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三)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 在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中,有指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预防对象和推荐预防方案,见附录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 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此外,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1X109/L) 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高危患者和实体器官移植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 者,在某些情况下也有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指征,但由于涉及患者基础 疾病、免疫功能状态、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史等诸多复杂因素,其 预防用药指征及方案需参阅相关专题文献。 • 二、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 (一)预防用药目的 主要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包括浅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 手术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关系的、术后 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五)疗程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 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有局部病灶者需用药至感染灶控制 或完全消散。但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 、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B组链球菌咽炎和扁桃体炎、 侵袭性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减 少或防止复发。 (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 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 感染。
(二)预防用药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应根据手术切口类别(表1-1)、 手术创伤程度、可能的污染细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感染发生 机会和后果严重程度、抗菌药物预防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对细 菌耐药性的影响和经济学评估等因素,综合考虑决定是否预防用 抗菌药物。但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并不能代替严格的消毒、灭 菌技术和精细的无菌操作,也不能代替术中保温和血糖控制等其 他预防措施。 1.清洁手术(I类切口):手术脏器为人体无菌部位,局部无 炎症、无损伤,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体与 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部位无污染,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 但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①手术范围大、手术时间长、 污染机会增加;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是一份由临床专家、药理学家和微生物学家共同制定的指南。

该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选用不当导致的药物耐药问题,从而更好地治疗感染性疾病。

首先,该指南强调了根据病原菌类型和感染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对于选择抗菌药物,需要注意药物的靶点、抗菌谱、抗生素剂量、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代谢的方式等方面的因素。

其次,该指南提出了治疗抗菌药物所需遵循的步骤和原则。

首先,应严格按照药物的适应症使用。

如果在临床上不能明确使用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则需要进行详细的微生物学检查,并经过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做出判断。

其次,对于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注意用药途径、用药时间、用药次数、剂量和疗程。

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该指南还对于不同类型的感染给出了治疗方案的建议。

例如,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中,应首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呼吸喹啉类抗生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在败血症治疗中,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重视常见细菌的耐药性和细菌菌株的分离率,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感染。

此外,该指南还提醒医生使用抗菌药物需要注意的副
作用和注意事项,以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在实际应用中,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为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建议,同时也提醒医生注重抗生素剂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孕妇和儿童的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问题,有力地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在这一指导下,能够更加精准的选择抗菌药物,减少药物滥用和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所导致的问题,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5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5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5
在临床实践中,抗菌药物的正确应用对于治疗感染病症至关重要。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有关抗菌药物应用的指导,以帮助他们做出最佳的治疗选择。

以下是该指南的一些关键内容:
1. 抗菌药物的分类
在指南中,抗菌药物按照其作用机制和靶标进行分类。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等。

每种类别的药物都有其特定的抗菌谱和适应症,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2.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医生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这些原则包括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遵循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频率、监测患者的治疗反应以及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等。

3. 抗菌药物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指南还详细介绍了抗菌药物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耐药性问题。

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注意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医生还应积极参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减少耐药菌株的发生和传播。

4. 特殊人群的用药考虑
指南中还提到了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这些人群的生理特点和代谢情况不同,因此在选择药物和确定剂量时需谨慎考虑。

总的来说,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份全面、权威的指导,帮助他们在治疗感染病症时做出合理的抗菌药物选择。

医生应在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解读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解读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解读2015年8月27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药品器材局联合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以下简称新版《指导原则》。

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以下简称旧版《指导原则》同时废止。

新版《指导原则》同旧版《指导原则》一样分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以及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4部分内容,变化主要在第一、二部分。

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1、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在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方面,新版《指导原则》中经验治疗从旧版第二条中单独分离出来,并增加“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定治疗方案上,新版《指导原则》变化主要为①提出品种选择尽可能选择针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②给药途径中,增加了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并列出了可先给予注射给药的6种情况;③给药次数中,删除了旧版中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的“重症感染者例外”这个注释;词汇“消除半衰期短者”被“时间依赖性抗菌药”替代。

详见表1。

表1 新旧《指导原则》在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的区别项目新版《指导原则》旧版《指导原则》使用抗菌药物指征新增“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感染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以及经病原检查确诊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删除“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与住院病人统一为“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

门诊病人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开展药敏工作,住院病人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__20160714_221129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__20160714_221129
22 3.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 4.青霉素可安全地应用于孕妇;少量本品可经乳汁排出,哺乳期妇女应用青霉素时应停止哺乳。5.老年人肾功能呈轻度减退,本品主要经肾脏排出,故治疗老年患者感染时宜适当减量应用。 头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类根据其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阳性球菌,仅对少数革兰阴性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常用的注射剂有头孢唑啉、头孢拉定等,口服制剂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和头孢羟氨苄等。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活性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差,对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亦具有抗菌活性;注射剂有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口服制剂有头孢克洛、头孢呋辛酯和头孢丙烯等。第三代头孢菌素对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强大抗菌作用,头孢他啶和头孢哌酮除肠杆菌科细菌外,对铜绿假单胞菌亦具较强抗菌活性;注射品种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口服品种有头孢克肟和头孢泊肟酯等,口服品种对铜绿假单胞菌均无作用。第四代头孢菌素常用者为头孢吡肟,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大致相仿,其中对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柠檬酸菌属等部分菌株作用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与头孢他啶相仿,对革兰阳性球菌的作用较第三代头孢菌素略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其滥用和不当使用可能导致抗
菌药物耐药性的增加,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因此,2015年发布了《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指导原则》,以指导医务人员在临床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性的发展。

以下是该指南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1. 严格遵循抗菌药物使用指南
医务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严格遵循相关的抗菌药物使用指南,包括药物选择、剂量、给药途径等方面的建议。

不得擅自更改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免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耐药性的发生。

2.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在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病原菌信息、病情严重程度、过敏史和肾功
能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 合理使用联合用药
对于复杂感染或耐药菌株感染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联合用药以增加治疗效果。

联合用药应根据具体病原菌的药敏结果和药物相互作用进行选择,避免不必要的药物组合。

4. 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和范围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尽量控制使用的时间和范围,避免过度使用和滥用。


于轻度感染或预防性使用,应优先选择局部用药或其他替代性治疗方法。

5. 对抗菌药物使用效果进行监测
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应定期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监测,评估药物的疗效和耐
药情况。

如果出现治疗效果不佳或耐药性增加的情况,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医务人
员在临床实践中应严格遵循这些指导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保护患者的健康和减少耐药性的发展。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5全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5全文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5全文第一章:引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有效治疗细菌感染并拯救患者的生命。

然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的出现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因此,科学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关于抗菌药物的选择、使用和监测方面的指导。

第二章:抗菌药物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和广谱性,抗菌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各类抗菌药物有着不同的适应症和治疗对象,医生应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第三章: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医生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准确定位感染病原体、合理选药、合理用药、定期评估疗效、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等。

这些原则可以帮助医生最大程度地发挥抗菌药物的治疗作用,同时减少药物耐药性的发生。

第四章: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监测抗菌药物在治疗细菌感染的过程中,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肝肾功能异常、神经系统毒性等。

因此,医生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

第五章:特殊人群的抗菌药物应用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以及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需更加谨慎。

医生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考虑特殊人群的生理特点和用药安全性,合理调整剂量和选择药物,以确保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语抗菌药物在医学领域的地位不可替代,但其合理应用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掌握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原则,提高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希望本指南能够成为临床医生在抗菌药物应用中的有力工具,为患者的健康贡献力量。

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优质ppt]

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优质ppt]
因此治疗哺乳期患者时应避免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 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药等。 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
畅想网络
Imagination Network
感谢观看!
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பைடு நூலகம்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二)糖肽类:该类药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 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
(三)四环素类: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 用于8 岁以下小儿。
(四)喹诺酮类: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该类 药物避免用于18 岁以下未成年人
少数药物乳汁中分泌量较高,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 内酯类、氯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甲硝唑等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在乳汁中 含量低。
然而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 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如氨基糖苷类可导致乳儿听力减退 氯霉素可致乳儿骨髓抑制 磺胺甲噁唑等可致核黄疸和溶血性贫血 四环素类可致乳齿黄染 青霉素类可致过敏反应等
(二)新生儿期避免应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 (表1-4)。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应 避免应用,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 喃类药应避免应用。
(三)新生儿期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 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 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
3.药物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 娠期感染时可选用。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 物。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按照药物在妊娠期应用时的 危险性分为A、B、C、D 及X 类,可供药物选用时参考(表 1-5)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一、前言本指导原则是根据我国目前的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和临床实践,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专家意见综合而成。

旨在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误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同时保障医生的权益。

二、适应症选择抗菌药物的首要原则是明确感染类型和病原体。

只有明确了病原体的类型和药敏试验结果,才能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治疗应根据病情和临床表现进行个体化调整,既要考虑药物的疗效,也要考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费用问题。

三、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使用1.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广谱抗生素,一般用于治疗肺炎、腹腔感染等常见感染,但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一些常见病原菌已经产生了相对的耐药性,需谨慎使用。

2.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肝胆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症等感染,但是这类药物也容易导致肾脏损害,试用时需特别注意。

3.氯霉素类抗生素氯霉素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等病症,但是由于其可引起骨髓抑制和贫血等不良反应,建议在临床使用时谨慎。

4.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肺炎、扁桃体炎、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但是该类药物已经开始出现药物耐受性,为了避免滥用,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使用。

5.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较广的抗菌谱,适用于多种感染,但是该类药物易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建议使用时慎重。

6.磺胺类抗生素磺胺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适用于多种感染,但是容易引起过敏性皮疹、荨麻疹等不良反应,建议在临床使用时注意观察。

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保障抗菌药物疗效的关键。

医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遵循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2.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3.严格控制使用剂量和疗程,防止过度使用导致细菌耐药;4.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和疗程;5.避免长期连续使用同一种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5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5版一、引言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治疗感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便捷的参考,帮助他们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本文将对该指南做简要介绍和总结,希望能帮助医务人员正确、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分类根据抗菌机制和作用范围的不同,抗菌药物主要分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四环素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

不同类别的抗菌药物在临床上有着不同的应用范围和适应症,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三、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1.合理使用广谱抗生素2.合理使用联合用药3.合理选用适当的给药途径和剂量4.合理选择药物疗程长度5.合理调整抗菌药物的种类四、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使用抗菌药物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耳毒性、肾毒性等。

为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应注意以下预防措施:1.对患者进行过敏试验2.注意抗生素迷走神经的毒性作用3.监测患者的肝肾功能五、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1.对于过敏体质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引起过敏的抗菌药物2.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时应监测病原的敏感性变化,及时调整药物种类3.避免滥用抗生素,以免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六、结语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但其合理应用尤为重要。

2015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为医务人员提供了重要参考,希望医务人员能够遵循指南的建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希望本文能为医务人员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帮助。

以上便是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5版的简要介绍和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完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更新

完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更新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更新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品种选择近日,国家卫计委办公厅等部门正式发布 《抗菌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版)》(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2004年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同 时被废止。

2015版《指导原则》与2004版具体变更内容如下。

表1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变更内容等可一日给药一次的“重症感染者例外” 个注释。

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 者,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 菌入侵体内在一段时间内发 生的感染引起的感染,可能有 效。

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者。

3.对某些细菌性感染的预防用药指征与方案提出明确的预防对象和推荐预防方案。

项目 2015年版2004年版抗菌药物治疗 性应用基本原 新增“放射、超声等影像结果”为细菌、真 菌性感染依据;删除“门诊病人可根据病情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 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初 药开展药敏工作”。

步诊断细菌性感染。

抗菌药物经验 性治疗增加“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 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治疗措 施”;删除旧版中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 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 外)。

非手术预防预 防用药基本原 进一步将预防用药目的明确为“预防特定病 原菌所致的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 仅提出内科、儿科预防用药的 原则,包括预防用药的对象、 并与预防用药基本原则区分开来。

时间、人群等,主要是用于患 非手术预防用 药指征1.心衰、昏迷和休克等患者,“不应用”预防类抗菌药物。

2•将不适应的范围进一步扩大 到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 心衰、昏迷和休克等患者,“不 宜常规使用”预防类抗菌药 物。

素: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 官移植者)、营养不良等患者。

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 超过48h ,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相比2004年版,2015年版根据新的临床指南等询证医学证据更加细化初始围手术期抗菌 药物的预防性 应用强调了预防用药目的不包括与手术无直接 关系的、术后可能发生的其他部位感染。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重点及变化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重点及变化

组织体系
全体医务 人员抗菌 药物规范 使用的意 识行为
如何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 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 药物分为三级。 1.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病 原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应是已 列入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处方集》和《国家基本医疗保 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收录的抗菌药物品种。
Ⅰ类 手术不涉及炎症区,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 尿生殖道等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器官
Ⅱ类
上、下呼吸道,上、下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手术, 或经以上器官的手术,如经口咽部手术、胆道手术 、子宫全切除术、经直肠前列腺手术,以及开放性 骨折或创伤手术等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Ⅲ类
造成手术部位严重污染的手术,包括:手术涉及 急性炎症但未化脓区域;胃肠道内容物有明显溢 出污染;新鲜开放性创伤但未经及时扩创;无菌 技术有明显缺陷如开胸、心脏按压者
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
4.毒性较大的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时剂量可适当减 少,但需有临床资料证明其同样有效。如氨基糖苷类 药物的耳毒性、肾毒性。
2004年版中联合用药指征第3条“单一抗菌药物不能 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已删除。
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
联用应用总原则:a.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抗 菌药物;b.通常是两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3种或3种以 上仅适用于个别情况(结核病的治疗)。 联合用药时,药物不良反应亦增加。
临床合理用药监管方案
二、组织实施
2、检查点评 点评小组每月抽取含上月在本院销售量靠 前的抗菌药物、中成药等药物的各科室病历, 每月为期一周点评,对本院各科合理用药情况 进行检查、分析点评。点评小组对检查和点评 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汇总,呈报院领导、考核办, 并反馈通报给临床科室。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5电子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5电子版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5电子版抗菌药物在临床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

为了正确、有效地使用抗菌药物,2015年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该指南是针对各类感染病患的治疗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建议。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和概述,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抗菌药物。

1. 指南范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5》主要针对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等在内的各类病原菌引起的感染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指南内容全面涵盖了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途径、剂量、疗程等方面的建议。

2. 临床应用原则根据指南,临床医生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包括对药敏试验结果的考虑;•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使用适应症和禁忌症;•合理确定抗菌药物的给药途径和剂量,避免用药过量或过少;•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程度确定药物的使用方式(静脉注射、口服等);•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和疗程,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3. 常用抗菌药物指南中列举了常用的抗菌药物及其特点,包括普通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等)、新型抗菌药物(如卡泊芬净、替考拉宁等)以及针对特定病原菌的抗菌药物(如抗肺炎克雷伯菌药物等),并对各类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进行了详细说明。

4.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巧除了药物选择以外,指南还重点强调了在抗菌药物治疗中的一些技巧和注意事项,如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生化指标、及时调整抗菌治疗方案等。

5. 结语综上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5》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份权威的参考资料,帮助他们正确、有效地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药物滥用的风险。

临床医生应密切关注最新的指南内容,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运用抗菌药物,以提高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 对一些新的名称定义加以确定,如2004版《原则》中“败血症”和 “深部真菌感染”已经被“血流感染”和“侵袭性真菌感染”所替代。
整体情况(4)
-与2004版比较
关注耐药问题、注重耐药菌处理
• 对喹诺酮类耐药、头孢菌素耐药等有明确的描述,在 细菌感染经验治疗部分对抗感染药物推荐时,大多分 别列出耐药与非耐药菌的推荐,如葡萄球菌分为甲氧 西林敏感和甲氧西林耐药,大肠埃希菌分为产超广谱 酶和不产超广谱酶,肺炎链球菌则分为青霉素敏感、 中介和耐药。
70-80%
经验治疗

指 针 用 药
目 标 治 疗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轻中度感染尽量减少注射用药
轻中度感染者……, 仅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 ① 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给药的患者(如吞咽困难者); ② 患者存在明显可能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情况(如呕吐、严重腹泻
、胃肠道病变或肠道吸收功能障碍等); ③ 所选药物有合适抗菌谱,但无口服剂型; ④ 需在感染组织或体液中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以达杀菌作用者(如
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原则:
◦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
果选用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 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
治疗方案
抗菌治疗金三角原则
• 有无感染 • 感染部位 • 严重程度
整体情况(7)
-与2004版比较
与有关法规相吻合
• 自2004年以来,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先后颁布了较多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法规,如《抗菌药物药物临床 应用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 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内容都比较好的融 入到2015版《原则》中,如在第二部分就有较多管 理内容,在外科手术预防用药中强调严格控制氟喹 诺酮类应用等。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抗菌药物是现代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药物之一,它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然而,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的有效性逐渐减弱,导致耐药性问题加剧。

为了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和遏制耐药性发展,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应运而生。

这个指南是由一群专家和学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讨论和实践总结而成。

它的发布对于临床医生和药师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工具,有助于他们更科学地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首先,指南明确了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和使用原则。

根据不同类型的感染,指南给出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和用药建议。

同时,它也强调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

不仅要根据病情选择药物种类和剂量,还要遵守给药途径和疗程,避免过度或过短的使用。

其次,指南对于耐药性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它提醒临床医生要重视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且及时监测和报告耐药性发展的情况。

同时,指南也鼓励医护人员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降低耐药菌的传播。

此外,指南还提出了一些新的抗菌药物的研发和使用的方向。

由于耐药性问题的不断加剧,传统的抗菌药物已经难以满足临床需求。

因此,开发新的抗菌药物成为了当务之急。

指南鼓励科研人员加大力度研发新型的抗菌药物,并提供了一些研发方向的建议。

除了指南的具体内容,它还对于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治疗原则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指南的发布使得医生和药师对于抗菌药物的使用有了更加统一的认识,避免了个人经验的影响和滥用的发生。

同时,指南也鼓励医护人员进行持续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认识和技能。

然而,指南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由于临床医生的工作量和时间压力,他们可能无法完全遵守指南的规定。

其次,新型的抗菌药物研发和上市面临困难,导致选择有限的情况下,抗菌药物的滥用问题可能无法有效解决。

要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医生和药师的共同努力,还需要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和监管。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学习 ppt课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学习 ppt课件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2015年版)
药剂科
• 2015年8月13日国家卫计委医政管局发 布了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 则》,原版(卫医发〔2004〕285号) 同时废止。 • 2015年10月9日国家卫计委、中医药管 理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 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新版 《原则》进行宣传、培训、实施工作。 • 那么新版《原则》有了哪些变化?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将“内科及儿科预防用药”改为“抗菌 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 应用” (附录1),分述预防用药目的、 原则,并增加了关于针对某些细菌性感染 的预防用药方案和指征。 如:原则上不应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新增” 留置导尿管、留置深静脉导管以及建立人 工气道(包括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口)患 者”。
给药次数中,删除了旧版中喹诺酮类、氨基糖苷 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的“重症感染者例外”这个 注释;词汇“消除半衰期短者”被“时间依赖性 抗菌药”代替。
联合用药的指征内容中: • 旧版的“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 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 被删除,取而代之的是“单一抗菌药物 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 • 联合用药宜选用具有协同或相加作用的 药物中,删除了“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 啶联合”
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增加“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 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 步诊疗措施”。
四: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及抗菌药物 药物特点制定抗菌治疗方案 提出根据病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尽可能选择针 对性强、窄谱、安全、价格适当的抗菌药物。 给药方法,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 予口服治疗,并列出可予注射剂给药的六种情况。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 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新增“放射、超声等影像结果”为细菌、真菌 性 感染依据。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更新内容简介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更新内容简介
② 明确了临床微生物(科)室应按照所在机构细菌耐药情况, 设定重点监测耐药菌,定期向临床科室发布耐药警示并协作开展预 防控制工作。
18
◆ 新增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的内容。强调抗菌药物 管理工作组应与医院管理科密切合作,制定各类医院感染 的预防制度等。
◆ 新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培训、评估和督查项目: ① 加强各级人员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培训; ② 评估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科学设定控制指标、处 方医嘱专项点评); ③ 反馈与干预(通过监测-反馈-干预-追踪模式促进抗 菌药物临床应用的持续改进); ④ 加强监督检查。
20
关于进一步加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卫办医发〔2015〕42号】2015年8月27日 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评价指标及要求》
一、严格落实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法规要求; 二、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综合管理 ; 三、切实作好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工作; 四、完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技术支撑体系 ; 五、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和细菌耐药监测 ; 六、加大检查指导和公示力度
15
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
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 此项为新增加内容,明确了医疗机构需要: ① 设立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 ② 建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专业技术团队; ③ 制定抗菌药物供应目录和处方集; ④ 制定感染性疾病诊疗指南; ⑤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 ⑥ 信息化管理。
8
一表读懂:临床抗菌药物原则新旧版对比
9
一:非手术预防用药的基本原则
老版仅仅提出了预防用药的原则,而新版进一步明确了其目 的——预防特定病原菌或特定人群可能发生的感染。这样新版, 更加明确预防用药需要针对性,譬如清洁手术通常是针对金葡菌 等 G+ 菌选择预防用药,而不需要覆盖 G- 菌。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抗菌药物在临床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

2015年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规范了医师在处方抗菌药物时的原则和注意事项,旨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避免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的内容,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抗菌药物。

1. 抗菌药物的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和抗菌谱的不同,抗菌药物可以分为多个类别,主要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主要用于治疗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细菌感染;•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用于治疗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喹诺酮类抗生素: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适用于治疗革兰阴性细菌感染等。

2. 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根据病原菌敏感性选择药物:应根据病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确定药物敏感性,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个体化用药:考虑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过敏史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合理使用联合用药:对复杂感染或存在耐药性菌株的情况,可考虑联合用药以增强疗效;•严格控制使用时机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疗效调整用药时机和疗程,避免过长或过短的使用。

3. 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过敏反应:抗菌药物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皮疹、药疹等,应及时监测患者情况;•肝肾毒性:某些抗菌药物可能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相关指标;•耐药性:滥用抗菌药物容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应根据耐药性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儿童和孕妇用药:儿童和孕妇需慎重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医嘱用药。

4. 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的意义2015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重要进展。

通过规范医师的抗菌药物处方行为,提高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率,减少了耐药性的发生和传播,对临床治疗和公共卫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医务人员和患者共同遵守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保障公众健康。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2015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是否合理,基于以下两方面: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选用的品种及给药方案是否适宜。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或放射、超声等影像学结果,诊断为细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由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临床或实验室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应用抗菌药物指征。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以下简称药敏试验)的结果而定。

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应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及时留取相应合格标本(尤其血液等无菌部位标本)送病原学检测,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三、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对于临床诊断为细菌性感染的患者,在未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前,或无法获取培养标本时,可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础疾病、发病情况、发病场所、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

四、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和人体药动学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

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药学特点,按临床适应证(参见“各类抗菌药物适应证和注意事项”)正确选用抗菌药物。

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抗菌治疗方案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及抗菌药物药效学和药动学证据制订抗菌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按照药物在妊娠期应用时的 危险性分为A、B、C、D 及X 类,可供药物选用时参考(表 1-5)
(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哺乳期患者接受抗菌药物后,某些药物可自乳汁分泌,通常母 乳中药物含量不高,不超过哺乳期患者每日用药量的1%
少数药物乳汁中分泌量较高,如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 内酯类、氯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甲硝唑等
2.对母体和胎儿均有毒性作用者,如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等,妊 娠期避免应用;但在有明确应用指征,经权衡利弊,用药时患者的 受益大于可能的风险时,也可在严密观察下慎用。氨基糖苷类等抗 菌药物有条件时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3.药物毒性低,对胎儿及母体均无明显影响,也无致畸作用者,妊 娠期感染时可选用。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抗菌药 物。
小儿患者在应用抗菌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氨基糖苷类:该类药物有明显耳、肾毒性,小儿患者 应避免应用。临床有明确应用指征且又无其他毒性低的抗菌 药物可供选用时,方可选用该类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严密 观察不良反应。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结果个 体化给药
(二)糖肽类:该类药有一定肾、耳毒性,小儿患者仅在有 明确指征时方可选用。在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有条件者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个体化给药。
(一)新生儿期肝、肾均未发育成熟,肝代谢酶的产生不 足或缺乏,肾清除功能较差,因此新生儿感染时应避免应 用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包括主要经肾排泄的氨基糖苷类、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等,以及主要经肝代谢的氯霉素 等。确有应用指征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调整给 药方案,个体化给药,以使治疗安全有效。
(二)新生儿期避免应用可能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 (表1-4)。可影响新生儿生长发育的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应 避免应用,可导致脑性核黄疸及溶血性贫血的磺胺类药和呋 喃类药应避免应用。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和氨基糖苷类等在乳汁中 含量低。
然而无论乳汁中药物浓度如何,均存在对乳儿潜在的影响, 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如氨基糖苷类可导致乳儿听力减退 氯霉素可致乳儿骨髓抑制 磺胺甲噁唑等可致核黄疸和溶血性贫血 四环素类可致乳齿黄染 青霉素类可致过敏反应等
因此治疗哺乳期患者时应避免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 四环素类、氯霉素、磺胺药等。 哺乳期患者应用任何抗菌药物时,均宜暂停哺乳。
(三)四环素类:可导致牙齿黄染及牙釉质发育不良,不可 用于8 岁以下小儿。
(四)喹诺酮类:由于对骨骼发育可能产生不良影响,该类 药物避免用于18 岁以下未成年人
六、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一)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妊娠期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
1.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者,如利巴韦林,妊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禁用。
20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2015-9-8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 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四、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新生儿期一些重要器官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在此期间其生 长发育随日龄增加而迅速变化,因此新生儿感染使用抗菌 药物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三)新生儿期由于肾功能尚不完善,主要经肾排出的青霉 素类、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类药物需减量应用,以防止药 物在体内蓄积导致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的发生。
(四)新生儿的组织器官日益成熟,抗菌药物在新生儿的药 动学亦随日龄增长而变化,因此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按日龄调 整给药方案。
五、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