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镜成像》教案完美版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让学生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教学难点:1. 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教学准备:1. 平面镜;2. 蜡烛;3. 火柴;4. 直尺;5. 教学课件。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面镜现象,引导学生关注平面镜成像;2. 提问:你们对平面镜成像有什么了解?二、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平面镜成像原理;3. 学生演示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三、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2. 学生分享总结结果,教师点评并补充。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的掌握情况;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二、实践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进行实际操作;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安全准确。
三、拓展应用(5分钟)1. 教师提出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点评并鼓励。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 学生领取作业,认真完成。
六、教学反思(课后)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对平面镜成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进行评价。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平面镜成像特点3. 平面镜成像实验4. 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5. 拓展与思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特点。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
2. 实验法: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和分析成像现象。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4.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面镜成像的概念。
2. 讲解平面镜成像原理:讲解光线反射和成像的原理。
3. 讲解平面镜成像特点:讲解成像的位置、大小、虚实等特点。
4. 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观察和分析成像现象。
5. 讨论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6. 总结本节课内容:回顾和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评估:观察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特点的理解程度,以及学生是否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实验操作评估:检查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规范,观察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讨论参与评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学生是否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观点。
4.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成像原理及其应用。
2. 引导学生探讨光学成像技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摄像头、显微镜等。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4.3《平面镜成像》教案
课题名 4.3平面镜成像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了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二、科学思维通过应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体会虚像的形成原因。
三、科学探究通过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
2.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平面镜,两支相同的蜡烛、支架、方格纸(或刻度尺)、火柴。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
在平静的水面,国家大剧院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宛如一个巨大的蛋壳。
这个倒影实际上就是大剧院在水中的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后,就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二、新课教学(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体的位置、大小有什么关系?猜想与假设:人照镜子时,看到镜的像和人的大小相等。
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可能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设计实验:如图所示,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
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实验器材:平面镜,两支相同的蜡烛、支架、方格纸(或刻度尺)、火柴。
提示:设计实验时,应根据所提出的问题和猜想等,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来证实或否定你的猜想。
实验中要如实、准确地记录实验结果。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玻璃板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接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互 相交流、讨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和特 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实验教学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包 括像的位置、大小、虚实等,让学生 亲身体验和感受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教学手段应用
01
02
03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 手段,展示平面镜成像的 过程和规律,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观察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被反射光线灼 伤眼睛。
实验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措施
•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区域,保持整洁。
实验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措施
01
安全防范措施
02
03
04
1. 使用平面镜时要轻拿轻放 ,避免摔碎伤人。
2.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避免被反射光线灼伤眼睛或烫
伤皮肤。
3.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电 源,确保安全。
作业完成时间与提交方式说明
完成时间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作业难度,合 理安排作业完成时间,确保学生有足 够的时间来完成作业。
提交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电子邮箱、教学平台等 方式提交作业,同时需注明提交时间 、姓名等信息,以便教师批改和统计 。
THANKS
感谢观看
教具应用
使用平面镜作为教具,让 学生直接观察到镜前的物 体和镜后的像,增强学生 的直观感受。
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相关 的平面镜成像的教学资料 和实验视频,丰富教学内 容和形式。
04
教学过程设计与安排
导入环节设计
实验导入
通过简单的平面镜实验,让学生 观察和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06
作业布置与要求说明
(完整)《平 面 镜 成 像》教案
《平面镜成像》教案铅山县虹桥中学程新霞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领域:(1)知道平面镜与平面镜能成像。
(2)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2、方法和过程领域:(1)学会与体验设计实验、操作记录并分析数据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科学方法与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设计三、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观察法、讲授法四、教学用具两根相同的蜡烛、两块相同的长方体橡皮小小泥、方格纸、三角板、刻度尺、透明玻璃板、光屏、课件、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播放课件: ①小泥人照镜子②商店里琳琅满目的货物③水中的小鸟及其倒影……师:生活中有许多镜面,如大大小小的镜子,平静的水面等。
我们把呈平面状的镜子叫做平面镜.板书课题:平面镜2、进行新课1)提出问题、进行猜想面对平面镜,我们都能看到镜中的自己。
则把镜前的自己叫做“物",把镜中的“自己”叫做“像"。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手中准备好的镜子,照照看,你可以发现什么?你们的猜想是什么?生1:像的大小和物的大小不一样,像比物小生2:当走近时,像变大;当走远时,像变小(近大远小)生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物近生4:像与物的左、右是相反的师:要证明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怎么办?生:实验探究2)设计实验师:物理学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就是观察和实验,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选择所需要的设计方案,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强调:实验设计要考虑到有利于解决以下问题:既可以看到物又可以看到像,便于比较物跟像的大小,便于比较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
每一组派一代表说说其实验设计方案:第一组:在桌子上铺上一方格纸,在纸中间位置固定竖一块玻璃板,点燃蜡烛,将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看看它与前面蜡烛的像是否完全重合,烛焰左右飘动的方向是否相同,物距、像距是否相等.第二组:选择用橡皮泥,而不用蜡烛,其他和上一组相同,将橡皮泥捏成一定造型,也可研究物距与像距,像与物大小关系,像与物左、可关系。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12篇)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1一、老师基本技能1.教学流程。
整节课教学设计,符合学生实际,顺当完成预设的三维目标。
老师创设好玩的情景,激发学生思维质疑,提示并激励学生大胆猜想,小组探讨制定方案,小组协作试验探究,集思广益归纳结论,从物理走向生活运用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完整、清楚的脉络保证学生形成完整地思维体系。
2.教学手段。
“魔术”视频片断起到激发爱好、引发质疑的作用,“加菲猫”视频片断起到问题提示的作用。
ppt中视频、文字、图片都起到协助教学作用,丰富了课堂。
学生试验器材充分,为可能的探究都做好了打算。
3.教学语言。
一般话标准。
语调抑扬顿挫,生动,有感染力。
提出的问题简练,合理,逻辑性强,适时,能起到应有的启发、引导、过渡、总结、激励等作用。
4.板书梳理。
板书:“1.虚像定义—>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等距,垂直—>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美丽,简洁,娴熟,布局合理,由浅入深,能起到应有的提纲挈领作用。
5.教态表现。
老师举止大方,从容,酷爱学生,与学生沟通互动融洽。
二、学生实力培育1.视察实力。
先看近景“浇不灭的蜡烛”,再看远景“玻璃板后面浇不灭的蜡烛”,让学生看到是玻璃板在魔术中起了作用。
看“加菲猫照镜子”,最终却看到是一真一假加菲猫,一模一样的假的那只猫仿照真的那只猫的动作,仿佛中间有一个平面镜,让学生看到照镜子时像与物体的可能关系。
2.思索实力。
学生依据“加菲猫照镜子”、日常照镜子、简洁提示“大小?距离?左右?移动?”,尽可能猜想平面镜所成像的特点。
依据老师供应的平面镜与玻璃板,学生想如何找镜中的像,在尝试中选择合适的器材,并想为什么选择玻璃板。
此思索与活动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之一。
学生依据试验桌上的器材,想如何选则器材,探讨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
比较之后,学生从不同的蜡烛中选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思索如何设计合理试验步骤。
3.动手实力。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探讨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现象,如照镜子,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思考。
2. 探究平面镜成像原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 实验演示:安排一个平面镜成像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 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5. 应用拓展:分析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实例,如化妆镜、穿衣镜等。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7.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平面镜成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应用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课堂表现: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活跃度。
2. 实验效果:评估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启发和巩固作用。
3. 教学方法: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课后作业:1. 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举例说明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3. 思考如何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九、拓展阅读:1. 《光学基础知识》:了解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生活中的物理学》:探讨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教案:平面镜成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掌握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通过实验观察和计算,能够画出任一物体在平面镜前后的位置、形状和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理;2.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
三、教学难点:1.如何利用平面镜成像方法和公式,画出物体在平面镜前后的位置、形状和大小;2.如何正确理解和应用平面镜成像的公式。
四、教学过程:1.导入与激发兴趣(10分钟)1.导入问题: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镜子里的自己?你曾经思考过为什么会看到像"奇迹"一样的倒影吗?2.导入实验:拿一个小镜子,站远一点,转过身看一下镜子里的自己。
你是怎么看到自己的?3.导入讨论:请同学们就刚刚的现象进行讨论,尝试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倒影。
2.知识讲解(20分钟)1.通过讲解平面镜的种类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概念。
2.介绍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包括:虚实、等大、正倒、左右颠倒等。
3.解释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及其实质,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在平面镜成像中的应用。
3.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30分钟)1.通过实验的形式,展示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2.运用物理知识,解析平面镜成像的方法和公式,包括物距(s)、像距(s')、物高(h)、像高(h')之间的关系。
3.讲解平面镜成像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进行示例计算,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应用。
4.实验探究(30分钟)1.提供材料和仪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
2.实验目标:通过改变物距和观察像的位置和形态,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公式,并掌握绘制平面镜成像的方法。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原理2. 平面镜成像特点3. 平面镜成像实验4. 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5. 练习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特点。
2. 教学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平面镜、玻璃板、卡片、铅笔、直尺。
2. 实验材料:学生用书、实验报告册。
【导入】(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新课导入】1. 平面镜成像原理(1)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的反射现象。
(2)利用教具和实验,让学生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2. 平面镜成像特点(1)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虚像、物像等大、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验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2. 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强调平面镜成像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作业布置】2. 选择一道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穿衣镜中的反射,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包括光的反射定律和成像的具体过程。
3. 实验演示: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物像的位置、大小等特征。
4. 特点总结: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如物像等大、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等。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
《平面镜成像》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3.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平面镜成像有关的生活现象,引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好奇心。
2. 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讲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看或自己动手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直观地了解平面镜成像的过程。
4. 分析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分析并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一些课后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平面镜成像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和分析生活实例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材:平面镜、蜡烛、物体、直尺、白板等。
2. 教学课件:包含平面镜成像原理、实验过程、生活实例等内容。
3. 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不同类型的题目。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
2. 第3-4课时:进行实验演示,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3. 第5-6课时:通过生活实例,讲解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4. 第7-8课时:进行课堂问答和小测验,巩固所学知识。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
《平面镜成像》参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3. 平面镜成像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平面镜成像的概念。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有趣的平面镜成像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2. 新课导入:介绍平面镜成像的原理,讲解平面镜成像的数学表达式。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如穿衣镜、化妆镜等。
4. 实验演示:安排一个简单的平面镜成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成像现象。
5.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应用。
6. 总结提升: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平面镜成像相关的思考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平面镜成像原理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内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4.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思考题答案,评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材:平面镜、物体模型、白板、标记笔等。
2. 教学图片和视频:收集相关的平面镜成像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精选3篇)平面镜成像教案1知识与技能目标:(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了解平面镜虚像的形成原因。
(3)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桂林山水的图片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3)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
(4)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
3.利用平面镜解决实际问教学难点:1.虚像的概念。
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具与教法:平面镜、平板玻璃、支架一副、蜡烛、橫格纸、刻度尺等演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新课引入多媒体课件播放“桂林山水”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师问:刚才我们所看到的景象美不美?这么美的景象里就应用了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出示一块平面镜。
教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镜子,它的表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
用它照自己的时候,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现在,请大家拿起桌上的镜子,用它照照自己,看一看,你在镜中的像有哪些特点?教师问:当我们远离或靠近镜子时,镜中的像是否会变化呢?教师:刚才,大家谈了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是不是都正确呢?是不是全面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先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上小聪和小明的对提示。
大家互相讨论交流,设计好探究过程。
教师问:实验中,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平面镜?教师问:怎么确定像的位置多媒体课件演示探究过程。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A.像与物大小相等;B.像到镜面距离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C.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
演示:水中的蜡烛。
把一块玻璃立在桌面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
(完整)平面镜成像教案
2.1(2)平面镜成像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知道平面镜成虚像,知道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难点:设计实验及虚像的理解教学用具:平面镜、玻璃板、相同的两支蜡烛、光屏、刻度尺等教学反思:“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是课程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实验,也是学生第一次做探究性的实验,所以基本是按照猜想、假设、验证和归纳的步骤进行。
平面镜是学生常见的一件物品,几乎每天也在使用平面镜,对平面镜所成的像也能进行合理地猜测.但由于美术教学中视觉的“远小近大”也使不少同学认为,物体离平面镜越远,镜中的像越小,这些猜想而引发的矛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如何进行实验验证,必须使学生明白首先要设计探究实验的方案.如果直接用平面镜是没有办法准确找到像的位置和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质疑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其它可以替代平面镜的物体—-玻璃板。
教师引导得当,学生想到玻璃并不是难事.第一产次做探究实验,且平面镜成像并不是很难,所以可心大胆放手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实验,让他们在展示自己的实验和总结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再进行改进,再进行实验。
也许部分组只能得到其中的一个特点,但在反馈实验中自然知道了如何去做,比按教师要求一步步去做反而收获更多更好!也可以自己弄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如为什么平面镜要垂直桌面,有些同学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垂直桌面,已经发现像悬在了空中,不利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测量距离…….实验的过程可以让学生探究,但实验后的反馈是必须要共同来完成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和优点。
《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平面镜成像》优秀教学设计1【课程标准要求】1.知道平面镜的作用及成像特点,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
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就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和交流评估。
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主要以学生分组实验、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分析讨论,逐步形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由于学生在小组实验中经历了科学探究的一系列过程,遇到困难时通过小组合作想办法解决困难,使学生体验到实验成功带来的乐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任务及学情分析】平面镜学生很熟悉。
上课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本节课所提出的问题,并不需要学生立即回答,只是为了引起研究兴趣,为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必要的铺垫。
目的在于要让学生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自己总结出规律,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印象,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牢固。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知道平面镜的作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掌握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3. 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 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2. 体验实验探究中所用到的科学方法——等效替代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9篇
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9篇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和技能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和方法经受“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学习对试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观看试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
通过观看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中领会物理现象的奇妙与和谐,获得“发觉”胜利的喜悦。
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学习,初步熟悉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难点: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光是沿传播的。
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3、作图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③争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进展新课: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器材:蜡烛、纸、玻璃、尺步骤: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②要策什么数据?要留意什么问题?③能得出什么结论?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2学习目标:1、如何用试验探究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用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做成像图及光路传播。
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学习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一、自主学习⑴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对称、虚像①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⑤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作用:成像、转变光路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⑵球面镜:定义:用球面的内外表作反射面。
性质:凹面镜能把射向它的平行光线会聚在一点;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定义:用球面的外外表做反射面。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优质课教案完美版
三、平面镜成像【设计思想】从生活事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动机。
指导学生设计并完成实验。
学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归纳平面镜成像特点,寻找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建立虚像概念。
通过对凸面镜、凹面镜的作用和实际应用的了解,体会科学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课程标准要求【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了解虚像的形成。
●分析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观察实验现象,感受虚像的含义。
●通过观察感知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体会获得知识的成功感。
●通过对平面镜、球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以及虚像的初步概念。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讲练法、归纳法【教学器材】平面镜、白纸,3cm平玻璃一块、两支相同的蜡烛、直尺、光的反射实验仪多个、量角器多组。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二、新课开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像和物体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教学过程提要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1.观察思考:多次改变平面镜与某学生间的距离,镜中像的位置和像的大小怎样变化?当镜子远离或靠近同学时,像到镜面的距离有何变化?根据观察回答问题:1.像在镜子后面或里面,比同学小、一样大或大;变大或变小。
2.观看录像:为什么杯中的蜡烛可以在水中燃烧?2.大胆猜测。
播放视频“水中的烛焰”。
二、平面镜成像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1.启发学生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1.大胆猜想:(1)像与物体等大或物大、像大。
(2)物到镜面与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或小、大。
2.指导设计实验方案:2.设计实验方案:特点在平面镜前点燃蜡烛,观察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改变蜡烛的位置再进行多次观察。
《平面镜成像》教案完美版
《平面镜成像》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特点《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
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点: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
基于初二学生探究基础和知识储备实际情况,教材直接给出了定位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点。
并且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特点的任务,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照镜子引入课题,以生活中常用的蜡烛、玻璃板等物体作为探究成像特点的器材,讨论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贴近生活。
教材还专门设置一块“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通过观察汽车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反光装置、太阳灶等日常生活和社会中常见东西来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3)适当关注了物理基础与现代化的联系。
实际的教学过程表明,学生对教材结尾处的反射式天文镜的介绍非常感兴趣,渴望了解更多的与此相关的知识,也让他们感觉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消除对高科技的不必要的神秘感和遥远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能根据成像特点作图。
②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③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②通过定位平面镜的虚象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义和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
《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您带来了《平面镜成像》教案设计【优秀3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能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分析、概括的能力,设计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知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
【难点】器材的选用和方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首先我会让学生思考:我们照镜子时,我和镜子里的“我”有什么区别?由于学生自身的经验,学生很快答出:一样。
那么我和镜子里的“我”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呢?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决这个问题。
环节二:建立规律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根据日常生活的感知,介绍与平面镜成像中光的几个术语:物:平面镜之外的物体。
像:平面镜里可以观察到的物体【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物和像有什么特点?【作出猜想】(1)物比像大。
(2)物与像等大。
(3)物比像小。
【设计实验】(1)实验器材:两只相同的蜡烛,刻度尺,玻璃板,白纸。
(2)实验方案:在桌面上放白纸,纸上竖着放一块平面镜,在玻璃板前点燃一支蜡烛,可看到镜中的像。
拿未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蜡烛和像完全相同。
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的位置关系。
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多测量几次。
【记录数据】环节三:巩固提高为什么在实验中只点燃一支蜡烛?答:一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二是便于观察。
环节四:小结作业四、板书设计五、教学反思《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篇二预习目标:1、观察自己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猜想平面镜成的像有哪些特点。
2、尝试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方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教案、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平面镜成像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请学生根据教材,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平面镜成像的基本原理和特点。重点关注学生对物距、像距、物像大小等计算题的掌握。
2.实践活动:请学生在家中寻找平面镜成像的实例,如穿衣镜、化妆镜等,观察并记录其成像特点。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成像现象,提高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6.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平面镜成像的实例,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现象为切入点,如穿衣镜、化妆镜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在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像?”
2.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猜想和疑问。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平面镜成像”。
7.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知识的学习。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对光的传播、反射等现象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平面镜成像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然而,由于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完全成熟,学生在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及特点时可能会遇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2.学生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平面镜成像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3.各小组讨论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4.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堂练习题,如计算物距、像距、物像大小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创新设计:鼓励学生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设计一个有趣的实验或游戏。可以团队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镜成像》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特点《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
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点: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
基于初二学生探究基础和知识储备实际情况,教材直接给出了定位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点。
并且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特点的任务,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
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照镜子引入课题,以生活中常用的蜡烛、玻璃板等物体作为探究成像特点的器材,讨论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贴近生活。
教材还专门设置一块“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通过观察汽车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反光装置、太阳灶等日常生活和社会中常见东西来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3)适当关注了物理基础与现代化的联系。
实际的教学过程表明,学生对教材结尾处的反射式天文镜的介绍非常感兴趣,渴望了解更多的与此相关的知识,也让他们感觉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消除对高科技的不必要的神秘感和遥远感。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能根据成像特点作图。
②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③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①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②通过定位平面镜的虚象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义和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③通过对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和合作学习。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虚像怎样形成的。
教学准备:分组:同样大的5号电池两节、金属块两个、或者蜡烛两根、白纸、刻度尺、笔、平面镜、玻璃板等。
演示:“魔箱”道具、笔记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凸面镜、凹面镜、平面镜、玻璃板等。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肯定都观察或者留心过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一定认识,但基本停留在学习的感知和表象阶段,还没有进行过科学的探究,尚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但怎么探究,探究哪些方面,还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启发。
三、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重要特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特点,本节课在明确探究主题方面,采用学生在观察平面镜的基础上,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形式。
为了使探究更加符合初二学生实际,降低探究的难度,设置探究阶梯,把探究主题分解为三个小课题:①怎么样确定像的位置②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吗?③像的大小和物体到镜面的远近有关吗?探究形式采用教师引导下的问题启发和讨论的方式,使学生既发挥自主性又不失盲目性,此外,学生可通过讨论、实验等手段来主动学习,体验探究过程并能解决基本问题并简单应用。
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这两个超脱于知识载体以外的主要素质。
四、教学过程:1、设置悬念引入课题: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或接近实际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形象有效地激发联想,唤醒长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或表象,激发求知欲,创设求知心理状态,有利于达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本节课设置以下情境引入:演示: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个小魔术,大家欢迎不欢迎啊?(出示魔箱)经过仔细观察,大家发现箱子里面空空如也。
现在老师向这位同学借一样东西。
哦!10元钱!通过箱子顶部的开口处把钱投入,仔细观察!箱子里依然空无一物,10元钱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这只箱子的魔力来自何处呢?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以后,也许你就会弄清其中的奥秘,并且把丢失的钱找回来了。
投影课题:§2.3 平面镜成像2、仔细观察激发问题物理问题来源于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体验,为了让学生更真实感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设置下列情境引入。
提问:请同学们拿起桌面上的平面镜,仔细观察。
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大家可以从平面镜的外形、材料、成像大小、远近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观察。
学生开始观察半分钟。
提问:(随意点一位学生)现在从这位同学开始,依次轮流回答,每个同学用一句话,说出你的一点发现。
后面同学注意倾听,尽量不要重复。
学生开始依次回答。
回答完后,可以让其他学生补充。
启发:通过观察,你们产生了什么疑问吗?学生发言,提出自己的问题。
梳理问题:教师把简单的可以马上解答的问题解答完毕,例如镜子后面镀的什么原料等等,把学生提问中有关成像特点的问题重点突出。
过渡:刚才许多同学提出了有趣和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有的同学提到平面镜成的像为什么会左右相反,为什么会物近像大……这些问题实际上就是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面镜成像特点有关的,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投影: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了解如何去观察物体,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梳理归纳问题,如何确定探究主题,并且由于以上活动具有相当的开放性,使得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教师教学策略也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使这部分教学活动真正成为思维的碰撞和互动过程。
3、各抒己见提出猜想过渡:研究之前,大家能猜想一下平面镜中成像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吗?像的位置可能在什么地方?投影:猜想:像大小可能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像到镜面的距离可能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__________。
过渡:同学们的猜想是否准确呢?谁猜想得最符合实际情况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检验。
学生的猜想可能会超出教师的预先设想,例如有的学生会猜想像在镜子内表面,有的学生可能会猜想像的大小和镜子摆放角度和大小有关等等,不要干涉他们的猜想,让他们自主想象,但最好请他们陈述猜想的依据,避免胡乱瞎想。
4、设计讨论探究规律启发:请大家拿出平面镜,看见你的像了吗?在镜子前面还是后面?它距离镜子多远?能直接测量吗?为什么?(不能直接测量,不知像在什么位置,无从测量起。
)因此,我们要研究成像特点,首先要弄清像在哪里?(手在镜背后作摸索状),像到底在平面镜后面什么位置呢?再启发:拿出玻璃板,请大家观察一下,和刚才的平面镜相比,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相同:都是玻璃做的,都能成像。
不同之处:玻璃板成像模糊、透明的,可以看见后面物体,镜子成像清楚,看不见后面物体。
追问:假如要让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较清楚,有什么办法?我们今天就用这块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作实验。
探究1:利用桌上的器材,你能否设法找出玻璃板后面的像的位置?学生先讨论1分钟,然后动手尝试。
交流:随意请一组的两个同学上来演示定位像的方法。
大家说他做的好不好?给点鼓励行不行?强调:象这种用真实的物体来替代无形物体的方法叫替代法,等会我们还会用到。
这里通过学生之间讨论等自主活动找到了定位像的方法,并且了解了替代法这种基本的研究物理的方法,实际上大大降低了探究的难度,也为以下探究活动奠定了基础。
过渡:像的位置找到了,接下来研究像的特点就不难了,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研究。
探究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吗?过渡:实验之前,让我们先讨论一下实验的方案。
讨论:①要测量哪两个物理量?②用到什么仪器?③就在课桌上直接测量距离准确吗?怎样测量比较准确?④仅测量一组数据可靠吗?⑤你能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吗?⑥实验步骤是怎么样的?交流小结:请一组代表把数据表格带上来,并说说实验步骤。
(2分钟)学生动手。
归纳小结,得到结论:像和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追问:大家还有什么发现吗?(假如学生说不出物像连线垂直于镜面,启发一下:把物像两点连起来,有什么发现?)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基于学生实际的探究基础和水平,这一个探究主题采用了教师设置一系列的有一定梯度的且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讨论的方式来引导探究的顺利完成,属于半开放形式的探究。
至于一些其他的发现,例如物像连线垂直于镜面等,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去探索。
探究3:像的大小和物体到镜子的远近有关吗?过渡:这里像的大小主要表现为高度。
讨论:像的高度能直接测量到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间接反映出像的大小呢?(替代法)你准备如何来做实验?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实验并且归纳:像的大小和远近无关。
启发:在不同位置像都和后面的物体重合,说明像的大小和后面的物体大小相等。
当然和前面的蜡烛大小也相等。
交流评估:大家还有其他发现吗?(把镜子倾斜放置,发现像和物体大小依然相等,说明像大小和镜子摆放角度无关等等。
)学生的一些与看似探究主题以外的发现,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体现了他们的创造性,教师一定要充分肯定他们的发现。
归纳成像特点并且板书:“等大、等距、连线垂直”用数学语言可以表达为: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以上探究中,把教材上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解为三个具有一定梯度的小课题来进行,针对刚刚接触物理不久,还比较缺乏探究经验和方法的初二学生来说,是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准和学习心理特征的,实际的探究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假如采用完全放开的探究形式,结果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看似热闹,实质根本没有让他们体会到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学习困难学生就更加缺乏帮助和锻炼,长期下去,必然挫伤他学习积极性。
由于成像特点中虚象概念的理解和探究非常抽象,学生缺乏直观了解和对比,师生处理起来都很困难,可以在此节课上简要提一下虚象的说法,至于它的特点和形成的原理等等可以在以后接触到实像时通过对比再来认识它,可能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5、联系实际反馈应用:1、一个小丑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像,他看到的应该是下图中那一张图?()2、某同学身高1.6米,平面镜高2米,该同学的像高多少?为什么?3、该同学距离平面镜1米时,像和镜面距离多少?像和该同学距离多少?4、当该同学后退0.5米时,像的大小如何变化?疑问:既然像的大小和物体始终相等,为什么看上去物远像小?5、经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否揭开“魔箱”的奥秘?(提示:“魔箱”中有一块平面镜)过渡:请大家想想,除了我们刚才已经讲过的以外,日常生活中平面镜还有什么应用呢?平面镜会带来不利的方面吗?学生分别举例说明,并且投影潜望镜、牙医的镜子、光污染等图片。
说明:所以我们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利用事物有益之处为人们服务,并且尽量减少它对人类带来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