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合集下载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 ppt课件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 ppt课件
生产场所环境不良
个人防护用品缺乏 或有缺陷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 或不健全 违反操作规程或劳 动纪律 劳动组织不合理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 查或指挥错误 教育培训不够、缺 乏安全操作知识 其他

起数
12018
2511
1820 422 351 4600 137 432 413 1332
计Hale Waihona Puke 死亡13093 2967
事故预测所要做的工作: ➢ 在认识事故发生规律的基础上,充分了解、掌握各种
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它们的因果关系; ➢ 推断它们发展演变的状况和可能产生的后果。 事故预测的目的:
在于识别和控制危险,预先采取对策,最大限度地减 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三节、事故模式理论
1. 事故模式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 辑抽象或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 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 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 故、造成损失的理论。
第一节 事故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表2-1 2002年我国工矿企业伤亡事故情况表
事 故 物 体 车 辆 机 械 起 重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
类型 打击 伤害 伤害 伤害

起数 1195 685
1596 538
858
103
199
91
高处 坠落
1761
坍塌 780
死亡 922
616
588
443
861
149
88
救人的; ➢ 从事与企业工作有关的研究、发明、创造或技术改造工作的; ➢ 在企业的工作区域遭受非本人所能抗拒的意外灾害的; ➢ 在生产或工作中因为所从事的工作性质而造成职业病的; ➢ 集体乘坐本单位的车辆参加工作性会议、听报告或参加领导指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1. 引言事故致因理论是一个广泛应用于安全管理领域的概念。

在安全学中,事故致因理论是研究事故的发生及其原因的一种方法。

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不仅可以帮助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还可以从根本上避免或减少类似事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事故致因理论的一些基本原理,并探讨其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2. 基本原理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人因、技术因和管理因。

2.1 人因人因是事故致因理论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人因指的是人为错误、疏忽或不正确的决策所导致的事故。

人因可以分为个体因素和组织因素两个方面。

个体因素包括人员的技能水平、态度、经验、专业知识等因素。

例如,一个缺乏经验的操作人员可能会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事故发生。

组织因素包括组织的管理体系、组织文化等因素。

例如,一个缺乏有效培训和沟通的组织可能会导致员工缺乏正确的指导和信息,从而增加事故发生的风险。

2.2 技术因技术因是事故致因理论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技术因指的是与技术设备、工艺或设计有关的因素。

技术因包括设备的可靠性、工艺的安全性等因素。

设备可靠性是指设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维持其性能和功能的能力。

设备的可靠性越高,事故发生的概率就越低。

工艺安全性是指工艺设计和操作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和规定。

一个合理安全的工艺设计和操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2.3 管理因管理因是事故致因理论中的第三个因素。

管理因指的是对人因和技术因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因素。

管理因包括组织管理、风险管理等因素。

组织管理包括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一个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够有效地分配资源、规范操作、提高效率。

风险管理是指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处理的过程。

通过风险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

3. 应用案例事故致因理论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个应用案例:3.1 事故案例描述某工厂的一名操作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了意外,导致设备损坏并且造成了生产中断。

《安全学原理》课程笔记

《安全学原理》课程笔记

《安全学原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安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1. 研究对象安全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事故现象:研究事故发生的类型、频率、严重程度和分布规律。

- 事故原因: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

- 事故预防与控制:研究如何通过技术手段、管理措施和教育方法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 安全管理: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2. 研究任务- 揭示事故发生的规律:通过统计分析、案例研究等方法,找出事故发生的内在规律,为预防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 研究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构建安全管理理论体系: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 培养安全专业人才:通过教育和培训,培养具备安全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为安全生产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 推广安全文化:提高全民安全意识,营造安全文化氛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安全学的学科体系1. 基础学科- 数学:为安全学提供数据分析、概率统计等方法。

- 物理学:研究物质的基本属性和运动规律,为安全学提供物理基础。

-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为化工安全等领域提供理论支持。

- 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为生物安全、职业健康等领域提供知识基础。

- 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为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 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为安全社会学提供理论基础。

2. 专业学科- 安全工程:研究事故预防、控制的技术和方法,以及安全系统的设计与评估。

- 安全技术及工程:研究各种安全技术,如防火防爆、电气安全、机械安全等。

- 安全科学:研究安全的本质、安全规律和安全理论。

- 安全防范工程:研究防范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的技术和措施。

3. 应用学科- 矿山安全:研究矿山安全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学原理 之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 的分折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 的分折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 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 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 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 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 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 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 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事故 发生的本质规律在不断变化, 发生的本质规律在不断变化,人们对事故原 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因此先后出现了十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模型。 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模型。
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措施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采用的防止能量意外释放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用较安全的能源替代危险大的能源。例如:用水力采煤代替爆破采煤; ①用较安全的能源替代危险大的能源。例如:用水力采煤代替爆破采煤;用液 压动力代替电力等。 压动力代替电力等。 限制能量。例如:利用安全电压设备;降低设备的运转速度; ②限制能量。例如:利用安全电压设备;降低设备的运转速度;限制露天爆破 装药量等。 装药量等。 防止能量蓄积。例如:通过良好接地消除静电蓄积; ③防止能量蓄积。例如:通过良好接地消除静电蓄积;采用通风系统控制易燃 易爆气体的浓度等。 易爆气体的浓度等。 降低能量释放速度。例如:采用减振装置吸收冲击能量; ④降低能量释放速度。例如:采用减振装置吸收冲击能量;使用防坠落安全网 等。 开辟能量异常释放的渠道。例如:给电器安装良好的地线; ⑤开辟能量异常释放的渠道。例如:给电器安装良好的地线;在压力容器上设 置安全阀等。 置安全阀等。 设置屏障。屏障是一些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物体。屏障的设置有三种形式: ⑥设置屏障。屏障是一些防止人体与能量接触的物体。屏障的设置有三种形式: 第一,屏障被设置在能源上,如机械运动部件的防护罩、电器的外绝缘层、 第一,屏障被设置在能源上,如机械运动部件的防护罩、电器的外绝缘层、消 声器、排风罩等;第二,屏障设置在人与能源之间,如安全围栏、防火门、 声器、排风罩等;第二,屏障设置在人与能源之间,如安全围栏、防火门、防 爆墙等;第三,由人员佩戴的屏障,即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手套、防护 爆墙等;第三,由人员佩戴的屏障,即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手套、 口罩等。 服、口罩等。 从时间和空间上将人与能量隔离。例如:道路交通的信号灯; ⑦从时间和空间上将人与能量隔离。例如:道路交通的信号灯;冲压设备的防 护装置等。 护装置等。 设置警告信息。在很多情况下,能量作用于人体之前, ⑧设置警告信息。在很多情况下,能量作用于人体之前,并不能被人直接感知 因此使用各种警告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如各种警告标志、声光报警器等。 到,因此使用各种警告信息是十分必要的,如各种警告标志、声光报警器等。

安全管理原理--02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管理原理--02事故致因理论

(2)1949年Gorden利用流行病传染机理来 论述事故的发生机理,提出了“流行病方法”。
环境特征:温度、 湿度、季节、社 区卫生状况、防 疫措施等
流行病方法理论
明确提出了事故因素间的关系特征,认为事故是几种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推动了关于上述三种因素的研究和调查。 如何找致因的媒介? 致因的媒介到底是什么? 怎么定义? 能量伤害方式?
为研究事故发生原因,便于对伤亡事故进行 统计分析和调查处理,国务院有关部门将事故 按严重程度分为6类: (1)轻伤事故 (2)重伤事故 (3)死亡事故 一次事故中死亡1~2人的事故 (4)重大死亡事故 3~9人 (5)特大死亡事故 10人及10人以上 (6)特别重大死亡事故
特别重大死亡事故:




民航客机发生的机毁人亡(死亡40人及其以上)事故 专机和外国民航客机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机毁人亡事故 铁路、水运、矿山、水利、电力事故造成一次死亡50人 及其以上,或者一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及其以 上的 公路和其他发生一次死亡30人及其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 在500万元及其以上的事故(航空、航天器科研过程中 发生的事故除外) 一次造成职工和居民100人及其以上的急性中毒事故 其他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
(3)1961年Gibson提出、Hadden发展了 能量转移论。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转移,各 种形式的能量构成了伤害的直接原因。因此,应该 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造成伤害 及事故,主要取决于:人所接触的时间长短和频率, 力的集中程度,受伤害的部位及屏障设置的早晚等。
第十六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

《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安全原理(1)》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事故致因理论一、解释名词、概念1,事故致因理论:阐述什么是事故、事故为什么发生、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以及怎样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

2,事故频发倾向: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内在的倾向。

3,不安全行为:曾经或可能引起事故的行为。

4,比例1:29:300:根据事故统计,同一个人发生的330起同种事故中,300起没有造成伤害,29起造成了轻微伤害,1起造成了严重伤害。

说明事故发生后严重伤害只是极少数,大量的情况不会造成伤害;事故后果具有随机性。

5,3E原则:工程技术、教育、强制。

6,能量以外释放论: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

如果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害;事故发生时人体能否受到伤害,以及伤害的严重程度如何,取决于作用于人体的能量的大小,能量的集中程度,人体接触能量的部位,能量作用的时间和频率等。

7,系统安全:在系统寿命期间内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和管理方法,辨识系统中的危险源,并采取控制措施使其危险性最小,从而使系统在规定的性能、时间和成本范围内达到最佳的安全程程度。

8,“三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9,本质安全:机械设备、物理环境等生产条件的安全称作本质安全。

10,两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是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约束、限制能量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

11,变化的观点:由于管理者的计划错误或操作者的行为失误,没有适应生产过程中物的因素或人的因素的变化,从而导致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破坏了对能量的屏蔽或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12,P理论:本尼尔认为生产活动中扰动,即外界影响的变化,将作用于行为者。

当行为者能够适应扰动时,生产活动可以维持动态平衡。

如果行为者不能适应这种扰动,则自动动态平衡过程被破坏,开始事故过程。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描述了工人和穷人在工业社会 中的不幸状态。
2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Accident Causation Theories)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根据美国一份被称为“匹兹伯格调 查”的报告,1909年美国全国的工业 死亡事故高达3万起,一些工厂的百万 工时死亡率达到150一200人。 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钢铁公司的资 料,在20世纪初的4年间,该公司的 2200名职工中竟有1600人在事故中受 到过伤害。
24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
1、直接原因: ⑴由于主扇和局扇风机均未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造成瓦斯 局部积聚; ⑵该矿煤尘具有爆炸性,又未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 ⑶电雷管存放不当,电缆明接头碰到电雷管引脚线,引起雷管爆炸 (即点火源),导致此次事故。
18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图1 事故发生原因的层次顺序 19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间接原因大致分为6类: 1. 技术的原因 2. 教育的原因 3. 身体的原因 4. 精神的原因 5. 管理的原因 6. 社会及历史原因
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哪个更重要?
即使去掉直接原因,只要间接原因还存在,也无法防止 再产生新的直接原因。所以,作为最根本的对策,应当追 溯到二次原因以至基础原因,并深入研究,加以解决。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已经出现了高速飞机、雷达和 各种自动化机械等。为防止和减少飞机飞行事故而兴起的 事故判定技术及人机工程等,对后来的工业事故预防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 事故判定技术(Critical lncident Technique) 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

安全科学原理—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科学原理—事故致因理论
1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已经初具规模,蒸汽 动力和电力驱动的机械取代了手工作坊中的手工工具。这 些机械在设计时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操作的安全和方便, 几乎没有什么安全防护装置。工人没有受过培训,操作很 不熟练.加上长达ll一13h以上的工作日,伤亡事故频繁发 生。 根据美国一份被称为“匹兹伯格调查”的报告,1909年 美国全国的工业死亡事故高达3万起,一些工厂的百万工时 死亡率达到150一200人。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钢铁公司的 资料,在20世纪初的4年间,该公司的2200名职工中竟有 1600人在事故中受到过伤害。 工人理应承受所从事的工作中通常可能方式的一切危险。
防止企业中有事故频发倾向者是预防事故的基本措施: 一方面通过严格的生理、心理检验等,从众多的求职人员 中选择身体、智力、性格特征及动作特征等方面优秀的人 才就业; 另一方面一旦发现事故频发倾向者则将其解雇。显然,由 优秀的人员组成的工厂是比较安全的。
4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海因里希的工业安全理论是该时期的代表性理论。
据说世界上每20分钟就有一种新的化学物质问世,其中 每一种都可能具有危险性。科技的发展把作为现代物质文 明的各种工业产品送到各类人们的面前,这些产品中有些 会威胁人员安全,美国1972年涉及产品安全的投诉案件超 过50万起。工业部门要保证消费者利用其产品的安全,在 公众的强烈要求下,美国干1972年通过了消费品安全法, 日本等国也相继通过了相似的法律,这些法律的共同特征
图1 事故发生原因的层次顺序 18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直接原因 (一次原因)
事故原因
间接原因 (二次、三次等
基础原因)
直接原因通常又分为两类:物的原因和人的原因。物的 原因是设备、物料、环境等的不安全状态;人的原因指人 的不安全行为。

第2章 事故致因理论

第2章  事故致因理论
多米诺骨牌理论的不足:把事故致因的 事故链过于绝对化。而且,各骨牌之间 的连锁不是绝对的。
此理论对于全面解释事故致因是过于简 单的。
2019/5/3
13
关于物的系列的事故模型
第一种简单模型:起因物作为事故起源而导 致事故发生的物体、物质或环境。致害物是 直接作用于人体引起伤害及中毒的物质或物 体。
2019/5/3
32
本章结束!
设备、环境的安全化是实现安全生产的 物质基础,是提高技术装备的安全化水 平,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根本措施。
2019/5/3
30
针对生产设施事故的防止措施
围板、栅栏、护罩 隔离 遥控 自动化 安全装置 夹具 紧急停车 非手动装置 双手操作 断路 绝缘
接地 增加强度 遮光 改造 加固 变更 劳保用品 安全标志 通风换气 照明
人和物两大系列运动中,二者并不完全 独立,两者可相互转换。
其中人为失误占绝对地位。
物的不安全状态最终也归结为人的失误。
管理缺陷是造成伤亡事故的深层次原因, 是间接原因,也是本质的原因。
2019/5/3
26
第七节 预防事故策略
由事故致因理论得到的结论
伤亡事故的发生是偶然的、随机的现象。 事故原因是多层次的,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 找到本质原因。 事故是多种因素组合的结果。 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必须 结合环境分析。 管理不完善是伤亡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
制定作业标准和对异 常情况下的处理标准
作业前的培训 制定和贯彻实施安全 生产规章制度 开好班前会 实行安全确认制 作业中的巡查检查 安全竞赛评比 经常性安全教育活动
2019/5/3
29
本质安全
本质安全: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具有 包含在内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 功能。

安全学原理第2章事故致因理论2011概要

安全学原理第2章事故致因理论2011概要

第三节 事故因果连锁论
何为事故因果连锁?
用以阐明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因素之 间及与事故、伤害之间的关系。
➢ 何为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该理论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 管伤害的发生可能在某个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 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在事故因果连锁中,以事故为中 心,事故的结果是伤害(伤亡事故的场合),事故的原因 包括3个层次的原因: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 由于对事故各层次原因的认识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事故致 因理论。因此,后来的人们也经常用事故因果连锁的形式 来表达某种事故致因理论。
作为系统要素的人也有可靠性问题。
第二节 事故频发倾向论
1919年H.Greenwood H.H.woods: 工厂中具有事故频发倾向的少数工人,是工业 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事故频发倾向: 个别人 容易发生事故的 稳定的 个人内在的倾向
对策:筛选
事故频发倾向论
泊松分布:工厂的生产条件、机械设备方 面问题及其它偶然因素引起事故。 偏倚分布:存在少数精神或心理缺陷的 人。 非均等分布:存在许多容易发生事故的 人。人的因素是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对策:筛选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工业生产过程中人员伤亡的发生,往往是 处于一系列因果连锁之末端的事故的结果; 而事故常常起因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和) 机械、物质(统称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大多数工业事故的原因。
海因里希的“ 工业安全公理”
由于不安全行为而受到了伤害的人,几乎重复 了300次以上没有造成伤害的同样事故。换言 之,人员在受到伤害之前,已经数百次面临来 自物方面的危险。 在工业事故中,人员受到伤害的严重程度具有 随机性质。大多数情况下,人员在事故发生时 可以免遭伤害。

【安全课件】第二部分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课件】第二部分事故致因理论

❖ 人的不安全行为可以促成物的不安全状态; 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又会在客观上造成人之所 以有不安全行为的环境条件间断线
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
生产过程中不安全因素
物 的不 安全状

管理 失误
人 的不 安全行

隐患
事故
图2-7 管理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
❖ “隐患”来自物的不安全状态即危险源,而 且和管理上的缺陷或管理人失误共同耦合才 能形成;如果管理得当,及时控制,变不安 全状态为安全状态,则不会形成隐患。
❖ 综合原因论认为,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 素和生产中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 的结果。
事故是由起因物和肇事人触发加害物于受伤 害人而形成的灾害现象和事故经过。
❖ 意外(偶然)事件之所以触发,是由于生产 中环境条件存在着危险因素即不安全状态, 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共同构成事故 的直接原因。这些物质的、环境的以及人的 原因是由于管理上的失误、缺陷、管理责任 所导致,是造成直接原因的间接原因。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2021年3月7日星期日上午9时27分27秒09:27:2721.3.7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2021年3月上午9时27分21.3.709:27March 7, 2021
❖ ❖ ❖
感 谢 您 的 下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2021年3月7日星期日9时27分27秒09:27:277 March 2021
❖ 第二类伤害是由于影响了局部或全身性能量 交换引起的,主要指中毒、窒息和冻伤。在 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 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 量时间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见表2-2.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安培课件)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安培课件)
➢ 10、能量转移理论:1961年吉布森提出,1966年哈顿引 申
20
➢ 11、1965年科罗敦(Kolodner)在安全定量化的论文中 介绍了FTA;
➢ 12、1972年威格尔斯沃思(Wigglessworth)提出了以 人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
➢ 13、1974年劳伦斯(Lawrence)根据威格尔斯沃思的事 故理论,提出了扰动促成事故理论,即P理论 (Perturbation Occurs),此后又提出了适用于复杂自 然条件、连续作业情况下的矿山以人失误为主因的理论, 在南非金矿试用。
是,制造厂家必须对其产品引起的事故完全负责。
17
第二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科学 技术进步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设备、工艺和产品越来越复 杂。战略武器的研制、宇宙 开发和核电站建设等使得作 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标志的 复杂巨系统相继问世。这些 复杂巨系统往往由数以千、 万计的元件、部件组成,元 件、部件之间关系非常复杂。
➢ 14、1983年瑞典工作环境基金会对1969年瑟利提出的人 行为系统模型提出了一个修改模型,即WEF模型
➢ 15、1991年安德森提出了瑟利模型的修改系列模型 ➢ 16、1998年,Abdul.Raouf提出了多因素学说
21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 (1)连锁型:各因素彼此互为因果,互为连锁导致事故发生。 • (2)多因致果型(集中型):各种原因同一时间的共同发生 • (3)复合型:连锁、集中、交叉、复合造成事故
事故致因理论
Accident Causation Theories
1
第一节 事故及其基本特征
(the property of accident)
一、事故及其影响因素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01
第1章 简介
安全事故致因理 论概述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是指通过分析事故发生的根 本原因,来找出事故发生的内在动因,从而采 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安全事故分类
人为因素 人员疏忽、违规操作
管理因素
制度不健全、监管不 到位
技术因素 设备故障、设计缺陷
通过详细分析实际案例,可以发现很多安全事 故是由技术因素引发的。对于这些案例,我们 可以深入了解技术因素在事故中的作用和影响, 从而总结经验教训,防止未来类似事故的再次 发生。
技术因素对事故影响
事故频率增加
01 技术因素存在隐患
事故后果严重
02 技术缺陷加剧事故后果
舆论负面影响
03 技术事故引起舆论关注
人为因素影响因 素
人为因素受到个体因素、组织因素、社会因素 等多方面影响。个体因素如技能水平、工作经 验等对个人行为产生影响;组织因素如领导管 理、工作环境等对员工行为及组织运作产生影 响;社会因素如文化背景、行业规范等对整体 安全文化产生影响。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采取 有效的预防措施。
人为因素的防范措施
培训教育 定期安全培训 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设立警示标识 明确标识危险区域 设置提示标语
引导员工正确操作
建立良好的操作规范 监督执行情况
案例分析: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事故
事故案例1 未按操作规程操作
事故案例3 疲劳驾驶
事故案例2 忽视警示标识
事故案例4 沟通不畅导致误解
●03
第3章 技术因素
设备故障引发的 事故
监管漏洞
监督失效导致监管漏 洞
难以追责
责任不明确导致责任难 以界定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管理学】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安全管理学】

• 5、民航不安全事件分类:
• 飞行事故 • 地面事故 • 飞行事故征候 • 其他不安全事件
• 5、民航不安全事件分类——飞行事故
• 从任何人登上航空器准备飞行直至所有这类人员下了航空器为止的时间内 发生的事故。
• 飞行事故等级是根据人员伤亡情况以及对航空器损坏程度确定的,分为:
• 特别重大飞行事故 • 重大飞行事故 • 一般飞行事故
件相似的意外事件中,有300起未产生伤害,29件产生轻、微伤,1次产生 死亡,故也称300:29:1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
1
严重伤害
29
轻微伤害
没有伤害
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
• 说明:
• a.海因里希法则是海因里希对包含大量未遂事故进行调 查和研究时得出的。
• b.其中的300起无伤害事故,同时也没有造成财产及其他 损失的事故即为未遂事故。
• 严重飞行事故征候
• 航空器飞行实施过程中几乎发生事故情况的飞行事故征候。
• 训练飞行事故征候
• 培养飞行学生的院校或被局方批准的训练机构,使用最大起飞重量 5700kg以下(含)的航空器和3125kg以下(含)的直升机,从事训 练飞行时发生的飞行事故征候。
• 5、民航不安全事件分类—其他不安全事件
• 案例三:白领伏案工作落下颈椎腰椎病
• 判断:目前还不算 • 依据:
• 据国家有关职业病诊断机构解释,受到国家经济承受能力等的约束,颈椎腰椎病、 肩周炎和高血压等病种目前尚未被正式列入我国115种法定职业病范畴。
• 案例四:在单位食堂用餐食物中毒
• 判断:算 • 依据:
• 规定:“因工作环境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或在单位食堂就餐造成急性中毒而住院抢 救治疗,并经县级以上卫生防疫部门验证的,视同工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第二节 事故频发倾向论
罗奇(Roche)发现,工厂规模不同,生产作业条件也不同, 大工厂的场合,前后两段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的相关系数 大约在0.6左右,小工厂则或高或低,表现出劳动条件的影 响。 高勃(P.W.G.bb)考察了6年和12年间两个时期事故频发倾 向稳定性,结果发现前后两段时间内事故发生次数的相关 系数与职业有关。当从事规则的、重复性作业时,事故频 发倾向较为明显。
(3)根据事故模型可以作出危险性评价以及预防事故的决策;可 以增加安全生产的理论知识,积累安全信息,进行安全教育,用以 指导安全生产。
(4)各类模型既是一种安全原理的图示,又是应用了人机工程、 系统工程等新学科进行分析的新方法。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第二节 事故频发倾向论
1926年,纽鲍尔德(E.M.Newbold)研究大量工厂中事 故发生次数分布,证明事故发生次数服从发生概率极小, 且各个人发生事故概率不等的统计分布。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事故发生、发展过程模型化对伤亡事故致因的研究发挥 了重大作用。
将伤亡事故发生、发展过程模型化的重要意义在于:
(1)从个别抽象到一般,把同类事故抽象为模型,可以深入研究 导致伤亡事故的原理和机理。
(2)可以查明以往发生过的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而找出背后的主 要原因,用以预测类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20世纪70年代以后,科学 技术进步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设备、工艺和产品越来越复 杂。战略武器的研制、宇宙 开发和核电站建设等使得作 为现代先进科学技术标志的 复杂巨系统相继问世。这些 复杂巨系统往往由数以千、 万计的元件、部件组成,元 件、部件之间关系非常复杂。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系统安全在许多方面发展了事故致因理论。 研究可靠性,涉及物的因素时,使用故障(Failure)这一 术语;涉及人的因素时,使用人失误(Human Error)这一术 语。这些术语的含义较以往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 全状态深刻得多。
计的机械很少或者根本不考虑操作的 安全和方便,几乎没有什么安全防护 装置。工人没有受过培训,操作不熟 练,加上长时间的疲劳作业,伤亡事 故自然频繁发生。
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描述了工人和穷人在工业社会 中的不幸状态。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Accident Causation Theories)
马勃(Marbe)跟踪调查了一个有3000人的工厂,结果发 现: 第一年里没有发生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几年里平均发生 0.30—0.60次事故; 第一年里发生过一次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平均发生0.86— 1.17次事故; 第一年里出过两次事故的工人在以后平均发生1.04— 1.42次事故。
存在事故频发倾向者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第二节 事故频发倾向论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前后不同时期里事故发生次数的相 关系数与作业条件有关。 事故遭遇倾向(Accident Liability)是指某些人员在某 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第二节 事故频发倾向论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某一段时间里发生事故次数多的人, 在以后的时间里往往发生事故次数不再多了,并非永远是 事故频发倾向者。通过数十年的实验及研究,很难找出事 故频发者的稳定的个人特征。换言之,许多人发生事故是 由于他们行为的某种瞬时特征引起的。 韦勒(Waller)对司机的调查,伯纳基(Bernacki)对铁路 调车员的调查都证实调离或解雇发生事故多的工人,并没 有减少伤亡事故发生率。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学原理》
2020/12/9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第二章 事故致因理论(Accident Causation Theories)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20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工业的飞速 发展,使得蒸汽动力和电力驱动的机 械取代了手工作坊中的手工工具,这 些机械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但也增加了事故 发生率。因为当时设
是,制造厂家必须对其产品引起的事故完全负责。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事故频发倾向的新的见解(职业相关性)
流行病学方法
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论
能量意外释放论的出现是人们对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实质认识方面 的一大飞跃。1961年和1966年,吉布森(Gibson)和哈登(Hadden)提出 了一种新概念: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各种形式的能量构成 伤害的直接原因。于是,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 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可以利用 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释放。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海因里希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是该时期的代表性理论。
海因里希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的 发生可能发生在某个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 的结果。
(A1) (A2)
(A3)
(A4)
(A5)
M
P
H
D
A
大多数工业伤害事故都是由于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即使一些 工业伤害事故是由于物的不安全状态引起的,则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产 生也是由于工人的缺点、错误造成的。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发生事故的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错综复杂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案例:
某乡办煤矿, 设计年产量3万吨,实际年产量6万吨。立井开拓, 中央边界式通风。该矿矿长和特种作业人员无证上岗。三违现象严 重。没有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井下作业任务和人员安排没有统一 布置和记录。该矿井下物料及灭火器材存放混乱;一贯使用煤面和 煤块封堵炮孔;用电缆明接头放炮的现象时有发生。该矿煤尘具有 爆炸性。井下没有防尘洒水设施,也没有按照《乡镇煤矿 安全 规程》 采取防尘措施,造成井下煤尘积存。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第二节 事故频发倾向论
Accident proneness theory
Accident proneness theory maintains that within a given set of workers, there exists a subset of workers who are more liable to be involved in accidents. Researchers have not been able to prove this theory conclusively(最后地) because most of the research work has been poorly conducted and most of the findings are contradictorily(反驳的, 反对的) and inconclusive(不确定). This theory is not generally accepted. It is felt that if indeed this theory is supported by any empirical(完全根据经验的) evidence at all(仅仅), it probably accounts for only a very low proportion of accidents without any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第三节 事故因果论
2、间接原因: ⑴该矿矿长无证上岗,应属非法煤矿;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下 (如煤尘具有爆炸性但没有采取防尘措施等)还在生产;当地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有责任; ⑵该矿安全管理不足,表现在许多方面,如: ①安全管理制度没有或不健全,如没有班前会和交接班制度等; ②三违现象严重,如时常违章放炮没有得到纠正等; ③井下物料放置混乱,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 ④该矿从矿主到工人的安全素质均不高,反映出安全教育培训不足 等。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第二次世和新产品不断出现。这些新技术、新 工艺、新能源、新材料和新产品给工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 面貌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更多的危险。
据说世界上每20分钟就有一种新的化学物质问世,其中 每一种都可能具有危险性。科技的发展把作为现代物质文 明的各种工业产品送到各类人们的面前,这些产品中有些 会威胁人员安全,美国1972年涉及产品安全的投诉案件超 过50万起。工业部门要保证消费者利用其产品的安全,在 公众的强烈要求下,美国于1972年通过了消费品安全法, 日本等国也相继通过了相似的法律,这些法律的共同特征
×年×月×日,早8时30分停电后,使用柴油发电机向井下送 电。由于电力不足,北翼工作面及南翼工作面轮流生产。14时班共 下井72人。南翼工作面工人下井后,打眼放第一炮后出煤。15时30 分左右开水泵,停南翼电,当时主扇风机和局扇都没有开启。17时 30分全矿来电,主扇和局扇仍没有开启。瓦斯检测员空班漏检。北 翼工作面打眼后放第二炮时,工作面口2米处挂在背板上的11个电雷 管拖地引脚线被拖动的电缆明接头引爆,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 共死亡26人,伤10人,直接经济损失38万元。
第二章事故致因理论《安全学原理》
第一节 事故致因理论的由来和发展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已经出现了高速飞机、雷达和 各种自动化机械等。为防止和减少飞机飞行事故而兴起的 事故判定技术及人机工程等,对后来的工业事故预防产生 了深刻的影响。 事故判定技术(Critical lncident Technique) 人机工程学(Ergonomic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