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基本知识
林业类知识点总结归纳
![林业类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20d0646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5.png)
林业类知识点总结归纳1. 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包括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包括森林植被、野生动物和微生物。
非生物因素包括土壤、水和空气。
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所决定的。
2. 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是保护和维护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植被、土壤、水资源和野生动物。
这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防治森林火灾、防治木材盗伐、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等。
3. 可持续林业管理可持续林业管理是指在保持森林资源生产力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森林资源,满足人类的需求,并且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
可持续林业管理包括森林资源的评估、规划和经营管理等方面。
4. 森林经济森林资源是人类的重要经济资源,提供了木材、竹材、果实、药材等各种产品。
森林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森林经济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 森林政策和法规各国都有相关的森林政策和法规来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
这些政策和法规包括森林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和保护权等方面。
6. 森林保健森林保健是指预防和治理森林病虫害、林火、旱害等灾害,保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环境的一系列措施。
7. 森林科学研究森林科学研究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森林资源而进行的研究。
这包括森林生态学、森林资源学、森林经济学、森林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总的来说,林业是一个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生态学、资源管理、经济学、政策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通过对林业知识点的总结归纳,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
林业基础知识
![林业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4a66c1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62.png)
林业基础知识引言:林业是与森林相关的一门专业领域,涉及森林资源的保护、经营和管理。
掌握一些林业基础知识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林业的基础知识,包括森林的定义和分类、森林的重要性以及林业的发展和管理。
一、森林的定义与分类1. 森林的定义森林是指由各种树木、植物和动物组成的大面积地区。
它通常具有一定的植被覆盖率,并形成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
森林不仅提供了氧气、水源等人类生存必需的资源,还为众多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2. 森林的分类森林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 气候类型:热带森林、温带森林和寒带森林;- 地理位置:沿海森林、内陆森林和山地森林;- 植被类型:针叶林、阔叶林和混交林。
二、森林的重要性1. 气候调节森林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对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起到吸附和净化作用。
它能够调节气温、保持水分平衡,并有效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如洪水和干旱。
2. 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库之一,它为许多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独特的栖息地。
保护和管理森林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濒危物种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3. 木材和非木材产品森林为我们提供了木材、纸浆、木质纤维等重要的资源。
此外,许多药材、香料和野生食物也来自于森林,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 生态旅游和休闲活动森林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生态系统,成为人们进行休闲和观光活动的理想场所。
森林旅游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也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三、林业的发展与管理1. 林业的发展历程林业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
古代的林业主要侧重于砍伐木材和清理森林。
而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现代林业注重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
2. 林业的管理措施为了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林业管理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 森林保护:设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保护措施,防止非法砍伐和破坏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培育:通过人工造林和森林更新,保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林业经营: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森林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均衡发展。
林业基础知识
![林业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7cf6b3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3d.png)
林业基础知识林业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保护和利用的一门学科。
它涵盖了森林生态、森林经营、森林保护和森林产业等方面的内容。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林业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了解林业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增强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推动绿色生态建设。
本文将介绍一些林业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林业。
1.森林与林地森林是由树木、灌木、草本植物和其他生物形成的生态系统。
它们与土壤、水体和空气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森林覆盖着地球的许多地区,包括森林、木材林、竹林、疏林和灌丛等。
而林地指出有树木生长的土地。
2.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指森林所提供的各种物质和非物质的资源。
森林资源包括木材、食品、药材、树脂、纤维、水源、野生动植物、可再生能源等。
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价值。
3.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是指森林中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系统。
它包括森林内的生物多样性、养分循环、水循环和能量流动等方面。
森林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的生态平衡和气候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4.林业经营林业经营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利用的过程。
它包括造林、材质树木的种植和培育、林木的疏伐和采伐、林地的规划和管理等。
林业经营旨在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并为人们提供经济效益。
5.森林保护森林保护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保护和维护的活动。
它包括森林火灾的预防和扑灭、林木病虫害的防治、非法采伐和滥伐的打击等。
森林保护旨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6.林木培育林木培育是指对各类森林树种进行种子选育、育苗、苗木培养和植树造林等活动。
林木培育的目标是培养出优质、高效的苗木,提高森林的生长速度和质量,促进森林资源的快速恢复。
7.气候变化与林业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和林业经营产生着深远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气温升高、降水模式改变和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冲击。
林业科普知识100问
![林业科普知识100问](https://img.taocdn.com/s3/m/4a8c08dd4028915f804dc2d3.png)
林业科普知识100问1、什么是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什么是林地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3、什么是乔木及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4、什么是疏林地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5、什么是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6、什么是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多种不同的动植物群落类型、数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森林是陆地上生物最多样、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综合体,所以保护森林就是直接和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
7、什么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指从国土整治的全局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以维持和再造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具代表性的自然景观为目的,在一个地域或跨越一个地区范围内,建设有重大意义的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并管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
8、什么是优势树种是指在一个林分内,数量最多的(一般指蓄积量所占的比例最大)的树种。
林业基础知识学习
![林业基础知识学习](https://img.taocdn.com/s3/m/91397a35a6c30c2259019e5e.png)
林业基础知识学习1、森林分为那些类型?森林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
2、什么是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
3、防护林的种类?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4、什么是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
5、什么是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的林木。
6、什么是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7、什么是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实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
8、特种用途林包括什么林中?包括国防林、饰演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
9、林业建设方针?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遍造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
10、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严禁采伐。
11、采伐那些数目不需要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树木不需要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除此外,任何单位或个人采伐树木均要到林业部门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
12、什么是森林覆盖率?是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的百分比。
13、什么是林权证?林权证就是关于该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证书,是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的法律凭证。
14、什么是林权权利人?林权权利人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所有权或者作用权的拥有者。
15、森林、林木、林地的权属有哪些形式?一是国家所有权;二是集体所有权;三是个人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
16、临时占用林地的期限是几年?2年.17、四旁树的概念?指落入非林地中村旁、宅旁、路旁、水旁栽植的树木。
18、林权等级机关对已经受理的登记申请,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几日内在何地进行公告?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森林、林木和林地所在地进行公告。
公告期为30天。
19、运输木材的数量与木材运输证件记载不符的如何处罚?没收超出部分的木材。
20、国务院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多少年核定一次?每五年核定一次。
林业基础必学知识点
![林业基础必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f8a3ef3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aa.png)
林业基础必学知识点1. 林业的定义:林业是研究和管理森林资源的学科,旨在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平衡。
2. 林木的分类:根据树种的特征和用途,可以将林木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木。
3. 林木的生长特征:林木的生长状况受到土壤、气候、水分、光照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林木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周期较长,具有树干、树冠和根系等特征。
4. 林木的生态功能:林木具有保护水源、稳定水土、净化空气、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此外,林木还可以提供木材、果实、药材等经济价值。
5. 林木的繁殖方式:林木可以通过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进行繁殖。
种子繁殖包括自然落地、人工造林和育苗等方法;无性繁殖包括扦插、嫁接和分株等方法。
6. 林业经营和管理:林业经营和管理是指通过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包括森林资源调查、林地规划、森林种植、林木养护和森林保护等内容。
7. 森林采伐和造林:森林采伐是指对林木进行砍伐、移除和加工的活动,旨在获取木材和其他林产品。
造林是指对没有或减少森林覆盖的土地进行重新种植林木的行为。
8. 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是指侵害林木健康的病菌和虫害,可以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的危害。
森林病虫害防治包括病虫害监测、防治技术研究和防治措施实施等内容。
9. 森林保护和恢复:森林保护是指保护和维护森林的完整性和多样性,防止森林资源的破坏和退化。
森林恢复是指通过生态修复和森林重建等方法,使退化的森林恢复到原有的生态系统状态。
10. 林业政策和法规:林业政策和法规是指国家和地方政府针对林业发展制定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它们对林木的保护、利用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指导。
林业的基本知识
![林业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c98aa1a650e52ea551898d9.png)
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石漠化土地:指基岩裸露度或石砾含量≥30%,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土地。①植被综合盖度<50%的有林地、灌木林地;②植被综合盖度<70%的牧草地;③未成林造林地、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宜林地、未利用地;④非梯土化旱地。
造林质量管理“八率”:指造林面积核实率、造林质量合格率、良种使用率、作业设计率、幼林抚育率、林木管护率、检查验收率、资料建档率。目前要求造林质量管理“八率”均为100%。
龄组:对林木生长发育时期的年龄分组。有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之分。
幼龄林:指林分完全郁闭前的时期。
中龄林:林冠郁闭后至林分成熟前的时期。
成熟林:林木在生物学及工艺方面都已进入成熟,直径生长已非常缓慢或基本停止。
过熟林:自然稀疏已基本结束,林木生长停止,开始心腐,病虫害侵染,部分立木由于生理衰退而枯立腐朽,林分经济价值和有益效能开始不断下降。
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
(1)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
石灰性土壤:含有碳酸钙或碳酸氢钙等石灰性物质的土壤。呈中性到碱性反应,含矿物质养分丰富,但对磷酸的固定作用较强。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石灰性强的土壤在剖面中下部常形成石灰结核,石灰磬层等石灰集聚层。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2d3672ea02768e9951e738d1.png)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第一部分林业名词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与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与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与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与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与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就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与小乔木。
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就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组成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与其她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就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与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她灌木林地就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与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与其她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她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木的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就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就是经营与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林业专业基础知识概述
![林业专业基础知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2b35a12c6f1aff00bfd51e1b.png)
林业专业知识(林业专业基础知识复习概述)1、造林立地条件困难的类型有哪几类?大体上有干旱、工矿废弃地、石灰岩山地、干瘠石质山地、盐碱地、退化沙化土地等.2、什么是农田防护林?是以一定的树种组成、一定的结构、成带状或网状配置在农田四周,以抵御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环境,给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创造有利条件,保护作物高产稳产为主要目的的人工林生态系统.3、封山育林的类型有那些?乔木型、乔灌型、灌木型、灌草型、竹林型5个封育类型。
4、封山育林有哪几种方式?全封、半封、轮封3种.5、北方地区对有林地和灌木林地的封育年限是多少年?4~7年。
6、封山育林中应用的封措施有哪几种?警示、人工巡护、设置围栏、界桩。
7、怎样合理使用农药?(1)对症下药。
(2)适时施药。
(3)交互用药.(4)混合用药。
(5)安全用药。
8、生物防治包括哪些内容?(1)微生物防治.(2)寄生性天敌防治。
(3)捕食性天敌防治。
9、昆虫有哪些主要习性?(1)趋性(主要有趋光性、趋化性、趋温性、趋绿性、趋声性、趋磁性等。
)(2)食性(主要包括植食性、腐食性、杂食性等。
)(3)群居性(昆虫的群居性包括暂时群居和永久性群居两种情况)。
(4)自卫习性(假死和拟态都属自卫习性.)10、应施检疫的林木种苗繁殖材料包括哪些?包括野生、栽培种子、果实、苗木(含试管苗)、插条、接穗、砧木、叶片、芽体、块根、块茎、鳞茎、球茎、花粉、细胞培养材料等。
11、何谓林业“三害"?森林火灾、林木有害生物和乱砍滥伐被称为林业”三害"。
12、常用农药可分为几大类?(1)杀虫剂;(2)杀螨剂;(3)杀菌剂;(4)除草剂;(5)植物生长调节剂;(6)杀线虫剂;(7)杀鼠剂。
13、林木病害的症状有哪几类?斑点、腐烂、腐朽、溃疡、粉霉、丛枝、黄化、花叶、流脂或流胶。
14、开展产地检疫调查的范围包括哪些?应该开展产地检疫调查的单位有种苗繁育基地、种子园、母树林、贮木场及加工场(点)、集贸市场等。
林业基础知识
![林业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4ca6620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09.png)
林业基础知识林业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科学管理与利用的一门学科。
它涉及到森林的种植、保护、经营和利用等各个方面。
林业基础知识是指在学习和实践林业过程中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等。
下面将从林业基础知识的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森林的分类和特点森林是指由树木组成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气候、植被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的不同,森林可以分为热带雨林、温带森林和寒带针叶林等几种类型。
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附近,气候湿热,植被繁茂;温带森林分布在温带地区,气候四季分明,植被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寒带针叶林分布在寒带地区,气候寒冷,植被以针叶树为主。
不同类型的森林具有不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二、森林的生态功能森林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包括气候调节、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森林的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
森林可以吸收和蓄存大量的水分,保持水源的稳定性,减少洪涝和干旱的发生。
森林的树木和植被覆盖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减少土壤侵蚀。
森林是众多生物栖息地,维护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保护森林生态功能是林业管理的重要任务。
三、森林资源的利用森林资源的利用是林业的核心内容之一。
森林可以提供木材、竹材、果实、药材等各种经济产品,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木材是最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广泛用于建筑、家具、纸浆和能源等方面。
竹材具有轻巧坚韧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建筑、制作家具、工艺品等。
森林还可以提供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用于食品、药品、观赏等方面。
同时,森林还可以作为旅游资源和生态补偿等方面的利用。
四、森林的保护与管理森林的保护与管理是林业工作的重要内容。
保护森林资源,防止乱砍滥伐和盗伐,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同时,通过合理的林业管理措施,可以促进森林的生长和更新,提高森林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
林业管理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森林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包括造林、抚育、采伐、防火、防虫等方面的工作。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16cbc1d0b9d528ea81c779d1.png)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第一部分林业名词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得野生动物、植物与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与竹林。
3、林木:包括树木与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与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与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就是指具有明显直立得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与小乔木。
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得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得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得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得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得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得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得41%~79%得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得株数标准,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得天然起源得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就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得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得小杂竹丛组成得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得灌木林地与其她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就是指乔木生长线以上得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得灌木林地与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得灌木林地;其她灌木林地就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得灌木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与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得林木花卉、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迹地与其她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得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她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得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得乔木树种。
林木得树干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得原木,它就是构成森林产量得主体,就是经营与利用森林得主要对象。
林业重点知识点总结
![林业重点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80b096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db.png)
林业重点知识点总结林业是一个涉及广阔领域的学科,涉及到森林管理、植物学、生态学等多个学科知识,是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林业领域,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下面将对林业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林业领域,重点要了解森林资源的种类、分布、产量等情况,以及对于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和管理措施。
1. 森林资源的种类和特点森林资源包括天然林和人工林,天然林是指由自然生长、自然更新的森林,人工林是指经人工种植、经营而形成的森林。
各种类型的森林资源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对于不同类型的森林资源,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2. 森林资源的分布和产量不同地区的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及资源产量是不同的,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需要采取不同的经营管理方法和保护措施,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3. 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是林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森林资源,采取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森林经营和利用森林经营和利用是指在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经营管理和资源利用。
在林业领域,需要重点了解森林经营的原则和方法,以及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
1. 森林经营的原则和方法森林经营的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多功能性原则、生态优先原则等,针对不同类型的森林资源,需要制定相应的经营管理方法,保证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2. 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森林资源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包括木材、药材、食用菌、果实等多种资源,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和开发,实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林木栽培和造林技术林木栽培和造林技术是林业中的重要内容,包括栽培技术、造林技术等,对于提高森林资源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1. 林木栽培技术林木栽培技术包括对于不同种类林木的栽培方法、栽培条件、病虫害防治、施肥管理等,对于提高林木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林业基础知识
![林业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b1e8f1d6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f.png)
林业基础知识林业基础知识是指关于森林及其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是林业学科的核心内容。
林业学科是研究森林资源的种植、培育、保护、利用以及森林经济、森林生态等方面的科学。
下面将从什么是林业、林业的历史发展、森林资源的分类、林业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什么是林业林业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和利用的工作,包括森林的培育、保护、经营和利用等方面。
林业学科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植物学、土壤学、气象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并与生态学、经济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林业的历史发展人类与森林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很早的时候。
最早的人类是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生存方式,依赖森林资源的自然分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们开始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了对森林的保护和利用意识。
在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和森林文明并存,以木材供给为主要目的的人工造林在秦汉时期已经开始。
到了近代,林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不仅涉及到木材的生产和供应,还涉及到森林的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
三、森林资源的分类森林资源是指森林所具有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的价值。
按照用途和管理目标的不同,可以将森林资源分为经济林、保护林和特用林。
经济林主要供给木材、竹材、薪炭、果实、草药等经济产品,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
人工林是经济林的主要来源,包括人工造林和人工更新的天然林。
保护林主要保护水土、防风抗沙、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都属于保护林范畴。
特用林主要用于满足特殊需求,比如城市绿化、旅游观赏等。
公园、植物园、园林林地等都属于特用林范畴。
四、林业的重要性林业对于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经济上,林业提供了大量的木材和其他森林产品,为建筑、家具、纸张及其他众多行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
林业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环境上,林业具有保护水源、净化空气、控制水土流失、调节气候等重要功能。
林业常识知识点总结
![林业常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937c74b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d.png)
林业常识知识点总结林业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经营、保护和利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森林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林业的发展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从林业的基本概念、森林资源的特点、森林管理方法、森林保护、森林资源利用以及林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林业的基本概念1.林业的定义:林业是指对天然森林和人工造林进行合理经营和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其目的是维护和增进森林资源的生产力、稳定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木材和其他林产品,满足社会需求。
2.林业的分类:林业包括天然林经营、人工林经营和城乡绿化等多个方面。
根据目的和性质的不同,林业可分为经济林业和生态林业。
经济林业是以生产木材、竹材、果实、树脂等为主要目的的林业活动;而生态林业则注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二、森林资源的特点1.多样性:森林资源包括各种树种、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等,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生态功能:森林资源具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保护生态平衡等多种生态功能。
3.可再生性:森林资源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通过合理管理和保护,可以实现永续利用。
4.稀缺性:虽然森林资源是可再生的,但由于其生长周期长、更新速度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稀缺性。
三、森林管理方法1.天然林保护和经营:对于自然生长的天然林资源,需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进行保护、更新和开发。
2.人工造林:通过人工造林和更新,可以调节森林结构、提高林地质量,满足人们对木材、果实、药材等的需求。
3.森林防火:保护森林资源免受火灾的侵害是森林管理的重要内容。
通过完善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机制,可以有效减少火灾损失。
4.森林改良:为了提高森林资源的生产力和质量,可以通过土壤改良、疏伐、抚育等方式进行森林改良。
5.森林培育:通过人工措施,促进森林资源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四、森林保护1.天然保护区建设: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需要设立天然保护区,对天然林资源进行长期有效保护。
林业类知识点总结大全
![林业类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2465c68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7c.png)
林业类知识点总结大全一、林业概述林业是指管理和利用森林资源的一门学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业不仅可以为人类提供木材、食品、药材等各种资源,还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改善气候等。
林业工作主要包括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利用和经济开发等内容。
在林业学科中,包括森林资源的开发、森林资源的保护、森林资源的管理等方面,涉及到森林遗传资源、灌木、树木、林木、野生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二、森林资源1. 森林资源的类型森林资源主要包括天然林、人工林和森林土地。
天然林是自然形成的森林资源,主要包括原始森林、次生林等;人工林是人工在特定区域种植的树木,主要包括速生树、经济林、水土保持林等;森林土地是适合森林生长的土地资源,主要包括山地、丘陵、盆地等。
2. 森林资源的价值森林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
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木材、竹材、水果、药材等资源的利用价值;生态价值主要体现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等方面;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旅游观光、体育运动、生态教育等方面。
3. 森林资源的特点森林资源的特点主要包括复杂性、多样性和可再生性。
森林由众多不同类型的树木、植物和动物组成,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森林资源具有可再生的特点,可以通过合理利用和管理,实现持续发展。
三、森林资源的开发和利用1. 森林资源的开发森林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木材、竹材、水果、药材等资源的开采和加工。
木材是最主要的森林资源,可以用于建筑、家具、纸张等领域;竹材可以用于制作家具、工艺品等;水果和药材可以用于食品、药品等领域。
2. 森林资源的利用森林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木材、竹材、水果、药材等资源的销售和利润。
合理的利用森林资源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四、森林资源的保护1. 森林资源的保护意义森林资源保护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
森林资源的保护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防止自然灾害、改善生态环境,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人类生存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林业基础知识
![林业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c68144831b765ce050814af.png)
林业基础知识(一):一、森林生态森林分类:森林分为以下5类:防护林:以防护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和灌木丛,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持续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经济林: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调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用材林: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特种用途林:以国防、环境保护、科学试验等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和林木,包括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森林。
森林起源:亦称林分起源或林分成因。
指森林构成的方式,也就是森林的繁殖方式。
具体分为两种状况:①林分最初构成时的起源。
因起源于天然繁殖或人工种植,有天然林与人工林之分。
②林木的构成,由于繁殖方法的不同,可将森林起源分为实生林和无性繁殖林两类。
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芽而构成的森林。
人工林:由人工播种、栽植或扦插而构成的森林。
原始森林:从来未经人工采伐和培育的天然森林。
次生林:是指原始森林或人工林经过人为的或自然的因素破坏之后,未经人为的合理经营,而借助自然的力量恢复起来的一类森林。
植被:各种各样的植物成群生长,种类聚集,群落交织,就像绿色的绣花被一样把大地紧紧包裹起来,这一层生气蓬勃、千变万化的植物覆盖层,就叫做植被。
植物群落:植被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拼凑,而是在必须地段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由必须的植物种类结合在一齐,成为一个有规律的组合。
每一个这样的组合单位,就叫做一个植物群落。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多种不同的动植物群落类型、数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森林是陆地上生物最多样、最丰富的生态系统,是动植物和微生物的自然综合体,所以保护森林就是直接和间接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生态环境亦可简称环境。
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指运用生态系统原理,根据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规模的生态建设任务,模拟设计最优化的人工生态系统,按模型进行生产,以取得预期的最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https://img.taocdn.com/s3/m/85c482ca0975f46527d3e17d.png)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第一部分林业名词1.森林资源: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森林:包括乔木林和竹林。
3.林木:包括树林和竹子。
4.林地:包括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为成林造林地,苗圃地,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地和辅助生产林地。
5.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地和竹林地。
6.乔木林地:乔木是指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通常高在3米以上,又可按高度不同分为大乔木,中乔木和小乔木。
由郁闭度0.2以上(含0.2)的乔木树种(含乔木经济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连续面积大于1亩的林地称为乔木林地。
7.竹林地:由胸径2厘米(含2厘米)以上的竹类植物构成,郁闭度0.2以上的林地。
8.疏林地:由乔木树种组成,郁闭度0.10~0.19的林地及人工造林3年,飞播造林5年后,保存株数达到合理株数的41%~79%的林地;或低于有林地划分的株数表中,但达到该标准株数40%以上的天然起源的林地。
9.灌木林地:灌木是指不具主干,由地面分出多数枝条,或虽具主干而其高度不超过3米。
由灌木树种(含经济灌木树种)或因生境恶劣矮化成灌木型的乔木树种以及胸径小于2厘米的小杂竹丛著称的称灌木林地。
灌木林地又分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地和其他灌木林地;国家特规灌木林地是指乔木长线以上的灌木林地,林种为经济林的灌木林地和岩石裸露40%以上,石漠化或红色荒漠化严重,专为防护作用的灌木林地;其他灌木林地是指国家特别规定以外的灌木林地。
未成林地:包括人工造林(3年内)未成林地和封育(5年内)未成林地。
10.苗圃地:固定的林木花圃,育苗用地。
11.无立木林地:包括采伐迹地,火烧基地和其他无立木林地。
12.宜林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为林地的土地。
包括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其他宜林地。
13.辅助生产林地:直接为林业服务的工程设施与配套设施用地。
14.林木:生长在林内达到林冠层的乔木树种。
林木的树木比孤立木通直、高大,能产生圆满度较好的原木,它是构成森林产量的主体,是经营和利用森林的主要对象。
林业基础知识
![林业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7ba14f3f61fb7360b4c6586.png)
1、蓄积(蓄积量):林分中所有活立木材积的总和。
2、林木密度(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
3、株行距:行距:栽植行与栽植行间的距离。
又称行间距离。
株距:行内植株与植株间的距离。
又称株间距离。
例:株行距2×2m等距,4×5m或5×4m大的为行距,小的为株距。
由株行距换算造林密度:株/亩,株行距为4×5m,每株占地面积4m×5m=20㎡,666㎡/20㎡=33株,为每亩的初植密度。
4、胸径:胸高直径,距根茎1.3m处的树木直径,叫胸高直径,简称胸径(厘米)。
5、根茎:树干与树根交换处的直径,从接近地表处测定(厘米)。
6、树高:从根茎到树干顶梢的长度(米)。
7、一元材积表: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表。
8、二元材积表:根据材积与胸径、树高两个因子的函数关系编制的材积表。
也叫标准材积表。
9、原条:树木伐倒后,经过打枝,剥皮还没有加工造材的原木。
即截去直径不足6厘米的梢头部分。
10、原木:将原条按不同用材的需要,截成各种不同规格的木段。
11、经济材:材质符合各种标准的各种原木、板方材等材种。
12、薪材:不含符合经济材标准的,但仍可作为燃料或木炭原料的木段。
13、商品材:在木材生产和销售中,把经济材和薪材统称为商品材。
14、削度:树干自下而上,直径逐渐缩小,由根茎往梢部逐渐减小的程度。
其单位长度(1米)直径减少的程度。
又叫尖削度。
15、树龄:根茎处树干的年轮数。
16、林龄:林木的平均年龄。
17、立地条件: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如地形、土壤、水分等)统称为它的立地条件。
A地形:海拔高度、坡向、坡度、平坦。
B土壤:种类、土层厚度、腐殖质含量、酸碱度(ph值)。
碱性过强,会使土壤变坏,微生物活动减少,肥力降低,从而影响树木的生长。
C水文:地下水位深度、盐分、被水淹没的可能性。
D人类活动:土地利用的历史及现状,人类活动的作用。
原创林业基础知识条必考题
![原创林业基础知识条必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0bea3f4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b.png)
原创林业基础知识条必考题前言林业作为重要的资源产业,涉及到森林保护、经营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
对于从事林业相关工作或者对林业感兴趣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林业基础知识的条必考题,介绍一些重要的内容。
林业资源1.林木是什么?–林木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密度、在一定生境条件下生长的木本植物的总称,包括树木和灌木。
2.森林的定义是什么?–森林是地球陆地上由树木和其他乔灌木植物组成、与周围环境相联系、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的自然复合体。
3.什么是森林资源?–森林资源是指森林所提供的物质和非物质产品和服务,例如木材、蜂蜜、药材、生态保护等。
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森林是哪个?–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森林是亚马孙热带雨林,位于南美洲。
林业经营1.林业经营的目的是什么?–林业经营的目的是在维持和改善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2.林业经营的类型有哪些?–林业经营的类型包括种植林经营、天然林经营、风景林经营等。
3.林业经营的主要方式有哪些?–林业经营的主要方式包括一林两品、综合开发利用等。
4.林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林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是可持续经营,即在经营中兼顾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现林木资源的长期利用。
林木培育与造林1.什么是林木培育?–林木培育是指通过合理的人工措施,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并提高其质量和产量。
2.林木培育的方法有哪些?–林木培育的方法包括定植、育苗、造林和更新等。
3.什么是造林?–造林是指在空旷的土地上人工种植树木的活动。
4.造林的目的是什么?–造林的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防止土壤侵蚀、培育经济林木等。
森林保护1.为什么需要森林保护?–森林保护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防止生态灾害、保护珍稀濒危物种、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等。
2.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包括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3.什么是森林火灾?–森林火灾是指在森林和其周围地区发生的火灾,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知识点汇总
![林业基础知识综合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235747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2.png)
推动技术创新
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林业 技术创新,提升林业发展水平。
应对全球挑战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挑战,林业 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共同应对。
林业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要内容与形式
国际合作项目
介绍林业领域的国际合作项目, 如跨国造林、森林保护等。
技术交流与培训
分享林业技术的国际交流、培 训活动,如研讨会、培训班等。
政策扶持
政府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林业产业 发展,如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
科技创新
林业产业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林业 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
生态保护
林业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生态 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05 林业法律法规
林业法律法规的体系与框架
林业法律法规概述
林业法律法规是保护森林资源、 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法律依据。
升级。
林业科技创新的 方向与重点
林木遗传育种
通过科技手段,改良林木品种,提高生长速度和木材质量。
森林生态修复
利用科技手段,恢复受损森林生态系统,提高森林生态功能。
林业信息化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林业管理和生产效率,促进林业可持续 发展。
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01 科技成果转化
将林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 力,提高林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信息共享与合作
强调林业信息共享的重要性, 介绍国际合作中的信息共享平
台与机制。
林业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前景与展望
全球林业资源共享
通过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林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 共享,促进可持续发展。
应对气候变化
林业国际合作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共同维护地球生态安全。
技术创新与合作
加强林业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推动林业产业向 高效、智能、绿色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一类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及其生 态状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1)土地利用与覆盖:包括土地类型(地类)、 植被类型的面积和分布;
(2)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数量、 质量、结构与分布,森林按起源、权属、龄组、林种、 树种的面积和蓄积,生长量、消耗量及其动态变化;
其中,林地划分为8个二级地类,16个三 级地类;非林地划分为5个二级地类,4个 三级地类。见表1。
地类划分的最小面积为0.067hm2(1 亩)。
表1:
地类划分表
一级 二级 三级
耕地
牧草地
非 水域
未利用地
林
工矿建设用地
建
地 设 城乡居民建设用地源自用 交通建设用地 地其它用地
一级 二级 有林地 疏林地
1、什么是一类调查? 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简称一类调查)是以掌握宏
观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为目的,以省(直辖市、自治区, 以下简称省)为单位,利用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复查的 森林资源调查方法,是全国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查结果具有权威性、连续性、可 比性。
国家林业局建立的以省为单位每五年循环一次的全国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行之有效 的森林资源监测方法。
(1)有林地 (2)疏林地 (3)灌木林地 (4)未成林地
(5)苗圃地 (6)无立木林地 (7)宜林地 (8)林业其它用地
(1)有林地
生长有乔木树种、连续面积0.067hm2以上、 郁闭度达到0.20(含0.20)以上的林地,或人 工造林3~6年后,保存率达到80%(年均降水量 400mm以下地区为65%)以上,生长稳定人工起 源的林分。其中,林带行数应在2行(不含2行, 连续面积大于0.067hm2)以上,且行距≤4m或 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m以上(计算林带宽 度时,从林带外侧树木的根部开始每侧加3m); 当林带的缺损面积大于0.067hm2时,应视为两 条林带;两平行林带的带距≤8m时按两条林带 的具体情况和周边地类确定是片林还是林带。
林业基础知识
主讲人 韩长青 2014年4月
第一章 林业基本用语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土地类型 林地类型 森林(林地)种类 地形地貌 森林资源 森林经营区划
第一节 土地类型
站在林业角度,根据土地的覆盖和利用 状况综合划定,土地类型(简称地类)可 划分为2个一级地类:即林地和非林地。
纯林 混交林
三级
灌木林地 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 其它灌木林地
林
未成林地
未成林造林地 未成林封育地
苗圃地
地
无立木 林地
采伐迹地 火烧迹地 其它无立木林地
宜林荒山荒地
宜林地 宜林沙荒地
其它宜林地
林业 其它 用地
耕地 沼泽地 辅助生产林地 其它用地
第二节 林地类型
一、林地按植被种类或经营目 的不同,分为8个2级地类:
单位。
纯林:由同一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即 一个树种蓄积量(未达起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
占总蓄积量(株数)的65%以上的有林地。 混交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叫 做混交林,即任何一个树种蓄积量(未达起测径 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不到65%
的有林地。 在一类调查中,起测径阶是6cm,起测胸径是 5cm。注意径阶和径级的区别。径级是几个连续的 径阶合并在一起称为径级。一般地,径阶为2cm, 采取上限排外法。在科学研究中,起测胸径可以 更小。乔木的胸径是树干距地面1.3M处的直径, 是树木材积测定上的重要指标,用厘米(CM)做
纯林:由同一树种组成的林分叫做纯林,即 一个树种蓄积量(未达起测径级时按株数计算)
占总蓄积量(株数)的65%以上的有林地。 混交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树种组成的林分叫 做混交林,即任何一个树种蓄积量(未达起测径 级时按株数计算)占总蓄积量(株数)不到65%
的有林地。 在一类调查中,起测径阶是6cm,起测胸径是 5cm。注意径阶和径级的区别。径级是几个连续的 径阶合并在一起称为径级。一般地,径阶为2cm, 采取上限排外法。在科学研究中,起测胸径可以 更小。乔木的胸径是树干距地面1.3M处的直径, 是树木材积测定上的重要指标,用厘米(CM)做
3、一类调查的任务是什么?
(1)利用遥感(RS)、GPS(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 完善全省森林资源清查体系,复查上期按4×4公里网布设 的地面方形样地;在遥感卫星影像图上对前期按2×2公里 网布设的遥感判读样地进行判读,进行数据采集器技术试
验。 (2)查清全省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及其 动态变化,进行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的统计、分析和评价。 (3)进行森林生态功能和健康状况调查,并收集有关 生态环境因子及林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情况等材料。 (4)建立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库和信息管理系统。 (5)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遥感判读 成果,绘制森林分布图、沙化土地分布图、湿地分布图。
单位。
一类调查、二类调查、三类调查:
按调查的地域范围和目的,森林资源调 查分为:以全国(或大区域)为对象的森 林资源调查,简称一类调查;为编制规划 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简称二类调查;为作 业设计而进行的调查,简称三类调查。这 三类调查上下贯穿、相互补充,形成森林 调查体系,是合理组织森林经营,实现森 林多功能永续利用、建立和健全各级森林 资源管理和森林计划体制的基本技术手段。
(3)生态状况:包括森林健康状况与生态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多样性,土地沙化、湿地类型的面积、
分布及其动态变化; (4)林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情况调查:人口及林业 从业人员、国民生产总值及林业产值、造营林情况、 木材生产及消耗、森林资源管理和森林公园、自然保
2、一类调查的目的是什么? 一类调查的目的是:查清全省宏观森林资源的数量、 质量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现状,掌握5年全省森林资源消长动 态和变化趋势,分析研究间隔期内森林生态系统现状和变 化状况,摸索变化规律,预估森林资源发展趋势,并对森 林资源与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为国家和省制定和调整 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方针政策、规划、计划,监督检查森 林资源消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生态建设目标完成情况提供 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