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整理
2018自然辩证法书后思考题整理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整理第一章1.如何理解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的方式从整体把握认识自然界的本源和发展,但缺乏系统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依据,尤其是将非物质性的东西当做限于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并认为物质世界是它的派生物,为唯心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借口,最终导致人类认识的分化。
(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核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虽然在实证科学的基础上继承和坚持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但是不懂得一般与个别、运动和静止等的辩证关系,以一种片面的、孤立的和静止的方法观察自然界,挤不动的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不能吧唯物主义坚持到底。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克服了以往哲学自然观的缺陷,坚持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原则,突出了物质世界的整体性和矛盾性,提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强调了人类起源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并在把握自然界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移动地和改造自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2.如何理解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的辩证关系?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第一,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注意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各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地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自然生态馆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与发展。
第三,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2018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整理
2014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无标准答案,仅供参考考试其中四道题(简答或者材料题)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得辩证关系?答:⑴生态自然观强调人类与自然得与谐统一,这就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得基本原则。
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得基本观点,相对于自然世界来说,人类社会有本质不同。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更有社会属性。
生态自然观得核心思想有两条:一就是生态系统就是整体性得有机系统,处于进化之中;二就是坚持以生态中心得价值观,即以生态得利益为最高原则.⑵生态自然观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得思想基础。
生态自然观主张人就是生态系统中得一员,人与生态系统中得其她成员都就是平等得,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得其她成员,还要善待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这种自然观“会影响到人得思维倾向、思维模式与思维方法,会影响到瞧待事物得原则、对待生活现实得态度与处理问题得方式,特别就是会影响到基本概念与基本规范得形成、理解与运用",也会影响生态文明得创建,成为创建生态文明得思想基础。
生态自然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总要求生态自然观为建立生态技术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生态自然观为构建生态政治提供理论指导2、为什么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得统一?答:⑴继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中得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与加深.科学就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只有继承已发现得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得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⑵创新:就是人类对自然得认识出现新得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得质变。
创新就是继承得必然趋势与目得。
⑶在科学技术得发展模式及动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得统一,在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得统一,在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得统一. 技术得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得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得矛盾就是技术发展得基本动力,技术目得与技术手段之间得矛盾就是技术发展得直接动力,科学进步就是技术发展得重要推动力.3、多学科得交叉与融贯得方法论意义?答: ⑴所谓学科交叉方法,就就是两门以上得学科之间在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时,从不同学科得角度进行对比研究得方法。
2018年《自然辩证法概论》已整理
8、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观点?无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对它的依赖越来越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所有领域都渗透着科技的力量,可以说,没有科技的进步就没有人类的进步。
然而,每个事物都有两面性,再好的药也会有副作用,每一个事物都是矛盾的承载体,科技也不是尽善尽美的;另一方面,某一科技本身从宏观上来说是造福人类的,但为谁掌握为谁所用的问题接踵而来,爱因斯坦的能量方程挖掘出巨大的核能,但原子弹却使长崎至今草木无存,正所谓利剑掌握在好人手里就是宝刀,而被坏人使用就是妖刀。
正如,马克思所言:“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而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
”矛盾双方的相互作用是社会的发展动力,社会的是依靠社会中的许许多多元素的自我突破而得到发展,而探索某一元素的突破就是科学的任务与指南针,技术就是这种思维的载体与实现的途径,即科学是某一种认识论,技术是方法论,二者互为线索,共同前进;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是要消亡的,科技是人类加快旧事物消亡的一种手段,从而使人们尽快从中获利,享受新事物带来的“福音”。
我们知道,科学技术尤其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每个新的科技都意味着该领域的前进,意味着人类对自然地认识更深了一层,势必推动生产力的提高,进而新旧生产关系的更替。
正如书中所叙述:第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第二,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第三,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其信息量日益膨胀,更新速度加快,不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更新。
在政治方面,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唯物史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科学技术使人类认识到自然界及其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在经济生活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在文化方面,科学技术带来的“科学精神”自成一派,在科研过程中所形成的素质、思维方式、人格状态构建了崭新的思想、观念和人格。
2018自然辩证法考试答案整理
2014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无标准答案,仅供参考考试其中四道题(简答或者材料题)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答:⑴生态自然观强调人类与自然的与谐统一,这就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
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相对于自然世界来说,人类社会有本质不同。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更有社会属性。
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思想有两条:一就是生态系统就是整体性的有机系统,处于进化之中;二就是坚持以生态中心的价值观,即以生态的利益为最高原则。
⑵生态自然观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
生态自然观主张人就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生态系统中的其她成员都就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的其她成员,还要善待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这种自然观“会影响到人的思维倾向、思维模式与思维方法,会影响到瞧待事物的原则、对待生活现实的态度与处理问题的方式,特别就是会影响到基本概念与基本规范的形成、理解与运用”,也会影响生态文明的创建,成为创建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
生态自然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总要求生态自然观为建立生态技术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生态自然观为构建生态政治提供理论指导2、为什么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答:⑴继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与加深。
科学就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
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
⑵创新:就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
创新就是继承的必然趋势与目的。
⑶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的统一,在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的统一,在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就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技术目的与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就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进步就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自然辩证法复习与考试题参考答案完整版勿删
自然辩证法复习与考试A、关于考试题型基本概念(占25%)简答题(四题中任选三题,占45%)论述题(两题任选一题,占30%)基本概念: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指导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理论武器。
它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科学方法论。
2.人化自然:是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3.科学事实:科学认识主体关于客观存在的、个别事物(事件、现象、过程、关系等)的真实描述或判断,其逻辑形式是单称命题。
4.科学定律:反映自然界事物、现象之间的必然性关系的科学命题,其逻辑形式是全称命题。
5.科学假说: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及规律提出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
6.科学理论: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其逻辑形式是理论模型。
7.科学问题: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知识背景下提出的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未解决的矛盾。
8.实验方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科学设备和条件),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9.分析: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划分为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层次、环节,并分别加以认识的思维方法。
10.综合:在分析的基础上,将研究对象的各个要素、部分、方面、层次、环节整合起来,以形成对研究对象统一整体认识的思维方法。
11.归纳:从个别或特殊上升到一般。
12.类比:根据两个或两类不同对象的部分属性或功能等相同或相似,推论出它们的其他属性或功能等也可能相同或相似。
13.模型方法:通过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本质,从而达到对事物的特定认识目的。
B、复习题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1)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和存在是人类研究自然界的前提。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自然辩证法的创始人是()。
A. 马克思B. 恩格斯C. 黑格尔D. 康德答案:B2.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思想是()。
A. 辩证唯物主义B. 形而上学C. 机械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A3.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实现的。
A. 物质B. 能量C. 信息D. 意识答案:A4.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
A. 可变的B. 不可变的C. 随机的D. 人为的5.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是()。
A. 直线式B. 循环式C. 螺旋式上升D. 无序的答案:C6.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矛盾是()。
A. 人为制造的B. 客观存在的C. 主观臆想的D. 偶然出现的答案:B7.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
A. 无规律的B. 有目的的C. 无目的的D. 随机的答案:C8.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进化是()。
A. 线性的B. 非线性的C. 可逆的D. 不可逆的答案:D9.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多样性是通过()实现的。
B. 变异C. 遗传和变异D. 环境答案:C10.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统一性是通过()实现的。
A. 物质B. 能量C. 信息D. 意识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基本特征包括()。
A. 物质性B. 多样性C. 统一性D. 矛盾性答案:ABCD2.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规律性表现在()。
A. 必然性B. 偶然性C. 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 随机性答案:C3.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矛盾运动包括()。
A. 对立B. 统一D. 静止答案:ABC4. 自然辩证法认为人类认识自然的方法包括()。
A. 实验B. 观察C. 推理D. 计算答案:ABCD5.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包括()。
A. 渐进B. 突变C. 渐进和突变的统一D. 循环答案:C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武汉科技大学835 自然辩证法-2018(B卷答案)考研真题
201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辩证法(B卷)参考答案要点一、简答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1、简述实验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科学实验是科学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科研目的,用一定的物质手段(科学仪器、设备和设施),在人为控制或变革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获得对象信息的基本方法。
科学实验包括实验者、实验对象、实验手段、实验情境四个部分。
科学实验可以纯化简化研究对象,激化强化研究对象及其条件;它具有可重复性,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它可以获得较为经济可靠的认识,变革可以带入实验室的“自然对象”。
(8分)在自然条件下,事物的存在和条件非常复杂,往往有多种规律同时起作用,还有各种偶然因素参与作用,从而使认识变得十分困难。
科学实验不仅使科学研究更为经济,更重要的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事物规律的呈现简单化,从而更容易揭示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如此,科学实验中运用特殊和极端的条件,还可以制造新现象新事实,从而扩展人们的认识空间。
科学实验还是检验科学理论或假说的根本途径和手段,是检验和推动科学不断进步的力量。
(7分)2、简述工程师的伦理规范和责任。
答案要点:工程师既是工程技术活动的设计者,也是工程技术方案的提供者、阐释者和工程技术活动的执行者、监督者,还是工程技术决策的参谋,在工程技术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的影响极大。
正因为如此,对工程师的行为进行伦理规范就非常重要。
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工程师伦理守则等。
如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伦理章程中有:工程师应当把人的安全、健康和福祉置于首位。
工程师应当且仅当在其胜任的领域从事职业工作等。
(8分)。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 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 A. 直线式的- B. 循环式的- C. 螺旋式的上升- D. 随机的答案:C2. 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是:- A. 质变、量变、否定之否定- B. 矛盾、联系、发展- C. 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 D. 必然性、偶然性、可能性答案:C3. 在自然辩证法中,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 外部条件- B. 内部矛盾- C. 人的努力- D. 神的意志答案:B#### 二、简答题1. 简述自然辩证法中“对立统一”的观点。
答案:自然辩证法中的“对立统一”观点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
这种对立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2. 描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答案: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程度的变化,而质变是指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三、论述题1. 论述自然辩证法中“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含义及其在自然界和社会现象中的应用。
答案:“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规律,它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直线前进,而是通过否定旧事物的某些方面,进而达到新的发展阶段。
在自然界中,这一规律体现在物种的进化过程中,物种通过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进化。
在社会现象中,例如技术革新,一项新技术的出现往往否定了旧技术,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新技术也可能被更先进的技术所否定,从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 四、案例分析题1. 分析以下案例,说明自然辩证法中“联系”的观点如何体现。
- 案例: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在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捕食者依赖被捕食者作为食物来源,而被捕食者的数量又影响捕食者的生存状况。
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关于发展的实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事物的运动和变化B. 事物的联系和互动C. 事物的内在矛盾运动D. 事物的外部条件作用答案:C2. 下列关于辩证否定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否定是事物的消灭B. 否定是事物的质变C. 否定是事物的简单重复D. 否定是事物的外部干预答案:B3. 下列关于矛盾同一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矛盾双方完全相同B. 矛盾双方完全对立C.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D. 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答案:C4. 下列关于矛盾斗争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矛盾斗争是事物的动力B. 矛盾斗争是事物的阻力C. 矛盾斗争导致事物消失D. 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唯一途径答案:A5. 下列关于质量互变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B.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 量变和质变可以相互转化D. 量变和质变没有联系答案:B6. 下列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本质B.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现象C.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变化D. 对立统一是事物的发展答案:A7. 下列关于内因和外因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唯一原因B.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唯一原因C. 内因和外因相互独立D. 内因和外因相互依赖答案:D8. 下列关于实践和认识关系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C. 实践和认识相互独立D. 实践和认识相互转化答案:A9. 下列关于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客观规律束缚主观能动性B. 主观能动性否定客观规律C.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矛盾D. 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促进答案:D10. 下列关于真理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 真理是绝对的、静止的B. 真理是相对的、运动的C. 真理是主观的、片面的D. 真理是客观的、全面的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及其意义。
2018年度8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及问题详解
1.什么是技术创新?它有哪些机制?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不同于技术发明,它主要是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
技术创新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它是技术进步的基本形式。
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是当前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焦点所在,国家创新系统是市场经济架构下企业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环境。
技术创新的机制技术创新的机制分为两个层次:国家层次是指国家创新体系,它主要是从国家竞争力考虑;企业层次主要是指,企业在其内部和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创新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并对社会经济发挥作用的机理和原理,它主要是从企业竞争力考虑。
2.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想法。
(1)人与自然的三重矛盾关系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有限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关系;尊重自然的价值与尊重人类发展权利的矛盾关系;技术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关系。
(2)人与自然的关系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我们面对的现实世界,就是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双方组成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人类的存在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自然,必然要通过生产劳动同自然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与此同时,人与自然之间又是相互对立的。
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总是要不断地否定自然界的自然状态,并改变它;而自然界又竭力地否定人,力求恢复到自然状态。
人与自然之间这种否定与反否定,改变与反改变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如果对这两种″作用″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极易造成人与自然之间失衡。
中国和世界正处在关键的十字路口。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消耗以及随之产生的废物也大幅度增长,为了取得长期的经济增长,中国必须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的环境恶化很严重,加上庞大的人口和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这些都对中国走向可持续发展形成了重大障碍。
这些都导致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一)人口方面的挑战(二)资源方面的挑战(三)生态环境方面的1、自然生态环境破坏日趋严峻2、自然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峻:(1)水污染严重2)大气污染严重(3)土地污染严重(4)固体废物问题严重(5)噪声污染(6)电磁污染(7)光污染(8)热污染在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要改变观念,科学认识自然,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发展,科学地协调、改造自然,善待自然,改变过去那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其次要珍惜资源,节约资源;最后要唤起公众可持续发展意识,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自然辩证法考试参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考试参考题及答案一、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学科性质及其体系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办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的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现代,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它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以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基本思想: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万物的本原和基础,自然界除了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表现形式之外,什么也没有,运动无论在量上还是在质上都是不灭的,意识和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即人脑的属性和机能,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此推动着自然界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之中,处于永久的产生和消亡之中,处于不断的运动和转化过程中,在自然的发展过程中,在自然的特定领域发展的特定阶段上,产生了人类和人类社会。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展开,使原有的自然部分领域不断得到认识和改造,于是出现了一个与外在于人的活动的“纯自然”所不同的具有新质的“人化自然”,这种人化自然也就是进入人类文化和或文明的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
特征:1、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2、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3、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2018年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覆盖重难点全)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试题及答案自然辩证法1. 学习自然辩证法,提高自我理论思维能力,也叫科技思维能力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助于掌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1)任何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和方法论指导下进行的。
自然辩证法研究的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而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界各领域的具体规律。
普遍规律寓于特殊规律之中,掌握普遍规律,就可以更加客观的、全面的认识特殊规律,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直接从科学技术领域总结、概括出来的,它有助于自然科学工作者通过自己的专业更深刻的了解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自然科学的研究总是要运用一定的理论思维方法。
科学发展史表明,许多科学理论的形成,都是以正确方法的运用为前提的。
尤其是现代自然科学早已突破了分门别类研究的局限,在高度分化的同时日益趋向整体化,这就更加要求有较高的辩证综合能力。
此外,在科学研究中,如何从复杂的现象中抓住本质,如何从现象的变化中觉察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处理好偶然与必然、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都要求有一个辩证思维的头脑。
(3)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20世纪初开始的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科学由收集归纳材料、逻辑整理材料,进入到在对经验材料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概念创造的阶段;科学各个领域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日益加强;技术也日益科学化、理论化,因此,更需要理论思维。
科技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的最好手段就是学习哲学。
哲学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因此,辩证法对今天的自然科学来说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学习自然辩证法,掌握辩证思维方式虽然不能代替具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但是能够在自然观上、在科技发展的规律上、在科技方法论上,帮助科技工作者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本专业上取得一流的成就。
1自然辩证法考试参考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P1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P43、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P2-3二、重要问题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P2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内容与学科性质P53、自然辩证法与旧哲学的区别P6-74、自然辩证法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区别P7第一篇自然观一、名词解释:1、系统P392、人化自然P933、人工自然P954、可持续发展P1155、可持续发展战略P117二、重要问题1、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的特点P17-182、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和意义P243、近代机械自然观的基本特征P27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科学背景P29-335、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P33-366、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P91-927、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必要性和基本途径P107-1118、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P115-1179、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P121-123第二篇科学技术观一、名词解释1、科学P126-1272、技术P1283、科学共同体P1324、无形学院P1355、范式P1486、技术创新P166二、重要问题1、自然科学的两个重要特征P127-1282、技术的基本特征P128-1293、现代科学技术一体化趋势P1314、科学共同体的精神气质P132-1335、科学发展的内在矛盾与主要形式P145-1466、证伪主义的科学发展模式P1487、技术发展的内在矛盾与主要形式P150-152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和意义P157-1609、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和类型P166-16810、技术进步与产业创新P168-17011、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P191-19412、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P198-20113、科教兴国的内容和实施的历史必然性P206-211第三篇科学技术方法论一、名词解释1、科学方法P2202、科学问题P2273、科学事实P2404、实验方法P2465、科学抽象P2516、直觉思维P2597、创造性思维P2608、科学假说P263二、重要问题1、科学认识的特点P2172、科学问题的来源P2313、科研选题的意义、基本原则和一般程序P233-2384、科学事实一般应该满足的条件P2415、科学假说的特点、作用和建立假说应遵循的原则P263-2666、数学方法的特点和作用P275-2777、运用系统方法应把握的原则P2928、技术预测应遵循的基本原则P310-3119、技术评估的标准和内容P315-31610、技术方法的特点P305-307绪论一、名词解释:1、自然辩证法P1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体系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理论体系2、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P4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关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理论。
自然辩证法答案新
A
C
B
B
B
D
B
http://202.121.199.138/exam/paper.asp?testid=000805261575298
2008-5-29
在线考试
页码,4/10
27、科学学奠基性的著作《科学的社会功能》作者是 A、贝尔纳 B、默顿 C、黑森. D、奥格本 28、近代的、真正意义上的自然科学产生的时期是 A、14~15世纪 B、16~17世纪 C、17~18世纪 D、19世纪
在线考试
页码,1/10
《自然辩证法》考试
注意:请注意计时器的提示,按时交卷。考试过程中,不要刷新页面,否则会影响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0题)
1、从特定的对象或领域推导到另一特定对象或领域的方法是(C )。 A、归纳 B、概括 C、类比 D、演绎 2、()阐明了系统新结构产生的条件和机制,论证了系统进化的可能性。 C A、协同学 B、突变论 C、耗散结构理论 D、超循环论 3、()揭示了以往科学未曾料想到的隐藏在混乱现象深处的惊人秩序以及自然万物生长演化的普适规律,揭示了确定性 系统的内在随机性,体现了随机性存在于确定性之中,确定性自己规定自己为不确定性 B A、非平衡系统自组织理论 B、混沌理论 C、突变论 D、耗散结构理论 4、Karl Jaspers在技术价值问题上采取的观点是 A、负荷价值论 B、价值折中论 C、价值中立论 D、技术批判论
A
B
29、培根之后,( )首先注意到并提出了有深远影响的“归纳问题”。 A、休谟 B、赖欣巴赫 C、卡尔纳普 D、穆勒 30、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文件是( ) A、《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B、《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C、我们共同的未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无标准答案,仅供参考考试其中四道题(简答或者材料题)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得辩证关系?答:⑴生态自然观强调人类与自然得与谐统一,这就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得基本原则。
就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得基本观点,相对于自然世界来说,人类社会有本质不同。
人不仅有自然属性,更有社会属性。
生态自然观得核心思想有两条:一就是生态系统就是整体性得有机系统,处于进化之中;二就是坚持以生态中心得价值观,即以生态得利益为最高原则.⑵生态自然观就是生态文明建设得思想基础。
生态自然观主张人就是生态系统中得一员,人与生态系统中得其她成员都就是平等得,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得其她成员,还要善待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这种自然观“会影响到人得思维倾向、思维模式与思维方法,会影响到瞧待事物得原则、对待生活现实得态度与处理问题得方式,特别就是会影响到基本概念与基本规范得形成、理解与运用",也会影响生态文明得创建,成为创建生态文明得思想基础。
生态自然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总要求生态自然观为建立生态技术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生态自然观为构建生态政治提供理论指导2、为什么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得统一?答:⑴继承:就是科学技术发展中得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与加深.科学就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只有继承已发现得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得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⑵创新:就是人类对自然得认识出现新得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得质变。
创新就是继承得必然趋势与目得。
⑶在科学技术得发展模式及动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发展在纵向上表现为渐进与飞跃得统一,在横向上表现为分化与综合得统一,在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得统一. 技术得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得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其中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水平之间得矛盾就是技术发展得基本动力,技术目得与技术手段之间得矛盾就是技术发展得直接动力,科学进步就是技术发展得重要推动力.3、多学科得交叉与融贯得方法论意义?答: ⑴所谓学科交叉方法,就就是两门以上得学科之间在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时,从不同学科得角度进行对比研究得方法。
⑵所谓跨学科方法就就是通过多学科得协作共同解决同一问题得方法。
亦称多维融贯方法1、它追求得就是片面得深刻之后整体得融合,就是单科独立发展与多科学术对话相结合。
多学科方法通过相互解释与集体研究消除了片面与偏见,吸收了深刻与启发意义,实现了高等教育各个学科观点之间得融合。
2、体现了学术宽容与学术规范,发挥了专家见识与集体智慧。
学术研究有多元化得权力,有多学科得观点,对不同学科观点不同学者要有学术宽容。
多学科研究方法允许各个学科得富有启发意义得偏见.每位作者可以突出各自领域中在广义得研究方法与观点方面得长处。
4、如何瞧待科技对人类异化与对自然异化?答:⑴科技异化实质上就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异化与人得异化一种必然结果.由于劳动就是人得最根本最现实得实践活动,就是人及人类社会存在得根本方式,劳动得异化必然带来人得其她社会活动与社会关系得全面异化,科学技术也不例外,因为“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就是生产得一些特殊得方式,并且受生产得普遍规律得支配。
”⑵科学技术作为劳动亦即人处理自身与自然界关系得社会活动得产物,也必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得异化而表现出异化得现象。
最根本得就是要消灭对科学技术得资本主义利用方式,把现代科学技术从资本主义制度下解放出来.也就就是说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来最终解决资本主义得科技异化问题。
当然,在马克思瞧来,异化得完全克服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中才能最终实现。
5、如何保证科技在社会中健康、持续得运行?为了科学技术得健康发展,必须从经济条件、社会环境与国家政策三个方面予以保证。
从政策、法规与组织机构,制度化诸方面予以保证,包括如下措施:⑴建立保障研发活动社会运行机制: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以保证科技、政治、文化、教育等因素协同作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⑵建立保障科学技术发展得决策机构:国家得科学技术决策机构通过应用资金、市场、政策法律、社会创新组织等杠杠作用,合理配置科技资源,以保障与规范科学技术得社会运行。
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得科学技术体制:①科学奖励制度.科学家得职业特点、科学劳动得复杂性、科学发现与科学成果得公有性等使得相应得奖励显得特别重要.②技术专利制度。
专利法与专利制度就是技术创新成果得权益及其有序扩散与转化得保障。
③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得建设目标就是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科技中介服务就是完善科技社会化运行体制化建设得重要组成部分。
6.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行伦理规范?答:科学技术活动与人类其她活动一样,建立在诚信与道德得基础上.现阶段,默顿得科学得精神气质受到挑战,科学技术工作者有失范行为,需要制定相关科研诚信指南与工程师伦理准则加以规范.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与医学实践,尤其就是进行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应该遵循社会伦理、生命伦理、动物伦理等。
技术工作者,尤其就是工程师,在工程技术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得职业伦理与社会伦理准则,应该承担对社会、专业、雇主与同事得责任,应该对工程得环境影响负有特别得责任,规范自己得行为,为人类福祉与环境保护服务.7.中国特色得创新型国家与其它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答:⑴创新型国家就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竞争优势得国家。
中国特色得创新型国家建设得战略任务就是在21世纪国际科技、经济竞争日益强化得背景下提出得,国家创新体系得建设就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得关键。
⑵创新型国家体现了当代科学技术社会一体化得发展趋势,其特征目前比较公认得有创新精神、创新人才、创新投入、自主创新能力、创新产出等。
创新型国家建设得实质就是依靠国家得社会管理功能,对国内外创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不断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就是创新型国家建设得首要与有效路径,其作法就是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增加创新产出、加强自主创新等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⑶中国特色得国家创新体系就是由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得技术创新体系、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得知识创新体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得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各具特色与优势得区域创新体系、社会化与网络化得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五个部分构成。
中国特色得创新型国家建设得核心就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得总体战略方针就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8.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得创新型国家建设有何意义?答:⑴国家创新体系就是以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得基础性作用、各类科学技术⑵创新主体紧密联系与有效互动得社会系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是国家发展战略得核心,就是提高综合国力得关键,就是科学技术得战略基点,就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得中心环节。
⑶自主创新就是十六字方针得核心,就是科技发展得灵魂,就是一个民族发展得不竭动力,就是支撑国家崛起得筋骨。
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得战略基点,作为提升竞争力得首要选择,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得中心环节,贯彻到各个产业、行业与地区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得各个方面。
坚持不懈地努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学技术实力显著增强,科学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得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9、怎样正确地理解人与自然之间得矛盾与关系,谈谈您对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得想法答:⑴人与自然之间得矛盾与关系①人类过度地利用自然资源,破坏自然,而且利用程度远远超过环境得再生能力。
工业三废得排放,使得很多生物失去了它们最适宜得生存环境。
②人与自然得关系虽有所改善,但仍就是不协调得。
如上文所说,大量物种得数量正在锐减,可见人类还就是没有好好保护我们得生存环境。
⑵可持续发展就就是既满足当代人得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起需求得能力得发展、它具有这样得意义:坚持以人为本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得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得关系,就是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得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得文明与谐发展道路.⑶可持续发展得基本原则就是:①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发展得持续性不仅指自然生态、还包括经济与社会方面。
自然持续性要求经济发展要与自然承受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性强调经济增长得必要性,而不就是以环境保护为名取消经济增长;社会持续性强调社会公平就是发展得重要因素与环境保护得以实现得机制②公平性原则包括代际公平与代内公平两个方面。
代际公平强调在发展问题上要足够公正得对待后人,当代人得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得发展能力为代价;代内公平强调任何地区、任何国家得发展,不能以损害别得地区与别得国家得发展为代价,特别要注意维护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得需求。
③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着眼得不就是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得发展,而就是全人类得发展.⑷(4)为了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依照下列原则来使用各种自然资源:①满足全体人民得基本需要(粮食、衣服、住房、就业等)与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她们要求较好生活得愿望;②人口发展要与生态系统变化着得生产潜力相协调;③像森林与鱼类这样得可再生资源,其利用率必须在再生与自然增长得限度内,使其不会耗竭;④像矿物燃料与矿物这样不可再生资源,其消耗得速率应考虑资源得有限性,以确保在得到可接受得替代物之前,资源不会枯竭;⑤不应当危害支持地球生命得自然系统,如大气、水、土壤与生物,要把对大气质量、水与其她自然因素得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⑥物种得丧失会大大地限制后代人得选择机会,所以可持续发展要求保护好物种。
环境与发展就是不可分割得,它们相互依存,密切相关.可持续发展得战略思想已成为当代环境与发展关系中得主导潮流,作为一种新得观念与发展道路被人们广泛接受.10、试论人类解决"全球问题”诸如气候问题得前提条件与基本途径。
答:(1)所谓全球性问题,就是指当代国际社会面临得超越国家与地区得界限,关系到整个人类生产与发展得严峻问题,诸如:战争与与平、南北关系、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资源短缺、国际恐怖主义、跨国范围与信仰危机等.这些问题包括以下特征:第一,全球性.第二,综合性。
第三,挑战性。
1.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得全球治理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所以对全球治理得前景不能抱过分乐观得态度。
这主要体现在:一就是各民族国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极不平等得地位严重制约着全球治理目标得实现。
富国与穷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程度与综合国力上存在着巨大得差距,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得作用也极不相同。
她们在全球治理得价值目标上存在着很大得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