织行为领域,企业就能够针对不同的人进行有效的管理,能够知人善任。
长期以来,人格特质一直是国内外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无论是“大五”人格特质还是内外控、内外倾人格特质,都为人类行为提供了广泛的解释,可是尽管如此,这些人格特质的发现都无法完全描述“人”作为一个复杂的生物个体的全部,对其深入的研究依然还在不停的探索之中。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中国心理学会年会资料)
警
理
学
工
部
军
管
大
业
企
党
政
干
文
卫
35.00% 最符合中国
文化要求 (情境化 )
30.00%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00%
企管 党政 文教 大学生 工农
最符合西方 文化要求 (个人化)
和暖敏 和暖慎 和热敏 和热慎 卓暖敏 卓暖慎 卓热敏 卓热慎
一、中国人的人格与心理社会行为的关系 启示四:
陈仲庚 王登峰,1984 王登峰等,1994 王登峰 崔红,2003
大七的确定
杨国枢 王登峰,1999 王登峰 崔红,2004,2005 2006,2007,2008 崔红 王登峰,2002,2003
论证1: →“大五”测量中国人时会发生什么?
Wang, Cui, & Zhou, 2007
“强制的五”
王登峰 崔红, 2005
五 或 六
论证: →CPAI+QZPS:人格素材的完整性
王登峰 崔红, 2005
七
三、总结与展望
1、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四、五、六 或 七?
“因为相信,所以坚持” 有两种“相信”: 宗教信仰→出于天性的自我珍视,超现实 科学证据→经过科学研究证明了的理念和信念
2、两种文化:性善文化 性恶文化
Wang & Cui, in press2
QZPS与NEO PI-R对心理健康的预测
分层回归:QZPS的维度或次级因素先进入回归方程,NEO后进入 NEO的维度或次级因素先进入回归方程,QZPS后进入
ΔR2 0.383 ΔR2 β值 ΔR2 0.236 ΔR2 WX3 乐观 0.181 0.301 RG人际关系 0.110 WX1 活跃 0.235 -0.434 N神经质 0.236 WX2 合群 0.288 0.368 N4 自我意识 0.383 -0.342
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适用性分析
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适用性分析*崔红王登峰**(空军大连疗养院,大连 116013)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 北京 100871)摘要本文旨在对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形成过程及其适用性进行系统的分析。
“大五”模型是依据“词汇学假设”,通过对英文人格特质形容词的分析建立起来的,有着明显的西方文化特点。
跨文化比较的结果中支持“大五”模型的大多使用“强制的一致性”策略,而“衍生的一致性”策略往往得出与“大五”不同的结论。
对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研究也得到了不同于“大五”的“大七”模型,预示了“大五”模型不适合中国人的人格特点。
关键词:大五人格结构词汇学假设强制的一致性衍生的一致性大七模型人格结构的研究是人格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是了解人格的基本特点、类型以及对个体进行有效评估的基础。
有关人格结构的第一个概念是古希腊Hippocrates和Galen提出的著名的四种体液产生四种气质的理论,这可以看作是对人格的最早分类。
而系统的人格结构理论则出现于上世纪初,即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
为了实现对人格特征的系统分类,四十年代初Cattell最早采用因素分析技术,对人格进行了全面的描述[1 2],并建立了人格的16个维度的测量工具(16PF)[3]。
在此基础上,西方学者发现了“大五”人格结构[4]。
近二十多年来,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针对不同文化的被试群体所进行的研究得到了相当一致的结果,使得许多研究者由传统的人格结构的不同分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共识,以至于得出结论认为“大五”因素模型是适合全人类的[5]。
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出现被称为“人格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静悄悄的革命”[4],引起了心理学界的高度重视,很多跨文化研究发现了“大五”人格结构的相对一致性,也出现了一些相反的结论。
本文试图对“大五”人格模型的起源、研究方法以及跨文化比较的策略和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期全面了解和准确评价这些问题。
1 人格结构的词汇学研究与“大五”人格模型的出现1.1 人格研究的词汇学假设人格心理学中的几种主要理论(如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对人格结构的划分主要来源于理论家个人的经验和对人类特点的领悟,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个人主观性[6]。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
中国人的外向性:对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崔红1*王登峰2(1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北京100853 2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 hongcui@)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比较中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的内涵。
1500多名被试完成了QZPS(中国人人格量表)和NEO PI-R的Extroversion量表(中文版),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西方的外向性(Extroversion)维度由六个因素构成,其中三个因素与中国人的外向性维度内容相似,其它的三个因素则与外向性无关,而分别与中国人人格结构中的善良、才干、行事风格和处世态度等维度有关。
文中还讨论了中西方外向性人格维度差异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外向性人格结构文化差异QZPS NEO PI-R1 引言―外向性‖(Extroversion)是人格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Jung首先从精神分析理论提出―内向性‖和―外向性‖的概念,他将人们对待外界刺激的觉察或反应的倾向归结为内向和外向两种对立的态度,前者指精神活动的能量指向个人内在的思考和感受,后者指向他人以及外部世界[1]。
在Jung看来,每个人都拥有内向和外向两种态度,但只有一种会成为人格的主宰并指导个体的行为和意识,而非主宰性的态度则通过无意识影响个体的行为[2]。
Allport[3]则把外向性界定为一种社交能力强的特质,是他所界定的14种人格特质之一。
类似的,Cattell[4]把外向性界定为与乐群、恃强、兴奋、敢为和独立有关的根源特质。
Eysenck 从特质理论出发把所有人格特质归为三个类型或轴向(又称为三个―超级维度‖),即外向-内向、神经质和精神质[5],认为前两个维度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具有跨人生不同阶段[6]和跨文化的一致性[7]。
外向-内向人格维度包括社交取向、有活力、主动、肯定、寻求感官刺激、自由、支配和冒险等人格特质[8]。
人格的―大五‖模型[9 10]也把―外向性‖和―神经质‖看作是主要由遗传决定的人格维度,并且与其它三个因素(愉悦性、公正严谨性和开放性)一起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11 12]。
西方“大五”人格结构模型的建立和适用性分
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的理论分析*王登峰崔红(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871)(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心理科,北京 100853)根据对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的系统收集和评定(陈仲庚,王登峰,1984;杨国枢,李本华,1971;王登峰等,1994),中国人的人格结构被确定为由七个大的维度构成(崔红,2002;崔红,王登峰,2003;杨国枢,王登峰,1999)。
这一模型不仅与西方的“大五”人格模型(例如,John,1990)存在差异,也与中文人格量表(Cheung,et al,2001)测量的人格维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从理论和跨文化比较的角度对中国人人格的“大七”模型进行分析,以明确中国人“大七”人格结构的构想效度。
1 文化与人格结构人们的行为特点反映的是环境因素与个体特点持续交互作用的结果。
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中,适应文化要求的行为会被保留下来,并最终形成稳定的人格结构。
1.1 文化与人格结构关系的理论构想人类社会的发展尽管存在文化与地域的差异、经受的自然和社会压力的不同,但从总体上来看,人类所表现出的各种应对压力的行为在类别上应该没有显著的差异。
但某一行为出现的频率、强度则可能会因所受压力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例如,所有文化中人们都会“微笑”,但微笑出现的情境及其含义却有着显著的文化差异。
在西方文化下,微笑是人们对所有与自己目光相接的人的一种“礼貌行为”,因此在面对任何个体时,不管认识与否,都鼓励人们做出这一行为。
如果不能做出微笑,则会影响到个体的适应。
因此,微笑行为在西方文化下尽管出现频率比较高,但仅仅是一种适应环境要求的行为,它的意义只是与他人相遇时的礼貌和仪式,并没有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的意义。
与此不同的是,在中国文化下并不鼓励人们对所有遇到的人都做出微笑,而是只对自己熟悉的、至少是认识的人的微笑。
因为在中国人看来,微笑是一种关系的表征,是关系比较亲近的象征、或希望能够达到亲近的努力。
因此微笑的含义和出现的频率与西方人有着明显的差异。
当代中国新闻传媒的“人格结构”初探——兼论其人格结构失衡之弊害与对策
国新 闻传媒健 康 发展 的可资 借鉴 之法 。
一
、
理论观照 : 当代 中 国新 闻 传 媒 的“ 人格 结构 ”
心 理学大 师弗 洛伊德 在其精 神 分析学 说 中 , 曾 援地 形学 人心 理学 , 构起 备受 争议 却又 常常 为人 建 提及 并运用 的人 格结 构理论 : 格 由本 我 、 人 自我 、 超
闻传 媒 , 以发 现 其 有 着类 近 “ 可 本我 ” 传 媒 经 济 效 益 、 的 类似 “自我 ” 的传 媒 现 实 经 营 、 同“ 我 ” 传 媒 社 会 效 用 类 超 的
的“ 三我 ” 格 结 构 。从 当代 中 国新 闻传 媒 的运 作 实践 过 程 来看 , 因人 格 结 构 失衡 而 正在 浮躁 与 妄 动 中饱 受 着 人 其
下 新 闻传媒业 界频 发 的 “ 者 索贿 ” “ 闻造 假 ” 记 、新 、 而或“ 斗 死 虎 ” “ 觅 苍 蝇 ” 揪 、寻 @等诸 般 怪 状 观 之 , 当代 中国新 闻传 媒 由于“ 格三 我” 人 的失谐 失和 , 正
在 焦 虑 、 躁 与 妄 动 中 饱 受 着 世 人 的 菲 薄 。 因此 论 浮
“ 格结 构 ” 论 自弗 洛 伊 德 提 出至 今 , 人 理 虽然 争议很 多 , 其之 于个 人发展 、 但 团队管理 、 事业 运 营 等等之 上 的 借 鉴 与 使 用 却 着 实 不 少①。纵 观 当代 中国新 闻传媒 的运 作实绩 与 发展走 向 , 在人 格结 其 构理论 观照 之下 的 “ 三我 ” 脉线 —— 类 近 “ 我 ” 本 的 传媒经 济效益 、 似 “ 类 自我 ” 的传 媒 现实 经 营 、 同 类
当代 中国新 闻传媒 人格结构 ” 的“ 初探
中西方人格结构差异研究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2-72页
主题词: 中西方差异;人格结构;差异研究;行为归类假设;人格维度;跨文化比较;结构模型;实际价值
摘要:王登峰在《心理学报》2008年第3期撰文指出,通过对中西方探索人格结构的词汇学途径及其人格结构模型的比较,根据有关人格的行为归类假设,并结合跨文化比较的策略,可以认为,人格结构的中西方差异存在于对每一个行为的理解上,人格因素或维度水平的比较难以得到有实际价值的结论。
换言之,中国人(西方人)的某个人格维度中所包含的内容,在西方人(中国人)看来可能包含了几个人格维度的内容,既有共性成分,又各有其独特性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研究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王登峰,崔 红(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空军大连疗养院,大连116013)摘 要: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系统探讨中西方人格结构的差异和人格测量工具的适用性。
根据人格结构的词汇学假设以及跨文化比较的策略,中国人的“大七”人格结构表现出与西方“大五”人格结构的显著差异;因此修订西方的人格量表需要首先探索其量表结构,并增加新的项目。
实证研究的结果支持了人格结构差异源于对行为的解释及对行为归类的差异。
文中还讨论了进一步研究的思路和重视跨文化比较的意义。
关键词:人格结构;跨文化比较;量表修订;大五;大七中图分类号:B8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19(2003)05-0109-12收稿日期:2003-05-08作者简介:王登峰(1965— ),男,山东安丘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70469)资助项目。
一、研究和测量中国人人格的途径到目前为止,研究和测量中国人人格的途径主要包括三类。
第一类,也是主要的,是直接修订西方的量表。
[1-7]第二类是近年来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的学者们开发的一些直接针对中国人特点的人格模式或人格量表。
[8-11]第三类是完全参照中国人的特点编制的测量中国人人格的量表。
[12-15]第一类工具,即修订的西方量表在测量中国人的人格时假设,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与西方人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所谓的“修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去除明显不符合中国文化特点的项目,如“我每天都去教堂”,这时可能会增加与中国文化类似的项目进行替换,也可能不增加。
其次,不是对原量表的项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以确认其结构,而是针对每一个分量表进行因素分析或项目分析,以删除极端不适合的项目。
目前被广泛使用的人格量表,如EPQ [12]、EPQ -R SC [3]、16PF [5]、NE O PI -R [4]等都是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修订的。
然而,到目前为止的大量研究表明,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与西方人相比有显著的差异。
[4,10-15]因此,这类人格量表由于修订时的假设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应用于中国人时会存在结构性的问题。
第二类研究途径是针对第一类量表存在的问题进行的探索。
例如,张妙清等[8,9]在跨文化比较研究中证明了“大五”因素模型具有文化的共通性,但却没有包括某些文化的独特因素,如中国人的“人缘”、“面子”及“和谐”等观念,并在指出沿用西方量表的不足之后,编制了中国人人格评定量表(Chinese Personality Assessment Inventor y ,CPAI )。
CPAI 是目前在西方文化以外编制的最大规模的多相人格量表之一,它由22个人格量表、11个临床量表和2个效度量表构成。
除效度量表外,平均每个量表有15个项目,项目总数为510个。
CPAI 的编制首先广泛收集与中国人人格特质有关的概念,从中归纳、分类出若干重要的人格构念,再为每一个人格构念编制项目。
项目来源包括已有的个性研究报告、中国经典和近代著名小说以及各类民俗谚语集等。
通过项目选择、评定和统计分析,最终确定量表的项目。
第40卷第5期2003年9月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Peking U niversity (Philos 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Vol .40,No .5Sept .2003110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台湾的杨国枢和香港的彭迈克[10]采用杨国枢和李本华[16]的人格特质形容词词表研究了“中国人描述性格所用的基本向度”。
他们首先将杨国枢和李本华的557个词分为他人取向、事物取向和个人取向的形容词三组,然后将以上每一组词按其好恶度分为正性、中性和负性形容词三组,分别从九组中随机抽出1/3的形容词,共得150个词。
以近二千例大学生为被试,要求被试用这150个形容词分别描述以下六个熟悉的目标人物:(1)自己的父亲;(2)自己的母亲;(3)最熟悉的一位同性朋友;(4)最熟悉的一位老师;(5)最熟悉的一位邻居;(6)自己。
因素分析的结果,以150个形容词描述六个不同的目标人物时,共得到4—5个主要因素,在不同的目标人物下最常抽得的共同而独立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善良诚朴—阴险浮夸”,“精明干练—愚蠢懦弱”和“热情活泼—严肃呆板”。
研究者还将此结果与Norman[17]所得的西方人格五因素模型(FFM)进行了比较,认为该结果中的第一大因素(善良诚朴—阴险浮夸)与FFM的A因素(愉悦性)和C因素(公正严谨性)相似;第二大因素(精明干练—愚蠢懦弱)与FFM的E因素(外向性)相似;FFM中的N因素(神经质)和O因素(开放性)则分别与“镇静稳重一冲动任性”和“智慧文雅一浅薄粗俗”(非主要的共同因素)相类似。
王垒[11]采用大学生被试描述实际自我、理想自我和应该自我时出现频率在4%以上的形容词(分别为51、51和50个),让被试进行自我评定。
因素分析分别得到了五个、三个和三个因素。
其中描述“实际自我”的五个因素与西方的“大五”人格结构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在内容上存在较大的不同。
以上研究尽管考虑到了中国人的独特性,但由于方法的局限,还未能把握中国人人格的全貌。
CPAI [8,9]的编制虽然是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选取的人格维度,但难以囊括所有的人格特点,而且量表中包括了大量的从西方量表中选取的项目。
杨国枢和彭迈克[10]的研究中所用的形容词既不是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的无偏样本,又有相当一部分译自英文形容词,因此难以确认是否测量了中国人人格的整体结构。
王垒[11]的研究中所揭示的实际上是“目前意识中的”人格特点,而不是完整的人格结构。
第三类研究途径是根据西方成熟的人格研究途径,采用完全本土的方法探讨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王登峰等[18,19]在系统收集词典、文学作品和被试实际用于描写具体人物的形容词的基础上,通过对词表的化简和被试评定,得到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由七个因素构成。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测量中国人人格的量表———QZPS(问卷形式)[13,15]和QZPAS(形容词评定)。
[20]这项工作完全采用西方学者探索人格结构的方法和途径[21-24],所不同的是采用中文词典选取形容词,由中国被试进行评定。
因此,如果西方按此类方法得到的是西方人的人格结构,那么这里得到的也应该是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二、西方的人格测量工具能否用于对中国人的测量?以上三类探索和评估中国人人格结构的途径中,除第三类以外,第二类的影响在不断增加,也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和比较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本身能否测量“完整的”中国人人格特点尚且存疑,这类工具的使用还需特别慎重。
相比之下,国内心理学界对第一类工具的使用还是最广泛的,不幸的是,这一类工具的问题也是最大的,有必要对其危害进行详细的论证。
采用西方人人格量表能不能测量中国人的人格结构?一种观点认为是可以的,尽管中国人和美国人、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不同,但是人类会面临相似的生活压力,因此也有着相似的人格结构。
从人格的进化理论(evolutionar y personality theor y)来看[25],人格结构是人类适应环境要求,实现自身生存和种族延续目的的产物之一(其他如器官的形态、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反应等)。
由于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压力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人类的生理结构、器官形态以及功能、生理反应等都应该存在很大的相似性,人格结构也不例外。
这也是Costa和MacCrae在1997年得出的结论,认为大五人格结构是universal 的,适用于所有人的主要依据。
[26]另外一种观点也是根据进化心理学的观点,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即文化的差异可能会造成人格结构的不同。
由于文化的影响造成人们承受不同的压力,或者说在不同文化下人们面临的压力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对于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或者说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而言,东方人和西方人尽管在人类面临的压力方面是有相似性的,但由于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不同,造成这两种文化下人们承受的生活压力的不同,因此与之相适应的人格结构或人们的行为特点也会不同。
西方对人格结构的探索始于1936年Allport 和Odbert [21]根据人格的“词汇学假设”[27]对英文人格特质形容词的系统搜索和分类,这一工作是西方的“大五”人格结构[23,28]模型建立的基础。
从“词汇学”假设出发研究人格结构的必然结果,就是文化或语言的局限性。
以英语为例,英语中描述稳定人格特点的形容词反映的是使用该语言的人们的特点,对它们的分析理应得到描述人格结构的维度,但这样的结果只适用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群体。
[12,23,27]中国人的生存环境和文化特点与西方人有着显著的差异,这一点必然会在相应的人格结构中有所体现。
因此,在使用西方的人格量表测量中国人之前,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中国人与西方人的人格结构是否相同或相似?这涉及中西方人格结构比较的策略和结果。
由此引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西方的人格量表中的项目能否代表中国人的典型行为?这涉及人格量表的项目内涵问题。
鉴于“大五”人格结构在西方心理学中的巨大影响以及测量“大五”人格结构的量表(NE O PI .R )[29]的广泛应用,以下对西方人格结构和人格测量工具的分析和讨论就主要以大五和NEO PI -R 为对象。
三、中西方人格结构比较的策略中西方人格结构的比较属于跨文化比较的范畴。
Jone Berr y 曾经提出跨文化比较的两种模式[30,31],一种称为“imposed etic ”,即“强制的一致性”策略。
“etic ”是语音学(phonetics )的词根,关注的是不同的语言中描述同样内容的字词发音的相似性。
“etic ”是共同、共同性的意思,或者一般性;“emic ”是音位学(phonemics )的词根,研究每一个音节和发音的含义的不同,因此就用emic 来代表文化的特异性。
所谓强制的一致性是指使用某种文化下建立起来的概念和工具去测量另一种文化下人们的特点,再根据这个结果比较不同的文化是不是有相似的特点。
具体来讲,如果用NEO PI -R 测量中国人的人格结构,比较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和西方人是否相似,那么就属于John Berry 所提出的“强制的一致性”比较策略。
“强制的一致性”策略的问题就在于概念和工具的使用。
NEO PI -R 是西方文化的概念和工具,用它去测量中国文化下的人们,实际上是把西方文化的概念强加给中国人,这样得到的结果只可能是数量或程度上的差异,而不可能体现人格结构的差异。
因为这种比较的前提就是人格结构的相似或相同。
这样的比较只能得到跨文化的相似性,而不可能发现任何实质性的跨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