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市红色旅游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兴市红色旅游资源名录

一、大清国一号界碑

二、竹山村(竹山战役遗址、寇井)

三、陈公馆(陈济棠陈列馆、中越友谊馆)

四、中越友谊公园(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东兴市第一党支

部成立纪念碑)

五、国门口岸(中越友谊大桥、大清国五号界碑、胡志明亭)

东兴市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一、大清国一号界碑

清光绪十一年,清政府和法国在天津签订《中法越南条约》。次年(公元1886年),清政府派员与法国勘界使臣狄隆会勘中越边界。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由当时的钦州知府与外国官员共同签署了“界约”,于此立石约界,故称“大清国钦州界碑”。大清国钦州界界碑在东兴市内共有八块(广西境内共有33块,碑文“大清国钦州界”,系清界务总办、四品顶戴钦州直隶知州李受彤所书)。位于北仑河口的竹山界碑所在的位置正好处在中国大陆海岸线与陆地边界线的交汇点,系光绪十六年(公元一八九0年)所立的第一块界碑,故称大清国一号界碑。100多年来,位于竹山村的大清国一

号界碑历尽沧桑,屹立于北仑河口岿然不动,显示了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故竹山一号界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大清国一号界碑

二、竹山村(竹山战役遗址、寇井)

竹山村,位于东兴的母亲河——北仑河的出海口,是祖国大陆最西南端的边海小渔村,因盛产竹子得名。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9年12月8日,解放中国大陆最后一战在东兴的竹山上演。白崇禧集团残部、国民党防城县政府要员及县警察大队、驻东兴镇的国民党海南特区警备司令部特务团、保安第九团等共2000余人汇集于竹山口岸,准备渡海向海南岛逃命。为了不让国民党部队逃掉,防城南区交通站长苏积辉派出两名交通员连夜把这一重要情报及时向粤桂边纵二十团政治处主任中共防城县工委书记黄志英报告。为了阻击敌人,黄志英率领40余名地方党政干部及200多名游击队和民兵,火速行动赶到竹排江阻击,紧紧地拖住了敌人。我英勇的南下大军挥师直下,二野十三军三十七团率先赶到,在松柏村的西灶,竹山村的马路坳、白沙头与敌人展开激战,除少量残敌抢先登船逃离外,大部分都没能逃走。战斗持续到9日拂晓,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疾速赶到竹山,部队会师后,和本地的游击队和民兵、前来支援的越北中团战士一道,奋起追击,激战一天。竹山战役,以歼敌近千的战绩,歼灭了溃逃海南的最后残敌,在解放战争史上画下了壮烈而炫丽的一笔。每年清明节,当地人民都聚集在革命先烈纪念碑前缅怀英烈,人民革命英雄永垂不朽!

寇井

寇井——铭刻历史,不忘国耻

一九三九年冬,日本侵略者占领中国东北、华北及东南沿海诸省后,大举进犯广东、广西沿海一带,白龙、京岛海面每天都游弋着日寇的兵舰。日军为补充兵舰用水乘汽艇侵入东兴竹山三德村所挖一井,因百姓把日本鬼子称为“倭寇”,故把此井称为“寇井”。它是当年侵华日军在广西沿海的第一个登陆点的遗迹,是日本侵略我国的一个历史罪证。

三、陈公馆(陈济棠陈列馆,中越友谊馆)

陈公馆

东兴陈公馆,是国民党著名的粤军将领陈济棠上将的旧居所,位于中越界河—北仑河畔、东兴市区中心,占地面积达868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3000平方米,以法式建筑楼群为主要建构。陈公馆,即陈济棠公馆,未看陈公馆,先说馆主人,陈济棠,字伯南,1890年2月12日出生于防城县河洲垌望兴村,就是现在的东兴市东兴镇大田村。陈济棠,民国中期的著名将领,也是民国历史上的一个风云人物。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广州绥公署主任,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他治粤8年,为广东人民办了许多公益事业,为广东经济繁荣和民生安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邓小平同志为此曾对其作出高度评价:“治粤八年,颇有建树”。陈公馆正是上世纪20年代陈济棠在他事业巅峰时期回家兴建的

豪宅。

陈公馆是一座别墅式大院,整个院落呈西北---东南走向,北面建有主门楼和炮楼,东侧有侧门,四周有青砖围墙,主体建筑为一座两层西式别墅。分主楼和副楼两部分,两楼之间用天桥连接。现在的主楼是陈济棠陈列馆,副楼是中越友谊馆。陈济棠陈列馆陈列的图片和实物重点展现陈济棠治粤八年、帮助红军、逼蒋抗日的历史;陈列馆附楼的中越友谊馆以大量的纪实照片和实物,真实的反映了中越两国并肩战斗、友好往来、携手发展的历史。

四、中越友谊公园(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东兴市第一党支部成

立纪念碑)

中越人民友谊公园大门

中越友谊公园,位于东兴市东兴镇西南侧,中越界河—北仑河旁。1958年为纪念中越两国人民在解放斗争中用鲜血凝成的友谊而建,故名“中越人民友谊公园”。2000年,政府引资对公园进行修复。中越友谊公园总面积260亩。萋萋草木顺着低矮的坡冈错落地生长着。公园中心最高处矗立着“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公园内有1960年越南胡志明主席赠送树种栽的两棵友谊树。公园南侧小山上,有在解放路战争中英勇献身的陈汉东等六位烈士墓。陈汉东原名黄木芬,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5年6月在防城县那良抗日武装起义领导人之一。任钦防华侨抗日游击大队党代表兼参谋长,于1945年6月底同敌人的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1959年移葬于此,墓碑上刻有“陈汉东烈士合葬墓”。从公园入口处,顺着林间的小径往右侧山丘走去,走百多米,一座高耸的纪念碑便立于眼前。纪念碑正背面分别用中越文字题写“光荣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碑座正背面也分别用中越文字镌刻着在抗法援越战上牺牲的中国英烈名字。1958年经东兴县人民委员会与越南海宁省政府商定,为在1954年的援越解放斗争中牺牲的中国军人立这座纪念碑。中越人民友谊公园,正是为纪念这份用鲜血铸成的战斗而修建的。

钟竹筠1925年进入毛泽东举办的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他在东兴组建了中共防城县第一个党支部——东兴支部。1927年9月,钟竹筠被国民党东兴警察分局秘密逮捕。1929年5月被国民党杀害,牺牲时年仅26岁。

公园中有26亩宽的湖面,有湖心亭。在亭里,每到夏日满目满耳的阳光和蝉声,从棕木圆叶间洒下,让人感到一派典型的南国气息。有一座“双龙戏珠”的确良龙宫内安置历代几十位于先贤塑像,并且分别附上简介,这对于学生及游客,可算是上一部生动的历史课本。

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