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化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记录表参与备课的教师
- 张老师
- 王老师
- 李老师
- 赵老师
- 陈老师
备课时间
2021年10月10日下午2点-4点
备课内容及讨论
1. 确认研究目标:本次备课目标是针对氧化还原反应及其应用进行复和深入研究。

2.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本质和应用。

3. 教学难点:如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解决实际问题。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征、类型和
应用。

每组针对一个应用案例进行设计,包括实验内容和思维导图。

5. 总结复:回顾了本次备课的收获,并分享了课堂教学的案例
和方法。

下一步工作
每位教师根据本次备课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设计和实验方案,并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建议密切关注学生的研究情况,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备课的收获
通过集体备课,我们深入了解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应用,丰富了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
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深感团队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期待在今后的备课和教学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第8周高一化学集体备课记录 (修复的)

第8周高一化学集体备课记录 (修复的)
2、其他教师发言内容记录:
xx老师:第二章重视学生归纳,整理能力的提高
本学期第七次备课
2、本次备课内容及计划教学课时数:
内容为必修一中《第二章》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本节分为三课时。教学课时数为3节/周。
3、重、难点知识内容分ຫໍສະໝຸດ 及参考教学思路: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难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4、综合能力、情感素养、价值观提升,学习过程和方法指导建议:
湘一芙蓉中学集体备课主讲准备内容及记录表
年 级
高 一
科 目
化 学
备课组长
xx
备课记录人
xx
备课日期
2012年10月25日
备课地点
一教学楼二楼办公室
出勤
参加人员
xxxx
请假人员

主讲人准备内容
(主讲教师:xx)
1、1、上次备课内容教学反思(如:教学目标、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效果检测、布置作业、个性差异、合作学习、学法指导、教学策略、学生学习、学生作业、教学事件、主题思考、教学效果、自我发展、专题研究、纠错改进等):
①、学生讨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②、思考与交流: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6、作业安排:
学海导航
第32----33页34----35页书上:38----39页
7、其它
氧化还原反应及有关概念
其 它
1、其它教学工作安排(备课组长):
①、把课准备好,实验一定要做得很成功
②、备课组通过一年的努力,搞出一套完整的高一教案来。
学生通过讨论的形式来理解电子得失、氧化和还原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设疑引人新课,在分析的过程中又采用启发的方法让学生从得氧、失氧的角度以及从化合价的升降方面和从电子的转移方面来认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一化学备课组备课活动记录2

高一化学备课组备课活动记录2

乾县二中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备课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第 6 次)
备课组名称:化学组年级:高一
备课时间:第6 周星期四下午第三节
备课地点:后楼政教处
主讲人:张敏
参加人员:许强吴静何军吕剑飞刘强张敏
缺席人员:无
研讨主题:化学反应与电能
记录人:刘强
组内成员讨论记录:
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总能量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思维角度看“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思想,是对“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思维方式的反思和突破。

为了使本节教学设计思路更为清晰,可将课程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
围绕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和组成组织学生开展发展性学习活动,在“实现化学能直接向电能转化”的一系列探究,实验中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经验及化学知识技能,教师作为引导者和参谋,在整个活动中帮助学生尽可能排除失败和无效学习。

教学目标要求:形成原电池的概念,探究构成原电池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赞赏化学科学及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教学重点:原电池的概念及构成条件、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用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探究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条件和装置
教具准备:多媒体烧杯导线电流表铜片锌片石墨棒稀硫酸课时建议:2课时
作业布置:课后习题。

高一化学第三次备课组活动记录

高一化学第三次备课组活动记录

高一化学第三次备课组活动记录时间:2010.4.19周一下午第3节地点:高一化学办公室到会人员:徐丹青、马如晨、濮董梁、张博、赵彦海主讲:徐丹青备课活动材料:化学2第3专题有机物的获得与应用第1单元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高一徐丹青必修课程必须突出其内容的核心性和基础性,体现三维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学习方式的引导和化学观念、价值的教育;强调问题意识、分析探究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倡导通过多次的学习,螺旋上升,逐步实现。

此外,必修课程还应结合当前科学知识来丰富教学内容,引入所学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心与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有关的化学问题。

本次备课活动主要是探讨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的及其应用与《有机化学基础》中相对应内容,以及必修课深肯定广度处理建议等,备课要求以及相关问题的讨论。

专题三“有机化合物的获得和应用”介绍了几种最为典型的有机物的获得、性质,《化学2》中的专题3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是学生在《化学1》研究一些重要无机物的性质及其应用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既是学生全面掌握自然界各类物质的客观要求,也是学生对“物质”概念的自然拓展和延伸。

在初中自然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已对有机物有了初步的了解,本专题试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们从化石燃料、食品中能获得哪些常见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有着怎样的化学性质,它们之间如何转化?人们又怎样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而又十分重要的有机物,等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所侧重,注意把握分寸。

一、省教学指导意见1、本专题在化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化学2》四个专题与化学学科基本理论体系之间的联系2、本专题第一单元的教学指导意见要求二、教学处理建议本专题教学处理与专题1、2有区别。

因为专题1的物质结构在ⅠB不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的前提下,今后不再深化,所以我们可能要求有所提高,但是对于专题2、专题3今后在《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继续选习的情况下,要充分了解教学的层次,把握好深广度。

教研活动记录高中一化学(3篇)

教研活动记录高中一化学(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化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化学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以“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反思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

二、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下午2:00-5:00三、活动地点高中部化学实验室四、活动参与人员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备课内容: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讨”,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a. 新课程标准下化学教学目标的确立;b.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c. 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评价的改革。

(2)备课过程:a. 各备课组首先对教材进行深入研读,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b. 针对新课程标准,探讨如何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c. 结合教学实践,分享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

2. 课堂观摩(1)观摩教师:王老师(2)观摩内容:高中化学必修一《化学键》一课(3)观摩过程:a. 王老师以“生活中的化学键”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b.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键的形成;c. 结合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化学键的性质和作用;d. 在课堂小结中,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 教学反思(1)观摩教师王老师首先进行了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2)其他教师针对王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a. 在导入环节,可以增加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兴趣;b. 在实验演示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c. 在课堂小结中,可以适当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活动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标。

以下是活动总结:1.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明确了教学目标,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化学高一教研活动记录本

化学高一教研活动记录本

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活动主题:高一化学教学研讨与改进参与人员:高一化学组全体教师一、活动背景随着新学期的开始,高一化学教学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本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经验分享、课堂观察与分析等形式,探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1)备课内容: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化学反应原理”章节,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讲,其他教师参与讨论。

(2)备课过程:主讲教师首先介绍了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然后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了阐述。

在讨论环节,各位教师就教学过程中的疑惑和问题进行了交流,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备课成果: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对“化学反应原理”章节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

2. 教学经验分享(1)分享主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2)分享人:张老师(3)分享内容:张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提高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几个方法,包括:注重实验前的讲解,强调实验操作规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以及定期进行实验技能考核等。

(4)讨论环节:其他教师就张老师的分享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3. 课堂观察与分析(1)观察对象:高一(1)班化学课(2)观察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学效果等(3)观察结果:教师采用了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良好。

(4)讨论环节:教师们针对观察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教学的建议。

三、活动总结1. 集体备课提高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形成统一的教学思路。

2. 教学经验分享促进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提升教学水平。

3. 课堂观察与分析有助于教师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高一化学组工艺流程图解题思路 集体备课记录表

高一化学组工艺流程图解题思路 集体备课记录表
根据上述图示,完成下列天空:
(1)明矾石焙烧后用稀氨水浸出。配制500mL稀氨水(每升含有39.20g氨)需要取浓氨水(每升含有250.28g氨)mL,用规格为mL量筒量取。
(2)氨水浸出后得到固液混合体系,过滤,滤液中除K+、SO42-外,还有大量的NH4+。检验NH4+的方法是。
(3)写出沉淀物中所有物质的化学式。
了解流程后着手答题。对反应条件的分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影响?如原料成本,原料来源是否广泛、是否可再生,能源成本,对设备的要求,环境保护(从绿色化学方面作答)。
常见文字叙述套路:
1、洗涤沉淀:往漏斗中加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下后,重复以上操作2-3次。
备课提纲
无机化工题实际上是考查考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及相关知识来解决工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解此类型题目的基本步骤是:①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 ②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从几个方面了解流程:A、反应物是什么 B、发生了什么反应 C、该反应造成了什么后果,对制造产品有什么作用。抓住一个关键点:一切反应或操作都是为获得产品而服务。③从问题中获取信息,帮助解题。
集体备课记录表
日期
3.5
科目
化学
主讲人
李爱云
备课内容
工艺流程图解题思路
参加教师
付崇民、姬嗣玉、武巧云、姜玉敏、王松、胡华、赵忠军、孙付立、丰奇、郭文、刘兰香、冯瑞芝、陈露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如何分析工艺流程题,建立解题思路
2.学会工艺流程图的标准化术语回答
3.以工艺流程图来复习元素化合物
教学重难点
如何简答工艺流程题目
2、从溶液中得到晶体: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
注意:

高一化学组3月4日集体备课记录表

高一化学组3月4日集体备课记录表
3.学会领会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备课提纲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工具。本节课首先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引出同主族的元素,它们又有着怎样的递变规律呢?接着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接下来学生阅读课本,找出ⅦA族元素原子的相似性与递变性,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变化;归纳出同族元素性质有着怎样的递变规律。观看视频“金属钠、钾与水反应的情况”,“预测金属钾的性质”,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处理、总结的能力。紧接着教师精讲本节课内容,借助图表归纳同主族元素原子得失电子递变规律(包括原子半径、化合价等),运用原子结构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接下来让学生小结本节课内容,谈谈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之后介绍元素周期表在实践中的作用最后,让学生领会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讲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习题,组员上台演示答案并讲解解题思路,小组成员在相互合作、学习的氛围中加强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最后是8分钟的当堂训练,提升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同时,通过做题,也可以检查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本节课希望学生能够对《化学1(必修)》和初中化学中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整合,体会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在指导生产实践中的意义。
[教学过程]
课程导入:3min
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原子半径逐渐减小;金属性减小,非金属性增强;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对于同主族的元素,它们又有着怎样的递变规律呢?

高一下化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

高一下化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化学实验室参与人员:高一年级化学教师团队一、活动背景随着新学期的开始,高一年级化学教学工作逐渐步入正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高一年级化学组于10月15日开展了主题为“探讨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经验分享、课堂观摩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高一年级化学教师团队针对下周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集体备课。

首先,由备课组长带领大家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随后,各备课组分别对下周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详细讨论,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活动等。

2. 教学经验分享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备课组长分别分享了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例如,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

分享过程中,教师们畅所欲言,积极探讨,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 课堂观摩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本次活动安排了两位教师进行课堂观摩。

观摩结束后,全体教师进行了评课活动。

评课过程中,教师们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组织等方面对观摩课进行了全面评价,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4. 总结与反思最后,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指出,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同时,他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他强调,教师们要不断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活动总结本次高一年级化学教研活动圆满结束。

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经验分享、课堂观摩等活动,教师们对高效课堂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主要收获:1. 教师们对课程标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确了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 教师们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高一化学网上集体备课元素周期表

高一化学网上集体备课元素周期表

周期periods 短周期长周期第1周期:2 种元素第2周期:8 种元素第3周期:8 种元素第4周期:18 种元素第5周期:18 种元素第6周期:32 种元素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26种元素15 种元素称镧(La)系元素15 种元素称锕(Ac)系元素1.周期:集体备课记录表日期 2.19 科目化学主讲人武巧云备课内容第2课时元素周期表参加教师付崇民、姬嗣玉、姜玉敏、王松、胡华、赵忠军、孙付立、郭文、丰奇、刘兰香、李爱云、冯瑞芝、陈露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2、让学生知道元素周期律是什么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人、整理、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微粒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判断和关系备课提纲1、元素周期表编排规则:1)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由左到右排成一个横行。

周期数 = 电子层数2)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投影】2、描述元素所在位置第X 周期,Y 族H :第1周期,ⅠA 族 He :第1周期,O 族 Fe :第4周期,Ⅷ族 Cu :第4周期,ⅠB 族7个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完全)7个主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 不完全周期共同构成的族(ⅠA ~ ⅦA )7个副族:由长周期和不完全周期构成的族(ⅠB ~ⅦB )Ⅷ族(3个纵行):Fe 、Co 、Ni 等元素 横的方面7个横行 纵的方面 18个纵 行 零族:稀有气体元素周期表族主族: 副族: ⅠA , ⅡA , ⅢA , ⅣA ,ⅤA , ⅥA , ⅦA 第VIII 族:稀有气体元素零族: 共七个主族ⅠB , ⅡB , ⅢB , ⅣB ,ⅤB ,ⅥB , ⅦB共七个副族 三个纵行,于Ⅶ B 与ⅠB 间2.族:。

化学集体备课记录

化学集体备课记录

化学集体备课记录化学集体备课记录日期:XXXX年XX月XX日时间:上午9点-下午4点出席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填写)1. 前期准备在集体备课开始之前,大家对上次的化学教学进行了总结和评估。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分,我们发现有必要对计量和化学方程式这两个难点进行重点突破和复习。

因此,本次集体备课的重点就是这两个部分。

2. 目标确定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我们明确了本次备课的目标:让学生掌握计量和化学方程式的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分工合作为了高效有序地进行备课,我们进行了任务的分工。

XXX老师负责讲解计量的相关知识,包括质量、摩尔、密度等概念的介绍;XX老师负责讲解化学方程式的相关知识,包括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规则、化学方程的平衡等内容。

4. 教学设计a. 计量部分XXX老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和教材的要求,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质量的概念,了解与质量相关的基本单位、换算关系等;- 使用实验或生活中的例子,讲解质量与物质的密度的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密度,并计算相关数值。

b. 化学方程式部分XX老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课堂实际情况,设计了以下教学内容:- 回顾化学方程式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化学方程式中的常用符号以及它们的含义;- 带领学生分析和解读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引导他们发现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 设计实验,在实验室中进行一些化学反应,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下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原理。

5. 教学资源准备为了让备课内容更加生动和实际,我们为计量部分准备了不同质量的物体和测量工具,同时为化学方程式部分准备了实验室器材和相关试剂。

6. 课堂活动设计为了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制定了以下课堂活动:- 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并解答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思考能力;- 探究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们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加深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

高一化学组2月18日网络集体备课记录表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核外电子排布

高一化学组2月18日网络集体备课记录表原子结构第二课时核外电子排布

集体备课记录表
【归纳并板书】
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
2.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
3.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第二层,等等。

4.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讨论】电子与原子核距离远近、能量高低有何关系?
【板书】
电子层 1 2 3 4 n 电子层符号K L M N ……离核距离近远电子的能量低高最多能容纳的电子数 2 8 18 32 2n2
【迁移与应用】
1.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表示的各是什么微粒?
2. 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是否正确?如有错误,指出错误的原因。

【点评】通过上述应用,使学生加深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的认识,对容易出现的错误,让学生自我发现,以加深印象。

高一化学组2月24集体备课记录表

高一化学组2月24集体备课记录表

集体备课记录表
D. 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
5、镭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ⅡA族元素。

下列关于镭的性质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化合物中呈+2价
B. 单质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
C. 氢氧化物呈两性
D. 碳酸盐难溶于水
6. 下表标出的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元素,
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用字母标出的15种元素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同),金属性最强的是,非金属性最强的是,常温下单质为液态的非金属元素是,属于过渡元素的是(该空用字母表示)。

(2)B,F,C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分别为,其中以最不稳定。

(3)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

高一化学组化学键与化学反应集体备课记录表

高一化学组化学键与化学反应集体备课记录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重新认识已知的化学反应,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入手,思考化学反应的实质,通过对化学键、共价键、离子键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形式,关注学生概念的形成。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应用”的学习,提升学生对化学反应的价值的认识,从而赞赏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的含义,化学键与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能量的关系。
难点:.对离子键、共价键的成因和本质理解。
. 针对共价键和离子键,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要以某一实例出发,展开分析剖析,从中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联想质疑,形成概念。
备课提纲
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知识点:化学键的定义
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一般非金属元素之形成共价键。
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一般存在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强调】()共价键的成键微粒是原子,而离子键的成键微粒是阴阳离子 ()一般典型的非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都形成共价键,典型的金属和非金属之间都形成离子键 ()共价键和离子键的实质相同,都属于电性作用。成键原因都是原子都有使自己的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状态的趋势。(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都已达到稳定结构,因此稀有气体分子都是单原子分子,分子内不形成化学键)
【归纳】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之间存在着很强的相互作用,要破坏这种相互作用就需要消耗能量,通电正是为了提供使水分解所需要的能量。
化学键: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的强相互作用称为化学键。
强调:()首先必须相邻。不相邻一般就不强烈 ()只相邻但不强烈,也不叫化学键 ()“相互作用”不能说成“相互吸引”(实际既包括吸引又包括排斥)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

高中化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范文一、备课时间。

[具体日期],[上午/下午/晚上][具体时间段]二、备课地点。

学校化学教研室。

三、参与人员。

高中化学组全体教师:[列出各位老师名字]四、备课主题。

“氧化还原反应”章节的教学策略与重难点突破。

五、活动过程。

1. 开场吐槽与轻松一刻(5分钟)[老师A]:“咱这化学啊,就像一个神秘的魔法世界,氧化还原反应呢,就是这个魔法世界里的一道超级谜题。

每次讲到这儿,我都感觉自己像个魔法师,得使出浑身解数让学生们明白,可有时候啊,学生们那迷茫的小眼神,就像我在念天书一样。

”大家哄堂大笑,现场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2. 教材分析(10分钟)[老师B]:“来,咱先看看教材。

这氧化还原反应这一章节啊,那可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中的重点,就像化学城堡里的主心骨。

从化合价的变化到电子的转移,教材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去理解。

但是呢,我觉得教材在一些实例的选择上,可能离学生的生活有点远,咱们得想办法把它拉近点。

”[老师C]:“对,比如说,教材里那些工业上的氧化还原反应例子,学生们可能觉得很陌生。

咱们可以多找点生活中的,像苹果切开后变色,这就是氧化反应,多接地气啊。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3. 学情分析(10分钟)[老师D]:“咱们的学生啊,在初中的时候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有了一点初步的认识,但是那都是很表面的。

到了高中,这概念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他们就容易懵圈。

就像本来在浅水区玩水,突然被拉到深水区了。

特别是电子转移这一块,对于他们来说就像天书里的密码。

”[老师E]:“没错,而且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阶段。

咱们得用一些直观的方法,像动画演示电子的转移过程,或者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

”4. 教学目标设定(10分钟)[老师F]:“我觉得这节课的知识目标就是让学生们深刻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掌握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的关系。

能力目标呢,得培养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给他们一把解开氧化还原反应谜题的钥匙。

记录高一化学教研活动(3篇)

记录高一化学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新学期的开始,高一化学教学工作也进入了紧张而有序的阶段。

为了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高一化学组于2021年9月15日举行了主题为“新课程背景下高一化学教学策略研究”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研讨、经验分享等形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效率。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时间: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下午2:00-5:00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参与人员高一化学组全体教师,部分学校领导及兄弟学校教师受邀参加。

四、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 主题: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一章《化学绪论》- 主持人:张老师- 主要内容:围绕第一章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张老师首先介绍了第一章的教学大纲和教材结构,然后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教学重难点进行了详细剖析。

与会教师针对张老师的讲解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2. 教学研讨- 主题:新课程背景下高一化学教学策略- 主持人:李老师- 主要内容:针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一化学教学的特点,李老师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1. 注重基础,循序渐进:从基础知识入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

2. 联系实际,激发兴趣: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习兴趣。

3. 注重实验,培养能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 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翻转课堂等,提高课堂效率。

与会教师对李老师提出的策略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各自的教学心得。

3. 经验分享- 主题:高一化学教学经验交流- 分享人:王老师、刘老师- 主要内容:王老师和刘老师分别分享了他们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王老师强调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提出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刘老师则分享了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 总结与展望- 主持人:陈老师- 主要内容:陈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高一化学教学工作提出了展望。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备课记录表 - )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备课记录表 - )
【学生活动】请完成表格
供动物呼吸
电导体
供植物生长
热导体
促进人体生长
半导体
通过燃烧供热
超导材料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15页,第6-13行
【概括】请完成表格:
第IIA族元素的名称、符号及其共同性质: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本族元素性质
【演示实验】请同学演示:将氯化钙、硝酸钡、硫酸锶分别放在燃烧匙中灼烧;再将三者混合放在燃烧匙中灼烧,观察火焰的颜色。
3.让学生了解IIA族、VA族和过渡金属元素的某些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用图表等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对数据和事实进行总结、概括从而得出结论。
备课提纲
【课堂导入】在元素周期表中,你熟悉的元素有哪些?举例谈一谈它们的用途。
【板书】三、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其它元素
故,随着周期数的递增,设周期序数为n,则非金属元素种数为(8-n)。
【联想与探究】在元素周期表中,相邻周期,同族元素之间原子序数差与周期序数有何关系?
用符号表达出来。并运用上述规律完成下列练习:
元素周期表中有相邻元素A、B、C,A与B同周期,B与C同主族,它们的原子最外电子数电子数之和为19,原子序数之和为41,则三种元素的名称分别是
【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15页,倒数第二自然段。回答过渡元素的位置和它们的共同性质。你熟悉的元素有哪些?有何特性?
【陈述、板书】过渡元素位置:第3列到第12列,共68种元素。
熟悉的元素:金(Au)、银(Ag)、铜(Cu)、铁(Fe),硬而有光泽,金、银单质性质稳定。
【点评】通过阅读,同学们学会同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建立联系,既能引起学生旧知识的迁移,也可以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集体备课记录表
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成离子键,形成离子化合物。

所以,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是由阳离子和带中括号的阴离子组成,且简单的阳离子不带最外层电子,而阴离子要标明最外层电子多少。

7、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在共价化合物中,原子之间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
的共价键的作用结合在一起的,所以本身没有阴阳离子,因此不会出现阴阳离子和中括号。

8、离子键的形成:原子在参加化学反应时,都有通过得失电子或形成共用电子对使自己的结构变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9、共价键的形成:从氯原子和氢原子的结构分析,由于氯和氢都是非金属元
素,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难易的程度相差不大,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双方各以最外层的一个电子组成一个电子对,电子对为两个原子所共用,在两个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从而使双方最外层都达到稳定结构,这种电子对,就是共用电子对。

共用电子对受两个核的共同吸引,使两个原子结合在一起。

我们把这种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称为共价键。

10、非极性键与极性键的比较:
11、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重合的分子称为非极性分子。


如:X2型双原子分子(如H2、Cl2、Br2等)、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互相抵消的分子(如CO2、CCl4等)都属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称为极性分子。

例如XY型双原子分子(如HF、HCl、CO、NO等)、XYn型多原子分子中键的极性不能互相抵消的分子(如SO2、
H2O、NH3等)都属极性分子。

12、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看分子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是否重合或看分子的空间构型是否中心对称。

常见考点考法
化学键是构成物质的主要作用力,他与物质的化学性质联系紧密。

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这些知识在高考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离子键、共价键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考查也是常有,
在本节的学习时一定要把握“结构——性质”。

常见误区提醒
1、含有离子键的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2、含有共价键的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3、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非极性分子,含有极性共价键的不一定是极性分子。

【典型例题】
例析.现有如下各说法:
(1)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
(2)金属和非金属化合形成离子键;
(3)离子键是阳离子、阴离子的相互吸引;
(4)根据电离方程式:HCl=H++Cl—,可判断HCl分子里存在离子键;
(5)H2分子和Cl2分子的反应过程是H2、Cl2分子里的共价键发生断裂生成H原子、Cl原子,而后H原子、Cl原子形成离子键的过程。

上述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A.(1)、(2)、(5)正确
B.都不正确
C.(4)正确,其他不正确
D.仅(1)不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