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

合集下载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部编本2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部编本2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社会行为》教课设计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描绘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色,说出分工合作关于动物生计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沟通的意义。

能力目标:研究并说明动物集体中信息沟通的重要意义,提升剖析问题的能力。

感情目标:认可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培育互帮友善的精神。

学习要点本节的要点是描绘社会行为的主要特色,并能说出社会行为对生物生计的意义。

经过举例说出集体成员间的分工合作和信息沟通。

学习难点难点是怎样设计合理的实验研究“蚂蚁的通信”,蚂蚁的信息沟通是经过气味。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蚂蚁是营集体生活的昆虫.每个集体中有蚁后、雄蚁和工蚁.蚁后的主要职能是产卵、生殖后辈;雄蚁的职能是与蚁后交配;工蚁的主要职能是筑巢、觅食、护卵、饲喂幼蚁、保卫等 .依据动物的行为为特色,剖析回答。

(1)蚁群中数量最多的是_______ ,生殖后辈的是_______。

(2)一只蚂蚁发现食品后,会快速返回巢穴.不一会儿,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浩浩大荡”地奔向食品所在的地址,蚂蚁不会发声,他靠_______传达信息。

(3)小明说:“像蚂蚁这样的集体中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沟通信息。

”你以为小明说的对吗?答: _______(4)像蚂蚁同样营社群生活的队伍好多,请举出此中一例。

答:如_______2、什么是社会行为?有哪些特色?二、导入新课大家知道地球上的动物种类众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独居的,也有营群居生活的,请同学们分组议论以下问题,整理成系统列到黑板上,比一比哪组做得更多更好。

1.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集体生活的吗?2.这些群居动物内部不一样成员之间是怎样分工合作的?三、合作研究(一 )社会行为的特色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联合黑板上同学们板书的资料,组内议论剖析,达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社会行为?(2)举例说明社会行为有哪些特色?2、阅读教材,小组议论、剖析一群大雁迁移的生活行为(注意领袖的特色)(二 )集体中的信息沟通1、营社会行为的动物集体成员,少则几十只,多则几千至几万只,它们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沟通信息,俗语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集体生活的动物长久在一同生活它们是怎样传达信息的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各学习小组内睁开议论,各抒己见,剖析总结一些集体动物的信息沟通方式2、研究:蚂蚁的通信阅读教材,联合自己的经验制定研究计划,完美计划,成员分工,自主研究。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2.3《社会行为》 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5.2.3《社会行为》 教案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阐述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方式,阐述动物群体信息交流的意义。

3、养成分析和运用资料的能力;4、运用已有的知识经历进展推理和假设,尝试设计实验探究各种动物的通讯行为。

5、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中合作交流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分析: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动物各种行为的存在都是对其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利的,其中社会行为是否也具备同样的作用呢?通过对课本中和同学们提出的群体生活的动物的分析,使学生们理解分工合作对于个体和种族延续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分析: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一个好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的提出,一定是这个学生在对所观察动物有很大兴趣,且有了一定了解的根底之上提出的。

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大胆猜想并进展科学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提出好的探究实验,并进一步进展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如果学生平时就对生物缺乏兴趣,是不可能提出并设计出好的探究实验的。

功到自然成!相信经过一年多的不断探究实验,同学们的探究能力是会不断增强的。

教学策略:多媒体技术的利用使我们的生物课堂上能够把大自然中的、动物园里的、课下随时观察到的场景动态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探究实验是本节课的难点,要想把这一难点突破,对动物社会行为和信息交流的特征、意义的学习中一定要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

而利用大量视频、图片形象地把动物的社会行为展示给学生,进一步引导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像一个生物学家一样去寻找答案是我们的最好收获!本节课需要2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社会行为的动物的各种资料。

设计并制作课件。

捕捉、饲养和观察蚂蚁。

教学过程:〔第1课时〕第2课时:探究实验汇报每组大概时间5-8分钟,汇报中组员可以分工;汇报后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请汇报的同学解释;最后由教师进展评价;还可以进展打分评出等级,在期末考评中有所表达。

人教版-八上生物《社会行为》教案

人教版-八上生物《社会行为》教案

汕头市第八届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初中生物组】/《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设计授课教师:郑巽【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前两节内容的基础上,对动物行为的进一步学习,是本章的重点,主要内容囊括了由社会行为的共同特征到具体的某一种动物的通讯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在群体间实现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主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

在本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材提供的素材,构建互动和探究的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形成机理,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从而获取动物社会行为方面的有关知识。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向学生传导社会行为特征带给动物以及我们人类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团结合作能够大大提高自己的办事效率,也能够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和意义,动物群体的组织特点及其优越性;(2)了解动物通讯的作用和动物“语言”的种类。

◆能力目标:(1)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2)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群体组织特点的总结,提高鉴别、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学会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2)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通讯的方式;(2)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生存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难点: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课程资源准备与开发】收集有关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和制作有关的录像资料;设计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知识建构的学案。

拟用于导入新课、掌握重点、破解难点、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等环节中,以创设良好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教学设计亮点】(1)以学案指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2)以新闻事件作导入材料,并与课堂结尾的分析相呼应,提高学生的兴趣;(3)以“先分析案例,后总结归纳”的结构,启发学生的思维;(4)适时渗透德育。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生物 第三节 社会行为 教案(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生物 第三节 社会行为 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一、知识与技能1. 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描述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3. 探究“蚂蚁的通讯”,设计和实施探究方案,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采用探究活动、多种媒体演示(视频、图片等)、启发互动、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等策略,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活动体验,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观察、资料分析、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达成学习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同群体中分工合作对种群生存的重要性和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

2. 形成生物和环境相适应的基本观点。

1.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点。

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进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

1.教师搜集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

设计并制作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诱捕和饲养蚂蚁。

2.学生预习探究实验,诱捕和饲养蚂蚁为实验做准备。

师:大家知道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独居的,也有营群居生活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2.这些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整理成体系列到黑板上,比一比哪组做得更多更好。

(拓宽思维,举例说明,解答学生疑惑,介绍动物的行为。

)(一)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展示蚂蚁、蜜蜂、猴子、鹿、羚羊、企鹅、牛、斑马、黑猩猩等动物图片师:请说出哪些动物是群体生活的?生:能认识到,这些动物都是进行群体生活的。

师:单只狼见到野猪会逃跑,但群狼见到野猪就不怕,为什么?生:集群捕食的好处。

有些动物借助于群体的力量与其他动物抗争。

师:极地生活的企鹅,为什么常常是成千上万只聚集在一起?生:便于捕食、御敌、交配、育幼,集群还可以相互取暖,这种群体生活方式是动物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师:动物营群体生活与营单独生活相比,有什么特点?生:归纳: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防御天敌的侵袭,有效地保证物种的繁衍。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2课时主题:第三节社会行为主题单元或课题: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内容来源:(1)内容: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三节社会行为 P54-59 。

(2)时间: 2 课时。

课型: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任务+交流与分享+教师点评或提炼。

授课教师:时间:节次:●课堂小结1.社会行为的特征:组织、分工、等级2.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动作、声音、气味3.探究蚂蚁的通讯:靠气味交流信息4.动物个体间的信息交流:性外激素●检测与作业[课堂作业]达标检测1.下列昆虫中,有社会行为的是( C )A.蜻蜓、蝴蝶B.蝗虫、蟋蟀C.蜜蜂、白蚁D.苍蝇、蚊子2.下列动物行为中,( A )不属于动物的“语言”A.乌贼用腕足捕捉食物B.狗沿途撒尿C.蜜蜂的“8”字摆尾舞D.萤火虫发光3.动物的社会行为不包括( B )A.白蚁的群体生活B.两性识别C.狒狒的等级制度 C.蜜蜂成员间的分工合作4.下列动物的行为不能起到同种个体之间交流信息作用的是( D )A.雌蚕蛾释放性外激素B.雄狮子在领地周围撒尿C.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发出叫声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5.有一种萤火虫,雄虫之间为争夺“伴侣”,它们甚至能发出模仿雌虫的假信号,把别的雄虫引开,好独占“娇娘”。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干扰了萤火虫雌雄个体间的( A )A.通讯B.取食C.运动D.产卵6.在白蚁的群体中有雌蚁、雄蚁、工蚁、兵蚁。

职能是筑巢、喂养其他白蚁和照料卵的是( C )A.雌蚁B.雄蚁C.工蚁D.兵蚁7.根据下列动物的行为回答问题(1)蚜虫发现七星瓢虫袭击时,会分泌一种激素使其它蚜虫迅速躲避。

(2)吼猴的叫声极为响亮,声音可以传到几千米之外,以警告其他群体不要靠近。

(3)某些灵长类动物常通过相互理毛、尾巴搅在一起等方式表示友好或巴结对方。

在上述材料中提到的三类动物的通讯方式分别: 气味、声音、动作[课后作业]学习指导和全品的同步练习●学后反思。

最新人教版第三节社会行为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第三节社会行为精品教案

最新人教版第三节社会行为精品教案第一篇:最新人教版第三节社会行为精品教案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明确社会行为的特征;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通过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动,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合作、创新等能力。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动物的社会行为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群体中信息交流的重要性;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探究活动的问题提出、方案设计及实施。

教学过程一、社会行为的特征:观察社会生活的动物的图片,讨论社会行为的特征。

提问:群体生活的动物有哪些特点?讨论、表达交流: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并以实例说明。

总结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有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二、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1、听一段录音,猜猜这是谁?体验人类传递方式多样而高等,其他动物是臬传递信息的呢?阅读教材中黑长尾猴发现敌害时向同伴发出警报以及昆虫的信息传递,说出动物交流信息的方式。

总结: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作、声音、气味等2、引导学生分析人类在防治虫害方面的举措。

三、动物群体生活的意义动物为什么要结群生活呢?它的群体生活是如何维系的讨论总结: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的延续都是很重要的。

四、合作探究、交流展示(要求:小组合作10分钟,再交流展示)下列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A、农家养殖的鸡群B、在一片森林筑巢的鸟类C、生活在同一栖息地的狒狒D、一块棉田里所有的棉铃虫当堂检测1、在动物个体之间有各种交流信息的方式。

下列不属于动物之间信息交流的是()A、蜜蜂的舞蹈动作B、蜂王释放特殊分泌物C、鸟类的各种鸣叫声D、乌贼感到危险时释放墨汁2、在一群猴组成的“等级社会”中,存在着优势个体,如果猴甲优于猴乙,猴丙优于猴丁,猴乙优于猴丙,则优先获得食物和配偶的是()A、猴甲B、猴乙C、猴丙D、猴丁3、蜜蜂和狒狒都具有社会行为。

它们的共同之处是群体内部都形成了一定的组织;不同之处是,蜜蜂群体内的成员有明确的,而狒狒群体内的成员除此之外还有明确的。

《社会行为教案》

《社会行为教案》

《社会行为教案》章节一:社会行为的定义与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社会行为的定义。

2. 让学生认识到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积极的社会行为。

教学内容:1. 社会行为的定义:个体在社交场合中所表现出的行为举止。

教学活动:1. 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社会行为。

2. 讲解:教师对社会行为的重要性进行讲解。

3.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培养积极的社会行为。

章节二:社交礼仪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

教学内容:1. 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如问候、道歉、感谢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教师讲解社交礼仪的基本规范。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社交场景,练习社交礼仪。

章节三:沟通技巧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2. 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沟通。

教学内容:1. 有效沟通的要点:倾听、表达、非语言沟通等。

2. 积极主动沟通的意义:增进人际关系、解决问题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教师讲解有效沟通的要点。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沟通场景,练习沟通技巧。

3.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沟通。

章节四:团队合作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共同目标、共享资源、共同成长。

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尊重差异、分工合作、互相支持。

教学活动:1. 讲解:教师讲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完成团队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分享:让学生分享团队合作的心得体会。

章节五:冲突解决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冲突产生的原因。

2. 培养学生掌握有效的冲突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1. 冲突产生的原因:需求冲突、观念冲突等。

2. 有效冲突解决方法:沟通、妥协、寻求第三方协助等。

教学活动:1. 讲解:教师讲解冲突产生的原因。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冲突场景,练习冲突解决方法。

3. 小组讨论:让学生讨论如何掌握有效的冲突解决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对一些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有一定的了解(如蚂蚁、蜜蜂),但仅仅是见过工蚁、工蜂,而对蚁穴、蜂巢里的分工情况并不了解。

对于白蚁、狒狒这些动物,学生更是见都没见过。

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寻找剪辑这些动物的生活视频,让学生能够生动、直观、高效的学习社会行为的知识。

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本节课的特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社会行为的意义,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
重点:
1.社会行为的特征。

2.群体生活的意义。

难点:
1.群体生活的意义。

2.形成团结友爱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1.描述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

4.初步形成团结友爱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社会行为
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
群体成员之间存在分工合作;群体成员之间存在信息交流。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了解动物的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增强他们对生物世界的认识。

教学环节
讲授新知
教师活动
社会行为是指动物在群体中的行为活动。

群体成员之间存在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例如,蚂蚁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群居生物,蚂蚁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分工合作,各司其职,共同完成各种任务。

同时,蚂蚁还会通过信息交流来协调行动,保证群体的正常运转。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讲授新知,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本质和意义,增强他们对生物世界的认识。

教学环节
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观察和了解,举出其他动物群体中的分工合作和信息交流的例子,并分析其意义。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应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社会行为的意义和作用,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集体意识。

发现什么情况下会发出特定的叫声?
2.其他动物群体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信息交流方式?。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社会行为适应性的理解:学生可能对社会行为的适应性理解不够,难以理解生物通过相互作用适应环境的过程。
(3)社会行为可塑性的理解:学生可能对社会行为可塑性的理解不透,难以理解生物行为规范的改变和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4)社会行为多样性的理解:学生可能对社会行为多样性的理解不足,难以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行为规范的差异。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二章 第三节 社会行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于2024-2025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社会行为”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社会行为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命观念:通过学习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点,使学生建立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和依赖的生命观念,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2.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
3.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分析社会行为的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
4. 社会责任: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物学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发挥生物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社会行为的定义、特点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社会行为的定义:个体之间通过各种方式相互作用,形成一定的组织结构和行为规范。
2. 学生可以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环境保护志愿者、生物多样性调查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况。

人教版生物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设计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阐明社会行为的特征。

2.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能力目标:1.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学生认识到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认同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友爱互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通过资料分析,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2.组织学生进行动物信息交流过程的探究活动。

三、教学难点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信息交流的过程。

四、课前准备1.学生收集有关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图片。

2.教师搜集关于动物社会行为的多媒体资料。

3.教学课件:PowerPoint课件。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它们所具有的一系列行为称为社会行为。

方式:动作、声音、气味等。

探究活动“蚂蚁的通讯”教学反思:1. 在这堂课上合理、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把所讲的对象化虚为实、化静为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表现出来,让学生耳闻目睹,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巩固,对于缩短教学时间,增加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2. 这节课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课堂把握上还有待改进。

我没能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

课堂上总怕学生说不到点上,还怕耽误时间,所以把问题提出来,学生没来得及讨论、思考,就马上让学生回答了。

3. 整节课虽然突出教学重点,但是一开始没有举例向学生说明群体生活的动物是不是一定具有社会行为呢?可能会误导学生认为群体生活的动物一定具有社会行为。

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这一点我做的还远远不够。

4. 本节课最后应强调动物间的信息交流是为了更好的分工合作。

将整节课融汇贯通,这一点也没有做到。

5. 本节课努力贯彻“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让课堂“唤发生机和活力”。

《社会行为教案》

《社会行为教案》

《社会行为教案》第一章:社会行为的概念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行为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社会行为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社会行为的定义:个体在社交环境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行为的定义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行为的作用。

1.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行为的概念。

主体讲解:讲解社会行为的定义和重要性。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行为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总结:强调社会行为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社会规范与道德观念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概念。

让学生认识到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社会规范的概念:社会对个体行为的要求和规范。

道德观念的概念:个体对善恶、对错的价值观和信念。

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概念。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2.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概念。

主体讲解:讲解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总结:强调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在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第三章:社会交往与沟通技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交往的概念。

让学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

3.2 教学内容社会交往的概念: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互动。

沟通技巧的概念: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掌握有效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增进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交往和沟通技巧的概念。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实践沟通技巧。

3.4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交往的概念。

主体讲解:讲解社会交往和沟通技巧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实践沟通技巧。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部编本3

《第三节社会行为》教案新部编本3

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设计[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育人如同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1 / 3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社会行为》教课设计学习目标1、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色和意义。

2、初步学会用察看法研究一种常有小动物的行为,知道集体中的信息沟通。

3、说出社会行为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应用。

学习要点动物社会行为的特色和意义学习难点察看小动物的行为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1、播放一段相关蜜蜂蜂群生活的片段。

2、列举说出自己生活中所察看到的蚂蚁、白蚁、猴、象、鹿、狒狒、等生物的集体生活的相关现象。

3、议论这类生活的共同特色。

二、自主研究,合作沟通学习任务一:说出动物社会行为的特色和意义。

1、自学教材,联合“白蚁集体成员的分工”图和“狒狒的集体生活”图,对照不一样动物社会行为的特色。

2、小组议论,沟通所总结的“动物社会行为的特色”。

3、联合前面所学相关“动物行为的意义”,议论总结动物“社会行为的意义”。

4、拓展反省:比较一只野兔的生计状况和一个猴群的生活状态,说明各自生长和存活的不一样 .学习任务二、知道集体中的信息沟通,学会察看小动物.1、学生疏组达成研究实验:提出问题:蚂蚁是如何沟通信息的?作出假定:依据蚂蚁会成群跟从前面的一只蚂蚁去直接获得食品作出假定。

拟订实验计划( 提示学生可依据教材图示来议论设计 );议论和完美计划;实行实验计划,察看预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反省实验得失。

2、拓展反省:不一样的生物集体内信息的沟通能否同样?可经过教材中内容来议论总结。

学习任务三: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经过播放课件:“性引诱剂在生产中杀虫的优秀作用”,同学们议论依据社会行为的特色在育人如同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2 / 3精选教课教课设计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群体组织特点的总结,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
1、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

2、动物的群体生活对个体及种族延续的意义。

教学难点:
1、社会行为形成的本质和意义。

2、探究问题的提出、方案的设计、实施。

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课前预习,课前做观察蚂蚁的实验,课上准备精美的图片与录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工与合作的能力。

通过创设情景,观察图片,“你知道哪些动物是集群生活的呢?”引出社会行为。

动物具有群体行为,那么社会行为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这是认识到合作必要性之后很容易产生的问题。

那他们是依靠什么进行交流的呢?引入蚂蚁的探究行为。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和学生一起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文字、图片、录像等),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动物的社会行为。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第三节社会行为
一、社会行为的概念
二、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交流方式:动作、声音、气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