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精品小语段.docx

合集下载

文言文小语段2

文言文小语段2

1、纯孝之报: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①。

1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②,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③,袁府郡即日便征④。

2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⑤,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⑥,败。

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注释」①铛(chēng):一种平底锅。

焦饭:锅巴。

②贮录:贮存,收藏。

录:收藏。

③孙恩:字灵秀。

晋安帝隆安三年,聚集数万人起义,攻克会嵇等郡,后来攻打临海郡时遭败,投水而死。

④袁府君:即袁山松。

时为吴郡太守,被孙恩军队杀害。

⑤沪渎:水名,在上海东北。

2、二十三、过江诸人: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①,藉卉饮宴②。

周侯中坐而叹曰" 1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④!" 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2当共戮力王室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⑥!"「注释」①新亭:亭子名,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上。

②藉卉:坐在草地上。

③正自:只是。

④戮力:合力。

⑤楚囚:本指楚国的囚犯,后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3、江左有管夷吾: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

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

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①。

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

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②。

既出,欢然言曰:" 江左自有管夷吾③,此复何忧!"「注释」①黍离之痛: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

周大夫行役到镐京,见到宗庙宫殿都已经毁坏,长满了禾黍,不胜感慨,作《黍离》一诗。

见《诗经。

王风。

黍离》,后以" 黍离之悲" 、" 黍离之痛" 作为感叹国家衰亡的典故。

②酬纳:酬谢接纳。

③管夷武:管仲名夷吾。

齐国大夫,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

4、唐太宗赐绢惩顺德: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①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文言小语段

文言小语段

文言文小语段译文及原文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因为家庭贫穷,班超常为官府抄书挣钱来养家。

他长期抄写,劳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儿,扔了笔感叹道:“大丈夫如果没有更好的志向谋略,也应像昭帝时期的傅介子、武帝时期的张骞那样,在异地他乡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么能长期地在笔、砚之间忙忙碌碌呢?”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说:“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原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完整word版)小古文(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小古文(word文档良心出品)

小古文观止选读1.读书要三到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①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②一字,不可牵强暗记③,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④”。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⑤,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⑥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⑦。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朱熹《童蒙须知》注释:①误:错。

②倒:颠倒。

③牵强暗记:勉强默背大意。

④见:同“现”,表露出来。

⑤余尝谓:我曾经说过。

尝,曾经。

谓,说⑥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⑦急:重要,要紧。

2.薛谭学讴①薛谭学讴于②秦青,未穷③青之技④,自谓⑤尽⑥之⑦,遂⑧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⑨,抚节⑩悲歌⑪,声振⑫林木,响遏行云⑬。

薛谭乃谢⑭,求反⑮,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汤问》注释:①薛谭、秦青:传说中秦国两名善于唱歌的人。

讴(ōu):徒歌(无伴奏)歌唱。

这里指唱歌。

②于:向。

③穷:尽、完,用完。

这里指学完。

④技:本领。

⑤谓:以为,认为。

⑥尽:学尽,学完。

⑦之:代词,指代上句中的秦青之技。

⑧遂:于是,就。

⑨饯于郊衢(qú):在郊外大路旁设酒送行。

饯:用酒食设宴送行。

⑩抚节:打着拍子。

节,古代一种乐器,用竹编成,演奏时起打拍子的作用。

⑪悲歌:慷慨悲壮的歌。

⑫振:使……振动。

⑬响遏行云:遏,使...停止,阻拦;行云,飘动的云彩。

形容歌声嘹亮。

⑭谢:谢罪,道歉。

⑮反:通“返”,返回。

3.胸有成竹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①视,乃②见其所俗画者,急起从③之,振笔直遂④,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⑤,少纵则逝矣。

——苏轼《文与可画筼筜⑥谷偃竹记》)注释:①熟:仔细。

②乃:就。

③从:追踪。

④振笔直遂:振笔,奋笔、挥笔;遂,成。

此句的意思是指落笔飞快,一气呵成。

⑤如兔起鹘(gǔ)落:兔子才出而猎鹰已经急下搏击。

此处比喻绘画时运笔之神速。

文言文短篇加翻译优秀

文言文短篇加翻译优秀

文言文短篇加翻译优秀优秀文章篇一:《春夜喜雨》春夜喜雨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Translation:On a spring night, joyful rainThe window holds the snow-capped mountains in the west, while the door moors ships from miles away in the East Wu.With five flower-adorned horses and a robe worth a thousand gold, I shall call my servant to fetch fine wine, and together we will forget all sorrows.-------------------------------------------------------------------------------优秀文章篇二:《游园不值》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Translation:Visiting the Garden, Unworthy of Its BeautyThe moss, imprinted with the footsteps of worn-out shoes, should be pitied; the closed door with its rusty latch hasn't been opened for a long time.The vibrant colors of spring cannot be contained within the garden; a branch of red apricot breaks through the wall.。

经典的古代文言文短篇

经典的古代文言文短篇

经典的古代文言文短篇1.经典的古代文言文短篇马说韩愈〔唐代〕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祗同: 衹)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 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食马者通: 饲马者)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世上先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 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虽然有名贵的马, 也只能辱没在仆役的手中, 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 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 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 但吃不饱, 力气不足, 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 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 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 听千里马嘶鸣, 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拿着鞭子面对它, 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2.经典的古代文言文短篇杂说一·龙说韩愈〔唐代〕龙嘘气成云, 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 茫洋穷乎玄间, 薄日月, 伏光景, 感震电, 神变化, 水下土, 汩陵谷, 云亦灵怪矣哉!云, 龙之所能使为灵也;若龙之灵, 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然龙弗得云, 无以神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 信不可欤!异哉!其所凭依, 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云从龙。

”既曰:龙, 云从之矣。

译文龙吐出的气形成云, 云本来不比龙灵异。

但是龙乘着这股云气, 可以在茫茫的太空中四处遨游, 接近日月, 遮蔽它的光芒, 震撼起雷电, 变化神奇莫测, 雨水降落在大地,使得山谷沉沦。

文言文摘抄摘抄优秀的古代文言文段落

文言文摘抄摘抄优秀的古代文言文段落

文言文摘抄摘抄优秀的古代文言文段落玉溪亭记曹操时值季夏,暑气压人,风景欠佳。

玉溪亭位于一座小山脚下,亭内挂有扇形木镜,四周可瞻山景水色。

夏日三更,蟋蟀声调,鸟曳长唈,似有将无之感。

走入亭中,感觉室内温度略为凉爽。

众人落座,只听得角铁演奏,其声如乐,旋转出多样曲调,仿佛引人入梦。

俗客之中,不断有人赋诗吟咏,乃至于木石皆染,墙上贴有诸多绝妙的诗句。

友人互相赞叹,脸上洋溢着诗情画意,情趣盎然。

亭中游人纷至沓来,探口即至,离了口亦在眼前。

各项才情合集,文采斐然。

纵览这些珍贵的诗文,内心不由得叹服那些旷古的文人。

如今仍然被后人景仰,可见其境界的超然。

当闺阃之美与山水合一,再现于眼前,内心之悸动可想而知。

原本平凡的人们,经此一席文化怀古,即刻升华为一代文人。

这是一次文人相聚的机会,也是文化的圣地。

站在亭中,心情愉悦,万念俱灰。

这里是学派纷至沓来,觥筹交错之地,城市中的文化瑰宝。

从此,玉溪亭便成为学艺者、吟咏者和影迷的聚集地,他们会尽情享受文化的盛宴,品味着古人的情趣。

而历史的长河中,这座亭子将永垂不朽,流传下去。

是以,每当夏日将至,人们便会慕名而来,寻觅那一份知音和文化的精髓。

无论是来静心,还是来寻古人,玉溪亭一定是最佳之选。

当今社会,一切日新月异,然而文化需要经久才能留得住。

玉溪亭永远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无限的话题供人研讨和探究。

虽经历岁月的沧桑,但玉溪亭仍然风光不衰。

令人遗憾的只是,它究竟要经历多少次繁盛和落寞。

毋庸讳言,古代文言文段落中有太多经典之作。

这些文言演绎着古老的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通过摘抄优秀的古代文言文段落,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人智慧和情感,更好地感悟人生。

正如曹操所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阅读优秀的古代文言文段落,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内涵,进一步陶冶情操,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因此,无论是刻苦求学的青年,还是热爱阅读的文化爱好者,摘抄优秀的古代文言文段落都是一种极佳的方法。

文言文短篇大全

文言文短篇大全

文言文短篇大全文言文是传统的文学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为您带来一系列精选的文言文短篇,让您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思想。

一、《师说》夫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本篇选取自《论语》,是孔子的一番名言。

他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指导学生应该友善待人,保持平和的心态。

二、《触龙说》秦王纳谏曰:“夫触龙者,举首而上,触类而求全,不伺臣下之所当为,而患人之所触耳!斯且有过,不取;无过,即胥。

胥与臣下忧而无益,不亦害乎?”这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一段对秦王的劝说。

他以“触龙”为比喻,表达了对君主偏执独断的警示。

三、《捉蛮夷》周公摄政时,南海有蛮夷侵犯,召回众将,以讨之。

太子闻之,弓矢甲胄,责太子曰:“夫捉蛮夷,在其圣人也;捉圣人,在夫笃臣也。

君观周公之心,而捉在此孙何?”太子闻之,改容而退。

此篇讲述了太子轻举妄动的故事,周公以此教育太子,告诫他要尊重上级的决策,保持谦卑的态度。

四、《月下老人》唐代杜甫的《月下老人》是一首咏史之作,描绘了一个寂寞的老人在月下吟诗作画的情景。

文章深情思绪,展现了诗人的孤独和对逝去时光的回忆。

五、《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一首别仙诗。

诗中描绘了离开古原草原时的壮志与无奈,以及情感的寄托和表达。

六、《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作。

文章以岳阳楼为背景,描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楼台的特点,寓意深远,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七、《滕王阁序》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古代中国最早的骈文之一。

文章以滕王阁为背景,描述了宴会的盛况和王勃对滕王的致意,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八、《醉翁亭记》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是一篇记游的散文。

文章讲述了欧阳修醉酒后的游山经历,以及对人生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评论。

九、《浮生六记》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是一部自传体散文。

作者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写下了充满感慨和思考的文字,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和体验。

优秀文言文摘抄

优秀文言文摘抄

优秀文言文摘抄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2、善游者溺,善骑者坠,各以所好,反自为祸。

——文子3、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

——苏轼4、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非战也,拔人之城非攻也,毁人之国非久也,必以全争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孙子5、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6、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7、悲哉于嗟兮,心内切磋。

款冬而生兮,凋彼叶柯。

瓦砾进宝兮,捐弃随和。

铅刀厉御兮,顿弃太阿。

骥垂两耳兮,中坂蹉跎。

蹇驴服驾兮,无用日多。

——王褒8、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9、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10、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楚辞·离骚》1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楚辞《离骚》12、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犹豫不敢断,因狩执君王。

白虹为贯日,己亦先受殃。

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

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

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

13、仆早好观古书,家所蓄晋魏时尺牍甚具。

又二十年来,遍观长安贵人好事者所蓄,殆无遗焉。

以是善书,虽未尝见名氏,亦望而识其时也。

——柳宗元14、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

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15、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阮籍16、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7、苕之华,芸其黄矣。

心之忧矣,维其伤矣。

苕之华,其叶青青。

知我如此,不如无生。

文言文较短的

文言文较短的

文言文较短的1.《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两小儿辩日》- 列子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3.《世说新语·方正·王蓝田性急》- 刘义庆原文: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

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4.《曹刿论战》- 左丘明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5.《夸父逐日》- 《山海经》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6.《愚公移山》- 列子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小段文言文加翻译

小段文言文加翻译

春光明媚,万象更新。

余与二三好友,共结伴游于郊外。

晨曦初照,山川秀丽,鸟语花香,风景如画。

遂择一山径,徐徐而行,心旷神怡,忘却尘世烦恼。

行至半山,遇一古寺。

寺内香烟袅袅,钟声悠扬,僧人梵音缭绕,宛如置身仙境。

余等入寺,参拜佛像,虔诚祈福。

忽闻寺僧言:“此山有灵,若心诚则感应。

”余等闻之,心中默念,果见一奇石,似麒麟,栩栩如生。

寺后有一溪流,水清见底,鱼儿嬉戏,蝶舞蜂飞。

余等沿溪而行,见一老翁,持钓于溪边。

翁年逾古稀,须发皆白,却精神矍铄,谈笑风生。

余等与之交谈,翁言:“此溪乃山之灵脉,每年春日,均有游客至此,寻求福祉。

”余等感叹,人生百态,尽在于此。

午后,余等至一湖畔,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湖中渔舟唱晚,遥闻歌声,悠扬动听。

余等泛舟湖上,荡漾于碧波之间,心随湖水,飘荡无际。

日落时分,余等登高望远,只见夕阳余晖,洒满大地,万物生辉。

余等感慨万分,人生如梦,春光易逝,当珍惜眼前时光,与好友共度美好时光。

译文:《春日郊游记》春天阳光明媚,万物焕然一新。

我与几位好友一起,结伴到郊外游玩。

清晨的阳光照耀,山川秀丽,鸟鸣花香,风景如画。

于是我们选择了一条山间小路,缓缓前行,心情舒畅,忘却了世间的烦恼。

走到半山腰,遇到一座古寺。

寺内香烟缭绕,钟声悠扬,僧人念经声声,宛如置身仙境。

我们进入寺庙,参拜佛像,虔诚地祈祷。

突然听到僧人说道:“这座山有灵气,如果心诚则会有感应。

”我们听后,心中默默祈祷,果然看到一块奇特的石头,仿佛是麒麟,栩栩如生。

寺庙后面有一条溪流,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嬉戏,蝴蝶和蜜蜂在空中飞舞。

我们沿着溪流前行,遇到一位老翁,他正坐在溪边钓鱼。

老翁年过古稀,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谈笑风生。

我们与他交谈,老翁说:“这条溪流是山的灵脉,每年春天,都会有游客来到这里,寻求福祉。

”我们感叹,人生百态,都在这里展现。

午后,我们来到湖边,湖光山色,美不胜收。

湖中的渔船在晚霞中唱歌,远处传来歌声,悠扬动听。

我们划船在湖上,荡漾在碧波之间,心随湖水,飘荡无际。

文言小语段一

文言小语段一

一、“他们”都曾是“别人家的孩子”1、谢弘微:深中夙敏。

注释:1、从叔:堂叔。

2、嗣:继承人。

3、内讳:指母亲、祖母等的名讳。

4、以字行:仅称呼此人的“字”代名。

5、端审:端庄谨慎。

6、时然后言: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

7、知人:能鉴察人的品行、才能。

8、异之:认为他与众不同。

异,意动用法,认为……非同一般。

9、深中夙敏:深,非常;中,符合;夙敏,早慧。

非常符合早慧孩子的特点。

10、佳器:有用的人才;指才行出众的人。

翻译: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

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

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

谢峻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

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説话,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説:“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该满足了。

”2、来护儿:幼儿卓荦《诗》,舍书叹曰:注释:1、未识:不记事。

2、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

3、世母:伯母。

4、提携:照顾。

5、鞠养:抚养。

6、慈训:母或父的教诲。

7、卓荦:卓越,突出。

8、会:应当,一定。

9、壮其志:认为他志向远大。

壮:意动用法。

10、秀出:美好特出。

11、英远:才能出众。

翻译:来护儿,字崇善,不记事时便成了孤儿,后被伯母吴氏抚养。

吴氏对他关怀教育,给予他许多慈母般的教诲。

他从小特别聪明,初次读《诗》,便放下书感叹地说:“大丈夫在世,一定要为国家消灭贼寇来求取功名。

”周围的人对他的话感到惊奇,并感叹他志向的远大。

长大以后,他的雄才大略超群,志向气量非常人所及。

3、赵熹:少有节操。

注释:1、节操:指人的气节、操行、正义感。

2、从兄:堂兄。

“从”表示堂房亲属。

“从弟”即“堂弟”。

“从父”指父亲的兄弟,即伯父或叔父。

3、挟兵结客:带着兵器,约上朋友。

4、距:通“拒”,抵御,抵抗。

5、因:趁着。

6、仁者:指有德行的人。

7、去:离开。

字数少文言文小段翻译

字数少文言文小段翻译

昔者,孔子游于泰山之下,见一童子执牛耳,问之曰:“尔何为者?”童子答曰:“吾欲观天地之大,察万物之变,以广吾之见闻。

”孔子曰:“善哉!子诚有志矣。

吾闻之,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子其勉之,勿以小利而忘大义也。

”童子再拜,受教而退。

孔子遂与童子谈天地之奥,山川之广,草木之荣,鸟兽之奇。

童子听之入神,心悦诚服。

孔子又曰:“子既知天地之大,宜知人伦之序。

人伦者,君臣、父子、夫妇也。

三者,天下之纲纪,不可不慎也。

”童子闻言,顿觉醒悟,曰:“吾闻之,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仁义也。

仁义者,人心之良也。

今吾得闻夫子之言,如获至宝。

愿夫子教我,使我知仁义之道,以行于世。

”孔子笑而应之:“善哉!子之求仁,志固不可及也。

吾闻之,仁者,爱人也。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子能爱人敬人,则仁道备矣。

吾今告子以仁义之道,子宜谨记之。

”于是,孔子遂以仁义之道授童子。

童子虚心受教,日有长进。

孔子观其进德修业,喜曰:“子之才,吾未见有如子者。

吾虽老,犹愿与子共论天地之理,以尽吾平生之志。

”岁月如梭,孔子与童子之游,日益深厚。

孔子终老泰山之麓,童子亦追随其教,终成一代贤人。

译文:昔日,孔子曾在泰山之下游历,遇见一位手持牛耳的童子,便问道:“你为何而来?”童子回答:“我想观看天地之广袤,观察万物之变化,以此拓宽我的见识。

”孔子说:“好呀!你真是有志之人。

我听说,有志之士和仁德之人,不会为了求生而损害仁德,有时甚至愿意牺牲生命来成就仁德。

你应当努力,不要因为小利而忘却大义。

”童子再次行礼,接受了教诲后离去。

孔子便与童子谈论天地之奥秘,山川之辽阔,草木之茂盛,鸟兽之奇异。

童子听得入迷,心中十分敬服。

孔子又说:“你既然知道了天地之广,也应当知道人伦之序。

人伦者,包括君臣、父子、夫妇。

这三者,是天下的纲纪,不可不慎重对待。

”童子听后,顿时有所领悟,说:“我听说,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是因为人有仁义。

仁义,是人心之良善。

超短小古文

超短小古文

超短小古文1.《咏雪》(刘义庆《世说新语》)1.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和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 太傅大笑起来。

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陈太丘与友期行》(刘义庆《世说新语》)1.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2.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

过了中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 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中午。

中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这是没有礼貌。

”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3.《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1.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军中多务,孰与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经典文言文大全短篇精选(最新)

经典文言文大全短篇精选(最新)

1.经典文言文大全短篇精选北人食菱江盈科〔明代〕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

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而不是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寓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

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

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道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

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

2.经典文言文大全短篇精选列子一则/伯牙鼓琴佚名〔先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

文言文精品小语段

文言文精品小语段

文言文精品小语段文言文精品小语段:走进古代的智慧世界在咱们的学习生涯里,文言文就像一座神秘的古堡,充满了未知和惊喜。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瞧瞧那些让人着迷的文言文精品小语段。

先来说说《论语》里的一小段。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简单的几句话,可是蕴含着大大的道理。

就像我之前碰到的一件小事,我的好朋友小明在准备一场考试,他天天都复习学过的知识,一开始还觉得有点枯燥,可后来考试成绩出来,他名列前茅,那个高兴劲儿,让他一下子就明白了“学而时习之”的快乐。

还有《世说新语》中的一则小故事。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 从这个小语段里,咱们能看出管宁的专注和华歆的易分心。

这让我想起在课堂上,有的同学能专心听讲,不管外面有啥动静都不为所动;可有的同学,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眼神就飘走了。

再看看《诫子书》里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就好像在告诉我们,做人要淡定,不能心浮气躁。

我有次参加一个比赛,心里特别紧张,结果发挥失常。

后来想想,要是能像古人说的那样,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说不定结果就不一样了。

文言文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小语段,比如《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这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学习都不晚,只要肯努力。

就像我邻居家的叔叔,之前工作很忙,没什么文化,后来他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每天抽时间学习,现在居然也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了。

还有《卖油翁》里的“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文言文翻译小语段

文言文翻译小语段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晋朝太元年间,有一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他沿着溪流行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相隔数百步,中间没有其他树木,花草鲜美,落花纷纷。

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于是继续前行,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子尽头是水源,于是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口似乎有光亮。

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入。

一开始非常狭窄,只能容纳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

这里的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和竹子等。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声此起彼伏。

在这里来来往往的种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都和外界的人一样。

年纪大的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他们见到渔人,都感到非常惊讶,询问他来自何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于是他们邀请渔人回家,摆酒杀鸡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外来者,都来询问。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着妻子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此不再外出,于是与外界隔绝了。

文言文及其翻译短小句子

文言文及其翻译短小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夫马者,国之重宝也。

故其养之,不敢以市井之贱视之。

必择良医,调其饮食,使之肥壮。

然后教之骑射,习之驰骋,以待有司之试。

有司试之,必选其最良者,以备军国之用。

如此,马之才得尽,国之用马亦得宜。

然马之才,非独养之所能尽也。

必有识马之人,能察其性,知其能,然后善用之。

马之性,疾风迅雷,莫不驰骋;水波激石,莫不跃进。

故善骑者,能乘其疾风迅雷之性,以制其驰骋;善射者,能乘其水波激石之能,以中之。

如是,马之才尽,骑射之能亦尽。

嗟乎!世有千里马,而不知其能,犹有用千里马之名,而无千里马之实。

是犹有良医而不用,有良马而不乘,有良弓而不射,有良剑而不佩,虽有此物,其用何在?故善用者,不贵其物,而贵其人;不贵其才,而贵其识。

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虽然常有,但伯乐却不常有。

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隶人的手中受辱,或者在马厩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去,不能以千里马的名声称道。

马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因此,在饲养它们的时候,不敢用市井之人的轻视态度对待。

一定要选择好的兽医,调整它们的饮食,使它们肥壮。

然后训练它们骑射,熟悉奔驰,等待有关官员的考核。

官员考核时,一定要选择其中最优秀的,以备军队和国家之用。

这样,马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国家用马也恰到好处。

然而,马的才能,并非仅仅通过饲养就能完全发挥。

必须有识马的人,能够观察它们的性格,了解它们的本领,然后才能善于利用它们。

马的性格,面对疾风迅雷,无不奔驰;遇到水波激石,无不跃进。

所以,擅长骑马的人,能够利用它们的疾风迅雷之性,来控制它们的奔驰;擅长射箭的人,能够利用它们水波激石之能,来命中目标。

这样,马的才能得到发挥,骑射的能力也得到发挥。

唉!世上有了千里马,却不知道它们的本领,就像只有千里马的名声,却没有千里马的实质。

这就像有良医却不使用,有良马却不骑,有良弓却不射,有良剑却不佩,虽然有这些物品,但它们的用途在哪里?所以,善于使用的人,不重视物品本身,而重视使用它们的人;不重视才能,而重视识别它们的能力。

文言短篇及文言名句.doc

文言短篇及文言名句.doc

《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巧言令色,鲜亦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必信,行必果.《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告子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公孙丑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尽心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公孙丑下》)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离娄上》)《老子》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庄子》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战国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外文言文精品小语段(一)管仲破厚葬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①,材木尽于棺椁。

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

”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

”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选自《非子》)【注释】①衣裘:裘,皮衣。

此指死人的衣着。

1.解释:①患②对③为__________2.翻译:①禁之奈何 ?②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_________________③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 ) 商於子驾豕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

大豕不肯就轭①,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

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 ! 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

豕纵大,安能耕耶 ?”商於子怒而弗应。

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 ?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

吾岂不知服田②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

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

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①轭(è):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

②服田:驾牲口耕田。

1.解释:①东 __________②就 _________ ③过 _________ ④几⑤盖2.翻译:①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千轴不如一书柳开少好任气,大言凌.物。

应举时,以文章投主司①于帘②前,凡.千轴③,载以独轮车。

引试④曰,衣襕⑤自拥车入,欲以此骇众取名。

时景能文有名,唯袖一书帘前献之。

主司大称赏,擢景优等。

时人为之语曰:“柳开千轴,不如景一书。

”..(选自宋·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主司:主考官。

②帘:指主考官办公的地方。

③轴:古人将文章写在横幅上,然后裱成卷轴。

④引试:面试。

⑤襕(1án) :古代读书人穿的圆领大袖外套。

1.解释:①凌②凡③擢________④为2.翻译:⑴欲以此骇众取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唯袖一书帘前献之(四)泰伯改字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①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

”既成,以示泰伯。

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

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

"公瞿然,握手②扣之。

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①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

②握手:拱手。

1.解释:①守②易③扣④溥2.翻译:①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②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五)邴原戒酒邴原①旧能饮酒,自行②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至留则师子助,..颖川则宗仲弓,汝南则交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

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

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

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

”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选自《三国志·书·邴原传》注引)【注释】①邴 (b ǐng) 原:三国时国人。

②自行:此指出门游学。

1.解释:①向②负2.翻译:①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②今当远别,因见贶饯, 可一饮宴。

(六)皇甫谧年二十始勤学谧,年二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

尝得瓜果,辄.进叔母任氏。

任氏曰:“《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②。

’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③,无以慰我。

”因叹曰:“昔孟母三徙以成仁,曾父烹豕以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⑤,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因对之流涕。

谧乃感激,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

居贫,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沉静寡欲,始有高尚之志,以著述为务.,自号玄晏先生。

著《礼乐》、《圣真》之论。

(选自《晋书·皇甫谧传》 )【注释】①叔母任氏:指抚养他的任姓叔母。

②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意为即使每天给父母吃牛、羊、猪 (三牲 )肉,仍称不上是孝子。

③道:正道。

④卜:此指选择。

⑤阙:同“缺”。

⑥经:此指儒家经典著作。

⑦博综典籍:博览儒家经典著作。

1.解释:①辄②卜③笃④务2.翻译:①何尔鲁钝之甚也②自汝得之,于我何有!(七)西涯与程篁墩阁老①西涯、学士②程篁墩,成化③间各以神童举于京。

方朝见,适.直隶④贡蟹至焉。

帝即出一对试之云:“螃蟹浑身甲胄。

”程对曰:“凤凰遍体文章。

”对曰:“蜘蛛满腹经纶。

”后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程则终于学士,以文章名世。

然偶尔一对,而终身事业见.之也。

(选自明·郎瑛《七修类稿》 )【注释】①阁老:指文渊阁大学士。

②学士:指翰林学士。

③成化:明宪宗年号。

④直隶:京城地区。

1.解释:①适直隶贡蟹至焉()②蜘蛛满腹经纶()...③凤凰遍体文章()④而终身事业见之也()...2.翻译:西涯入相而经济天下(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词学以浙中为盛.,余少时尝效.焉。

一日,嘉定②王凤喈 (jiē)语休宁③戴东原曰:“吾昔畏姬传,今不畏之矣。

”东原曰:“何耶?”凤喈曰:“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

夫专力则精,杂学则粗,故不足畏也。

” 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选自清·鼐《惜抱轩集》)【注释】①嘉定:今市嘉定区。

②休宁:古县名,今境。

1.解释:①词学以浙中为盛.()②余少时尝效.焉()2.翻译:①彼好多能,见人一长辄思并之②东原以见告,余悚其言,多所舍弃,词其一也。

(九)蔡邕听琴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②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

初,邕在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已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嘻!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选自《后汉书·蔡邕传》 )【注释】① (yōng) :即蔡邕,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且精通经史、音律、天文,是蔡文姬之父。

②将命者:侍从。

1.解释:①因请而裁为琴()②比往而酒已酣焉()..③邕至门试潜.听之()④螳螂为之一前一却.()2.翻译:①邕素为乡邦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

②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十)玄对应劭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①,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

身长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

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说异端②,百家互起。

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 ?”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④,回、赐⑤之徒不称官阀⑥。

”劭有惭色。

(选自《后汉书·玄传》 )【注释】①玄:玄:当时著名儒学大师。

②异端:此指与儒学格格不入的观点。

③应中远:即应劭,字中远。

④考以四科:讲学四科;“四科”是指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⑤回、赐: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贡。

⑥不称官阀:不按官职相称。

1.解释:①遣使要玄()②乃延升上坐()..2.翻译:①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

④玄依方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

(十一)梦龙补《西楼记》袁韫玉①《西楼记》初成,往就正于犹龙②。

览毕置案头不致可否。

袁惘然不测所以而别。

时方绝粮,室人以告。

曰:“无忧,袁大今夕馈我百金矣。

”乃诫阍.人:“勿闭门,袁相公馈银来必在更余,可径引至书室也。

”家人皆以为诞。

袁归,踌躇至夜,忽呼灯持金就。

乃至,见门尚洞...开。

问其故,曰:“主人秉烛在书室相待。

”惊趋而入。

曰:“吾固料子必至也。

词曲俱佳,尚少一出⑦,今已为增入矣。

”乃《错梦》也。

袁不胜折服。

是《记》大行,《错梦》尤脍炙人口。

(选自清·褚人获《坚瓠集》 )【注释】①袁韫(yùn)玉:明朝文学家,字于令。

②犹龙:即梦龙。

明朝著名文学家。

1.解释:①乃诫阍人()②可径引至书室也()..③家人皆以为诞.()④忽呼灯持金就.()2.翻译:①袁惘然不测所以而别。

②“主人秉烛在书室相待。

”惊趋而入。

(十二)随何难汉高祖项籍死,天下定,上置.酒。

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

随何跪曰:“夫陛下引兵攻城④,楚王未去齐也,陛下发步卒五万人,骑五千,能以取乎?”上曰:“不能。

”随何曰:.“陛下使何与二十人使,至,如.陛下之意,是何之功贤于步卒五万人骑五千也。

然而陛下何谓腐⑦儒,为天下安用腐懦,何也?”上曰:“吾方图子之功。

”乃以随何为护军中尉。

.(选自《史记·黥布列传》1.解释:①上置酒()②夫陛下引兵攻城()..③如陛下之意()④吾方图子之功()..2.翻译:①上折随何之功,谓何为腐儒,为天下安用腐儒。

②是何之功贤于步卒五万人骑五千也。

(十三)晏殊诚实晏元献①公为童子时,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

适值帝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

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巳作此赋④,有赋稿尚在,乞别命题。

”上极爱其不隐。

后为馆职⑤,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燕饮。

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巢⑧,以至市楼酒肆皆为游息之地。

公是时甚贫,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

一日,选东宫官,忽宫中除晏殊执政,莫知所因。

次日复进,上谕之曰:“近闻臣僚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

”殊既受命。

上面谕.除授之意。

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

”上益嘉其诚实。

(选自宋·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晏元献:即晏殊,宋朝人,官至宰相。

②阙 (què)下:此指朝廷。

阙,宫门处的望楼。

③御试进士:由皇帝亲自主考的科举制度。

④⑤为馆职:在文史馆任职。

⑥⑦士大夫:泛指大小官员。

⑧燕巢:指固定的游乐地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